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赫日当中--大唐帝国的扩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23: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57)
6 _2 o! h+ ?; I, f- w* F1 k  
5 U9 g. W5 D0 \* N4 L; d7 ?  为了打消阿史那都支的疑心,裴行俭故意在西州逗留一段时间,无所事事,并且对外放出风声:“由于天气炎热,所以使团不能马上出发,要等到秋高气爽时,再继续西行。”阿史那都支派间谍侦察,果然裴行俭一行人整天吃酒打猎,并没有出行的样子。阿史那都支自己解嘲道,哎,不就是护送波斯王回国吗?这也只是很平常的外交惯例罢了,自己过于神经质了,于是放松了对裴行俭的警惕。
+ o# b$ {- c6 q4 v* w  裴行俭意犹未足,不仅自己吃酒打猎,而且准备把西域胡人也拉来吃酒打猎。+ \' Y2 H" |: n, W+ h; F
  裴行俭曾经担任过安西大都护,跟西域胡人部落关系极好,当时很多部落就是因为仰慕裴行俭之名、敬重他的为人,而向归附大唐的。裴行俭要拔除西突厥,势必要借助于诸胡部落的力量。% h* @0 v0 {8 X$ [4 M
  裴行俭会见了诸胡部落的首领以及重要官员,对他们说:“想当年我在西州的时候,经常与诸位饮酒纵猎,好生快活,这些年来,我一直怀念着这种生活,现在正好有机会,欲与诸位共寻旧日之欢乐时光,不知谁愿意跟随我去打猎呢?”你想那西域胡人,天生豪爽,听到此话,诸胡子弟莫不争请从行,总计收罗了近万人。
, d% r# l8 ~5 u) ?& X" y  1 `0 v+ K8 X' N' ^( }8 t
  裴行俭领着万名胡人,还有在西州招募来的千余勇士,以狩猎为名,纵情在天山一带驰骋。裴行俭暗地里召见胡人首领,将真实意图相告,这些胡人首领对西突厥也没有好感,再说现在南有吐蕃,东有大唐,要是北面西突厥再度崛起,岂不是成为夹心馅饼,因而也乐意暗中相助裴行俭。/ X' A' f) A# |
  就这样,悠哉悠哉地打了几天猎后,裴行俭见阿史那都支没有什么异常反应,便突然以急行军的速度向西挺进,直逼近阿史那都支的大本营,距离阿史那都支仅有十余里的路程。阿史那都支大吃一惊,但是此时裴行俭仍然不动声色,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先派人去向阿史那都支问好,一点儿也没有讨伐的样子,反倒象是打猎闲暇时路过老朋友的家,顺路问候一下。
2 M8 t. N  C) P; t8 l& H0 Y; n+ X, p% V  阿史那都支满心狐疑,但是裴行俭这只狡滑狐狸的演技实在太精采了,他将企图掩藏得没有一丝一毫的漏洞,他又派了一人前去邀请阿史那都支前来见面。
/ l8 N: c, }! U7 L( \6 f  去还是不去呢?阿史那都支没有主意了。
% j* Y7 i2 F# @4 t5 D/ W  原来,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事前有过约定,准备从秋中始(八月十五日左右),拒绝与大唐使者的往来,可是现在才是七月份,还没到与大唐断交的时间,那要不要去呢?阿史那都支当然不想去,但是他并不知道他的阴谋已经泄露,还蒙在鼓里,毕竟裴行俭是前任安西大都护,当今朝中的吏部侍郎,如果拒绝前往,岂不是授人口实?裴行俭也太狡滑了,他把真实的意图掩盖得滴水不漏,直等着阿史那都支上钩。
. h% @) r# v6 ?- g- J  阿史那都支琢磨了半天,从裴行俭这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来看,似乎并不针对西突厥啊,也许他真的是游山玩水狩猎罢了,也许只是自己多虑了。5 o2 U- i" N6 J9 V$ D
  ' K. d; f, C$ ?8 T1 q
  人一生总会犯一些错,一念之差,有时人生就改写了。
