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历史罪——不忍细读的史案真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21: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候,孙殿英已经从蓟县来到了墓地。谭温江将打了封条盖了章的皮箱送到蓟县军部。孙殿英面对五箱子珍宝,喜出望外,心中感激清王朝八辈儿祖宗。但他并没有满足。盗窃慈禧成功,接着,孙殿英下令继续挖掘乾隆墓。
, ~7 |5 W: ^& B, L" J  7 t+ b8 w9 m# s4 T7 f
  这乾隆墓比慈禧墓更堂皇。史书记载,乾隆墓的建造费用高达300万两白银。也是四进石门,由汉白玉砌成。八角形的寝宫和故宫的中和殿一样大。有了盗窃慈禧墓的经验,这一次,颛孙子瑜等人很顺利就打开了乾隆墓,又劫取很多罕见的金银财宝。其中有书画、古玩,钻石,还有当时东南亚各国进贡的佛像、佛珠等等,眼花缭乱。" w* _( p0 W! W1 s
  完美得手,孙殿英带着这一堆宝物,火速逃离盗墓现场,将部队转移到延庆县。
, o+ C; X: ?; u6 q$ l2 p3 A! R  
) q& P  G! G) {# D  r7 b2 c  说起来,孙殿英盗窃东陵墓也是神不知,鬼不觉,以至于东陵墓被盗数月之久也没人直到。直到几个月后马兰峪的满族人才偶然发现,他们立刻向当局报告。慈禧、乾隆两墓被盗的消息这才传出。  J# s* s0 q- D; k/ j5 M1 l" [
  孙殿英疯狂盗窃东陵墓——这条骇人的新闻,在全国报纸上刊登转载。/ e7 x3 `  n+ D# E# o
  : \4 u1 F0 c$ [1 ~
  此时孙殿英意识到情势的严重。如此一大笔财产独吞显然是不可能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你要是只包私囊,不等上天惩罚,别的贪心人就得诛灭你。! l$ r4 O6 ?: y/ Q
  
5 i& W+ ]4 X& ^  在此之前,有人报告孙殿英,说他的参谋长赵瑶昆要向上司告密盗墓一事。孙殿英得到这个报告,立刻派人暗杀赵瑶昆这个祸患。. h/ W5 C. n7 j
  然而,杀了赵瑶昆,并非万事大吉,孙殿英还面临两方面的威胁。
5 x. G9 i/ D8 a- C& ?  第一,末代皇帝溥仪得知了盗墓一事。他召集了罗振玉、郑孝胥和宗室等人,向国民政府提出抗议,要求国民政府逮捕罪犯,给予严惩。并且收回墓中被盗的所有宝物。因为清王室逊位时和国民政府有约定,要保护故宫和陵墓。如今墓被盗,国民政府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y6 p0 S! J! ^7 z5 n: N* Z& g) f) t
  第二,孙殿英面临销赃的问题。这么多珠宝、古玩,总不能只摆在眼前看看,握在手中把玩,还得换成钱。销赃自然就会引起警方的注意,盗墓事件在报刊新闻未登出值钱,孙殿英派人在北平秘密出售一批珠宝。北平侦缉对的反应很快,将买卖双方一起逮捕,连人带赃物都送交平津卫戌司令部。孙殿英的亲信谭温江也被当局扣押。
. d; t8 Z) n' n6 H  , Z: |7 S: S  b
  孙殿英真的慌了。盗窃来的珠宝就像定时************,随时可能爆炸,将他炸得粉身碎骨。他不能坐以待毙,好不容易弄到一笔巨大的财产,好没好好享用,说什么也不甘心。他必须想辙,让自己度过这个难关。6 H  m# W- ^. N  i8 W
  
7 E3 d5 @; L" i( X2 z  孙殿英和他的谋士商议对策,认为独吞财宝是不可能的了。必须花费大量的财物去疏通关系。最后,孙殿英决定,将财宝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去疏通平津卫戌司令部的关系,一部分疏通国民政府方面的关系。平津卫戌司令部的司令是阎锡山,这财宝当然是送给他。国民政府的关系比较难,要去南京,把财宝送给宋美龄,她是“第一夫人”。如果她肯帮忙求情,事情就好办多了。
. o6 E8 Y" ^) r1 }0 ]; C  备好礼物,孙殿英分别送给阎锡山和宋美龄。5 t% Q* F- x2 V+ X4 |  P$ V
  宋美龄在励志社接见了孙殿英。看到孙殿英为自己准备的礼物,有大夜明珠,翡翠西瓜,还有翡翠白菜和一些金银珠宝。宋美龄手下了这些贵重的自己非常喜欢的礼物,面上没有说什么,可她收下礼物,就说明已经答应为孙殿英说情了。
1 D/ U$ `8 g. b) w, @1 Y" q  * T1 }, A7 n: g) ]/ z
  疏通关系的行动应当说是很顺利的,可孙殿英还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溥仪方面。这方面送礼物是不行的。总不可能说我挖了你家祖坟,再把坟墓里的财物送给你。更让孙殿英想不到的是,他在南京向第一夫人宋美龄送礼时,溥仪派去的人也在南京。以张继为首的监察委员们,强烈要求国民政府惩治孙殿英。例举的罪状和理由很充分——% i" Y1 x: M9 w) B: e3 F
