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30 21: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8
9 m8 a/ k4 K; d. R6 R& k& @
5 v5 t& R1 N9 U% d- P. S5 h& V “韩复榘呀韩复榘!这次不是我蒋某容不得人,是你做得太过分了啊!”蒋介石在他的办公处,一面绕室走动,一面咬牙切齿地自语。
$ U" Q& ^3 X' B, V6 W) ~3 ] 这三人联合,使很蒋介石多天都心绪不佳。初闻此事时,他恨不得立刻就把韩、刘等人碎尸万段,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他们也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尤其韩复榘,早有戒备,平时他警卫森严,深居简出,即使是枪法最好的刺客,也很难有下手的机会。1 f, y8 {0 t4 p# U( Y) [& q
因此,为了能顺利将韩复榘逮捕归案,蒋介石在一段时间内,很少露面,更避免与韩有任何接触,以免使他生疑。后来准备利用开会之机动手,为了稳住韩,不使他有突然感,蒋介石先指派李宗仁在徐州召开区域性的军事会议,对韩进行试探,让他先“挪窝”,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引蛇出洞”。! |8 z5 u% d8 G8 w: B3 n! k
% p% @/ H/ _- Y9 _6 u
韩复榘看到军事会议是李宗仁主持,地点又是在自己防区附近的徐州,所以曾打算赴会。可快到要开会时,他又改变主意,派何思源代表他去徐州开会了。这原因一方面是他对李宗仁多有得罪,不想见面;另一方面,他认为当此多事之秋,还是以少抛头露面为好。但是,未过多久,蒋介石又突然从武汉发来急电,声称形势骤变,军情紧急,他要于1938年1月11日在汴召集北方将领举行军事会议,所有北方各军团以上长官,都必须如期到会,不得有误。1 \7 }* h) v' i' `( G$ w
韩复榘初见蒋介石的电报,不免为之一惊,他们常常处于面和心不和的状态,以致使他每当遇到诸如开会、会见之类的事,总不免疑虑重重,他想拖一拖再说,可是蒋介石却毫不放松,又是电报,又是捎话,韩复榘仍不加理睬,只给蒋复了个措词婉转的电报:
7 R0 ]% l$ m+ d- s* t 职部甫自前方移此,歉难赴汴开会,一俟稍有头绪,当即趋前请示。6 y- E7 q1 E* u2 s/ a
蒋介石自然不会相信韩复榘的这些搪塞之词,按往常,早该“娘希匹”地骂开了,可这次他始终未动肝火,表现了极大的忍耐与宽容。“喂,向方(韩复榘的号),你是向方兄吗?”蒋介石在电话里与韩复榘称兄道弟,表现得极其亲切而又诚恳:“嗯,嗯。。。。。。眼下,大敌当前,国土日蹙,生灵涂炭,诸事待商,因此我决定在开封召集会议,请向方兄带同孙军长等,务必一见。”+ `- i4 L7 X8 z0 H0 f
话既说到这样地步,态度又这样的友好,再要推辞,似乎也有些难以启齿了。但当时他的部属都极力劝阻。认为在这样的时候去开会,实在太危险了。但他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样隆重的军事会议,同着这样多的高级将领,蒋介石纵使对自己有所不满,也不致于作出非礼行动吧,于是他就率领孙桐萱等一批亲信将领,由一个全副武装的************营护卫着,乘铁甲车直奔汴京而去。7 U) `1 X, c" k1 A" B: q
; }. v+ B# s" u1 t# y* X
9& K, z9 C( x; O# w* m
$ O* [; o: q# K9 ~2 V
1938年阳历年刚过不久,古城汴京寒风凛冽,雨雪霏霏,就在这年 1月9日,韩复榘一行抵达了黄沙弥漫的开封,下榻于市内黄河水利委员长孙祥榕的公馆里,但他的卫队营,当局却借口市内不好安排,而被留宿在城外了,韩复榘对此虽然发了火,但他又听说,除了蒋介石以外,来开会的将领,他们所有的卫队都被挡驾了,韩复榘也就随遇而安,不疑有他。不过,他没有让他的卫队营去住城关旅店,而是将他们留在铁甲车上了。因他不准备在汴久留,会一开完,或中途万一有点什么风吹草动,他就立即在卫队营的保护下,乘铁甲车迅速离去!! D4 P7 h: B- l7 o9 v3 ^. }* F$ N