9 H6 ^6 U; Y1 s( s0 T* ^5 E2 c  裴行俭虽然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心里比谁都焦急,万一阿史那都支不来,这些胡人骑兵多数人还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战胜阿史那都支,这实在没有把握。越是这种情况,裴行俭要表现得越为放松,他在骑兵们在营外打猎、喝酒、喧喧闹闹,一点也没有准备打战的样子,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战。5 y3 H8 r5 p# i7 D
  阿史那都支最后犯错了,在心理战中败北,他在仓促之间,选择了前往与裴行俭会面。结果就不意外了,当他走进裴行俭的大营后,马上被缴械逮捕了。& C: f, P$ A" V, n9 ~8 n0 [
  西突厥大首领阿史那都支被诱捕,这是裴行俭计划中最冒险,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之后事情发展就顺利了,裴行俭令人带着阿史那都支的令箭,将各部落的首领召集过来,然后一网打尽,悉数逮捕。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23: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58)2 y3 K1 ]! r( \: z
  
' p. z0 Q7 \' W& n: H' S# @  轻松搞定阿史那都支之后,裴行俭下一个目标就是西突厥另一位大首领李遮匐。% b" |* N) y8 c4 }9 Z5 P0 f
  裴行俭派出一支轻骑兵,日夜兼程,准备对李遮匐发起闪击。行至半路时,遇上了阿史那都支派往李遮匐处的一个使者,还有一位李遮匐的使者陪同,这两名使者被扣押下来,送到裴行俭处,裴行检将李遮匐的使者释放,并让他转告李遮匐,阿史那都支已经被擒,抵抗只是徒然,识相的就早点投降。& t) c1 N* r5 F2 B$ c5 T5 q
  李遮匐原本势力原本就比较弱小,现在连阿史那都支都束手就擒,他心中更加惶恐,走投无路,算了,也放下武器,向裴行俭投降了。% [* r7 O, \6 E, k5 I6 j6 i% Z+ [: S
  真的是兵不血刃!裴行俭以自己的大智大勇,一举解决西突厥的问题,虽然说多多少少有几分运气,但运气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裴行俭的英雄之举,再次印证了孙子不朽的名言;“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I1 ?) e" n/ e0 |# j: @* y4 E4 ~
  裴行俭的冒险,使他完成了原定的计划,至于那波斯国王泥洹师的归国之路,他也不再护送了,由其自行归国。他将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两人押回京师,其余部落酋长,则由王方翼带往碎叶城。
& u5 _2 e5 D0 V, `5 m: [  
9 ?" `2 d/ _3 y2 {! k  裴行俭回国了,善后之事由王方翼负责。
7 J7 ^: W6 G( t4 e6 q) ^! E$ V, E  这个王方翼有何本领呢,如此令裴行俭所赏识?说起来王方翼也是一个非凡的人物。" h* T' X. q: Y/ l; p$ |) p
  王方翼还跟皇帝能攀上点关系,他的祖父叫王裕,他的祖母就是唐高祖李渊的妹妹同安大长公主,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对他这位姑妈很是尊重,多次亲临其宅第,赏赐过万。
: g: U7 @# q2 t3 j; J4 d  按道理说,有这样一位有权有势的祖母,王方翼的童年应该比较幸福才对,其实却不然。王方翼的父亲王仁表去世得早,其母亲李氏与婆婆大长公主的关系不太好,结果被迫离开王府,居住在凤泉别业。此时王方翼年纪尚小,但是他就想争一口气,以自己的本事来恢复王家的往昔的辉煌,他起早贪黑,异常勤奋,为人又有心计,所以过了几年之后,他开辟田地数十亩,家舍也翻新扩建,种植竹木点缀其间,成为当地一大富豪。又过了几年,祖母去世,王方翼才得以返回长安的故宅。' Z& y# k, l% o8 d' O* N
