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izy_cn

中国民间剪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7: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民间剪纸:

3 b  c; J) a" M3 q) }4 |* }+ M0 x  孝感的妇女有正月十五唱“请七歌”的习俗,向“七女星”讨巧:“正月正,麦草青,我请七姐看花灯,教我心灵剪牡丹,教我手巧绣凤凰,杀白猪,宰白羊,年年接你七姑娘,”讨巧其实只是表达了女子寻示灵感的心愿,要手艺精,当然还需勤学苦练了。而巧手的女子,独享社会刮目相看的殊荣。9 H& H5 v" ?! W2 G" P

3 d# \8 w% [3 u5 M1 L+ J3 K  据说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至今腰里还带着年青时情人赠的订情荷包。可见这种乡俗的民间艺术所具有传达情感之力量。/ t' S9 G. K, e- X, p

8 |* o' \% S7 g* t- d  在房县,时兴过一种带字的花样,作为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花。这些花样上的诗句往往是求花的乡亲随口吟出,剪花的巧女便把它剪在各种形的剪纸上。如“操心劳力,增加负担”是刚过门的媳妇说给公婆听的客气话;“手心手背都是肉,打断骨头连着筋”是母亲告诉女儿,长辈对你们都一样看待——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语言揉进剪花里,更增添了一份含蓄。
+ s: b3 P& T2 t$ M' S; q$ ?2 p! x. v" {  g% Z& J
  刻纸在湖北叫“雕花”,武汉、鄂城等地都有数以百计的雕花匠,并且在清末民初建立有剪纸的行会组织,这在全国是少见的现象。与全国各地的工匠艺人一样,他们以高超的技艺应付各种不同的审美要求,而个人的情感只能在雕花刀缝间深深地潜藏。0 X0 p2 y. @. W# Y
  
2 S6 J( {- u7 Z! _% ?
, E* Z( E5 _1 g# M

* p3 z3 ]! N! K. T$ e8 \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7: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民间剪纸:
 

/ `7 `/ t" j, `3 s" ~三麻! h6 O% Y' g  Z
剪花样
8 R4 _: y0 T  ]+ P万色俱像: \, M" T: Z! \) ]- S+ E! h* ^
名扬全市上  ^, j, |4 P1 H. E7 S/ c# Z, A
人称剪花巧匠  S; S6 ~9 ~8 K/ G* m
名誉不是一日创
1 B8 s* E0 I  N各界妇女看了欢畅
8 p9 N) c! Z4 d. a# c4 u如果需要什么新花样+ I' y& R# W. ]0 @
请你来到扬洲多子街上
( g# w; @1 N3 x0 o9 C8 K
  这首“宝塔诗”是扬洲剪花艺人张永寿包花样的纸上所印。
7 p6 p7 n2 ~4 T$ W- x, d' `3 }. |
  江苏南北清末民初剪纸艺人已遍及城乡,竞争意识逐渐扩张,而张永寿是最显山露水的一位,他代表着市层阶层的审美趣味,剪纸俗中略带雅气。细巧玲珑,惟妙惟肖,深得崇高诗书的江南人喜爱。: E# D) A' V. y* d
0 ]7 ~  S' e6 k5 `
  苏北农村的剪纸风格与之有较大的差别。她们的剪花描云也许更多的是平衡自身的精神与现实生活的倾斜,因而作品的剪制过程全部随着自己的意愿。邳县民间剪纸是苏北乡村剪纸的典型,传承与延伸使民间剪纸在邳县的巧手中同舟共渡。它遵循古的传统却有旺盛的生机,表现新的生活又不摸拟现实的表面。
8 F9 S, `1 f% y, Y7 i5 z. S. a# J

