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0|回复: 6

走进刘少奇同志故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4 22: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献给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 q  L6 l1 M: }
" ?1 H% h- @1 k, y

& n! c2 n$ r. U4 i刘少奇故居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在一座盖有茅草的栅栏门内的四合院中。为土木结构,泥砖墙上粉饰着糠壳泥,屋面是一半小青瓦、一半茅草。门前有清澈的池塘,屋后是山峦。刘少奇1916年去长沙读书以后,寒暑假回家居住。1961年5月,他回家乡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时,曾在此居住一周。文化大革命期间,故居被毁坏。1980年对故居按原样进行了修复。当年的卧室、书房、开调查会的横堂屋内展出了实物、照片数百件,重新对外开放,供人瞻仰参观。
+ E  ~* z) A8 V5 i4 ^* J- M) F4 ]0 a7 x7 v
  刘少奇故居是一栋坐东望西、土木结构的内套四合院式房子,整栋建筑中间有3个天井,占地面积近800平方米,有茅瓦房30多间,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而属于刘少奇家的房子有21间半,余为刘少奇伯父家的房子。5 y7 s" m$ O& P8 E( m! y8 l
5 L! ?2 t6 B$ C7 D4 j  e2 t8 u8 p0 G
  故居前面有一口水塘,房后有一抹低山,整个故居被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年环抱。" m9 t% j, w" v" E( }

- K1 W( L, B3 w; F: V; ^  故居正门悬1980年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堂屋内陈列一本清朝同治十年的历书和1961年5月刘少奇、王光美在故居的合影。由堂屋向南至刘少奇二哥刘云庭的卧室,摆放着书、床、太师椅等,还挂有一张刘少奇与刘云庭、刘允斌、刘爱琴、刘允明的合照。向里行即至刘少奇的卧室,室内摆放着书、床、太师椅等,刘少奇1961年5月回故乡时曾在此住宿办公。出此卧室可至酒房,这是刘家以前储酒、卖酒的地方。由酒房向东,至刘少奇大哥刘墨卿的卧室。与刘墨卿卧室并列的是刘少奇父母的卧室,有床、床头柜、书桌、板柜、梳妆台等。刘少奇的父亲刘寿生1910年病故,刘少奇母亲1931年病故。客厅是一间横堂屋,有香烛柜、八仙桌、条凳等。邻横堂屋的是刘少奇三哥刘作衡的卧室。值得一说的是,刘少奇的故居专设有书房,足见刘家对子女读上书的重视。此外,还有农具室、烤火屋、牛栏屋、猪栏屋等。7 K& L3 a: N: D' `
) ^) |2 d2 W$ d" H) A
  刘少奇故居,在县城东南花明楼区花明楼乡炭子冲屋场。东距省会长沙50公里,南距韶山市毛泽东故居37公里,西距县城30公里,均有公路相通。
  W2 v- d, J  E% u
2 a& x1 Q9 q! ]2 T- b  炭子冲屋场坐东朝西,前临水塘,后倚青山,为土木结构的四合农舍。共计房屋21间半,其中瓦房16间半(正堂屋与邻居各半)、茅屋5间,占地总面积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从炭子冲屋场外坪入槽门经内坪登阶即为正堂屋。正堂屋往右第一间为刘少奇胞兄云廷卧室。第二间为刘少奇青少年时期的卧室。由此室过酒房为刘少奇父母卧室。出此室便至横堂屋,再依次为烤火房、厨房、碓房及猪栏屋、牛栏屋等杂屋。
. j3 d1 z3 b$ y3 E- y! N, z4 J6 _9 ^8 Z3 X. H1 {" T  E! F
  1959年,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炭子冲刘少奇旧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颁发“刘少奇同志旧居”木质红底金字匾额悬于槽门门楣。同年,炭子冲屋场旧居对外开放。
) Q2 `( _, w0 i( n" |
# s8 I- m+ ]/ H7 e$ _  1961年,公共食堂解散,社员住房拥挤,刘少奇决定将旧居房屋及桌、凳、锅、灶、仓库全部分给社员。 “文化大革命”初期,炭子冲屋场横遭破坏,文物散失。 1966年10月历1日被封闭。8 q- l9 I0 G: b7 d! V! L+ O

