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赫日当中--大唐帝国的扩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9: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69): |' f2 `% t+ j6 y$ `4 C
  1 M; p) }) s' Y4 I, _# C
  虽然统叶护可汗对于复兴西突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此人有一个毛病,就是刻薄寡恩,所以西突厥强大之后,其统治下的部落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处于西突厥权力外缘的葛逻禄部落率先起而反叛。, f( `. |- |( c8 q" {" R  \2 \
  贞观二年(628年)年底,西突厥高层爆发政变。  D+ m6 C7 Z$ Q: v- r
  中亚霸主统叶护可汗被其伯父莫贺咄所杀,莫贺咄自立为侯屈利俟毗可汗(省称莫贺咄可汗),但是莫贺咄的政变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结果反而使西突厥陷入内战之中。忠于统叶护可汗的将领们,拥立统叶护可汗的儿子继承大位,称为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省称肆叶护可汗),两位可汗大打出手,一度中兴的西突厥很快便全国混乱了。2 c, M0 l1 G7 a0 c6 p: T
  两位可汗都希望得到大唐帝国的支持,于是各自派遣使者向唐太宗请求和亲。唐太宗一口回绝了他们的要求。唐太宗对两位使者说:“现在我都搞不清楚两位可汗哪个才是真正的君主,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和亲呢?”
: d. ?2 |2 l9 m# ^  西突厥内战的结果,使得原本归附的西域诸国以及其他部落,纷纷脱离西突厥的控制。西突厥、北突厥、大唐帝国,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王者?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大将李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击灭北突厥,天下局势明朗化了,大唐帝国如日中天!西域的国家迅速做出了反应,西域伊吾城主以所属七城来降,高昌国王麹文泰入朝。0 {) a& \* a( b/ {: |
  同样在这一年,西突厥的内乱也告一段落,肆叶护可汗的军队对莫贺咄可汗发动猛烈的进攻,莫贺咄可汗得不到国人的拥护,在战争中渐落下风,被迫逃往金山(阿尔泰山)地区,被其部将所诛杀,所属部又投降肆叶护可汗,至此,西突厥结束一年的分裂,重新统一。不过统一后的西突厥面临着国内诸多问题,暂时还无力染指西域的事务。+ d3 j6 L, k8 W" F
  " W3 M- c+ `$ r" i* J" T
  伊吾的归降与高昌国的入朝,打开了大唐帝国经营西域的大门。# z. K1 j& {$ g: o- R
  但是,即便西突厥暂时丧失对西域的控制力,西域诸国仍然矛盾重重。高昌国为什么迫不急待地向大唐王朝示好呢?麹文泰有自己的考虑。
! D; L. T% r3 H" z  原来啊,西域诸国通往中原的道路,本来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南道,是经过大碛路,也就是穿过白龙堆沙漠,然后经玉门关进入河西走廊。在这种通道上,原来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国家,就是楼兰国,但是不知因何原因,楼兰古国神秘消失,估计是与气候越发干燥有关系,所以这条通道便废弃不用了。
2 h7 X! N( L2 w9 B' G- l  w( x, G  另一条就是北道,须经高昌国境(汉代车师国),再从高昌折往河西走廊,因而高昌国可以说占据了交通要道。如今大唐帝国一统天下,丝绸之路又开始繁荣,对于这条闻名世界的贸易商道,高昌可以说占尽地利。
: Y# @5 i; j3 N$ p8 l( [  632年(贞观六年),西域国家焉耆派遣使者到唐帝国长安进贡,同时向唐太宗提出来,要重新开辟南道,即通过白龙堆沙漠的大碛路,将此路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道。唐太宗十分高兴,答应了焉耆国的请求。然而这次高昌国王麹文泰气得跳了起来,大碛路一旦开通,高昌通道的地位将大受影响,这岂不是断了高昌国的财路?
