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赫日当中--大唐帝国的扩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5: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93)0 a! c/ p9 O, a
  
  ^5 Z. C  Y; i" i7 s  七、阿史那贺鲁的覆灭
  d, h" P( X) d. }: }+ w% L4 m  
* {1 j% r: ~& v7 J  苏定方被指定为第三次远征的统帅,这次远征,将成就苏定方的名将之路。
1 w5 c8 j2 a: f& f& n/ ~  在贞观时代,由于大唐帝国名将如云,苏定方的才华,被这些名将的阴影所遮掩,直到现在,年过六旬的他才得以有独挡一面的机会。
7 ]% `+ j) C* g) V6 O: e- |  苏定方是冀州武翼人,他父亲苏邕在隋末时,曾担任郡里一名武官,当时国家动荡,民不聊生,很多人铤而走险,聚山为盗。苏邑带着数千名民兵,前往剿杀盗贼,此时苏定方年仅十多岁,便追随父亲参加战斗,这个黄毛未退的小年轻人在战斗中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他骁悍多力,胆气绝伦,在围剿战中,每每捷足先登,冲锋陷阵。
3 x4 H0 R  V) ]6 M0 q6 J. O- O  父亲苏邕死后,郡守便让苏定方接管其父的军队,讨伐郡南的盗贼首领张金称,苏定方在战斗中逐渐展现其军事上的才华,击破张金称,并亲手将其杀死。之后,又在郡西讨伐聚众起事的杨公卿,斩获颇多。' ]: X( C) J* i
  隋末群雄逐鹿中原,苏定方投奔窦建德,窦建德的部将高雅贤十分喜欢他,便收他为养子。后来窦建德被李世民击败,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重振声威,多次击败唐军,苏定方在这些战事中,攻城陷地,战功颇著。可是不久后,高雅贤、刘黑闼相续败亡,苏定方解甲归田,返回乡里。( P9 z' B! V! m1 \' Y
  贞观初,苏定方追随李靖北伐突厥,率二百骑兵突袭颉利,又一次体现他的胆气绝伦的一面,战后被授予左武候中郎将一职。- P4 E8 P% t$ I- X& i
  苏定方追随程知节参加第二次远征突厥一役中,他的勇气胆量仍然不减当年,更难能可贵的,他力劝王文度勿滥杀无辜,虽然没能改变王文度的决定,但其立场与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在瓜分战利品上,他分文不取。他是一个职业军人,恪守一名武士的规范,这些优秀的品质,使得唐高宗终于找到一位合适的西征统帅人选,而苏定方也将向皇帝证明,西征统帅,他是当之无愧的。
4 k  w; z2 Q9 \2 _3 V  
+ _) |" X  B( E; D! d1 T' J  为了确保这次远征的胜利,朝廷准备兵分两路。! ]- _* q' ~8 K
  一路由苏定方担任伊丽道行军大总管,以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回纥首领婆闰为副手,除了唐军主力之外,还调遣英勇善战的回纥等铁勒族部落的骑兵。这一路将在北线对西突厥发起进攻,是主攻方向。
2 n, E3 t: F4 \4 K! `  副大总管任雅相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最大优点,就是大公无私,他身居要职,从不假公济私,什么亲戚朋友要来走后门,对不起,送客!任雅相说过这样的话:“官无大小,皆国家公器,岂可苟便其私!”此正是心底无私天地宽。3 h1 R4 g7 d4 f2 P; R
  另一路则由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与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为流沙道安抚大使,从南线西进,这一路主要任务并不是进攻,而是招抚。8 [% C- G6 B/ k; d; N+ _$ g1 G/ V5 S
  阿史那弥射与阿史那步真都是西突厥的降将,而且他们在西突厥中的地位非同小可。' ?' }- t4 i! H$ e) `
  阿史那弥射曾是西突厥的“莫贺咄叶护”,叶护相当于中土的“亲王”,在突厥的官制中,可汗以下便是“叶护”,所以级别相当高。而阿史那步真,则是阿史那弥射的族兄,同时也是他的死对头,阿史那步真工于心计,企图自立为可汗,阿史那弥射便是他的挡路石,结果阿史那步真大开杀戒,将阿史那弥射的弟侄等二十人杀死,阿史那弥射被迫于贞观十三年(639年)时,投奔到大唐帝国。
& q6 w! R6 k9 v  阿史那步真在迫害、逼走阿史那弥射之后,自立为“咄陆叶护”,可是对他这个头衔,很多部落不接受,纷纷脱离而去,阿史那步真最后混不下去,也只好也投奔到唐帝国。. b# i/ V! c, Y& m/ N6 V7 c  `
