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yanshoufeng

[资源发布] 类证治裁小词典(200条)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22: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10〔遗尿〕
6 X% P7 R1 E/ B+ Q$ {4 G
: ~) s2 I. L. Y8 N3 u出 处 类证治裁--〔卷之一 中风(真中风类中风)〕  5 y% H. N# @* m! t8 H. ?) L1 U% O7 D
名 词 解 释 系肾气亏极. 用(参、耆、朮、附益智、五味)以保元阳之脱. 火虚者. (地黄饮子)水虚者. 六味丸.
0 x$ ]6 i9 x4 b# ]* D: s
) l& L2 `" J( z6 p, I5 T[ 本帖最后由 yanshoufeng 于 2008-6-28 22:4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22: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11〔眩晕〕 9 w; O2 k8 U2 C& t0 `

$ Y9 `. O1 r" Z3 V% l3 p/ o
4 B% r6 F$ o# ]9 M  H" Z# j' V8 {出 处 类证治裁--〔卷之一 中风(真中风类中风)〕  ; x( M1 @, A  w5 h/ }" `
名 词 解 释 凡虚阳上巅. 得痰升则眩晕. 经所谓上虚则眩也.宜培其中气. (五福饮或大补元煎. 加甘菊炭、牡蛎、白芍、天麻)此猝倒所由来也.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22: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12〔麻木不仁〕  
' |" E" D- ^- j$ C' ^( I+ X6 Y6 w2 a* b5 [8 b
出 处 类证治裁--〔卷之一 中风(真中风类中风)〕  . _8 I: d, F: h# k" q
名 词 解 释 遍体顽麻. 无汗气实. (乌药顺气散)十指及面麻木. 乃气虚风袭. (补中汤去朮、归、陈. 加白芍、五味子)麻木体软. 搔起白屑. 乃脾血不荣. (补中汤去柴胡. 加地黄、白芍、芝麻)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22: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13〔春温〕  
. c6 l4 L  q- F7 R/ f5 H7 ?! ], p- G# h2 L/ B