) B! u6 Y6 _/ g/ d7 N' W- R( b  不行!麹文泰是越想越恼怒,非得好好教训一下焉耆国不可。于是他派军攻打焉耆国,大掠而归。9 j1 u% ]. c' T# ^' f+ S, |
  
' l7 N) P1 s5 u+ R0 X5 H' R/ K  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唐帝国必须要要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M3 c) a. k5 T+ w) i
  但是,经营西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西域路途遥远,国家众多,而且又有西突厥的势力介入,而通往西域的狭长的河西走廊,也是十分不安全的通道,因为在河西走廊的西侧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吐谷浑汗国,吐谷浑位于青海湖与黄河上游流域一带,其国所处的地势高,居高临下,俯视河西走廊。
% B/ r- |2 F  f8 F' S- a  自从大唐帝国建国以来,吐谷浑已经多次袭扰河西走廊,成为西方一大边患。+ ^2 O" [7 s! ?' j; e: k
  大唐帝国要经营西域,首先必须要保障河西走廊的安全。
. Z1 k* t/ V8 ]1 c9 f" d  要保障河西走廊的安全,必须先击败吐谷浑,这是逻辑的必然。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9: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70)' X+ }# M3 ^) g; I( T* I  |8 z
  
" a7 l5 ?0 k8 u* N) ^  二、决战世界屋脊
/ _' o- E! x8 ?" C2 N. {& Y2 j  " ~1 X( c6 ~3 y: u, a3 d
  大唐的兴盛,丝绸之路又恢复往日的繁荣。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也是丝绸之路中的重要一段。, T3 L; K6 r+ i0 ~
  自唐太宗击破北突厥之后,青藏高原上的吐谷浑汗国也开始强大。吐谷浑人的先祖是鲜卑族人,在晋乱时迁移至此。在唐高祖李渊的时代,吐谷浑就曾多次袭扰过河西走廊,后来曾一度归附大唐帝国。$ \" E- }! q: U/ d% C% F
  吐谷浑的可汗慕容伏允(伏允可汗),年事已高,他很信任其大臣天柱王,这个天柱王极力想扩张吐谷浑的势力,特别对河西走廊的争夺。于是吐谷浑重新走上与大唐帝国对抗之路。' `( Y* E! C$ b/ r
  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吐谷浑军队袭掠兰州;之后,又进攻鄯州,大掠而归,唐太宗派出使节前往责备吐谷浑的伏允可汗,勒令他到长安朝见,伏允可汗假装生病,拒绝前往长安。
$ M8 R: Q7 q* E. L! N  伏允可汗有一个儿子,叫尊王,吐谷浑政府请求唐太宗允许尊王与唐朝公主和亲。唐太宗李世民答应了这个请求,但是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尊王必须亲自到长安城迎亲。此时吐谷浑连连对唐的西疆发动进攻,尊王担心唐政府使诈,便不肯前往长安,最后和亲一事也不了了之。
* s: V+ B' I3 |# k* n0 r2 g  唐朝派遣使者赵德楷出使吐谷浑,却被吐谷浑扣押,以报复和亲未果之事,同时又出兵袭掠兰州和廓州。唐太宗前后派出十批使者,到吐谷浑与伏允可汗交涉,但是伏允可汗置之不理。. ]7 Q, M! Q; v) L- c& }/ L8 S4 ~7 ]
  
' s4 P5 N0 C6 f& `+ Y  政治手段行不通,只好诉诸武力。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g6 o/ N& g+ v) d( S# {4 l) z  贞观八年(634年),鄯州刺史李玄运上书唐太宗:“吐谷浑之所以攻击河西屡屡得手,乃是因为吐谷浑有非常优良的马匹,这些马都放牧于青海湖一带,如果我们派出一支轻骑兵,发动突然袭击,必然可以夺取他们的良马。”
& C" K4 T% r' d  n; M  吐谷浑的良马便是著名的“青海骢”,吐谷浑曾经得到波斯的良马,将其置于青海湖一带牧养,这里地形与波斯一样地处高原,牧草丰富,适宜波斯马生长,结果很快就大量繁育,故称为青海骢,这种马日行程可达千里之遥,脚力与耐力均是一流,所以吐谷浑骑兵凭借此种良马,可以快速出击,对河西走廊的威胁极大。
! t; N& x& r8 |4 C  六月,唐太宗任命左骁卫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辖唐西部边郡守军、契苾、党项等部落的军队,组成远征军,对吐谷浑采取军事行动,目的是夺取青海骢。# t% ^5 S% ?  \+ W1 b1 {* g
  远征军总司令为段志玄担任,段志玄乃是唐太宗的心腹重将,也是一员悍将。早年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屡建战功,他也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的重要参予者之一,因此深得唐太宗的信任。
* N3 S3 ?6 V4 H# [  ; Y  \8 R- y, N; Z0 V
  十月二日,挺进到青藏高原的段志玄兵团对吐谷浑发起突然袭击,猝不及防的吐谷浑军队被打得大败,向青海湖的方向逃窜。段志玄兵团穷追不舍,深入吐谷浑八百里,前锋已经距青海湖仅有三十里。- j1 M# H$ U# G6 }$ q" T
  但此时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想不到的事。
7 X4 n5 d5 I! w  远征军统帅段志玄却按兵不前了。打到了青海湖附近了,离夺取青海骢的战略目的已经非常的接近,可是段志玄却命令停止前进,段志玄的副将、左骁卫将军梁若仁的军队也跟着停了下来。此事颇令人难解,估计是段志玄认为军队已经追击八百里,士卒疲惫,而吐谷浑军队势必会在青海湖一带以精锐部队反击,如果一不谨慎,很可能陷于全军覆没,这样段志玄一世英名就完了。& |( @/ s1 G3 P/ M  G: p" n
  实际上吐谷浑并没有顽强抵抗的意思。段志玄的另一位副将李君羡没有停止进攻,他率一支骑兵队深入追击,在青海湖南面的悬水镇追上吐谷浑的军队,与之展开战斗,并且大败吐谷浑的骑兵。但是吐谷浑利用段志玄停止攻击的这段时间,已经将青海湖边的青海骢向内地转移了,李君羡最后缴获了二万头牛羊,但是,没有能够夺取到战马。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9: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71)
, ^# B: g$ o: M  
: k2 r. {% N# m& R' `7 H; a: Y  对了段志玄的这次远征,唐太宗李世民真是非常的失望。
+ a1 v6 |. v0 ^3 I  看来段志玄也就是一员勇将,并不是一位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那么谁可担当统帅?那还用说吗?唐太宗脑海中马上掠过一个人的身影。