- X1 {9 R6 r# @9 h9 U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冤案彻底平反昭雪,中共湖南省委与宁乡县委立即修缮故居并收集失散文物, 当地群众纷纷献工献材。同年3月5日,故居对外开放。1982年冬,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题写:“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
/ X( b0 }! w7 g. _, _, k0 R! m0 Q$ x1 s; n  M
刘少奇纪念馆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少奇故居为依托建立起来的革命纪念馆。占地面积34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主要包括故居、纪念馆、铜像等纪念设施。
8 L) O% X5 H$ o' a2 ?
% E8 s9 W6 {" M5 V3 J# _故居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的农舍,始建于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年)。现在故居内按原状陈列,除了按原貌恢复了故居的茅房和瓦房以外,还陈列了190件展品(实物178件,照片12幅)。通过这些展品,再现了19世纪末湖南农家的典型风貌和刘少奇在这里学习和活动的部分场景。
, m  [3 k' k7 [7 Z3 O' |4 _: y5 \5 q/ k7 x, Q1 \
刘少奇全身铜像矗立在纪念馆西南100米处的广场上。铜像高7.1米,四周环绕着苍松翠柏,使人们得以瞻仰刘少奇伟大光辉的形象。+ R2 N' I4 R' M+ `" N

2 h8 Q1 e% `3 l' r) _  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炭子冲刘少奇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J* |7 o% U1 v) ~0 d) m. {9 r8 _: ?, d. d) l2 ?* F; \
1959-1990年,故居曾经四次整修。
. f8 o) K5 r  }& ~# m
9 u! P6 x$ N$ p0 n* S1998年11月18日湖南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活动在此隆重举行。- {0 Q6 Z: i- s. ?2 N0 ~1 `  J

1 C& }9 z0 J) f, ?; V+ y2008年11月28日湖南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活动在此隆重举行。
) ^3 O! y6 a+ J- P" W# h0 K0 W1 Z4 D6 x9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22: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L7 F/ ?( Q- ~9 E% Y/ ?# u

! U3 P- g/ d; B1 ^: ^( u$ X
6 Y; C) ~/ |9 v, ?# c- U- m# o) }

/ j" r2 E, ~9 I+ k  m3 ^- \3 x9 x1 g. o

7 i3 _: m6 _: [8 B7 ]$ a, m2 x8 T2 r7 e# H
# ^, I: m% x" n7 j

# K1 M$ M! w1 V. w% u
3 W( X, H9 S$ Z) P" j5 q" |9 t- T; \* k9 ?1 F* U! b1 Y

# K( e" Z9 L2 P& s# L9 k5 ~2 e! [: P, v

5 u, V2 [  x  C7 M: s- o
; Q0 G6 G4 d1 t. y: \" `! H$ [, e; |& x+ n4 R7 C& H3 A/ j

  s& _; d0 K% C! h# n- G9 ~  b2 C' g+ ]2 `
. W+ [) j6 W5 y' f) j
$ M2 p3 ?5 t& O6 z! ~

: Q" v. R0 @. j2 Y' K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22: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少奇(1898~1969)' W6 j4 H1 v7 j

0 }; V) q/ y  a3 T1 Z
刘少奇(1898~1969)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湖南宁乡人。1898年11月24日生。少年时期在家乡上过私塾和小学,1919年中学毕业。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到苏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 _% O+ m3 ^+ s9 K
  
