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3: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11), h8 K5 n. Q5 M* v( O# B# I
  
! i2 y5 S* C+ c, _  但是不怕,赵家的哥哥都是宽厚人。无论是匡胤,还是光义,他们都由着廷美的性子来。而且为了让廷美尽兴,光义还把总碍着廷美发挥的吕端给押走,让母亲的小儿子彻底没说没管。
6 j+ c. o3 S  M- R  这样的好时光一直延续到了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的3月初一。这天是北宋王朝的一个大日子,著名的、闻名遐迩的、军民一体的、耗工费力的金明池终于建成了。
: ^; E/ k4 R4 n) p+ s9 X: d/ U$ K  金明池,位于大宋京城开封的外城西墙顺天门外之北,与路南的琼林苑相对,建成之后两者合而为一,成为超过周天子灵池、汉长安昆明池的超巨大洗澡盆,公开的理由是为了训练水军。% V" A7 b/ g; k* ?& o4 q0 \! W
  这个池子是纯手工打造的,说它大,它“周围约九里三十步”,从太平兴国元年,也就是赵光义刚刚登基就开始凿筑了,不仅征调工匠,甚至都动用了3万5千人的现役军队,也要7年才能完工;
' z' k' p& P& E9 o- C1 ?% P  说它美,“临水近墙皆垂杨”,并且在原琼林苑修筑华府大第,赐给宰相、枢密等两府大臣;: l7 I# m8 X  A
  说它重要,皇帝每年都要率百官到此观赏水军操练,并且还要在琼林苑大宴科举的幸运者新科进士。“我也曾打马御街前,我也曾赴过琼林宴”,这是一个中国人传统思维里至高无上的荣耀,从此成为定式;
% z( _  K" f3 p- M  说它亲民,北宋一代每年的3月初一至4月初一之间,金明池向全国黎庶开放,任何人等均可出入这个超级华美富丽的皇家园林。到时金明池内就是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到处都是赌博、餐饮、卖艺的人群,人们还可以免费观赏大宋水军的操演,就像现如今的国庆阅兵一样,亲身感受大宋王朝的伟大与昌盛。
6 W% K5 k% Y3 }) M1 i% R  今年是第一个3月初一,尤其是金明池最后一个大工程――水心殿终于落成,大宋皇帝赵光义宣布他要亲临开光典礼,为水心殿的开业剪彩,并泛舟池中,尽一日之欢。很好的事吧?但是活动突然被取消,皇帝紧急返回宫中,没人知道出了什么事。
; U3 [9 q; D: G  b  第二天,一个惊人的人事任免突然频布――罢免秦王赵廷美开封府尹之职,授西京留守。开封府由右正谏大夫李符权接任。
$ J0 Z  m, k$ @& `. f8 ~  再以后,人们才知道当天发生了什么事。据说,有人紧急告发秦王廷美将在金明池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并且计中有计,一旦皇帝当天不上当,他就要装病,在皇帝过府探病的时候,再关门杀人。让赵光义自投罗网,他好守株待……那个兔。
" |% y6 G" X8 c  U  拙劣不堪!
6 Q  {8 [" X) j% g- z' m  这就是当年以及千年之间,无数人对这个“罪名”的鉴定。又是“将”有阴谋,又是纯粹的莫须有。拜托了,能不能有点技术含量,比如说,赵廷美一生从未掌过军队,金明池里有水军,还有庞大的护驾卫队,你让他拿什么来政变杀人啊?
2 V4 i! \$ O8 X! e  再说装病杀人,唉,皇帝死在你家,你再摇身一变,扒下血淋淋的黄袍,出来当皇帝……你还是你两个哥哥的小弟吗?混得太矬了,想想你大哥当年,黄袍上一滴血都没粘过;再看你你二哥换衣服,别管具体是怎样操作的,连一丁点的把柄都没给人留下。你可倒好,在你家里死皇上?你再取而代之?
% e$ i4 k  |; n# J4 E) N) @3 C2 _) }  太搞笑了吧,这是哪个笨蛋想出来的“计谋”啊……& e% L2 r  s+ }$ X8 z8 L7 `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才能看出来那位幕后的总策划是多么的高明,这个计谋可真是太绝妙、太贴切、太量身定做了。
: E) f8 C( C# w  ( l' x# u* m+ M6 ?
  连载(312)' v- N2 P7 e2 l+ z- K
  
0 H) A* x# W4 x$ b$ |4 S  看一下事情的结果。当赵廷美的“阴谋”败露之后,光义的仁兄风范显露无遗,他“不忍暴其事”,为了家丑不外扬,他只是把廷美的工作调动了一下,从开封调到了洛阳,一样还是府尹。并且赐廷美袭衣通犀带、钱十万、绢綵各万匹、银万两以及西京甲第一区的超豪华住宅。
1 a9 W9 B' Q% @- K& H4 W% @  不仅如此,在通报廷美工作调动的学士宣麻中更是文辞讲究,关爱从容,超水平发挥了学士爱人的功力,给足了廷美面子――洛阳太重要了,从前是周朝的国都,现在是我朝的西京,这样的地方,必须得由极亲贵的皇室宗亲去镇守才行。皇弟廷美出身高贵、才高品重,治理东京的开封府时政绩突出,现在由他代替皇帝去洛阳,就像皇帝亲临一样……
1 C( p( ?" @4 s/ m) A  并且还有附带的优惠条件,由于他的到来,原西京的留守府判官阎矩、西京河南府判官王遹也沾光,平白得到了各百万钱的赏赐。# e. k* H7 @- g1 y! H
  就这样,到了4月份,廷美被一再催促,终于离开了东京开封,当他走时,他的二哥还派以忠厚长者著称的枢密使曹彬在琼林苑设宴,给他践行。$ C6 l. }: i4 C$ O3 S
  真是仁厚啊,只是不知道把饭局设在金明池畔的琼林苑,赵廷美会有怎样的感觉呢?那可是他准备“杀”他二哥的地方啊。
- W2 ?4 u8 @1 S. v" q4 @  但不管怎么说,廷美还是离京上任去了。他一离京,东京城里立即天翻地覆。平日里与他交好的左卫将军、枢密承旨陈从信、皇城使刘知信、弓箭库使惠延真、禁军列校皇甫继明、范廷如、王荣等人,“皆坐交通秦王廷美及受其私犒故”,被责降。其中王荣更是“削籍流海岛”,成了化外野人级囚犯。
- l6 e4 z: y* B0 A  J" q  这一系列动作快如闪电,廷美4月1日出京,这些人在4月4日就被抓扔进了班房。这当然还没完,再过3天,到了4月7日,赵普终于走上了前台,因为有件事必须得由他自己办,才能爽心快意,其乐无穷。他亲自向皇帝报告――非常遗憾,您的第三宰相卢多逊也和秦王交通了,并且两人达成共识,希望您早死。(多逊言――愿宫车早宴驾,尽心事大王;廷美答――我亦愿宫车早宴驾。并送多逊礼物多项。)
" n, M% e& i+ \3 @! P  并且两人之间奔走联络的人都被赵普挖了出来,一时之间,开封城里狱吏奔走,卢多逊和他的党羽统统被送进班房。, J1 X8 [6 X- t8 K' E
  赵普的春天到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以往种种,或许他应该杀了卢多逊,或者往死里折磨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就像他这些年所承受的那样。但他是赵普,他有更强的报复手段。
