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14 21: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一柱擎天
3 c% {4 x3 z, T+ T' L 6 w7 o: A6 P' M% C: Z+ s/ a9 Q7 f
刘荆被秘遣出京的消息的消息,虽然刘庄严加保密,最终还是被太尉赵熹秘密侦知。虽然新皇刘庄没对他说任何事,可凭着在朝廷任职近四十年的丰富经验,六十一岁的赵熹就是再傻,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要是连这点警觉性都没有,他就不用在仕途上混了!0 z5 h2 D: h3 O# J- p
赵熹几乎是下意识地作出了判断:国家大丧期间,身为孝子之一的刘荆不在府中去服丧,居然莫名其妙地被送到了河南县,足以说明他出了问题,而且问题很严重。其实,赵熹早就发觉山阳王刘荆的毛“不顺”了。一想起那天哭灵时的场景,他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8 E0 @* s. ~% U/ v8 Q7 W, A 那天在灵堂上,虽然刘荆哭的声音最大,听上去却有点奇怪,立即引起了赵熹的高度注意。赵熹本来想过去劝他节哀,不料走到近前一看,却发现刘荆不过是干嚎而已,竟然一滴眼泪都没掉!赵熹心中一寒:“如此全无心肝之东西,还算是个人吗?”他心中愤怒,却又不好发作。当皇太子在叩拜哭灵时,刘荆却与刘康、刘焉几个偷偷说笑,挤眉弄眼,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赵熹气的浑身颤抖,这才愤然拔剑将这些逆子们赶了出去。刘荆被圈禁前后,赵熹也听到了一些风声。有人传言:小人曾见圣上的龙舆在东海王府门口出现。赵熹将其严斥一番:“再敢胡说,小心脑袋!”但他依然是不动声色,还是在暗中默默观察。
1 N: u# J6 _% n3 w% g 对于新皇刘庄,赵熹从无私交,赵熹心中有些惴惴不安。他深知,刘庄最欣赏的大臣是他当皇太子时的老师——太常、关内侯桓荣。此人给刘庄当了十几年的《尚书》老师,师生之间恩情深厚,非同寻常。几个月前,赵熹在榻前接受刘秀的“托孤”重任时,心中也隐隐掠过一丝不安。赵熹开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圣上明知皇太子与桓荣之间的恩谊,却为何不叫桓荣一同接受顾命之任?皇太子刘庄已经三十岁了,自会“乾纲独断”,还要他赵熹托什么“孤”呢?5 |* M9 y! a( z2 b# M
在操办丧事的过程中,尤其是经过诸皇子在灵柩前闹市这一幕,赵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先帝看重的是老臣这张‘黑脸’啊!”至此,赵熹才懂了先帝的苦心:刘秀临终托付给他的“孤”,绝不仅是刘庄一个,而是他的全部十个骨肉!( V; l( h5 o( Z4 {) Q- }" O
这位赵太尉竟有何德何能,先帝刘秀为何对他如此器重?这就要从赵熹的人品与能力说起。