  第一,孙殿英纵兵盗窃清帝后陵墓,是破坏清王室和国民政府已订的协议。国民政府丧失了信誉。, W* |/ Y( |; r5 {
  第二,破坏古墓墓室和慈禧的尸首。盗墓时,工兵们将慈禧的尸首剥了个精光。墓室被打开后,尸体就泡在雨水里。乾隆的尸体腐坏,只剩一副骨架。两处墓地的陪葬品均被洗劫一空。面对这个情景,溥仪既悲痛又仇恨,发誓一定要报此仇,否则枉为大清子孙。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21: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事情的结果,让溥仪绝望。孙殿英疏通关系的行动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本人竟然没有受到任何制裁。其中宋美龄当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平津卫戌司令部的司令阎锡山。他装模作样地组织军法会审,还派出商震为审判长,提审孙殿英的心腹亲信谭温江。
% H7 S# U& Z# g9 r0 u6 V) b  
, n& O/ \; s. c* q$ Z( K  军阀搞军法,原本就是扯淡的事儿。这场所谓军法会审有名无实。完全是做戏。谭温江像受了委屈一样,没有受到任何惩治,反而被阎锡山给予特殊的优待。* @& f& `4 v- W8 _0 }+ L
  
! N( |6 S- l$ c4 _. {# q  沸沸扬扬的孙殿英东陵盗墓案,在全国轰动一时,结果却是不声不响地烟消云散。被逮捕的谭温江到后来居然被释放了。因为阎锡山有求于孙殿英,所以做个顺水人情,派北平宪兵司令楚溪春将谭温江送到车站,保送回家。' j: B6 X; h& ^5 G+ T
  : Q6 V# ^3 I9 {, U& H1 ^& ^0 x) S
  一个军阀,一个土匪,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兵匪一家亲,不分彼此。
) w5 \: X0 S: G. ?1 Y8 |8 |) a  
- d- c9 l$ O5 f$ `! k: ^$ b1 a' G/ x  案子不了了之,孙殿英这下该万事大吉,享用手头留下的宝物了吧?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孙殿英虽然是狼,也不过是一头孤狼,他身后还有一群藏獒呢。你盗墓所有的财宝报上都登了,谁都知道,谁都想占为己有。何况,你这是一笔不义之财,不占白不占。
+ K5 \1 Y" m0 z+ g& V  * U: [' U) C" Y+ [9 i; j0 r# m
  孙殿英深感不安,他屁股底下压的不是财宝,而是一团烈火。如不及时解决,迟早引火烧身。于是,他把剩下的宝物委托给军需处长李德禄,让他带着宝物到上海去出手。李德禄带人去了,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共和旅社里和买主洽谈。哪知道全部宝物在一夜之间被盗,这就是名副其实贼吃贼。至于这背后的贼是谁,无从所知。3 F: y, ]' s  h; c  `% r
  3 V, [+ r' u- l
  至此,孙殿英手里财宝仅剩一点点,后来他又交给包头的晋军旅长田海泉保管。再后来,田海泉声称所有宝物不幸遗失。是遗失还是侵吞,只有田海泉自己才清楚。孙殿英没有办法,他不能追究,没听说过一个贼跑到警察局里说:有个贼把我盗窃的东西给偷了。$ y" ]' n1 X* _8 ?, s0 C% Y
  $ Y+ ~; ]' H, a" N4 M& m- j9 B
  就这样,孙殿英冒着巨大风险,疯狂盗东陵墓劫取来的财物几乎全归了别人。自个儿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饱受惊吓,坐立不安,好歹保住了性命。人就是如此,没钱的时候想富贵,富贵了就被人算计,心想只要能保住命,钱算个什么。+ m. O8 G; `5 R$ A5 A9 i1 p
  9 a" O. P$ {5 y7 S  m
  东陵墓被盗一案,也不单单是孙殿英的贪婪。咱们从中也能看到乾隆时期的腐败,国民政府高层的腐败。这桩盗墓案带出的不是一个历史罪人,而是多个历史罪人。只不过,他们的历史罪行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X6 c. _- ?4 [" s
  
