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6|回复: 0

图片上的历史——民国政要肖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30 0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袁世凯; L# W  U+ r" V# M" d- q: I' v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 S% t1 M2 }5 s/ m
      : G- i% Y. g, X* |0 {9 y/ `! Z& K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 l& W# g# O: b' }4 O" e& C0 W  h* Q+ M- G: n3 O2 U

" z0 P8 b9 P; u9 {- L1 J
( F( }/ u# E* f  ]8 C
2 g9 v8 \9 `0 Y' r+ ^
9 g4 @' l1 c$ r. \' i' `, d- a+ E  ^- @4 V' k0 s9 M
二、冯国璋
& B$ ~% H0 Y9 x5 k6 B8 r  冯国璋,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今河北)河间县西诗经村人,生于1859年1月7日 (清咸丰八年十二月初四)。1884年,冯国璋只身去津投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甲午战争期间,冯国璋随聂士成赴朝鲜及东北前线作战,战后他得到了候补知县并加五品顶戴的虚衔。1899年袁出任山东巡抚,冯国璋随武卫右军入鲁,并奉命改编原旧军,组成武卫右军先锋队20营。1901年11月,升为补用知府并加盐运使用权衔。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委冯国璋为军统。袁世凯出山后,冯国璋率军与革命军激战四夜,于1911年11月1日攻陷汉口。
: @6 E9 T' H5 s7 {+ i, i     + o( \$ \0 P9 v
  袁世凯当上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冯国璋于1912年9月出任直隶都督兼民政厅长。二次革命爆发后,冯国璋任江淮宣抚使兼北洋军第二军军长南下镇压,于1913年9月2日攻占南京。12月16日冯国璋出任江苏都督,同年晋升陆军上将,后又授以宣武上将。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国会选冯国璋为副总统。1917年7月,张勋复辟,黎元洪进入外国使馆。冯国璋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通电讨伐张勋。张勋战败后,冯国璋依法将大总统职权还予黎元洪。1918年8月13日,冯国璋通电辞去副总统,于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1919年10月,冯国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
6 E' N$ u2 p, o0 r& b1 n- z2 u# M
% h4 J% j2 E7 ^
7 `- p+ J; \- ^% B

1 v1 [2 G' |, \  y2 ~
7 R! q  a: V2 y+ o1 m$ T% q# [' q' {
7 x; j9 J% |# u
三、段祺瑞* Q4 d  ~4 M! C0 N9 K0 r' p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1865年3月6日出生于六安,数年后迁至合肥。1881年,段祺瑞怀只身前往山东威海投军。1885年,段祺瑞考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兵科。两年后,被派往旅顺督建炮台。1888年,段祺瑞到德国柏林学习一年半年军事,后独自留在埃森克虏伯兵工厂实习半年。回国后到威海任随营教官5年。1896年31岁,被调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炮队统带、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还任过江北提督、湖广总督等职。他与冯国璋、王士珍被称为“北洋三杰”。
% a. \( i7 _9 B, y3 ]      3 V% O1 R9 y; o9 k
  武昌起义后,段祺瑞致电清帝退位。民国成立后,1912年3月段祺瑞任陆军总长。1913年代理国务总理。1915年5月,他因不满袁世凯自为帝制,称病辞职。袁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取消洪宪帝制,请段复出,任参谋总长。4月,段代徐世昌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6月,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任总统,段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_府实权。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军败北,段去职移居天津。1924年10月,奉系联合冯玉祥部打败直系,段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他召集“善后会议”以抵制孙中山所主张的国民会议。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辞去所有职务。此后退居天津,自号正道居士。1933年2月,段祺瑞移居上海,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4 H- ]0 I+ R7 O7 H1 e) |4 a7 i
% y8 V3 N/ i1 b1 _4 x4 }2 A$ @

4 o, H7 O3 v9 B% C
% m! d+ [* h; C5 }
% w9 S5 e/ @3 T1 t/ `
$ u, ?! G: c  J* X& I8 H$ ?( R四、吴佩孚
4 @9 e6 o- f( ~1 E2 j  吴佩孚(1874年—1939年),字子玉,山东蓬莱人。1898年投淮军。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_府。段祺瑞派曹锟、张怀芝带兵南下讨伐;吴任第三师代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因湖南督军席位为皖系张敬尧所得,吴仅获空衔,十分气愤。遂发出罢战主和通电。9 F6 _2 y  A' E. H( M9 ?
      