8 o& M; u7 R! A& r' M出 处 类证治裁--〔卷之一 温症(附春温、风温、溼温、冬温、温毒)〕  : s* p/ ], e5 B& Z& A- n7 H! _# ^
名 词 解 释 温热病. 不可作伤寒正治. 而用大汗大下.初病憎寒发热头痛. (葱豉汤)得汗则解. 温邪化热伤肺.上焦气阻. 用辛凉轻剂. (栀、豉、芩、翘、杏、桔、花粉、 郁金之属)呕吐. (黄芩汤加半夏、生姜)溼邪内搏. 热迫下泄稀水.(枳壳、赤苓、芦根、苡米. 滑石之属)脘中痞痛. 宜从开泄.宣通气滞. (杏、F3、橘、半、蒌、桔之属)上焦气热烁津、 (凉膈散)散其无形之热. 勿用血药溼腻. 热伤胃津. (石膏、竹叶、生地、麦冬)其热邪耑在气分. 必得战汗. 或大渴索饮.饮后热达腠开. 邪从汗解. 但脉象和缓. 虽肤冷却非脱症. (战汗后. 脉急疾. 躁扰不卧. 肤冷汗出. 乃为气脱之候)更有邪胜正虚. 经一再战汗而愈者. 叶氏温热论云. 肺主气属卫.心主属营. 临症者. 卫之后方言气. 营之后方言血. 邪在卫汗之. (辛凉开肺. 便是汗剂)到气方可清气.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元参、羚羊角之类)入血乃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之类)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 动手便错. 且溼邪为害. 面色白者. 须顾其阳气. 溼胜则阳微也.虽溼邪化热后. 法应清凉. 然到十分之六七. 不可过用寒凉.恐成功反弃. 何也. 溼热一去. 阳亦衰微也. 面色苍者. 须顾其津液. 清凉到十分之六七. 往往热减身寒. 不可遽谓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焰虽熄. 灰中有火也. 凡温热病. 救阴易. 通阳难. 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通阳不在温. 而在利小便. 较杂症自不同也. 如三焦不得从外解. 则热结于腑. 入舌灰黄. 或老黄. 乃下之.(小承气汤加减. 伤寒热邪在里. 下之猛. 此多湿邪内搏. 下之轻.伤寒大便溏. 为邪已尽. 湿温病大便溏. 为邪未尽)至大便硬.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22: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4〔风温〕
( J: S/ {3 `% d2 A5 T
+ P: z) M( Y. m" v1 e1 f出 处 类证治裁--〔卷之一 温症(附春温、风温、溼温、冬温、温毒)〕  4 S( S4 S% o/ J, z& z: D' y9 `
名 词 解 释 温症感风. 寸口脉大. 肺受热烁. 宜辛凉清上.(杏、贝、栀、蒌、花粉、沙参、桑叶之属)身痛脘痺. 肺气不舒.(栀、豉、杏、蒌、郁金、橘红之属)头胀欬嗽. 懊EE痞满. (芩、蒌、栀、豉、枳、桔、桑叶、郁金、贝母之属)热灼劫阴、烦躁. (麦冬、白芍、蔗浆、生地、阿胶之属)余参春温治法.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22: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15〔溼温〕   
0 m5 T! @' x" n) T7 e5 D* @
# n+ j  T( N2 s% A1 H. j
* n8 [% t, w" A9 G1 X
- d) {$ g; m5 q" J8 T2 `& G出 处 类证治裁--〔卷之一 温症(附春温、风温、溼温、冬温、温毒)〕  8 r5 d. R/ `% b3 j
名 词 解 释 伤于溼. 又中暑. 暑挟溼邪. 郁蒸为热. 其脉寸濡而弱.尺小而急. 身痛头重. 妄言自汗. 两胫逆冷. (湿遏阳气)忌发汗.汗之名重暍. 必死. (苍朮白虎汤)胸满. (香薷饮加半夏、 苍朮)头胀耳聋. 邪与气混也. (正气散去腹皮、白朮、姜、枣.加连翘、银花、牛蒡子)小便不利. 大便反快.(五苓散合白虎汤或天水散)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22: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16〔冬温〕
' Q; B% _6 C, @; h5 g* W) v0 {' t
: R3 I0 s. [4 ^) p  F
4 z# T; H) s; r. }! D出 处 类证治裁--〔卷之一 温症(附春温、风温、溼温、冬温、温毒)〕  
" I7 h; M  Y5 I: f1 I6 R& ]名 词 解 释 冬气温暖. 感而即发. 身热头痛. 不恶寒. 面肿欬嗽.咽痛下利. (阳旦汤加减)忌风药升举. 初感头痛身热.(葱豉汤)咽痛. (甘桔汤)风寒外袭. (葱豉汤加羌活、苏叶) 余参春温治法.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22: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17〔温毒〕   % F1 L! o. b" Q8 n! v1 s* p

  n/ ~/ F' p* T出 处 类证治裁--〔卷之一 温症(附春温、风温、溼温、冬温、温毒)〕  
( K5 l& L  E# k名 词 解 释 病温更遇时毒. 面赤斑如锦纹. 咽痛烦躁.(黄连解毒汤)自汗而渴. 胃热发斑者. (人参化斑汤)斑已透.热不退者. 犀角大青汤去黄芩、升麻. 加生地、人参、柴胡) 误用热药. 邪毒深陷. 发为狂乱. 面赤眼红. 舌黑鼻煤.下利脉洪数者. (消斑青黛饮)忌下药. 惟便秘躁渴. 可微下之.(大柴胡汤)凡斑疹初见(胸背两胁)点大为斑. 粒小为疹. (斑属血多. 疹属气多)或阳症误用热药. 或当下不下. 或下后不解.皆能致之. (不可发汗. 重令开泄. 更增斑烂)斑紫点小. 心胞热也.点大而紫. 胃中热也. 斑黑而光亮. 热毒盛也. 黑而晦者死. 若黑而晕脚红者. 火内伏. 用清凉发散. 间有转红成可救者. 凡斑疹.皆邪气外透. 发出宜神情清爽. 为外解里和.(如斑疹出而昏者正不胜邪.或胃津内涸)有白泡如水晶者. 溼邪郁于卫分. 汗不彻故也. 当理气分之邪. 若毒壅.(消毒犀角饮. 大青四物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17 17:28 , Processed in 0.02083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