# ?) M4 t" U" C9 l' @% w  谁?当然是李靖!
# G' Z4 k9 Q# M* k  可是唐太宗马上又迟疑了,李靖已经六十四岁了,而且前一段时间,刚刚因为重病,脚不好使,可能是得了风湿病,辞去了右仆射的重职,如今刚刚略有好转,尚在休养之中,唐太宗赐给他一把拐杖,叫“灵寿杖”,让他拄杖便于行走。将一个大病初愈还得杖着拐杖出行的老头,派往世界之巅青藏高原上去领兵打仗,是不是太不人道了呢?
4 r" H& Y! ^1 c! h  @: O  唐太宗于心不忍,可是李靖确实是最佳人选啊。
0 S1 s0 L# F+ F2 Z( L0 j# y" {  于是唐太宗便想了方法,他在朝会上对侍臣们说:“如果能让李靖出任统帅,那是最好不过的事啦,可惜啊,他身体不方便啊。”! U- [" q% S4 I, ]; A; a5 E" X3 C/ E
  结果李靖听到了风声,这位性格坚忍不拔的好汉,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有着“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这个倔强的老头不服老,不服病,不服输。他拄着皇帝赐给的灵寿杖,去拜见宰相房玄龄,要房玄龄转告皇帝:“我李靖虽然年纪大了点,尚可以走一趟哩。前汉名将赵充国,不是七八十岁高龄也出征青海么?”
2 |- U8 t; [6 x. @4 H6 I+ V  * e# ?/ {5 O. M- [" L
  唐太宗那可真是大喜过望!
' w' @5 K0 E# L- ?  十二月三日,唐太宗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也是远征军的最高统帅,李道宗与侯君集为副统帅,下辖六大兵团:
& {3 z8 {# [; N) H  第一路兵团,以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
6 X5 _  T1 ]" F- d! k: S8 F5 E% i* h  第二路兵团,以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为鄯善道行军总管。
$ q6 J5 A  s% Z, F7 F2 p/ g4 t, u  第三路兵团,以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总管。" H' H& H9 r) N5 w; O
  第四路兵团,以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
& {! M7 j# U; `  第五路兵团,以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 D- y* N: w9 ~  U) h* `8 R+ t" ~
  第六路兵团,是北突厥与铁勒契苾部落的骑兵部队,这一路兵团的指挥官有铁勒族契苾何力(似乎是兵团司令)、突厥降将领执失思力以及薛万均、薛万彻兄弟。4 |& e9 o: L* H* H/ a
  这次远征动用庞大的兵力,久经沙场的李道宗、侯君集都在征召之列。李道宗前文已述,此略述侯君集。- W0 }* q6 h5 }7 K
  侯君集乃是贞观时代的名将之一,他自小喜欢玩刀弄枪,但是在唐初名将中,他并不以武力著称,因为他的武艺比较一般,此人善于吹牛,喜欢自吹自擂,但是打起仗来还是很勇猛,李世民为唐王时,侯君集入其幕府,追随其左右,参加许多战争,因战功卓著而屡得升迁,他与尉迟敬德、段志玄等人一样,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的重要功臣之一。
7 @  _8 K8 R; D# {$ r; g' _  
) \6 ]/ z5 F7 G, p# P/ j9 Q$ I  贞观九年(635年),征讨吐谷浑的战争打响了。2 D- e0 W, U) C, Q
  吐谷浑也积极拉拢盟友。吐谷浑南部的党项部落原本归附唐朝廷,曾经参加去年段志玄统率的远征吐谷浑之战,但是在第二次远征吐谷浑之前,党项部落突然叛变,转向支持吐谷浑一方。与此同时,河西洮州羌人也发生反叛,归降吐谷浑。
* H& ~6 F0 h! O  V  三月十九日,高甑生兵团率先对洮州羌发起进攻,打响了征讨吐谷浑的外围战,经过数日的战斗后,击破了洮州羌。
  U* u# Z5 Y7 t' S' u* @. J/ X" `  李靖主力兵团抵达鄯州之后,侯君集建议应该以精锐骑兵,长驱直入,否则如果吐谷浑军队逃往山区,利用山地复杂地形进行阻击,那么就会给唐军的进攻带来很大的麻烦。李靖同意侯君集的看法,准备象当年远征突厥一样,出其不意,攻其无备。5 C& x3 l! [5 V
  然而吐谷浑的伏允可汗也非泛泛之辈,他显然对李靖的轻骑疾进的战术有一定的了解,当唐军进入高原地区之后,伏允可汗决定大步后撤,想凭借高原上恶劣的自然环境,拖垮唐朝的大军。所以伏允可汗一撤便是两千里的路程,撤退到嶂山地区(青海天峻县南),嶂山在吐谷浑都城伏俟城以西,可见吐谷浑不惜放弃都城,以保全实力。
