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远古至秦朝的150个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6: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97、围魏救赵
8 ?+ t3 O0 I) P5 \3 w2 e% H  
+ _3 W7 R7 q$ }/ G   公元前354年,魏将庞涓大举进攻北方的赵国,赵国邯郸的邯郸保卫战就进行得非常激烈,人民战死无数,城外天空阴沉,城中十室九残——都扒做石头砸到城外去了。邯郸被庞涓围到第三年,赵人实在受不了了,向远东的齐国告急。- r2 ?6 b1 d6 z8 T5 ~3 D
  
& i" F% Y% j% ?6 ?: w6 N, M2 Q4 c   齐威王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西行去救赵国。
, j; h7 @. [4 G- h: ^1 m6 n  孙膑摇着扇子说:“解开纠缠的绳子,不能乱抓一气,给人劝架,不能自己也跟着打。我们应该引兵疾走魏国都城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庞涓必然松开赵国,回救大梁。赵国如此则得救。”# K! m- U+ G0 y4 E4 t8 F5 P
  $ \# W& W/ x" ~; {( z" o
   这就是伟大的围魏救赵,调动敌人,以进攻来解决邯郸的被动挨打局面。
4 w: b9 Z. \1 p$ |5 t( n+ g9 |  : B. o* ~0 I1 R" `8 s2 }
   这时,庞涓正在中原以北的邯郸拼命攻城,忽然听说老窝大梁出现齐军,庞涓心神不定,但他偏不肯回军大梁,而是硬着头皮,又在邯郸底下打了俩月,打到秋天,霜林红了,终于不负众望,在久围两年之后,占领了这座瓦砾上的城市——邯郸。5 \+ s) P6 L- O' F8 Q
  5 k: D; `' s3 _  L
   接下来,庞涓急急地从河北邯郸南下,丢掉辎重,督促魏军日夜兼程,行军三百里,星夜回师直趋大梁,希图赶在齐军总攻之前,击溃这帮坏蛋。途中,正与齐军主力相遇于桂陵。: D) X! d% ^5 Q+ F3 q
  " {2 C5 ?! W$ `- I& B
   孙膑对于汹涌而来、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倒霉催得的魏军,摆下“八阵”应敌。, G" U/ ?6 e; c3 Q5 M& K
  
* W2 s8 B3 ]8 r; y   庞涓站到高处,观察齐军部署,对于齐将竟然能弄出如此严整井然的阵式,大为惊奇。庞涓咬咬牙,决定仍向齐军猛攻,希求侥幸获胜。庞涓做成三个攻击纵队,吆喝叫喊着,猛扑齐人的中央和两翼。6 s+ X" {" k+ z! V4 p
  金秋大地,人生苦短,跑一跑吧,一点都不热。魏军穿着长期鏖战(念熬战)、磨得破破烂烂的征衣,像一群叫化子扑向垃圾场,向他们眼中愚蠢无能的齐军冲去,狂呼乱啸,不久就顺利突破了齐中军第一线,齐军纷纷向两侧移动。
' j. w3 L2 @/ N; j; e  
0 U2 U( A# |% R6 ]3 y   在可容纳二十万人的巨大战场北端,庞涓从高处明显看见,齐人受他的魏军攻击,像海啸一样分裂向两侧。庞涓高兴了,原地直蹦,象一个赌徒摇中了百万大奖,因为他知道,数万人的军队一旦发生摇动,是根本收不住阵脚的,很快齐军将会乱伍,形成溃乱。庞涓激动之余,就把所有本钱都押上台面,把精锐的后备队全部撒出去,以求扩大战果。
% H% h3 n/ k- s7 ^4 @  
9 h9 v! O- h$ m1 ]; D   不料,齐军各色旗帜纷纷突然移动,向两侧移动的齐军都回身反击,猛啃魏军。这就是孙膑八阵错落有致的进攻,他指挥金鼓笳铎齐鸣,瞬间变化万端,搞得魏军南北不清,晕头转向。庞涓的精锐部队逐渐失去控制,被困在死神的翅膀里面,四面包围,死伤遍地。庞涓红了眼,奋力擂鼓,酣战之际,齐军突然出现“军师孙”的旗帜,一下子从精神上把庞涓震得够戗。他手棰茫然落地,下巴脱臼,像一只无形的手从他脑袋中拿走了更为无形的什么。指挥齐军作战的竟是我下铺的老同学孙膑吗!# u7 }& y0 c6 m+ E# z5 _
  8 v0 A( t- g( \, ?* a
   庞涓精神崩溃,数万魏军的尸体堆积如丘,只好率领少数亲兵奋战突围逃走,这就是著名的桂陵大战。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6: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98、马陵之战1 A% m: D- A4 p. Z) U. @2 x
  / I5 s9 \1 V2 C3 {! O. v, G' J
  
: |- X/ ~) ]; A5 i- D   接下来,齐魏之间的大战——马陵之战,又爆发了。
' l" }4 q4 G) ~! a  
( I8 i' y  m" ?, y   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向东穿插进入中原,再次直趋魏都大梁。庞涓率十万大军迎头拦击。孙膑还是老办法,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他令齐军转身逃跑,并且在逃跑中把营地军灶数量由上一天的十万个,减到次日五万个,继而又减至三万个。
% M7 W, p2 T3 u" A/ U9 C5 `  
0 \! V" a5 ]5 f' T! N3 R   庞涓随后追赶,他摸着灶台,欣喜若狂:“我固知齐军胆怯,吃饭的人都少了!三天之内,士卒逃跑者过半啊。”8 k+ U, z; o: n4 u1 ~
  
