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李鸿章究竟是爱国还是卖国的问题,争辩已经多时,也该到了有个结论性的时候了。
! p& t9 T/ ^6 ?
+ z% N. F3 i! u李鸿章系洋务派以北洋为地盘,办理新政,特别注重北洋水师,购买大批外国舰炮,实力超出南洋水师。但是他托辞"含忍议款,徐图自强。"对外采取投降主义,很蛊惑了一部分人,包括我们坛子的荣誉等人。3 g' t2 R8 A1 J. K' a1 w- K
, V" G1 P0 `0 J5 w; V3 X, c
英法俄及其美国扶植日本瓜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顽固派要先战后和,李鸿章要和而不战。以为"中国兵轮开办未久,断难骤敌西洋"。以这类心态放任自流,交织成瓜分的第一步。% a9 y2 V& l* F' S3 z
$ U4 m# }* z- G( N
下面就他的主观原因造成直接国家损失谈一谈甲午战争另论
3 N+ o" I# I" w3 C @9 }/ `% h 3 P1 s! Z4 V- |. L- f
一,放弃西北,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沙俄先在中国西北发难,清廷举棋不定,左宗棠力争收复新疆。随即遭到李鸿章的竭力阻挠,实际上是阻塞湘派势力扩展,保存北洋势力范围。他籍口"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主张放弃新疆.并说:"移西饷以助海防,""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其实这是典型的以私废公的"战略卖国"的论调,具体的好处是增加自身实力,而非国家的实力。此论误国误民。6 j+ k6 a; a5 x$ C5 f. u
8 K7 z" N! u R2 f5 E/ R5 t二,暗助日并琉球,并放弃琉球海域.当时本有战机,台湾的中国军队强于日本军队,我强敌弱,此战意义重大.胜则无后来的甲午之战。而李鸿章畏首畏尾,在英美的所谓调停下,忍辱负重,并在条约中出卖琉球,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此事对现代中国失去琉球及钓鱼岛的主权影响很大,同时也说明李所鼓噪的重视海防是子虚乌有之谈! E0 w+ ]; D2 T4 S* h
; s* x }9 C7 W9 E! i+ |$ _
: B/ |: E9 E j9 m8 j$ F% s
三,马嘉理案的妥协卖国行径,此事本是英国公然侵犯中国主权,李鸿章在威妥玛的威吓之下,力主:"彼虽失礼在先,我未便失礼在后,姑且忍气耐烦 ,实为保全和局。"从而完全屈服于威妥玛的战争讹诈和提出的条件,使英国从<烟台条约>中获得对缅甸的全部主权,而基本上放弃了中国的西南地区边境的自主权。% }" S8 |+ X0 ~
% \" `' A* F) h四,伊犁交涉,大家普遍认为是崇厚在卖国,实质是李鸿章在后边推波助澜。左宗棠主张战和并用,而李鸿章则说:"崇厚所订俄约, 行之虽有后患,若不允行,后患更亟."主张给崇厚以全权谈判之权,力促清廷履行崇约。张之洞斥责李鸿章的卖国行径说:"李鸿章岁糜数百万金钱以制机器而养淮军,若并不能一战,安用重臣?"已经指出问题的实质所在。& d9 y5 c$ l8 m# f1 |$ B f: x! ]
4 ~! v" T( x! r% `6 n1 V五,中法之战中卖国求荣,本由曾纪泽主导谈判,而李鸿章却为抑制湘系势力增长,竭尽全力掣肘,制造障碍,积极支持出让越南的主权.当法国要求清廷令黑旗军后退时,李鸿章遥相呼应,致书总署,要求总署同意中国撤兵,并让越南 保胜(黑旗军根据地),这等于首先放弃越南主权,及向法表示其可以进攻黑旗军。此举立即遭到张之洞,张佩伦,岑毓英等大臣的一致反对。当孤拔进攻时,李鸿章又主张退让,以为"各省海防,兵单饷匮,水师又未练成,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当见到清廷并没有采纳其投降意见时,便消极等待败局,并阻挠向前线拨付枪械,以坐享其败。但他在赠送日本一万发子弹时却是慷慨解囊!后来,李鸿章竟然赤膊上阵,在清廷已经派曾纪与法国谈判后,直接私下与法国订立<天津简明条约>,进一步加大他的卖国罪恶行径,使局势更加恶化。后来被清廷发觉他的欺骗行动,给予他"传旨申饬"的处分。$ S; X" J0 k! d) Q
9 d+ r3 y7 w7 k1 g
& {) s" P1 i" Z; e六,利用帝,后之间矛盾激化,在胶东湾危机处理期间,巧言令色,变相出卖旅大给沙俄,以获得巨额贿赂。胶东湾危机发生后,光绪帝委派翁同龢与张荫桓全权办理,本没李鸿章什么事。但李却显得异乎寻常的活跃,他私结慈禧,以为掣肘,处处设置障碍,大耍手腕,暗地里帮助沙俄占领旅大。他在事发后,即擅自私访沙俄驻京使臣,从此以后,沙俄立即采取行动,令军舰南下,暂泊旅大,以为长久之计。而李鸿章则大造俄军南下与德国争锋的舆论,似乎又在玩弄"以夷制夷"的老把戏。实质是迫使清廷默认沙俄占据旅大的事实。(具体参阅李鸿章致庆亲王奕劻函)而更令人费解的是:俄舰来华经停旅大,不是电告清廷,而是先通知了李鸿章,于是,李鸿章又给北洋密电说沙俄:"实系亲密援护,决无他意"。(具体见李致北洋电)后来,李鸿章更是抛开清廷,单独派翻译与沙俄秘密交涉,纵使翁,张二人如同傀儡木偶,备受屈辱,劳而无功。9 c, h7 D* H) s1 ~0 ~
$ v4 G* t/ ^+ L
李鸿章在胶东湾危机时,之所以敢如此肆无忌惮,有恃无恐。主要原因,就是仰慈禧之鼻息,利用光绪与慈禧之间的矛盾加剧,行自己获益之目的,达到为沙俄窃取旅大之真实目标。而李鸿章却从中发了笔横财。据俄史学家罗曼诺夫在<帝俄侵略满洲史>揭示,李在与俄签订<中俄密约>后,沙皇曾为其设立300万卢布的"李鸿章基金",而光绪23年(1897年)俄使吴克托穆访华时,李氏曾接受沙俄一笔巨额贿赂。光绪24年(1898年)俄国七等文官璞科第由北京密电俄财政大臣说:"今天我付给李鸿章55万两,李鸿章甚为满意,嘱我对你深致谢意。"(见张蓉初译<红档杂志有关中国外交史料选译,第210页,又见窦宗一<李鸿章(日)谱>,第375页)
: E- L/ Y, _" @2 v& A( o5 |& n* L! z3 n6 H/ y) t$ T% e8 a; ^' D7 p4 \
- U/ m& ^+ V9 j. h
/ D: l( d5 d! ]5 j/ T
胶东湾事件后,德国占据胶东湾,沙俄占据旅大,英法等国援引最惠国条款,各有所获,而中国的民族危机更为严重,领土及主权逐步被瓜分。7 s6 s: r" {* x) B) T0 d k3 {+ q2 r
8 q0 ]- z3 r' N3 E7 B5 I综上所述,李鸿章卖国求荣获利事实俱在,铁案如山!所有行径均是以损害中国国家根本利益为基本内容,并使中国未来领土逐步缩小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你还是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你还会为李鸿章的行为欢呼雀跃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