5 V0 G; f7 E8 z( t- O* R2 _+ R& C 在这不久后的一天下午,一个非同寻常的军事会议,将要在开封南关袁家花园一座小礼堂内举行。) ^% S$ S) _% P* E3 c2 M9 e
那是个阴冷昏暗的午后,风虽然刮得比前两天小些了,雨却仍然断断续续地飘洒着,韩复榘与孙桐萱带着几个卫士乘汽车按时来到开会地点。1 H1 o% I, C Q- \% ]8 O
下午,袁家花园附近戒严了,四周岗哨密布,警戒甚严。一辆接一辆地像黑甲虫似的小汽车,穿梭般地来来往往,一些穿着将军服和中山装的军政要员,从这里进进出出,行色匆匆。# M/ x& r4 |3 ]9 D7 `- j# j6 m
韩复榘与孙桐萱下了汽车,由随从人员护卫着,向园门里走去。 W# ]7 k- F4 L6 c8 d* X; Z+ O
' E" V& E' w3 x: ~1 ^8 x 这是一座环境幽静的古老园林,当时虽然已经改为学校,但仍然松柏挺拔,冬青茂密,汤池亭榭,屋舍整齐。年深久远的岁月,使它的容颜显得有点苍老。但在端庄古朴中,仍巍峨壮观,气象不凡,由于时局关系,学校早已放假了,校园内空无人影,也看不到什么剑拔弩张的场面,又往前走了一会,渐渐传来轻微的人语声;再之,眼前出现一座拱门,在拱门内的厢房边,贴着一张长纸条,上写“随员接待处”一行大字,并有持枪的士兵在守卫,只准应邀参加会议的军政官员进去,随员一律谢绝入内。这样,韩复榘的三个卫士,孙桐萱的一个卫士,均被挡了驾,被留在接待处等候了。( }! d4 b0 j& o3 Q3 D
0 O* n1 X, A e6 r 这样做,总是使人有些不快的,可又似乎也未违反常规,所以当时韩复榘对此虽然有些悻悻然,但也没有怀疑什么,他同一些参加会议的熟人说笑着,继续往里走。但当他来到离小礼堂较近的副官处时,又遇到了第二道关卡,这里不仅警卫森严,墙上还贴有一张特别的告示,声称:奉委座谕:今日高级军事会议,为慎重起见,所有到会将领,不可携带武器进入会议厅,应将随身自卫武器,暂交副官长保管,给予临时收据,俟会议完毕后凭收据取回。
# D4 J5 d5 U2 p; Y' h4 u
+ X1 K7 j6 Z8 X [ 韩复榘看了这个绝妙的告示,不能不有些惊讶:这是什么意思?今天的会议花样怎么这样多?
% v2 U) ?0 I, c" ]/ u d6 G& U 但这不过是很短暂的疑虑,他只想到蒋介石疑心重,而没有考虑别的,所以当他看到其他的将领都毫不在意地把枪掏出来,照交不误,他也就放松了警惕,也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两支************掏出来,然后把收据塞在衣服口袋里,便匆忙地进入了会场。
6 X' g J! `( P; S g- ^; g' d 这是一座宽敞、整洁的小礼堂,会场内已经坐满了早到的军政要员。但会议还没有开始,人们正三三两两地在抽烟、交谈,会场上笼罩着一种压抑、沉闷甚至有些惊惧的气氛,想来这与形势和蒋介石的威严不是没有关系的。: w8 A- k2 d# i! j$ U3 j
( n% ]' }: t$ ]" [ C5 Z: r) | 参加会议的主要将领的座次,是事先安排好的,韩复榘与他的亲信将领孙桐萱分开了,他被安排坐在蒋介石的嫡系将领刘峙的旁边,只是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如同一只离群的雁,忽然产生一种凄凉的孤独感。在一瞬间,他脑子里甚至还闪过这样的念头,这岂不是等于被完全解除武装了吗?这时候没事便罢,若真是出点什么事,那不是非常被动吗?但这时他对蒋介石还有幻想,也更料想不到自己已经大祸临头了。
4 C7 z' K6 o9 m 未过多久,身披皮领大衣、穿着考察的将军服,戴着雪白的手套的蒋介石,在一大帮随员的簇拥和护卫下,进入了会场,所有在场的军政官员,急忙肃静直立,向他致敬。6 h4 Y$ i9 [, ~% `/ t8 J" m
蒋介石摆摆手,让大家坐下来,自己也在会议厅主席席就坐。他没有马上宣布开会,而是先用冷峻、威严的目光扫视全场,然后干咳了几声,清清嗓子,并把白手套脱下来,放在面前的桌子上,这才操着浓重的浙江噪音说:4 K" L2 j" I; c6 k. ?