" _0 [9 b' _" F# f/ `4 Z/ ^ 众所周知,赵太尉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朝野上下,无不敬畏。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赵太尉也是一位风骨凛然、大孝大仁的义士!早年他做过的那几件大事,真是上惊天地、下泣鬼神,义烈之风,古今罕有!5 Y+ H0 Q3 @: W4 c' T
赵憙字伯阳,本是南阳宛城人。其个性极强,节操高洁。早年,他的堂兄被人所杀。当时赵熹只有十五岁,他哀怜堂兄无子,自己又年轻而无力报仇,就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亲手为堂兄报仇!) M+ ?+ l) p6 S& Q$ S% ~
一天,他身怀利刃,结交宾客,去寻仇家报复。不料,他到了仇家一看,却当场傻了眼。那个仇人全家正好病卧在床,赵熹完全可以趁机动手。但他觉得如此报仇“胜之不武”,不是君子所当为。他将压在仇人脖子上的剑放了下来,回过头说:“你们要是病好了,给我滚的远远的,别让老子看见你们!”仇家病好后,为了感谢赵熹的不杀之恩,想与之和解。就把自己捆起来,负荆请罪,主动去见赵熹。然而赵熹却不为所动,对仇人拒不接见,还放了话:“此仇必报,尔等就死了这条心吧!”后来赵熹找到机会手刃仇人,给堂兄报了仇。这就是赵熹,一个“以直报直,以怨报怨”的人。此事传出,赵熹声望鹊起,名冠南阳。
( j4 A- K5 G, t 更始元年,更始帝刘玄令派柱天将军李宝攻打舞阴县,有个李姓大户死守城池不降。李宝围急,李氏首领无奈在城上叫道:“不是我等不降,只恐乱兵入门屠城!若得宛城赵熹一信,我等立即开城!”刘玄立即让人去请赵熹,刘玄一看,却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刘玄道:“小牛犊!就凭你,也能做大事么?”赵熹并不答话,只身飞马直奔舞阴,他在城下立马高呼:“宛城赵熹在此!速速出降,我保全城性命无虞!”随着这一声高呼,舞阴城门洞开。* D6 f. L" a. \( V$ e2 m
刘玄闻报大惊,顿时对赵熹刮目相看,大力拔擢重用。从此,无论遇到什么地方有不降的,只要赵熹立马一呼,无不应声开城。几乎凭着赵熹一人之力,赵熹劝下了半个颖川郡,还顺手将汝南郡收入囊中,这才回到宛城复命。刘玄虽是出名的昏庸,却也被感动了。在召见时,刘玄当场加封赵熹为五威偏将军,当众勉励:“赵卿,你真是我大汉朝的千里驹啊!以后要好好干!前途无量!”这些事情,在今天看起来很神奇,可在那个时代一点都不奇怪。其实,这就是道德的魅力,这就是诚信的力量!古人说:“仁者无敌”,赵熹,就是一个仁者!. g8 l6 e9 c. [9 P% k" q5 \, \
赵熹此后的表现极为神勇,在昆阳城下那场生死大战中,他率军前往昆阳助战。在战斗中他受伤多处,立下了赫赫战功。昆阳大捷之后,赵熹以战功卓著被晋升为中郎将,加封勇功侯。无论刘玄是进洛阳还是入长安,赵熹一直是在鞍前马后效劳、忠贞不二。
: |3 G) x4 t3 Y 其实,这些都是“小意思”,赵熹更惊人的表现还在后面。
& |% ]6 R+ h$ H- n: H7 @ 建武元年(西元二十五年)九月,赤眉大军挥师渡河南下,长安城破。城陷之日,赵府也被赤眉军团团包围,情势危急。赵熹在情急之下,爬上屋顶,逾墙而逃,窜进了友人朋友韩仲伯的家。在韩府还躲藏着几十个人,其中还有几位是更始朝廷官员的女眷。大家深知赤眉杀人不眨眼,呆在这里肯定是死路一条!