. c8 u  `  }/ z7 O: D& X3 j

  q9 ^: O- H* a: {1 \喂猪(墙花)邛县

+ j! ?$ U& o0 k) I( A鸳鸯卧莲(鞋底花)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7: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民间剪纸:
: x+ x# i3 Z2 z: y. V* B$ K0 G* x
  《武林梵志》载五代时“吴越践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描绘了吴越故地上曾出现的一个宏大剪纸景观。
  }0 u5 H7 o4 b( E6 s5 }, y! Q9 b) E8 t
  民间剪纸传统在乡土之中延续传承经久不衰。至1953年以前,调查者曾记述:“浙江省的窗花剪纸各地都有,以金华地区永康、浦江、盘安,温州地区的乐清、平阳等地较多,风格各有不同,用途亦各异。”
* h8 O( w/ E. _7 \' T2 W3 u8 W4 `; Q: g7 W# i% V
  从所采集的品看来,金华地区多为窗花和灯花,乐清的细纹刻纸主要用于装饰龙盘灯,平阳一带送礼时放在礼物上的“圈盆花”最有特色。其次,各地均有用以衣裙、鞋帽的乡花样。$ R8 x8 b1 @% m$ o

7 \( M; J7 c( z/ U* J& E  题材常见为花卉瓜果、鸟兽鱼多,而戏曲故事则是永康一带的拿手好活儿。剪花的样子多是女子做姑娘时攒下的老辈儿花样;另有一部分是画佛像的民间匠人所为,再经由手艺高的巧手剪制。有的巧手当然也可以自己出样自己剪,甚至看完戏之后就能剪出成套的戏文。
) {, R7 g  @6 g% R7 I0 S  |# G1 F
  浙江戏曲窗花擅取戏中典型的场面情节,充分体现人物的身段之美。有别于戏曲的是,剪纸为之配上了相适应的背景为衬,显示了特定艺术语言的优势。浙江剪纸造型讲究大的影像轮廊,而影像之中剪出细细的阴线。阴线的恰到好处,能使形象结构与画面的节奏都增添成色。
2 u/ M( ~# `$ G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7: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州民间剪纸:
+ `+ P1 N3 l& I$ V  ?
  扬州是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隋唐时期,人们就把剪纸作为一种乐趣,点缀和美化生活。说起来,这和隋炀帝杨广有一定关系。杨广当皇帝后,从大业元年(605年)开始营建扬州,至邗沟修竣,运河通航,便在这里大兴土木,广筑离宫别馆。他三下扬州,恣意游乐。# O  f( W& f3 h) j
, D' f5 _5 N# v3 [7 D: B
  在扬州城西的上林苑中,有全国各地的奇花异卉,宝兽珍禽,他每当夜间和宫女们游园,不张灯火,令人捕捉许多萤火虫送来,萤光漫山遍谷,照耀如同白昼。到了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炀帝游兴不减,却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并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艳丽景色,以赏心悦目。这种“萤苑”、“剪乐”,同那“迷楼”、“龙舟”一样,反映了隋炀帝奢侈荒唐的罪恶生活,但从剪彩为花这个侧面来看,却说明扬州剪纸的源远流长。- @+ Q  C6 [# ^( I' b$ |! w
8 D% F, M: u1 x' j( @+ P7 V
  在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相观以为乐。唐诗人李商隐所写“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句,称赞了剪纸之美为人们所喜爱。那时的剪纸还是具有迷信色彩。扬州民间剪纸人、纸马及纸钱等,就是用于祭奠鬼神的。大诗人杜甫在《彭衙行》诗中写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之句,就是这种民情风俗的反映。1980年春,扬州各界迎接“鉴真大师像”回故乡“探亲”,扬州艺人作了一套《鉴真大和尚》剪纸,赵朴初先生为之写“忆江南”词一首,中有“明月满城歌过海,神工剪纸与招魂”之句,爱引了千年风俗,以神来之笔,表达了故乡故国亲人对鉴真大师怀念之情。; m* y9 w- |0 a) |5 m$ d% @* l) {3 {