  在长安,王方翼有一个朋友叫赵持满,后来犯了法,被处死后,家里人无人敢去收尸。王方翼听到后慨叹了一口气,说:“汉代时彭越被杀,栾布为其收尸哭吊,这是大义;周文王掩埋枯骨,这是大仁。如果我不为朋友收尸,岂不是不仁不义么?”毅然收尸礼葬。这件事传到唐高宗耳中,使高宗对王方翼印象很深刻。
1 v$ {1 E' t9 C/ c   6 ?7 [# n( Q$ k0 o0 V
  王方翼虽然与皇家沾了边,但是他的成就乃是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在高宗永徽年间,王方翼曾担任安定县令,安定有一豪族皇甫氏,仗势欺民,导致很多受害者聚众造反,王方翼到任后,顶住巨大压力,诛杀皇甫氏,平息盗贼之乱。他为官清廉,且很有一套本事,所以之后连续五次升迁,出任肃州刺史。3 O2 r1 G% R1 U9 \/ f" z
  肃州是个比较穷的地方,多盗贼,且肃州城防毁坏严重,又没有护城河,所以经常遭到盗贼的袭击。王方翼接任后,修复肃州的城墙,引水修护城河。王方翼在年轻时在经商上便有天赋,他把这种商业天赋用在治理上,自己掏钱在多乐水旁造水碾磨,将其出租给当地的商户,收取租金,然后用这些租金来救济饥民,并在自己住处旁建起十几排的安居房,为贫困户解决住房问题。有一年,发生了严重的蝗灾,肃州附近的几个州,贫民纷纷倒毙街头,饿殍遍野,真是人间惨剧,只有肃州由于王方翼救济贫民措施得力,贫民死亡率远远低于其他受灾区。
. @# P8 f$ d( z: L* n" H: ?. Q  王方翼的所作所为,令吏部侍郎裴行俭十分欣赏,他认为是王方翼是个有本事,同时有责任心的人,所以向唐高宗极力举荐王方翼。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23: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59): j3 e" c6 v' y# Q+ e+ ~
  
- g( }! B$ x6 B2 S" [* u  王方翼的重任,是将碎叶城建成为大唐帝国在中亚的坚强保垒。裴行俭确实没有看走眼,王方翼的才能与责任感,使得碎叶城焕然一新,整个浩大的重修工程,仅仅用了五十天,效率之高,令人瞠目结舌。重修之后的碎叶城在东南西北四面共有十二道城门,根据史书所记,这些城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这种形状,莫非是参考了伊斯兰的风格?城建成后,西域各国争先前来参观,并且献上地方特产。
0 I, a% M: m, p! q5 ^  虽然裴行俭计擒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复夺西突厥。然而此时北方局势却发生重大的变化,北突厥掀起规模浩大的复国运动(此后文详之),这次庞大的运动同时影响到西突厥,在682年时(高宗永淳元年),西突厥的首领阿史那车薄率部起事,大唐帝国的安西都护区面临严峻的挑战。# c# w1 c3 b7 X/ v7 u- b
  
9 I5 a6 O6 x7 M& w. ]: ]7 x  阿史那车薄是继阿史那都支后的西突厥首领,从裴行俭计取西突厥之后三年,阿史那车薄的表现中规中矩,但是北突厥的复国运动的浪潮也波及到了西突厥。682年,阿史那车薄发兵攻打弓月城,西突厥的形势陡然紧张起来。" L9 p6 J8 }* [3 B% i9 |
  安西都护王方翼反应迅速,立即调兵遣将,前往增援弓月城,在伊丽水(即伊犁河)与阿史那车薄的西突厥军相遇,王方翼作为地方大吏,不仅治理有方,而且也能带兵打仗,这一仗下来,阿史那车薄大败,西突厥军阵亡一千余人。& S' ?8 R2 J6 P8 H4 g6 U
  阿史那车薄撤退,弓月城转危为安。但是西域的三姓咽面部落也加入到反叛的行列,与阿史那车薄联手,抗衡王方翼。王方翼率安西都护府驻军以及西域诸国胡人军团发动进攻,在热海与阿史那车薄以及三姓咽面部落联军进行决战。