4 H+ ^: V  l+ {7 }$ J5 P  罪有应得这句话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诅咒或者预言,而不是法律的制裁。就拿孙殿英最后的结局来说,他并不是被谁枪毙的。抗战胜利后,孙殿英以黄金和乾隆的白玉扳指、周代铜鼎等物品贿赂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王仲廉,得到第三纵队司令的官职,在豫北一带驻防。到了1947年,孙殿英部被解放军包围,双方激战数小时,孙殿英部被歼灭,孙殿英本人被俘,同年,他在河南汤阴县患病身亡。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21: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四八金融泄密案
5 f# H; t: @& X3 V$ o, ~8 R  ~  5 h* c% l* R3 d3 r8 Q" ~$ J
  案件背景
! L7 x( A. Z. K: W( B   ; H  ?( \( u) f, ^9 f+ M  I
  1948年8月,国民党的法币以空前的跌落态势,迅速滑向崩溃边缘。为挽救因法币破产而引起的国民经济崩溃,8月19日国民党政府抛出币制改革方案。& l  g. ^# I$ o8 \0 R
  
8 Y0 y0 Z" U5 W( K4 f4 ^1 _2 }  8月20日,财政部长王云五在南京记者招待会上,用中英文同时回答记者们有关币改的各种咨询,气氛颇为活跃。王云五在退场会场时,又回头对记者道:“币改早有准备,却未透露风声,尽管有许多谣传,但直到公布,大家才晓得。这是社会的进步,政府的进步。说完,这位刚上任3个月的部长,用手松松领结,踌躇满志地钻进了汽车。
- `: ^5 [$ R+ W* J" K. `  D* R  
5 {* ?, Z5 ?) h+ [* W3 i; y( A  就在这一天,上海《大公报》记者季崇威却探到消息:有人事前已知,并于19日上午大量抛空永安纱厂股票,一夜间成了亿万富翁!报社经理李子宽掂出其中的份量。立即嘱咐季崇威用“本报讯”的方式,在次日的第4版上登出。在标题“币制改革的事前迹象”下,添加一条“豪门巨富纷纷搜购金公债·隐名之人曾大批抛售股票”的副题。消息一经见报,立即产生轰动效应。特别是其中的一段“19日上午,有某隐名之人从南京乘夜车抵沪,下车后不洗面,不吃东西,就匆匆赶到某熟悉证券号,一个上午向市场抛售3千万股永纱,照昨天股票惨跌的行市计算,此人大约可获利四五千亿元”。! p1 g. }1 Z( X0 T( ?  m
   % ]& C$ E" |  `2 {
  这一天,《大公报》社的电话特别忙,几乎都在问:“谁是隐名人?”可报社一般记者连文章作者是谁都弄不清。% `; [1 b7 `3 k/ {/ w0 N5 O' f
  ) Y! h9 [  A* b6 x
  于是,马路消息、花边新闻应运而生。有人怀疑王云五的挚友,前政府经济部常务次长潘序伦。潘序伦闻风,立即登报辟谣;还有人说是前任钱币司长、现任小四行头脑戴铭礼,他认为币改不合时宜,会出大乱子。《南京晚报》竟大胆地希望他登报辟谣。另外,有人又怀疑是经济陈启天。' J. H& a" p" I1 }  e3 E2 m/ }' J
  
0 E; K7 `; W3 `  总之,风声传开,令王云五不安。上海金融管理局长林崇墉和刚到上海任经济管制副督导的蒋经国震怒不已,南京政府亦深感事态严重。如果任凭谣传发展下去,不知道要牵连多少官员。更为严重的是,刚发行的金圆券信誉势必毁于一旦!
3 M! |. z3 C. X% I& P( z* J7 J  : K7 S7 ~& J$ k, j0 K
  因此,8月26日,南京监察院签发了“宪机字第5678号通知”,委派唐鸿烈、孙玉琳二委员火速赶赴上海,急查《大公报》所载“隐名之人”真相,以正视听。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21: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查线索4 k& |4 i6 V/ F% W5 {4 G3 g
  5 {+ N2 r# J0 R; a
  唐鸿烈、孙玉琳二人于次日清晨抵达上海后,驱车直奔上海路212号《大公报》社经理部。经理李子宽一见来者,就知道事情闹大了。# @' d2 I+ y5 \! ?
  ' Y; F2 P, Y( h( ?
  当晚,李子宽就告诉唐鸿烈、孙玉琳,此消息系本报记者季崇威采访所得。唐、孙二人找到季崇威,晓以利害,希望合作。哪知这位“老记”软硬不吃,毫无惧色,仿佛早就抱定“大不了上法庭公开内幕”的决心,认定了文以载道这个理,不愿为几斗米而出卖朋友。磨了几个小时,唐鸿烈和孙玉琳深恐事态扩展,捅出更大的篓子,只好悻悻而归。
* a$ M/ R/ t# c9 b- ?  + |& ?5 q/ S5 A3 _0 k6 o2 a4 V
  二人碰了个软钉子,窝了一肚子火,回到住处。刚进门,有人送上19日永纱股票的资料——“8月19日永纱行情开盘为16800元,跌停为15280元,加上场外贴息1天计390元,共为910元。”
