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远古至秦朝的150个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3: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136、窃符救赵
! |! M# J- j. h4 X0 M3 d$ \" t  z  % @+ U) I: ^4 j; W0 d
  长平之战结束后,望着被秦军放回来的二百四十位失魂落魄的少年,赵国满朝文武的表情都呆滞了。出征时的四十五万,就剩这么点了! , S  C( a2 x5 B* U, ~. z
  
) S# g. ~% J0 n  在这令人压抑的气氛中,赵国迎来了下一年的农历新年。这是怎样一个节日呢,没有庆典,没有音乐,没有欢笑,KTV的荧光也如鬼火一样。" z. U) h: W- A& R0 D0 ~7 j
  
" t2 h. t; T) T% G2 T- B  长平之战后第二年的秋天,庄稼都进了仓里了,又到了打仗的好时候了。秦昭王再攻邯郸。但攻城不比野战,难度很大,秦国换了好几个将领,花了一年多的时候仍然不能攻克邯郸。* j4 _1 w! Q$ _
  " O$ R  ]; ^  ]! a/ [
  这时候,诸侯开始怀疑秦军的能力了,开始在秦军背后蠢蠢欲动。首先是魏安僖王,他发现自己好几年没有挨打了,觉得有点痒痒,就遣上将晋鄙率军十万,前去救赵。秦昭王立刻派使者警告他说:“我此次攻赵,势如泰山压顶,几天之内就能拿下。诸侯胆敢来救,我灭了赵国以后,马上就移兵去先打它!”魏安僖王大恐,立即按住晋鄙军,令他留驻河南汤阴(岳飞的老家,北距邯郸百公里),观望秦赵局势,伺机而动。
, ]9 Y+ a5 y. g$ C3 B  
: q: @" S! R6 Y; s& n  魏安僖王的弟弟魏无忌是个国际主义战士,他找到哥哥魏安僖王,陈词百端,请求出兵救赵。魏安僖王抱定当老龟的主意,就是不让边境上的晋鄙出头。魏无忌只好把自己的门客都找来说:“我说服不了我哥哥(魏安僖王)。不能再在这里耽搁了,我打算带着你们去邯郸拼命。”7 J8 ]7 `3 z% R7 q; [
  
' n. d( m  `7 H; U' n  门客们都吓得“滴答滴答”直冒汗。魏无忌决定出发。他手上有一百多乘兵车,他把自己的三千门客武装起来,拎着长矛大戟,队伍杂沓地开出了大梁城的东门。, j4 f2 v* `5 U* Z* _
  , ~/ [* D9 G9 o2 e8 R; [2 ~( i
  大梁城有十二个城门,侯嬴先生就在东门传达室里工作。这家伙已经七十多岁了,有一肚子坏水,是个不错的人才。他看见魏无忌带着一帮人,气冲冲地开出东门,要去打群架的样子,就哈哈大笑说:“秦军剑利士猛,战如雷霆,你们这么过去不是用肉包子打老虎吗?”& r" }7 C$ b) {
  
9 p( l4 u$ k: y+ s$ f0 ~  魏无忌在车上拜了一拜:“先生有何高见?”
7 ?7 O8 ], A# B6 y4 d  ; C0 w# _7 P, a* k1 p7 Y
  侯嬴赶紧把魏无忌拉到自己的传达室里,悄悄地说:“您还得利用国家资源啊。如今,魏国晋鄙的军队驻扎在离赵国很近的汤阴。而大王的bedroom里就藏着兵符,偷出来就能够调动晋鄙的十万大军去救赵啊。”, Y" `9 u7 a0 {
  
% h0 ~1 ?$ m7 n2 K8 l. D  “谁去偷啊?”
2 m/ ?: ]2 i+ |- V% Q  
; o' X3 n8 t% {; x" v. K  “大王的宠妞‘如姬’,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在bedroom里侍寝。过去公子曾经替如姬的老爹报仇。如姬对您感恩戴德,愿为公子死。您让她偷一点东西,她一百个愿意,小case。”
; H, S4 }* |* G( c, S$ Q  , P" v' t8 z( p, I3 @$ T/ ]
  果然,如姬盗出兵符,连夜送给魏无忌。魏无忌立即整装待发。侯嬴又说:“晋鄙这老家伙是个死脑筋,不听虎符调遣怎么办?还是叫上我那个杀猪的朋友朱亥吧,这家伙力大无穷,杀猪不用刀子,可以一锤子锤死猪,也可以一锤子锤死晋鄙,绝不会失手。除非晋鄙的脑袋比猪头还硬。”
4 I: O  p! }( g( c$ Q; x  
) I" s5 r! w6 w6 v9 l! j  魏无忌一听这话,眼泪又“滴答滴答一碎碎尽”了。侯嬴惊愕地问为什么。- R& @8 y6 Y" w* F7 q2 p" Q
  5 d+ s* F* i: u
  魏无忌说:“晋鄙是员经验丰富的老将军,杀掉他,可惜了国家这个人才,我因此而难过。”
% v9 G. d3 L+ y+ x3 @; d  
- x3 L- Z/ [7 t, g6 V; |  到达汤阴以后,晋鄙收到魏无忌手中的虎符,拿起来和自己的那一半相对,举在空中反复仔细观察,果然对得上。两半上的字迹也互相吻合。但是,晋鄙还是满腹狐疑:“就凭这一块兵符,就要我交出十万大军的指挥权?这到底怎么回事!有没有公文?”晋鄙几乎要喊警察了。6 c, F3 z5 y3 T9 n1 w' k4 `5 U
  2 \) J1 V7 m$ o0 b
  魏无忌哪里有公文,大锤倒是有一个。他旁边的朱亥袖中含着一把四十斤重的铁锤,挥起来就把晋鄙的颅骨砸得粉碎。可怜晋鄙一辈子对国家忠心耿耿,却落得如此下场。* Q: ?# B* E( p4 c( d) r3 [
  $ T  O' @2 Z1 N+ ]: O
  军队立刻乱了。魏无忌害怕哗变,赶紧讨好军士们说:“当爹的可以回家去,儿子留下。哥俩都在军中的,留一个就行。独生子女也都可以回去。”于是,遣散了两万人,魏无忌带着剩下的八万士兵向邯郸出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3: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137、毛遂自荐
  @1 a$ x$ u# P( {# M4 S* ?  3 I) }* t/ Y9 g
  邯郸城里,也在积极准备自救。3 v7 e4 d, g9 c; x' M. _# d( i
  