* k1 ?0 x9 a! s  热海之战极为艰苦,第一次交战双方势均力敌,打得难解难分,战况非常惨烈,在战斗中,王方翼被对方的流矢所伤,利箭刺穿其手臂,伤势非常严重。在这战斗的紧急关头,一旦主将受伤撤下,将对士气是致命的打击。王方翼忍住巨痛,拔出佩刀,砍断箭杆,鲜血直渗出战袍,但王方翼不为所动,脸上绝不露出半点痛苦的表情,坚持指挥作战,稳定军心。  \% Q4 {! K1 z% ~$ Y1 [- F
  这一仗下来,双方均损失不小。回到帐营后,大家方才发现主将的手臂已经受重伤,赶紧让军医前来疗伤。7 f! g* n  n: {8 U% _6 ^1 }
  
# R. @( R# o! r; \  王方翼受伤的消息传出后,其帐下的部分西域胡人军团的首领,认为主将受伤必将影响士气,而且此时唐帝国的羁縻区出现大规模的叛变,他们认为此时有机可乘,不如趁着王方翼受伤,将其生擒后交予阿史那车薄。' d- S- }& `+ ~7 F% f
  但这些胡人企图叛变的阴谋被王方翼察知,王方翼不露声色,召集胡人首领开军事会议,在会议上,王方翼拿出军费赏赐给这些首领,领赏处设在军帐外,让胡人首领一个接一个到帐外领赏,结果这些企图反叛的将领,出去一个,便被砍一个。正好此时风声大起,王方翼又让士兵们敲锣打鼓,象是为领赏者喝采,来掩饰这些糊里糊涂便被斩首的叛军首领的惨叫声,结果前后斩杀了七十余位参予叛变的胡人将领。) |" C1 U! L" D. O) z
  看来王方翼从裴行俭身上学到“制敌尚诈”的本领。; t0 N1 w1 [* q- C
  在清洗内部叛乱力量之后,王方翼再次对阿史那车薄与三部咽面发起进攻。阿史那车薄本来接到叛军的情报,称不日可擒获王方翼,所以放松了警惕,谁料得不仅没擒到王方翼,反倒是叛乱分子被一网打尽。王方翼抓住机会,打了个阿史那车薄一个措手不及,并且分兵袭击三部咽面部落,大破西突厥联军,俘虏突骑施酋长以及其他大大小小首领共计三百余人。至此,西突厥的叛变被王方翼所平定。
+ T' ]' T+ Z( a9 P5 Y4 O  
, j; ]9 K% W$ |8 n& t  当阿史那车薄起事时,唐朝廷根本没有料到王方翼可以凭借微薄的兵力平定叛乱,所以当时已经考虑由裴行俭担任金牙道行军大总管,辖十位将军出征,然而就在裴行俭出发前,却突然病逝。朝廷又委派阎怀旦领军西征,但阎怀旦还没有出发,就已经接到了王方翼凯旋的消息了。
) U- K- h- t% n6 V6 B, Z0 v  王方翼以此役成为高宗时代名将之一,这颇得益于裴行俭的举荐之功。这两位大唐在西域的名将,交相辉映,英雄业绩永载史册。在汉代,西域是英雄的乐土,在这里产生了张骞、傅介子、郑吉、陈汤、班超等英雄人物,而在大唐时代,裴行俭、王方翼续写了西域传奇,为西域重入中国疆土做出伟大的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23: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60)6 p* i+ L6 q' |
  
" T) ]6 S5 r" d% H4 o- s  六、死灰复燃
6 D7 ^4 Z* M5 g  
8 T- l! l+ _  n( o1 r, D  正当裴行俭以自己过人的胆略平定西突厥的阿史那都支后,返回到长安城。可是就在这一年(679年)十月,北突厥突然爆发大规模的叛变。
% ?4 j6 l3 V3 N# Y  这场叛变来得非常突然,唐王朝的文武大臣都始料不及,因为事前并没有一点征兆。在十七年前铁勒九姓叛变时,突厥也没有跟着起哄,但正是在风平浪静之中,一阵狂风将起,搅起漫天的黄沙。
; F" k' G5 J- f  叛变是由突厥的阿史德家族挑起的。! g6 j" _8 h3 A& w: o' D2 }
  在李靖630年击破突厥汗国之后,阿史德家族所统领的三百帐落突厥人投降唐帝国,迁居到云中城,后来由唐王朝置单于大都督府统领。经过数十年的休生养息,阿史德部落的人口得到了很快的增长,后来又分割成二个部落,一个由阿史德温傅统领,一个由阿史德奉职统领。
* s$ ]; Z6 G( x1 {  作为一个曾经强大过、雄霸天下的突厥汗国,在一夜之中被李靖击破,这无疑是使许多突厥人心理极不平衡,一心想回复突厥往日的辉煌。然而650年,车鼻可汗被大唐帝国消灭,突厥汗国卷土重来的希望微乎其微了。
1 [/ b  k6 W+ u. F2 ?  
