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7-14 22: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他们把唐朝历史遽然腰斩(2)
, h& X4 s" H5 H; M
1 }) h0 T$ |& F$ j 史思明终于还是被李光弼给耗住了。: B! C5 J- `* g4 C) W
这一耗整整耗了一年零四个月。
& `% z6 p$ I8 x2 b( h 他发动了无数次进攻,却被李光弼一一击退,从而被牢牢牵制在中原战场上,根本无暇西取长安。
8 b* a% c* w9 W( u/ j8 A, C 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正月,史思明把燕朝年号改为“应天”,希望以此去去晦气。: |7 r) _' G" f3 t9 l- L. ]/ H' {* F
让史思明大喜过望的是,短短一个月后,新年号果然给他带来了好运。
2 o8 @7 W. @& H$ H# ] 而他的好运使者就是此时驻防在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的唐朝观军容使鱼朝恩。$ m) E+ j" @) z2 z# b
这位天子跟前的红人很不欣赏李光弼的打法。他觉得像这样一味死守是懦弱无能的表现;在新年到来之际,唐军应该主动出击,夺回东京洛阳;更何况燕军都是北方人,长期在外征战,必定思乡,此时趁其军心涣散大举反攻,绝对可以取胜。他把这意思反复跟肃宗强调,肃宗越听越有理,于是敕命李光弼进军攻取东京。李光弼不为所动,上奏说:“贼锋尚锐,未可轻进。”
' \ i+ Q- W7 e/ O/ A 肃宗李亨还是比较信任李光弼这个平叛功臣的,一看见他的奏书,就把此事按下不表。可关键时刻,另一位天子眼中的平叛功臣却站在了鱼朝恩一边,坚决主张进攻。; a7 f7 w4 _& e
他就是此时已经升任朔方节度使的仆固怀恩。+ L, B. r1 v1 z' _! g: d, ~
自从安禄山起兵以来,帝国平叛战场上的三根顶梁柱就是郭子仪、李光弼,还有他仆固怀恩。郭子仪因邺城之败失势后,仆固怀恩的竞争对手就只剩下李光弼。所以他刻意反其道而行之,坚持反攻之说,目的就是压制李光弼,在天子面前争功邀宠。- |) q4 R1 l e* D/ P
最后,李亨的耳根子终于软了,便不断派遣使者逼迫李光弼出兵。李光弼无奈,只好命郑陈节度使李抱玉把守河阳,然后与仆固怀恩、鱼朝恩及驻守陕州的神策军节度使卫伯玉一同进兵洛阳。0 }1 k' Y! p% r, i, v. Y# V
2 g1 R; u. o- y
史思明的幸运日就这么如期而至了。# r$ ]0 s, D2 Z/ T1 T3 c, H
就像他说的,李光弼擅长守城,短于野战。+ f; ^9 ], a* t4 _% g
这句话果然在上元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得到了应验。
# ?$ Z @, p) b1 [7 ?2 Z 洛阳城外的北邙山下,临深履薄的李光弼选择了一个险要的地形列阵,而踌躇满志的仆固怀恩则率兵列阵于一马平川的平原之上。李光弼一再告诫他说:“依恃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列阵平原,一旦失利则全军覆没。史思明绝不可轻视!”可仆固怀恩置若罔闻。
" h2 Z) |# w5 h) t 看着各部阵形参差不齐的唐军,史思明笑了。2 f' P, P" b' i+ r; G4 _ e
他多么希望唐军永远都以这副模样跟他打仗啊! }. j9 Q) _9 e
郁积在史思明胸中一年零四个月的怒火和求胜之心,此刻终于化作一声震聋发聩的号令,响彻在燕军士兵的耳边。
2 w, m) r8 q( W 顷刻之间燕军骑兵就像潮水一样漫过了平原。
7 Y, P- M2 O- P8 w 起初是仆固怀恩的部众被击溃了。接着李光弼的阵形也被打垮了。然后各路唐军就全部丢盔弃甲掉头而逃了……, c! q' p0 j2 o4 P
李光弼和仆固怀恩渡过黄河,一路逃至闻喜(今山西闻喜);鱼朝恩与卫伯玉逃回陕城;李抱玉弃城而走;河阳、怀州(今河南沁阳)相继陷落。朝廷大为震恐,迅速向陕城增兵。, Q: q7 G4 b [# V4 w* L
a1 `1 R! N3 C
邙山大捷之后,史思明乘胜西进,命史朝义为前锋,从北路进攻陕城;他本人则率大军从南路向西挺进。史朝义进至礓子岭(三门峡市南),被埋伏在此的卫伯玉打了个措手不及。史朝义屡次进攻,都被陕城的唐军击败。史思明只好退驻永宁(今河南洛宁北)进行休整。他恨铁不成钢地对左右说:“小子怯懦,终不足成吾事!”打算按军法从事,诛杀史朝义及其手下大将。2 A7 u6 o& q# E4 |) L1 O
史朝义大为惶恐。
! V1 x$ Y# Y0 V 可在惶恐的同时,却有一个细微的念头突然闪过他的脑海。
Q* N, A; m" z* a% t5 T* k$ O 这是一个与当年的安庆绪如出一辙的念头。- Z: {' N% ?9 u# ~, L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史朝义一直以来的处境其实也与当年的安庆绪如出一辙。
1 [. r$ k. r9 o' R' _! x9 c 史思明宠爱幼子史朝清,自从当上皇帝后,一直想杀了史朝义,立史朝清为太子。这些想法都是史思明亲口对左右说的。而史思明历来残忍嗜杀,左右之人轻则掉脑袋,重则被族诛,所以自然有人把这些话透露给了史朝义,希望这位性情温良、爱恤士卒的少主能够把那个杀人不眨眼的老皇帝干掉并且取而代之,以免他们终日活在伴君如伴虎的噩梦之中。2 t$ F4 m% I4 @
可史朝义始终下不了这个手。) A& i3 S* N: _8 h) N' E, u
三月十三日,史思明又命令史朝义修筑“三隅城”(依山而建的三面墙的城堡),用来储存军粮,限一天完工。史朝义率部下拼命赶工,刚筑完墙体,还没来得及涂泥,史思明就来视察了。他指着史朝义的鼻子破口大骂,命侍从骑马站在那儿监视史朝义干活。片刻后城堡竣工,史思明犹然咬牙切齿地说:“等攻下陕城,终究要斩了你这贼东西!”