  说起来真是冤家路窄,阿史那弥射与阿史那步真两人在西突厥时势不两立,结果反而一起投奔唐王朝,成为朝中同僚,而且还同时被任命为流沙道安抚大使,招抚他们原先的部众。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5: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94)
/ i. P# S, x. ^# h! ?$ l9 K  8 F  a. B2 t$ q) R) c
  先来看看苏定方这一路大军的情况。
% {) n) n. z  `8 B, s: X$ k  苏定方的唐军主力与铁勒族部落的骑兵在金山(阿尔泰山)东集结完毕后,大军沿着金山山麓地带向西北挺进,大军出发时正值春季,山巅之上,积雪皑皑,山前冲积小平原上,常有一湾从山谷中流淌出来的小涧流,河漫滩上长出青草,鸟声不断从山中传出。
+ M4 A& D1 X6 _5 K: m  在金山的另一侧,是西突厥“十箭部落”中的处木昆部(左厢五咄陆部之一),处木昆部还未从去年咽城之战的大败中恢复过来,那一战,处木昆部与突骑施部遭到唐远征军的重创,三万人丧命,这对于一个只有十几万人的部落,打击实在太残酷了。# @$ A8 _0 A0 y9 }+ J. `- G
  处木昆部还未能恢复元气,可是唐远征军这么快又杀回来了。
) J" R6 P" B0 D) y3 H  向大可汗阿史那贺鲁求援么?远水解不了近渴,唐军已经兵临城下了,只好硬着头皮再打上一仗了。
$ D( P( q8 i  c4 p  在增加了骁勇的回纥骑兵助阵之后,唐军的作战能力更加强大。0 [3 c. @/ E* b0 }' _
  在去年的咽城之战中,处木昆部与突骑施部遭到惨败,这次会战大大削弱了处木昆部的实力,因此苏定方将打击的目标锁定在处木昆。
; f4 `/ J6 ]2 I& b; S  面对着庞大的唐朝远征军,处木昆部落一方面向大可汗阿史那贺鲁发出援助请求,另一方面只好硬着头皮迎战苏定方。结果一战下来,处木昆军队被打得大败,溃不成军。
: Y' a! Y! Z( u$ ^7 C5 {4 N  处木昆大将懒独禄,看到形势非常不利了,索性率手下共计一万多帐落,向苏定方投降。苏定方接受懒独禄的投降,并把他的部下一千名战士并入远征军中,作为前锋。
8 w! `3 R+ c4 {6 s* n3 x" K  第一战,苏定方大破处木昆,唐军一比零领先。
. j+ M) R5 ?3 Y- {- }, e# D  
% f1 V$ z) j& A1 f2 Z  下一个目标,是突骑驰部落。. m! k# v7 v0 A" C* c
  突骑施部落与处木昆部落的情况一模一样,都是在去年的咽城之战中受到重创,不过比起处木昆,突骑施情况略好,因为有充分的时间向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求援。
% _' _& o  r# W% j1 R- s5 {  阿史那贺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 E# a; P2 {4 ]& F! b  西突厥的主体,便是这十箭部落,处木昆与突骑施都是十箭部落,处木昆已经被唐军击败了,如果不及时出手援救突骑施,那么十箭部落很快就会被苏定方的大军逐一击破了。阿史那贺鲁当即征发十箭部落中除突骑施之外的九个部落,其中包括被唐军击败后的处木昆部落的残余势力,组建一支十万人的联军,赶赴增援突骑施。- p1 E3 I4 [' {4 R% G3 Q
  苏定方赶在西突厥大军来援之前,抢渡曳咥河(额尔齐斯河),率一万多人马进驻河流的西岸,这样,西突厥便失去了一道防御唐军的天险。
2 {1 H  A4 I) N  j) {  很快,阿史那贺鲁的大军也杀到曳咥河以西,在位置上,苏定方靠北,阿史那贺鲁靠南;在人数上,苏定方一万多人,而阿史那贺鲁有十万人。% [/ D6 e2 D) y2 B! K) o
  阿史那贺鲁哈哈笑道:“苏定方就那丁点部队,背后又是大河,此正是我全歼唐军之大好时机啊。”说罢命令大军压上去。
! F- N  v( K$ W0 Y( L" f  1 I/ }/ J! L' ^. M1 u6 a; F/ G
  在唐朝初期的战史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唐军作战时,似乎对兵力的多少都不是特别在乎,经常在兵力非常劣势的情况下发起进攻,这点,笔者也有些不解。
& i% w( p2 g* E  S  战斗在曳咥河的西岸冲积平原上打响。
8 r" q8 g( s9 ~4 H, q  苏定方大军在北面,阿史那贺鲁在南面。苏定方将步兵置于前方,步兵手持大盾与长矛,密集排列,长矛的枪头向外,在长期与游牧民族的骑兵的对抗中,唐军步兵的确在防御骑兵进攻的战术上有长足的进展,在步兵阵营中是弓弩手,可以在敌骑兵冲锋过程中,大量射杀敌军。苏定方自己率领骑兵队,置于平原之北,即步兵阵的后方。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5: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95)
% o: \2 P( _/ g' e  
/ p3 k1 h1 g4 B! @# [: G( D' n  西突厥骑兵率先发起进攻。