. S9 u, X, \9 V! c2 K3 l- H; O) K+ J   庞涓斗志昂扬,声势汹涌,为了一血前耻,干脆抛弃给养辎重,甩下步兵主力,只利用数量有限的轻装精锐战车兵,一天走两天的路,日夜兼程,誓将乘勇追穷寇!
4 X0 B5 o( L  A3 f' k  
% R3 U$ }2 o% J1 M. I   对于急着送上自己脑袋来的庞涓,孙膑跑到河北省南端的马陵地区时就收住了脚步,他刨好了坑,准备给庞涓收尸。* d3 c- O1 @1 c' G2 R4 W' X0 G7 X( ^/ E
  - B% c' t; {5 D
   孙膑命做了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件事,夹道伏下一万只弩机。
0 b4 x3 J+ S6 o4 }3 T. B+ y  1 b: H4 m% X& _
   弩这东西不同于弓,是春秋末期楚国人发明的新式武器。传统的弓,一旦上了箭,拉成满月以后,必须立即发射,不管瞄得准与不准——因为你老不发射的话,胳膊就要累酸。但是弩却把势能储存起来,其拉开的弓弦可以固定在与弓体相交呈十字形的弩柄小钩上,一扣扳机,箭才出去,这简直就是古代的步枪。所以人就可以从从容容地瞄准,爱瞄多长时间就瞄多长时间,还有瞄准器(望山)可以帮助,上有刻度,相当于步枪上的标尺准星。所以弩比弓命中的更精确。而且你两只手端持着弩,节省力气,可以瞄得更准。
1 o7 K/ I# G7 u/ X. W  
7 _: h  U/ v1 \- S   孙膑把一万只弩分成内外三层,在马陵道两侧上好了弦,象捕耗子器那样架了起来。弓弩手们埋伏在草丛中,排列起三华里长,刚好可以把庞涓的五千轻锐战车纵队夹住,就像石膏板夹住一个受伤的胳膊。. i( I. c2 U! D7 c4 `  i
   ( d, V" ?0 M3 }2 k) ~
   根据情报,孙膑预计庞涓同学会在薄暮时分到达马陵,于是特异选了道旁一颗大树,剥去树皮,上书“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作为庞涓的牌位,等在那里。
! F! |% o( M9 D- S+ W  $ O( [- H( ]% N! y5 s' B
   当夜色已上升到群星的高度,他们的猎物果然出现。庞涓的轻锐战车在黄昏之后进至马陵道,人困马乏,极度疲劳,前端道路还被阻塞了。庞涓亲自到前方视察。于是他走近了自己的墓碑,新作的,上边还散发着植物剥了皮以后的清香,那是一颗发白的树干,隐约有着字迹,但昏黑难辨。
" n3 a. l$ Y9 I9 j1 H  # U7 _- F' i9 N- U/ I
   庞涓耳听残风呼啸,似有千军万马袭来。虽然内心发怵,还是命人举火照明。“此树下……什么?”庞涓往上边扬脑袋,“死于……庞涓死于……此树下!啊!中埋伏啦!——约束队伍,后撤——”。庞涓想退出马陵道,话没说完,齐军望见火光,万弩齐发,铮铮纵纵,弓弦弹射,好像四野响起了十面埋伏的琵琶。那些蓄势待发的弩机,将一万只,两万只,三万只瓢泼一样的箭雨注向狭道中的庞涓纵队。箭矢山呼海啸,就像满天蹦跳的雹子,砸向秋林瑟索的树叶。
4 Z3 h: n; O. ~$ M9 ^" i+ A2 d$ J  魏国战士纷纷僵扑,碾转于乱箭之下。这些轻装的魏国精锐士卒,不穿沉重的甲胄,所以根本扛不住箭矢射击,何况那是力道极大的弩箭。人仿佛轻絮白纸,被箭雨攒得七零八落,无论庞涓怎样喝令布阵防御,都已无济于事。特别是那些“减灶”减下去的七万齐兵,也全都诈尸出来!齐军以压倒优势,把这疲惫不堪的几千魏军,拍入地狱。% J: G" a! g$ A# y3 M
  8 F; y# `/ Y/ b4 I3 K
   庞涓身受多处箭伤,两个儿子已死于乱军。他站在明处指挥,成了被蝗虫们啃着的一盘菜。庞涓身上流血,喉干唇焦,仰天而叹:“我今天智穷力竭啦,也不好意思再当俘虏了!”于是解下衣甲,拔剑吻喉而死,临抹的时候还愤愧而骂:“唉,可恨啊!遂成竖子之名!”(竖子当然就是指睡在他下铺兄弟——孙膑了)。8 y  _) |8 T3 }3 \6 \  G6 m
  
% O$ x! |' {/ X9 `; U" u( }   马陵之战,魏国主力被彻底摧毁,魏国从此失去战国首强地位。而乐羊、西门豹、吴起从前枉然为魏国打下的优良基础,永远成为了昨日的黄花。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6: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99、商鞅+ I+ H( U, [# L3 n- Q7 P" u
  " k0 O& z( R# r' b: {# Q
   魏国完蛋的时候,西方的秦国开始崛起了。为此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说到商鞅。
# j9 k& y8 {! C$ C  # j& L5 |; P& I/ g0 c7 D' g
   商鞅祖上是阔气过的,曾是卫国国君低级小老婆的后代,到了商鞅却变成没落户。商鞅因为是个没落户,没怎么好好上过学,只是向鲁国人尸佼请教过一点儿皮毛知识,其它主要靠自学。后来他跑到列国最发达的魏国去,在相国公叔痤家里当家臣。1 u0 b1 R* B) @5 h
  / K5 Q' p6 q0 P# x
   看来商鞅的工作不算繁忙,因为他公叔痤家期间,经常偷着拷贝李悝的政府文件,学问大有长进。后来公叔痤要死了,魏惠王亲自上门问病:“相国万一久经考验了,我们的社稷将奈其何呀?”
3 c" Y5 t: ~0 G/ o! \$ o  
- B' @' @  e, c9 C   公叔痤躺在被窝里说:“我给您推荐一个能人吧。下臣家里的见习主管商鞅,虽然年轻,但大有奇才,您让他当相国吧,举国交给他治理吧。”. U, {, j; x! _4 b5 c
  
