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Z$ M% U# t' B8 U x4 G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 B% n# ^. T; [; N$ S②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如:
% J2 a9 E: A. e) \" f- I( o- g“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促织》)“顿”是“立刻”、“马上”的意思,在翻译时,应补出“感到”、“觉得”。/ h. ]/ X4 }6 B/ R9 v _
③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g9 t; Y' F' i7 t+ ?9 Z* U% x, `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
$ S9 I* \9 s- a$ o“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积贮疏))“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应删去。& x$ B" ^2 o) j! K, u2 y: N6 p0 s
④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例如:
# m+ E6 n( R" S. l" T“岁征民间”中“岁”应换成“年”。
3 ~7 V5 A* c$ t; ], s% l; N“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中“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4 a: {( h: l2 P1 T: w2 Q8 U
⑤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 z* W4 J9 L# z& T) _3 ]' R
“甚矣,汝之不惠!”厂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8 X! ]7 A0 V' n v ?3 C8 e) v$ Z. c“蚓无爪牙之利”可调成“蚓无利爪牙”的形式。
8 Z" n* c0 l9 V+ z w⑥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 A" i4 J& A" }9 r0 X% m0 A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七条:
$ V. Z! h: q* {. Y8 N7 C" M/ T" Fa.回头看;b.看;c.探问;d.拜访;e.顾惜、顾念;f.考虑;g,但、只是;h.反而、却。在这个句子中用g项最恰当。
5 L6 U: f+ Z, @ p, T/ r⑦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例:! k+ H: t4 }3 h3 A" U
“倪首系颈委命下吏。”中的“悦”同“俯”在翻译时必须译出。
4 ]5 c/ j) `7 b1 z⑧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如:2 H) C Q5 f! g& B% Q2 I. k
“得无……乎?”译为“恐怕……吧”、“莫非……吧”6 V" k$ T- c9 {) T1 J3 d0 k$ w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n$ x6 K; x9 ~8 R: B7 Q⑨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7 R2 @! I& h9 D9 M
例如:
) _ s3 r+ s. B0 q. ^“秋毫不敢有所近。”
+ L. U* R/ c. l+ ^: U"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7 \- b$ _. {7 V. S [& U; L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