3 g( H. p! q& N4 ?7 ]: D" T% O  伏允可汗这一计策,打乱了唐军决战的布署,唐军扑了个空,没能够捕捉到吐谷浑的主力,接下来怎么办呢?对于中原来的士兵,要在数千米海拔的青海高原上作战,显然非常不适应,是继续深入追击呢?还是空手而归呢?总司令李靖召开阵前会议,多数将领倾向停止进军。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9: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72)
6 ^3 K! d; D6 @  6 d0 Z1 o) ?! D% {7 I. g
  李靖没有表态,他在长年征战中,养成一种习惯,不轻易表态,李靖深谙领导之道,作为一名统帅,如果早早把自己的观点说了,那么部将们可能就会碍于主将的面子,不敢表述自己的观点。李靖有自己的判断与决心,但他还是希望集思广益,多听听来自属下的意见,并且将谋略之功,推给自己的部下,这就是李靖作为伟大统帅所拥有的宽广的胸襟。
8 v2 U. E0 r$ X1 `. L/ N# o: z  部将都发了言,只剩下两位副帅,李道宗与侯君集,李靖将目光投向两位副帅。; r& C" {1 F2 S, \. F+ N
  任城王李道宗站了起来,这位皇室名将充满激情,他说道:“我军此番西征,动员了庞大兵力,以期一举消灭吐谷浑,现在连敌军主力都尚未遇到,便停止进军,徒劳无功,自损士气,我认为应当要以骑兵穷追猛打,吐谷浑大军已撤往西海(青海湖)以西,只要我们不断进攻,他们势必不得不与我军决战。”1 X! \1 K( J2 d. b, q; A
  李道宗话音刚落,侯君集便跳起来反对了,说道:“在此之前,我认为应当以精锐骑兵,长驱直入,将吐谷浑军队消灭在青海湖一带平坦地形区,但现在他们识破我们的计谋,已经将军队后撤到嶂山一带,凭借天险据守,攻其不备的战机已经失去,在这种情况下,不宜深入作战。”3 k2 O7 j" k0 j
  进军还是停止进军,争论非常激烈,李道宗属于少数派,他转向统帅李靖,说道:“战机转瞬即逝,必须在吐谷浑军队在嶂山立足未稳之际,先下手为强,请主帅允许我率领属下兵团,先行出击。”& e! V: J6 `6 y6 m2 t4 c* x/ X
  李靖拄着拐杖站起来,虽然身子显得有些弱,但是给人感觉一种逼人的威严。他是一位富有责任感的军人,而且是不达目的不肯罢休的战将,如今他手握天下最强大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足以击垮任何对手。他扫视了众位将领,然后宣布支持李道宗的建议,李道宗的军团先行出发,其余兵团随后跟进。: E# W% M7 O( m0 F- ~
  
4 x: i( S( _$ ^, B- _- }0 c  李道宗深知这一仗的重要性,他严令士兵要以急行军的速度,克服各种困难,追击伏允可汗的吐谷浑军队。十天之后,李道宗的兵团抵达嶂山。) W9 q: O  g- {: l3 M1 r  O( S2 o
  伏允可汗有些吃惊,他没想到自己后撤超过两千里,唐军居然不顾地形之恶劣与补给之困难,竟然追了上来。吐谷浑的战士据守在山区险要之处,进行反击,唐军战斗力之强,实在超出伏允可汗的意料之上,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双方陷入僵局中。2 @, g3 ~  Q/ \: `5 P0 H! z  {3 R
  李道宗心急如焚,如果不能速战速决的话,拖下去对唐军非常不利,因为他的兵团现在远离大部队,不仅士兵疲惫,而且补给也会出现问题。他派出侦察兵,勘察了嶂山一带的地形之后,想出了出奇制胜的一招。
/ q  ]2 y6 |$ h* ?  M, L* X  他暗中调遣一千多名精锐骑兵,绕过嶂山,从吐谷浑防线的后侧发动袭击,吐谷浑守军正在正面与李道宗的部队交锋,后防线空虚,冷不防千余名唐军精锐骑兵杀出,一时丢盔卸甲,溃不成军。吐谷浑守军前后受击,终于抵挡不住,放弃嶂山,继续逃窜,撤向西海(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
, l" I! O- R9 a* c  X8 u  / {0 a0 A5 x  y; Q7 G
  李道宗的胜利,使唐军大受鼓舞,但是紧接着,又出现一个新的情况。
6 @, H8 e8 s* c! Y1 f( ]7 L  伏允可汗在撤向大非川之前,将大片的草场都焚毁了。倘若唐军继续深入,那么战马所需的草料将会严重缺乏。此时李靖大兵团已经同李道宗兵团会同,李靖再次召开军事会议,与会者多数认为:“草场被焚毁之后,行军途中战马将没有食物而疲瘦,这种情况之下,不可深入。”$ ^  b9 Y. f7 m# v$ Q5 g