7 L4 B/ s  D; Y: e/ g  留下敌人的生命,要杀,就杀死敌人的信念和光荣,要敌人在最苦涩的回忆里逐渐明白一个比死都要屈辱的事实――你什么都不是,你留在历史里的印记,只不过是作为我赵普一时的敌人而已……2 V5 f( w, L. t, Z4 D# ]7 W$ I
  卢多逊,因涉连秦王赵廷美结党营私案,被捕入狱。初判死刑,诛斩九族。后削夺其官职及三代封赠,举家发配崖州(今三亚),遇赦不赦,于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卒于崖州水南村寓所,年52岁。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3: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13)* H1 g4 X  ?8 q+ b1 ^8 L+ y
  
5 _3 J. W3 E7 ?* t$ J* ]5 x  更加密集的火力瞄准了赵廷美,大宋朝的各级官吏人等,在开封城里拉开弓弦,射程达到几百里,纷纷把告状的、揭发的、要求严惩的种种奏章射到了廷美的身上。6 S$ E) v; M( p, q9 q$ V9 i- x
  7日卢多逊下狱,连同被抓的还有中书守当官赵白、秦王府孔目官阎密、小吏王继勋、樊德明、赵怀禄、阎怀忠等人。这些人物虽小,可都是廷美的身边人,秦王府的“隐私”一下子大白于天下。, l& ^8 w7 f8 ]- j) ^
  15日,大宋官家赵光义恍然大悟般再也无法忍受弟弟的忤逆背叛,他召集文武常参官集议朝堂。由太子太师王溥领头,一共有74位高官上奏――“多逊及廷美怨望咒诅,大逆不道,宜行诛灭,以正刑章;赵白等请处斩。”
$ M! o( N5 Z5 v# i) ^* A7 t  大臣们义愤填膺,一片杀声,可赵二哥却仍然顾念手足之情。第二天16日,他下令先流放卢多逊;然后命令远在洛阳的三弟马上离开办公地点,回家里停职反省,不准出屋;至于赵白那些小吏,当天就都拉到都门之外,开刀问斩,所有家私完全收没入官。
1 ?, ]( R$ a4 Q) H0 g8 ^. @8 J8 m  再过两天,到了18日,下令把秦王赵廷美的所有子女被打回原形,皇子变成皇侄,皇女连公主的头衔也去掉,连她的丈夫都不再是驸马,并且马上出京,到西京洛阳去找他们的父亲,非诏不得进京。
. I2 U8 }3 U! l8 V  到这时,原来的大宋第二人物赵廷美己经从职务上,从名位上统统地变成了自由落体,但是,这仍然只是个开始,金明池叛乱事件愈演愈烈。到了19日,宋朝的第二宰相沈伦,因为与卢多逊同列,却不能及早查觉卢的逆节恶行,被罢免相位,降为工部尚书;$ ?* i6 |$ a, V5 D; G8 Q9 V7 o7 g
  21日,中书舍人李穆也被牵连罢官;28日,赵白的两位哥哥同样罢官,并被流放海岛;进入5月,打击的重点从开封转场到洛阳,西京留守判官阎矩,这位刚刚因为赵廷美来洛阳被赐钱百万的原秦王府属臣,连同前开封府推官孙屿都被贬官,一个到涪州,一个到融州,都变成了当司户参军。罪名是因为对赵廷美“辅导无状”。9 ?3 n/ M0 D- }4 w" i
  攻击的收尾动作由现任开封府尹李符来完成,他上书――“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于是降封廷美为涪陵县公,房州安置。再命崇仪副使阎彦进到房州去作知州,监察御史袁廓为房州通判,对廷美严加看管,为了促进他们的工作热情,再各赐白金300两。
' A. ^% Y8 u) `7 m* ]  r  县公,尤其是房州,这是当年柴荣的儿子柴宗训被篡位之后,流放监管的地方了。可是赵廷美到底犯了什么罪呢?回顾全部过程,一切的罪名都是捕风捉影,子虚乌有,都在猜测之中!
1 e$ a( s1 q6 i& k& s  更有甚者,最后给廷美定罪,把他发配边远山区的理由,竟然是他“不悔过”,而且口出怨言……还有什么好说呢?还是回顾那位幕后的大师为什么要这样“拙劣”吧。
' }/ f+ f( l; h9 |  
' H3 O; v$ K  i( A2 a0 V  连载(314)
! B0 u3 f5 d* N5 T  
# f9 O/ U+ h3 f6 L  回到创意的最初阶段,要怎样才能既达到效果目的,又能进行得风波不起,一切尽在掌握中呢?3 U9 m5 a9 [; M/ `
  要让赵廷美欲辩无词,更要让他欲辩无地,连说话的机会地点都不能有。要达到这样目的,就必须要这样的罪名。1 W! a6 N+ N2 Q" X4 U
  请想象,如果赵廷美当初所犯的罪,是重罪,是光天化日、众所周知的,那么你是不是就得立即惩处,不容私情了呢?那样就得在天子脚下大张旗鼓,主谋、同谋、随从一体鸡飞狗跳全部拿下。
  ~" [3 w- B# }4 e0 ^  太简单粗暴,太没有情趣了。政治是门拈花微笑,默契于心的艺术。
+ ^7 S! g! |8 J% v2 @$ t' B! B  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传言式的罪名,正好恰到好处轻轻巧巧地把他调出京城,然后先灭其党羽,再一步步蚕食他的家人,最后才掳夺他的官职,把他边远发配。( L/ b4 c8 j9 q3 B2 u# p6 g5 d2 M
  国手布局,步步扣紧,最初时风起于青萍之末,到最后才浩浩荡荡,无可阻挡。至此,一切完美收官,等尘埃落定之后,他不仅把自己的死对头致于死地,就连宋朝的最上层官场也重新唯他独尊。+ D! C/ _- m0 z" e/ H
  前第一前宰相薛居正病死了,第二宰相沈伦罢官,第三宰相卢多逊发配,赵普事隔7年之后,再次成为大宋的独相。
1 R1 R8 H4 p8 O0 F; k% Z  好了,他己经亲身演示了怎样扎一个人的大腿(赵廷美),却让周边一大片人都全身冒血的精彩技艺。" M& H$ y6 {( a  Z  A: K) k1 J; m
  似乎很圆满了,他满足了皇帝,也成全了自己,但是谁能想到呢?有一个在这件事里受益最大的人,却对他充满了不满、不屑、甚至是仇视。这个人,直接导致了他的第二次倒台下野。
  w/ x& T, g0 I' k  但这是后话,这件事终于告一段落了,如果最后一定要找一个赵光义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段来结束他三弟的政治生命的理由,那么在当年的宋史记载中,可以勉强地找出三点印迹来,是与不是,仅作参考。0 g2 b$ v( ^6 a/ K6 `. Q6 l! E
  第一, 在前一年,公元981年,赵普刚刚受命“备枢轴,察奸变”时稍晚一个月,赵光义下令“驾部员外郎、知制诰贾黄中与诸医工杂取历代医方,同加研校,每一科毕,即以进御,并令中黄门一人专掌其事”;7 @0 x6 Y/ M  z4 y
  第二, 当年的12月份,赵光义下令向全国购求医书;$ Y+ f6 G5 f0 e6 z. W' [: A
  第三, 转过年来,公元982年,赵廷美刚刚倒台,赵光义就“加封其长子德崇为卫王;次子德明广平郡王,并同列为平章事,分日赴中书视事。”8 r: W! H* R* K) h6 n$ {0 [1 w, ^9 ~
  这一年赵光义44岁了,再过6年,就是他大哥的寿终年限,他会不会有些心惊呢?而他这样大张旗鼓,不管不顾地加快医学研究的脚步,再加上他迫不及待地扶持自己的儿子进中书省,跟着宰相上班学习工作,去熟悉怎么治国,会不会是他的箭伤有了什么变化,让他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了呢?