8 Z0 V6 V0 z9 b* j  L$ [3 I1922年回国从事工人运动,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工作。不久,受党的委派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代主任、主任。1925年5月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1927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在上海、天津、北平、哈尔滨等地从事秘密工作。1930年夏赴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
2 K' i/ M% S# Y% C. c) H  9 M2 h; l3 M5 ?' U! K8 N* \& k, j& T8 h. v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秋回国,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长。1932年冬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第五军团中共中央代表和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1935年1月在贵州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36年春赴华北,任中共中央代表,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对过去中共党的秘密工作中的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评,提出了关于白区工作的正确的理论和策略。
8 k5 F( w" K' e/ G& U2 v+ t! i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坚持党的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山西抗日新军的创建工作。1938年1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后,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组织力量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41年皖南事变后,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和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同陈毅等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扭转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恢复和发展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扩大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42年底回到延安。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45年5月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科学地概括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精辟地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组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个稳定成熟的领导集体。 9 A* J" j) G! W, i- v% }
  
: X  v% U# @) e' f% o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他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主持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决策。1947年3月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同朱德等转移到华北,负责中央委托的工作。7月,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确定了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基本方针,进一步推动了共产党领导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1949年3月,出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参与制定夺取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的重大战略决策。4月、5月间,受毛泽东的委托,赴天津调查研究,扭转天津经济恢复工作中的混乱局面。6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同斯大林商谈两党关系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问题。
- X4 M2 K' A$ }& _  / T0 D6 y. N9 W! E. H8 h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随后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他在制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年他主持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文件,成为建国初期指导全国各地土地改革健康发展的基本依据。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提出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规定了方向。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副主席。1959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60年代初期,中国的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他深入实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明确提出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并与周恩来、陈云、邓小平一起制定了一系列注重实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和指导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长期主持中央一线的工作,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思想理论。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施行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他在党的建设方面有突出的重要建树,所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等,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1960年、1963年和1964年他先后出访苏联、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朝鲜、巴基斯坦、阿富汗、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等国,发展了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1965年1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错误的批判,遭到林彪、江青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被撤销一切职务。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仍然对党和人民、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充满信心,坚信“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病逝。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恢复刘少奇的名誉作出专门的决定。主要著作收入《刘少奇选集》(上下两卷)。
3 E+ W7 m( w7 F( S+ J7 m' B 
8 A% ]  g: V9 d) d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 e/ A3 {3 s- X. h. ?- x" r% v& c8 t8 {& S
: C+ L" R& v8 O/ |! B  j
- T  J6 v+ Q; h* S/ |' |' S4 P" T
* {' s, y6 _$ F; `" B3 \2 v
1 W) T  p7 e/ S! F3 A: z

9 F* d( q$ |( ~7 ]+ w9 V+ K+ s( X5 C2 a! c# t7 `  u6 ~* j
9 x- i% g5 j& ~0 }

$ S3 d9 x  d, N5 h, |0 w* s1 R6 i, E
3 h7 T5 Z9 _6 `: S; o* G) ?) y  ]9 w1 x' }" e+ ^8 f+ Y4 Q. [9 U( v
. C! T2 `1 g$ u# t. n4 ~
' u! R+ j0 V' ]
# F, M: ~% S  R- M( G. ~

1 d$ R" L% S/ Z4 s' h, x- f$ C, s0 q

7 X2 r7 f  @4 V) s- a( t  q- G2 {$ G- R6 L% |' W# f
6 D# O5 j& ]9 ^6 B
7 A) Q7 x& n! b+ |8 N

2 ?4 d) e/ t4 D
7 y- V  [- R( K4 Y6 S( K8 [3 D/ c+ C9 [9 K: s) U% R1 j% s
; v$ N4 j% N+ I  m

; O3 P! h$ p  o! z7 G8 P9 g
$ V: v( p4 ~* H
. p! S& ]- Q9 d& o2 V4 L- w3 Q
5 {4 K1 z$ z6 ~2 k1 j. K3 a1 w: M' @# {: Y7 v6 A
$ ]& n; U# p0 }2 W9 u: N

/ h/ k  t3 E! }  [% |8 h9 y1 ^1 W

. \0 O% f% f, U! f1 A9 e8 h# X* V3 D, B$ w

7 f* s$ T# ]! p
8 p3 H% K" Q% x6 M8 P) _
- t2 G& E6 g; s  p5 l$ k6 Q& C. m) N7 Y

9 B5 \! z0 r+ R* e- }" e/ Y! h9 y7 k- k1 E+ u, f9 s: M7 n

% }0 \" X5 R, Q
- H0 S+ R0 O( q& `& x/ q1 Q+ r9 h6 ^- [
$ i  j- `8 y+ ?' l1 h0 C+ X# j8 G. s! t. ]7 E9 @1 I8 e# H