“诸位辛苦了!今天大家聚焦一堂,共商国事,机会难得,在座的许多是老同事,老相识,也有初次见面的,这样吧,点点名,大家先认识认识吧。”
: i- Y9 s( h; |& d* j& B 蒋介石拿着事先准备好的与会人员名单,正儿八经地点了名,随后是滔滔不绝的训话,话题是围绕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实际上是不指名地把韩复榘等人训斥了一顿之后,终于单刀直入地摊牌了:' Q8 ~3 E x9 x! m5 m+ `0 |
“抗日是全国一致的,这个问题是每个将领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竟有一位领导人,不发一枪,放弃黄河天险的阵地,连失数城,使日寇长驱直入,进占山东,给整个战局带来严重后果,我要问韩主席: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将会国家民族带来怎样的灾难,你考虑过吗?所以这个责任你是不能推卸的,你必须进行深刻的反省!”
8 M2 F4 _/ s$ H) H4 O* u6 H$ ] 蒋介石这么快就变了脸,是韩复榘料想不到的,以致一开始他也不免有些紧张。但韩复榘是有胆量的,他小时候与人打架斗殴不要命,后来带兵打仗也总是猛打猛冲。生就的是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鲁莽性情,现在看到蒋介石一反常态,杀气腾腾地向他兴师问罪,也不顾一切地当场顶了起来:$ T; x# i) w5 i! B Z1 c* v0 b+ H
“报告委员长,卑职不明白,山东丢失是我应负责任,可南京丢失是谁的责任呢?”% q9 ]8 y. V: u
专横跋扈、权势炙手的蒋介石,哪里容许别人顶撞他,他不等韩的话说完,就正言厉色地截住了他的话:! K9 v5 B& N* p& |
“现在我问的是山东,不是南京,南京丢失,自有人负责,可你不战而退,丧失大片国土,有人还反映你勾结日本人,阴谋参与华北五省自治运动,这,又是什么问题呀?” i! Q0 x6 M( `; j% P6 `- f: L* ~
“这是谣传,没有的事?”
7 ~* F3 H3 D8 N; U, t “你已经有两个老婆,还要娶日本女人,这也是谣传吗?”
) V( Z: }/ n; d 韩复榘想不到一位堂堂委员长,竟连这种捕风捉影的小事也扯了出来,只得解释道:9 V" f+ I) G) `1 X% `. b
“我过去常到青岛去,青岛市长沈鸿烈他们给我叫过日本条子,那不过是逢场作戏,谈不上是‘娶’。”9 ]) e9 p# ?6 r9 r' A4 d+ S
“那么,你常到日本领事馆去喝酒,与日本人打得火热,这又怎么解释呢?”
2 f5 L/ a% z2 I" d “这是官场应酬,何罪之有?”
0 ~4 ]8 M& J5 m& h9 f “应酬?恐怕没那么简单吧?”
! } x( ?; e, x" D: y “你有什么证据?”4 g; y2 c- w. u+ K& |* d3 [3 P
“证据?”蒋介石一声狞笑,“你的所作所为还愁找不到证据?有些事我还没有讲,雨农会把它们公布于众的。实话告诉你,你不仅目无党国,违抗军令,还有内奸嫌疑!”7 V5 M z8 P* l2 ]
韩复榘见心如蛇蝎的蒋介石要把他置于死地,他也豁出去了:
- M( M: M6 c+ K5 O% `/ |& k. g “戴笠没有把另一个天字第一号的大内奸的证据交给你吗?”
