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47|回复: 6

[温病精义] [转]从经典到临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30 23: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经典到临床  之临证心得
1 ^  f% A( P* N+ q# Y, F. ^
: {: D* p! M4 r) s% z5 d
5 D+ c, d: [+ ]9 X3 n无生有,有为太和,生生不息。有生二,二为阴阳,阴平阳秘,乃得永年。然天不满于西北,地不满于东南,阴阳失谐,百疾肇基。3 m0 o1 F, s- B9 H. v) N) @
天地为痞,地天为泰,火水未济,水火既济。天不欲盈,盈既为虚,地不欲满,满既为损。积阳为天,积阴为地。一阳生于下,一阴生于上,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天气,云出地气。阳性恒升而每受抑,阴性恒降每多滞。故治宜允,允则归。
  ~( c- Z* E5 P, J3 i' B4 @! J阴阳者,统之为一,分则为二,故阴阳互含,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故病从两来,莫执一端。
4 ~# u; }8 ]/ F五行者,同于阴阳,统之为一,分则为五,故五行互含。金非金,木非木,切莫拘泥。6 s( Q3 y, }9 v5 w
天地之大宝曰生,故治宜予,非予不立。: I% [3 v- |  w, W
上焦如雾,阴阳因之而化太和;中焦如沤,寒热同炉,水火同冶,而精生;下焦如渎,以泻浊。三焦不得独行其功,病从三来,莫执一处。9 w$ c1 r  S0 q! X3 A# b! `- I
易言理,医言象,象理互渗。  y2 P" u% G. d- ?' q0 L
凡能医疾皆为药,莫拘草虫,但得去瘼,百法皆是良针砭,医外功夫豈可或缺。8 J) E5 }! l8 k. z( Y
临证数语,以求正于有缘人
" {6 N" l7 _, p% W) K6 M无生有,有为太和,生生不息。有生二,二为阴阳,阴平阳秘,乃得永年。然天不满于西北,地不满于东南,阴阳失谐,百疾肇基。
9 C# j: o+ O7 ?  O% ^0 c3 W天地为痞,地天为泰,火水未济,水火既济。天不欲盈,盈既为虚,地不欲满,满既为损。积阳为天,积阴为地。一阳生于下,一阴生于上,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天气,云出地气。阳性恒升而每受抑,阴性恒降每多滞。故治宜允,允则归。" ?  Q+ N: j6 n7 ]& J
阴阳者,统之为一,分则为二,故阴阳互含,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故病从两来,莫执一端。
$ O! \( _! }5 E7 n1 m五行者,同于阴阳,统之为一,分则为五,故五行互含。金非金,木非木,切莫拘泥。
( \; t0 h+ C- X5 B, l* O: P天地之大宝曰生,故治宜予,非予不立。9 k8 [3 n8 x) \# c, W5 W+ J" U& v/ ~8 w
上焦如雾,阴阳因之而化太和;中焦如沤,寒热同炉,水火同冶,而精生;下焦如渎,以泻浊。三焦不得独行其功,病从三来,莫执一处。9 W" J/ R. v8 ]7 n; m9 z- _
易言理,医言象,象理互渗。% D2 ]  T, Y' z5 L& r, @
凡能医疾皆为药,莫拘草虫,但得去瘼,百法皆是良针砭,医外功夫豈可或缺。
% V- k/ v# M+ P! r临证数语,以求正于有缘人+ B* Y4 e$ E6 d5 P; p
. {5 _& B" j$ {2 F
* |7 ^6 Y; n" }+ D5 k# H) t

( X- W' G% D7 }9 A0 m* [# c( A  ?# i* I. x

2 f$ O0 ^8 z  p2 f- Q辨证论治可谓中医临床之精义,笔者从事临床多年来,对此深有体会,习用套方每多欠缺,师义化裁恒有奇中,古人有言,检方以治病,莫若以理思之 。而辨证论治则为其具体形式,滋举数例以供同道批评。: t5 Z/ ?4 r% p  T
1. 胃癌术后四肢凉麻案
5 S- K5 Z2 i/ L- N王某  古稀之年,胃癌术后四肢麻凉过肘膝。纳差,色晦。苔白厚腻,舌体胖大,斑瘀点点,脉沉弱阔大,细寻兼涩。检前所服方,或抗癌,或治凉,或治瘀,然或效不效。后其婿邀为诊治,察色按脉,颇为踌躇,前医之治不无道理,然收效甚微其理何在?细推之似有可商这处,舌苔厚腻,痰湿可知,脉虚弱而兼大兼涩,色虽晦而形神尚可,以痰湿论治似无可厚非。莽撞之下,与药三剂    葛根12克  黄芩6克  黄连6克  柴胡 6克 白芍6克  枳实6克  甘草9克  桂枝6克  干姜6克  生姜12克    三剂之后不复见诊,谓其已死,深悔当日之莽撞。后半年见其婿,谓三剂后纳食渐增,诸症具减,后见其人,果丰肥胜昔。