- l' Y5 H: _0 J  W$ g: t; i) G: r6 s' b
/ S2 n! ^4 G( g; q/ o7 z% {2 Q
/ Y$ D1 D+ x4 N6 H; J) L
; r8 L% x( x4 q# d

! V. T: f  R( X" ]$ u9 U0 F- f4 s5 D" k7 m) n
* R( V' w/ {0 N: i

0 J( D/ I/ K* S& D5 z, d' q0 ~1 e" y" m9 Z7 L( `6 V( P4 J
6 [7 Q/ ^/ b  f3 J" F
3 O6 g% [: p& N7 J

( [) E7 h' O" H3 F: E3 ]4 ^* N" |. O. q+ Y

8 e/ w; X" s- A' A3 l
& R' Z! ~9 R  [7 j- `  i/ m
  Y3 f8 i8 h+ @2 z
3 e8 R2 w; b  K7 i
2 o( x' a- q4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22: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E* t, a- `- U$ ^  c/ |% c6 |% l

+ A2 v5 y% c/ p* |4 c$ u$ I7 t(2008年11月11日)
9 }& o: K  O# D) _/ l) S
3 C7 {# C! {3 d$ U* P* _胡锦涛 ) M# j* a$ @2 h
+ t5 U9 g1 \! L) `
同志们,朋友们:
& R) B/ I' I: A. m5 A- }5 {0 D8 A5 X0 H9 f  X5 y) R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敬爱的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的历史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同心同德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 Q" }) X5 H9 s6 a: v2 X; J  Y6 `% T" j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同志的光辉业绩、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永远铭记在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 i9 G: [4 u1 K. b7 i+ Z: G  W2 l1 k( S% g3 v! K9 L, D
  刘少奇同志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农民家庭。在他的青少年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封建势力的腐朽统治,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中华民族正处于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刘少奇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远大志向,积极投身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奋起响应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走上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1920年,他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夏,他赴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信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同年冬天,他由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我们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此,刘少奇同志就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5 U% G. O, ]) ^3 d1 m