9 W/ b. A/ G9 b; t/ h( G8 r  至少除掉他三弟,再掳夺他三弟子女们皇储的地位,他的儿子们己经是大宋皇位的唯一继承血嗣。
% v1 J5 S2 k, e- k/ Y- t; ?0 m  当然,这都是猜测了。但是这件事之后,历史突然发生了变化,上苍向赵光义、向全体宋朝的汉人露出了前所未有的笑脸,机遇,千载难遇的机遇接二连三地向赵光义袭来,这一年成了他名附其实的幸运之年。
' @, R6 p' Q. z% q1 T# F  只要他能处置得当,把握住机会,他就能扳回之前所有的错误损失,让宋太宗真正变成唐太宗。1 O7 G# e+ P( |! J3 c( m; \
  只、要、他、能、处、置、得、当……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3: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15)
7 q( q: U; P" h' F; Y3 X& e6 I$ T  
3 R5 y+ S5 k/ J1 {/ O- {( f  先是5月份,就在宋朝的第二宰相沈伦刚被罢免之后,辽国突然犯边。这一次的规格和上次的瓦桥关一样,是辽国皇帝耶律贤自将中军,辽国所有的名将大臣几乎全部到齐。
. N2 r- V! ?% c2 ~+ v0 {' A  但是他们这次选的地点不太好,是满城(今河北保定西北),也就是上次崔彦进等人手捧阵图叫翠花的地方。这一次满城的将士们还是没按常理出牌,他们面对辽国的皇帝,根本就没想着守城,而是冲出去在城下与契丹人狠狠地拼了一场,硬生生地把辽国皇帝击退,并且箭如雨发,把辽国太尉耶律希达当场射死。之后更发挥老传统,在半路设下了伏兵,把辽国的统军使耶律善布给围住,可惜辽国人太多了,马上就有人来救。
( ]3 r( T* C" ~1 Q% B  结果包围圈被击破,到嘴的鸭子又飞了。不过没办法,来的人是宋军的老熟人,辽国的南院大王兼枢密使耶律斜轸。8 w! |3 s" J' L7 ?0 h! L  n
  就这样,辽国人很没面子,他们在当月就灰溜溜地回国了。; e# t6 P* _, E  A
  再过两个月,雁门关传来捷报,潘美与杨业在关下击破来犯的辽军,阵斩敌军3000余人,并追击入辽境,击破其堡垒36座,俘获其老幼万余人,牛马5万匹。- S3 X& C$ b5 l2 |7 B
  北疆接连大胜,宋朝全境都松了一口气。这把自去年以来瓦桥关之败带来的阴影大大消除了。但是真正让宋朝人,让赵光义兴奋的事,却与这两战无关。- d6 r6 q5 l% f9 X: q
  回到5月份,就在满城之战刚刚胜利的时候,宋朝的国都开封城里突然来了一群陌生的异族人。这些人装束奇异,风尘仆仆,虽然神色沉郁,但是难掩其高贵强悍的本质。
+ ], q. S8 _6 @$ B$ Q" h5 h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王族,是虽然没有帝号,但统治广漠草原己过百年的领主。0 @: K- o  o/ I* k' M5 w$ w
  这些异族王者在大宋君臣心目中一直是传说般的人物,他们自从唐末以来,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中原王朝的国都里,但是现在他们万里迢迢,从宋朝的西北边疆入境,俯首低眉,给赵光义带来了他作梦都想不到的好东西。
, x7 L4 i2 x/ n  
4 |" l; i, C0 m" i, n  连载(316)
8 o% v$ n* b7 K& ?- \- ]+ z) }2 {7 K3 e  
3 @9 X! l, @2 N1 x2 K2 ?. O  这些是党项人,他们把自己世代居住近200余年的祖居之地,夏、绥、宥、银、静等五州献给了大宋。这片土地,就是“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平原,好不好?真好!但能不能要?得小心。
* `/ H) S# U' I' z  党项人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一说出自羌族;一说出自鲜卑。以羌族为源,他们的先祖在南北朝末期被载入历史,原居住在黄河河曲一喧。到隋末唐初,他们西面的吐蕃人开始兴起,成了他们世代的仇敌,他们被迫迁徙。先到了甘肃的庆阳,之后再分出一部分迁到了陕北的米脂、横山一带定居。: l' t$ c& Y7 p' E3 Q
  陕北一部的党项人部族,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和拓跋氏。拓跋,为其中最强。/ }$ y, W. `9 l+ `, M
  另一说以鲜卑族为源,主要说的就是拓跋部的族出源头。# F2 N3 ^" S& o$ H6 L! R( N
  拓跋鲜卑的原居住地是东北额尔古纳河东南大兴安岭北段的大鲜卑山一带(几乎与契丹同源)。在公元1世纪左右,他们乘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势力衰微之际,南下至现在的内蒙古呼伦贝尔湖一带;到了2世纪的初期,又迁徙到河套、阴山一带;公元3世纪中叶,拓跋鲜卑中的一支,迁到了河西地区,建立了南凉政权;414年,西秦灭南凉,拓跋鲜卑归服于吐谷浑。  k. N! R8 R5 S, A/ @
  隋时,吐谷浑被隋重创,被逐出以青海湖为中心的原住地,拓跋鲜卑乘机发难,联合其他党项诸部,并吸纳了羌族的几个部落,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党项部落联盟。
( [1 _0 z5 b  Y- f  唐末,黄巢起义,唐僖宗向普天下所有种族求援,当时的党项首领拓跋思恭率部参战,战功卓著,升任夏州节度使,封夏国公,并赐李姓,其军队被命名为“定难军”,从此第一次在汉地正朔朝代中拥有名衔封地。
# {4 A, A9 |5 h- o) `; q: A2 v  进入五代,天下分崩离析,中原板荡,可是河套之地牢牢地掌握在党项人的手里,还把陕西北部的盐州、延州两地并入,变得更加庞大。1 B  ~) a2 i- ^! V, S
  到了北宋初年,这一片土地己经在党项族人手里经营了近200余年,牧场广袤,牧养无数牛羊,出产名种战马,与汉地交界,胡汉两种生活方式并存,党项的农耕极为发达,与宋交界的七里平等地,放眼望去,皆是党项人的储食之仓。尤为可贵的是,其南部更出产当时可以作为货币流通的上等青盐,且产量巨大,一年能出产近一万五千余斛……这是一片多么富饶神奇的土地啊,历数中原诸州,能不能再找出另一块物产如此齐全,地域如此广大的土地呢?
