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5-30 22: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75)5 D( ^2 K9 o8 j* Y, S
; V, X7 ]( ^& y& C) @& P
话说赵匡胤在公元969年6月从太原回到了开封,在首都各职能部门之间视察了一下工作之后,觉得一切都还正常,就安心回皇宫里继续看地图,想心事去了。
' y$ N/ x) x9 Y1 A1 P# z 毕竟还有那么多的事等着他去做,天下,还那么的大。而且要留意一点,即从他在960年当皇帝那天起,到现在快有整整10年了,除了最开始那年,他两次出远门,干掉不听话的李筠和李重进之外,只有这一次,他才离家出差到北汉公干了4个月。
3 O+ h- V, K! v3 S 有近9年的时间,他一直在开封城里。
* v5 T. v; @ w6 p7 w/ F. h/ ^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有一点极其重要,也非常的诡异。想一想,赵匡胤无论如何都是个非常仔细,非常小心,非常容不得无组织无纪律等讨厌现象出现的人。事实上他在这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无论是杯酒释兵权,还是罢藩镇,制钱谷,收精兵,还是重新分配官职权力,做的都是这样事。5 m2 R* }$ c* M3 c& D, j* c
但是历史证明,就在这10年之间,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有一股力量极大,影响深远,对宋朝的国计民生千行百业无孔不入的势力已经悄然生成了。
! Y- \ F( `8 `* @0 _ V 有迹象表明,当这股势力还在萌芽状态中,甚至连其主导人都还默默无闻时,赵匡胤是特意支持提拔,让这个人在芸芸众生之中显山露水的。这里面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赵匡胤情不得己之处,也有从他本身利益出发,也要让这个人开始做大。, _7 F7 G7 z: J" w' H: F. Q) ^$ r3 W# q
但是放虎容易收虎难,而且关门养虎,虎大伤人。当这股力量变成了一只庞大致密坚韧有毒的网时,或者更像是渗入了宋朝这个生命肌体里的另一套血网神经时,一切都为时过晚了。1 u" m( X3 K3 h
但是这时的赵匡胤对这些都一无所知,再一次强调,他的宽厚、仁慈,真的变成了一把双刃之剑,一方面成全了他的帝国顺利衍化,变成了他希望生成的形象;但另一方面,也让他最终失去一切,其惨痛的后果,不仅是他本人,连他五六代之间的子孙都终生压抑苟且偷安。# }8 U0 i$ z; S9 U' K3 e
这真是美德吗?人世间早就证明过了,当一个君王,甚至做一个普通人,都不能过分的善良!人,说到底都只是一种动物,思维和理智,还有情操,都只是生命的点缀吧……从这一点上论起,天可汗的玄武门之变,才真的就唐朝兴盛的开始,以及李世民本人幸福的开端。其后唐太宗的所有仁政,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得以实现的附属物而已。# r2 p$ R ~% R- D! z
但是这时赵匡胤忙,只要安静下来,他就会注意到他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开拓的步伐从平蜀开始后就一直在耽搁,而北汉之行,又让他消耗了大量的国力,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他已经从33岁到了43岁,人生最宝贵的黄金年华就要过去了,他怎能不急!他的目光一次次地抵达宋朝在南方的国境边缘,必须要做事了,但是具体在哪一点,还要再思量,再斟酌……于是,赵匡胤从此就变成了蜡烛。$ d1 ?9 G# r: K) S5 W( `
不是说他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某个人。而是说,他能把千里之外的东西都照亮,却照不到自己的脚下方寸之地。' S7 }2 k9 @; t( I
历史早就证明了,他的卧榻之侧,一直都有他人酣睡。不管这个人与他本有怎样的身世关系。0 \+ j. J, L$ i n
) |5 U; k6 v m 连载(176)
4 H. }- X' O% [ * ^$ |6 P* b6 i" g7 o+ Q
可是赵匡胤的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他举目四顾,在他的领地之内,晴天白日,祥云缭绕,连他金峦殿墙根的每一根野草都是茂盛而舒展的。: Z/ u7 A: ~8 L- C" R
就像他的心情。
: j4 I5 n5 d+ O4 \! ?# n 因为他经过深思熟虑,终于想好了要先对谁下手。这个过程是相当的享受啊,想像一下,美丽富饶的江南大地,故老相传,那里……美,什么都美……就什么都别说了,而最重要的,是他想要哪里就能得到哪里,视大地山河如菜谱,美味佳肴随便挑,那是怎样的滋味,那是怎样的人生!