' d: y; E4 n! `2 _/ Y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
2 x' w) U% T, H% v' A1 `1 j/ Y0 m
& G% Z6 @  w" w8 @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和主要领导者,是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杰出代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他参与领导安源工人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武汉工人夺回英租界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同志坚持战斗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北平、天津、哈尔滨等地。他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坚决斗争。他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主张。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派刘少奇同志前往民族救亡浪潮高涨的华北地区。他领导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党在华北地区的组织,成功实现党在白区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巩固和发展了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成果。/ H) {( F5 }/ Y- j
6 Q* w; v; Y. ?* q
  刘少奇同志是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曾在三大战略区独当一面地开辟根据地和领导工作。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山西新军创建工作。他组织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出色完成党交付的发展华中的重任。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同陈毅等同志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为把新四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铁军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受毛泽东同志委托,统一山东党政军领导机构,调整策略方针和各方面政策,使山东抗日根据地迎来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9 B+ @$ W/ d7 {  M' u  m" @/ R% R3 ^5 _" y2 o& \9 s0 V
  刘少奇同志长期担任我们党的重要领导职务。1931年,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3年3月,他任中央书记处书记、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此后20多年,他一直工作在党中央领导岗位上,成为毛泽东同志的一位主要助手。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科学概括,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正是从这次代表大会起,我们党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期间,主持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适时作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部署,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作出了卓越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以很大精力参与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指引亿万农民彻底摆脱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剥削压迫,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力量和群众基础。受毛泽东同志委托,刘少奇同志对新中国经济构成和发展道路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比较完整的设想,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绘制新中国建设蓝图作了重要理论准备。他领导建立华北人民政府,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率领中共代表团访问苏联,为建立新中国争取了有力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
! @; \3 L6 O/ m' ?8 o) F! ^( \
2 n4 h; R4 ~, S( O& ?  刘少奇同志是新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创立者之一。新中国建立初期,他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悉心指导土地改革运动。他潜心研究合作社经济问题,大力倡导农民组织供销合作社,加强城乡物资交流,对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持起草并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为新中国宪法制定和实施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他是新中国第一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有伟大功效的制度”,“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统一意志,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切国家机关工作的出发点。”他先后主持召开5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和109次常委会会议,用很大精力来建立健全这个崭新的制度,其中包括建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制度,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等等。他主持制定一大批重要法律,对新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m+ G  S8 F. G8 @; ~" d/ V6 p
! z* m. u4 Y+ C0 j" i8 w- R刘少奇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者之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他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筹备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他召开数十次座谈会,为制定八大路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的八大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科学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他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高度重视由分配和物质利益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由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干群矛盾等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响应毛泽东同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深入农村、工厂开展调查研究。他坚决支持和指导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对面临的困难作出清醒而充分的估计,提出战胜困难的有力措施,为我国经济走出困境、进入健康发展轨道付出了大量心血。刘少奇同志对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提出许多指导意见,大力倡导试办托拉斯,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改革物资管理流通体制,这些重要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 C8 }* p8 ^) v$ J, u4 [
: P# K+ p2 E; X; H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党的建设等领域作出许多理论建树,留下数百万字的著作,深入总结和提炼我们党治党治国的重要经验,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在刘少奇同志的理论贡献中,尤为突出的是关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k1 x" j. Y! D
% Z3 j  M: l8 U( f
  刘少奇同志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是党内公认的党建理论家。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论党内斗争》等都是党建理论的重要著作。他指出:“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府,必须取得绝大多数人的拥护、赞成,才能巩固。”“我们要信任群众,群众才会信任我们。”“一切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都要有群众观点。”他认为:“严格地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方法,是一种执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党的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只要我们坚持民主集中制,我们就有可能少犯错误”。他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求自己的党员紧密结合党的阶级性质、最高理想、当前任务,在革命的实践中努力加强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修养,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中华民族的优良思想道德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而这种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又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他还强调:“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一切党员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对于党内党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必须进行斗争。”这些重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0 [5 V- }2 q% \7 T7 p' j% f9 C; g
  刘少奇同志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强调,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他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灵活性、多样性,丰富多彩”;要用经济的办法来管理经济,党和政府“管计划、平衡、仲裁、监督、思想政治工作。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要充分利用自由市场,利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生产。他认为,“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是我们的一个根本方针”;农村生产和分配的单位不能太大,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他指出:“科学上的真理是愈辩愈明的,艺术上的风格是必须兼容并包的。”“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同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刘少奇同志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这些思想理论观点,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至今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6 `! J: t" D$ X, ?" i# r6 J0 U

7 Q& V2 w# Y  \4 P; V  r  不幸的是,刘少奇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不幸蒙冤致死。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仍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向中央建议“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并坚信“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并高度评价了他的光辉一生。刘少奇同志的英名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紧密相连。刘少奇同志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6 T6 u0 \* o. Y$ w+ X7 w- F; |! |
0 C4 v. Y# w# K% w' N3 x8 o  同志们、朋友们!/ C6 W9 D; A$ s