/ k: `* _) d9 l3 {- e8 T2.   子午腹痛欲绝案8 w& j5 Y2 ~( u, Y# ^* R- I
尹某  弱冠之年,每子午腹痛欲绝,发则号恸,四邻不安,药不绝口,而痛为间发。大小医院咸谓无病,漫以胃炎治之,或以癔病治,然收效了了。8 ]% }& Y8 c: E& Z9 r; L
观其色苍晦而黄,形瘦羸弱,苔薄,六脉弱微而涩,乃投以归脾、八味、失笑加减。三剂痛止,不月而复。先天不足而木失所养,厥阴者,风木之藏,阴欲尽而阳方荫,弱则不及,故有子午之变。
0 {2 i3 d6 S' O- s* ]7 }3.   水臌气臌案
" G  {1 m# L$ H4 g施某  而立之年,以纳差消瘦肚腹渐大而诊。CT示胸腔、腹腔积液,各脏器包膜积液,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蛋白生化正常。医作水臌气臌立论,症情日增。前来应诊,见其形体瘦消,面色萎白近枯,巨腹绷急,光亮欲爆,舌瘦苔薄,六脉近促,沉取微涩。脉促者损之类,涩者积之属,当补而逐之。乃与大剂补中,小剂四磨加减三剂,腹中气动,绷急觉松。去四磨,补中、小半夏加减,两月恢复工作。
2 M: ]% X; M0 Q* Z4.   不寐案
- d  }! g( m8 t' ^; X张某  三十五  女  婚后病痫,伴失眠多梦,口舌生疮,虽日中不敢独处其室。数年来痫或有愈时,不寐则逐年加重,现下仅睡一时许而梦魇恐惧,深以为苦。观其面色无华,舌红苔黄,六脉,沉弱而滑数,形神尚可。前所服方,或镇静催眠,或养血安神。细思之当为脾虚生痰,郁而化火,土不生金,而风木失制。乃与培土生金,舒肝散火之剂,  茯苓12克  白术12克  甘草10克  党参10克  半夏12克  陈皮10克  郁金12克  柴胡12克  桑叶10克  菊花10克  龙骨30克  牡蛎30克  川芎10克  白芍12克  / i1 ]! k6 C2 ?8 b) ]$ ^
    药后当晚既熟睡六小时,六剂,口舌之疮全愈,睡眠稳定,痫亦稀发。, ~, M% {+ o  A# y4 D, d7 |9 k+ m; F
5.   月经不调案
, X$ m. y) e% g' q张某  二十三  月经早发量少,色艳,伴胸闷,烦躁,余无不适。形神便纳俱可,六脉洪数,苔薄略黄,舌红。检前治之方,或凉血,或泄火,或养血止血,月经依然而烦闷有增。诸症合参,当属三阳并病,以其肤躁而脉兼浮象。所谓上不清而中下累也。   麻黄18克  桂枝9克  柴胡12克  葛根12克  黄芩9克  黄连9克  党参10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10克 杏仁10克  石膏30克  甘草10克  生姜12克  药后汗出通体,诸证随汗而愈。
% A# H. p  I" G( B. d6.   三叉神经痛案
( n' t( L' O+ e; n* D7 \4 B- R张某  六十三  面痛若刀割,渐至口不能张,张则巨痛,眼不能合,合则掣痛,针药数月而疾不稍减。见其形神具疲,六脉数洪而孔,夜间热饮不缀,便数而血糖阴性。数者阳也,孔者阴也,阳加于阴,风动而疾作。   熟地10克  山药15克  白芍20克  甘草10克  当归12克  党参10克  川芎6克  桑叶10克  菊花10克  僵蚕10克  谷芽10克  麦芽10克  地龙12克  白芷3克  细辛3克  龙骨30克  牡蛎30克  全蝎3克  蜈蚣条    三剂痛减食进,九剂全愈。" U  d5 [$ ?% n4 E3 n% E
上案数种,皆临床常见之疾,古今佳方验案,可谓比比皆是,然若检方以治病,套方以应诊,稳则似稳,讲及临床,能够知常达变,则不足取,经云,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平治于权衡,这才是临床取效和高效的保证。! m# e. I1 ?% l* x8 q3 l4 ]
! X3 D* _/ a% b; }$ a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3-30 23: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shoufeng 于 2011-3-31 20:06 编辑
; j# d3 H+ L& N1 u; T& p8 t. B
6 c5 ^3 f2 ]2 A4 r- X从经典到临床 之 不孕案