/ m/ x5 c7 I9 ^+ ^  ?# R. A: U   “相国您没发烧吧?”魏惠王心里嘀咕,嘴上不好说,“就凭你一句话就让他……”
  A5 g7 ]0 Y& Q+ }- c0 h" h' P; V  
- o. S0 d( J. ?. L   “主君您如果不能用商鞅,请必须杀之,千万别让他跑到别的国家效力,不然就是资粮于敌了。”
5 x$ `; `* m" o) q) N! c) e/ ^  % q, P, J0 D$ ]2 V9 m) d( M0 I
   魏惠王漫应了几声,灰心丧气地走了,半路上还跟左右还叹气呢:“唉,以相国这样的聪慧,临老也胡涂如此,神经错乱呀,一会儿让我杀商鞅,一会儿用商鞅。”公叔痤从被窝里翻了个身,说:“召商鞅进来……”
' `' J8 n  X7 e  
6 ^) T9 h! C5 ~8 G   商鞅留着一撮小黑胡,一副年轻不识愁滋味的样子,乐滋滋地走到堂上。公叔痤说:“商鞅,很可惜啊,我看主公是不会用你的了,所以我又劝他杀了你——我这是出于公益。现在鉴于私情,我再劝你赶紧逃跑吧。”
, l2 J; p4 \, D  R. D  
% J; ~- x/ \1 J9 j7 e   商鞅哈哈大笑说:“我好高兴啊。”
2 E9 p0 D2 _8 I: f0 U: K  
) \9 o3 d1 Q' Q) s   “你都快掉脑袋了,怎么还不走——”
- B' e$ N7 f8 y; l! ~5 h  ( d* j# H0 ~/ `+ R. l# p
   “主公既然不能听你的话用我,又怎会听你的话杀我?”商鞅说完就掉头出去,又跟别的门客比赛投壶去了。果然魏惠王也没有奈何商鞅什么。
, r- e9 Q" b: O$ ~' l  6 M* f. A$ c0 m+ {- F; b( P- `8 K
   正在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商鞅忽然听说西边的秦孝公在招聘人才。秦国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秦孝公向列国发出招聘广告:“谁能为我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其官,与之分土。”
. l# }. n0 T  ~8 h  A  
, R) E/ y2 }( O( Z   商鞅一看,人家都拿领土换技术了,我赶紧去吧。于是卷了铺盖,掉臂西行入秦,顺手带着那些偷着拷贝来的李悝《法经》六卷。商鞅后来就是凭借着这些东西,在秦国大搞起了改革。
% R& V, R( ?5 v( i  # n$ _8 s" |4 F$ z( G2 D4 k7 t! F
   商鞅的法家改革,和吴起在楚国改革性质相同,就是铲除分封制下腐朽的占着茅坑的贵族们,废除他们的封地,改建立起郡县制,给布衣人才创造合理的就业当官机会。
! |1 H( a8 `, d2 a+ s  
7 a& Y4 ?4 g: o+ p   当然,铲除老贵族及其封地,跟老贵族们作对,也会遭到老贵族们的反扑和报复。商鞅为了避免吴起那样的厄运,每次出行的时候,都实行一级戒备,几十辆青铜防弹战车前后开道,大力士保镖左右贴身,全副武装的武警战士持矛操戟,成两列在左右跑步前进。这几条戒备一样不全,商鞅绝不出门。% E) y# U0 [7 c  J
  8 C9 ?0 _; Z: g' c( }* i
   好在秦国建国晚,分封制传统薄弱,老贵族们势力不强,再加上秦孝公鼎立支持商鞅,商鞅的改革终于成功了,秦国也因之强大起来了,这是他比吴起幸运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6: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100、商鞅之死, l: y, e2 `- v6 n! W
  
' \# p. C4 X  X; |   商鞅扫荡了世袭卿大夫家族,取缔他们的封邑,改建郡县。这些被扫荡被取缔的人,在秦孝公死后开始反攻倒算,积极揭发检举商鞅的“造反”行径:6 L8 \( j9 b0 r/ T( J+ j
  ; u7 r3 G/ ~' @4 `6 B
   “商鞅乃是魏国派来的卧底特务,野心家、阴谋家,妄图一举颠覆秦国伟大政权,证据十二分确凿,不信抓来审问。”
9 X; \  g3 H; C% ?  $ B& ~) T. g) V! o" ~6 z; c, H; @, Z, v
   秦惠文君说:“好,请逮捕商鞅,调查取证!”商鞅听到风声,赶紧撒腿逃出咸阳,一直跑到边境地区,准备住旅馆,正赶上当地搞严打,非要拿出身份证登记不可,否则不让住宿。旅馆经理讲:“没有身份证,不许入住,这是上边要求的!上边要求了,如今社会治安形式非常严峻,扫黄打非,必须常抓不懈!”
1 Z" D" z2 v& R; L! P  M% X4 Z  * [+ X& M" k8 c" @
   晚风寒冷地肆虐起来,商鞅急了:“英雄啊!你放我进去住吧!”% r- v' g& U/ n3 U
  
  {/ V. ~% j  k% u) H5 Z, p: }! U7 Y   “放过你?给我一个放你的理由先!”
0 ]4 W1 W9 g% M- \7 f1 v# n# S1 R  0 L: s# g# t* D0 \. \7 Z  K
   “我的身份证丢了耶!”
( U1 o5 s( k: \) W0 l' n  k  o  4 @) R% x/ M1 K% I2 a, n
   “不交验身份证,出了重大刑事案件,旅馆经理要连坐!这是商鞅法令要求的。商君虽然现在被通缉捉拿了,但是他的法没有变啊!”5 q, ^) ]4 R/ _4 y8 P) T
  
9 y8 i3 j/ _4 C9 b2 C   商鞅欲哭无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又不敢交身份证,怕被发现身份而遭捉拿。他只好在马车里睡觉,露宿野外,也没法洗澡了。(“作法自毙”就是从这里来的。秦国的法律执行力度也真是强啊,在边辟的野外都能做到这么严格,执行不走样。这样的政府效能在当今时代也是楷模啊)。5 h, l" C8 T0 S, v
  