  上次军事会议中反对进军的侯君集,在这次会议上,反倒认为应当深入追击。侯君集说:“吐谷浑才遭到一次败绩,便鼠逃鸟散,而且根据我们的侦察情报,到现在也没有发现吐谷浑的侦察骑兵,可见他们并没有反击的决心,士气低落,这是君臣离心的征兆,所以我认为收拾他们易如反掌。”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9: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73)
1 t, V5 W: \# L8 ^& z  
- d+ K# ^$ m' B" O  w  侯君集的观点与李靖不谋而合。李靖从来不是知难而退的人,而且从他以往指挥的战役看,他所发起的每个战役,对他的对手而言,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在没有彻底摧毁对手之前,战争就是还没有结束。伏允可汗在撤退时焚毁了草场,这给唐军增加了许多麻烦,必须要花时间准备充足的草料,并且迂回远道进攻。
9 q4 {' e1 K* _* E2 x( m  李靖制订了下一步的战略,兵分两路,实驰大迂回包抄作战,左路由他亲自统率,会同李大亮兵团以及薛万均、薛万彻的兵团(薛氏兄弟统领的这支应该就是北突厥与契苾的骑兵部队),在北线作战,沿着青海湖南岸南下作战,由北往南,扫荡盘踞在西海南部大非川的吐谷浑主力;右路由侯君集、李道宗两路兵团组成,直插吐谷浑的大后方,扫荡黄河上游谷地的吐谷浑的部落据点,然后再挥帅北上,在大非川与李靖兵团会师,完成钳形夹击攻势。7 m8 @5 @0 M5 n
  大手笔!两路兵团的作战距离均超过二千里以上,在广阔高原战场上发动如此庞大的一次攻势,设计如此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李靖在指挥作战上,确实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 {# R8 H+ a0 Y7 _2 k) n1 H  
6 f3 s$ S& ]- j$ A6 n" w  这次远征,艰苦卓绝,特别是李靖亲自指挥的北线战场,成为唐军与吐谷浑军生死决战的主战场。我们先来看看北线战场的情况。
  m1 r( z2 ~. T4 {  h5 m+ s, m  北线战场的第一战是曼头山战役。
3 g5 Y* b+ g9 \1 B+ |& M/ }. y  李靖的部将薛孤儿率一支军队,兵进到曼头山,与吐谷浑的军队相遇,唐军虽然劳顿,但士气正盛,而吐谷浑军一路逃亡,士气很是低落,结果这仗一开打,唐军重创吐谷浑军,斩杀其名王,更重要的是,此役缴获了大量的的牛羊马,既使李靖兵团的粮草得到补充,同时获得了不少在高原上耐力极好的青海骢,这对于唐军来说真是一个好消息,青海骢体力好,耐高原气候,比起唐军的马匹要强许多。
* a4 J) M* C& @3 Z3 f  曼头山战役之后,李靖分兵数路,展开威力搜索。此时高原上仍然寒冷,李靖又患足疾未痊愈,行走十分艰难,但他身披戎装,以坚强的意志力指挥作战,他亲率一部人马,在牛心堆一带与吐谷浑军相遇,激战之后,重创对手。4 n0 q* v5 P4 F) l/ T" x, ^% ~
  可是薛万均、薛万彻兄弟俩的运气就差些了。6 j& N( w* N: D8 i/ e* ^
  薛氏兄弟率一支轻骑兵抵达赤水源,看来这对兄弟勇猛却有失缜密,结果陷入吐谷浑大军的包围之中。赤水源战役是征吐谷浑过程中最艰难的一场战斗。吐谷浑大军非常迫切需要一声胜利来恢复其士气,但是薛氏兄弟乃是唐军中有名的悍勇之将,岂能容易击败呢?吐谷浑利用优势兵力屡屡发起强攻,唐军伤亡惨重,战死者超过六、七成,薛万均、薛万彻两兄弟全部挂彩,身受数处枪伤,但仍是杀气腾腾。6 s2 y5 q! u& C" n% \7 i! [
  在此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关头,左领卫将军、铁勒族将领契苾何力率援军赶到,契苾何力之勇悍,不亚薛氏兄弟,在其反扑之下,吐谷浑军队终于被迫撤离战场。
3 ^0 V9 r" j3 b  
- P& [" V5 N# f5 @* p  进入五月,正是盛夏(农历),这也是高原上青草茂盛的季节,这对远道行军的唐朝军队十分有利。李靖大军从北线迂回行军后,对乌海发起进攻,吐谷浑军再遭败绩,这一仗,李靖最大的收获,是俘虏了吐谷浑的高昌王慕容孝雋,慕容孝雋是吐谷浑国内最富有才干的人,史书载他“有雄略”,估计吐谷浑前期战略便是他制定的,这些战略对唐军高级将领产生很大的争论,险些就迫使唐军退兵了,但是很不幸遇上一个更高明的名将,这就是李靖,遂使吐谷浑的战略企图破产。
. W- @, \4 b" g7 m! m3 c; A+ m  另一支主力李大亮兵团也有上乘的表现,其兵团进击蜀浑山,与吐谷浑军队相遇,不仅击败了吐谷浑的军队,而且还俘虏了二十位名王;薛万均、薛万彻兄弟随后在赤海击败吐谷浑天柱王;突厥降将执失思力在居茹川也击败了吐谷浑的反扑。% |. q( O0 h/ [2 ]/ Z