% b @- K9 c N5 ^- y- |# O% r 而点菜是有讲究的,孰先孰后,先冷后热,次序决定胃口更决定消化,是万万错不得的。于是请看,这时在南方还为他剩下了什么。
- B, A& h; _. G' {" K) q6 H 南唐、南汉、吴越、还有割据漳、泉两州的陈洪进。
; N0 t0 r4 x/ B" }, N 以今天中国的地理名称而论,当时的南唐,就是现在的长江下游以南今苏皖南部,江西、福建的西部;而吴越是今浙江和上海、福建的东北部;南汉,是今天的岭南两广。至于那位陈洪进,说来也是位强人,能在乱世中讨生活,在夹缝里求生存,但他实在太小,五代十一国里他不仅排不进五代,连十一国都没他的份。; x2 Q% h3 t/ Z, v" t
于是他根本就算不上是赵匡胤的敌人。
- t+ j) `7 }3 t* h 吴越也可以排除在外,钱氏子孙既明智且坚定,谁劝都没有用,就是不当国王,一定要做赵匡胤的兵马大元帅,而且不必赵匡胤找,他自己就会随时进京汇报工作,听从组织训示。
- a+ Q! a& L% I8 e' n/ \$ f 剩下的就只有南唐和南汉了。先是谁呢?从地理位置来看,无疑是南唐。与宋朝只有一江之隔,而且宋朝对它知根知底,如果动手,不是输赢的问题,而是能多完整地接收的问题。
; l, j/ @% [3 T+ u& Z: [1 ?! q 但是赵匡胤偏偏把目光从它身上跳了过去,直接盯住了它身后的南汉。
! o1 u: ]) ?0 [! K7 @5 ?, k7 w 南汉?这有点故意绕远,并且岭南两广地险酷热,人地生疏,攻击它的难度不会比打后蜀好多少。看上去赵匡胤完全是没事找事,舍近求远。 H H& Y* K5 b, W. o7 K Z
但是换个角度,就会发现这个创意妙不可言。因为无论怎样大费周折,赵匡胤最后的目标还是南唐,主攻的方向就在李煜脆弱且易幻想的心理。
" N `7 T/ U$ V0 [& {1 P" U 首先看位置,如果先拿下南汉,就从根本上把南唐彻底包围。李煜如果还想逃避,就只有乘船出海。而且最重要的,此举还对李煜的心理再次完成了摧残。这里好有一比,比如你的女朋友貌美如花,但连手都不让你牵一下,可如果你直接去吻她呢?她还会对她的手敝帚自珍吗?
+ [. B/ X3 P7 \+ f0 \3 m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轻重贵贱的等级,就在心灵的转念之间。尤其是对李煜,当他没有后路时,才会没有幻想,才会接受现实。! k7 t# U3 d- | ?9 c5 ?5 G: X: V
但是目光再次聚焦到南汉,赵匡胤和他的幕僚少见地变得愤怒急迫。如果说对李煜他们还有三分怜惜之情的话,那么对南汉的刘氏一脉,就只有极度的鄙视和厌恶。
2 x x+ W! E* m6 b* B3 o 那是一条既脏又丑,难看到了极点,没有办法形容的满身溃烂的臭蛇,趁着中原动乱,躲到酷热偏僻的最南方张牙舞爪无恶不作,只是没人有空去搭理它,它却偏偏以为自己身有剧毒,人人都退避三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