: c7 S# Y0 Y& p8 S& U 赵熹与韩仲伯等人趁着城中大乱,经过一番周折,终于逃出了长安。出城之后,赵熹与众人商议,准备翻越南山(秦岭),沿小路取道武关逃回南阳。韩仲伯主张抛弃妇女、婴孩,男人们各自逃生。赵熹听了,勃然大怒:“济困扶危,见义勇为,是君子所当为。见死不救,还算是个男人么?”韩仲伯才不管这些,带着众人一哄而散,各自逃命去了。! n& p: w( _: Z, W) v& |0 `8 u0 w1 W
荒山野岭中,只剩下赵熹一个男人,还有几个孤苦伶仃抱着孩子的女人。这些可怜的女人们,眼巴巴地望着赵熹,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了。赵熹一直默默不语,站在那里纹丝不动,犹如一座雕像。
( j- d2 U, m3 j& d 突然间,赵熹飞速从地上抓几把泥土,用水搅拌和成稀泥。然后,不容分说,抓起烂泥就往这些女人的脸上涂。开始女人们很是惊慌,还在挣扎躲避。很快,她们不但不反抗,反倒主动把烂泥往脸上涂抹。很快,这些原本美丽动人的女人们,转眼间就成了黄脸婆。
- I. l$ d8 l! Z% K% P. @3 d 安顿好之后,赵熹找了一辆废弃的狭小鹿车,让她们全都坐在上面。赵熹手推着鹿车,踏上千里归乡的漫漫征程。一路上,赵熹一行多次遇到了赤眉军以及各路盗贼。赵熹每次都跪下磕头,苦苦哀求,奉上随身携带的散碎银钱。面对歹徒们淫邪的目光,赵熹总是诡称:“她们个个面黄肌瘦,病的都快要死了,我是她们的同乡,不忍其死在外面,准备带回故乡安葬。请诸位将军高抬贵手,放了她们吧!在下求求你们了!”然后跪下磕头不止。
/ q: v2 I7 [, b; ^ 在赵熹的竭力保护之下,落难的高官家属们总算逃脱了虎口,大难不死。赵熹带着一行人等又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出了武关,到了丹江边上。在这里,他们又遇到了从长安辗转逃出的刘玄以及将领的家眷。她们都是面容憔悴,衣不蔽体,饥寒交迫,无法行走。赵熹倾其所有,把衣服、粮食、钱都给了她们,并护送着她们安全回到南阳宛城老家。从此,赵熹一头扎进南阳郡老家,从此闭门不出,成了隐士。. k" E- w& x( i% I# C
赵熹一向为人低调,早年这段“千里送京娘”的故事,他从来都绝口不提,刘秀对此毫不知情。以至于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朝廷上下几乎无人知道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赵熹此番救出的女子的丈夫们,后来大多称为刘秀麾下的股肱干将。他们出生入死,为刘秀打天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仅此一点,赵熹之功,巍巍如山岳!6 w: k5 _: P3 L1 E$ b" ^8 C; j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臣,却蒙受过“不白之冤”,也遭到了刘秀的长期冷遇。原因很简单,刘秀对赵熹不太了解,对他有些“戒心”。 F5 D( W* s1 M* y3 P
只因赵熹与讨虏将军邓奉有旧,建武二年八月邓奉造反后,有人诬告他与邓奉联手谋反。后来邓奉败灭,汉军缴获了赵熹叱责邓奉的书信,这才真相大白。刘秀看信后也叹道:“赵熹,真是难得的厚道君子!”但赵熹毕竟有“历史问题”——对刘玄太忠诚,刘秀对他心怀疑虑,只给了他一个小小的怀县县令。1 u: X) Z0 H7 Z* N$ j, T6 u1 y! R
在怀县主政期间,赵熹执法如山,不畏权贵,断然把犯了法的赵王刘良之密友李子春的孙子依法处决。此后,刘良临死前哀求刘秀下令给赵熹,让他饶了李子春本人不死。刘秀畏惧赵熹之严正,始终不敢说。最终也只好把赵熹调走,这才把老李的命保住。为了这事,刘秀对赵熹很是不满。故而赵熹虽为官十几年,却始终在各地转圈做太守,始终无法进入京师任职。赵熹也不想有什么好前途,索性在平原、颍川、陈留放手大干,他锄强扶弱,在当地深得民心。( {. b4 d u, J
直到建武二十六年,刘秀与阴丽华在宫里设宴,宴请朝廷高官的几十位夫人们。头发花白的贵妇们集体跪下奏道:“我等难得一睹天颜,今日有话要说!”接着她们流泪诉说了当年的往事,叩头奏称:“若非赵熹,何能至此!”刘秀与阴丽华这才知道此事,心中大为感动。这才感动,把赵熹这匹千里驹放在地方上,真是太委屈他了!. V6 _) F3 M8 Z, |
几日后,刘秀召赵熹入宫,任命他为太仆,当面叹道:“赵卿,今日朕起用卿,有些迟了!此番并非朝廷重臣之荐。卿当年所救之妇人们,犹在感念卿之大恩!”刘秀对他厚加赏赐,还说:“赵卿,真义士也!大汉能得卿,真是国家齐天洪福!”
