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5 15: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逆臣谋反
4 |+ @7 [. k D, G3 ?( n g4 M3 Q( T6 Y
建武中元二年(西元五十七年)三月五日,刘庄在赵熹、李?、冯鲂协助下,将大行皇帝刘秀的遗体运出洛阳东门外,亲自送往临平亭以东十五里的原陵。
; R5 _ @& \0 p 几天几夜的忙碌,回到南宫后,刘庄浑身犹如散了架,躺在寝宫卧榻上一动也不想动了。他的唯一想法是:让朕好好睡几天,太累了。
5 x/ L2 |. a- c 这天傍晚,他刚刚从皇太后阴丽华的寝宫中请安回来,正准备歇息。孰料,烦恼却又追着上门了。' Z% {2 S, |0 ? | d# w
突然,一个中常侍急急忙忙送来了一个包裹,鼓鼓囊囊的一大包。走到刘庄跟前,轻声奏道:“陛下。有东西给您。”刘庄有些心不在焉,懒懒地问:“谁送来的?”中常侍奏道:“东海王派人送来的,说是请陛下马上就看,不可迟延!”刘庄吃了一惊:“大哥送来的?快!呈上来!”
: p- q8 P0 ` q _; Q* p 众所周知,刘庄的生母阴丽华与刘疆的生母郭圣通是“死对头”,而且刘庄还抢走了刘疆的储君之位,按照一般情状,两人之间多半应是势如水火,必不相能。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刘疆与刘庄之间的私交却是极好。对于大哥刘疆的才学、人品,刘庄是极为敬重,刘疆也欣赏四弟刘庄的聪颖睿智,自愧不如。两人之间的情谊甚深,甚至超过了与彼此同母兄弟之间的关系。另外,两人都是饱学之士,酷爱儒家经典,经常在一起探讨学问。即便在建武十九年六月刘庄做了新太子、刘疆改任东海王之后也是如此。建武二十八年以前,刘疆还在京师居住时,两人由于住的很近,不时有些往来。$ E2 d, t- g% r1 m g: k( R
几年来,刘疆一直身患重病在洛阳休养,刘庄也不时地前去探望请安。此外,在吊祭先帝刘秀时,作为刘秀的长子,刘疆还是强撑病体哭临其丧。刘庄见大哥病的如此严重,心中颇有不安。
2 r9 |' O0 \' o7 j+ |, e7 { 这才过了不到一个月,大哥却突然派人送信来,难道是病危了不成?这么大的一包竹简,难道会是遗表吗?刘庄本来就很性急,想到这里,心中更为心中焦虑,赶紧吩咐:“快,呈上来!”
& n# n0 o2 N6 H, s/ @' b+ | 打开一看,却是一封刘疆亲笔写的奏章,还有一封私人信件。打开奏章一看,里面只简单写着几列字:“臣疆有罪,请陛下宽恕。详情悉见此书,请陛下御览。臣疆顿首。”刘庄有些莫名其妙:“有罪?大哥有什么罪?”在满腹狐疑不解中,刘庄打开了那封私信。8 _) G/ M. ]! y! P- R
当刘庄看了这封信的开头几列后,脸色顿时阴沉了起来。看到半截,愤然而起,狠狠地竹简抛掷在地,破口大骂:“无耻!真是禽兽不如!”中常侍们吓得面如土色,不知如何是好。
+ u, e( @/ F4 V, k1 r0 D1 z, { 刘庄脸色铁青,气的嘴唇颤抖。他颓然坐下,想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可是,他的胸口依然起伏不定。愤怒,已经让他无法冷静下来了!他大喝一声:“来人!火速召赵太尉入宫见朕!快!”
' L9 X, ?6 d- d7 k5 w3 c 身边侍立的中常侍如蒙大赦,惶恐奏道:“奴婢遵旨!这就去!”就在他接近殿门时,突听背后传来了一声招呼:“慢!”原来,刘庄竟然已经下殿,快要走道门口了。他面无表情,静静地吩咐:“你们都下去吧!朕要一个人呆一会。”- R1 u: A- M' u) b7 B. I' c
此刻,大殿里空无一人,只剩下一个孤单单的刘庄。他的脸上怒容已经消散,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他默默地弯腰拾起了竹简,将其轻轻放到御案前,然后坐下。在青灯之下,他将厚厚的竹简摊开,凝神屏吸,细细地读了起来。
6 Z+ v1 N5 ]! V T2 K) Z 原来,这是大鸿胪郭况写给东海王刘疆的密信,没有时间落款。不过,从书信的内容可以大致判断出,它写于刘秀驾崩前。此信的大意如下:% p: g+ F: G3 Q9 z# B, a6 x
第一,为前任皇后郭圣通的被废不平,认为刘秀亏待了郭氏以及东海王刘疆。信中举了三个例子:
* X* k' w$ n1 W5 M+ c* u1 _& I 一是指责刘秀不念夫妻情分,无情无义。- ^% ]5 S+ E8 o) J% ~1 C
建武十七年十月,刘秀无缘无故地将郭圣通废黜,将其迁居北宫。此后,又将其赶出京师,送到沛王刘辅之所。信中声称:“远斥居边,海内深痛,观者鼻酸。”0 l! u7 o, |1 q
二是翻出多年前的一撞陈年老账,指责刘秀迫害沛王刘辅。" R; y+ C4 P9 f+ s- m
建武二十八年六月七日,郭圣通在中山国病故。在郭圣通的灵柩尚未送还京师之时,京师司隶校尉府派来的司法官员在王府中逮捕了刘辅的两个宾客,将他们就地正法。信中声称:“至有一家三尸伏堂者,痛甚矣!”% S3 {% J, X, c5 C. Z0 [
三是暗示先帝刘秀授意驸马梁松蓄意陷害郭氏,准备置郭氏于死地。) Q9 C/ O5 } R" Z- u/ b* v
在办理沛王宾客谋反一案中,驸马梁松曾明确告诉虎贲武士以及主管官吏:‘只要发现有歹人作祟,尔等可以便宜从事,勿有所拘!这岂不是难得的封侯机会么?’”信中还指责:“沛王府的郎官们无不暗地里悲伤不已,都为王爷的遭遇而寒心叹息!”