* a. ]6 o; O) A+ @2 ^: I  苏定方按兵不动,后发制人。西突厥骑兵连续发起三波攻击,但均被唐军击退,唐军的防御阵地非常坚强,据笔者估计,唐军除了大盾长矛之外,势必还动用到其他防御武器,构筑障碍物以抵挡对方骑兵的冲击,可惜史料记录不详。不管怎么说,面对人数占优的西突厥骑兵,在地形开阔的平原作战,唐军步兵竟然三次捍卫住坚强的防线,战斗力的确十分惊人。  I9 {% _9 k+ s/ k+ l5 p6 l
  看来苏定方也是行一着险棋。倘若步兵防线被撕破,一万唐军将被赶入曳咥河中。
% y  s; ]& P0 t9 r7 A  春秋时著名的曹刿论战说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拿来形容阿史那贺鲁的西突厥军队,十分合适。
/ e4 F1 ?5 q8 [) c9 \9 C  连续三次冲锋,都被唐军以坚强的防守挫败了,看来士气也衰而竭了。) `% u: D6 p& P" ^3 t7 }
  
) u4 B9 N! j( T( |% k$ k  鬓须已白的老将军苏定方,面无表情地注视着战场上局面的变化。他心里很明白,西突厥人数虽然众多,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这就是这支军队,是由十个部落的军队所构成,而这些部落,并不都对阿史那贺鲁很忠心。左厢咄陆五部,曾经支持真珠叶护对抗阿史那贺鲁,后来真珠叶护连连战败,左厢五部只好又投靠阿史那贺鲁。右厢弩失毕五部也不完全都支持阿史那贺鲁,比如说五部首领中的泥孰(阿悉结泥孰俟斤),对阿史那贺鲁就一直不服气,跟他打过仗,但是被贺鲁击败了,自己的妻子儿女也被阿史那贺鲁所俘虏,技不如人,没办法,只好归降。
! [# ]! k# ?9 ^; ~  在对突骑施发动进攻之前,苏定方收到了朝廷的一折密令。
6 ~3 ~' t( l" Q$ k! C  这折密令其实是右领军郎将薛仁贵的建议。薛仁贵上书唐高宗说:“泥孰与阿史那贺鲁的矛盾非常深,现在他妻子儿女都被阿史那贺鲁所掳,如果西征军可以俘虏泥孰的妻儿子女,应当将其送还给泥孰,这样一来,泥孰便会视阿史那贺鲁为强盗,视大唐为恩人,必定可为我所用,不遗余力。”唐高宗看了十分高兴,认为很多有道理,便发出一折密令交到苏定方手中。
1 P' M( P. `9 B) h9 m9 V( s  西突厥人数虽众,但各部落貌合神离,这种军队,最没有战斗力了。
! P9 C& @, O: U" d+ R  3 @, S/ d% M4 K. _3 t6 J- D0 j6 j! _
  苏定方见西突厥的攻击力减弱,应是出击的时候了。
: @3 O8 t. `5 @- e; c7 O# C% q  只见苏定方一拔手中的剑,向前一挥,大喝道:“众骑兵将士,跟我上。”老将军六十出头了,还如此勇猛,年轻的骑士们无不奋厉。
1 l; l  L/ B3 Y9 O# T) ?/ d; l) _4 ~  只见唐军步兵方阵后尘埃四起,马嘶连绵,骑兵从左右两路出击,为首的正是长须飘飘,两鬓霜白的苏定方。
/ R2 x( v# k, |: g. F( L& L$ a: S  苏定方集中兵力,攻打处木昆、胡禄居、摄舍提、鼠尼施等左厢部落以及右厢部落泥孰,处木昆、鼠尼施都领教过唐军的厉害,有畏惧之心,而泥孰部落更不愿意为阿史那贺鲁拼命了,一见唐军骑兵杀过来,战几个回合之后,调头便跑。这一跑,整个西突厥的阵形完全被破坏,为什么说兵败如山倒,这就是人有一种从众的效应,跑的人多了,原来不想跑的人也要跟着跑了。
' `( y. c6 T1 u( p) n2 _: `/ M  此时唐军步兵也大踏步前进,整齐而有序,加入进攻的队伍,这下子西突厥人顶不住了,全线崩溃,变成大溃逃。
) |$ B5 R( ?4 b+ k$ I  苏定方得势不饶人。其实唐军的战斗力并不比前两次远征时更强,但是有没有一个意志坚强的统帅,往往是能否将小胜利转化为大胜利的关键。苏定方的勇猛与他坚不可摧的意志力,便得唐军不仅扭转了劣势,而且转向全线的反攻,骑兵深入追击三十余里,斩杀与俘虏敌人达数万人之多。& q$ R5 ~( G# H6 I- c
  这第二战,仍是唐军完胜,唐军二比零领先。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5: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96)( R5 u: H2 I8 O
  & j9 N' P/ i; y% l4 Y8 M
  在苏定方所俘虏的西突厥人中,正好有被阿史那贺鲁扣为人质的泥孰的妻儿子女,看来这位可汗逃得太快,没有来得及顾及人质。苏定方依从朝廷所送达的薛仁贵的建议,派人将这些人质送还给泥孰,果然,泥孰大为感激,并且不愿意再服从阿史那贺鲁。
9 F2 O$ b$ L2 ]6 _& G% d: D  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第二日,苏定方勒兵再战,向前推进。阿史那贺鲁虽然遭到惨败,但自恃兵力仍然比苏定方的人数多,企图扭转败局。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天,他败得更惨!