/ R% u: L! H" K; b  平原君(赵胜)是赵孝成王的叔叔,他在朝廷上悲壮地表示:“如今邯郸被围两年多。我作为王叔不能袖手旁观,这样吧,我带二十位文武全才的人,去楚国求救兵吧。”
$ d, M1 w' O9 o! w: k2 b  ; v. X4 B) |* b0 |
  他回家后选了很长时间,只找出十九个比较令人满意的人,剩下的都或多或少地有些毛病,凑不满二十。
% g* p* U- [; |( g; }' T  
+ U2 P* v1 X+ C. t! g" B) b' k2 T  这时候,毛遂跑出来自荐愿往!* a, V5 J) [) @- R0 S0 d' U/ a
  7 ~" Y' ]- S) P* F+ b
  平原君一看毛遂,但见此人神情俊雅,颇有傲骨。但是身为低级门客,穿的也比较寒酸,估计跟雪村身上总背个小书包一样,毛遂也总挎着一个行军小水壶(当然这条是我猜的)。他说:“水壶是为出使楚国准备的。”  z$ s) z& l  d' [
  
& P) V+ r5 U7 a- M  平原君问道:“毛先生有水壶了,很好。但毛先生在我赵胜门下,至今已经有几年了?”; `% n- }6 K3 o' e0 a
  
6 b2 J% s4 C/ H% O# i) O  “大概三年了吧。”毛遂手扶着水壶说。' @% C* X, N( }# A* V6 A5 F, ~
  
+ j- _1 T/ |8 D  平原君便摇摇头:“贤人在世上,好像锥子钻进了布袋一般,锋芒马上就能暴露出来。您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却默默无闻,看来没有什么本事,还是留在这里好了。”
- R, k. t' k) V! t  ' I7 d6 M+ S& ]1 D/ J% Z
  “在下一直没有机会进布袋子呀。要是我毛遂早进了布袋子,岂止锥子尖,锥子把儿(颖)都露出来了!”(这就是成语“脱颖而出”)
9 }! p! l  B6 O1 u8 s. r  
! p6 `. C* R, g4 c0 e5 i  平原君听毛遂自吹自擂,心里不快,但拗不过他,只好让他背着小水壶也出发了。其他那十九人看见此情此景,暗中把肚子都笑疼了。$ G" B/ N; r* f  r
  . D( a; R/ S9 `; n+ _6 |6 Z
  去楚国的路上,毛遂与那十九人坐在马车里议论天下大事,十九人这才发现谁也说不过毛遂。
* [+ o$ F* V1 }3 ]: `6 w" Q4 Q4 e  
8 Y& g" I+ ^: P: H  到了楚国,楚国领导人是“楚考烈王”,属于“考拉型”的领导,没事不动弹。平原君把自己的二十位门客留在堂下,一个人脱鞋上堂,与“楚考拉王”谈论请兵救赵的事情。楚考拉王看赵国已是风中残烛,没有兴趣与赵合纵,而且骨子里害怕秦国。平原君百般分析其中的利害,从日出一直分析到了中午,还是决定不下来。% C' Y1 h) P# C( ?8 h: ^
  ! S$ {# J! s% M% t+ K) a7 r" z2 s
  毛遂怒了,他反对拖拖拉拉的会议,因为这影响了他准时吃午饭。他大踏步冲上殿去——史书上叫做“历阶而上”——通常登台阶,问问孔老夫子就知道,不能一步登一个台阶,必须左脚登上一个台阶,右脚升上来与左脚并拢,再战战兢兢地登下一个台阶,像得了偏瘫病一样,以示恭敬。但是毛遂是燕赵猛人,一步一个台阶,历阶而上,上去之后就大喊:“合纵的利害,本来两句话就能讲清楚。你们两个领导已经谈了半天,怎么还决定不下来?”
3 s/ q) S. H6 O  - Q8 W2 n7 ^' ^/ d: r' u$ X5 n
  楚考拉王吃了一惊,对毛遂的扑身前来表现出了一个正常人应有的反应:“你!你——什么的干活!”脸都吓白了。* U( @" ~# B7 G0 ?2 n& K* B2 v
  ! a3 D6 m1 W* o- X: ]! F
  平原君也吓坏了,嗫嚅道:“这——这是赵胜我的舍人毛遂,不慎冒犯了大王,请恕罪。”
5 N( s. o$ ^: g9 k8 G  
2 K' D( h9 J9 e  f% ~1 D  楚考拉王一看原来是个舍人,小催巴,遂不害怕了,从新拾起领导的架子,厉声高斥毛遂道:“还不快下去!寡人在和你主子说话呢,你上来做甚?”  F/ E# e' b1 n4 ]2 Q2 c0 \
  
. U' E& b. \7 }7 e9 K( T0 b% M5 A  不想毛遂毫不退缩,反而按住身上的剑把,逼上前来说:“大王之所以敢斥责我,不过是靠着楚国人多势众而已。现在十步之内,楚国人再多也没有用了,您的性命是悬在我毛遂的手上。”& s( \8 N3 `. p1 C! A" y5 y6 B
  6 `: u% f2 i% a9 t2 `" }# T
  楚考拉王和平原君见状,吓得面如死灰。毛遂断喝道:“还有,我的主人就在这里,您凭什么当众斥责我?你不知道士可杀而不可辱吗!”说到这里,毛遂义正词严,连小水壶里都装满了尊严。楚考拉王吓得本能地一拱手,毛遂则继续慷慨陈辞道:“我听说,商汤以方圆七十里的封地而称王于天下,周文王靠方圆百里的地盘使诸侯臣服。如今楚国方圆足有五千里,能打仗的百姓超过一百万,天下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比得上,可是你们却一点成绩都没有。一个小小白起却把你们吓坏了。白起有什么了不起,‘白起小竖子耳’(Baiqi is a sucker)。他带着几万秦军,一战便打下了你们的鄢郢;再战又烧了你们夷陵,把先王遗体尽数侮辱。你们被小小一个白起弄成这样,不觉得害臊吗?连我们赵国人都为你们感到难过,而大王您却恬不知耻。所以我们今天谈合纵,首先是为了挽救楚国,给楚国报仇。您却当着我的主子骂我!你叱者何也!”! E. }+ @; j# P/ m6 z" u9 J6 |
  
# P7 p2 |4 Q# H# M  楚考拉王受了这么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只好脸色苍白地答道:“是咧,确实像先生所言,寡人愿把社稷都托付给你们啦。”意思是,你们愿借兵就借吧。" P- T2 S, N7 q# \2 R% U* M: O
  