3 @( t2 [, V2 n: Q' u 第二,此信还散布天象变异,暗示国家近期将有大难。
* E7 K) t9 Z0 G 信中挑唆道:天下人心思变,其潜力真是不可估量!如果将中山、东海二国之兵聚集,起码有二百万以上,此汤、武兵也!有了如此大军,突破太行山天险杀入洛阳,真是易如反掌!
) p* e# ^& l# P" {% \+ A 信中还说:“今年轩辕星有白气,星家及喜事者,皆云白气者丧,轩辕女主之位。又太白前出西方,至午兵当起。又太子星色黑,至辰日辄变赤”云云。) e+ x, C; y$ _0 m0 q6 @
总之一句话,就是说根据天象,未来的变化将不利于太子刘庄,国家将有大变发生!
. W d2 D. e m! C/ G 第三,露骨地鼓动东海王刘疆举兵造反。
$ H( t# M% H; C g 信中说:“臣夜观天象,见太子之星趋向昏暗,变成黑色,其运将衰。红色的星象,必将有兵燹之劫。希望东海王顺应天命,努力奋起,要为夺回皇位而奋斗!”* D" o% h: J/ f0 O, y
信中继续煽动:“昔日高祖皇帝起于亭长之身,先帝本来也不过是舂陵的一个草民!何况大王是陛下的长子,昔日的储君呢!大王若是举兵奋起,上顺天意,行必成之大事;下应人心,雪除沉没之耻,也可报死母之仇!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当为秋霜,无为槛羊。倘若犹豫不决,一旦太子登基,虽欲为槛羊,又可得乎!”$ P# P" I3 y6 p
信的末尾,还指出了刘疆无所作为的严重后果。信中说:“臣窃见相师、卜者们说,大王命中当大贵,有真龙天子之气。圣上久病,怕是不行了。一旦他驾崩,由于人心不服太子,闾阎之伍尚愿为盗贼,都要揭竿而起,何况大王呢?到了那时,大王如果再要有什么想法,怕是晚了!自古受命之君,天之所立,不可谋也。而今新立之帝,哪个不是众人所拥立的?强者为王!但愿大王效法高祖、圣上,千万不要像公子扶苏、将闾(二人皆秦始皇之子)那样,最终落一个呼天怆地的下场!”* Y& |2 `4 q6 b8 W2 k8 X
如此恶毒、大胆的狂悖言语,岂是人臣之所当言?这可是灭祖之罪!也难怪刘庄为之大动肝火:真是颠倒黑白、居心险恶!1 Q8 }' T/ T2 j% H) A2 G
不过,刘庄此刻已经完全冷静了下来。在反复将信看了几遍之后,白皙丰满的面庞上稍稍泛起一阵红色。一会儿,他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喃喃道:“郭况,朕看你没有这么大的胆子!除非你是活腻味了!” 过了一阵,他又自言自语:“看来这背后,还是另有其人啊!”
- T: s% W# T3 ?3 f1 G. G 刘庄站起身来,围绕着殿中悬挂的灯火来回踱步。他一边走,不时用手轻轻拍打自己的额头。几个时辰过去了,起初的混乱思路逐渐在脑海中变得清晰起来。最终,他终于作出了决定。略微定了定神,他高声喝道:“来人!”几个宦官应声而出,垂手而立。刘庄朗声发令:“速速准备车马!明日一早,朕要去东海王府中探疾!”
E% ?+ x) g# t( w 真是奇怪,刘庄刚刚登基,诸事还不是很熟。没有详细了解情况,就凭着看了这么几眼书信,他凭什么断定此信绝非郭况所写?朝中出了如此大事,他为何不找太尉赵熹商议?还有,他如此急着赶去刘疆府上,又要做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