: k9 D/ l2 P6 K; e  泥孰部落临阵倒戈,看来薛仁贵的计谋奏效了。在泥孰部落倒戈的效应下,胡禄居等其他四个右厢部落(其部落首领为阿悉结阙、哥舒阙、拔塞斡敦沙钵、哥舒处半四位俟斤,加上阿悉结泥孰,称为五弩失毕部落),全部向苏定方投降。其中泥孰还请求加入西征军行列,共同打击阿史那贺鲁。
6 ]6 q9 W4 k- T) y: \; N  右厢五部投降了,左厢五部(五咄陆:处木昆、胡禄居、摄舍提、鼠尼施、突骑施)也作鸟兽散,逃的逃,散的散,最后阿史那贺鲁几乎成为光杆司令了,只有处木昆的大首领律啜率数百人,跟随阿史那贺鲁向西逃奔。9 l% I& j# v* q, d8 z7 b
  这第三战,战斗规模不大,但成果极大,唐军三比零领先。4 {2 }7 E- o' X1 q; |. B" b, ?  j- _
  5 D0 o* f8 l9 s8 o  a. Z
  正当苏定方在北线战场横扫西突厥之时,南线战场又如何呢?
' i# [: k3 X1 S" C$ C  在南线,阿史那弥射与阿史那步真这一对冤家同时被任命为流沙道安抚大使。! y7 a) ?4 x% V
  事实证明,唐高宗动用阿史那弥射与阿史那步真这两张王牌,确实是非常高明的,虽然他们已经投降了大唐帝国,但是在西突厥诸部落中,仍然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7 S; z% a, q0 _3 @: b3 R  阿史那步真率军由南往北挺进,此时,苏定方大破阿史那贺鲁,收降右厢五部,使得左厢五部大为吃惊,部落首领们正研究下一步应该要怎么办。阿史那步真利用其影响力,对左厢五部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左厢五部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向阿史那步真投降。靠着苏定方胜利的余威,阿史那步真不战屈人之兵,唾手收降处木昆、胡禄居、摄舍提、鼠尼施、突骑施五大部落。' ~) y; I6 k5 l) H! U( R! [/ _
  阿史那弥射走另一条道北进,他见阿史那步真收降五个部落,不甘落后。在阿史那弥射担任西突厥的莫贺咄叶护时,曾统领过处月、处密两个部落,在这两个部落中影响力很大,而这两个部落又长期与唐朝对抗,所以阿史那弥射便派人前往两个部落进行动员,此时十箭部落全部投降,处月、处密两个部落又怎么想负隅顽抗、以卵击石呢?所以很识时务地向阿史那弥射投降。- d! P7 Q1 S9 P
  这第四个回合,两位西突厥降将均立下奇功,不战而降左厢五部以及处月、处密部落,唐军以四比零领先。
# u/ ?: A, T4 c, L  
, v7 T6 z; o, J8 K8 Y  在十箭部落及处月、处密部落投降之后,苏定方的目标就锁定为阿史那贺鲁的大本营,即牙庭(即汗庭)。阿史那贺鲁的牙庭设在双河(新疆博乐)至千泉(吉尔吉斯境内的吉尔吉斯山北麓)一带。
, R/ M: ?1 f& b& H! k  燕然副都护萧嗣业、回纥大首领婆闰率先头部队西进,苏定方与燕然都护任雅相殿后。这时已经进入到657年的冬天,天空飘起大雪,天寒地冻,雪深二尺,行军极其困难。部将们向统帅苏定方建议:“大帅,现在雪深难行,不如原地休整,待大雪过后再行军吧。”
- w, I3 y- G/ h3 o  苏定方断然拒绝,他分析道:“现在雪这么大,西突厥军队肯定会认为我们无法发起进攻,他们自己也会躲在帐内,正这正是我们追上他们的大好时机,倘若迟了,他们必定要逃得远远的,到时要追上就不容易了。要建不世之功,就在此时了。”这就是一个统帅的意志力与决断力。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5: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97)( J) k3 M1 h3 H3 K2 r* B
  
3 r/ o' I" q2 x: B! Z  英勇的远征军将士,在茫茫雪原中艰难地前进,北风呼啸、雪花飞舞、寒冰刺骨、大地荒凉,踏着没膝的积雪,呵气成霜,请看:“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这些诗句殆可为真实之写照,马蹄声过,空谷回音,前是长长之人马,后是深深之脚印。就这样,踏雪前进,昼夜兼程,为会战赢得宝贵的时间。3 Q3 S4 i9 o6 A
  ; c. [% \1 f8 s6 U4 g+ G
  大军所过之处,收留不少西突厥掉队的散兵游勇,编入军中。经过艰苦的跋涉,终于抵达离阿史那贺鲁牙庭仅有二百里距离的双河。
+ H2 ?5 @. p  n, Y! d  南线的阿史那弥射与阿史那步真在招降西突厥的部落之后,亦随即北上,终于在双河与苏定方的北线大军胜利会师。西征军的实力更加强大,此时苏定方雄心壮志,他戎马一生,终于有机会在年过六旬时,完成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勋业。