k' p5 `/ e- M+ Y0 m 刘秀晚年的健康欠佳,久病不愈,深感来日无多,这才把他提拔为改官制后的首任太尉,准备托付后事。他觉得,像赵熹这样的大仁大义之士,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把太子交给他,心中就两个字:“放心!”/ x2 W1 ?7 O! N% A P, i0 h
现在看来,用一个与所有的皇子从无瓜葛的赵熹来辅政,刘秀的这道遗命真是意味深长。事实上,刘秀认为,以刘庄之才略,根本不需赵熹太多费心,主要是让赵熹用他一副刚直不阿的铁面,震慑住那些连他自己也无法管教好的逆子们!如果用了桓荣辅政,其他的皇子(尤其是郭系)们能心服吗?用赵熹的好处有两个:
, M6 d5 i& T# F% v: d* I2 Z 一是为了避免朝野非议。如果用桓荣辅政,郭系势力定会不满。桓荣理论水平虽高,却无实际主政经验,难服人心。
2 C% ]. N2 Q3 W, x* i3 C! l 二是使刘庄为政有所顾忌,以免限于过于酷烈。刘秀深知刘庄是一个优点突出,缺点也同样显著的人。对他的能力,刘秀毫不怀疑,甚至认为某些方面远在他之上。但是,刘庄最大的缺点是性子太急,他酷爱律法,为人过于苛细。6 ~' t9 Z1 J. {# M- y
刘秀最担心的是,刘庄登基后要是收不住性子不能容人,小过大刑,用刑太酷烈,乃至滥杀无辜。那些娇生惯养的纨绔皇子们,犯法作恶是少不了的。在刘秀本人手上,一直尽量容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勉强过得去就行。可是,依着刘庄的脾气,岂能容之!怕是多半会对动刀啊!为此,刘秀很是焦虑:若是他们兄弟之间手足相残,他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可是,令人奇怪的是,赵熹虽说二十年前做地方官时,为政也有些过于酷烈之弊。用他做首席辅政,岂不怕火上浇油?而且,赵熹只比刘秀小一岁,上了年纪,精力远不如以前。让他担当如此重任,可行吗?此外,刘秀不会看走眼吧?会不会是像上次那样,又将庞萌那样的大奸巨憝误认为国家干城?
6 W# E/ |8 ]# r. J4 u9 U, b; O 刘秀一向知人善任,虽然有过误用庞萌之失,但他岂能在一个地方跌到两次?这次,他绝没搞错。
7 N/ o4 n" ?# D& A2 d% @& Q' { 经过几十年的了解,刘秀认为:赵熹是一位器宇恢弘的能臣,谋略深远,颇识大体。无论把他放在哪里都是一块好料,让他做县令他能鼓励农桑、爱民养民,让他做将军他能上阵杀敌,破贼立功。刘秀认准了:让赵熹做太尉辅政,他一定能辅佐好太子,一定能休养生息,厚德抚民,为大汉朝开创一个锦天绣地、满目俊才的煌煌盛世!% f. h. c% H2 _ j: N; H
经过深思熟虑,刘秀下定了决心:“赵熹,朕相信你,你绝不会辜负朕之厚望!” 这才将遗诏传给了赵熹,令他做首席辅政。+ s2 U7 p; R! ]4 l. C+ ~
选用赵熹辅政,是刘秀在世间作出的最后一个英明决定。这位彪炳青史的一代圣君,在临终前给天下认选拔出了一位贤相。朝堂有了赵熹这根擎天国柱,真是天下苍生之福!国家幸甚!黎元幸甚!, A0 t& f( N* l/ b
此刻,赵熹听到山阳王被圈禁的消息,心中很是复杂。他坐在案前,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他在想:“这么大的事,圣上都不告诉我,看来对赵某人还是不放心啊!” 自古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赵熹岂能不知?思忖良久,赵熹想清楚了:“无论圣上赏识与否,我赵某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为了报答先帝厚恩,拼上这把老骨头,也值了!”
) j8 e5 q/ G8 D4 c9 i+ \4 I 赵熹想干什么?难道他一定要逼着刘庄宰了刘荆才满意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