; t2 ]: D9 w5 ]- k  ) o& ]5 C* I+ `
  唐鸿烈看完,思索了一会儿对孙玉琳说:“以季崇威说法3千万股计,开盘放出,跌停补进,仅可获利573亿元。4至5千亿一说,恐怕是危言耸听。”0 p) R4 ^# H; Z1 j" v
  , s! J5 D1 \5 d. d+ @
  孙玉琳叹气说:“如果隐名之人乘坐夜车来沪,7点10分即可抵达,相距营业期间尚有两个多小时,为何‘不洗面不吃东西’?”' l6 ]' M8 h* h# z& @7 f$ n
  正当两人一筹莫展之时,桌上电话铃骤然响起。, v& K3 Y/ t% r# H( e0 l# v. Q
  ; W, O' V4 C; O/ h' e/ S+ c
  电话是蒋经国打来的,相邀唐鸿烈、孙玉琳明早去上海市警察局,会商破案之事。
7 N- ^/ `% a. @% H  \6 ^' a  4 p' w. J# |# w* J' S* m/ c
  8月28日上午,上海市警察局小会议室坐满了人。除南京来的人外,还有市警察局副局长兼特刑处长张师、市经济警察大队长程义宽等10余人。会议开了一半,突然接到南京总统府的电令,全文只有五个大字:限7天破案。6 B, g$ \9 _0 |/ t8 X, V( m
  这份电令下达的单位有15个之多,其中还包括南京增派的监察院参事范体仁、财政部参事周德伟等人。& d* S' z+ }9 m( P6 W
  蒋经国激动了。他决心打好上海币改这一仗。他从窗口和座位之间来回踱步,声音低沉地说:“好了,就这么定了,由金管局、警察局各派精干人员分为8个行动组,立即赴全市237加交易所,寻查19日交易额在300万股以上的行所,再行排查。”. E( l' ^) x% D: v* O
  “对季崇威也不能松劲。”唐鸿烈耿耿于怀地补了一句。孙玉琳当即附和。3 l: A# p: T  e- p5 d
  
3 ^! N: |2 L6 Z* p% p8 j9 p  各组办案人员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很快在237家交易所中,查处22家可疑单位。
4 ^8 b0 ?/ o+ G$ f! U  8月31日下午6时,查出鸿兴证券所疑点最大,有大笔场外抛股的记录。鸿兴证券号是237号,其经纪负责人是上海市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赫赫有名的杜月笙二公子杜维屏。5 R# I6 A9 r4 r( L- g
  $ }- [6 _2 `& k# x+ E
  对于此人,大家都感到棘手。只好请出“打虎队长“蒋经国。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21: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破案过程
$ w2 B$ N; S2 m  
+ \8 k5 s1 W0 @6 b# J6 r# a7 ^* ?  9月1日下午,蒋经国、唐鸿烈、孙玉琳、林崇墉轮流向“请”来的杜二公子发问。从2点问到5点,足足3个小时,把27岁的杜维屏问急了。他从椅子上跳起来,大声嚷道:“告诉你们吧,8月19日是李伯勤抛的,那两个女人抛空是以‘兰记’、‘淑记’开的户,行了吧!”
1 z1 O# ~+ {& {4 l. e6 _) y  
. O8 O; ^8 n% S* a  根据杜维屏的口供,上海警备部稽查处经济组长毛克刚半小时内,查出李伯勤住在本市延庆路9弄20号其妹李国兰家,并在周围化妆布控,守候李伯勤的出现。
0 u1 o' O+ S+ q3 h# h  直到晚上12点,李伯勤仍未露面。行动组员乐嘉芳从李家仆人处探悉,李伯勤有时住在复兴路瑞华坊57号其友高祥生家。毛克刚一面率人赶赴高家,一面指行动组得力干将李吉光于深夜零点入李宅,从其妹李国兰口中侦讯详情。
8 p' X$ }' A# ?9 g  李国兰现年32岁,个头不高,戴副眼镜,丰腴的脸颊残留着当年的风韵。她刚从台湾返回上海不久。她的丈夫陶启明,两个月前进入财政部充任秘书一职。每周末必返回上海与李国兰欢聚。
' H0 U  Y3 C" b" n: b5 {% _% V  了解了这一情况。李吉光冒充是陶启明的密友,从李国兰口套出她19日的行踪:19日,李国兰约了杨淑瑶和她的兄弟李伯勤,抛了一笔永纱股,赚了点辛苦钱。当李吉光掏出警员证件时,李国兰大惊失色。$ H& x& e4 p* k1 N9 X6 P2 p3 H: _
  随即,毛克刚、李吉光等人又火速赶到湖南路343号石油公司宿舍内,侦讯杨淑瑶。杨淑瑶是中国石油公司南京营业所主任徐北怀的妻子,生性胆小怕事。半夜三更忽然闯进这么多便衣警员,吓得魂飞魄散。战战兢兢坦白了19日抛股的经过——8月19日上午8时许,李国兰约她去证券大楼237号鸿兴证券所,说是徐怀壮吩咐的。上午9点,她和李国兰到了证券大楼,由李伯勤为她们开了“兰记”、“淑记”的帐号。9点半开市即抛出永纱股票每人200万股。当时共获利约80亿元。其他详情就不知了。