; D: Z8 a+ g9 o7 P1 \& f  正当苏定方西征大军风雪兼程时,阿史那贺鲁却饶有兴致地前往金牙山附近打猎,也可能是因为吃了大败仗之后,他想要发泄一下心中的郁闷,在他看来,这是一场及时雪,如此大雪之下,飞鸟难度,更别说人了。但是,人虽然不能插翅而飞,却有飞鸟所不具备的坚强决心与意志,阿史那贺鲁做梦也没有想到,唐朝远征军已经近在咫尺了。# l# }" J/ c" b+ F3 R0 O0 _/ H
  螳螂捕食,黄雀在后。. q7 K! u( R/ D* f5 C
  9 ~/ `# I) X% M4 U  Y. c) A
  决战的时刻已到,辉煌的胜利不远。
& c3 m* `" `7 `0 s/ g7 h$ A5 v8 A  这是西征的最后一战了。6 S+ d$ h( P& D6 D' a0 }
  苏定方下达命令,全体将士,全力以赴,进击西突厥的牙庭!/ e! w" Y2 _, _2 u. x2 q1 d# E+ F
  所有的战士无不摩拳擦掌,他们深知这一战,将会记录进史册,而他们将是这伟大胜利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这一战后,他们将可以结束漫长的征途,返回故里,与亲人团聚。大军出发,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0 x* ~! l" u7 y2 x  唐朝远征军从天而降,牙庭的西突厥守军惊呆了,在这一呆的时候,远征军已经发起最强大的攻势,守兵丢盔卸甲,溃不成军。
6 Y- t$ A) M) Q  阿史那贺鲁在金牙山听到唐军突袭牙庭的消息,一阵谔然,说不出话,一阵寒意,比冰雪更冷,直渗入腑脏。他赶紧率着他的精兵强将回援牙庭,但是已经迟了,牙庭已经被唐军攻破,死的死,伤的伤,降的降,逃的逃。" V0 H, G4 F- v! b! `0 W
  这一场面,让阿史那贺鲁终生难忘了,他一咬牙,豁出去了,跟唐军拼个鱼死网破吧。但是只有鱼死,没有网破。
; O( e6 |+ V* [4 `! o  苏定方指挥大军,回战阿史那贺鲁,只见得人来马往,战鼓咚咚,血柱四溅,白雪殷红,这里没有仁慈,没有怜悯,只有残酷,只有死亡。一个人降临世间多么不易,而死去则是那么简单,一道寒光过后,你去你的天堂,我去我的净土。
: y8 B/ A3 x" r3 X  这一战的结果不必预测,西突厥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与被俘人数有数万人之多。阿史那贺鲁带着他的儿子、女婿等少数几个人,逃奔石国(塔什干)。
  Y6 W; @7 Q. ^! a0 {4 c8 G; I  t& I, e  苏定方乘胜横扫西突厥的残余力量,直抵碎叶。在碎叶,有一户李氏人家,在隋末时因避战乱迁居于此,在苏定方征西后的四十四年,李氏人家有一个新生儿降临人世,这便是后来大大有名的诗仙李白。
# P$ J6 H5 h, r3 U* B  至此,第五回合的交锋,仍然以唐军的大胜而告终,五回较量,唐军五比零,而阿史那贺鲁一分未得。
5 j  j1 G! j6 \* x$ U6 \  : V6 {+ x) s$ c/ l+ X: E
  阿史那贺鲁败逃石国,宣告了唐军第三次远征最终征服了西北最强大的西突厥汗国。苏定方知道阿史那贺鲁已成瓮中之鳖,并不急于前往石国追缉,而是着手于安抚西突厥各部落,巩固胜利的果实,以免节外生枝。2 ?9 m  Z: Q2 l( @8 y7 T+ P9 W
  首先,苏定方将各部落的降兵都遣回原地,划清各部落的界线,以免战乱之后另起纠纷,因而社会秩序很快得以安定。阵亡将士的尸骨,无论是己方还是敌方,一律安葬,对受战乱影响大的地区,维持其秩序并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3 J$ H2 @' @  O% t: b0 S- r) X
  到了这个时候,苏定方的使命已告完成,西征战役的巨大成功,使他成为初唐名将之一,足以光耀史册。苏定方决定先班师回国,缉拿阿史那贺鲁的任务,交给副手、燕然副都护萧嗣业。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5: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98)
/ j& y% A* C% J# _) w6 W) p  / G, [) y. k3 U: E
  阿史那贺鲁逃往石国之后,萧嗣业率军抵达石国,石国只是个小国,怎么敢与大唐对抗呢?无奈之下,阿史那贺鲁又逃到在石国西北处苏咄城郊区落脚。曾几何时,他统领西突厥,掌控十箭部落,握数十万大军,一朝之间,所有的富贵权力,烟消云散,怎么不令他英雄气短?他灰头土脸地过了一阵子,除了部下数百名随从之外,银子也没有了,还好随身携带了一些珠宝。* f# W3 X9 z9 Z, h