, _, S0 Q& i/ n7 a   好不容易逃出边境,商鞅来到他攻打过的河西之地,对着东边的魏国要塞喊:“喂——,听着,我是商鞅,秦国的商鞅,也是魏国的商鞅啊——。喂!——他们说我是你们的特务,现在我没处去了,不管是不是你们的特务,放我进去吧!我只好找你们啦——”
8 y2 u4 M- L2 k0 k2 A+ Q4 l  8 e5 V6 a0 j. `9 \1 B
   魏国人紧张了,赶紧报告领导,领导一想,商鞅没少杀我边防军民,还诱惑我边民叛国逃跑入秦,是我们的仇人啊。于是上城喊:“商鞅——不好意思啊,我们这个小庙,装不了你这大神啊!——您还是另想办法吧!抱歉啦!”
) K0 s5 l; v8 t; D& z7 L5 `  
2 k3 h! o2 j, N3 \. {; ?4 ~   商鞅走投无路,只好折向南,回到自己的封地——商於地区。商鞅在自己的老窝蹲了几天,风声越来越紧,秦惠文君没有饶他的意思。长夜漫漫无心睡眠,第二天,眼圈青肿的商鞅召集私人武装说:“咱们造反吧!”& B1 \  k6 I; V7 M" H  ~/ J
  5 ?3 M4 `" y7 P3 _' N0 p, q% c
   从前的功名全不要了,商鞅的造反军矛头指向中央,向北攻打到了陕西华县。但是这时候的封地军队,已经与从前的春秋时代不能同日而语,君王为了专制化的需要,限制地方封邑上的私人武装,已不可能发展出什么职业化的战斗力。秦国政府军从咸阳出发,以其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拿提成之师,与华县守军合兵一处,迅速把商鞅击得粉碎,五花大绑捉回咸阳复命。- U* E* Y! q( _7 j: b! Q0 \
  
# l1 f4 F0 Z" j6 S& b& O! v) V9 N   公元前338年的这一天,商鞅被绑到了咸阳市农贸市场,这是一个卖菜、杀人及教育群众的地方(叫做“市”)。围观者水泄不通,有惊讶的,有哀伤的,有快意的,有麻木的。商鞅闭着眼,在被五马分尸前的那一刻,他睁开眼,望着咸阳上空的白云,他这一生中最值的怀念的时光,是什么呢?不是出将入相时的威风,不是二十二年为秦国绘制改革蓝图的呕心沥血,而是从前年轻的他,在魏国公叔痤相府里,留着小黑胡子,以一介布衣的身份,整日和其他门客们投壶斗棋、煮酒谈天,那一段好悠闲的时光啊!
. |" ]% D$ F, l& g  4 o/ z% l+ L1 e9 G5 U
   一半是雍容的雪,一半是奔腾的江。来不及想得太多,在秋风宕荡的午后,死神驾着五辆马车,绕过千千万万的小路,找到了咸阳市上的商鞅,拉起了他,把这个离家太远的游子,带走到更远更加无穷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6: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01、惠施$ s) {% n0 ^8 O* X0 k
  / I' m$ Z& \/ A  T: Z
   魏惠王的相国惠施,这人有个性,“学富五车”就是说他呢,因为他身后总跟着五辆书简。他施诸子百家中名家学派的掌门人!7 V% R8 S6 l; Y& `: q1 f
  惠施有很多名满天下的论点,多数却像《时间简史》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U# f% S( F5 e
  6 b( H+ v5 S, t* K8 T, c
   比如他说:“大地的中央,是在燕国的北面,越国的南面。”这不是气死人吗。燕国的北面在北方,越国的南面在南方,燕北越南怎么会是大地的中央呢?但其实这是关于地球是圆形的最早论断。惠施针对物质结构也发言道:物质最小的单位,是没有内部的(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这和古希腊同期的原子理论一样:无限的宇宙被分解成不可再分的粒子。
5 t. q( G5 _7 w, l8 P: K  . P, p* M2 s9 g; F; w. ^) T6 r
   万物都由粒子构成,所以惠施认为“万物毕同”,没有差异。万物毕同,这就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事物之间没有差异性了。于是惠施说“天与地卑,山与泽平”——高与低、大与小之间没有区别了。这个观点得到他的好朋友庄子的叫好和捧脚。庄子说,鸟儿的毫毛比泰山还大,因为万物一同。" ~1 x5 z3 f) p4 t/ k  e
  
4 d; f  @$ j/ h+ d   惠施继续推动波澜,认为郢都虽然小,中原虽然大,但比起无穷无尽的空间,渺小的二者无甚区别,所以“郢都占有天下”——郢都即是天下,篡改了空间上的客观差异。惠施接着窜改时间上差异性,他认为太阳刚升到天空正中,就同时西斜;一件东西刚生下来,就同时死亡,时间上对于任何事务是没有差异的。最后,惠施赌咒发誓说:“今天我去了越国,然后昨天我就从越国回来了”。他大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例往梭时空隧道的返穿人。" ^4 L7 m; b( y! [" V8 j
  
& _( H3 _- G/ }   总之,惠施不想看到事物的多样性,他说“白狗黑”、“癞蛤蟆有尾巴”等等。惠施这些抹煞事物、时空差异的做法,叫做“合同异”,引发出他的伦理主张:既然一切事物没有差异,那就要“泛爱一切,天地一体”。于是惠施终于叫嚣:卵有毛、马有卵、火不热、目不见、龟长于蛇、连环可解、犬可以为羊、老太婆有胡须、小马驹没有娘、鸡有三只脚、轮子并不碾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以及飞鸟的影子是不动的。
5 f1 C8 `5 z" A! U- H4 G- w( R4 Z# ^  
# N5 A1 t) r2 x2 ^   这些高难度的设论,或者说可爱的谬论,令后代的高智商人士纷纷揪着头发发疯,想把它们解释通。连近代的胡适之校长也在为之努力呢。胡校长说,白狗、黑狗都是狗,所以白狗也黑。蛤蟆虽然没有尾巴,但却曾经有过一条小细尾巴(蝌蚪时期),所以都一样有尾巴。鸡蛋中有鸡的形状和鸡毛,否则怎么变出鸡呢,所以卵有毛。而飞鸟的影子是不动的,那是因为视觉暂留现象嘛。
( O/ i/ k2 \/ e% [: @$ y    |! {0 z3 j2 `7 w2 m7 F
   当然,也有不给惠施捧脚的,那就是“公孙龙”先生,也是名家的大才,他有所谓白马非马的论调,强调事物的差异性。在当时古代的国道上,政府设有关隘,专门向商人征收过路费。就像你如今开车远行,经过各省份不同的国道、高速,要有收费站一样。公孙龙顺着国道赶路,遇上了古代收费站——关隘,就准备交钱。人家看他身后还牵着一匹白马,就让他给马也交税,他把眼睛一瞪:“交什么交!这是马吗,这不是马。白马非马也!”
8 z4 X4 n7 T9 y  
* t! R* G' ~2 x% o# _4 D& y   “马”是一种动物,“白”是一种颜色,“白马”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不同,所以白马非马。“马”包括一切马。“白马”只包括白马。“马”与“白马”的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7 [/ S5 K0 o6 h; L( i% u0 I
  既然白马和马是两样东西,那么黄马、骊牛简直是三样东西。你可以看见黄色、骊色和高大兽形这三样东西,所以是三样东西。一块白色的坚硬石头则是两块石头:眼看是白石头,手摸是坚石头,所以是两块石头——这就叫“离坚白”了,公孙龙强调事物的差异性。
" A; B7 f' h, q& I7 K0 V  
- g- e# W7 i7 M1 j& R4 U   公孙龙的“离坚白”(事物全是差异)与惠施的“合同异”(事物没有差异),各持一端,各自获得一粒真理,莫名其妙地启迪着人们的智慧,总之都是我们现代小青年很少关心的晦涩思辨。( J; k% C. g8 i% p
  