8 Y: H5 t& R  j( G2 q  毛遂当即向楚考拉王的秘书发令:“给我把歃血的盘子端上来!”秘书哆哆嗦嗦端上来。毛遂按住楚考拉王和平原君当场在殿上歃血为盟,宣布合楚兵救赵。之后,毛遂见盘中还剩下一些血,就招呼堂下那十九人说:“你们这帮低智商的人,庸庸碌碌,也在堂下把这血歃了吧。你们没有什么本事,也派不上用场,正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倚赖别人,靠别人把事情办成的人)。”
* y0 R% I- _) v. r2 S  
. I, q4 Q2 t% ]$ P  这帮“低智商的人”赶紧连滚带爬,诺诺连声地把嘴角都擦了血,正眼都不敢向堂上的毛遂等人扫看。平原君遂圆满完成了出访任务,毛遂也从此成为平原君家中的上客。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3: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138、郑安平" b' t" @0 O& ^) f
  
) J: Q% [( X6 r! D+ Z3 K  下面我们把目光移动到被围困的邯郸。邯郸有两个城,一个叫“大北城”,一个叫“宫城”,前者是平民住,后者是贵族老爷住。这大约就是王晓波所说的“uptown”和“downtown”吧。
2 ?4 P. r9 g4 M1 `8 `2 Z4 H* U   . M; T, X% Q5 d
  面对固若金汤的百年邯郸城,用戈戟等轻武器去攻打它,无异于拿几十把锄头殴打一辆坦克,所以秦国指挥官——郑安平必须使用大型器械,比如冲车、尖头木驴、轒辒什么的。但制造攻城器械需要时间,而且也未必有效。& D7 }" ^4 d* ~. x/ D
  
6 }' w7 w  U( i- F' i2 S% ]' ^  郑安平想了想,觉得只有从城顶攻上去,才算好汉。于是命令士兵“蚁附之”,就是像蚂蚁那样往城上爬——当然要借助云梯。: P, e0 o5 N! c1 N1 o) ~+ e; G
  
3 r* b( l$ n1 P  但是爬城非常危险,干等着挨揍,这种要死的活由“险队”完成,就是不要命的人组成的敢死队,成员主要是犯罪分子:十八人一队,登城突击。如果你畏死不上,临阵脱逃,事后将在千人大会上被车裂。
, ^2 f" {4 i% K  [$ ^7 }4 L  5 ^1 r1 n, {0 e6 w3 w  I, H) K9 E
  看见秦军不要命的“险队”开始登城了,赵军感紧使用了一种新式装备:悬脾。悬脾类似现在高楼大厦上擦玻璃的那种小筐,中有士兵,顺着城墙吊放,从侧面刺杀爬城敌人。敌人俩手都在爬城没法还击,只好忍着被人扎。好在城下有人掩护,纷纷往城上射击飞箭,压制悬脾里的守军。但城上还有“累答”,就是软幕,涂上泥浆,悬挂在城墙前面充当廉价的盾牌,抵挡从下边射来的飞箭。不涂泥浆的可以点燃后覆盖城下敌军,去烧他们。
3 v6 o# G* K% C  - T: h  ~3 }* T$ P% Q
  看得出来,攻城是顶不讨好的,是孙武所说的“下之下者也”,万不得已时才选择。长平之战之后哀愤两集的赵军,凭借着邯郸坚城,竟坚持防守了长达二十四个月以上。邯郸成了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城下,推倒的云梯,撞碎的木驴,缺胳膊少腿的甲士,东摊西撒在战场上,像幼儿班玩散架了的玩具。与玩具不同的是,身上冒着湿乎乎的血。
% v# I5 [  n2 U1 M  8 ?' j0 ~4 D5 ~; B7 p
  郑安平久攻无效,却发现身后出现了援赵的救兵:魏国战士八万人在魏无忌的率领下,以及平原君求来的楚军数万在景阳的率领下,从后边掩杀过来了。
! [( I& _( T% R" t9 h! z! ~  
; M' X* L& h5 S6 [) ?4 J  魏楚联军翻江倒海地杀来,战局发生逆转。秦军力量单孤,腹背守敌,郑安平力战不支,只好率众两万人向城上的赵军投降。而另一部分秦军则向西撤退。魏楚联军发挥连续作战精神,穷追不舍。在汾河东岸,秦军返身进攻,斩魏军首级六千。而魏楚联军并不示弱,血脉喷张,随即又将秦军击溃。秦军在仓惶渡河之中,流死两万人。
1 @2 y- T6 m; a; o2 w9 U4 _  
5 \6 W) b/ j6 X6 w( s  这时候已是公元前257年的寒冬,战士武器上的长缨,被鲜血喂得更红。长缨是丝线或兽毛制作的,当武器刺中敌体时,可以阻住敌人的血,不至于顺着武器柄向外流淌,使柄变得湿滑而难以把握。当然,柄上加缨,也可以更加威风、有气派。另外,他们的剑把上仔细缠有细绳,也是防止沾血手滑。$ S, F0 j" A' m+ i  @5 [) p
  
& o9 T3 F& e1 B6 G+ J  魏楚联军在寒冷的空气中握着红缨长戟,腰悬短剑,渡过汾河,攻打汾城。他们重重地挫伤秦军之后,方才得胜凯旋。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3: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139、蔡泽
1 ^9 a! C# T+ y7 n4 O2 C/ y# Q# Q  
4 H. P, T. z& j- _1 s8 Q" M3 C2 {  # G- P" l1 z% S1 u6 I- V. t6 G% R
  公元前255年,邯郸大战后的第三年,有一个人扛着自己的脑袋和一口锅,身后领着一行脚印,朝着秦国走去。这个人叫做蔡泽。8 W! i* |% J. U* U
  
/ j* t' t9 `4 L4 d9 Y) V" [. L  ?  蔡泽这家伙属于流亡无产者,他胆识过人,曾在列国游荡,但是一直不能妥善就业。后来他遇上一个职业生涯咨询师(当时叫做算命的),被告知说:“您的相貌属于圣人的那一种——就是出奇地丑陋,塌鼻子、大脑袋、肩膀高耸、两膝弯曲(不适合进演艺圈,除非演判官)。让我怎么说呢?这样奇特的丑貌,只能努力去当圣人好了(看来圣人都不是帅哥,没办法才当圣人的)。”
0 c( T9 a; X3 A0 c7 B2 y$ q  
( M: d" X# b5 A1 l# {  但是蔡泽不信邪,又雄心勃勃地去赵国发展,终于不同凡响,被赵国人赶了出去。他只好南下去了韩魏,由于穷,炊事活动只能在露天里进行,正好遇上强盗,把他煮饭的釜(大肚小口有两耳)给抢走了,他也成了釜中的游鱼。
. ]: c" z9 `7 x. p  + x6 {6 z4 O2 L. q0 I, i
  蔡泽没有办法,饿着肚子冒着雨走。这个待业青年身后留下一串艰难的脚印,他用弯曲的膝盖在雨地里移动着自己,悲哀地像一只动物。/ ]- W; [* i, _1 e0 b
  
  l. R- k# }5 N% L% U  蔡泽胡乱走了一气,听说西边秦国那里出事了,于是他把方向调整向西。
$ p2 ^9 @3 k- ~7 R1 d( |* P$ [  ( }- d" B* U6 m& Z
   秦国出了什么事了?范雎犯罪了。) I9 r! l" a+ B% D6 ~, f
  9 s( g9 |8 d+ y3 ^% l& ]
  范雎有一个恩人,就是郑安平先生。邯郸大战,郑安平被迫带着部属两万人投降了赵国。消息传来,秦国舆论大哗。在秦国的历史上,率众投降,这还是第一次。不但郑安平需要夷灭三族,就是推荐他当官的人——相国范雎,也得遭职务连坐,以同罪罪之,即夷灭三族。那些与范雎敌对的政客,都在拼命借此攻击范雎。 % ?# p# L4 d0 E0 Q+ ^4 [& d
  