3 Z6 N# o' s$ N' M1 A3 Q! F! J  吐蕃的崛起给突厥人带来了机会。
1 _; {& |4 F" _' W6 P7 Y1 u# e  670年,吐蕃大败唐军于大非川,开始了与唐帝国分庭抗礼的时代;678年,吐蕃再次大败十八万唐远征军。大唐帝国不得不动用更多的军事力量用于西部同吐蕃抗衡。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阿史德温傅与阿史德奉职加紧了策划突厥独立的步伐,整个叛乱的的准备工作非常秘密,唐王朝根本没有注意到北方将掀起惊涛骇浪。
7 {, D' h/ `& G: Z  阿史德温傅与阿史德奉职起兵之后,宣布拥立可汗家族的阿史那泥熟匐为新突厥汗国的可汗,结果一呼百应,在故突厥境内的二十四个州的首领纷纷也起兵响应,一时之间,叛变的部落人数多达数十万人。' d: {, [: n3 ]% O
  大唐帝国震惊了。$ E4 u/ h' ~/ K. a. W
  唐朝廷紧急派遣单于大都护府长史萧嗣业为统帅,率领右领军卫将军花大智、右千牛卫将军李景嘉等将领,前往平定突厥的叛乱。
: r* @0 ~. W8 C  
0 X$ \! {+ _( _" G  刚开始时,突厥人屡屡受挫,大约是好数十年没有打过仗了,感觉比较生疏,战斗力不强,比不上身经百战的大唐军队。& _9 u% i% q3 F
  在赢得多次战斗胜利之后,萧嗣业不禁有轻敌之心,认为突厥叛军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骄傲着实是胜利的天敌,更何况萧嗣业也没有骄傲的资本,放松警戒心之后,便预兆着灾难的来临。9 Y# b; z  _5 x
  第一个危险的信号是唐军的辎重部队受到突厥军队的袭击,虽然辎重部队只有数百人,兵力上的损失并不算严重,严重的是数百车粮草、冬衣被突厥军队夺走,此时正是冬季,在冰天雪地中要寻找粮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战马也需要草料。" P/ c  e/ B$ S1 d1 p
  萧嗣业被迫停止进军,但他的轻敌之心,使他疏于防患突厥大军的偷袭。$ |* }' h# c8 U7 f6 ~( q0 A
  
; b& J) W2 @: X2 i" k& _  天上飘落大雪,寒风彻骨。8 I: F; l" }1 L4 E
  突厥军队利用大雪作为掩护,在雪夜偷袭萧嗣业的大军营。在恶劣的天气中进行偷袭,这可是唐军一惯作风,但是坚忍的突厥人这次却给了萧嗣业一个意外。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任何一处细微的失误,都有可能葬送胜利的果实。
- _/ z- f4 s3 X) k+ P& D  夜深了,大雪仍在纷飞,士兵们也守在炉火旁,既冷又饿,萧嗣业已经进入温暖的梦乡,但突然间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厥大军不期而至。萧嗣业大吃一惊,此时唐军兵营根本没有象样的防守,突厥大军如入无人之境,萧嗣业想要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无奈阵营太混乱了,他心里暗暗叫苦,回天无力,狼狈逃跑。这下唐军阵营更加混乱了,结果突厥人越战越勇,最后唐军遭遇灭顶之灾,被杀死的士兵“不可胜数”。
5 f: s3 `( A; O' y7 e  相比萧嗣业,花大智与李景嘉还算略好一点,这二位副帅没有一走了之,而是率其部众,且战且退,虽然伤亡惨重,但最终还是得以撤回单于都护府。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61)5 a8 W: K5 K# f% I# b: V/ N, R
  
, P9 _; Q2 B/ x/ |$ s7 k, a  这次惨败,令唐高宗与武则天大为震怒,结果萧嗣业被判处死刑,后来减罪一级,改为流放桂州;花大智、李景嘉二人虽然撤回到单于都护府,但是兵员丧失惨重,全部被免去官职。
( t( R+ S6 ]8 ?+ q* K* I$ i& I  此时的唐高宗一定感慨贞观名将的凋零,要派谁出任统帅呢?思前想后,看来还得裴行俭出马,虽然裴行俭刚刚平定西突厥、风尘仆仆地返回京师。