/ p/ {9 h% P* n. f* H7 i% c   名家人物谈论这些东西,就叫做循名责实。坚白也好,同异也好,探讨这些,目的都在于分析清事物本质,做到名实相符。名实相符就成为他们的一种政治主张,政府、政令里边名实不符的事情太多了。名家反对放空炮,不要走过场,不要搞形式主义,做的要和说的保持一致。0 s3 X! H+ q! Z/ s! m* Q# ]
  
- f/ [: D- k% L" H   名家巨子惠施,就带着他的“循名责实”学说跑到魏国大梁,整天坐而论道,朗朗有声,批评政府中名实不符的地方,一并阐述名家那些奇怪的马有卵论题,吸引了很多人来听。魏惠王觉得他有本事,就让他当了相国。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6: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01、惠施
3 x1 g% r! v, Z3 d0 }  9 g) H! M, P# E$ ~( ?2 F; F5 S! j
   魏惠王的相国惠施,这人有个性,“学富五车”就是说他呢,因为他身后总跟着五辆书简。他施诸子百家中名家学派的掌门人!
. ]8 `7 D% ^* D- e; T' t6 S5 w  惠施有很多名满天下的论点,多数却像《时间简史》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P) w0 `% O# [
  3 \" F# |+ d$ J- v  Z4 p+ v
   比如他说:“大地的中央,是在燕国的北面,越国的南面。”这不是气死人吗。燕国的北面在北方,越国的南面在南方,燕北越南怎么会是大地的中央呢?但其实这是关于地球是圆形的最早论断。惠施针对物质结构也发言道:物质最小的单位,是没有内部的(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这和古希腊同期的原子理论一样:无限的宇宙被分解成不可再分的粒子。
/ x/ S, K$ q5 [, H0 z8 Q  
1 e# R% z$ w% G4 [, u6 J1 f& |   万物都由粒子构成,所以惠施认为“万物毕同”,没有差异。万物毕同,这就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事物之间没有差异性了。于是惠施说“天与地卑,山与泽平”——高与低、大与小之间没有区别了。这个观点得到他的好朋友庄子的叫好和捧脚。庄子说,鸟儿的毫毛比泰山还大,因为万物一同。9 M4 ^# Z2 _) B, p3 k
  ; j% L4 t( X2 P+ b: b$ ~
   惠施继续推动波澜,认为郢都虽然小,中原虽然大,但比起无穷无尽的空间,渺小的二者无甚区别,所以“郢都占有天下”——郢都即是天下,篡改了空间上的客观差异。惠施接着窜改时间上差异性,他认为太阳刚升到天空正中,就同时西斜;一件东西刚生下来,就同时死亡,时间上对于任何事务是没有差异的。最后,惠施赌咒发誓说:“今天我去了越国,然后昨天我就从越国回来了”。他大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例往梭时空隧道的返穿人。+ K$ {$ V$ n& e2 H
  * D- S% ~" R" I9 @. I
   总之,惠施不想看到事物的多样性,他说“白狗黑”、“癞蛤蟆有尾巴”等等。惠施这些抹煞事物、时空差异的做法,叫做“合同异”,引发出他的伦理主张:既然一切事物没有差异,那就要“泛爱一切,天地一体”。于是惠施终于叫嚣:卵有毛、马有卵、火不热、目不见、龟长于蛇、连环可解、犬可以为羊、老太婆有胡须、小马驹没有娘、鸡有三只脚、轮子并不碾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以及飞鸟的影子是不动的。
; h2 O" n& W% t" w# w3 I  2 |" W: r6 J5 ~/ L3 ]9 Q- e
   这些高难度的设论,或者说可爱的谬论,令后代的高智商人士纷纷揪着头发发疯,想把它们解释通。连近代的胡适之校长也在为之努力呢。胡校长说,白狗、黑狗都是狗,所以白狗也黑。蛤蟆虽然没有尾巴,但却曾经有过一条小细尾巴(蝌蚪时期),所以都一样有尾巴。鸡蛋中有鸡的形状和鸡毛,否则怎么变出鸡呢,所以卵有毛。而飞鸟的影子是不动的,那是因为视觉暂留现象嘛。. ?- N+ u- W" r$ }
  & W- _, k& l+ F: v
   当然,也有不给惠施捧脚的,那就是“公孙龙”先生,也是名家的大才,他有所谓白马非马的论调,强调事物的差异性。在当时古代的国道上,政府设有关隘,专门向商人征收过路费。就像你如今开车远行,经过各省份不同的国道、高速,要有收费站一样。公孙龙顺着国道赶路,遇上了古代收费站——关隘,就准备交钱。人家看他身后还牵着一匹白马,就让他给马也交税,他把眼睛一瞪:“交什么交!这是马吗,这不是马。白马非马也!”. h2 v9 h8 l( V- i9 |
  , u5 c" |- l$ F! O! i( U
   “马”是一种动物,“白”是一种颜色,“白马”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不同,所以白马非马。“马”包括一切马。“白马”只包括白马。“马”与“白马”的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N$ k0 d# n  E1 B* _/ I' ?
  既然白马和马是两样东西,那么黄马、骊牛简直是三样东西。你可以看见黄色、骊色和高大兽形这三样东西,所以是三样东西。一块白色的坚硬石头则是两块石头:眼看是白石头,手摸是坚石头,所以是两块石头——这就叫“离坚白”了,公孙龙强调事物的差异性。
' h( t' I4 Q& P/ @  V  . u4 H0 u9 ^9 ~1 i1 i
   公孙龙的“离坚白”(事物全是差异)与惠施的“合同异”(事物没有差异),各持一端,各自获得一粒真理,莫名其妙地启迪着人们的智慧,总之都是我们现代小青年很少关心的晦涩思辨。
7 X; ?6 d2 Y  Q6 d+ W4 z4 i9 Q4 r  
  B7 O/ c& l9 h  Q1 j9 j   名家人物谈论这些东西,就叫做循名责实。坚白也好,同异也好,探讨这些,目的都在于分析清事物本质,做到名实相符。名实相符就成为他们的一种政治主张,政府、政令里边名实不符的事情太多了。名家反对放空炮,不要走过场,不要搞形式主义,做的要和说的保持一致。! u  {) w% `- o, s" }
  