马某  女  求男生女,多方诊求,反致经停不孕。向体适中,今则丰腴。脉沉滑略盛,炽光灯下,唇舌暗红,苔白厚黄。 麻黄  杏仁  生地  丹皮  柴胡  枳实  赤芍  土元  益母草  大黄  厚朴  半夏  桂枝  黄连  黄柏   十剂,年余携子而归。

# u1 ~2 g$ A1 P3 O" Q- T
7 o& f8 ^4 Q7 m" O& c6 u  L0 G( w* e- F, z
向体适中,无疾有喜,蛮愚逆天,滞阳碍阴,故决壅导滞,两从治之。9 i4 {: i; \1 A

0 \3 F, r' e/ n2 s: u/ k" ?1 r6 H/ q: e
0 j  B" n% E3 V$ X5 W& J  S
 楼主| 发表于 2011-3-30 23: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头痛案
本帖最后由 2004407428jg 于 2011-3-28 21:49 编辑 9 ?6 M4 |/ [! ~3 D+ i/ t
/ N, r. Q* h! S3 g( E
一    赵童 女  十岁  四岁起头痛,反复不愈。形瘦舌红苔薄,脉弦柔略细。. d+ w" r+ T1 e" X0 r- j3 b
桑叶  杷叶  杏仁  沙参  麦冬  生地  山药  栀子  葛根  升麻  梨  冰糖  忌辛辣腻  凡三诊九剂不诊。            
4 z4 Y" R5 u8 E% k) ], x8 H1 [9 t7 s# _7 q
二    赵童  男  十三   头痛吊针两月不愈,形丰体壮,唇舌红,苔白厚腻,脉滑略数。& E8 @# D7 c; H$ W) R+ o
柴胡  黄芩 半夏  栝篓  枳实  山楂  麦芽  厚朴  大黄  升麻  葛根  黄连  忌荤腥饱食  凡三诊九剂不诊    . u( }5 N$ j) P8 d% ~
3 z' g$ Y: c: I) K. L
三    王某  女   四十八   向素头痛,医以作高血压诊治,近甚,复经血淋漓。形体丰腴,神爽语亮,唇舌红染,苔薄近光。脉弦洪盛硬,至骨夹浊。  
- z% B! U; C- b1 [6 t. a桑叶  生地  赤芍  沙参  麦冬  党参  黄柏  大黄  丹皮  麻黄  杏仁  荆芥  益母草  桃仁  土元   桂枝  梨一枚  忌辛辣恼怒思虑风冷熬夜。头痛渐止,月余平复。
. B1 X% U( ?8 I" u" I9 b  J
 楼主| 发表于 2011-3-30 23: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0 v# j4 h$ R% A! d; S( N0 ^, c9 W  }7 T8 {1 ~1 @% `: S+ z

8 {1 n7 ^5 `* G! A3 n( J: O& V0 g
说说自己对古方的一点认识.浅陋之处,全搏一笑.经方之所以为经方,正是因其以神效应百病的特点,为世人所瞩目,如果能解密其组方规律,我想,我们就可以,化经方为时方,以神效应百病.那么,她究竟含有哪些规律呢,个人觉得," ?3 u- }" @* x# r
经方有这样几个规律:  
, O4 m: J$ y; N% k( G7 C8 e2 R一,  顺应原则,
/ d- r. q2 T. J8 I' _她准确恰当地顺应了生命的本质规律,这是一形而上的本质性规律, 她用阴阳,五行等哲学工具,形象而本质地予以揭示,心脏是心脏,但是,离开了机体,它还是心脏吗?只是一块肉而已.现代医学,究竟揭示了生命的多少规律呢,其研究,囊括了全部? 0 y+ c2 V* `! U/ A8 u) |; W
0 ?7 l) D7 I* N; u5 z% S, t, `
二,经方的无损害原则,
  a6 v. F3 A6 _6 F: G0 {( ~* H作为一种异物,药物进入机体,不可避免地发生作用,怎样变害为益,经方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她是基于生命规律上的一种适应性调整,因此,
7 U5 x+ \, C( P" I( F0 u4 T8 A) p/ L一物可以异用,0 N3 E  V  }3 p; n
麻黄可以是麻黄,在具体情况下,它还可以是人参,大黄,从而发挥现代人难以理解的作用.用经方,就要走到经方背后,弄清她究竟承认了什么,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摘花飞叶的地步.  0 P$ L' i4 R4 O; N2 q9 U% a4 D
" ^' w( X& X% w% e- a
三,经方的生命力原则,
  H7 H8 @+ A8 b8 T4 E: q6 L" O方药一但和生命的本质规律相结合,她不在是花花草草,而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个体,不然的话,她便不会有人们难以理解的双向,甚至是多向调节作用,及其不任加减性.