/ k2 o6 a: b6 {! n- x) u/ I  裴行俭今年六十岁了,看来唐朝老将确实有不老的雄心,象李靖征吐谷浑时、程知节、苏定方等人征西突厥时,都是年过六旬。裴行俭比他们更特殊,因为他并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但是早些时候他兵不血刃,夺取西突厥,此中的胆略与计谋,远非常人可比,虽然他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并不等于他不通晓兵略,作为名将苏定方的得意门生,裴行俭只要有机会,仍然可以在战场上大展身手。2 P5 \4 Q/ P, c  s' U! _4 c0 ~
  十一月,裴行俭正式出任远征军统帅。
2 D8 ~8 s4 a7 e. ?: ]  
; h' K4 V8 j% n$ q* i5 }0 ?( T  显然,唐朝廷对于这次北征作战相当的重视,动员兵力之广,为唐高宗登基以来所罕见。! a5 T8 i& `9 \) s& N- P: v3 h
  远征军总兵力达到三十万人之多,其中裴行俭出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太仆少卿李思文、营州都督周道务为副手,直属兵团十八万人,这是北征的主力兵力,同时还有两支军队受裴行俭的节制,其一是西路军,由检校丰州都督程务挺统率;另一支是东路军,由幽州都督李文暕统领,这两路军各有五、六万人。. u; G# ~7 n/ k8 A- j0 A5 f+ u6 ]; n
  在大军出发前,唐高宗李治设酒宴为裴行俭送行,唐高宗说道:“你文武全才,只让你担任文官,是委屈你的才华了,现在我就授给你文武两个官职。”于是当即授予裴行俭礼部尚书与检校右卫大将军二职,在此之前,裴行俭的官职是吏部侍郎,显然,这个官职对于满腹文韬武略的裴行俭来说,确有屈才之嫌。. H* r3 q/ Y* h/ _0 K' L
    g8 X) [( {; C' b
  次年(680年,高宗调露二年),春暖花开,正是一个发动进攻的好时节。
4 t+ A9 z- _$ E5 r# @2 ]  裴行俭大军挺进到朔川一带,他对部下说:“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尚诈。去年萧嗣业战败的原因,就是因为粮草运输被突厥人所掠,士兵忍饥挨冻,所以最后遭致灭顶之灾。这次突厥人一定会故伎重施,正所谓兵不厌诈,我们正好可以将计就计。”
/ G" q- r; @/ q2 R+ ]& v1 ?' `  我们从裴行俭计取西突厥中,便可以看出,此人诡计多端,精于军事欺骗,殆可称为老狐狸。裴行俭再设奇谋,注意哦,这个奇谋与西方的木马计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准备了三百辆粮草车,每辆车中藏伏着五名勇士,持着大刀与劲弩,总计三百辆车内藏伏着一千五百名勇士,这队“粮草车”由数百名老弱羸兵负责押运,而且在几个突厥人可能行经之处设下伏兵。8 b$ E8 ~0 K3 \% s9 W2 J6 i% @
  果不其然,突厥人自从上次劫掠萧嗣业的粮草尝到甜头后,又密切关注着裴行俭大军的粮草车的动向,三百辆粮草车一出发,就被突厥人盯上了,他们一看乐了,三百车的粮草啊,才数百人押运,而且看上去并不是精兵猛士。突厥人尾随而去,远离裴行俭营后,便对押运车队发动袭击,这数百名的老弱羸兵一哄而散,突厥人乐呵呵地把三百辆大车拉走。
) Z, ^, B2 `  j; E( g4 Z8 [  三百辆大车被拉到有水草处时,突厥人解鞍下马,让马匹吃些粮草,好有气力赶路。此时,躲在车内的一千五百名勇士一跃而出,手中的劲弩早已箭在弦上,你想想,这劲弩本来杀伤力就非常强,而且又是近距离的射击,这威力恐怕比子弹还要厉害,劈里叭啦的几下子,就撂倒数百人的突厥兵。1 _# F# {; q# z0 G8 \3 O0 A! y
  突厥人如梦初醒,高呼“上当”,此时唐军勇士们把劲弩射光后一扔,手持陌刀,什么是陌刀呢,就是长柄大刀,因为突厥人多是骑兵,用短柄刀与骑在高头大马上的突厥兵厮杀,就吃亏了,所以用长柄大刀,除了砍人之外,还可以砍马,在马腿上一刀下去,这马一疼,或倒仆于地,或狂奔乱跑,那骑兵就没法在马背上作战了。这些训练有素的大唐勇士,把长柄大刀舞得呼呼作响,只见这水草地上,以血浇草,人头乱滚。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23: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62)
