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7|回复: 1

崇祯与大臣,究竟谁毁了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9 16: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崇祯帝朱由检临死前,写下一段著名的遗言: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 }  m3 f, W* D5 G8 {: I
3 q- W2 _5 h' W5 |1 S
显然,这位亡国之君把亡国之责算在了手下大臣头上,而在此前后,崇祯手下重臣从洪承畴到吴三桂纷纷倒戈降清,似乎验证了崇祯对诸臣责难不虚。 : k9 ]- G2 m* ?+ p

; _* u7 r% t3 W崇祯与大臣,究竟谁毁了谁?
# u) h. a8 s7 Y$ N! K/ C( J7 V" I" x% b
不可否认,一些曾被崇祯皇帝寄予厚望的大臣的确戏弄了崇祯,诸如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洪承畴,暗地里已经变节投敌,而崇祯皇帝却以为其壮烈殉国,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追悼未完,传来确认的“洪承畴降敌”消息,搞得主子好不难堪! 2 g. t/ ?) V8 h! a( h1 f3 O4 Z
- p% {2 N( z' z+ }& ?7 F0 z/ h
然而,如果据此把大臣的的作用夸大到“亡国”的地步,则对大臣而言,是极不公平的。事实上,明朝自朱元璋废掉丞相以来,皇帝独裁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体制上还是行政设置上,不存在大臣架空皇帝的可能,所以从根本分析,崇祯与大臣,首先是谁能毁谁,是不言而喻的。
) G7 V2 I; T; A8 Q! X8 i, I) h  f3 q6 h6 d
危如累卵之下,谁能替皇帝撑住江山?只能依靠同一个战壕的人。而崇祯却把朝廷大臣视为“贼寇”与“鞑子”之外的“第三股敌人”,故此边用边毁,股肱之臣在他手下无一善终。
8 x" K1 C& ^& o+ A
' z3 P6 ?4 Z: B/ K' Y我们可以替崇祯皇帝算算这笔账,自崇祯皇帝执政之后,从卢象升到袁崇焕,他毁掉了多少股肱之臣——崇祯在位17年,前前后后换过50位内阁,14位兵部尚书。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多达11人,杀死巡抚11人、逼死1人。被他抓进监狱关押、殴打、间接逼死、战死、自杀、判刑的高级官员多达几十人。 , j5 r5 E/ [+ U& m& f+ }; s  g) f

1 ^: V/ A$ R6 |: V6 }崇祯十四年,也就是亡国前三年,被关押在监狱里的具有大臣资格的官员就多达145人,这个数字几乎占当时具有大臣资格官员的一成比例。
; N' C8 L# d) r8 A7 J& ?0 Q* U' @5 L
纵观崇祯一朝,并非无人,袁崇焕、祖大寿、卢象升、孙传庭等等,都是一时杰出的将帅。文官如文震孟、刘宗周等等,也都可圈可点。然而,这些人的下场都是悲剧。令皇太极胆寒的袁崇焕和直声满朝的翰林院庶吉士郑鄤,以千刀万剐的酷刑被处死。在剿“寇”战场上曾俘获高迎祥、几乎使李自成全军覆没的卢象升和孙传庭,在谗言中一个受重惩,一个被下狱达3年之久。最后,在监军太监的淫威和朝廷的瞎指挥下,两人均无谓地战死,死时卢才39岁,孙也不过51岁。 ! E9 R/ n3 d/ |- |: U

9 q; j. r7 f' P在无常而又勤快的崇祯皇帝折腾下,股肱之臣只有两条路可走:一者牺牲;二者投敌。就是不能伴崇祯这个君主太久,否则会死得很难看。 : m: u0 C+ e) N; @9 u1 i( u; o2 [$ V
9 f/ O" L" T) W2 T% A  h
就拿宿将卢象升来说,得到崇祯的重用得不到崇祯的信任,崇祯派他打仗却不放开兵权,卢象升作为堂堂总督、总理,真正能够完全控制的人马不过区区六千人,如何能打赢国家级别的大战役? 7 C/ J3 M/ y. h* d8 ]8 c+ T
" w$ j) W1 u9 U, W$ _, z( Q' l
最后,这个股肱之臣所能做的,就是只求一死。因为他明白,回到这样的朝廷,自己也早晚会成为“岳飞第二”,与其窝窝囊囊地回去让主人整死,不如战死疆场马革裹尸。史曰:文官不贪财,武将不畏死,则天下太平矣!而一个皇帝,一旦逼得股肱之臣心死,则天下易人亦不久矣!
+ O( R  |* j: ?5 P; d- o, @' w$ T7 M1 T5 T, ~* X1 ~& F
即便是洪承畴这样的贰臣,也不排出除迫于崇祯的压力的缘由。洪承畴自知打了败仗回去没好,不会得到崇祯的宽容,不如改换门庭,一降了之的好。   ]( l5 ~6 I1 b6 {. ]6 g9 y
# q/ X8 y# [/ k3 J/ h
主子的性情决定臣下的工作作风。在崇祯这个生性多疑、用人不专的皇帝手下做事,大臣没有一点安全感,朝中人人自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作风”也是主子逼出来的结果。
, I0 E2 R3 H9 J
5 D0 Q! v4 Y+ f# Q8 @2 r在反复无常的主子手下,只有“牺牲”能博得最终好评。崇祯皇帝特别希望大臣以牺牲来报答皇恩,如果你不“牺牲”,就得不到褒奖,甚至很难善终。
4 Z& D6 y+ z! K9 U0 f  i+ k: m( _$ W* H0 Q$ A# G  ?) a
在这种几乎变态的“崇拜牺牲”氛围下,大臣不想被皇帝毁掉,就只能一边应付做“准备牺牲状”,一般寻找自己的生路了。这是任何一个不想白白送死人的本能反应,如何怪得了大臣?怪只怪小儿崇祯,不识人事,对大臣们的人性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由是,必然遭致大臣的“反毁”!
发表于 2008-12-9 17: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有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1 20:19 , Processed in 0.0482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