1 A& o, L: ~, M2 w  |现在,我们所探讨的有关类方问题,本质上,本人认为,只是对生命本质规律的认识的盲区,经方认识的一个误区问题,实质上是在套方应诊,无异守株待兔.方药只是古人为展示生命规律,及用药法度而立法,后人用之当识其变.机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实体,而不是一个不变的木乃伊,麻黄,承气只是为适应生命规律而出现的一个流变图而已,一如六十四卦之圆布终始,任何一卦,只是传承的一个符号,换言之,只要能使生命健康发展,未必麻黄承气在所必需,故,麻黄承气之不效,经方之未尽人意,罪不在古人及方药,而在今人之蒙蔽.非只续命一方,经方善用者,皆可俯拾成趣,妙合于理.是方两随阴阳,妙合三才,五行暗蕴,善损益者,可妙处百病.拘拘者,图一方药耳. ...$ u& r! T9 z  m. Y

. B; V4 w! L2 @' R: o% f/ j4 v+ a" B0 c- n' _; u3 f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19: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心悟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阳性恒升,阴性恒降,非唯人性,物理皆然。举世喜独,而圣人非之,非强非之,天理昭然。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阳主杀而阴主藏,是故,阳升不已而为天,阴降不已而为地,独不知,天地成则痞格具,阴阳离而化机息,君民分而杀斗起。是故圣人作而和阴阳同天地一君民,使妙归于一,至于太和生生不已之境。是故,圣方之治每以两、以五,允而归之,纵而收之,化而成之,形而上之,每使危者平,倾者复,乱者治,出人意料之外.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19: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气化的一点认识
% |$ q% _6 M' y) ^气化是传统文明关于宇宙运动规律和生命物质的本质认识和阐述。作为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身的传统医学,对气化有着更为深刻和具体的阐释,祖国医学认为,气化是宇宙万物、尤其是生命物质的最本质的现象和规律。可以说,气化是生命物质的机体和机能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没有气化便没有生命,气化是机能的进行与提升、生命物质进化的基本形式和基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五行、藏腑、经络,都是先人关于气化的不同测面的探讨和认识。
5 @& j- @3 x7 o! U, i* m  B) X* `       一、气化的概念
; H7 U8 W. L" v0 q气化是生命物质最本质的现象和规律,非气化则水谷不得成气血,非气化则溲溺汗涕不得为出。气化是将机体和机能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
7 M8 C, W4 v  N2 B8 [" v) M       二、气化的进行7 M' r3 j, `5 Y( {
机体气化的进行是一个综合因素作用的过程,也是自然界和机体相统一的过程。阴阳、五行、藏腑、经络,都是先人对其从不同角度的探讨和认识,气化是借助阴阳的协调,五行的生克制化,藏腑之间的相互协调与搭配,经络的循行与联络,得以进行作用。因此,气化是依附于藏腑、经络而进行,借助阴阳、五行为表达的一种现象和规律,离开这些,气化只是一句空话。/ E- c7 i3 Y  K+ c; n& b' J
       三、气化发生的藏腑归属和部位
4 z6 P4 q: a: e* S0 w祖国医学认为,气化的进行隶属于三焦,而三焦则是小而无其内,大而无其外的一有名而无形的结构,就其范围则包罗机体上下内外,就其功能则有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是机体所有结构的功能的总和与提升,机体没有哪一藏腑或组织在机能上能与其相匹配。
/ S2 |! \% @2 Y/ U# r3 v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气化发生的功能部位在“腠理”,是“三焦通会真元之处”,准确精到地指出了气化发生的部位和其功能所在。机体正是借助腠理进行着生命现象的最本质的活动,机体在这里得以完成吐故纳新,分清泌浊,机能的提升和机体蜕变,时刻不停地进行着质和量的变化。因此,腠理的气化功能的正常是生命最根本的保障,非此则阴阳不得平秘,非此则五行生克制化不得有机协调,非此则经络营运无物,非此则生命质量的提高与升华则成无本之木。+ l! @# r1 Q: m/ @& i2 k
       四、气化的特点
  P9 Y# C: o( o/ |; B. {/ E      1. 普遍性  r4 {8 O7 D( h( J: ]( z" f% X5 |
