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31 20: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父母是最爱的人 支持善意的谎言% T2 o! M; S7 f- F
, P9 T& b6 u. Y3 l, C记者在跟帖中看到,对于刘莉的这一“孝举”,持支持意见的学生居多。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小谭表示,为了能支付子女的上学费用,父母把自己的健康弃之不顾。当儿女们有能力让苦了大半辈子的双亲安享晚年了,世界上最疼爱自己的两个人却已经不在了。“子欲养而亲不在”,这种痛苦真的是难以体会,所以,珍惜父母要从此时此刻开始,绝对不能让他们以身体健康为代价换取生活和学杂费。因此这个谎言是值得的,就算被拆穿,爸妈也能体谅我们的爱。
6 P" g% s* p4 Z' P9 |
6 w* @5 K ?4 v7 s# P) i/ Z' l) ?同样,刚刚毕业半年的秦小姐也称这不是一个可以用理性思维来衡量的问题,只有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才能够明白她的矛盾心情和内心冲突。情之所至,难以控制,即使是做出撒谎这种有悖道德准则的行为,但看到父母因长期劳累而骨瘦如柴,颧骨在清瘦的脸上高高突起,做子女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痛楚和辛苦往自己身上揽,尽早使父母解脱。撒谎谁都不想,假如这样能让自己心里好过些,觉得能让父母稍微宽心,那谁也没有理由指责。. T# Z) c9 F# [8 m5 |: U0 V
2 `# ?% |% L$ _* K: t学生们普遍认为,善意的谎言可以接受,孝敬父母是儿女的责任,更何况是父母身体不好。假如这么简单的一个“谎言”就可以达到目的,当然支持。但建议刘莉圆好谎,万一露馅了对父母和家里伤害更大。最好的办法是树立良好的心态,积极去找工作。/ i i! C6 ?) F& D; T- h
1 M2 c, |" Z) E2 S0 l# u& P家长:欺骗父母恶果多 有事要坦然面对/ N. \: I5 ^/ t$ j
4 d+ x2 J6 W# B6 ~" h: p但家长们对于孩子们的观点却不能苟同。“绝对不能欺骗,有什么事情应该摊出来让大家一起面对。”有家长斩钉截铁地说。在接受采访的家长当中,无一赞成这样的做法。家长们并不是单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孩子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就业观念转变、欺骗的后果作出判断。
+ x8 J8 R8 P4 h; D# Z! I. t* d6 L. h/ e% j4 W' G2 G" F
家长叶阿姨认为,欺骗父母意味着所有事都一个人来扛,给孩子自身的压力会很大。这样长期下去会不会造成心理疾病?现在大学生心理危机患者越来越多,真的很担心单纯而没有任何社会经历的他们一时承受不了,出现问题。事实上,为人子女,应该把父母当作自己的知心人,坦诚相告,这也是一种孝心的体现。父母是爱子女的,怎么可能因此而责怪呢?
2 r% X5 w: M/ n# E+ U7 C; g/ m0 C, b) r# d r
另有一位家长则提出了实际的看法,“假如刘莉父亲一直以为孩子找到了工作,自己也放弃了工作,那么家里必然因此‘青黄不接’,这时,不仅刘莉本人要承受压力,全家人都要因此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增加外债,心理压力会更大。”“说出实情,就只有找工作一项压力,不说实情,全家都要承担多项压力”。但能否在预期时间内找到工作?谁也不能打这个包票。" B5 C2 D. n2 B* z
7 P0 q# b0 G3 E* G2 J& ? }也有家长指出,如果刘莉真的为父母着想,就应该降低就业期望值,先把那份2000元的工作做下来。“骑驴找马也可以,不要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毕竟积极找工作才是解决之道。1 A: R8 a+ s% y2 u- m% N( l8 }' _+ M& M
. a# @$ K) c- w5 O% o& t4 j! i专家:应与父母多沟通 想办法解决问题
7 B3 ^4 J' f. m" _# Q+ f) u" A
+ T7 P7 q/ Q3 h. ?在“孝道”与“压力”之间,大学生究竟该如何选择?刘莉的做法究竟对不对?就此,记者采访了众多高校的社会学专家。华南师范大学一位社会学专家张教授认为,如果仅从大学生刘莉本身考虑,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但考虑到她对亲人的关心和孝心,又是可以理解。他认为,从事件本身而言,刘莉应该把实情向父母讲明白,与父母深切沟通,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全家人帮忙找工作总比让刘莉一人承担压力要好得多。他提出有两条解决途径,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继续找合适的工作;假如家庭经济确实很困难,那刘莉不妨先找一个薪资不太高的普通工作,相信父母对她的情况也会表示理解。 {# o+ G% o8 |0 ~& j# `
3 l3 l X& w3 x5 c/ _, }5 l
同样,中大社会学教授蔡禾认为,生活中会出现很多善意的谎言,但是他对此并不鼓励。如果家长真的放弃工作,那么家里就会陷入两难的状态。而且结果显示,家长并没有因为她的欺骗而放弃工作,那么她自己的初衷既没有达到,又要面临圆谎的压力和担心。“毕竟,当前找工不是人人都能靠自己解决,家长或者亲戚说不定有更多的资源信息和人际关系,学生不需要一时冲动,应该和父母商量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毕竟让亲人的爱心一起帮助解决问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m, C1 |. L5 [. C" ^8 ~; Y
3 d9 R: {. \1 l# v中大社会学系的李业兴老师却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家长即使知道以后也可以谅解,所以并无大碍。他认为,善意的谎言可分为两类:一是被骗者知道真相后受到的伤害极小的,一种是被骗者知道真相后有可能受到伤害的。我们所关注的现象属于前一类,所以应该可以接受,刘莉的做法并无不妥。
. @; N( Q- N& P! j8 T; d1 a* M, A! ?7 d
校园论坛上的“孝心”帖
9 e3 i- E* N2 r& N8 f) w& y9 P
; r6 H4 V$ o5 Y) w- T* Y5 j当下正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就业的高峰期,近日,一个名为“若我骗爸妈我已经找到了工作,大家认为怎样?”的帖子赫然出现于广州某名牌高校的论坛上:“为了供我们几个孩子上学,我的爸爸晚上还出去兼职,深夜才回来,第二天一大早又得赶工作,由于长期劳累,身体抵抗力越来越差。很多次我都劝他不要出去了。可是都没有用,他在这一点上倒是一个很坚持负责的父亲。他曾经答应过我,如果我找到工作了,他晚上就在家休息,不出去了。可是,很沮丧,到现在我都还没有找到工作。大概也没有希望在年前找到了。但是我有信心在明年的春天,我会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我打算说谎,提前告诉我的父母我已经找到了工作,好让他们放心(看到他们为我的工作操心白了头发,很心痛),也可以让爸爸提前休息。大家认为怎样呢?想听听大家宝贵的意见。”
3 k: } G; U# E& L& `4 X+ U0 j' p d3 W
记者 薛冰 实习生 梁健敏 通讯员 许敏慧 陈棉淳 (《信息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