- x0 ]0 D# v, U; k/ B, ~  秦昭王这时候很为难。不杀范雎的话,就“法不立”,杀了的话,又不忍心。当年范雎帮助自己击败宣太后和魏冉的“贵族党”,获得了君主的权柄,功不可没啊。
/ W  v( b* I+ \% G  9 ~- w3 j3 N& f
  正犹豫的时候,范雎穿着罪人的衣裳,坐在一个草垫子上,像孔乙己那样爬着来请罪了,请求秦昭王杀掉自己,以正国法:“我知道您爱护法律,请从我开始吧。”& }: f8 M' S* a' l( |0 o& o* ]
  
# C2 ]! }8 I- z( U  秦昭王鼻子一酸,挥挥手说:“算啦,你为秦国做了十二年的相国,寡人岂敢伤范雎之意。” 怎敢伤你的心呢。$ A) ]1 g, d+ r  T& ?
  ( ~9 q* f" z  O* \
  于是秦昭王下令,谁敢再嚷嚷着处罚相国范雎,寡人以郑安平之罪罪之。大家都一缩脖子,赶紧噤声,舆论这才平息下来。
4 x" b! B$ l7 E* l( B  
; k# p7 g2 ~, y; @( K% q, z5 j8 p: e  可是,真是祸不单行,范雎的另一个大恩人——王稽同志也出事了。当时韩魏联军大败邯郸城下的郑安平,尾随秦国败兵一直追打到山西西部的河东郡。河东郡守王稽在汾城里与魏楚联军眉来眼去。这事被人捅到了咸阳,秦昭王大怒,把王稽下狱,随后诛死。
6 m1 {- \: `7 J) Q( m  
8 f5 m0 N9 `+ y8 G  范雎这回害怕了,因为王稽也是他推荐的。任人不当,又要被连坐了。咸阳的舆论再次大哗。范雎这回即便有两个脑袋,也不够被砍的了。4 {4 C2 ?; l" k) {2 N
  4 o; P$ _, t9 a5 e" H1 A( g
  他战战兢兢地上朝看动静,秦昭王则临朝而叹,表现得内心极为矛盾。范雎心想这回完了。他踉踉跄跄从朝堂退下,看见咸阳的大街正在步入冬天。整个城市运行得加倍小心,范雎感到内心的茫然也像冬季的天空,连忧伤都没有了。他傻了。, n- \8 @% A0 h7 [* U/ K
  + D! w; d; P( ]* ?
  这时候,就听大街上有人嚷嚷:“燕国高人蔡泽,如今已至咸阳。此人乃天下弘俊辩智之士,一入咸阳,必夺相国范雎的相位!范雎赶紧避位让贤吧!”; _# n% \! J3 q- `6 Z
  
/ o6 ~2 ], f7 B# R$ k0 Y2 w. n  范雎听罢,偏偏生出了几分垂死的激愤,骂道:“好个狂徒蔡泽,老夫即便日暮途穷,偏也要看看你如何夺得了老夫的相位!”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3: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140、亢龙有悔) ^7 v3 d' N3 A4 u! K
  
) w4 Y' P* ~' ?- f  于是范雎找来蔡泽,俩人展开一场舌战。: Q$ Y# l: h+ \
  
! T% h9 E. S# V+ _4 ?  蔡泽颜色倨傲,拿白眼仁看人。范雎恼怒地说:“这位反方的同学,能不能谦恭一点。我范雎力能摧百口之辩,尚且没有你这么傲气。你到处嚷嚷要夺我的相位,可有此事乎?”
3 u& Z1 S( o/ x3 i5 t  
1 c. d% e: B8 t& Q. Q  蔡泽点点头:“Yes.”6 g& T. O) c: ^2 x3 E9 D
  7 I+ W: L7 b7 x$ }0 i/ K
   “那就请反方同学首先发言吧!”
2 i1 s2 K) @7 l, B% b- K+ G( C4 V  
# S8 }1 u/ E4 x2 ?6 E   “相国您知道吗?《易经》上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飞在天上,确实很得意。但是,别忘了还有一句‘亢龙有悔’——你老在天上飞,燃料用尽了,就成了亢龙了(相对于潜龙来讲,亢龙是飞得过高的龙),你就要有悔了(regret了),从天上掉下来了。”蔡泽的寓意是,您不如识趣点,在秦国飞一阵子,就赶紧迫降吧。不然,老秦昭王把您脑袋割掉了,飞机失了事,一头栽在地上,就身败名裂了。
' X/ I# L8 g' G2 e  
# }6 L" T) }- T& |+ {4 X6 k  范雎心想,就凭你几句“亢龙有悔”,我就一下子迫降,把相位让给你吗?
: ~  \) s% H6 _3 H5 Z1 l  - X8 e) D3 e) x" ?& p8 p
  蔡泽又举出真实的例子吓唬范雎:“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文种,他们三人死得都很难看,两个是被车裂了,一个是宝剑抹了脖子,都是因为不能急流勇退,终于死在事业的顶峰,没能安全下桩。: U5 I8 v3 u" T$ w" S
  : N1 x8 e. B# S. e0 s
  “我们得到这样一个道理:功成而不去,就该倒霉了。从前越国范蠡就明白这个道理,于是超然避世,带着漂亮美妹绝迹江湖,勇当一方大款,颐享天年。! M  h1 N; K# ]% K7 Z8 ?6 q4 b
  ( q) J2 R3 }; e$ F' f
  蔡泽的舌头像一把抽打着空气的鞭子,“当初,苏秦、智伯,都是比您还聪明的人,躲死避祸的道理他们也都懂,技巧也都会,但就是一味惑于功利,贪求不止,终于苏秦被车裂于齐,智伯断首于晋。如今您的功绩虽大,却没有苏秦、智伯、商鞅、吴起、文种的功绩大,可是您的私家之富、官爵之贵,已经有过于这五人,所以您的危险也将更大,死得也将更难看!”
. G( M# M5 I6 X9 r# F# ?  
! l+ k# C, h0 |+ V0 U3 G  范雎听到这里,完全已被反方同学的发言所吓傻,巴不得立刻让出相位,生怕晚了一步,自己也像苏秦一样,第二天一早被抓出去车裂,为天下所笑。8 B& T( \; c& n" ]
  
