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7 13: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142、韩非子$ z8 [9 ?- r! V+ n* R
4 R* f9 Q! d. u' Y. n
公元前233年,有一个韩国公子,坐着古代马车,从中原的新郑到秦国的咸阳去。他衣着鲜亮,神采飞扬,四十出头年纪,心中充满了撒手人寰的冲动。他就是韩非子。
" @. w& f6 q; C/ Y @ ' q% [9 H4 t, j8 S' v a1 S
非子是韩国贵族。目前,韩王安感觉死期将至。韩国离秦国最近,经过秦昭王等人的前后侵削,地盘日渐缩小,现在只有十几个城,全境不过一个郡大,三面被秦人包围。死神正沿着楼梯,沉重的脚步盘旋而上,就要叩打韩国的大门。4 t7 z! Q: t# R: |8 v( e
' f; h j" D+ M. U- g0 X" b, O 韩王安本能地想逃跑,但是已经没门儿了,秦国国内灭韩呼声很高,秦军即将出动。于是他派韩非子做说客,到秦国游说。
4 \ k/ @9 v' Z# ^9 C
5 ?6 d2 J) P; {/ v5 j& l 四郊多垒,士大夫耻之,韩非子早就有报国之志,可惜说话有点结巴,性格又“孤愤”,诸种原因吧,一直得不到任用。如今韩国大王他入秦,韩非子大有临难受命之慷慨。0 h( {2 D! S3 H5 L
) u# f/ p, q! f5 R1 j3 B 他到了咸阳,献给秦王政一封书信。韩非子不愧为一大作者,这封信援譬设喻,因势利导,写得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看得秦王政如醉如痴,如梦如醒。如果不是李斯驳斥,差点就给韩非混过去了。7 n( l G B, A8 Y5 h2 f' l
6 i8 \' U- p/ Y' S( W- j& z7 @* H& ]: @ 韩非子是这样写的:“韩国近三十年来,一直充当秦国的小弟,出门就当雨伞,入门就当枕席。秦国出动锐师攻打诸侯,韩国就随着发兵赞助。韩国悬怨于天下(与天下诸侯结怨),战果却全归于强秦,但我们还是无怨无悔,争当您的小弟。可是贵国近日却有灭韩之议,万万不可啊。”
G& l7 H. P4 j1 G8 [
- {2 H" b3 R( v 为了说明存韩的意义,韩非必须为秦国树立起赵国这个敌人,于是他接着写道,“赵国目前聚集士卒,联络诸侯,有合纵攻秦之意。大王宽释赵国这个敌对恶分子,却殴打韩国这个小弟自家人,窃为大王不取也。”
u+ ^% B5 @ S1 _ 1 i4 R1 K$ f# Q1 ?$ r
秦王政一直是韩非子的追星族,对韩非子的大作爱不释手,颇有中大奖与韩非子欧洲五日游死而不恨的梦想,今日亲得韩非的墨宝,激动不已,很想给韩非面子。* O2 D4 R7 k- P. C6 x
0 i$ C* c& `$ A' N5 Y1 C 可是,李斯赶紧上书劝阻。李斯是韩非的同学,两人曾一起在荀子老师的门下镀金,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俩人互相借过一块橡皮,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但是李斯的上书其实更具说服力。
+ }, l [. _2 g, J 李斯说:“韩国不是我们的狗屁小弟,而是我们的腹心之疾,以目前形势来看,赵国正在拼命拉拢齐国。如果齐赵相合,力量增强,那么韩国必然投奔齐赵。他们互相合作,我们秦人就危险了。”
2 O4 D% |6 k( ]- t" ^ 3 u- U- E8 K4 E; l9 l
李斯试图创造“韩国不可信用”论。说一旦齐赵相合,韩国这个不可信用的家伙一定会附从齐赵而成为秦国的危险。所以妥当之计,不如先灭韩以绝后患。
' r+ I! {8 r9 \9 V8 Q8 {8 O8 [" ] ; `- W/ c- k" {8 X) b" r
而韩非试图证明秦国必须团结韩魏,才能抵对齐赵阵营。 n; Y- ]. I. _3 A0 n3 r' K
