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6-1 22: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07)0 V! S! A Y; k |8 D$ o5 ~
# m3 X' Z8 U( S3 z
战争也是艺术,它充满了磅礴的气势、惊人的胆略、灵动的变化和天才的创意。如果你能像欣赏一首诗那样去理解它,你就会被战争的主导者们所折服。
8 u- [/ T% X) u 因为那不可修改,不许重复,随时应变,而且奇幻横生,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家做不出来的。% ~, Q! p+ ~; d& E, g u# E6 u
就像这时的李煜,纵然他再聪明百倍,他也绝对想不到曹彬为什么要轻舟突入,自陷重围,而赵匡胤为什么又要派另一支部队十万火急一样地向曹彬靠拢,并且他们的汇合地点居然是长江流域中称为绝险的采石矶一段。3 V/ |2 x, A: v/ w. X* P( e5 t
这一切都为了什么?
4 N {) y0 p: T$ { ` 但作为南唐一方,其实却没必要一定得知道。他们只要保持住自己的地理和人数优势,抢先进攻,就足以得利。比如说,抢在宋朝那股“援军”的前面,立即由采石矶和湖口两处出兵夹击曹彬,曹彬就一定会崩溃。理由很充分――兵力对比。0 r: d& M( E; T- [( C$ G
采石矶当时的守将是南唐马步军副都部署杨收、兵马都监孙震,兵力有两万;而湖口,守将名叫朱令贇,是南唐的神卫军都虞候,他的兵力是……10万!而且大部分是水军,南唐的主力舰队基本都在他手里。这样的实力,如果能趁着曹彬正落单飘在江心里,合力围歼的话,至少也能把曹彬从江里赶到岸上去吧。
- h7 I# w$ z. f$ c/ G: F! I 那样就至少能毁掉了曹彬随身携带的那些民船、竹排、绳索……可惜李煜和南唐人做梦都想不到那些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否则他们会舍得用任何代价去换。& I7 o- ?& g& S1 Q x: @) s
但是历史上没有如果,曹彬一生唯谨慎,他不给敌人任何机会。在10月23日,他突然集结战船,从正面强攻长江天险采石矶。' _6 t0 C, Z7 P T* O9 ?2 B
采石矶,是长江翠螺山临水的尽头悬崖,突兀江心,绝壁凌空,扼据大江咽喉,水流激荡。历代北方豪强如想硬攻过江,这里是必经的生死场。总之……就是天险。
' e" o: f! i6 S: \ 话说开战之前,宋朝的大兵们站在船头不住地打量着采石矶,有欣赏的,有运气的,更有琢磨着待会儿怎么打的,可是全军主帅曹彬却心不在焉,他躲在船舱里连一眼都懒得去看。天险,又是什么天险,他都烦透了。这时候,曹彬已经43岁了,前些年他跟着王全斌杀进了后蜀,那才叫天险,可又怎么样?, ^# m5 t& A8 y! _: g6 R9 L2 z
天险更要有人来守,这时他根本没心去看江边那块130多米高的大悬崖,总攻的时间到了,他只是下达了命令就了事。一句话,他烦。
& n2 N1 I% E( `# b/ u 战斗很快结束,采石矶当天就陷落,南唐方面除了满地的死尸之外,还被活捉了1000多人,里面就有杨收、孙震两位大将军,次外还有300多匹战马。3 M4 l3 d4 |; e; f! S
这时,金陵开始了真正的恐慌,长江天险没了,曹彬的眼前是大片的开阔地,下一瞬间就会跳过来对他们大肆屠杀。但是惊人的一幕再次出现,他们怎么也想不通,曹彬居然退兵了。而且是毫不耽搁,直接撤回了长江北岸。
. f& y' x X3 z1 q 南唐人彻底懵了,开始举国思考曹彬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但是答案还是不知道,只是据当时的目击证人描述,说紧急撤退中的曹彬,仍然把那些体积庞大,累赘麻烦的民船、竹排、绳索等杂物带在身边,片刻不离。/ B M7 s9 ] a) K/ f: L
紧跟着又传来了最新的情报,说曹彬最后的落脚点,是在石牌镇(今安徽怀宁)。就在那里,刚刚强攻过采石矶天险的宋朝人变得集体发疯了。' r) Q9 M/ f! e$ [
4 c; A; ^; k; ^7 Z- z2 ?0 T
连载(208)
: `* O/ T! A9 `9 M% d7 b
; b8 e5 ~2 ^, F, b" K I- { 那种情景南唐人能看得清楚,也能说得明白,但是就是怎样都没法了解――宋朝人到底在干什么?5 A. |3 a2 y9 _
只见宋朝的大兵们全体出动,他们扔下了战舰不管,全都跳到了成片成堆成团的民船、竹排、绳索等等杂物还有各种钉子、斧子、凿子等等工具之间,他们用绳子绑船,用钉子在船与船之间钉木板,还在水面上不停地量着,测着什么方位,再把一根根的浮标柱子打进水里去……这到底是在干什么?!