  他派人携带珠宝到苏咄城内,购买马匹。苏咄城主伊沮假意热情款待,还以美酒美食要出门迎接阿史那贺鲁。阿史那贺鲁十分高兴,便准备进城,伊沮城主亲自到城门外为他接风洗尘。不料刚进城门,“咣”的一声,大门关上了,阿史那贺鲁一见不对头,正准备冲出去时,伊沮城主冷冷喝道:“众军士将他拿下。”结果阿史那贺鲁一行人全部被缴了械,然后被软禁起来。
& c% b4 Y+ z% P2 B5 B  伊沮城主将阿史那贺鲁交给石国国君,石国又将他交给了萧嗣业。
5 r  H% p7 G1 X1 U# H/ T1 x  一代枭雄阿史那贺鲁也没能躲过被俘的命运。- h+ ^3 S0 e4 `% z
  至此,大唐帝国的势力扩张到中亚,曾经强盛一时的西突厥汗国,只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G. b. r* y& F( r. g7 A
  / _# K6 s( M( x$ W1 Y4 ~
  大唐帝国在西突厥的土地上,设置两个都护府:濛池都护府与昆陵都护府,阿史那弥射为昆陵都护,封为“兴昔亡可汗”,统领西突厥的左厢五部(五咄陆);阿史那步真为濛池都护,封为“继往绝可汗”,统领西突厥右厢五部(五弩失毕)。虽然保留了两位可汗,但他们同时又隶属于安西都护府的管辖。+ M5 v" V9 ?: F' }. t
  西突厥的其他部落,根据部落的大小以及在西突厥的声望,分别授予剌史以下的官职。至此,庞大的西突厥汗国成为瓦解了。
0 U- H7 Z# i4 O& X/ {  不过,汗国的解体,并不意味着西突厥势力的消失,在未来数十年内,西突厥与大唐的斗争还在以或明或暗的方式进行着。4 t6 Q; b+ _* W+ l2 Z1 n
  # v- L5 b, n1 C; H4 u
  在苏定方大军征伐西突厥汗国的时候,西域的龟兹国发生了叛变。
& S7 C- f1 e8 v  }  这件事的起因甚是好笑。# b9 w! L3 X: Y. D
  在阿史那社尔击破龟兹之后,国王布失毕与宰相那利都被俘虏到长安,后来龟兹国内发生内乱,布失毕与那利又得以重返龟兹国担任国王与宰相。后来,那利与王后有私情,这事让国王布失毕知晓了。布失毕相当气愤,可是宰相那利在国内权势很大,国王也拿他没办法。这事就闹到唐王朝那儿了。! i" Z& U+ W4 n5 W* G
  唐高宗把布失毕与那利两人召回长安,经过调查后,原来是那利勾引国王的老婆,把那利逮捕下狱,送布失毕回国。
1 y% Y# M4 z+ _1 W) W  但是国王布失毕到了龟兹国东境的泥师城时,龟兹国王发生政变,大将羯猎颠控制了龟兹都城,并且向阿史那贺鲁投降,起兵与国王对抗。
; h  B9 r& X' h, B* K* c  过了不久,阿史那贺鲁被苏定方打得大败,最后被俘,羯猎颠就失去了靠山。658年,唐高宗派遣左屯卫大将军杨胄率大军讨伐,结果羯猎颠哪里是唐军的对手啊,三下五除二便被唐军颠覆,羯猎颠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 q4 h' U; C! d& _7 ]" t# B! |8 u  战后,唐政府在龟兹设立都督府,也纳入唐政府的管辖范围,后来又把安西都护府迁到龟兹。
1 D1 r: G) C, J6 g7 G6 T  
" y$ i8 w( v9 G" n  由于西突厥汗国已经不复存在,原本归附于西突厥的中亚各国,纷纷转向归附大唐帝国。659年时,唐高宗下诏,在中亚的石国、米国、史国、大安国、小安国、曹国、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国设置州、县、府共一百二十七个。这些国家大致分布在新疆西部、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一带。  m+ }+ ?7 C8 N' b$ Q  K
  到了661年(高宗龙朔元年),中亚的吐火罗、嚈哒、罽宾、波斯等十六个国家也相续归附大唐政权,大唐政府相续在这十六个国家建立八个都督府,七十六个州,一百一十个县,一百二十六个军府,全部归属安西都护府管辖。/ ?1 c. f! T' k  a+ Y* z
  最远的都督府为波斯都督府,不过这已经不是当年的波斯帝国了,波斯已基本上被崛起的阿拉伯帝国所吞并,波斯王伊嗣候被阿拉伯军队所杀死,其子卑路斯投奔吐火罗。661年,卑路斯向大唐皇帝请求派兵支援,唐高宗派出使者王名远到西域分置州县,在疾陵城(阿富汗与伊朗交界处的扎兰杰)设波斯都督府,并任命卑路斯为波斯都督,次年(662年,龙朔二年),又立卑路斯为波斯国王。后来卑路斯入长安朝见唐高宗,归国时,遇阿拉伯帝国的入侵,客居吐火罗二十余年,波斯国名存实亡。! |! w4 H! O0 j