) s' g2 j) U! G, k: N. |3 X, M  第二天,范雎一大早起来就紧着洗脸(生怕出门晚了会被车裂)——他急着去交辞职报告。" m# ?! Q( y" F& Z( |
  
4 o9 M9 ]3 L3 s. ~4 S; C" Y# a  秦昭王觉得范雎能这样引咎辞职,最好。郑安平、王稽叛国事件,弄得秦昭王很被动。杀了范雎不好,不杀又枉了法,不如让范雎先下野,躲开舆论的攻击。于是他接受了范雎的辞呈。范雎摸摸脑袋,硬硬的还在,欢天喜地地回家漫卷诗书喜欲狂地收拾去了。* x$ ~3 o: L: v; t- m
  $ B1 f4 C4 y' g  s7 s
  范雎想像着自己微雨寒村的退休生活:一枝夏日清晨的花开在野外人家的房檐下,花的瓣没有露水,他在花下扶着老婆和小蜜徜徉。可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范雎想退出江湖,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怎么退出江湖。按湖北出土的秦竹简《编年记》记载,范雎还是死掉了。秦简上说:“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 o4 F& \3 r/ F
  7 A6 p6 d! j" c  l& j) W" o
  范雎的死,显然是受王稽叛国案牵连的,所以俩人名字也连在一起。范雎大约还是被秦昭王诛杀了。
( u! s/ n3 {4 j  9 J% F( F5 S* Q! e) l2 [
  蔡泽片言只语,夺得了秦国的相位,但随后他就运气不佳了。9 ~( W7 r2 R5 R# t( H0 y# T
  : ~" m% w3 N- G7 [# t
  事实证明,过于草率地急速提拔蔡泽,对蔡泽本人和对秦国都是不利的。秦国是个赏功任官的国家,从前,张仪、商鞅、范雎等都是经过了若干年的考查立功之后,才逐步提升为相国的。而蔡泽无功受禄,舆论不服。于是蔡泽根本调动不了自己的属员和朝内大臣,大臣们纷纷运动,想把他捣下去。蔡泽成了瘸脚的鸭子,只好在数月之后,主动辞交了相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3: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141、廉颇老矣
2 ~2 [8 v6 @$ c  j; R5 |1 j  
. I# g/ V5 S+ c/ p  S; q  燕王喜是燕昭王的子孙,喜欢用一些莫名其妙的新思想武装起自己的猪头。邯郸被围后不久,他派去赵国的国际观察员“栗腹”回来对他说:“我奉大王您的命令,带着五百斤黄金慰问了刚刚脱离战争恐怖威胁的邯郸。呦,那里可真是一个人道主义危机重灾区啊。赵国的壮者都在长平之战死光光了,余下的孤儿还都是半熟少年。这正适合我们去殴打他们啊!”; J) n( @  z1 W; e7 V9 r& M
  
: r* [8 v  b. W  燕王喜是个没事找抽型的领导,站起来吆喝道:“我命令,派出倾国兵马六十万,战车两千乘,以三分之二主力南下,直压赵城邯郸,以余下三分之一北上,分攻赵国北地代郡。”6 v9 m5 D2 |' N& ~# K1 i" w
  
- M) E, _8 t) @$ e8 K  燕国大夫将渠闻讯,禀忠进谏,他揪着燕王喜的BP机链子——也就是黄金大印上的带子,学名绶带,另一头拴在腰上的,像BP机链子那样——带着哭腔说:“大王,大王不要用这印章发布命令啊。您刚给人家送了五百斤黄金缔结盟约,转眼又翻脸无情,这不是高贵的行为,属于没事找抽。”燕王喜更为光火,一脚把他踢开。
- _- l" V; A2 w2 i' S  * _2 F" f8 E( Q) r  l5 Q2 ^6 Z$ D
  将渠倒地垂泪说:“我这不是为自己,是为大王打算呀!”: b( y0 g7 y1 x- q( ?  q3 W
  + m8 [* @2 {- \0 Y
  公元前251年,燕将“栗腹”以四十万大军进围赵国,攻打河北柏乡地区的鄗邑。大敌当前,赵孝成王左思右想,只好决定重新起用老将军廉颇。5 a- h. O4 b7 F  v* [/ r! J, l6 G& I3 }# J8 W
  
1 H5 B$ C% n$ m  A. I3 p) r  自从被革职回家以后,廉颇一直闭门不出。他的门客见其失势,连招呼都不打,就争先恐后地逃离了廉府。此次廉颇重新被任命为大将,这些门客又全回来了。廉颇哭笑不得地对他们说:“诸位既然已经走了,就不必再回来喽!”门客们对他说:“唉!您的见识怎么这样短浅呢?天下人都是为了利益而交往,阁下有势,我们就乐意来跟着您;阁下无势,我们就只得离开您,这是世上的真理呀,您有什么好埋怨的呢?”廉颇听了,仰天长叹说:“喔靠!有势和无势,就是不一样哈!”
. l) R' f* w2 O8 M- p) Y5 m  4 U, V; u$ F% f8 ^5 J
  面对燕军进攻,廉颇作了具体分析,认为燕军没有重大战争经验,燕将属于低能之辈。因而,他建议赵王征调全国15岁以上壮丁,编成新军以抗燕人(老的军都死光了)。0 e9 c  e5 `7 f# }3 J7 t
  
2 K, ]% x3 J+ O  廉颇的救兵抵达鄗邑,燕将栗腹正在鄗邑城墙下做功课呢(用临车、冲车这些东西攻城)。临车类似鸟巢,挑起十几米高,获得制空权,从头顶射击城上守军;冲车则从底下撞击城门。栗腹好像一个做外科手术的大夫,正忙着从头上到脚下收拾鄗邑,廉颇援兵的先头部队过来了。  c# q# k0 @- s* H. j
  + V- I. e  T& U
  栗腹觉得,做手术不如门诊直接来钱快,于是他让医师护士们都从手术台上下来——燕军主力遂从无利可图的攻城战斗中撤出——转身攻击赵军先头部队。赵军先头部队一触即溃,似乎不堪一击。栗腹大喜,发令追击——让这帮医师护士们拼命追击这帮病人。燕军举着手术刀追得正猛呢,突然遭遇廉颇的大批伏兵钳攻。栗腹狼狈万分,左冲右突,一场激战,遭受歼灭性打击,战场上丢下了很多听诊器和压舌片。( \0 ^4 g# w, B$ g
  