6 o4 k6 ]7 }( v8 E9 E   名家巨子惠施,就带着他的“循名责实”学说跑到魏国大梁,整天坐而论道,朗朗有声,批评政府中名实不符的地方,一并阐述名家那些奇怪的马有卵论题,吸引了很多人来听。魏惠王觉得他有本事,就让他当了相国。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6: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102、庄子2 ]2 l2 H1 O9 u- s, ~
   没多久,惠施从前的好朋友、无政府主义者、做梦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的庄子先生,醉生梦死地流窜到魏国来了。4 ?0 d# _  D- i7 ~9 j4 X
  
; n, |# O; c2 v7 h   “庄子来了,他想抢您的相位吧!”有人跑来报告。惠施闻言很恐惧,在大梁搜查了三天三夜,想把庄子揪出来,踢出大梁去。
$ F5 t  k( W; V6 ]1 D) k( K# u, r/ u  
+ N( {3 r7 }/ Z+ v   庄子主动跑来投案自首,说:“老朋友见面,也不至于如此啊!我听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鹓鸀’(音原除),你听说过它吗?这种鹓鸀,是一种高尚的凤鸟。它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可是有一只可恶的老鹰,嘴里叼着个大臭耗子,看见鹓鸀打头上经过,就立刻仰面而视,嗷嗷大叫,哇!滚开——别抢我的臭耗子!惠施先生不会是也想对我哇吧?”
+ g% r( S( H- H* P3 }1 l    @9 q0 ~6 B7 d
   惠施被说得没脾气了,把庄子留下,每日与之辩论人间第一等的大道理。他还领着庄子参观了魏惠王的厨房,观赏庖丁解牛的场面。庄子从中悟出了游刃有余,养生保身,逃避社会的理论。魏惠王听了说:“善!”3 ~) a7 U0 i) A4 V/ s) D% z
  
* G  m2 f2 O' {6 {- ]   到了星期天,魏国的天气很好,城里的人都出去植树造林,惠施也带着庄子经过城门,走上护城河的长桥,俩人趴在桥栏杆上,无聊地低头看河水。庄子说:“快看,小鱼们出游从容,多快乐啊。”
, v! R/ }8 i. u/ L, f0 F* S  惠施终于得了机会,拮难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快别瞎掰了。
6 q+ Y# G( W3 H* M, @( d" ?  
( [! z- b! J: i0 m& X. F5 \* e   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 f9 {! w6 C$ L
  
: g- Q. m  A( _: D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我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当然也不知道鱼快乐啦。哈哈。证明完毕!”
2 ~+ F5 Z9 |/ R  
  {* C$ _# [0 |$ I, E! |* X6 K   庄子急了,觉得中文不够表述真理的了,就把英语都冒出来了:“Let us go back to your original question. You asked me how I knew the happiness of the fish. Your question shows that you knew that I knew. I knew it from my own feelings on this bridge.”
0 |. I% K; F6 U  ! w/ P8 A% c8 ?) S: s
   俩人脸红耳赤地讨论着认识论、移情作用等高深道理,消受着桥上的波影,不知不觉天就晚了。这个小故事一直被哲学界传为美谈,是当时人们精神生活高尚的写照。现代人一起见面吃饭,大约只谈哪里买房子便宜的事情。
1 R5 I& M4 h8 _- i0 o) X8 c, I    @1 N( U. C( o( u: a6 K3 c/ f7 m
   后来,惠施又对庄子说:“魏惠王最近给我了一个大葫芦籽,我把他种下来,结果葫芦长成了精,大得像个游泳池,能装五石东西。可是装什么好呢,装水的话,它又撑不住,压碎了。切成瓢的话,这么大的瓢,哪有适合它的缸啊。”9 X- b( u( o3 p) s& l& M
  
# T9 n0 w2 _' x& B1 M/ u; F8 l   庄子说:“看来你是拙于用大啊。你为什么不把它做成一个救生艇,拴在身上,浮于江湖,多么畅快!看来你的心性还没有修炼到澄空啊!”(葫芦是古代流行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发大水的时候,可以救生。民间至今还用葫芦船:住在黄河南岸的农民,要到北岸种地,就是抱着葫芦渡过去。中原旅馆多以葫芦为幌子,认为葫芦是救生的象征。)9 v; T  T6 N9 {  c. r
  