: L1 {9 }8 V3 V% j  
0 b% y* Y5 K- y6 C5 B  好汉不吃眼前亏,突厥人大呼“撤了撤了”,纵马而去,大唐猛士们岂肯罢休,将大刀往运粮马车的系马绳上一抹,拉来马匹,纵身上马,用刀背一拍马匹,便“哒哒哒”地向前飞奔,紧追不舍。
, X! Q9 g+ X9 H1 k  y3 ?) Q) x  突厥人逃到险隘处时,眼看过了隘口之后,就可以摆脱唐军的追击了。但是令突厥人没有想到的是,裴行检早就神机妙算,在突厥人可能逃窜的几个方向上,在重要隘口处,都设置了伏兵。突厥人只顾逃窜,结果遭到唐军前后夹击,这支突厥抢粮分队,最后除了被杀,就是被俘虏,全军覆灭了。; ^, y  _5 h# j0 R
  这一仗的结果,使得突厥人首战便遭迎头痛击,再也不敢打运粮车的主意了,此后,大唐数十万大军的粮运畅通无阻。: A% Q, o8 Q; Q# g3 v( A
  . R+ P# l) J9 T7 l$ I1 ^) V
  如果说事前还有很多人对裴行俭这位文官出身的统帅会不会打仗还抱以怀疑的话,那么这一仗之后,这些怀疑雪释冰消了,对这位当世诸葛佩服得五体投地。/ u# Z7 R$ T7 a6 P9 A5 N/ s1 b& |
  裴行俭一战树立了在军中的权威,大军继续向北挺进到单于大都护府,原本用于节制北方突厥的单于大都护府已经落入突厥人的手中。
' v9 v, H# [. B. V, G7 ~! ~- ?  时值黄昏,日薄西山,暮色笼罩大地。
+ L% ]4 z& S; x2 _" ?7 ~2 B' X( h  北征军统帅裴行俭下令就此安营扎寨,裴行俭行军很有一套方法,每到安营扎寨时,他便要求在营寨周围挖掘堑沟,以防止突厥骑兵的偷袭,这个工程量很大,也很辛苦,但是流汗总比流血好,爱惜士兵生命的将领才是好将领,如果象萧嗣业那样疏于防备,固然士兵们省事图个痛快,但是遇到敌人的突袭,最终倒霉的不还是士兵吗?
& A" L; Z4 w2 I' `& a" q/ I8 X  防护用的堑沟已经挖好了,裴行俭若有所思地看看天空,突然他心里蓦然一动,便对部将们说:“快,我们得放弃这个营地,马上转移将兵营转移到高地。”% ?/ Q. o& [, v/ Q3 c; e
  部将们大吃一惊,有没有搞错啊,士兵们刚刚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安好营寨,挖好堑沟,还没休息就要移寨到高地上,这不是折腾人吗?纷纷向裴行俭问说,这怎么回事啊,这里好好的,不能搬来搬去的啊。
$ g( C3 z+ B# `8 y1 [  裴行俭不听,部将们没有办法,士兵们一肚子苦水,很郁闷地把兵营搬到高地上。
) K4 a3 x3 S! t1 i. h' j( {- w7 y  到了深夜时分,忽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真是罕见的一场暴风雨。第二天早晨,大看看到山下原先安营的那块低洼地,积水超过一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哎呀,我的妈呀,幸好昨晚我们搬到高地上啊,要不然岂不是被水淹了?”“可不是嘛,裴总管怎生知道会有暴雨啊?”“哎,俺早听说过裴总管天文地理无所不晓啊,赛过诸葛哩。”" x/ T+ x" |. y. Q2 }
  部将们这下可服了裴行俭了,但还是百思未得其解,便向裴行俭询问怎么得知将有暴雨。裴行俭故作神秘状对他们说:“从今往后,你们只管听我吩咐就是,不必问我是怎么知道的。”看来裴行俭学问之高深,果然非同凡响,不止于书法兵事,于气象似乎也颇有研究。. N+ a* ~0 |2 u: ~+ i
    c2 R% f6 O7 R2 v) T
  经过这两次事件之后,大家都把裴行俭当作神人了,裴行俭也确立他在军队中的威信。但是仅这些还是不够的,关键他必须要完成平定突厥叛乱的使命。
. |2 A0 p3 t$ ~1 W4 e# x, }) i3 ]  终于,唐与突厥大军在黑山(内蒙古包头西北)相遇,一场决战开始了。5 {; m/ B" ^/ p' P% C4 A  Q9 M
  这场决战,突厥人的失败是注定的。
* R/ |6 }2 z4 u  i2 o& A  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纪载突厥人的兵力,依笔者之见,决计不超过二十万人,日后突厥汗国重建后,总兵力最多时是四十万,此时突厥汗国尚未完全建立,能够拼凑到其全盛时代兵力的一半,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23: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63), z, X* u6 s) z! M" K
  