+ w. c0 `# f, r8 m. q8 S+ d  能吗?!# V$ [7 A$ \& K0 h* g6 e
  如果你是赵光义,这样一份旷世厚礼从天而降,你要不要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3: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17)
) H- v" ]* p+ j" r  
* Y5 I# d5 L1 Z  要?还是不要?
' v) h" ^& P) a9 X, |  在当年的大宋朝堂之上,能瞬间把这问题返回到最初的取舍点上的,不是一位超敏锐的政治高手,就是一个品牌纯正、无可救药的傻子。
0 v( y8 ?5 `( r  抛开定难五州的丰富物产不说,光看它的地理位置,就必须得牢牢抓住,绝不放手。
( P) g) O1 K5 b$ v$ a  银州――今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党岔镇;
4 e+ i8 X2 |0 ]4 ~& Y0 b  夏州――今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红墩间乡白城子村,回到五胡乱华时代,这里就是匈奴人赫连勃勃所建大夏国的都城“统万城”;+ r) C, ]4 A/ X1 b" Z
  宥州――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6 ^' k3 j3 b+ n4 v0 b( i
  绥州――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
4 H# w0 |' y, [  静州――有些争议,指认最多的是今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李自成故乡)。
* c, T; e+ L- z  翻开现在的地图,这些地方都压在大宋国都开封城的左上方,直接威胁到关中平原。关中,赵匡胤曾经设想迁都的长安就在那里。这样,问题就简化了,如果定难五州有人作乱,大宋国陕西境内的永兴、鄜延、环庆、秦凤、泾原、熙河等六路经略都将不得安宁,其辖区的金明、塞门、承平、平戎等370余砦,屈丁、安定、定远、安塞等350堡更要时刻备战。
2 x7 Z0 A" B6 U. e  所以,谁如果想不要它们,那他纯粹是个疯子、傻子,甚至是一个卖国贼。
) L' p2 c" ]* u! L2 D  但是请留意,这时如果有人神情呆滞、目光闪烁、全神贯注地思索,还在念叨着要还是不要,那么这个人就真是太……不好说,不能说他有多聪明,起码是很理智。8 Y" [) y  {  o" V$ K4 L
  因为你用最笨的办法想一下啊,这样的好地方,为什么当年的太祖皇帝赵匡胤就没伸手呢?再往前数,为什么连天可汗李世民也仅仅是在那儿设立节度使的职位,并且随便当地人“恤其家属,厚其爵禄,听其召募骁勇以为爪牙,凡军事悉听其便宜处置”,让那块地儿彻底的民族自制呢?
; p0 s. ?. B6 ?8 |  
, D7 T% Q! }6 T9 u) s+ u  连载(318)
& \: B3 {  Y; g/ _  q1 Z' g9 t& X  
; U  f3 Y# s' N2 u' d  因为“羁縻”。
* x! |8 Y* x" n* z/ o+ V  “羁”―― 马络头,即马“嚼子”。有了这东西,人类才能驯服牲畜。引伸到政治手段上,就是派出军队去硬性压服;
- J+ j. f! A) s  F  g$ m+ r  “縻”――牛缰绳,和“羁”差不多,“马用羁、牛用縻”,但这里就泛指温柔亲切的软招子。不能总打,得在适当的时候,用经济、物资,甚至皇帝的女儿们去安抚一下。
* T6 |1 u6 Q& }0 |6 B# t, d+ M  只有这样,又拉又打,简称胡罗卜加大棒,才能勉强把彪悍难制,又地处僻远的异族人收服。而且小心,这些人时刻都会背叛。就算到了明、清两代,边疆的改土归流都从没消停过。' N; `  y% n/ Y0 @  m1 a1 x
  但要说明的是,以上种种,都不过是常识。赵光义自幼读书,他父亲、他哥哥当年在战场上抢战利品时,都特意给他一车一车地往家里拉书,这点小科普对他来说真是太儿戏了。高明的人要往深里想,历史只能代表历史,不然魏晋南北朝时,那些胡人还敢梦想到中原来撒野吗?# E( m+ m- G8 J& o4 K' A7 d: @7 y3 T2 N
  赵光义抛开陈旧的历史概念,仔细地分析起这批西夏人无偿送礼的原因。, H* r8 O$ Y) Q% x4 @% b& F+ y8 p6 s
  来的人是西夏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他带着自己的全家老小献地归降,明说了,就是想在开封城里当个京官,再不回去。但是里边却另有文章,严格地说,这时他己经被西夏人抛弃了。4 k, @! K& B4 C  P, u) A5 h' N2 H
  原来的领袖是他的哥哥李承筠,2年前死了,儿子太小,只好由弟弟,也就是李继捧来接任。可惜他不是赵光义,在那片必须很强很暴力才能生存的土地上,没人服他。没办法,篡位就要分生死,眼看危机临头,他突发灵感,想起了在很久很久以前,世上流行过一种保命法则。0 E  G9 D& ~4 ^! u
  唐朝末年的藩镇时期,混不下去的节度使可以偷偷地跑到皇帝身边宣誓效忠,然后就能良田美舍安度余生。这不是很好吗?于是李继捧就来了个照本宣科。
) {0 S* D3 {% N0 I& _  很好,分析结果立即得出――1,假设李继捧是真心的;2,如果他是真心的,那么西夏部落就己经乱了;3,如果西夏部落乱了,那么就必须得抓紧时间了。
6 s) ?" F. U% P( a  x" \0 I) Z  西夏是块超级肥肉,看看它的四周,东边是完成了统一大业的宋朝;东北方是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种族契丹;西方是繁荣的西域大国高昌;西南方最要命,是他们的世仇,高原上的种族吐蕃。哪一面都是虎视眈眈。你不下手,自有别人下手,你要下手,就必须得抢在别人的前面!! s$ ]. [5 V2 [1 ?
  怎么办?这个时候,难道还允许赵光义犹豫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3: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19)
0 r  k, }, b! m, m; D  $ Z  L/ C. B5 h9 C, [( L
  赵光义迅速伸手,他赐给李继捧大批金银财宝,给李氏一族在京城盖起了超豪华住宅,然后向党项方面下令,所有李氏族人立即全体搬家,目的地,京城大房子。( l! I" J4 Y: U3 T- E2 p& E
  同时派尹宪为夏州知州、曹光实为都巡检使,文武齐备,几乎是在瞬息之间就把当地的“土官”变成了内地性质的“流官”。
# L" Z! g% u  [+ D$ a; ~  了不起吧,改土归流在赵光义这儿做得就是快。; X4 w$ X# g4 Z, _' D
  政令发出,宋朝人紧锣密鼓去西夏捡便宜,一切也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党项的贵族们99%都非常听话,他们俯首贴耳离开了自己祖居近200多年的故乡,跟着宋朝的“护送”军队向开封进发。其中李继捧的叔叔、绥州刺史李克文尤其恭顺,他把唐僖宗赐给党项人创业之祖拓跋思恭的铁券御札都带来了,献给了大宋的皇帝赵光义,以此表示全族改头换面,重新做人。6 \: y3 k2 d4 k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眼熟呢?如果把李继捧改成钱俶,把西夏换成吴越,是不是一切就都是夕日重现了?都是主动送上门来,都是举族搬进开封,从此和宋朝的官家们做邻居,一切美满和谐。
6 a8 u! _5 ?" A9 L# `0 r3 C/ H0 a  真的吗?