& @4 V4 |+ q' @% _  栗腹率领残兵败将北遁,廉颇紧追不舍,将其“阵斩之”。栗腹所部四十万大军,被廉颇八万“大破之”。这就是燕赵著名的鄗之战。廉颇因功受封信平君,代理相国事务。廉颇达到了他个人事业的辉煌顶端。
+ e( B5 e' G: K% |. {3 v' ]8 N! e  . I) c" V% M2 S) p. q0 C
  不久,赵孝成王死了,新王赵悼襄王不喜欢廉颇,命令廉颇就近向乐乘交出兵权,由乐乘接替廉颇职务。
5 L2 I3 y+ v/ w% |' T. ^6 q. F0 a  + z+ o7 d- i; B1 ?+ |
  廉颇愤怒之下,竟攻打了乐乘。乐乘抵挡不住,一走了之。廉颇也不好意思再留在军中了,只得奔往魏国避难。魏国人虽然对廉颇以礼接待,但也并不重用。后来赵国的赵悼襄王顶不住秦军的攻势,有意重新任用廉颇,遂派使者前去探看。
: O+ e' g8 R! {/ p7 W  
( g' q3 {; l. o: e/ b5 K  廉颇这时候已经老了。满头白发来偏早,到手黄金去已多。但他还想报效祖国,于是对着赵国使者狼吞虎咽,一顿吃了一斗米,十斤肉(相当于林黛玉一个月的伙食),然后披甲上马,以示英勇不减当年。使者回去以后,被一个叫郭开的坏小子用黄金堵住了嘴,竟汇报说:“大王,廉颇老将军还是很能吃的,但是吃得多,拉得也快,一会儿上了三次厕所。”
/ f- H' G) T: {" K  
3 ^" h3 O0 O- j' B4 k  赵悼襄王觉得廉颇老矣,遂叹了口气,不复招用。
2 g( q0 i, p1 `8 e! c. P0 j/ ?4 Q) {  
3 Q, T7 T% X& u+ J# `  廉颇在魏国等得花儿都谢了,饭儿都凉了,也不见招用。这时候,楚人闻其大名,偷着把他挖走。廉颇到了楚国,工作开展不利,史书说他“无功”。可能是对外折腾了几次,但没有战功。廉颇常常以为楚卒赶不上赵卒之强,发出“我思用赵人”的感叹,最后终老于楚国,安葬于当时楚国的都城寿春郊外,至今有墓。在廉颇的遗梦中,一定常有邯郸的月色,清辉一片,大如白马。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3: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142、韩非子$ z8 [9 ?- r! V+ n* R
  4 R* f9 Q! d. u' Y. n
  公元前233年,有一个韩国公子,坐着古代马车,从中原的新郑到秦国的咸阳去。他衣着鲜亮,神采飞扬,四十出头年纪,心中充满了撒手人寰的冲动。他就是韩非子。
" @. w& f6 q; C/ Y  @  ' q% [9 H4 t, j8 S' v  a1 S
  非子是韩国贵族。目前,韩王安感觉死期将至。韩国离秦国最近,经过秦昭王等人的前后侵削,地盘日渐缩小,现在只有十几个城,全境不过一个郡大,三面被秦人包围。死神正沿着楼梯,沉重的脚步盘旋而上,就要叩打韩国的大门。4 t7 z! Q: t# R: |8 v( e
  
' f; h  j" D+ M. U- g0 X" b, O  韩王安本能地想逃跑,但是已经没门儿了,秦国国内灭韩呼声很高,秦军即将出动。于是他派韩非子做说客,到秦国游说。
4 \  k/ @9 v' Z# ^9 C  
5 ?6 d2 J) P; {/ v5 j& l  四郊多垒,士大夫耻之,韩非子早就有报国之志,可惜说话有点结巴,性格又“孤愤”,诸种原因吧,一直得不到任用。如今韩国大王他入秦,韩非子大有临难受命之慷慨。0 h( {2 D! S3 H5 L
  
) u# f/ p, q! f5 R1 j3 B  他到了咸阳,献给秦王政一封书信。韩非子不愧为一大作者,这封信援譬设喻,因势利导,写得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看得秦王政如醉如痴,如梦如醒。如果不是李斯驳斥,差点就给韩非混过去了。7 n( l  G  B, A8 Y5 h2 f' l
  
6 i8 \' U- p/ Y' S( W- j& z7 @* H& ]: @  韩非子是这样写的:“韩国近三十年来,一直充当秦国的小弟,出门就当雨伞,入门就当枕席。秦国出动锐师攻打诸侯,韩国就随着发兵赞助。韩国悬怨于天下(与天下诸侯结怨),战果却全归于强秦,但我们还是无怨无悔,争当您的小弟。可是贵国近日却有灭韩之议,万万不可啊。”
  G& l7 H. P4 j1 G8 [  
- {2 H" b3 R( v  为了说明存韩的意义,韩非必须为秦国树立起赵国这个敌人,于是他接着写道,“赵国目前聚集士卒,联络诸侯,有合纵攻秦之意。大王宽释赵国这个敌对恶分子,却殴打韩国这个小弟自家人,窃为大王不取也。”
  u+ ^% B5 @  S1 _  1 i4 R1 K$ f# Q1 ?$ r
  秦王政一直是韩非子的追星族,对韩非子的大作爱不释手,颇有中大奖与韩非子欧洲五日游死而不恨的梦想,今日亲得韩非的墨宝,激动不已,很想给韩非面子。* O2 D4 R7 k- P. C6 x
  