  北线战场,处处开花,经过一连串的胜利,大非川一带的吐谷浑主力丧失殆尽。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9: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74)5 n1 v6 b  r1 S2 J! \# f2 k8 l
  
1 r8 o& I; [& t, T. \  再来看看南线侯君集、李道宗兵团的情况。. |& J! r8 q' O/ i$ @
  南线的地形比北线更加复杂,一片荒凉的景象,没有人烟。两大兵团前进了两千里,时值夏季,但是由于海拔太高,冰川丛立,还经常有霜冻发生,经过破罗真谷时,这里还是冰雪覆盖,冻土层坚硬,很难找到地下水源,唐军将士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战士们吞冰噬雪,战马在冰天雪地中更无草料,啖雪充饥。: [9 \1 L: r; p5 W0 b2 F
  侯君集、李道宗兵团选择一条艰难的路线,数千里跃进,直插吐谷浑的大后方,到了星宿川,开始与吐谷浑的军队交锋,唐军兵团锐不可挡,从星宿川一路打到柏海,连战连捷,横扫数百百,彻底摧毁了吐谷浑在黄河上游谷地的军事力量,然后胜利班师,与李靖兵团在大非川会师。! p' V; u% C- p. t( V
  这次规模宏大的大兵团迂回作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歼灭了吐谷浑的有生力量。
. d+ j& H4 }4 B, F9 l# m  
% Y* C3 I( _  S! V+ k. L  伏允可汗率残兵逃窜,一路向西而北,穿过茫茫的柴达木盆地的荒漠,越过阿尔金山山脉,进入到塔里木盆地南部的且末城(新疆且末县),这里是吐谷浑的最西部的边界。
+ A% Y6 g0 ]/ D7 {2 \  至此,唐军已经完全消灭吐谷浑从青海湖到黄河源头之间的军事基地,接下来的任务,便是穿越柴达木盆地,对吐谷浑的伏允可汗进行数千里的跟踪追击。
! |% O5 T0 _% ?7 Z3 L, r5 v/ B, P# e- u  李靖丝毫不放弃,即便行军如此的困难。已经连续作战达数月之久的唐军官兵,着实是劳累不堪,即便没有打仗,光是这数千里的大行军,在盛夏来临之际,穿行于沙漠戈壁之间,翻山越岭,这对于每个战士都是极大的考验。
. L% z) |6 c4 V0 E  这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伏允可汗没有想到唐军居然在大迂回作战后,还有体力实施数千里追击。唐军的兵锋抵达且末城,伏允可汗弃城而逃,沿着图伦碛(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继续向西逃亡。
. H/ A. ~! D7 S% O; T# C  唐军前锋是突厥、契苾的外籍兵团,打探到伏允可汗躲在突伦川,走投无路的可汗打算投奔到西域的于阗国。契苾骑兵的首领契苾何力马上准备兵进突伦川,此时兵团副司令薛万均认为李靖主力大军尚未赶到,而且前往突伦川之路,是荒茫无人的图伦碛(塔克拉玛干沙漠),水源极缺,孤军深入危险极大,不宜轻率出击。
8 Z/ D7 w9 T" W& `3 P  契苾何力反驳道:“现在敌人没有城郭,随水草而迁徒,如果不趁他们聚集在一起时发动进攻消灭他们,一旦四散逃去,就没有办法端了他们的老巢了。”) w8 {' w) J2 A8 Z- M/ X$ I2 a
  薛万均没有办法阻拦契苾何力。契苾何力率一千名精锐骑兵,直奔突伦川,薛万均虽然不想冒这个险,但是又担心契苾何力抢得头功,于是率部众紧随契苾何力的骑兵而去。
' V: Y, C: T3 F5 n' m4 u4 w0 O  往通突伦川之路,确是非常的凶险,茫茫的图伦碛荒漠中,根本找不到水源,而且图伦碛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乃是流动型的沙漠,坚强的战士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最缺水的时候,只好以刀刺马,生饮其血,就这样,这群勇士们终于抵达突伦川。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0: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75)6 x2 y5 t' K4 {6 I
  , Z, V8 ~; m6 z# b/ m  L' L
  经过一连串的失败之后,伏允可汗已经是强弩之末,契苾何力、薛万均、薛万彻这些都是当世之悍将,拼杀起来是不要命的。这场决战最后唐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击毙吐谷浑战士数千人,俘获的牲畜超过二十万头,生擒伏允可汗的夫人与儿子。不过,伏允可汗还是逃走了。