5 {) Y. A- Y) C& p5 @3 \  今天,我们深切缅怀刘少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优秀思想、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奋力把老一辈革命家开辟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a  p# D) @0 |6 y5 y8 B* D8 V
% [- T; Y7 r- t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刘少奇同志说:“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的终身事业。”有了这个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就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白色恐怖下,他曾两次被捕,在敌人的监狱里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刚毅气节。他曾在党内受到“左”倾错误的排斥,但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多次临危受命,在最艰险的地方挑最重的担子,出色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最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守“一个革命者,生为革命,死也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一心不变”的誓言。: Q5 Z; `7 |+ a$ C  A
1 @/ l6 u) F; L* ~; Q- W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刘少奇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统揽全局、缜密分析,采取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他说,共产党员“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使自己的主观逐步地比较符合客观,逐步地认识和掌握建设的客观规律”。他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通过几十年的不断思考和总结,他锻炼出非凡的理论思维能力,观察问题深刻透彻,分析事物鞭辟入里,揭露矛盾尖锐泼辣。他善于总结经验,善于进行理论思考,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并用来指导实践的发展。+ i3 n* Y- |$ C- a% U" e, r" r
, Y0 p7 N2 y8 w. z4 a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具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思想品格。刘少奇同志为人忠诚坦荡、光明磊落,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同时他也大力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鼓励别人讲真话,坚决反对弄虚作假。他不隐瞒任何错误,常常主动承担责任。他说,共产党员只有党的共产主义的利益和目的,没有任何私心,所以“他的错误缺点能够自己公开,勇敢改正,有如‘日月之食’。他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这是他一生为真理而奋斗的真实写照。8 c' Z! Q( D3 t" q" W" f4 e/ B
8 h+ y- ^# U) |" B! Z: x9 L1 o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廉洁奉公、无私奉献,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忠诚于党,对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几十年如一日。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无条件服从党和人民安排。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和人民公仆本色。他说:“我们还需要艰苦奋斗,不应当只管个人利益和目前利益,而忽视全国的和长远的利益。”他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他在白区工作时经常经手几万元的党的活动经费,但他分文不动,每天只买些萝卜烩点馍维持生活。他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经常强调“不能乱用党和人民给的权力,不能搞特殊”。他教育子女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外出工作时,他总是同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不请客,不迎送,不准向地方提任何要求和接受任何礼物。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充分反映出刘少奇同志作为一名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0 A, [& T. ~: L% i0 J4 S
: ~+ Q  ^' e# T2 {6 V5 c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忠实勤务员是刘少奇同志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是刘少奇同志念念不忘的挂虑。他说:“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他还说,国家主席是人民的勤务员,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岗位上都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在开滦煤矿,他深入井下察看工人生产和安全情况,亲身体验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在大庆油田,他叮嘱干部要注意解决工人生产生活困难,为工人解除后顾之忧。在河北农村,他深入了解农民实际需求,并派人送去电影放映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在东北林区,他看到林业工人在野外作业条件艰苦,特地批准为他们解决棉衣、胶鞋等劳保用品。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深入湖南农村调查研究,铺禾草,睡门板,在简陋阴暗的农舍一住就是20多天,走进农家,嘘寒问暖,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进农户。他同掏粪工人、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等许许多多普通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人们都亲切称呼他“少奇同志”。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人民公仆的丰碑!
% I; G* d* j+ s/ i8 H& C- f& d2 N9 f* l7 g* [0 R
  同志们、朋友们!
/ Z8 n7 f3 L" C2 z0 K- N  n. t6 J2 A+ U5 C' _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我们要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为创建新中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的历史贡献。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刘少奇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老一辈革命家带领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  p$ z4 {+ T; W1 H7 L

# `3 F6 }6 L% D) p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我们肩负的使命神圣而重大,我们承担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22: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22: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 s" j/ R% O/ q9 {4 i1 [
; a, z: h8 h% m7 t( {
( Z' c2 F# M& S8 U* n' V7 S3 |0 z: w) Y1 ]. U
2 D6 ~/ B/ O2 M
" W3 A* ?$ |! V2 [! i& x" t

0 X4 N" M) C5 M6 v' K
6 R: b# L# F5 `+ F9 k9 h; ^' O7 b. g! S" ]" I' Q

9 w" W7 H: i. `& W) |% S; S; {) ~: H& N0 R, R5 t+ q- P# X# S$ t

: o# V' u: ^9 X- T, q9 X( }" R; R
2 [" U+ o5 a" f) H0 A+ Z" k
9 R( K( s# L( e8 g1 ]
发表于 2008-12-5 07: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1 22:38 , Processed in 0.0254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