1 K: t/ u" S9 F" i, H1 o& a  要注意,这都是对宋朝人而言,请换到党项人那边去思考,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李继捧吗?内迁的消息就像一只筛子,把党项人中最桀骜不驯的人过滤了出来。' y1 H; e: K/ C& M0 [
  这一天,银州城有一个刚满20岁的党项青年,他带着几十个随从,抬着自己乳母的棺椁,来到了城门。他对把门的宋军说,要到城外去给乳母安葬。! X- V4 u$ F/ H; Q; Q4 i, i
  理由充分,况且他的身份也不算太高贵,他只是李继捧的一个族弟而已,当时的官职是管内都知蕃落使。
2 T& ~6 o2 {' p8 z7 x* o" s+ Q  就这样,他们出了城,然后从棺椁中取出了弓箭兵刃,纵马狂奔300余里,逃入草原深处,在现今鄂尔多斯大草原水草最丰美的地斤泽地区扎下了营寨。就在这里,西夏人的反抗开始了。2 A5 v5 C$ r% j4 `# ^" F
  这个党项青年的名字,叫做李继迁。. O6 c! i  ]4 l8 N" m6 S/ p
  从开始就是仇恨,回顾一下党项人和宋朝人的历史――赵匡胤刚刚登基,当时的党项首领李彝殷就立即遣使上贡,并且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彝兴,来避赵匡胤父亲的名讳,同时贡献大批的党项战马;8 X- Q" N: f7 A( X! \) \0 k- g
  到了李彝兴的儿子李光睿,不仅四时上贡,奉献战马,而且还奉命向北汉挑战,来配合宋军的行动。等到赵光义登基,他又主动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李克睿,来避赵光义的讳;% y7 \5 C1 E/ W  U
  李光睿死,其子李继筠完全继承祖、父两代的恭顺原则,把宋朝当上国天子崇敬,可惜死得太早,两年之后,党项人的首领就变成了他的弟弟李继捧。
$ L% V: ^+ P7 p' }4 L/ F  李继捧更上层楼,把党项全族当了贡品……- J+ Q. ~4 }& i4 f# u. ]
  而宋朝人给了党项人什么呢?不过就是一句口头的允诺――“许之世袭”。我准许你们可以在自己的故乡,自主地生活。8 b' k# Z  m4 s2 x1 E* j
  现在,连这句话也过期作废了。5 y: p3 K& p( ]1 V/ s7 t
  由此可见,党项人没有半点对不起宋朝的地方,甚至连一点点的失礼冒犯都没有。这是之后千百年间所有的史学家都必须承认的事实。可是上国天朝却欺侮了他们,趁他们出了一个民族败类的时候,迫不及待地抢夺了他们的家园。" A% s) u, u! S! ^$ G8 z5 K" {( ~! |
  是的,你可以说,国与国之间没有道义,只有利益,赵光义遵循了帝王之道,他的强取豪夺很正常。那么,西夏人的反抗以及他们的报复,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在这之后的百十余年间,无论人家做出了什么,宋朝人也应该无话可说。
5 V7 v! G! p4 P: a& E  # f  k9 r8 X) {) \. t
  连载(320)8 G# `  {9 q0 y
  - E# y, O+ _2 i+ K
  但是在当时,一切还都刚刚开始,正是见利不见弊的时候。宋朝君臣弹冠相庆,刚刚开始笑,结果更大的喜讯从天而降。
, i4 C4 G% A% D6 C! h1 s1 K) q# V  当年的9月份,辽国的皇帝耶律贤突然病死了,年仅35岁。而且绝妙的是即位的人不是他成年的弟弟,而是他才12岁的儿子耶律隆绪。这样的一个小孩子懂得什么?辽国的皇权落在了他的妈妈,皇太后萧燕燕的手里。而这位皇太后,当年却只“高寿”29岁……) \: y4 f2 t3 S7 V8 W
  完蛋了,不说当时的契丹人和宋朝人是怎么想的,萧燕燕本人是当众哭了――“母寡子弱,族属雄壮,辽防未靖,奈何?”
4 L0 p0 P" t2 B& U) R2 e  [  当真是奈何,里里外外,从此你就要当家了,尤其是不管辽国内部是不是服你,至少南边还有一位大宋皇帝!真是空前的利好,一连串的喜讯让宋朝人心花怒放,但赵光义本人却愈加沉稳,他在观察,首先看幽州。自从皇帝耶律贤死后,辽国南面的第一重臣耶律休哥也消沉了。他再不出战,只缩在幽州城里,把自己的窝修了又修补了又补,甚至都安份到了宋朝的马、牛放牧时偶然跑过了国界,他都会派人送回来……7 M3 l) Y( U! ?2 x7 A; X9 ]
  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别去翻书,就假想一下自己是公元982年时的宋朝人。很简单吧,辽国空前虚弱,机会来了,用一句曾经流行的话,就叫“趁你病要你命!”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 B0 a% t; n# y# A% z. i3 t& x  但是不忙,抓了满把好牌的赵光义一点都不忙乱,他坐在开封城里,安静地观察着辽国接下来的走向,他有很多的事要做。首先他得把新得的党项五州消化掉,还有,这时的军队也不是当年远征燕云的时候了……但是一切都非常平稳,就在这种平稳之中,曹彬出事了。
1 v+ ~/ M! P' Q9 O& [+ `  有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曹彬,是当时的第一军人,你发现手下的大兵们军饷不够,实在是苦哈哈的过不下去日子。你怎么办?先说啊,向皇帝要,皇帝老儿不给,你那么多的俸禄,又是众所周知、备受爱戴的老首长,那么你自己掏腰包给部下们一些,是不是很美德啊?# q" K/ j9 u" d; i* S! @
  你信不信,这就是罪,是中国历代所有皇帝都忍受不了的罪中之“罪”!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3: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21)
% f  @3 \# K6 L+ w: P; V8 `8 E  
7 Z0 n$ }* e2 [3 k9 b2 b  话说好多好多年以前,孔子他老人家突然决定去看望一下自己的老学生子路。子路己经当官了,虽然小点,可也是一县之长。老师问――子路,来,报告一下你的政绩听听。" `+ W& p9 ^+ r' y* P# X
  子路想了想,什么是老师最爱听的呢?对了,仁爱,这是老师所有思想的最精粹所在啊。对,这就它了。于是他说――老师,本县前些日子闹饥荒,弟子本着救人之心,未经请示,就开仓放赈,百姓们很高兴感激哪。3 B& B+ y/ @" h4 Q: \) w
  却不料他老师瞬间勃然大怒,对他的态度就像面对着一个乱臣贼子――我怎么有你这么个弟子,你简直是大逆不道!
! z  o8 ^2 Y& B2 x0 q+ F  老师,我错在哪儿了?――子路还是不懂。& g* j! E7 Z, W* [% t& d
  唉,孔子哀叹――孺子不可教也,只有天子才有资格放赈救灾,你这样做,百姓们感激的是谁啊?你在动摇民心,在收买民心,在与君争利!这是为臣子者最要不得的祸乱之兆!