& Y) X1 k3 }( ?* S8 s 蒋介石惊问:“你说什么?”
" f9 M4 B; O4 b* k, k “我说你!”韩复榘大叫:“你鼓吹不抵抗主义丢掉东北、华北;你勾结日本人,偷偷摸摸谈判;你利用抗战,保存嫡系实力,排斥异己,光让杂牌军打头阵,去与鬼子拼消耗。”* x/ T) D% I' U
“放肆!”蒋介石暴跳如雷,再次截断对方的话头,咬牙切齿地骂了声“娘希匹”,并又气急败坏地连声说:“一派胡言!一派胡言!”
. x% U. b% v$ ^6 t “不,我没胡说,我件件有凭据”韩复榘还想继续与蒋介石舌战,被坐在他旁边的刘峙劝阻了。
: v6 q' J+ v1 H/ M 刘拉着韩的胳膊说:“向方,干么火气这么大,要冷静点,委座现在正在气头上,走,你先到我办公室休息一会吧。”他一边说,一边拉着韩复榘从礼堂侧门走出来。
5 E, a( G( \ g, L ~& B
' F( S* Q1 E- Z) B! y c/ ]# @! n' N 显然是事先安排好的,不等刘峙发话,一辆黑色的小卧车缓缓地开了过来,并在他们跟前停住了。刘峙指着汽车说:“向方,上车吧,这是我的汽车。”. Q# y. I B. B. B
“不,不用。”韩复榘想离开会场,但不愿坐别人的车,“不麻烦你了,我的汽车就在大门外。”说着,就要往前走,刘峙一把把他拉住了:“这又何必呢?到大门外还有一段路,不方便,就坐我的车吧。”
; P# D) _! P& }; N/ S, A/ R \ 头昏脑胀的韩复榘,不知是蒋介石的“连环计”,心想暂时回避一下也好,所以就弯腰坐到汽车里去了。% Y" q1 v4 c9 C6 t, l* w
' h+ n3 C# E8 I/ z
韩复榘原以为刘峙会陪他出去的,可是刘峙却没有上车,他只说了声:“你先走一步,我还要参加会议去。”在韩复榘脑子还没有转过弯来时,他就“嘭”地一声关紧了车门。' B' }$ o0 i7 _ `4 g8 R ~
车门的呼声,似乎使韩复榘从昏沉中惊醒过来,他有点犹豫,忙侧身朝外看,想跟刘峙再说句话,可是已经不见他的人影了。而车前座上两个身材魁梧的军人,这时却很快爬到车座后面来,一边一个,把他夹在了座位中间。' v' v K+ ^5 t E$ d
“你们?”韩复榘先还以为他们是刘峙的副官,是来保护他的,也未介意,可后来看他们的脸色阴沉,不怀好意,觉得不对劲了,不禁惊问:“你们是……”2 m; T2 `% Q c
对方没有回答他的问话,却突然有两只乌黑的枪口顶住了他的身子,并听见有人压低声音说:“韩复榘,你被捕了!”并立即用锃亮、冰冷的手铐套住了他的双手。
( N8 a7 B9 E& v7 O “啊,你们?!”韩复榘愤怒地嚷道,“你们为什么要抓我?我犯了什么罪?你们要把我带到哪里去?”就像一头骤然被关进铁笼子里的野兽,他狂暴地吼叫着,挣扎着,一时很难使他安静下来。
3 x2 F6 m0 L0 V. J6 d9 Q “你放老实点,嚷叫也没用,我们是奉命行事!”两个武装军人在两边紧抓住他的两只手臂,把他按在车座上,使他动弹不得。
' j' U' X# s# ^3 ^ 汽车悄没声息地开走了。5 r6 Z% N! r" J3 {" J$ |7 J
0 B" R6 r+ _' B( W" ~. N 当它驶离袁家花园大门时,透过车窗玻璃,韩复榘看见,在岗哨林立的大门外,有几辆坐满军警的大卡车,正升火待发,那是特地派遣的押送韩复榘的车队。他也有这里换乘另一辆军车,然后汽车开足马力,在昏黄的凄风苦雨中,沿着公路,直朝武汉方向急速地驶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