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1|回复: 0

春节聚餐谨防消化道疾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5 20: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节期间,各种聚餐机会增多,如不加注意很容易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马安林建议大家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 x8 y. G0 @% u  c* |" s( u! ]7 c  一防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2 v1 d: S$ x7 [+ V# F( B
  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组肠道传染病,以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占多数。该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腹泻,腹泻次数一般一天数次到十次,重者一天内可达几十次,大便性状常见有稀便、水样便、黏液便等,部分患者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有可能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 V1 [. Q* ~# a8 E' L0 b4 k  春节期间人们为了准备年饭,常常会提前采购许多蔬菜和肉类,处理不及时食物很可能变质腐败。马安林提醒大家,首先要注意自制食品的卫生,加工生、熟食品的刀具、案板、盛器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同时生菜、熟食也要分开保存。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h8 h; i3 V2 @' N" p
  二要警惕诺瓦克病毒感染
; s$ T7 e) z' K% R6 o& u) g  诺瓦克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来源于海鲜体内,可通过粪便、呕吐物传播,导致人呕吐、腹泻。该病发病快,平均潜伏期24~30个小时,一般病程不超过48小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也可见头痛、寒战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4 h# u- l0 h2 X+ U2 }6 T% G0 ~
  马安林指出,只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加工方法,该病毒的感染完全可以控制。预防方法是生熟分开、少吃生食。由于诺瓦克病毒多在牡蛎等贝类体内聚集,因此不要生吃贝壳类海鲜。不过,85℃高温即可杀灭该病毒。所以,不要选择生鱼片、海鲜火锅等生食、凉拌或加热不充分的食用方式,最好选用炖汤、蒸煮等加热充分的方式。
! [: A$ U7 l1 y/ m4 Q  l  三应避免集体性食物中毒: T* _  [  C$ _
  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往往集体性发作,且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危重,如抢救不及时易造成悲剧。常见的食物中毒诱因有以下几种:2 e+ t" [9 r3 d1 k2 F8 k
  含一定量硝酸盐的蔬菜,如酸菜、辣菜等,贮存过久或煮熟后放置时间太长,细菌大量繁殖会使硝酸盐变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可使血液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严重时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发霉的大豆、花生、玉米中含有黄曲霉素,其毒性很大,会严重损害人体肝脏。此外,过期的冷冻肉类、禽类、腌腊食物、臭豆腐、面酱、豆酱等可能会含有肉毒杆菌,不慎食用会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肉毒杆菌中毒患者一般潜伏期为6~10天,首发表现为头晕、复视、张口困难、四肢无力、眼睑下垂等,严重者会因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而死亡。" Y* J( @* T0 K6 S3 {
  为了杜绝以上危险发生,马安林建议饮食应以新鲜原料为主,不要进食变质的罐头、腊肉等腌制食品及发酵的豆制品。如罐头过期、盖鼓起者,千万不能食用。$ p) U1 Q2 ?, X5 ?4 g
  如何避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马安林副主任提出如下建议:  R. L% q7 v( Z+ ^
  加强食品卫生意识。食物的来源应保证新鲜干净,不购买病死的家禽、家畜及不新鲜的水产品。鱼、蛋、肉类等食品在食用前必须蒸熟煮透,生、熟食在存放和加工时必须分开。凉拌菜要洗干净,最好用开水焯一遍,加上醋、姜、蒜等有杀菌作用的调味料再食用。
, N5 [( _; p" C; _5 }# d  饭菜现做现吃。如有剩余第二天应煮透再吃。但即使煮透,有些细菌的毒素仍不能被破坏,不要因为“节省”而损伤身体。
8 h. _! o% C+ \+ l4 e- d  外出用餐注意卫生。尽量不要到街头无证摊贩处吃东西。如果外出就餐不可避免,最好用大蒜佐食,并将餐具擦拭干净再使用。不暴饮暴食。% B0 M' L# W5 s: I( D
  勤洗手、勤消毒。碗、碟、筷等公用餐具应清洗干净、消毒后使用。2 w3 P& Q1 }3 v* N8 J
  专家特别提醒,如果餐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尤其是长时间腹泻不止的病人或有呕吐、发烧症状的病人,最好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查明原因,对症施治,切不可自作主张地滥用药物一时缓解症状,贻误治疗时机,造成不良后果。 (尹  琳)
5 a& O1 b7 l9 _/ ]  @
( k! Q( L& e2 N+ N4 d中国中医药报2007,2,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1 04:24 , Processed in 0.0204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