- K' z; [/ _; V  Q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颇得舆论的好评。11月吴与西南地方当局结成反段军事同盟。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20年5月,吴率军自衡阳北撤,布置对皖军事。14日直皖战争起,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_府。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1923年2月,吴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造成“二七”惨案。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起,吴任“讨逆军总司令”,为奉军及冯玉祥国民军所败。1925年10月,浙江督办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吴出任“讨贼联军总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后与奉系沟通,南北夹击国民军。1926年夏北伐战争起,吴从北方赶赴前方督战,在鄂南汀泗桥、贺胜桥连遭惨败。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吴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吴曾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拒绝日伪拉他下水。1939年12月4日,暴卒于北平。" i( ]. X! V+ @: N# p7 ]" \
, N+ i# O" d; t8 U4 ~
* F9 y% Z& o6 v4 Y& W$ E0 \
$ H; E- w  y+ x( c7 z" v1 Y
4 }; g. `' G: Z  v0 a$ L

: H( V; G! q9 f
4 z) E" _1 Q/ j8 e; f& G" _: J0 m" u
. i0 f/ g$ R; X五、曹锟' \8 S4 O* h9 C# h1 w& S3 V2 A
  曹锟(1862年12月12日出生于河北大沽口,1938年5月17日逝世于天津),字仲珊。幼年家贫,稍长贩布为业,1885年进入天津武备学堂投兵,参加过甲午战争,战后参加袁世凯在小站训练的新军,任帮带,次年升官带。1903年升任北洋陆军第一镇第一协统领。1906任北军第一混成协统领。1907年升任第三镇统制,同年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调该部移驻长春。
% `" }2 m8 W, s& w: ~/ u# S      
$ w5 ^. M7 U# R- ]  武昌起义后,移驻京郊南苑附近。1914年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驻岳州。1915年袁谋称帝,曹上书请求改变国体,被授“虎威将军”,再封一等伯。1917年7月张勋复辟,曹任西路讨逆军总司令。复辟乱平,曹以直隶督军兼省长。孙中山南下护法,曹锟曾通电附和段祺瑞反对恢复旧国会、反对护法军政++_府,导致护法战争爆发。1919年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被奉为直系首领。1920年4月,曹锟组成八省反段联盟,7月直皖战争起,皖军战败,段祺瑞下野。直奉两系共掌北京政权。9月,曹任直鲁豫巡阅使。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起,直系胜,曹锟与吴佩孚等控制了北京政++_府。1923年10月,曹锟以每票五千银元收买国会议员的贿选手段当上了总统。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以冯玉祥反戈发动北京政变而失败,曹锟被软禁。1926年4月,冯军将领不满北洋政++_府临时执政段祺瑞与奉系勾结,发动驱段兵变,将曹锟释放。曹一度去开封依靠吴佩孚,此后,长期在天津英租界作寓公。 " t' n) R3 \* C. w* w
      
. u- |+ i; w4 i8 s2 Q  卢沟桥事变后JP占领天津曾企图说服曹出面组织政++_府,但遭到曹的拒绝。国民政++_府在1939年12月追赠曹锟一级上将,以彰其民族气节。4 J  y& c! ^5 ~/ X: v
: D% |' a9 R8 l  z: V0 |
7 D4 I8 h' {$ C8 v: q, {8 K
六、黎元洪  y* S5 M& m+ a6 [6 l) H1 D
  黎元洪(1864年-1928年),字宋卿,湖北黄陂人。黎元洪早年在海军服役,曾在北洋水师中任广甲号管轮。中日甲午战争时被日舰击沉,飘海遇救。之后投张之洞,被派督练新军,并且到多次赴JP学习军事。1906年任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驻守湖北。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_府都督。1912年南京军政++_府成立,黎被选为副总统。 ' k! n4 \' C1 G" B* N
      