& P' }+ b# X: b4 E8 H+ H8 P  伏允可汗带着一千多人的残兵败将,逃进沙漠之中,结果十余天的功夫,一千多的部将逃得差不多,最后其左右侍从干脆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唉,这个枭雄从隋朝时代开始,雄据青藏高原之上,在汗位时间长达三十九年,最后竟然落得个人首异处的下场,与强大的唐王朝为敌,乃是其失败之根源。
! ]1 O2 I' S  v: H  吐谷浑人拥立伏允可汗的太子慕容顺为可汗。由于伏允可汗与大唐帝国对抗的主意多出自天柱王,所以吐谷浑人将怨气都发泄到了天柱王身上。慕容顺下令处死天柱王,向李靖大军投降。
5 O1 P7 r! m3 ]2 @  至此,李靖完全征服吐谷浑。随后,唐太宗李世民下令重建吐谷浑国,由慕容顺为可汗,吐谷浑国成为大唐帝国的一个藩国。, b! m0 g4 K. F
  
7 F' |& J7 o4 ]* i8 G" h% O8 P) L  这也是李靖生平的最后一战。这位年过六旬的老汉,拄着一把拐杖,还指挥千军万马在青海高原上纵横驰骋。这场战争虽然唐军大获全胜,但赢得十分不轻松,吐谷浑人不论在战略上还是抵抗的意志上,都要远远强于贞观四年时的突厥,另外,地形也帮了吐谷浑人,在海拔数千公尺以上的高原作战,气候与地形对来自中原的唐朝军队都非常不适应。在第一次征吐谷浑战争中,段志玄便因此而放弃了进攻,但是第二次征吐谷浑,唐军却以无比坚忍的意志力克服了恶劣环境的影响,这不能不说与李靖的决心与意志是紧密相关的。
0 J$ P5 l4 s% I8 J3 X  李靖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高原,总是得心应手。其战争艺术炉火纯青,犹如疱丁解牛,一般说来,他的战术是采用黑虎掏心、直攻敌人之心脏,打速决战,他所指挥的四次大战役,无一例外是打歼灭战,所以唐太宗期望李靖能指挥吐谷浑战役,便是看重这点。
9 b/ A/ K1 L0 Q( h& |# e- G/ f  无论是萧铣与是辅公祏,颉利可汗或是伏允可汗,与李靖生于同一时代总是不幸。李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同时也是最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之一,他在戎马倥偬之隙,还写了大量的军事著作,有《阴符经》、《韬钤部要》、《韬钤秘术》、《卫国公手记》、《六军镜》、《兵钤新书》、《弓诀》等书,可惜的后来这些书都佚失,为什么会佚失掉呢?大约是因为这些书在当时都是属于高度机密,其中部分片断保存在杜佑的《通典》、杜牧的《孙子注》中,后来被清人辑为《李卫公兵法辑本》。不过唐太宗与李靖的对话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则保存下来,成为李靖与李世民两位旷世奇才留给后世的军事巨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能象李靖这样既是名将,也是杰出军事理论家的,似乎只有孙武、吴起、戚继光等寥寥数人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0: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76)" _; L3 G" R# x9 ?
  
8 J* O' J, ]* e. {  不过这次远征吐谷浑,仍有几件令人不能满意之事。
& j8 K+ Q3 v8 _  在唐军所出动的六路兵团中,李道宗兵团、侯君集兵团、李大亮兵团以及外籍兵团的表现都十分卓越,但是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的兵团表现糟糕。在战役发起前,由于洮州羌与党项部落归附吐谷浑,李道彦兵团的任务之一清除洮州羌人与党项部落的对抗。0 N1 j: P5 a8 L# P( ]5 m
  李靖以重金贿赂策反党项人,并且要求作为向导协助唐军穿过党项部落区,以进攻吐谷浑。党项部落首领拓跋赤辞同意李靖的要求,但是警告说:“你们如果没有其他的居心,那么我们将全力提供援助;如若不然,我将据险而守,断绝你们的行军路线。”李靖与诸位将领就与党项人签订了协议。
: d5 v1 F' N3 ?  N5 N2 X  但是李道彦兵团经过党项区的阔水附近时,发现党项人没有防备,想乘机捞一把油水,便纵兵袭击一个党项人的据点,缴获了数千头牛羊。这下子可把党项首领拓跋赤辞给气歪鼻子了,当即与诸羌相联手,据守在野狐峡谷,结果李道彦兵团没法通过。志在报复的党项人大举出击,结果李道彦兵团大败,死亡达数万人之多。在一场战斗中死亡如此之多的战士,这在贞观年代的战争几乎难以思议,落荒而逃的李道彦只得退守松州。吐谷浑之役结束后,李道彦被依法判处流放边疆。" s$ }6 R  `) k. s