6 Q4 W; n/ [& W" l! D' t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到底秦王政该相信谁呢?秦王政被他们搞迷糊了。秦王政这么一犹豫,就是两三年,从客观上讲,秦国等于暂时放弃了灭韩计划,韩非子出使咸阳的目的,基本达到了。韩非子一生能办成这样一件大事,死亦不丑啦。
& s5 `/ q; R0 i8 F( _% z 3 Z/ U' [. b+ V. M) c1 Y2 Q& z) o
但是,韩非子最终没有看见祖国破亡的那一天。他和李斯发生大辩论之后,李斯觉得韩非的“存韩”政治立场顽固,不利于秦国也不利于李斯自己的官运,于是他和另一位“和平演变”专家姚贾合作,一起要求秦王政处死韩非。他们说:“韩非子最终还是替韩国设计考虑,不为秦所用(这是实话)。如今韩非子在秦国的时日已久,如果把他遣送回去,又会泄露秦国的政治、军事机密,不如把他处死算了。”
. Q; m. X! v$ ^ # k+ w- k$ f" k
秦王政以为然,就把自己的偶像关起来了。/ e4 x2 G% D; v% @+ ]. h1 `3 u/ _
' ^' k+ g4 S: a 李斯怕秦王政反悔,就跑到监狱里,让韩非仰药自杀。韩非大骂:“李斯,你这个差生!你要,要害•••害害害•••矮矮•••死我啊!” (他一激动就结巴。)
& q( \$ P' ^& F% ? ]" o ! x/ o8 q, s0 t
李斯不准韩非写上诉信(因为韩非子太能写了),终于迫其自杀。' @. e1 i+ h- r7 y
一代文豪,大思想家韩非,就这样追逐茫茫的流水去了。秦王政思前想后,觉得不该杀韩偶像,于是派人前去赦免,但韩非已经仰药“自杀”了。秦王政嗟叹良久。
7 ?- r2 T$ R! T- N3 W
% Q# ?+ Q+ X+ `* p+ X1 x9 k! K 韩非子虽然死了,但是他的思想主宰了有秦一代,是秦始皇的冥冥之师,而且对中国整个未来两千年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韩非子一言而为天下法,亦不朽也。" \1 ~ R0 H# l0 V. T# l
( l. r$ u0 h( S2 m7 G
143、甘罗/ X# u8 g) b3 i1 O6 V$ V9 s t
' D0 {, \( [9 ]8 z9 v7 W4 Z* T 吕不韦是秦国的相国。为了孤立赵国,吕不韦想派张唐去赵国以北的燕国联络感情,以便形成北、西夹击赵国之势。不料张唐害怕,像老鳖一样,死活不肯去。
5 ~2 w3 w; N( ?$ Q
, C% b8 h4 B2 { 这时候,吕不韦的门客里边有一个正处于青春前期的小孩,名叫甘罗,目前已经十二岁,已经不尿床了,跑进来找吕不韦说:“听说张唐这个老鳖不肯出使燕国,让您如此unhappy。请您允许我为您分忧劝劝张唐吧!”# J+ C. X/ k0 M( Q
* F( m! |1 d' y/ x. U+ {8 u; }
吕不韦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家长也不管管。大人的事不要小孩来管!”
9 ^* Z {( @- I6 u$ p1 k / O9 `: w- J X& t; `
“相国想必知道,项橐七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是孔子的teacher。在下已经十二岁了,比项橐还要older五岁呢。而且我已经不尿床了。嘻嘻。”甘罗学过少儿英语,所以夹杂使用。他所谓的项橐,是一个不讲理的小孩,曾气死过孔子。有一次项橐和一帮光屁股小孩在马路中间活尿泥。孔子驾驶着畜力车过来,叫他让道。他说:“是应该城躲避车,还是车躲避城?”: R/ H4 x7 Y2 }) h
- d, `3 o0 o( A4 J# ?7 q
“应该车躲避城。”孔子说。
6 |1 B T3 F, E- H . i9 y. Y/ e& E
“对啊,我们正在用尿泥筑城呢,你快开车躲开吧!”" @5 C) P8 S) ?# u! v: }$ @0 u
4 ?9 p Z, c! j9 T, I
孔子连连称赞这个小孩懂交规,赶紧作着揖跑开了。子路是驾驶员,% i3 R$ f( k' A2 _4 [1 b$ A9 q
非常不忿,要下去揪小孩的耳朵。孔子说:“你不知道新交规颁布了吗,行人违规被车撞死,司机照样要负责任。所以我说这个小孩懂交规啊,懂礼啊!咱们赶紧减速绕行吧!”