4 m2 I6 h6 M7 @) M& P- \; w+ @) m  4 A: p  Q9 Y5 Y
  9月2日上午,上海警备司令宣铁吾及蒋经国得知这一重大线索后,立即下令杜维屏、李国兰、杨淑瑶,根据各人口供,重点放在李国兰身上。直到下午6点,在一片声色俱厉的喝斥声中,李国兰终于精神不支,说出是丈夫陶启明指使所为。
  ?/ A( {7 _/ P9 j  陶启明就是“隐名之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21: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捉拿归案& B. g& d; Y/ w4 I$ o  h: o
  
6 ]5 t  Y/ s' f  时隔半小时,上海金管局长林崇墉接通了南京财政部长王云五办公室的电话。
* G! Y" {( F- g* e  王云五不在,接电话的是王云五亲信,该部主任秘书徐百齐。徐百齐一边做记录,一边流汗,等那边电话挂了,还喃喃自语地重复着:“好,好,我马上呈报部长,马上呈报部长。”1 S- w8 O' W- ]9 n8 p* H+ E
  徐白齐坐上黑色轿车,从中山路财政部绕过新街口,直奔鼓楼王云五的公馆。车子在南京的马路上颠簸着,徐百齐的心颠簸得更厉害。他身上的那份电话记录只有两点:第一,立即扣押陶启明;第二,消息暂时不公布,以免有关人犯闻风潜逃。这份记录呈上去对徐启明意味着什么,没有人能比他更清楚了。
9 D6 w* M6 r# y* T/ M6 k  陶启明进财政部,是徐百齐做保人介绍来的。这种关系,这等大案,使徐百齐越想越怕。
% M1 K' M% y5 |  
$ o- @- e: ]* A  王云五看完电话记录,跟着徐白齐赶回财务部,并通知南京警察厅长黄珍吾,派人去财务部三楼单身宿舍捉拿陶启明。. t" W3 b- C% T5 x1 A1 k/ T) d
  陶启明不在。
) A& @! i0 r, F) H9 C  王云五又让人事处长吴兴周调出陶启明档案,取出陶启明一英寸小照片,交给黄珍吾,请警察厅协助缉拿。6 @& T  g( s" }
  当晚,南京出动警员达千余人之多,各交通要道、车站、中山码头,均分发陶启明的复印相片,严加盘查,谨防陶启明逃跑。
4 X5 y) Z9 f1 y8 u% O' g    |3 G: g. @! d8 Z3 b1 E# r7 j
  原来,9月2日晚7时左右,陶启明离财政部宿舍赴一友人晚宴去了。抛股一案虽然在宁沪线以至全国弄得沸沸扬扬,可他自信做得天衣无缝。何况,8月19日,他又没露面抛股。因此,连日来,他尽情地喝酒、聊天、应酬。$ i- S. _, D4 [) t( W: F. W
  当刑警总队长郑浩铭驾着捕人的红色吉普车,赶到那友人家时,陶启明刚刚离去,再到陶启明常去的成都饭店,也无所获;当郑浩铭驰车回到财政部旁铁汤池时,有一个队员急奔过来,告知陶启明已回财务部宿舍。郑浩铭下车,直奔财政部长办公室,徐百齐已离去,王云五与黄珍吾翻看陶启明档案卷宗。
1 X$ a7 L0 A( Z: P: L  郑浩铭请示该如何逮捕。王云五气愤地说:“马上逮捕,马上逮捕!”% y. J0 q, m0 r
  当即王云五手书一函,面致黄厅长:“本部秘书陶启明,据报19日曾抛售大量永纱股票,该员泄漏公务秘密,嫌疑重大。身为公务人员,竟有如此不法行为,实堪痛恨,应请贵厅即予逮捕,依法究办,此致首都警察厅。王云五9月2日。”* |9 T. R6 Y& U5 I7 i+ v0 ?- v" Y
  黄珍吾接过批复:交刑警总队郑队长速办。! W4 m7 a6 u7 ]; t' m2 T
  * J$ Q: f% o2 s! l& J9 d2 T$ z. O4 E
  陶启明回到宿舍,洗了脸,放下蚊帐刚上床,就听有人敲门。来人自称从上海来,尊夫人有要事相告,宿舍人多不便,邀陶启明下楼。陶启明以为是有关股票交割一事,不知是计,刚下楼,就被逮捕。
6 s5 q% p. U. G0 F3 s# b  
* c  X7 v/ ?( q! k5 P  审讯结果. o3 s9 @8 ]; N% F0 i* Z7 L
  , o8 W2 h/ u1 l$ ?  j
  9月3日上午8时,开始审讯陶启明,历经56小时审讯,陶启明终于受不了那套“科学仪器”的强烈刺激,招出了他的顶头上司徐百齐以及有关人员徐壮怀、袁抑安。8 O! q; a% F' V: W/ o
   徐百齐原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从1931年到1942年任商务印书馆法律书籍主编,深得王云五赏识。徐百齐后来到上海律师事务所,与东吴大学校友袁抑安过从甚密。
0 `: C7 H+ K6 q8 t  1946年,徐百齐经王云五提携任经济部主任秘书。2 z& G% b) r: ]5 H- O, W0 o; e$ a
