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41|回复: 1

标准的PCR反应体系及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0 12: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扩增缓冲液   10ul
  L' |. O& R5 ?! |   4种dNTP混合物   各
200umol/L6 ?" j, Q" R9 n! r: a
   引物        各10~100pmol 

2 Y; E/ o8 T! u/ D" y7 g   模板DNA      0.1~2ug ; G" ?7 {# S/ n1 s! @9 K% S8 s. M/ D5 G
    Taq DNA聚合酶   2.5u % F- G. d9 V5 u  Q4 B+ Q: e9 H$ z
   Mg2+       1.5mmol/L9 C  Y- f1 H2 p- A5 E
   加双或三蒸水至  
100ul
- o3 C- d" R4 s$ E4 k" X/ g! I
; p- ~+ S- |1 g
  PCR反应五要素: 参加PCR反应的物质主要有五种即引物、酶、dNTP、模板和Mg2+
  引物: 引物是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PCR 产物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互补的程度。理论上,只要知道任何一段模板DNA序列, 就能按其设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做引物,利用PCR就可将模板DNA在体外大量扩增。
设计引物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引物长度: 15-30bp,常用为20bp左右。. i2 s4 e* x/ G% r9 N2 \
  ②引物扩增跨度: 以
200-500bp为宜,特定条件下可扩增长至10kb的片段。
; Z  b; |; `0 P" [' f% r  ③引物碱基:
G+C含量以40-60%为宜,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A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  p0 m/ o/ r' C- d; o$ ]6 }
  ④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避免两条引物间互补,特别是
3'端的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生非特异的扩增条带。
. Q& I! B# s. r8 i5 q. _  ⑤引物
3'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以避免因末端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失败。$ U# O5 K7 y' Z' L" l
  ⑥引物中有或能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 被扩增的靶序列最好有适宜的酶切位点, 这对酶切分析或分子克隆很有好处。* j! \1 l" Y! T+ x9 f
  ⑦引物的特异性:引物应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其它序列无明显同源性。
  引物量: 每条引物的浓度0.11umol10100pmol,以最低引物量产生所需要的结果为好,引物浓度偏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且可增加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的机会。
  酶及其浓度 目前有两种Taq DNA聚合酶供应, 一种是从栖热水生杆菌中提纯的天然酶,另一种为大肠菌合成的基因工程酶。催化一典型的PCR反应约需酶量25U(指总反应体积为100ul),浓度过高可引起非特异性扩增,浓度过低则合成产物量减少。
  dNTP的质量与浓度 dNTP的质量与浓度和PCR扩增效率有密切关系,dNTP粉呈颗粒状,如保存不当易变性失去生物学活性。dNTP溶液呈酸性,使用时应配成高浓度后,以1M NaOH1M TrisHCL的缓冲液将其PH调节到7.07.5,小量分装, -20冰冻保存。多次冻融会使dNTP降解。在PCR反应中,dNTP应为50200umol/L,尤其是注意4dNTP的浓度要相等( 等摩尔配制),如其中任何一种浓度不同于其它几种时(偏高或偏低),就会引起错配。浓度过低又会降低PCR产物的产量。dNTP能与Mg2+结合,使游离的Mg2+浓度降低。
  模板(靶基因)核酸 模板核酸的量与纯化程度,是PCR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之一,传统的DNA纯化方法通常采用SDS和蛋白酶K来消化处理标本。SDS的主要功能是: 溶解细胞膜上的脂类与蛋白质,因而溶解膜蛋白而破坏细胞膜,并解离细胞中的核蛋白,SDS 还能与蛋白质结合而沉淀; 蛋白酶K能水解消化蛋白质,特别是与DNA结合的组蛋白,再用有机溶剂酚与氯仿抽提掉蛋白质和其它细胞组份,用乙醇或异丙醇沉淀核酸。提取的核酸即可作为模板用于PCR反应。一般临床检测标本,可采用快速简便的方法溶解细胞,裂解病原体,消化除去染色体的蛋白质使靶基因游离,直接用于PCR扩增。RNA模板提取一般采用异硫氰酸胍或蛋白酶K法,要防止RNase降解RNA
  Mg2+浓度 Mg2+PCR扩增的特异性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在一般的PCR反应中,各种dNTP浓度为200umol/L时,Mg2+浓度为1.52.0mmol/L为宜。Mg2+浓度过高,反应特异性降低,出现非特异扩增,浓度过低会降低Taq DNA聚合酶的活性,使反应产物减少。
PCR反应条件的选择
  PCR反应条件为温度、时间和循环次数。
  温度与时间的设置: 基于PCR原理三步骤而设置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温度点。在标准反应中采用三温度点法,双链DNA9095变性,再迅速冷却至40 60,引物退火并结合到靶序列上,然后快速升温至7075,在Taq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使引物链沿模板延伸。对于较短靶基因(长度为100300bp)可采用二温度点法, 除变性温度外、退火与延伸温度可合二为一,一般采用94变性,65左右退火与延伸(此温度Taq DNA酶仍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①变性温度与时间:变性温度低,解链不完全是导致PCR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9394lmin足以使模板DNA变性,若低于93则需延长时间,但温度不能过高,因为高温环境对酶的活性有影响。此步若不能使靶基因模板或PCR产物完全变性,就会导致PCR失败。