( X4 n6 G. e9 L3 R6 O" e* b2 J d1 q 4 F% O3 `& w: ]/ i1 t( i
——这个故事是赞颂孔子的,孔子不欺负小孩。“君子之约,童叟无欺”就是这么来的。同时项橐也出了名,成为小孩中的雄者(就像孔融让梨成了小孩中的雌者一样)。“吕望使老人奋,项橐使婴儿矜。”项橐成了小孩们的骄傲。6 L/ x# d. P; |% |
* b) o4 p- V% Y0 y/ J! L $ K3 w& p0 l1 ], a' j; J9 J9 F
甘罗也准备向项橐学习,去吓唬大人。他衔吕不韦之命去说张唐,开门见山就压迫张唐说:“你老的功绩,比白起怎样?”
4 H! t) S C+ y1 S& e; g 5 N/ n( Y6 _- d* k2 b' V# V
张唐答道:“白起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0 g8 X* c8 a1 k0 I2 I! p2 Q
& {# X# g1 w8 Z: g3 H 甘罗严肃地指出:“白起虽然厉害,但范雎要他进攻赵国,他认为难以取胜,不肯受命出征,因此被逐出咸阳七里,绞而杀之,死得很难看。如今相国吕不韦请你去担任燕相,结好燕国,你却装老鳖,我不知道你死的地方将是在哪里!是咸阳七里还是eight里!”
6 Q$ j: L0 `. z
, i1 ~0 m5 o D8 b 张唐霍然而起,赶紧答应去燕国。
2 y* i8 d$ V* i5 T L0 \3 Q# S + t" ?7 p0 [6 m9 @
接着甘罗也没闲着,他跟吕不韦借了五辆车子开路,带着小孩爱吃的饼干,昂然直赴赵国。见了赵悼襄王,他开口就把一句猛话砸了出去:“大王,秦国派张唐出任燕国相国,你understand?” b5 R5 B" l$ r- E
2 R1 x, o0 l5 M+ U7 H7 S2 N
“不Understand.”
! M1 O& ^( |0 N# y
+ x, N3 O& G/ K( m “事情很清楚,秦派张唐入燕,就意味着秦燕两国结好,互不侵犯。% _ Y) D/ @8 n- N5 d
这对夹在中间的赵国来说,可就危险之至了。”(就好比德国希特勒和苏联斯大林之间笑眯眯地眉来眼去,夹在中间的波兰就苦了,等着被苏德瓜分了。)- p" `& N! E7 [ r( V# z
7 ]" c7 b9 Y& a7 }; t
赵悼襄王着急说:“Yes!yes!这是秦人远交近攻之策,寡人该如何破解呢?”
" e8 v. |; B8 w- ^ $ ` m& u. o' N' R# y* U
“呵呵,这个很easy,只要大王愿意拿出五座城池赠与秦国,秦国愿与燕绝交。赵国也就安全了。” 9 X* [, F; C& p
5 l' Q- w. V) Q/ b- X6 y 赵悼襄王想了想:“不好不好,这个主意很不爽,我们的土地奈何就白白赠与秦国。”/ v; f# _; m j& r6 L5 h
Y7 _+ m! K7 e3 q 甘罗早有准备,嘻嘻一笑:“倘若大王赠秦国五城,秦国愿允许大王北上攻燕,攻燕所得土地尽入您的口袋,足可弥补五城之失。”(这确实是实话,任何国际军事行动,都得得到相关干系国的默许,秦国如果不默许,赵国是无法北上攻打燕国而没有后顾之忧的。)
7 U' @/ Z7 L- ~! ?- H x0 [; t7 c& J+ [7 X4 i4 }( u
于是,甘罗就和赵悼襄王就签订了“罪恶”的“慕尼黑协定”:秦国默许赵国北上攻燕,对赵国的攻燕军事行动不加干涉,赵国作为回报,将把五座赵城和攻燕所得的十分之一赠与秦国。
2 }( _, J+ I; R- b' j V! W( ]0 @, P# k! q/ I* e
“协定”签署后,赵国的攻燕部队立刻行动。由于有了秦人支持,赵国顺利拔取燕国上古地区(张家口一带)三十六县,并把所得的十分之一(3.6个县)加上五个赵城给了秦国。; G& Z( d4 P' }9 f
! b& q8 T6 O' s
甘罗带着8.6个城池的地图意气扬扬回到咸阳,秦人无不瞠目结舌:一个小孩几十天的时间,居然就活生生裹挟回来8.6个城池,真是一人可当万千兵马了!按功行赏,小孩甘罗毫无争议地被封为上卿。这就是甘罗十二岁出使诸侯拜上卿的事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