  大唐的势力,由中亚伸向西亚的伊朗高原。无远弗届,万邦来朝,声威赫赫,如日中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5: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99)- f" `' R! O5 h7 N' E& `
, B' o; T' r2 E0 k- u4 r
  第三部 从辽东到朝鲜半岛- b( o) k* ?' ]& Y4 C
  
" w% n" `! o9 ~0 T. [. E' ~! X  一、风云突变( c6 ~3 f3 K$ L6 ~( w* |
  * |$ \; [/ R& J! s7 j
  唐太宗生平,几乎是战无不胜,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贞观时代,然而,独有在征高丽之事上,遇到挫折。高丽,即高句丽之简称,古代史书皆记为高丽,故从之,其疆域大抵包括今日朝鲜北部中部至北部,以及中国东北地区之一部。
( P- V: ~. x  n8 V7 E; \4 [- I  在中国战国时代之燕国,其势力最盛时,达到今朝鲜半岛的清川江畔,到了汉武帝时代,征服卫氏朝鲜,并入中国之版图,置四郡:乐浪郡(朝鲜平壤)、临屯郡(朝鲜咸镜南道南部)、玄菟郡(辽宁省清原)、真番郡(朝鲜开城)。后来,位于东亚的扶余部落在此建立高句丽王国,到了隋代时,高丽已经成为隋帝国东北部一个实力较强的国家。
4 g7 J2 E/ K, j' l  曾经强大一时的隋王朝,在证讨高丽上栽了个大跟头,隋炀帝连续三次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远征,仅第一次东征高丽,即动用一百一十三万的军队,如此庞大的远征军,即便在人口繁多的今天看来,也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然而高丽人的英勇善战,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三次征高丽的失利,竟然成为庞大隋帝国倒塌的起点。
/ W6 l8 @2 {  {3 d% W$ s8 t  ' P. m" ^! [' G+ O) x. V8 C0 O
  在辽东到朝鲜半岛上,高丽是最大的国家,其疆土东西跨度三千一百里,南北跨度二千里;除了高丽王国之外,在朝鲜半岛的南端还有两个国家,即百济与新罗。6 K. t; t6 Y) k
  在唐王朝取代隋王朝之后,武德二年(619年),高丽国王高建武即遣使来朝,与大唐新政权保持良好的关系。由于隋炀帝时数次东征失利,当时不少隋帝国的士兵被高丽所俘虏,唐帝国既然代替了隋帝国,战俘问题成为唐与高丽外交的敏感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在武德五年(622年)时,李渊给高丽王高建武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写道:“隋朝末年时,两国连年交战,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并使得双方多年来积怨甚深。如今既然两国已经通好,我已经下令在国内搜寻高丽人,不久便可以将其遣送回贵国,而贵国中的我国国民,也请阁下遣送返还,以弘扬仁义宽恕之道。”
1 n7 C% O3 P% v* z+ A, T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交换战俘的协议得到合理的解决,这一年,高丽向唐帝国移交了一万多名战俘,在之后的数年里,总共遣返的人数有数万人之多。7 W/ @5 L* j# ^( f+ U5 g
  武德七年(724年),高建武派遣使者抵达长安,请求唐政府给高丽颁布历法。颁布历法有什么用途呢?在中国历史上,历法并不单纯是天文学上意义,而是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高丽的用意就是遵奉大唐的历法,这叫“奉正朔”,表示臣服的意思。朝鲜半岛上的另两个国家百济与新罗,也同样向唐王朝上表请求臣服。于是唐高祖李渊便册封高建武为“辽东郡王”、“高丽王”;百济国王夫馀璋为“带方郡王”,新罗国王金真平为“乐浪郡王”。3 ~; ]+ H' Y$ U, j, ?$ E0 C% H2 W5 l1 C
  7 F& W3 L$ n8 `/ ~8 [
  高丽、百济、新罗这三个国家,也是矛盾重重,不断地发生战争冲突。百济与新罗的实力稍弱,所以便向唐朝庭告状,因为当时从百济、新罗走陆路抵达唐帝国,势必要经过高丽,所以就控告高丽阻挠两国使者前往唐帝国朝见天子。武德九年(726年)时,经玄武门事变而登上帝位的唐太宗李世民,派出使者前往三国进行调解,高丽王高建武上表谢罪,表示愿意与百济、新罗两国和解。