& H. F1 x0 v7 U4 `4 x  于是以后千百年间所有的儒家子弟们都知道了应该怎样侍奉皇上。可惜,曹彬大枢密使却不知道,没办法,他天赋再高,品德再纯良,读的书终究还是不够。于是做了错事自己还不知道,直到有一个小官,是镇州的驻泊都监兼酒坊使弥德超突然把他告发,他的罪名比子路还要高得多,因为他――收买的是军心!. L1 F& t6 F, {1 F* q5 n
  好了,别说是赵光义,就算是老主子赵匡胤都容不下这样的罪名。曹彬问题的严重性和恶劣性质不是教育改造的问题,而是彻底回炉,让他重新投胎作人的问题。9 u! J( e5 A3 R( N, v6 m+ C
  一句话,他死定了。& q( h" q; J7 O: p; N. F) s
  危难时刻,他那么多的熟人没一个敢出面劝解,尤其是军中的好友。比如潘美,只要敢说话,就会火上浇油,让皇帝更加误会军队己经拉帮结伙。怎么办?堂堂的曹彬就真的死在几锭银子上?% V  Z8 j! k/ J' H0 G9 e1 ~4 S- x
  关键时刻,一位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站了出来,他叫郭贽。此人的资历很高,是宋太祖乾德年间的状元,想想赵匡胤17年间才考出来几位进士,就知道郭先生的才学到了什么地步,而且这时他还是著作佐郎、右赞善大夫,兼太子侍讲(太子的老师)。他挺身而出,为曹彬辩冤,史称其“犯颜直谏”,最后都跟赵光义说出来了这样的话――“臣受皇上非常之恩,誓以愚直报答皇上。”& K3 g0 ^- A$ U* U
  我知道我这样很蠢,但我一定要说,并且这是报答你。皇帝,请你分清楚这里的利害。( i0 [; ^4 W8 u+ n& S; U+ D
  赵光义强压怒火,有很多的话他没法直接拿到台面上讲啊,无奈之中他乘机反问――是吗?你说说看,愚直有什么好处?
" h1 U) r$ o* P$ ^& _0 x* e2 U6 Q  郭贽的回答只有四个字――“犹胜奸邪!”# E3 H, h" r: y- `. r+ w9 ^
  掷地有声,至少要比奸邪小人好!
) j* W! {, C" ]& }  赵光义苦笑了,曹彬所谓的“罪”,再加上平时的安份表现,真的杀了,似乎也真的过分了些……好吧,罢曹彬枢密使、同平章事之职,贬为天平军节度使兼侍中。然后为了奖励告发者弥德超,把他从镇州的一个地方小官,直接提升为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即日起到京师三部(从这时起,宋朝三司改为三部,各置使)里上班。
8 H8 ^. t" @+ K6 I5 G2 q9 N. F  一步登天,想想宣徽北院使以前是谁的?潘美!那是在潘美打下了南汉之后,才得到的荣誉,再加上枢密副使……天哪,真是幸运得让整个宋朝都嫉妒。但是能想像吗?弥德超接旨之后大为愤怒,觉得他太委屈了,怎么才是枢密副使,为什么就不能直接替换曹彬,当枢密正使啊?!
) B) I4 Y% Z- }4 n  
4 y' [: j" ?3 Z( n  连载(322)2 e4 B' C  J' A/ Y, a! a# l
  % y& [2 x% c' a. Y% t4 J4 h& \6 t$ @% w
  难道不是吗?本着谁害人谁受益的诬告原则,多大的投入就应该有多大的回报,扳倒了曹彬,你就应该让我来当曹彬啊!
$ j* N% U% u& `0 n! }  皇上――你不公平!大臣们――你们都小心着,我还要加倍努力!1 g5 B% t2 T, y3 W
  就这样,刚刚上任的弥德超以更加旺盛的上进心,更加敏锐的嗅觉,寻找起了下一个目标。很快,他找到了。
/ \( s0 `/ J, }" Y' I- J) ?8 }2 O6 K  王显、柴禹锡,这两个人都是他的同事,一样的枢密副使,而且都有宣徽北院使的荣誉头衔。只不过人家先到,弥德超只好屈居其下。这更加不可忍受,他公开谩骂式的攻击――王显、柴禹锡蛊惑皇帝,无功而居高官,自己有保社稷之大功,反居其下,不公!
+ B+ [  m5 m' G  弥德超又骂人了,满朝文武都一哆嗦,可是当事人王显和柴禹锡却哈哈一笑,两人一点都不分辨,更不生气,直接上殿,把弥德超的原话一字不改地上报给了皇帝。赵光义的反应是大怒,立即就把刚刚上任的弥大枢密罢官,并且余怒未消,把他全家都发配到了琼州(现海南),让姓弥的从此远远滚蛋,再也别想在长江北岸露面。
3 n. Z2 j3 u) u% K, g  赵光义有点反常,哈哈,其实内容极其简单。看一下王显和柴禹锡是什么人就一切都明白了。这两人在一年多前也是名不见经传,尤其是柴禹锡,只是小小的一个京官――如京使而已。他们能迅速冒升,完全是因为告发了前秦王赵廷美“将”有阴谋窃发。
& R3 X, F+ c4 u  可弥德超却说这两人是“蛊惑”皇上,“无功而居高位”,那就是说赵廷美一事是假的,这两人都是诬告,顺便也把赵廷美的案子全翻过来了?也就是直接说皇帝赵光义虐待三弟,完全是无中生有了!
0 ~% i8 Y/ t$ I. q% I  什么叫做“利令智昏”啊……就算想不明白这里面的内幕问题,你想砸人的时候,起码看一下对方是什么货色吧。王显、柴禹锡,那都是和你一样无耻无聊无原则的告密者,你以为谁都跟曹彬似的好说话?