  1948年,王云五任财政部长时,徐百齐旋即改任财政部长主任秘书。同年6月,经袁抑安介绍,徐百齐引荐“法律、英文均好”的陶启明来部工作。
& N" z9 J5 b* ?2 Y  M  早在陶启明被捕的第二天上午,王云五倦容满面,刚到办公室,徐百齐就跟了进来,两人长谈数小时之久。而后,由王云五电话通知警察厅长黄珍吾:“徐百齐为表明心迹,自请看管,请派员来部监督。”
/ I3 @0 v- b# g7 R  次日,王云五又在政院报告中说:“全国银行封关两天的电令,是由徐百齐拟的,用人不当,深至欠愧!”' \  }4 H5 k( ~- g1 j; u$ c1 B
  陶启明9月5日晚供出徐百齐后,王云五又手术一函给黄珍吾,原件如下:& \- v: q9 ~5 r+ m- s# D
  “本部停职秘书徐百齐,因为陶启明之介绍人,自请看管,倾据贵厅刑警总队审讯陶启明之口供,认徐百齐有重大嫌疑,请自行逮捕,拘押法办。此致首都警察厅。王云五。9月5日。”
, Q2 F! L5 a/ ^1 W' T1 z; T+ _  黄珍吾批:“交郑总队长浩铭速办。”' M3 x+ I; \+ {! _. k
  + X6 S# S3 u) T! @
  于是,徐百齐又从财政部3楼宿舍,被“请”到刑警总队。而另一名涉嫌人徐怀壮,早已闻风潜逃。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22: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星上将的后宫:揭密杨森十二妻妾7 |+ c9 _5 Q# V) q: t8 s8 U* m
    3 x7 P! e& e- D' P
  1
4 q2 \  \/ i1 f  
3 {  E0 m1 T$ l: j$ ~3 b# M  杨森是国民党三星上将,曾任二十军军长,二十七集团军副司令、贵州省主席、重庆市市长,到台湾后,任总统府上将国策顾问、台湾省体育协会理事长。
  a4 A0 |5 W0 t3 ?) [) L9 O+ A  杨森为了显示自己的体质与体育才能,70岁时学会了驾驶教练机,每天早上骑马、舞剑,还不时打猎,每逢星期天还要爬山。
) }2 I+ B4 P0 v, i  1972年3月9日,杨森90大寿时,张群、孙震、梁寒操、黎玉玺等要人也参加祝寿。) P/ Z; t3 F9 Z4 t
  杨森晚年不愿住闹市区,在台北县新店镇稻子园67号别墅内居住,他戒烟、戒酒、每顿四菜一汤,以蔬菜为主。他爱吃水鸭、野味、炒豆豉、松子,早点吃豆浆。爱收藏各种手杖。他年虽90,身体健壮,酒商为了谋利,造了一种“杨森酒”,广告上吹嘘杨森是喝这酒才长寿健壮的,其实,杨森70岁后就戒酒戒烟,改喝可口可乐,汽水等。1977年5月17日,杨森无病而终,老死于稻子园别墅。
; J/ @' K0 {! \. ?( @. E: B  ; J7 D* Z0 B' k' t4 D, I; [
  & W* M; }( I# g, |3 o, @
  2' ?8 i( E- i+ j! P
  
9 J4 P; t1 k' Z0 R$ k7 T  在国民党将领中,杨森以妻妾多、子女多闻名。他公开的妻妾12位,生活上腐朽糜烂、骄奢淫逸,引起了人民群众极度的厌恶与嘲讽。其子女共有43人。$ n# J+ G5 j) w$ S, C
  杨森自己规定在每个老婆处轮流住宿夜。如果某妾怀了孕,发给5000元生活费,每生一小孩,就在国外银行为其存两万元。她们为了争得这一笔子女费,都想多生儿女。每个妾还分有一份田产。
: T! H; c+ V4 _% S  春去秋来,花开花谢,任何人也逃不脱新陈代谢的规律,焉有不老之理?可是妻妾一旦年长色衰,杨森就弃之一旁。她们若有外遇,一旦发现即被处死。杨森本人声色犬马,拈花惹草,随心所欲,而对于妻妾清规戒律却很多。请客、打牌、吸烟、酗酒、跳舞、看戏、看电影等皆在禁止这列。
1 ?' B( H' V2 t  家中事务由各妾轮流管理,无论大小孩发一定数量的“月钱”。他在家时,年轻的妾早上5点即起,陪他打网球、骑马等。年纪大的,不能打球也得去看球,还规定他们学古文、弹钢琴、学英语。平时倘有触犯,杨森即随意打骂,有时甚至命令所在的妾跪在地上,打“满堂红”,用他管士兵的那一套来管这些女人。
# d% D/ }$ ]/ ]6 ]/ r  杨森在贵州娶17岁的郑文如时,他的大多数孩子都比郑文如年长,不愿叫“郑妈”,称她“郑小姐”。杨森认为子女敢违抗自己的旨意,实属忤逆,大发雷霆,把儿女集合起来,用马鞭子打了个“满堂红”,逼子女们当面喊“郑妈”,子女们默不作声,他气得破口大骂,皮鞭顿时直响。其他妻妾怕自己的孩子吃苦头,便出来劝他们改口称“郑娘”才作罢。
' U5 l* ~$ A9 _5 a$ {1 y. t  杨森仗其权势,所纳之妾都在18岁以下,其中后面七个妾的年龄是:陈15、曾14、汪15、蔡14、郑17、胡18、张17,平均年龄才15.7岁,她们都是弱女子,都是在杨森权势日大、淫威日甚的情况下被迫为妾的。他一方面利用这些女孩子家庭的穷困,软硬兼施,使家长不得安生,被迫就范;又利用这些女孩子未成年,无力反抗家长,更无力反抗杨森的蹂躏;由于年纪小,还意识不到这是关系终身的大事,于是糊糊涂涂、懵懵懂懂地被迫与杨森同居了,待年龄大了,懂事了,木已成舟,拖儿带女,也就难以摆脱了。