  ( b: D* L5 z9 U3 N
  另一件不愉快的事发生在两位猛将之间:契苾何力与薛万均。在赤水源战役中,薛氏兄弟陷入吐谷浑军队的重围,在危急时刻正是契苾何力的赶到,才解救了薛家兄弟;后来在追捕伏允可汗过程中,薛家兄弟想停止进军,而契苾何力力主追击,终使伏允可汗遭到覆灭。应该说,契苾何力在战争中立下的功勋相当卓著。( `/ R0 n! `7 p
  可是当唐太宗的使者前来劳军时,薛万均居然恩将仇报,极力诋毁契苾何力的功劳,将所有的战功统统归之于己。这简直让契苾何力气疯了,实在难捺胸中一腔怒火,一怒拔刀,直砍向薛万均。其他将领一看慌了手脚,赶紧上前拼命阻拦,好歹这才把契苾何力的刀给夺下来。
1 D1 {7 ?( C0 f# Z9 _+ Z# l  回军以后,唐太宗得知消息后,召来契苾何力,狠狠地责备了一顿。契苾何力不服,将赤水源战斗与突伦川战斗的经过详详细细地汇报给唐太宗,唐太宗了解实情后大怒,准备免去薛万均的官职。契苾何力赶紧顿首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唐太宗大惑不解问题:“你不是跟薛万均有仇,还拔刀相向,为什么说万万不可呢?”3 c/ n- i) j5 [
  契苾何力答道:“如果陛下因为我的缘故,将薛万均解职,那么胡人就会认为陛下是重胡轻汉,这一旦传扬开来,容易相互相诬告排挤,将认为汉族将领都是薛万均之流的人物,那么必定将轻视汉人了。”对于契苾何力之高风亮节,唐太宗深为赞许,虽然没有处罚薛万均,却对契苾何力深为信任,让他守卫至关重要的北门(玄武门)的防务。契苾何力是唐代最杰出的少数民族将领将之一,所以后来他被劫持到薛陀延国时,唐太宗深信他不会叛变,并最终将他救出(事见前文)。% K1 P2 \, k7 R5 W+ X( ^
  
, j) j* z/ [8 \  ]1 H- }' l" U# e  居功至伟的远征军统帅李靖则又一次体会到政治的风险莫测。
7 X$ w% l7 u! L& j( `+ G  在唐军六路兵团中,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兵团没有丝毫战功,他行军拖拖拉拉的,严重延误军期,因此被治军极严厉的李靖治罪。高甑生心怀不满,与广州督督长史唐奉义共同诬告李靖企图谋反。
, d; z4 a6 d4 A5 G; }  谋反二字,对于皇帝来说,实在是其心头之大患,李靖功高震主,历朝历代,多少英雄豪杰惨死在“功高震主”上。但是唐太宗的伟大之处,也在于他并不那么多疑,他下令调查李靖谋反事件,调查的结果是空穴来风的诬告。唐太宗大怒,下令将高甑生、唐奉义流放发配边疆。
2 L* e+ I8 R4 C8 o+ ~5 Y  高甑生在李世民还担任秦王时,就追随其左右,所以有人就上书唐太宗,请求宽恕其罪,唐太宗回答道:“高甑生作为兵团司令,不接受统帅李靖的节度,又诬告李靖谋反,如果这种事都可以宽恕,那么法律如何实施?况且国家立国以来,功臣多了,如果高甑生可以获免,那么岂不是人人可以犯法,到时又怎么禁止得了。我不赦免其罪,正是不敢忘记功臣的勋业。”4 v) J; B% }' ?6 C& T
  谋反的风波虽然平息,但是李靖深刻意识到,政治之残酷无情,从此以后,他闭门不出,不会见任何朋友,甚至亲戚也很少见面,明哲保身。
1 D  o# j% F+ K: n* v  @5 H  
" {5 x: t+ c2 F: a9 b1 z! E  到了贞观十八年(644年)时,唐太宗准备对高丽发动进攻,于是召李靖入阁,赐坐御前,唐太宗对李靖说:“你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只有东面的高丽没有征服,现在你意下如何呢?”: G  z: z3 E* ~% l+ g
  李靖站起身上,他已经七十四岁高龄,身体虚弱了好多,他对唐太宗说:“老臣以前凭借天威,略微立了小功,现在残年朽骨,还是准备再为国家走一趟,陛下如不嫌弃老臣,老臣的病就可以痊愈了。”李世民当然还希望李靖能走一趟,但他看到李靖风烛残年,年迈多病,还是于心不忍,后来便亲自率军远征高丽。贞观时代唐军几乎战无不胜,独在高丽遇到麻烦,如果是李靖去指挥,会不会是另一种结果呢?这是没有答案的谜了。0 w# v. b$ h- ^" `4 {
  五年后,李靖病逝家中,享年七十九岁。0 I" O1 n: g1 d3 x7 S9 L
  
9 h  W8 M8 q3 F6 i& L' H7 E. g  吐谷浑国的败降,意味着大唐帝国的势力向西扩张,并且保障了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的安全,对西域的经营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14 08:27 , Processed in 0.02762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