0 i$ C* c& `$ A' N5 Y1 C  可是,李斯赶紧上书劝阻。李斯是韩非的同学,两人曾一起在荀子老师的门下镀金,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俩人互相借过一块橡皮,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但是李斯的上书其实更具说服力。
+ }, l  [. _2 g, J  李斯说:“韩国不是我们的狗屁小弟,而是我们的腹心之疾,以目前形势来看,赵国正在拼命拉拢齐国。如果齐赵相合,力量增强,那么韩国必然投奔齐赵。他们互相合作,我们秦人就危险了。”
2 O4 D% |6 k( ]- t" ^  3 u- U- E8 K4 E; l9 l
  李斯试图创造“韩国不可信用”论。说一旦齐赵相合,韩国这个不可信用的家伙一定会附从齐赵而成为秦国的危险。所以妥当之计,不如先灭韩以绝后患。
' r+ I! {8 r9 \9 V8 Q8 {8 O8 [" ]  ; `- W/ c- k" {8 X) b" r
  而韩非试图证明秦国必须团结韩魏,才能抵对齐赵阵营。  n; Y- ]. I. _3 A0 n3 r' K
  6 Q4 W; n/ [& W" l! D' t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到底秦王政该相信谁呢?秦王政被他们搞迷糊了。秦王政这么一犹豫,就是两三年,从客观上讲,秦国等于暂时放弃了灭韩计划,韩非子出使咸阳的目的,基本达到了。韩非子一生能办成这样一件大事,死亦不丑啦。
& s5 `/ q; R0 i8 F( _% z  3 Z/ U' [. b+ V. M) c1 Y2 Q& z) o
  但是,韩非子最终没有看见祖国破亡的那一天。他和李斯发生大辩论之后,李斯觉得韩非的“存韩”政治立场顽固,不利于秦国也不利于李斯自己的官运,于是他和另一位“和平演变”专家姚贾合作,一起要求秦王政处死韩非。他们说:“韩非子最终还是替韩国设计考虑,不为秦所用(这是实话)。如今韩非子在秦国的时日已久,如果把他遣送回去,又会泄露秦国的政治、军事机密,不如把他处死算了。”
. Q; m. X! v$ ^  # k+ w- k$ f" k
  秦王政以为然,就把自己的偶像关起来了。/ e4 x2 G% D; v% @+ ]. h1 `3 u/ _
  
' ^' k+ g4 S: a  李斯怕秦王政反悔,就跑到监狱里,让韩非仰药自杀。韩非大骂:“李斯,你这个差生!你要,要害•••害害害•••矮矮•••死我啊!” (他一激动就结巴。)
& q( \$ P' ^& F% ?  ]" o  ! x/ o8 q, s0 t
  李斯不准韩非写上诉信(因为韩非子太能写了),终于迫其自杀。' @. e1 i+ h- r7 y
  一代文豪,大思想家韩非,就这样追逐茫茫的流水去了。秦王政思前想后,觉得不该杀韩偶像,于是派人前去赦免,但韩非已经仰药“自杀”了。秦王政嗟叹良久。
7 ?- r2 T$ R! T- N3 W  
% Q# ?+ Q+ X+ `* p+ X1 x9 k! K  韩非子虽然死了,但是他的思想主宰了有秦一代,是秦始皇的冥冥之师,而且对中国整个未来两千年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韩非子一言而为天下法,亦不朽也。" \1 ~  R0 H# l0 V. T# l
( l. r$ u0 h( S2 m7 G
   143、甘罗/ X# u8 g) b3 i1 O6 V$ V9 s  t
  
' D0 {, \( [9 ]8 z9 v7 W4 Z* T  吕不韦是秦国的相国。为了孤立赵国,吕不韦想派张唐去赵国以北的燕国联络感情,以便形成北、西夹击赵国之势。不料张唐害怕,像老鳖一样,死活不肯去。
5 ~2 w3 w; N( ?$ Q  
, C% b8 h4 B2 {  这时候,吕不韦的门客里边有一个正处于青春前期的小孩,名叫甘罗,目前已经十二岁,已经不尿床了,跑进来找吕不韦说:“听说张唐这个老鳖不肯出使燕国,让您如此unhappy。请您允许我为您分忧劝劝张唐吧!”# J+ C. X/ k0 M( Q
  * F( m! |1 d' y/ x. U+ {8 u; }
  吕不韦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家长也不管管。大人的事不要小孩来管!”
9 ^* Z  {( @- I6 u$ p1 k  / O9 `: w- J  X& t; `
  “相国想必知道,项橐七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是孔子的teacher。在下已经十二岁了,比项橐还要older五岁呢。而且我已经不尿床了。嘻嘻。”甘罗学过少儿英语,所以夹杂使用。他所谓的项橐,是一个不讲理的小孩,曾气死过孔子。有一次项橐和一帮光屁股小孩在马路中间活尿泥。孔子驾驶着畜力车过来,叫他让道。他说:“是应该城躲避车,还是车躲避城?”: R/ H4 x7 Y2 }) h
  - d, `3 o0 o( A4 J# ?7 q
  “应该车躲避城。”孔子说。
6 |1 B  T3 F, E- H  . i9 y. Y/ e& E
  “对啊,我们正在用尿泥筑城呢,你快开车躲开吧!”" @5 C) P8 S) ?# u! v: }$ @0 u
  4 ?9 p  Z, c! j9 T, I
  孔子连连称赞这个小孩懂交规,赶紧作着揖跑开了。子路是驾驶员,% i3 R$ f( k' A2 _4 [1 b$ A9 q
  非常不忿,要下去揪小孩的耳朵。孔子说:“你不知道新交规颁布了吗,行人违规被车撞死,司机照样要负责任。所以我说这个小孩懂交规啊,懂礼啊!咱们赶紧减速绕行吧!”
( X4 n6 G. e9 L3 R6 O" e* b2 J  d1 q  4 F% O3 `& w: ]/ i1 t( i
  ——这个故事是赞颂孔子的,孔子不欺负小孩。“君子之约,童叟无欺”就是这么来的。同时项橐也出了名,成为小孩中的雄者(就像孔融让梨成了小孩中的雌者一样)。“吕望使老人奋,项橐使婴儿矜。”项橐成了小孩们的骄傲。6 L/ x# d. P; |% |
  
* b) o4 p- V% Y0 y/ J! L  $ K3 w& p0 l1 ], a' j; J9 J9 F
  甘罗也准备向项橐学习,去吓唬大人。他衔吕不韦之命去说张唐,开门见山就压迫张唐说:“你老的功绩,比白起怎样?”
4 H! t) S  C+ y1 S& e; g  5 N/ n( Y6 _- d* k2 b' V# V
  张唐答道:“白起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0 g8 X* c8 a1 k0 I2 I! p2 Q
  