  ②退火(复性)温度与时间:退火温度是影响PCR特异性的较重要因素。变性后温度快速冷却至4060,可使引物和模板发生结合。由于模板DNA 比引物复杂得多,引物和模板之间的碰撞结合机会远远高于模板互补链之间的碰撞。退火温度与时间,取决于引物的长度、碱基组成及其浓度,还有靶基序列的长度。对于20个核苷酸,G+C含量约50%的引物,55为选择最适退火温度的起点较为理想。引物的复性温度可通过以下公式帮助选择合适的温度:
- b8 X% ~& n( k$ A1 W9 @% d8 k     Tm值(解链温度)=4(G+C)+2(A+T)
0 |7 U6 r! Z2 b) }! a     复性温度=Tm值-(5~10℃)
, T" [# u; K8 c- b1 E2 s6 s
  在Tm值允许范围内, 选择较高的复性温度可大大减少引物和模板间的非特异性结合, 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复性时间一般为3060sec,足以使引物与模板之间完全结合。
  ③延伸温度与时间:Taq DNA聚合酶的生物学活性:9 k1 g) Y+ E  x6 Z
           70~80℃ 150核苷酸/S/酶分子0 d7 P+ H$ B- d5 n1 w! ~+ |, o1 N  q
           70℃ 60核苷酸/S/酶分子0 Z$ C9 B5 K8 ^! @
           55℃ 24核苷酸/S/酶分子
$ l3 P7 Z$ B" h* S( Y; a/ W           高于90℃时, DNA合成几乎不能进行。
  PCR反应的延伸温度一般选择在7075之间,常用温度为72,过高的延伸温度不利于引物和模板的结合。PCR延伸反应的时间,可根据待扩增片段的长度而定,一般1Kb以内的DNA片段,延伸时间1min是足够 的。34kb的靶序列需34min;扩增10Kb需延伸至15min。延伸进间过长会导致非特异性扩增带的出现。对低浓度模板的扩增,延伸时间要稍长些。
  循环次数  循环次数决定PCR扩增程度。PCR循环次数主要取决于模板DNA的浓度。一般的循环次数选在3040次之间,循环次数越多,非特异性产物的量亦随之增多。
PCR反应特点
特异性强:
   PCR反应的特异性决定因素为:
  m2 e% r8 ?1 M+ n/ D   ①引物与模板DNA特异正确的结合;3 [' U4 b5 v9 e2 M( t* @) n: _
   ②碱基配对原则;. k$ U- m8 _* k" e* R
   ③Taq DNA聚合酶合成反应的忠实性;' S# ?, O" z/ x* a
   ④靶基因的特异性与保守性。
  其中引物与模板的正确结合是关键。引物与模板的结合及引物链的延伸是遵循碱基配对原则的。聚合酶合成反应的忠实性及Taq DNA聚合酶耐高温性,使反应中模板与引物的结合(复性)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结合的特异性大大增加,被扩增的靶基因片段也就能保持很高的正确度。再通过选择特异性和保守性高的靶基因区,其特异性程度就更高。1 Z# ~3 s6 p8 o) X* J
灵敏度高
  PCR产物的生成量是以指数方式增加的,能将皮克(pg=10- 12)量级的起始待测模板扩增到微克(ug=-6)水平。能从100万个细胞中检出一个靶细胞;在病毒的检测中,PCR的灵敏度可达3RFU(空斑形成单位);在细菌学中最小检出率为3个细菌。
简便、快速
  PCR反应用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一次性地将反应液加好后,即在DNA扩增液和水浴锅上进行变性-退火-延伸反应,一般在24 小时完成扩增反应。扩增产物一般用电泳分析,不一定要用同位素,无放射性污染、易推广。
对标本的纯度要求低
  不需要分离病毒或细菌及培养细胞,DNA 粗制品及总RNA均可作为扩增模板。可直接用临床标本如血液、体腔液、洗嗽液、毛发、细胞、活组织等粗制的DNA扩增检测。
PCR扩增产物的分析
  PCR产物是否为特异性扩增 ,其结果是否准确可靠,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分析与鉴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PCR产物的分析,可依据研究对象和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电泳,EB溴乙锭染色紫外仪下观察,初步判断产物的特异性。PCR产物片段的大小应与预计的一致,特别是多重PCR,应用多对引物,其产物片断都应符合预讦的大小,这是起码条件。
  琼脂糖凝胶电泳: 通常应用1~2%的琼脂糖凝胶, 供检测用。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6~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效果比琼脂糖好,条带比较集中,可用于科研及检测分析。
  酶切分析:根据PCR产物中限制性内切酶的位点,用相应的酶切、电泳分离后,获得符合理论的片段,此法既能进行产物的鉴定,又能对靶基因分型,还能进行变异性研究。
  分子杂交:分子杂交是检测PCR产物特异性的有力证据,也是检测PCR 产物碱基突变的有效方法。
  Southern印迹杂交: 在两引物之间另合成一条寡核苷酸链(内部寡核苷酸)标记后做探针,与PCR产物杂交。此法既可作特异性鉴定,又可以提高检测PCR产物的灵敏度,还可知其分子量及条带形状,主要用于科研。
  斑点杂交: 将PCR产物点在硝酸纤维素膜或尼膜薄膜上,再用内部寡核苷酸探针杂交,观察有无着色斑点,主要用于PCR产物特异性鉴定及变异分析。
  核酸序列分析:是检测PCR产物特异性的最可靠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13: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积极发言啊

我现在在做PCR,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积极发言啊.多多指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7 04:49 , Processed in 0.0398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