. v4 K2 Y# X/ P  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接其第一任任期为大总统。1917年与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张勋以调解之名入京,之后发生张勋复辟。事后黎的总统职位为原副总统冯国璋所取代。1922年直奉战争后,徐世昌被驱逐,黎再接徐世昌的第二任任期为总统。次年由曹锟接任总统,黎下野。之后赴天津经商。1928年病逝天津。1935年国民政++_府于武昌为黎元洪举行国葬。& `( o- m0 ]% R; [0 J7 g$ o' l6 I4 p

9 X& z/ I* ^! g' c( k2 k& o( P! }! R8 e. m: G0 ]- I# p$ ]7 n5 R

2 g6 F9 J! |; |; Q' M3 ?( {1 R6 ^/ x, J" B0 N5 J+ N

5 e- {, s; ~2 i( ~) L/ n6 x' _
( R0 q8 {0 x& g+ h3 ^' W1 {# r! d. T
七、张作霖) ^: h/ _' F2 w& X  a6 Q. I
  张作霖,字雨亭。1875年3月19日出生于辽宁海城县城西小洼村。张作霖幼年家境贫寒,1894年投入驻营口的毅军甲午战争失败后,1895年3月被遣返,回到故里,投身草莽。1902年被官府收编,任巡警马队帮带、统带,因剿匪有功升为洮南镇守使。
+ H& b0 P5 n1 e: h  武昌起义时,张作霖任“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后出任“关外练兵大臣”。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1912年被任命为第27师中将师长,袁世凯称帝后,被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袁死后,被北京政++_府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在JP帮助下控制了辽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此后,张作霖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扩张势力。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前,与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_府。
9 e. ?( ~9 Z! ~5 }" s, x2 N  1922年4月,发动第一次直奉战争。战败后,张作霖挟“东三省议会”推举自己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宣布东北自治。1924年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打败直系军阀,控制北洋政++_府。1926年称安国军总司令。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_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32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成为北洋军政权最后一个统治者。
8 p6 F4 _9 n# V5 g( }4 g, E  ; A. j- K6 O9 l; _5 j
  1928年4月,奉军战败。6月2日,张作霖退出北京。1928年6月4月晨5时许,当张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专列驶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汇处桥洞时,被JP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身受重伤,当日逝世,时年53岁。7 _- S, I: W$ W; e7 ~; V
- j4 }6 @4 |3 d) N. a5 j4 h( Z1 J

. Z0 N6 q4 L, a" D
/ C  e# {' F; R  T+ r4 S8 C9 y( N! Y! _# [
1 S" n9 M4 Y& I+ V" o

2 T+ t* s2 v6 j  t) b5 h( ?/ C6 S8 x0 J4 |+ s
八、冯玉祥+ B7 f; S0 M( }4 s; A: a' ?
  冯玉祥(1882年—1948年),安徽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竹柯村)人。冯玉祥清末时加入淮军,曾参与滦州起义,后投北洋军,任营、团、旅、师长。3 V& i' n4 L" ]( ?6 ]
  ; C% i  i  s- a" Y+ x
  1922年出任陆军检阅使,率其部队入陜西,并以此地为地盘,其军队因此被称为“西北军”。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在参战途中率军返回北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推翻直系军阀政++_府,逐溥仪出宫,脱离北洋军系,改编所部为“国民军”,电请孙中山北上。因无法抗拒直、奉系军阀的压力请来段祺瑞主政,遭到排挤。1925年,北方军阀联合攻打冯玉祥,冯不敌而退回陜西,后赴俄考察。1926年自苏联考察回国,在绥远五原誓师,任国民革命军联军(后改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宣布所部加入G·M·D,出潼关参加北伐。$ G/ n! F$ p, p
  0 V7 {, m. v$ B) C
  1927年宁汉分裂之际选择与南京合作,响应蒋介石在军中清除中国共 产 党人。1929年,冯玉祥不满国军编遣会议比例式裁兵原则的决议,称病离开南京,并于5月出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但迅速被南京方面内外夹攻而失败,被迫离职前往山西。1930年联同阎锡山、李宗仁等与蒋介石对抗,引发中原大战,兵败后迁居山东。1933年5月26日与吉鸿昌、方振武、佟麟阁在察哈尔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时任察省主席的部将宋哲元并不支持,但又不便反对,因而离职,之后冯率军攻下由伪军占领的多伦,引起一阵骚动,但不久后便离察返鲁。抗战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不久被蒋介石撤职。1946年赴美国考察水利,并发表反蒋言论。1948年参加中国G·M·D革命委员会,任中央ZZ委员会主席。同年响应中共中央号召,由美返国参加新政协,不幸中途因轮船出事而于黑海遇难。笃信基督教,故有“基督将军”的称号。 8 `) J0 x5 Q+ `