3 J* x: g, [( V; ]0 m9 x7 t( n/ o  唐代造纸业兴盛,扬州有较大的造纸作坊,唐宋时已大量生产质量很高的贡纸。作为雄厚的物质条件,也促进了剪纸艺术的发展。扬州自古多奇花异卉,唐宋以来历代扬州的文章太守、诗人墨客,莫不寄情花木,装饰风雅,演出许多的事,写下多少名篇。这对剪纸表现的题材,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扬州剪纸向以花卉为主,确是千年传统的一个重要体现。
8 s0 S8 C3 B9 x/ u/ R, G3 `# I0 w/ K! O& D. p
  民间艺术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扬州的民间刺绣就和剪纸有不解之缘。刺绣的图案先画出底样,剪成纸型,再粘贴在面料上,进行刺绣。这种方法在扬州延续了很久,直到现在民间刺绣还有沿用此法的。刺绣又叫绣花,以前扬州人一直称剪纸艺人为“剪花样子的”,就缘于这两种艺术的密切关系。
! J$ ~% x4 W3 }7 u' f$ P* {+ \0 ^7 R+ q9 ]
  清代扬州,由于江淮盐业的发展,带来城市的繁荣。盐商巨贾固然生活奢靡,市井民家也还讲究穿戴。居室之内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至镜袱香囊、绢帕笔袋,都以绣花为美。至于结婚做寿、年节喜庆,所用绣品花样更多。这些绣品以剪纸为底样。剪纸艺人用一把剪刀,几张素纸,凭着心灵手巧,剪出生动活泼、寓意吉祥的各式花样,因而扬州城内赖剪纸为生的民间艺人颇多。据传,嘉、道年间,著名艺人包钧就以一剪之巧而声名远扬。在包钧的剪下,花、鸟、鱼、蝶无不神形兼备,引人入胜,因有“神剪”之誉。时人对他的剪艺甚为赞赏,给以“任他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杨恐不如”的高度评价。7 ?6 C8 z5 B$ D# `' k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7: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民间剪纸:
; m& V) K# ]8 i) s) U
  福建各地的剪纸都有不同的特点。山区的南平、华安等地以刻画以山禽家畜的作品较多,表现较为粗壮有力、淳厚朴实;沿海的闽南、漳浦一些带则屡见水产动物入画,风格细致造型生动;莆田、仙游一带以礼品花为主,倾向于华丽纤巧的意味。
: R1 x8 u' a6 T$ I! Q5 m6 b& d. i$ Y4 V5 ]0 z8 [' y
  剪纸的作用了也很广泛:岁时节日的窗花、门鉴、灯花、仪礼花及刺绣的稿样,泉州艺人刻纸还应用在建筑中家具上,作复印漆画的底版。
( G* P; a6 ~- U+ F1 M- g- ]5 [7 _5 ~+ D1 B$ L& \
  最有特色的样式应称莆田的礼品花。贺生贺喜贺寿,祭神祭鬼祭祖,不管是馈赠还是摆供,也不管是礼轻还是礼厚,都要赋上一枚鲜红的剪纸花。就连猪头、猪脚、猪肚儿、鸡爪爪,也都如此。中国有句俗话叫“礼轻人意重”,想必礼物本是象征行为,而礼物上的花儿,当是人情人意之所在吧?
  @& A# L9 T4 n  [9 p3 Y- |" D" X
  礼品花的造型也别的意趣。一只鸡爪上的剪纸称之为“凤爪花”,本无美感的东西顿时成了一枝爪丫儿的阿娜若舞的凤足凰趾,上面再饰以“戏牡丹”的图案,则更美观。猪肚子儿也很难看,作者把这朵花剪成一只肥硕溜油的小猪崽的意象,使这份本“好吃不好看”的礼物,得到了最恰如其分的完善。更奇怪其中的文字“一团彩色”而不是“一团和气”,因为那满园之中,已洋溢着可视的祥云瑞气。  
* P+ D3 m3 I% w/ o1 h% g& Z3 r
3 B* E5 l" G; v+ ]/ l3 E
一团彩色(猪肚儿贴花)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7: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民间剪纸:
1 q% j; O  Y1 \$ c
  云南的剪纸基本有两种作用。一是寺庙中的神幔、神树及旗幡上的剪纸或刻纸,多为信徒们敬神拜佛的贡献之物。其题材样式包括有云南地方特色的大象、牛羊、佛塔、衣裤、器皿、人物、花鸟及吉祥的图案等。造型简略单纯,有一种原始稚拙的意味。神幔如北方民间的挂帘剪纸,但都很大。常常是多张纸贴接在一起。折叠刻出重复的图案。具有神秘的宗教气息。, i% B4 `. I/ _$ L/ d8 s9 I
% ]: }5 f( c+ \" o  a
  刺绣是南方诸多民族女性擅长手艺。而要有别致的花样,就必得学剪。这里的一幅鞋花三幅胸襟花,是白族女性所剪。从内容上看来,已完全是汉族的戏故事,只有其中的佛塔及建筑,仍存有些许缅寺建筑的容貌。( s1 [* n7 s9 a! k* j" _# ~
  U( |  h' D* x! k7 Q
  从作品严谨的构图和轻松自如的造型上看,剪纸的作者是个成熟的老年巧手。为了刺绣时色块分割表现形象的必要,以开口刀法在形本上剪出暗示结构的虚线。几个内容不同人物不同的故事,和谐地摆放在外形几乎相同的对称形之中,黑白分明疏密得当,毫无充塞罗列拥挤的感觉--也许这些花样作者所求的最佳效果,留待绣花女最终去完成,但作为一幅剪纸作品的完美,已在此花之中。
" ~( t' ]  o: _
* \, o7 v( ~5 C; }6 E
! |' ~) m$ r4 J& @$ [' d$ `2 `