1 N# C: C0 Z  A. g- Q1 A: P& f  就这样,弥德超在当年的2月份一飞冲天,然后在4月份就直达地狱,过把瘾就死。他走了,把回忆留给了众多的当朝大臣,把苦涩留给了曹彬,也顺便让赵光义清醒了点。1 R' r' ]# p# u$ R( C* E' M. r5 S$ X
  冲动是魔鬼,老臣要珍惜,那都是难得的家底子。这似乎都是真理。只不过,这件事没过去多久,曹彬的故事就再次上演,宋代太祖朝、太宗朝加起来资格最老的那位臣子,他的好日子也暂时告一段落,可以回家休息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3: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23)
( ^% j- C+ }. \" ~# u  * [+ h' `; ]# E) s' l" k
  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10月,赵普罢相,以武胜军节度使出镇邓州(今河南邓县),加封检校太尉兼侍中。, }# L5 j' p  }
  这时候距离赵普复相之日,仅有两年。这两年之中,赵普以宋朝开国第一功臣的巨大积威,以62岁的高龄日夜操劳,帮助赵光义把北征燕云失利后的阴影消除,并且贬谪赵廷美、流放卢多逊,把宋朝整个的上层权力秩序重建,等于给赵光义重新换了一片天空。+ A  r. Z- m% B' f
  可是,一纸罢相制,就把这一切抹平归零,这在赵普的心中,是什么滋味?打击?算不上了,无论如何这没有上次罢相时的错愕震惊;卸磨杀驴?太正常了,花开就是为了谢的,连皇帝都要轮班作,更何况宰相。只是个中滋味,冷暖难言,此生己老矣,再次出京,还有来日吗?3 ^8 B* q( C, U2 c( p6 a8 h
  当年11月,皇帝赵光义亲自在长春殿设宴,为赵普饯行,并且当场作诗留赠。诗的内容已经不可考证,只是赵普手捧御诗,突然间流泪――“陛下赐臣诗,当刻于石,与臣朽骨同葬泉下。”* l" V2 H4 o& T( j
  不知诗里写了什么,赵普一下了想到了生离死别。: ^- o: S( ?6 u, o$ F* {6 k% G
  当天赵光义也为之动容,隔了一天,皇帝的心绪依旧难以平静,他对近臣说――赵普于国有大功,朕还是寻常百姓时,就和他是朋友(与之游从),现在他老了,我让他到好地方去平安养老,他感激流泪,我也流泪叹息(为之堕睫)。2 r2 r" s; D- T! O
  但官场不相信眼泪,赵普被硬生生地赶下台,马上就让一位有心人看到了机会,右补阙、直史馆胡旦在当时12月,赵普刚刚离京后,就上了《河平颂》,序中说――“逆逊远投,奸普屏外。”# S3 Q6 D: J! F% Z5 Y
  逊,卢多逊;普,赵普。一个逆,一个奸,皇帝发觉了,都赶走,所以功德无量。- Q" f) c. ~% h1 ]$ P" B
  却不料赵光义大怒,把这位胡先生立即赶出京城,连贬官再罚俸,让他彻底尝一下拍中马蹄子的滋味。因为普通的官儿们道行还浅,他们体会不到一个凡人活到赵光义和赵普的层次,会有怎样的痛苦和压力。这时赵光义就在痛苦中,谁说官场是皇帝的乐园?赵普在朝流里随波浮沉,身不由已,他感同身受,兔死狐悲!
( R( f/ n* m9 k. u1 _6 x  赵光义太难了,人生不如意事,十居其八九,赵普可以一走了之,他却必须得永远站在暴风眼里,去体验他主动追求来的,以及没法预料的各种压力。就像这一次,在赵普罢相的背后,就隐藏着他作为一个人来说,最为悲哀的矛盾。. V. F; [0 c" R: R7 M
  
9 u2 F+ B) c; E  P. Q, {  连载(324)
3 A( ~  Z! V2 W! g  
1 A5 n! Z% O& N* B9 `  他的儿子,楚王赵元佐。0 a! ^  r- _* a/ ?! m* j5 R
  就在赵普罢相的10月份,赵光义把他的儿子们的名字,一律从“德”字改为“元”,其中长子、原卫王德崇改名为元佐,进封楚王;次子、原广平郡王德明改名为元佑,进封陈王;三子德昌改名为元休,封韩王;四子德严改名为元隽,封冀王;五子德和改名为元杰,封益王。7 I: ]* i% Y* P+ R
  从此和他哥哥赵匡胤的儿子、弟弟赵廷美的儿子彻底区别开,并且五个儿子同时封王,都加封同平章事,分日进中书省与宰相一同视事。就从这时起,赵光义的子孙在北宋史上唯我独尊,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血脉。9 z: u4 F; _! j8 n" q
  这其中就有赵普的功勋,据说赵光义曾以他哥哥当年的惯例,询问赵普是否要传于廷美,赵普回答――“先帝己错,陛下岂容再错。”然后居中谋划,把赵廷美做掉。按理说,赵光义要感谢他,赵光义的儿子们更要感激他,可是事实上呢?
8 N' \7 _, \' K8 j/ U4 l  他这次的倒台罢相,就毁在赵光义的皇长子,帝位继承的第一顺位,赵元佐的身上。
. K, F0 ?+ f/ F0 O! k7 F0 B1 p  元佐,提起他,让人想起了德昭。德昭让人悲悯惆怅,而元佐则让人感慨万千。有一个问题,纵观华夏历史五千年,无数人争名夺利丑态百出且视作当然,这其中有没有人在皇位唾手可得,却只为了心里面那一点良知的折磨,就坚决不要呢?
; P; C- Y2 X# N9 ?0 P  元佐就是这样,当他父亲费尽心机,在血泊里把大宋的皇冠捧到他面前时,满以为他会欣喜若狂,却不料他冷冷地说,不要。因为那上面有他伯父的血,有他两位叔伯哥哥的血,现在为了它,竟然还要让他三叔也流血。
& f+ {/ |1 X5 ]7 b- u4 w6 m  就在廷美被无端陷害时,元佐曾经极力为之辩白、挽救,可是他理智的父亲却一意孤行,最后廷美被发配了,他无可奈何,但是却可以把这口恶气出在帮凶的身上。于是他以楚王兼王储的身份来要求父亲,把赵普赶走。
- r) R) n  g& o8 P; j- h# d. @! |  他父亲答应了。一来大局己定,朝堂之上己经不缺赵普这尊太重太沉的神;二来,元佐文武双全,聪明机警,就连相貌都和赵光义极为相似,在资质上,在心理暗示上,都是帝国唯一的继承人。3 K" w2 u  X: o
  一个交易似乎达成了,未来是元佐的,无论这时赵家另外两支的人受过多少亏负,等到元佐登基时,他都可以尽情地加恩,为父亲的曾经作出补偿,更给自己添加仁德的光环。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是,就在他封王之后才两个月,时间进入984年的正月,也就是宋朝太平兴国年号终结,雍熙年号刚刚开始时,从房州传来了一个消息,先是让赵光义如释重负,紧跟着就追悔莫及。& n  [6 k0 b: h( c, j( s
  赵廷美死了,年仅38岁。
9 t6 f  ^2 r7 l  元佐“疯”了,他见人举刀就砍,有人经过他的府门,他会突然间张弓射箭,他无法克制的狂暴,他的老师、他的属下,甚至赵光义本人的规劝都不起作用。其实人人都知道,他在用一个奇特的方式来抱负自己的父亲――你是伟大的帝王,我是个卑贱的疯子,这就是你希望的,那么你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3: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25)9 L( M3 s' O4 f3 Z7 g2 [2 `; V& C
  $ l7 C; p% V5 G' I$ @
  元佐“疯”了,赵光义追悔不及,他全力以赴在全国范围内搜求名医良药治病,并且为长子的健康专门大赦天下,祈求上苍垂怜赐福。# d, i' a5 x4 c! H1 f. o8 G
  另一方面,他的三弟突然去世,也让他非常悲痛。有一天,他突然对宰相说――廷美小时候就很刚愎,长大了更加变得凶恶。我因为是他哥哥,一直都容忍他。现在也只是把他迁到房州,让他静下心来想想过错。刚想推恩起复,可他竟然这样快就死了,我悲伤,但无可奈何!(遽兹殒逝,痛伤奈何!)