/ P. j  t. a# ~, J   相国惠施又说自己有一颗大树,大樗树(念初),大的要命,却东扭西曲,不能当房梁,实在也是没用。庄子说,你有一颗大树,却怕它没用!你何不彷徨乎无为于其侧,逍遥乎寝卧于其下。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想,谁也欺负不了你,你什么痛苦也没有,多过瘾啊!
0 `% q4 y2 V  N3 s8 v7 J' |  后来,惠施死时,庄子在惠施墓前有一篇讲话,称赞惠施“学富五车”,还深情比喻两人的深刻友情,讲了郢人运斤的故事:“有一个郢都卖把式的人,把白粉涂在鼻尖上,薄若蝇翼。他的搭挡拿起斧子,运斤成风,从上往下劈,一斧子就削去那层薄粉,而鼻子毫发无伤,面不改容。后来,这鼻子的主人死了,搭挡也不敢运斧子了——因为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鼻子主人了。如今我的老搭档惠施他死了,我再也谈不出任何高妙的道理了!”(这是真心话啊!)
$ W( }& M( K( j  
+ R$ b4 I1 i# t5 {   后来,庄子继续在中原游荡,接近大自然,庄子最喜欢的就是大树,特别是像他这样不成材的大歪树。他认为大树一旦成材,就会有人来砍,不能终其天年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赋闲在家,做一个无用的人,或者干脆避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介于无用、有用之间成为混沌。但是,如此高雅使得庄子终身不名一文,朝不保夕。脚下的地在走,身边的水在流,可是他的腰包一无所有。困难的时候,庄子就去某植物漆生产园当业务员,开的工资不够买肉,所以业余时间就下河钓鱼,添补点生计。不过他还是凑合着弄到了一个媳妇,但他媳妇被他这种不求上进的生活方式,连饿再气地弄死了。庄子不以为意,敲着破盆给他媳妇送葬,边敲边唱,唱个不停,非常开心,好像谁家有喜事似的。这就是庄子。
9 ?& H" w6 `6 \4 h% ?: }! ]8 \  
4 F* @' E9 M6 b" Y8 l   南方的楚威王听说了庄子的高行,觉得他很有些歪才,又会写寓言故事,文笔瑰丽,也见过世面,就派了两个大夫前来找他,请他出来当官。庄子正在中原北部卫国城外濮水上钓鱼,端着渔杆,头也不扭,说道:“从前,你们楚国有一只老神龟,死了三千年了,乌龟盖儿奉在朝堂之上,算是国家吉祥物吧,人们都来祭拜。请问,老乌龟是愿意死掉当个吉祥物呢?还是曳尾于泥中好呢?”
  |1 `8 g$ G- Y, o1 n  
4 i7 n7 p9 e" x% _! v   两大夫说:“还是曳尾于泥中,活在大自然,图个欢快自由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嘛。”+ A/ }# [0 k. g5 T/ r
  $ u+ ~6 Y& ^% z; t- J
   庄子说:“你们说得有道理耶,我还是曳尾于泥中吧,自由自在好了。你俩快走吧!不要侮辱我的美了!我不是你的style来的,不要缠着我当官了!”
+ m7 e6 {8 E# m3 G. V5 v2 N  * `* P, E" Q7 o) Z
   庄子拒绝做官。庄子的美,只在顺乎自然,对水草山川宇宙万物以及他自己,都很满意。他财产不多,情感却不少,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他只求内心更明媚、更浓绿、更热烈。他反对一切人为,反对把仙鹤的长腿嫁接给麻雀。他不关心城市生活,不关心诸侯经济,不关心开发民智和缩短贸易逆差。他也不关心这一季人民的温饱。当然,人民也不关心他。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6: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103、孟子  }3 X* Z; p6 P" a/ j6 `' s
  
2 t( a$ [/ @7 C' h1 W4 [   孟子小时候有着“优秀”的童年教育。他的妈妈懂得胎教:“我怀着孟子的时候哇,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6 z8 M, t! E' w7 j3 O. t; K
  % T8 ~1 ]' Q5 P' T9 Z: Q
   孟子生下来了,有一天看见邻居磨刀霍霍,准备杀一只小猪。孟子非常好奇:“妈妈,隔壁干什么呢?”“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妈妈笑了:“给你吃啊。”说完就后悔了,这不撒谎吗。+ X* N& ?5 V0 V" U: \
  于是,孟妈妈真的买了邻居家的猪肉给孟子吃。 , q9 P& l! F' U; J" l" J
  * V$ L8 @; z9 \$ C0 R7 A2 a
   孟子长到可以满地乱跑的时候,就到村外坟地跟野孩子们追逐嬉戏,还拿着个小火铲东挖西挖,表演筑墓埋棺,很有才艺。他妈妈不高兴了,觉得有失斯文,带着这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搬了家,到农贸市场围墙外租房子住。
0 v, w% g; n& z& D8 W: n% y- q8 q2 H  - G6 E6 |4 E# n4 i8 {
   于是孟子学习商人的样,讨价还价,喧嚣热闹。孟妈妈怕孩子染上锱铢必较(念资珠必较)的市侩习性,又赶紧搬家,到政府公立学校旁边去住。这儿天天有一帮傻乎乎的人学习揖让进退,摆弄俎豆祭器(俎,念祖,案板子。豆是盛放篮子),都是软弱无力的儒生,在演习礼仪。孟母忐忑不安的心总算踏实下来了。儿子终于可以浸染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和循规蹈矩的本领了。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7 P. X7 g% R4 b' [. R
  
. z  X6 ?1 }9 P* s; Y   不过,太以自己意愿为中心的父母,往往剥夺了孩子自主独立的性情和创新发明的欲望。2 K* c0 @/ l( B; ], L
  0 |/ `) f9 P( n6 g; N0 q8 V
   当然,孟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一度反抗过,但被妈妈镇压了。孟子有一次从学校回来,被孟妈妈问及:“你近来学习怎么样?”孟子烦恨地说:“还不是跟以前一样,不好也不坏。”孟妈妈气坏了,立刻乱摔乱砸,把“缝纫机”都打坏了,吓得孟子缩脖抱颈。孟妈妈斥责了他半天,也不知道孟子听明白了没有。孟子唯唯诺诺、战战兢兢,从此再无自我主见,终于成为优秀的两脚书橱。+ f4 }7 w. W/ a: b7 a
  