& {# X# g1 w8 Z: g3 H  甘罗严肃地指出:“白起虽然厉害,但范雎要他进攻赵国,他认为难以取胜,不肯受命出征,因此被逐出咸阳七里,绞而杀之,死得很难看。如今相国吕不韦请你去担任燕相,结好燕国,你却装老鳖,我不知道你死的地方将是在哪里!是咸阳七里还是eight里!”
6 Q$ j: L0 `. z  
, i1 ~0 m5 o  D8 b  张唐霍然而起,赶紧答应去燕国。
2 y* i8 d$ V* i5 T  L0 \3 Q# S  + t" ?7 p0 [6 m9 @
  接着甘罗也没闲着,他跟吕不韦借了五辆车子开路,带着小孩爱吃的饼干,昂然直赴赵国。见了赵悼襄王,他开口就把一句猛话砸了出去:“大王,秦国派张唐出任燕国相国,你understand?”  b5 R5 B" l$ r- E
  2 R1 x, o0 l5 M+ U7 H7 S2 N
  “不Understand.”
! M1 O& ^( |0 N# y  
+ x, N3 O& G/ K( m  “事情很清楚,秦派张唐入燕,就意味着秦燕两国结好,互不侵犯。% _  Y) D/ @8 n- N5 d
  这对夹在中间的赵国来说,可就危险之至了。”(就好比德国希特勒和苏联斯大林之间笑眯眯地眉来眼去,夹在中间的波兰就苦了,等着被苏德瓜分了。)- p" `& N! E7 [  r( V# z
  7 ]" c7 b9 Y& a7 }; t
  赵悼襄王着急说:“Yes!yes!这是秦人远交近攻之策,寡人该如何破解呢?”
" e8 v. |; B8 w- ^  $ `  m& u. o' N' R# y* U
  “呵呵,这个很easy,只要大王愿意拿出五座城池赠与秦国,秦国愿与燕绝交。赵国也就安全了。” 9 X* [, F; C& p
  
5 l' Q- w. V) Q/ b- X6 y  赵悼襄王想了想:“不好不好,这个主意很不爽,我们的土地奈何就白白赠与秦国。”/ v; f# _; m  j& r6 L5 h
  
  Y7 _+ m! K7 e3 q  甘罗早有准备,嘻嘻一笑:“倘若大王赠秦国五城,秦国愿允许大王北上攻燕,攻燕所得土地尽入您的口袋,足可弥补五城之失。”(这确实是实话,任何国际军事行动,都得得到相关干系国的默许,秦国如果不默许,赵国是无法北上攻打燕国而没有后顾之忧的。)
7 U' @/ Z7 L- ~! ?- H    x0 [; t7 c& J+ [7 X4 i4 }( u
  于是,甘罗就和赵悼襄王就签订了“罪恶”的“慕尼黑协定”:秦国默许赵国北上攻燕,对赵国的攻燕军事行动不加干涉,赵国作为回报,将把五座赵城和攻燕所得的十分之一赠与秦国。
2 }( _, J+ I; R- b' j    V! W( ]0 @, P# k! q/ I* e
  “协定”签署后,赵国的攻燕部队立刻行动。由于有了秦人支持,赵国顺利拔取燕国上古地区(张家口一带)三十六县,并把所得的十分之一(3.6个县)加上五个赵城给了秦国。; G& Z( d4 P' }9 f
  ! b& q8 T6 O' s
  甘罗带着8.6个城池的地图意气扬扬回到咸阳,秦人无不瞠目结舌:一个小孩几十天的时间,居然就活生生裹挟回来8.6个城池,真是一人可当万千兵马了!按功行赏,小孩甘罗毫无争议地被封为上卿。这就是甘罗十二岁出使诸侯拜上卿的事迹。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3: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144、嫪毐$ u. t# R7 W8 b; m  _& A& Q, D9 S* K
  # C3 H0 S5 |8 `: ^% E
  关于嫪毐的身世众说纷纭,大约他是邯郸人,名字起的也不够正经,念作“老爱”,大约是有很多爱的意思。  c% a! Y( U0 v( |' k
  由于他有很多爱,就和秦王政的老妈好上了,俩人眉来眼去,甚至一起生了俩孩子!
4 x; Y2 a  j9 J- n. C  嫪毐是个很有权力欲的人,他想把秦王政干掉,自己当秦国的头。# H% ]6 M3 m0 `! d
  嫪毐网罗了一大批的追随者,一批文官武将聚集在嫪毐周围,形成他的班底,进而可以调动一些县的军队。
  c* w) }: W1 J& ~3 R6 U; d  县的军队,属于非典型军队,战斗力不算很强。同时,咸阳城里用于保卫王宫的骑兵和步卒,也都跟着嫪毐走了——这相当于象棋田字格里的士,虽然战斗力不一定多强,但地处要害,用于宫廷政变,一个卫士可顶一千个野战军。
: r7 A! D5 X1 h  此外,参与嫪毐叛乱的还有大使馆的一些人——戎狄的酋长们——这也是反叛的老例了,内乱总要勾结些外应,至少能有个退路。
% \% c& c4 J6 l9 `2 T/ Q& u6 V  当时正是四月春天,咸阳头顶的天空阔大、清新而且轻快,伴随着各县叛军向咸阳城内汇集,风在咸阳宫道的大树梢头摇曳,散发出清凉的春天的气息。  u0 h* b9 _) [3 d2 F% b3 |/ S, h- ^
  但是,秦王政这时候并不在咸阳宫,这使他拣了条命。秦王政这时候正在咸阳以西的雍城,那里是秦国的发祥地,老祖宗们吃食堂(受香火)的地方。秦王政在这里玩儿呢。他得到消息说:咸阳城几乎已被叛乱分子控制了,并且随时向西杀奔雍城。+ D( N- K6 {  x6 [( T
  秦王政赶紧找自己的班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相国吕不韦。吕不韦以相国身份,赶紧从外地征调国家正规军队,把嫪毐的叛军打得断头绝腹。1 J5 e. \" W, r$ Z
  嫪毐被败兵裹着,化装逃出咸阳,向拉登那样跑在附近山村打游击。2 G+ A! P6 K" [& z3 i9 i  A! c
  从春季到秋季,秦王政不断向全国发出通缉令,赏格最终增加为:“有生得嫪毐者,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这五十万的概念,大约也相当于五千万美元吧,嫪毐很快就被自己的同伙出卖了,经过短暂的审讯,嫪毐同志被押赴农贸市场车裂,时值秋天九月。“斩首行动”终于以斩了嫪毐的首而告终。
* s% c  d8 }, l  A& w  嫪毐的五瓣尸体,好像一只海星,载于马车,在咸阳城内传示。这个原本快活的市井小青年,放着好好的市井小生活不过,非要替上流社会操心,终于死而不得其所了。
# N- K# O5 z8 _7 ^  受其连累,嫪毐的父族、母族、妻子一族都被杀光了。嫪毐的门客,多数当了劳改犯,每天带着枷去修城墙、锯木头、吃盒饭。嫪毐的班底中,首要分子有二十人被枭首,其中包括咸阳市长、组织部副部长(中大夫令)、王宫警备司令(卫尉),还有佐弋。“佐弋”是陪伴君王打猎的武士部队的统领,这是一个现在所没有的官,类似戴维营营长吧。受嫪毐一案牵连,亲嫪毐者被流放四川的达四千余家。嫪毐的势力,被一个秋字扫荡得空空如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30 17:09 , Processed in 0.0405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