, e& O! z9 C0 j- H4 @5 |' B$ C  于是他以王位追封廷美,封涪陵王,赐谥曰“悼”,并且为弟弟亲自发丧服哀。然后把弟弟的儿子德恭、德隆提升为刺史,把弟弟的女婿韩崇业提升为静难军司马。转年之后,再加封德恭为左耳大将军判济州,封定安侯;德隆为右武卫大将军判沂州,封长宁侯。并且赐两人常奉外支钱300万贯。; x2 c9 {2 B9 K/ g
  这样,尽管死者己矣,或许也可以致愧疚悲痛于万一吧。
+ \5 T6 o: ]) L1 E; k: F  但是,不久之后,赵光义就又说了另外一番话,同样还是面对宰相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廷美并不是我的同母弟弟,他的妈妈是己故的陈国夫人耿氏……也就是我的奶娘。后来她离开我家,又嫁给了一家姓赵的,生了另一个儿子叫赵廷俊。我因为廷美的原因,对廷俊也非常好,让他在宫里做事。可是他们兄弟却里外勾结,就在金明池凿好,我要起驾出游的时候,廷俊把我的行踪告诉了廷美,准备对我行刺。这样的事,如果我交给有关衙门深究处理,那么廷美断然罪不容诛。可我只是让他到西京洛阳去住,躲开小人,好好反醒。可是廷美却变本加厉,出言不逊,所以我才把他迁到了房州,那也是为了能保全他。至于廷俊,我更加只是贬黜而已。我对廷美,没有亏负的地方。
5 M3 u. v7 b" G0 Q. n1 P; C9 m  说完,赵光义脸色惨淡,非常伤心。(为之侧然)
: ]2 b) x, {# W  怎样,有情结,有内幕,还有相关的互动联系,一切的前因后果从此清楚明了,大白天下了。0 f; _' u+ Y: B5 d
  这时的宰相是宋史上出名的良善老人李昉。此人的年龄和赵普差不多,他为相没有什么作为,只有几件可以称道他“宽厚”、“仁善”的事迹流传了下来。比如说卢多逊在皇帝面前尽说他的坏话,可他不仅不报复,反而在卢多逊犯事之后为之辩护解释等等。但这并不是李昉无能,要说明的是,在太宗一朝,没有任何宰相在重大国事上能有所作为,包括赵普。
2 P4 z. A/ E& Y6 `- ]  因为皇帝是赵光义,这是宋史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独裁者。
1 s. N% b7 J9 n: M' g  回到谈话中,李昉的回答意味深长。他说――“涪陵悖逆,天下共闻,而宫禁中事,若非陛下委曲宣示,臣等何由知之!”
  j3 a6 v$ }3 C3 _# X# T% u  一切都是你自己说的,让我们怎么品评?!但不管话里有多少刺,赵光义都不在乎,似乎这样他就达到目的了――那不是我的同母弟弟,而且出身卑贱……所以,我怎样对他都无所谓!
/ Q9 Q! I  F% |  一个人的心哪,在失常的时候,能做出多少可笑的事呢?想来30余年的亲兄弟,一步步处心积虑地置之于死地,就算是赵光义也神明暗亏,语无论次了吧!9 ^4 M* x; ?1 q8 K
  真是烦恼不断,但是一个人身膺天下重任,喜事总是会有的。在当年的9月份,从西夏党项方面传来捷报。宋知夏州尹宪偷袭草原深处的李继迁部,一举成功。抓住了李继迁的老母和妻子,俘虏1400余帐百姓,李继迁本人仅以身免,孤身逃入草原的更深处。6 v4 m, W; n& W$ |1 h" |
  ! l- w: }2 U) X; f
  连载(326)
: k* Y( r: J1 H8 c9 n  
4 a7 q% \8 |( l( b# H) J  时间进入第二年,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西夏银州城下,来了两个老熟人,李继迁和他的弟弟李继冲。他们没带随从,空着手叫开城,走进了大宋西北军团主帅都巡检史曹光实的帅帐。
; U8 O+ ]/ ]1 s- k& D9 l  ――我大败了好几次,现在走投无路没法立足了,能允许我投降吗?
5 V( |8 n% J0 \" I: \/ c8 u' C  李继迁如是说。8 I' J. ]/ a1 d! l% j- r6 C* h9 q( D
  曹光实谨慎思考,是诈降吗?他没带家眷,可是他的家眷早就被我抓来了;他说的是假话?但他真的已经被我击破老巢,部属尽失,没有立足之地了;他有埋伏?笑话,他亲自来,连唯一的弟弟都随身带来了,还有比这更有诚意的投降方式吗?/ S& F+ h7 E. j  p
  于是曹光实终于大喜,他答应了李继迁的投降,并且带了100多个骑兵立即出发,由李继迁兄弟为先导,赶赴葭芦川(今陕西佳县),去接收李继迁的残余部族。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很简单,功劳。第一要快,第二要隐密。这样才能瞒住驻西夏的宋朝第一长官尹宪的耳目,把召降李继迁的所有功劳独吞。1 j& S4 f# `! U% E
  当天曹光实一路疾行,很快就到了目的地,那里真的等着很多的党项人,只不过李继迁一声令下,突然间万箭齐发,曹光实和他的100多名骑兵全部阵亡……大宋西北军区司令官就这么死了。李继迁剥下了他们的衣甲,穿戴整齐,然后重回银州城。就这样,银州陷落,紧跟着他又打破了会州,把当地的城池一把火烧毁,让西夏的形势彻底逆转。' j* P: e5 Z3 v6 f6 F8 n
  回顾全程,是他太侥幸?还是曹光实太愚蠢?是,也都不是。李继迁为了套住狼,已经不是舍出去孩子了,他把自己和亲兄弟一起扔进了狼嘴。虽然在祈求侥幸,但已经孤注一掷,不赢就死;而曹光实也算不上愚蠢,谁能在农家大集卖草鞋的摊子上认出哪位是未来的蜀汉国王刘玄德呢?当李继迁只是个走投无路的番邦小崽子的时候,你能把他当成恶魔级的怪物来看待?在历史上霍去病还曾经孤身一人进入匈奴的王庭,把当地全族招降呢。
3 M2 m8 j1 v% O/ Y* h/ A/ a  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大宋迅速作出反应。王侁(王朴的儿子,参看李飞雄事件)率军出击,在银州城北,大破李继迁,阵斩其5000余人,李继迁再次一无所有,逃入茫茫的戈壁荒原。$ k6 K9 h7 d/ `& w" V' ?
  边疆动荡,将士们的头颅和鲜血再次把国境线稳定了下来,国都之内得以歌舞升平,又一次的举国盛事开始了。文人们在快乐地走入考场,雍熙二年的科考开始。6 x- ~3 I' J, X
  这一科,并没有产生什么大人物,要强调的是,第一,这一科的状元叫梁颢,当年只有23岁,但是民间传说,此人空前绝后,及第时竟然高寿82岁;第二,从这一科开始,考中的进士以唱名的方式向全天下宣布,以此荣耀文士,并由此成例。
/ F: z2 m0 S0 U  战士的胸膛,帝王的勋章;战士的鲜血,进士们却视如平常!就在几十年之后,宋史中著名的臭嘴韩琦就曾经对名将狄青叫嚣――你算什么?“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儿!”( V) i; ]- o+ B
  真的是这样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11 22:00 , Processed in 0.03749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