" E- Y; I4 S. G7 i% ], C9 }梁祝化蝶(胸襟绣花)

5 Q4 L% }/ K+ x" E# u3 k蟾蛙鱼蟹(鞋面花)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7: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民间剪纸:
. A' i! l# I! y  g& P, m: C6 V
  谁都知晓贵州苗族的衣衫上有五彩溢香的美丽刺绣。但谁知道那千针万线密密匝匝的花朵底下,都有一张好看的剪纸?而会绣衣的苗女们,哪个闺房中会没有存放的花样?9 L* s+ r* Y' w# a: S: O3 [' L

, I2 e6 c; h/ m, @3 t; j4 ?3 o9 t  《苗族古歌》“迁徒”一段中唱道:“姑姑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可见剪花刺绣对于苗人生活的必要。
* [; j3 K1 k$ h! w' f  [4 U0 X) y/ Z" R* q6 b9 F9 }
  贵州苗族剪纸主体纹样的动物中,有龙、吉玉鸟、蝴蝶、鱼等,人物有央公央婆、蝴蝶妈妈、苗族英雄务么细及驭龙伏狃的苗人男女。另外,太极阴阳鱼,枫树及苗楼建筑也常常出现在画里。这些形象都与苗族的古老信仰和传说有关。) K1 L  K4 D& s
! _7 Q3 U5 q  r! k- Y/ q
  贵州剪纸由于各地刺绣方法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有特点。
& y7 a5 V; `. W8 [
3 j) ~% I; V' n  q1 E4 g/ O( }' k  施洞型的剪纸确定外轮廊之后,在形体的内部破刀剪出随势而走的涡状线或齿状线。而台拱型的剪纸则以镇扎眼成虚线状。造型特征施洞剪纸为粗犷,而台拱剪纸更趋秀丽。与西北剪纸造型一样,贵州苗族剪纸艺术的造型因素来自于民众对事物特殊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自于传统乡土文化根深蒂固的美学思想。任何以为民间艺术的奇物造型是“变形”的看法,都是对创造者真挚情感的曲解和中伤。/ J0 r9 X" {0 l) n) }' \
! O8 o  E! N9 z% G, L
: c  ^- A5 d5 R( \/ d& T0 `* d
/ q; \: s9 m7 J9 {
老鼠娶亲

6 `7 Y& [3 L1 L  A老鼠娶亲
发表于 2007-1-11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剧脸谱剪纸图片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8 00:26 , Processed in 0.02436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