! B7 Y$ @' w5 y$ S3 j  贞观五年(631年),此时唐帝国消灭北方强敌突厥汗国,国力开始出现迅猛发展,唐太宗便着手处理隋朝征高丽时阵亡将士的遗骸归国,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表现。但是唐太宗此举却引起了高丽政府的恐惧,国王高建武担心唐政府会清算这笔旧帐,于是就修筑了一条长城,这条长城总长度有一千余里,东北起于扶馀城,西南抵达海边。不过在此后十年间,两国相安无事。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5: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00)* n8 l0 Q; X: F9 @* @3 J; ]
  
7 X( D6 d  ~: I* v& T  到了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派遣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丽。
( x# G( Q8 [& j5 g. ~  陈大德是个非常细心的人,除了完成出使任务之外,他还充当了间谍的角色,秘密收集高丽王国的情报,他每到一座城池时,便假装醉心于旅游,四处游览,暗地里却详细地考察高丽各地的山川地形及风土人情,使他颇为惊讶的是,在高丽国内,居然遇到大量的中国人,这些人告诉他:“自从隋末从军,被高丽所俘虏,高丽政府便将流浪女许配给我们,所以就在这里与高丽人混居了,现在人数大约占了高丽人的一半呢。”这个数量当然不准确,有夸张之嫌,但是可以看出,高丽所遣送回国的战俘人数只是一小部分,这些留居高丽的中国人争先恐后地向陈大德打听家乡的消息,见到唐帝国的使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泪流满面。9 H1 `9 O$ _# X/ [
  陈大德返国之后,向唐太宗报告了这件事,唐太宗不禁感慨道:“高丽本是我汉四郡之地,国家不武致沦为异域。倘若我们发精兵数进攻辽东,高丽必以倾国之兵相救,那么我们再派出一支海军从东莱直逼平壤,海陆夹击,要攻取高丽并非难事。只是如今中原地区仍然凋敝,还未恢复富饶的局面,所以我不忍心发动战争,而让百姓受苦。”1 w7 u# {! u9 h! R% x! C$ F
  
) o" C  m; m$ n6 E8 r9 @  然而仅仅一年后(贞观十六年,642年),高丽政局却出现巨变。5 ?6 a7 D. z: j4 q( c
  高丽的东部大人泉盖苏文,手握重兵,为人残暴,目无法纪,根本不把国王高建武放在眼中。高建武与一班文武大臣秘密商议,准备除掉泉盖苏文,然而此事居然被泉盖苏文所察觉,他决心要先下手为强。于是泉盖苏文集合所部兵马,假装是要校阅部队,并且在都城以南召开盛大的宴会,邀请朝中大臣们前往参加。朝中一班文武大臣不知是计,还当有吃有喝的,何乐不为呢,便出席这次宴会,结果被泉盖苏文的卫队全部杀死。
1 z5 A# J9 {8 J$ Y( j3 {5 p- }  泉盖苏文一不做二不休,马上率军进攻都城,发动政变,攻克王宫,并亲手杀死国王高建武,然后改立高建武的侄儿高藏为高丽国王,而实际权力则掌握在泉盖苏文手中,统领国家军政大权,成为高丽王国实际统治者。9 X7 w3 g' Q4 N0 f
  这个泉盖苏文虽然暴戾无度,然而实际上是很有些本事的人,史书称他“状貌雄伟,意气豪逸”,是个非常英武之雄才,其人崇尚武力,夸张的是,他身上居然佩戴五把刀,其霸气令人望而生畏,在他统治下,无人敢与之对抗,贵族武将在他眼中,都跟奴仆差不多,每次上马出行时,经常命令贵族及将领趴在地上,踩着他们的后背上马,其左右之人,甚至不敢抬头仰视他。9 F. ]1 [9 p# Y. Z, f$ H7 }- Q4 B
  ! I" q4 M  j5 x0 H' @
  高丽国内的政变,引起了唐朝廷的密切关注。
$ o9 s! D+ P* U% W) v+ U: _  唐太宗考虑要不要对高丽动武,他找来长孙无忌,说道:“现在泉盖苏文弑君,大权独揽,以我们现在的军事力量,要击败他是易如反掌,可是我不敢劳民远征,所以考虑动用契丹部落与靺鞨部落进攻高丽,你以为如何呢?”5 J+ W9 G- o' A0 t
  长孙无忌回答道:“泉盖苏文自从杀死国王后,一直担心我们讨伐,所以积极备战,我们现在不如先忍一忍,只要泉盖苏文觉得自身安全,必定会在国内更加骄横无道,到时再出兵讨伐也不算晚。”, u0 W. H4 K$ D! o2 E
  唐太宗听了之后,满意地点点说:“这个主意不错。”所以派出使者到高丽,册封新国王高藏为辽东郡王、高丽王,表示唐帝国承认其政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14 10:43 , Processed in 0.03339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