1 s4 N- y9 U+ x1 e {6 b: ^$ d5 U 南唐人对这些事生来就懂,事实上如果这些事让他们来做,肯定比宋朝这些二把刀要强得多。但是……但是这真的是那回事吗?
9 M# s3 P( }! {7 v 会吗?!: U& F2 X( Z- G
最后他们终于没法不信了,因为这就是在――搭浮桥。2 f6 K. Z) |+ v
一旦确认之后,南唐人立即就笑场了。没办法,就算再严肃再重大也没法不笑了。浮桥,不是这么搭的!全江南的人都知道,水流的力量有多可怕,你可以在小河,小溪里搭临时性的浮桥,可长江是什么,万里水流有多大的冲力,再加上江面足有几百米宽,自有人类以来就从来没人想过要在长江上架桥,不管是浮桥还是什么桥!* D0 B4 _+ I* Z5 d! v3 z+ P
连从没干过体力活的李煜都在金陵的皇宫里问自己的亲信张洎――这事能成不?
, h8 y2 N* O* }, D! @' ` 张洎――陛下,臣翻过书了,书上没写,所以这事肯定不成。(载籍以来,无有此事,此必不成)
* o& ]. r1 F% x# y' S# R 李煜――啊,是这样。我也觉得这是玩哪……(吾亦谓此儿戏耳) n: U' o! y) |6 A8 s
但是时间到了公元974年11月9日,曹彬玩出成绩了,浮桥已经跨江而成,直抵两岸,并且就在当天,曹彬命令把浮桥上移,重新回到了采石矶。就在这里,曹彬把自己这次在南征中所需要的最锋利的那把刀子接到了手里――潘美。
7 Z& [ l4 f8 B R 从宋朝国内日夜兼程赶往这里的那支军队就是由潘美率领的征南第二路大军。就在这里,在采石矶,一共有数万人组成的步骑混合部队将踩着这条浮桥杀过长江去。
( J+ E' G K6 U3 s5 A 想不到吧,这里居然就是宋朝预先选定的突破口。但问题出现,长江沿岸千百里,哪里都可以突破,可是宋朝为什么偏偏就选中了又险又硬的采石矶?难道这是曹彬的个人爱好?他有强攻天险那个瘾?又或者这是赵匡胤的最高指示,一定要在最强点突破,从一开始就让南唐人彻底胆寒?
5 [& l& j+ s; { 不,都不是。请回忆一下当初赵匡胤给李煜的那两个奇怪的命令之一――送一家姓樊的南唐人全家去开封,以及这家人里的原举人先生樊若水。
( Z) L5 S$ ~0 Z8 ` 樊若水,原南唐举人,屡考不第,但志在千里。他主动给国王李煜写信,对国家大事精心议论,提出各种建议,可惜,没人理他。报国无门,当官无路,更不要说金银美女……于是举人先生很伤心,他扔下了书本,决心寄情于山水,其具体表现就是――划船打鱼。而且他偏爱一个地段,采石矶。就在这里,他日夜不停地打鱼,捞鱼,还时不时往江心里扔下去像网?又像鱼线?或者是系着石头的浮标?反正他神出鬼没的独来独往,坚持了很长时间。之后,南唐人就再也见不到他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V! V0 T( |, t, u8 H& q3 s2 X
直到宋朝皇帝突然点明要他的全家老小。
9 G0 S. ~7 |6 I8 w0 \* I8 w y 紧接着,长江上就恒古未有地出现了一条没有根基,却能稳稳地托住千军万马迅速通过的浮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