三焦腠理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气化作为生命物质的最本质的规律的普遍性,正是这种小而无其内,大而无其外的普遍发生的特点,使气化成为生命物质的最普遍的规律和运动,也正是这种“包罗万象”的特点使生命有了最本质和优越的保障。& m3 h# }7 D* W$ e" d) O! I
       2.特殊性6 a: @: x1 p2 s9 Y9 Q
气化有赖于藏腑、经络而存在,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因此,这就决定了气化的个体差异、时空差异、藏腑差异,不同的发生部位,进行着各具特点的气化作用。
, k, Z* k; w5 a  F1 F        3.协调性) Q# }5 h3 [% D  U
气化是机体组织共同参与下的活动与结果,非某一藏腑组织所能单独胜任的规律过程,因此,气化又是协调性要求极高的一种生命规律,任何一藏一腑的失常,都将会造成机体气化的不完全性和偏差。
- `9 e2 f# G7 b# S7 W       4.积极性1 ?6 a1 H, x  T( H. P8 _
气化的最终结果是改善生命质量,因此,气化的进行,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促进生命蜕变和升华的基础,气化的正常,为健康的生命和蜕变提高,提供着根本保障。基于此,我认为,气化是我们临床医学和生命现象研究的着眼点。
' W: ^' f" f% L* P       5.脆性
# A: q$ K8 S9 j$ j7 T3 g所谓气化的脆性,是指依赖于机体结构的气化现象与自然界、社会、机体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正是这种联系性,在为气化提供基础的同时,也决定了气化现象的脆弱性,任何一方面的异常,都可能导致气化的不完全性,乃致发生紊乱,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3 A3 X5 E- N: l; \! j1 n: W7 l# x
       6.自稳性( x3 e0 R. I! ~  j
是指气化发生异常后,气化可因普遍性和协调性的存在,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内,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这就为机体的环境适应提供基础和保障。
! T& s! D; t) w- H+ R( o( c& |# T       7.重塑性7 g9 b4 H$ ]. u0 r9 L
机体损害,超出气化的自稳能力,气化可借助外来作用,重新达到自稳水平,这一特性,为临床各科提供了重要依据。" }2 n4 S/ D9 b  W
五、气化的临床意义- O' v& ]3 q+ j! L0 A# [7 X
    气化功能的特殊性,对于临床确立治则,组方选药,提高医疗效果,有着积极意义。临床治则的确立,方药的选择,都应以顺应气化,促进气化为着眼点   ?3 z/ ]( l) u+ f( z
2 t" K- S$ a9 p% G" ~

, F; v$ @! B3 B& \6 pyanshoufeng 曰:/ F1 p4 y. c) q5 a3 u
医易一统,气化发微,优秀文章& ?7 F: B/ N' e0 h. V% ]
一般认为:气化作用的基本形态是气机的升降出入,那么,气化应具有双向调节性.
3 f) e0 [7 B1 W" F气化积极性是否应为能动性更准确?  z7 _6 |4 U" t0 o+ V2 V" x1 [* h
气化脆性是否应为气化易耗性?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1: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易感难复案   李某,六十八,年轻时即易感难复,每作辄晕呕汗闷,甚则卧不可动,非呕酸黄汁出而不愈,近年渐甚.今复感二十余日,不愈反甚.面黄不泽,舌淡,苔厚润.邪凑化滞,虚实异端,邪由是积,损由是起.     柴胡  桂枝  干姜  附子  茯苓  枳壳  苍术  厚朴  藿香  佩兰  川芎   白芷  防风  白芍  党参  麦冬  五味子  黄芪    二诊,自谓症除.脉柔缓,沉取略洪,单指芤弱.复三剂为固.lbkd1395 发表于 2011-4-4 20:00
+ Q2 j; n1 L! u, P& }1 x& P柴桂
' p7 d9 ]+ S  @3 v姜附1 x3 P; q# U+ j" L! h3 B# m
藿朴
) g* O3 ], r, T芎芷  9 x8 ?% ]: [! D5 \/ b  i
屏风/ B  ^2 Z: y: ^
生脉3 s# [/ U  k8 A) e2 _
多方复制,品序缓急,用药如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6-17 20:27 , Processed in 0.03978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