" `! d$ s% A# O8 c+ Y 那一刻,史朝义心中那个可怕的念头再度翻涌而起,令他不寒而栗。
' M! {* |. P5 D8 o5 @- | ! u! j! }: d: F% p( Q0 @
是夜,史思明宿于鹿桥驿,命心腹曹将军担任警卫。
9 W! L: b- _6 h. _) z 正当史朝义被那个念头搞得辗转反侧之际,他的部将骆悦和蔡文景就敲开了他的房门。骆悦说:“我等与大王命在旦夕!自古以来废黜旧主、拥立新君乃为常事,请大王召见曹将军,共谋大事!”
3 s2 Q* w, l+ f6 p 史朝义低着头一言不发。骆悦与蔡文景对视一眼,接着说:“王若不许,我等今天就投奔李唐,只恐大王也不能保全。”
* v$ B2 Y6 G' }) N- B 史朝义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是一脸泪水。
& x+ [; X0 L" K0 C 骆悦和蔡文景都不知道,或许连史朝义本人也不知道,这究竟是矛盾与痛苦的泪水,还是快慰与兴奋的泪水?!
4 }3 Z; A1 E8 k" O+ h. y: @) D+ W 可无论如何,史朝义的决心还是下了。他一边抹着脸一边说:“诸君好好干吧,不要惊动了父皇。”
/ [2 j4 h4 _3 v+ W- t 随后曹将军也不得不上了骆悦等人的贼船。他很清楚,史思明深犯众怒,如果他不答应,肯定要死在主子前面。/ @: V7 C$ N. y1 L2 C
当天深夜,骆悦率领史朝义帐下亲兵三百人,全副武装直扑鹿桥驿。戍卫禁军一见曹将军领头,无人敢拦。骆悦冲进史思明寝室,不见人影,连砍数人,宦官惊呼:皇上在茅房。骆悦等人冲出来时,史思明已备好马鞍。他刚刚跃上马背,骆悦的手下一箭射中其手臂,史思明跌落马下,被严严实实捆了起来。
. F2 ?8 V( B$ |+ G. K 他满脸沮丧地问:“乱者为谁?”
" z8 C! |. n1 o: P n S 骆悦说:“奉怀王命。”% Z9 E' `- i+ w d4 @' F! s
史思明一下全明白了。他长叹一声,说:“我白天说错了话,活该如此下场。可现在杀我未免太早,何不等我攻下长安?而今大业难成了。”
# Q9 t* K) p$ A) H; u 骆悦将史思明囚禁在柳泉驿(河南宜阳县西柳泉镇),然后回报史朝义。其时燕朝宰相周挚正率后军驻守福昌(今河南宜阳县西福昌镇),闻讯大惊失色,跌坐于地。次日,史朝义拔营返回洛阳,周挚出营迎接。史朝义听从骆悦之言斩杀了周挚。大军到达柳泉驿时,骆悦等人深恐夜长梦多,对史朝义晓以利害,随后绞杀了史思明。
3 e z" p+ Y1 D3 u : E3 N. E9 Q: F
自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四月称帝,至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三月被杀,史思明的帝王生涯总计不过一年零十一个月。
: U! k! u8 [+ Q7 Q, ^ 而此前的安禄山比他还不如,只当了一年皇帝就命丧黄泉。
5 j# f9 S; t2 q( `9 `, ?' ^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他们看上去就像两朵转瞬即逝的浪花。6 q% {+ W3 Q. i1 p
然而,他们并不是浪花。/ y4 v; o9 ]" ]5 F: M t/ ?
他们是深不可测的旋涡。$ \& N) j0 R' L
大唐王朝的巨舫一经驶过便开始剧烈的颠簸和摇晃,从此进入一个半世纪的迷航。6 e, q3 Y& T3 O+ P t
换句话说,他们联手缔造的“安史之乱”更像是一把刀,把二百八十九年的唐朝历史遽然腰斩、一劈两断。8 K4 B7 a+ R6 q8 x( ?4 [
前半截叫盛唐——一百三十余年繁荣强大如日中天的盛唐。# ?+ K2 o& A4 t) v2 n
后半截叫乱世——一百五十余年藩镇割据兵连祸结的乱世。0 e* u0 b. q5 \! e, ]
虽然李唐并未在他们手上终结,虽然他们行凶不久便死于非命,可帝国却在此后整整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不停地流血和颤栗、。甚至连数百年后的大宋帝国也仍然背负着这个巨大的历史创伤,所以一路走得跌跌撞撞、步履唯艰……$ g: x) |/ q+ D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帝王梦都做得极其短暂。( D, m& D5 p2 g) v! b
可在他们的美梦终结之处,大唐帝国的恶梦才刚刚开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