, B; k' i- l0 \9 u" ]: _2 _! w9 \- F& l( e
  _6 d' F! o( P8 W) W

3 |4 g( v0 E! P& d九、张勋
& i6 f% d: h6 @, M4 y0 H0 d  张勋(1854--1923) 字绍轩,江西奉新人。行伍出身。1895年投袁世凯,任管带,1899年升至总兵。1901年调北京,宿卫端门,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的扈从。1911年任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
% W' i: j. ^6 u+ l1 P* q8 n  
9 ~; _3 M+ }. u6 p+ Z  武昌起义后,江浙联军围攻南京,张勋兵败后退驻徐州一带。袁世凯任大总统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发辫,人称"辫帅",所部称"辫子军"。1913年奉袁世凯命,率部往南京镇压讨袁军,纵兵抢掠。旋调往徐州,任长江巡阅使。1916年袁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十三省同盟。
0 ]  B1 u/ o/ x! `/ F6 @3 u2 x  & g9 P1 [  F% i  n0 f5 I
  1917年6月,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赶走黎元洪。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自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至12日为皖系军阀段棋瑞击败,逃入荷兰使馆,被通缉。1923年病死天津。" m# q4 s/ Q! m' _% m) T- X
$ b! E/ V1 I/ C" ]; N& m

1 I8 e' {; }: u- D( ]9 D. e+ D
/ z! T" V! F8 q8 c! T
0 q+ K2 j' i, D/ q5 v  K- m5 C& j
/ b/ X' Z1 a$ X/ H% N
9 P  g% E6 K( i3 [) Q5 r" q3 z
十、张宗昌" ~# s' a  w% @2 b
  张宗昌(1881年 – 1932年),字效坤,山东掖县人。张宗昌出生穷苦家庭,幼年失学,父早亡。十八岁后到东北闯荡流浪,之后因为在哈尔滨杀人,到海参崴做了土匪。辛亥革命后,率一众绿林兄弟投靠山东都督胡瑛,后转到上海,在陈其美部下任光复军的团长。8 ]$ w" I! y% S4 s+ z" d: W
  
( h3 c2 S# p2 F% J  1913年,张宗昌升任江苏陆军第三师师长。二次革命时,张宗昌第阵前倒戈,投靠冯国璋。1916年11月,冯国璋出任代理总统,张宗昌则任侍卫武官长。1918年,张宗昌又出任江苏第六混成旅旅长,随张怀芝赴湘参加对南方军队的作战,结果大败而逃,改任暂编第一师师长。1921年,张宗昌又奉命率部入江西与江西督军陈光远交战,兵败后本来欲投靠直系曹锟,因吴佩孚反对而作罢,于是改投奉系张作霖。之后因为替张作霖收编了一帮东北土匪,被任为吉林省防军旅长,再招揽数千流落中国东北的白俄部队,发展至近万人马。
. S/ Q2 E+ o, d3 H  
* [8 O' a: L) I3 Y' C& S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张宗昌率兵入关,转战江苏,打败孙传芳部,进驻上海。后任山东省军务督办,兼省主席。1926年G·M·D北伐,张作霖、孙传芳合作组”安国军”对抗,张宗昌为副司令。1927年初,张宗昌部在南京上海一带被国民革命军打败,退回山东。宁汉分裂期间,张宗昌进攻冯玉祥军队,又大败。之后张的余部在山东被白崇禧收编,张本人则逃到JP。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怕张宗昌会附和JP,邀其回国寄居门下。1932年,张宗昌受G·M·D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之邀回到山东,离开济南时被刺身亡。
; |* l6 N4 B  y$ D2 h3 b: g2 u7 a* n; i$ X$ I2 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4 03:48 , Processed in 0.0542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