( p6 _8 P) |7 Z  令人可笑更可恨的是,他对自己不断纳妾、玩弄女性,还编造了一套强词夺理、恬不知耻的“理论”,胡说什么:“我是一个爱前进的人,我也要找一个爱前进的伴侣。所以随着时代前进,我的伴侣有小脚的,有半大脚的,还有大腿的;论文化水准,有不识字的,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这样,时代前进,我前进,我的伴侣也前进。”他还对他的一个儿子说:“父亲老了,身边总要有个贴身人侍候,你们的各位妈妈都一天到晚忙着照看自己的娃娃,哪有空管我,我只好另结一个算罗?”4 M$ |3 h, K1 S" R* b
  他想粉饰自己的行动,但恰恰相反,结果是欲盖弥彰。1 `/ |$ a4 A9 `4 [
  杨森的钱有多少,谁也不知道,他亲自掌管,没有一个妻妾是他完全信任的。在日本,他顾了几十万银元,抗战爆发后,被日本没收了。他在美丰银行聚兴诚银行都有投资与巨额存款,还开办了大川银行,副军长夏烔常替他跑香港的生意。民生公司、华西兴业公司、重庆电力公司都有他的投资。2 `; ]4 E3 r' z" L% D% v
  每驻一地,他都要修公馆,如重庆的“渝舍”、泸州的“沪庐”、汉口的“杨森花园”、广安的“涵虚山庄”,甚至天津和上海旧日本租界,都有他的房地产。9 O) j2 v4 j' |9 V& A( j+ X
  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杨森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成立“反共保民军”五个军,解放军逼近时,刘伯承念及他早年曾拯救过胡志明,抗日中颇有战功,便派人策动他起义,条件有三:生擒蒋介石、保护白公馆渣滓洞政治犯、保护重庆工厂。杨森因制造过“平江惨案”,因而顾虑重重,仅派员说明可保证市区安全。
5 W6 T4 a; e- R$ O+ A* s5 i  狡兔有三窟。他先派第四妾田蘅秋携带金银财宝经香港去台湾。因田蘅秋的三女郁文是蒋介石的外侄媳,田蘅秋到了台湾可与蒋介石拉上姻亲关系。这就为杨森到台湾立足打下基础。
5 d! x4 n7 h1 q1 I" I3 G8 k  最后,除新纳的18岁小妾胡洁玉随机飞往台湾外,其他妾都未带走,由此可见这些妻妾在他以上中毫无地位,只不过玩玩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22: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3
. G3 m# _* @7 c% a6 O5 N) r# y! q   # K# e4 v; m, m$ W1 v. Y# f& j
  下面分述其十二妻妾的情况:) A7 b8 h3 N; G, M9 Z; k0 B
  结发妻子姓张,在杨森入速成学堂时病死。杨对妻弟张元培很关心 ,派他在二十军军部任军需。
7 H# H. X! Z: Q* F, D) _  " I9 O: y4 h* r/ f6 w
  第二个老婆谭正德,广安人,1908年结婚,1776年去世,活了92岁。
2 i+ i; @' ?+ W& P8 p- B  
$ t% d# Q! W' W! v% D% _! M  第三个老婆刘谷芳,云南禄丰人。1913年杨森随滇军将领黄毓成回到昆明,在温泉为黄监工修建别墅。刘谷芳的父亲刘柱卿见杨森五官端正,身体结实,办事能干,便将长女刘谷芳嫁给他,后来刘柱卿当过杨森驻武汉、成都办事处处长和代表。抗战期间,刘谷芳患肺病死去。
# |1 l4 S4 F; d* H' ]; c5 l  1 P  }2 S' g- ~8 U1 P4 h+ a
  第四个老婆田蘅秋,阆中人。1920年杨森的部队驻阆中,见田蘅秋年轻姣好、俊美妩媚,就骑马跟在后面徐徐而行。知她住址后,便托炮兵团长白义普去田家说媒。当时田家经商,丰衣足食,不愿让女儿当妾。但杨森派人软硬兼施,百般纠缠,使得田家不得安宁。1921年春,田蘅秋的母亲不得已将女儿送到沪州嫁给杨森。田蘅秋的父亲因此事气愤郁结,不久就被气死了。* j- b4 p3 L' N7 q0 [
  田蘅秋成了杨的管家太太。每年过生日,都由她陪同杨森接待来宾。重庆变成陪都后,何应钦、陈诚、毛人凤均住“渝舍”(现重庆少年宫)。田蘅秋对这些显贵之眷属尽力巴结讨好。后经毛人凤介绍,将田蘅秋的三女郁文,嫁给蒋介石外甥竺培丰(飞行员)。从此蒋杨结亲,关系日密。
5 X. V7 y5 e6 t% m  抗战期间,田蘅秋有个丫头雪花,被杨森奸污怀孕后,杨森就把雪花一脚踢开,将她“赏”给某副官。对此事田蘅秋敢怒而不敢言,只好忍气吞声,听任杨森蹂躏、处置她的丫头。