$ d& K. b8 C5 M% G) D2 r( ~   由于孟子很有本事,年轻时就找不到事做。到了五十来岁,还没有一官半职。于是他拿着自己的仁政药方,跑到中原大梁的魏国来推销自己的主张以讨到一份工作。,魏惠王跪在案子后面,两鬓班白,问孟子道:“叟!不远千里而来(成语出处),有什么办法可以利吾国。”
  w2 A- C/ C% ~' h, g: A6 h) a) J  
# j8 t4 ?( y7 r   不料孟子大怒:“你们天天嚷嚷着利,我却只要谈义!”孟子是不许人谈利的,君子谋道不谋食。他还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一个增加了,一个就要减少。于是后代中国人都不务利,而只求讲德。! I1 f/ |6 I" w* K+ B$ J" E
  ! I4 M$ E) i1 o- o0 \' Z3 K
   魏惠王见孟子不许讲利,就发牢骚说:“好!那就讲义吧。我治国,也算讲义的啊!我黄河以南发生饥荒,就把灾民移于黄河以东。我这不是义吗?当黄河以东发生饥荒,我也是如此。我调剂粮食,迁移灾民。我看邻国的政治,还不如我呢。可是我的人口也不加增,邻国的也不见减少。”5 B6 O% E' d; a2 o8 t4 J1 e/ T2 @, d
  * M! y% ]: d  X8 v. h$ m' g
   “您这就叫五十步笑百步啊。您和您的邻国都不怎么样?关键是你没有行仁政。行仁政的话,仁人无敌于天下啊。”孟子拿出了自己的药方。
- m" |' R* i: R  3 X& B; c, Z8 f; g$ `: V8 k( i. j
   魏惠王来精神了:“请先生教诲。”* i4 }% I" j# }* c( e# u, R+ {" O
  “仁政就是以仁的感召力和德行来征服人,您搞仁政,就可以使万民心悦诚服,诸侯相举来朝。岂不就是王道了。”
+ p1 |! D9 }& L  S5 i  
3 ~% k. S( ^# ~. i8 m   魏惠王听了半天孟子的话,觉得很无奈。孟子讨不到好处,气得没法,又混了一年,就卷好行李和简历,踏踏实实地离开了魏国。& O# e3 Z) N3 S3 E$ K/ A
  , _4 m: n/ y9 J. H/ T0 w, O
   孟子听说齐国有一个“稷下学宫”,是个读书人吃白饭的好地方,于是就离开刚刚碰壁的魏国,前往齐国找工作。
1 s' B7 `; R- {  F1 u( T  S! f7 X  
+ t1 ?' E' I8 u! r   齐国临淄城门“稷门”外的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如邹衍、淳于髡(念昆)、田骈、接子、慎到、怀渊等七十六人,都被齐宣王安排在这里不用干活,只做高谈阔论,每天都是王霸义利、天人善恶之类的,还赐给高宅大第,住宽敞的校舍,坐华丽的校车,享受上大夫工资待遇。
" r) w4 q+ J" ~  , _9 C; @( }8 H/ Y$ r( O* y- Q+ f
   孟子在稷下学宫混得久了,就被齐宣王接见了。' x. v6 p/ n+ N8 F' q
  
3 D6 \' N; u: Y   齐宣王忐忑不安地问:“象我这样的人,能修炼仁义,保民而王吗?”' q$ u. w9 T3 D3 o
  
- f. z* d" Z! t6 `; u6 W   孟子赶紧给自己的仁政理论作广告,我的仁政实行起来,就像捡起一根羽毛,折断一根树枝那么容易,您当然可以啦。上次,我看见您祭祀的时候热爱大动物,不忍看见老牛哆嗦,就把老牛饶了,而去改宰山羊,这是仁心发现啊!(山羊就不需要仁了?)您这就是君子啊!君子远庖厨嘛!3 M3 v7 m9 Y& w1 V6 Y
  1 d9 ]; M: O7 G3 i' M3 O: k
   “那我该怎么行仁政啊?”齐宣王虔诚地问。
* l) O" L. o8 _  
* Z+ B, k8 }4 j! }/ x   当需要拿出具体“仁政”的办法时候,仁政主义者孟子就显得捉襟见肘、问东答西了,回答得幼稚可笑:“大王,您应该这么办!不要违背农时,不要把鱼打光了,砍树要选好的时候。五亩的宅基地,旁边种上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帛了。鸡豚狗彘(念至)这些东西,不要失其时,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了。一百亩的自耕地,也不要夺其时,全家几口就不会饿死了。然后大家聚起来,讲孝顺的道理,仁义的理念,这样老头儿就不会扛着东西在马路上走了(因为有活雷锋帮他扛)。您这么一弄,然而不称王天下的,我绝对不信!”(这最后一句中跳跃过的逻辑环节也太多了!怎么这么一弄就王天下了?!)& d/ Q+ H6 K; ?" T$ n6 z
  # @$ g4 t! z# p
   孟子只知道五亩之宅、农时什么的,真是答非所问!人家问他称王,他说这个干吗?这个就能王天下了孟子所描述的简朴经济生活,跟老子的小国寡民一样微弱,居然还想称王,称王也太容易了吧!就这孟子还笑话别人“五十步不如百步”呢。
, r2 `" B. W2 y9 c$ \  
1 P2 K7 c# B0 H6 M  ?* i   不知怎么搞得,“大贤”孟子一顿胡咧咧,居然受到齐宣王前所未有的礼遇。齐宣王授与孟子客卿的高位,事事请教。孟子一出门就有好几百人跟着。齐宣王向孟子学起了仁政。
6 u" w* y4 O2 `  
2 n9 n: x( D4 s& q  ] 后来,孟子在处理燕国的事情上,栽了跟头,给齐国带来巨大损失。齐宣王开始怀疑孟子的能力了。孟子被迫辞去卿位。齐宣王又觉得不忍心,表示要给孟子一幢宫室,以及万钟小米的年薪,白养活孟子,算是退休。1 Z: \( h. N* I3 M. U6 O
  5 Y1 _% @' }, l: s( K: [4 `2 ?" m
   不料,孟子脾气大极了,不但不领情,还拍着桌子大叫:“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于我何加焉!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 m, H: e  O   + [7 ]6 g) k# h, R2 U. A
   齐宣王一看老孟的更年期发作了,赶紧缩脖子逃跑。$ ^& I6 C9 e  p2 A# U9 H1 y- |
  
- H8 H! B4 \* d* T   孟子临别又把齐宣王骂了一通:“当国君的不合格,杀了也白杀。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把齐宣王吓得直翻白眼儿。) O% ^. p( F# x2 H" P/ X
  
2 k3 R0 s3 Y" b! N% u1 {   孟子心情复杂地离开了齐国。可是他还是不死心,在齐国边境上连住了三晚,盼着齐宣王再度挽留他。可是,觉醒了的齐宣王始终未来,他这才在失望中离开了齐国。去其它国家实现他的“仁政”去了! ' f2 G" y* S" {9 D. w- u/ c
  1 R& k& R* o2 D1 j: v' O2 N
   孟子为政,一辈子唯一的“成绩”,就是说服了滕(念腾)国国君推行三年守丧制度——父亲死了三年内不许上班,天天吃糠。滕文公一时胡涂,居然实行了。可是不但没有“王天下”,反倒很快被人灭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30 17:06 , Processed in 0.06798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