0 E) o0 X1 I1 `0 R6 l" z  田蘅秋在香港因脑溢血引起半身不遂,达20多年之久,她的女儿郁文在纽约开餐厅,收入颇丰,所以田蘅秋在台湾的开支皆由女儿负担。2 h% n! w/ V: N$ T
  ( |3 Y2 l5 ?; }0 R# Y2 Z
  第五个老婆肖邦琼,泸州人。杨森随滇军驻泸州里,公馆与肖家紧邻,肖邦琼之父曾任杨森团部秘书。有一次,杨称赞肖邦琼说:“这姑娘都长这么大了,样相长得不错嘛!”于是有一个专爱逢迎拍马的熊某,就左说右说要肖家将女儿嫁给了杨森。肖邦琼清秀娇艳,有文化,曾在泸州当过老师,能写诗句,语言得体,应对有分寸,杨森对肖邦琼十分钟爱。1931年,肖邦琼因轮船倾覆而溺死。9 w# E, M8 r5 y
  
7 C3 o  C: _5 O% x+ t2 ^  第六个老婆陈顺容,又名凤英,广东人。她原是三姨太刘谷芳的丫头,15岁时被杨森奸污,于1920年收为妾。杨森认为她中看,语言木讷,经常打骂她,是诸妾中受气最多的一个。有一次仅因她把别人送来的礼品,两桌象牙筷子拿到自己房里,被杨打得遍体鳞伤。后来杨森杀死第七妾曾桂枝,陈顺容大受惊吓,神经受刺激,得了精神病。她疯了后常数落杨森的丑行,他便用皮鞭抽打她,用铁链将她锁在房里。后被送回广安乡下。解放后她病死于重庆。$ ~" P+ y: ]0 _4 v
  
" T8 T4 e" g$ |  第七个老婆曾桂枝,贵州毕节人。一次,杨森在路上收容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姑娘,交给同事邹璧光抚养大,谁知女大十八变,这孤苦伶仃的女孩,一天天出落得如花似玉,如月皎洁。后来在刘谷芳处当丫头,取名杨家桂。杨森好色成性,也不顾是领养监护关系,也不顾已赐姓杨,属于本家后辈。14岁的年龄,别的女孩子还在父母怀中撒娇,还在享受天伦之乐,而可怜的曾桂枝,14岁时就如羔羊遇虎狼一样被杨森奸污。为了长期霸占这位少女,将她收为第七妾。后来,见她机敏好学,还为她请了家庭音乐老师,又过了几年,送她到上海、北京读书,学日语。0 f. t0 b# m% r" D( T
  她婀娜多姿,善解人意,媚态动人,兼之又在外面读过书,杨森宠爱有加。她在上海读书时,由于体态迷人,性情活泼,能歌善舞,不少男性喜欢与她交往。其中一位姓陈的同学,身材魁梧,风度翩翩,舞既跳得好,也善于体贴女人,与曾桂枝出双入对于舞厅,交往密切。从未体会过爱情是什么的她,从未从心底萌发过恋情的她,与陈卿卿我我,幽会不断,相见恨晚。8 ^4 @2 B; l( x/ ]; u4 v- h' ?
  
) y. K5 w3 ?: ~8 ^: M7 N7 Z/ G  “南山有鸟,北山张网”,这些情形被杨森的耳目探知,杨森立即找个借口通知曾桂枝回渠县。分手时,陈请曾桂枝为他找一工作,曾桂枝答应了。陈送她一个戒指,她竟高兴地毫不警惕地戴在手上,还带回了陈的相片。她不知道自己是伴虎而眠,随时有被吞食的危险。回渠县后居然还继续和陈鸿雁传书。“虎狼正当道,糜鹿知藏身”,可是她对于杀身之祸将临,竟毫无察觉。真是太单纯了。从未自主爱过别人的甜蜜与欢愉,因而忘记了周遭的一切,甚至忘记了杨森的存在。这犹如螳螂专心一意捕蝉,忘却身后虎视眈眈的黄雀。
$ M* {" ?$ ]& Z, a7 c+ h  老奸巨滑的杨森,偷看了他俩的来信信件及照片,觉得证据已足,便设计下手。他假惺惺地以诚恳的口气对曾说:“给你那位同学写信,叫他来,我给他事做。”杨森并答应就让陈当教育局长。曾桂枝听后喜形于色,深信不疑,于是马上写信通知陈来渠县。等陈走到渠县附近乌木滩鲤鱼桥时,进入了杨森事先布置的埋伏圏,陈不明不白地被冷枪子打死。! ]" O# I4 a; F
  杨森又叫两个马弁送曾桂枝去河边迎接陈某,曾一路上不知掩饰,情绪高昂,有说有笑,手舞足蹈。当她刚跨上船,身后的马弁说:“曾太太,对不起,军长的命令。”当即开枪将她击毙。一位自幼受尽凌辱的弱女子,一位想冲破樊笼,争取自由与爱情的女性,就这样被愚弄被暗算了。
3 n9 M$ g$ [6 {- j  杨森一不做,二不休,又派人用石头捆在这一男一女身上,沉入渠河。真是死后还不得安宁,旁观者为之色变,真是惨不忍睹,人们敢怒不敢言。后来当地人同情这一对不幸的青年男女,将鲤桥改名“苦鸳鸯桥”。
5 F' d& ]4 g5 O8 o2 }. o4 D; |  杨森怀疑此事为某家庭老师牵线,决定下毒手,以消心头之恨。然而此人已到军阀田颂尧家任教,但杨森还中派杀手结果了他。6 h( L& ^6 s% [* N; S
  事后,杨森还津津乐道地向某军阀谈起曾桂枝,认为跳舞是引起此事的根源。他下结论道:“只能自己同别人的妻子女儿跳舞,自己的老婆女儿决不能同别人跳舞。”真是荒唐人的荒唐逻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11 23:19 , Processed in 0.03175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