  t2 Z' Z# H9 D1 M' i  此时突厥叛乱中最重要的领导者是阿史德家族,阿史德家族在630年降唐时,只有三百帐落,这大约相当于唐帝国的户,因为突厥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所以用帐篷数来作统计,到680年正好过去五十年,我们假设这五十年自身繁衍加上外部落来投靠,帐落增加十倍,达到三千帐落,一个帐落平均算五个人,也不过才一万五千人口,以一半人口作为作战人数来算,也只有七千多人,不到一万人。响应阿史德叛乱的共有二十四个州,每个州假设与阿史德一样拥兵七千多人,加起来也不到二十万人。
3 y# ~3 E- c5 _% S  大唐远征军的总兵力达到三十万人,这无疑占据有绝对的优势。
, Z% l! i3 M5 a0 V1 Q  再者,突厥诸部落联军即便有二十万人,也没有统一的领导,虽然阿史德家族推出阿史那泥熟匐作为可汗,但并不见得得到诸部落的认同,而且各部落协同作战的能力也令人怀疑,以前萧嗣业与突厥军队的正面交锋,唐军也是屡战屡胜,足以证明唐军之作战能力要远强于突厥人。$ M. ?  \6 y2 X
  唐军在兵力及战斗力上都强过对手,那么剩下来的就是考验统帅的能力,裴行俭与萧嗣业并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物,裴行俭的能力以及军事才能,均要远远超过萧嗣业,可列为唐朝史上名将之一,行军作战,令敌军无机可乘,况且他足智多谋,鬼点子层出不穷。
) s0 n& K9 F4 w% F+ r* @$ Y  
) I" w1 \/ i  U+ B4 Y: b  在唐军各方面都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战况呈现一边倒的局面,在裴行俭的指挥下,唐远征军与突厥大军连续交锋,每次都大败敌军。在战斗中,突厥造反派的首领阿史德奉职被唐军俘虏,这对突厥来说,是一次大挫折。
+ d" w& A+ a. f  突厥残部从黑山撤到了狼山。裴行俭再度追击,突厥各部虽然在造反时如一阵风席卷而来,但在挫败面前,本就松散的部落联盟更加松动,最后引发一场内讧,一些部落决定退出叛乱集团,被推为可汗的阿史那泥熟匐被杀死,这些部落拿着阿史那泥熟匐的人头向裴行俭投降。3 m! r5 r2 s0 V* j$ ^
  就在这个时候,唐高宗李治(更可能是武则天,此时武则天用政,不过政令仍用唐高宗的名义)犯下一个大错,认为突厥的叛变已经指日可定了,便派户部尚书崔知悌到定襄,慰劳将士,并处理对突厥的善后事宜,然后令裴行俭班师回朝。
4 N0 Y" l' A' A  朝廷之所以急于将北征大军召回,乃是因为帝国的西疆受到吐蕃的威胁越来越大,吐蕃势力如日中天。这一年,吐蕃攻陷大唐西南重要的军事重镇茂州安戎城,致使西南的西洱诸部落(位云南洱海湖一带)全部投降吐蕃,吐蕃占据了诸羌的地盘,严重威胁到大唐西部的凉州、松州、茂州、巂州,西面占据龟兹、疏勒等西域四镇,南面直抵天竺国,北面接西突厥,疆域万里,成为大唐最强劲的对手。
  [6 t% G9 K0 D) P& n1 u  裴行俭的班师回朝,给了突厥人予喘息之机。
1 _, h9 |% i5 B+ W- }$ M8 n  
# [) O7 J. l* ~9 H5 c; S+ B3 b7 a  虽然现在突厥部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领袖,各部落似乎是各自为战,但是仍然给唐帝国造成极大的麻烦。680年七月,突厥人袭击云州,被代州都督窦怀哲及右领军中郎将程务挺击退;次年(681年)正月,突厥骑兵进攻原州、庆州。
4 }$ l# z0 _% V3 X5 {4 I& l, @* a  突厥的力量再度转强,而且新的领袖正在形成,突厥一个部落酋长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这个可汗得到了突厥叛乱的始作俑者阿史德温傅的认同,于是两人联手,成为突厥叛乱的中坚力量,其他许多小部落又纷纷前来投靠。
. _# e! O5 f) F  这次唐朝廷看清楚了,原来突厥人的决心与意志,要远远超过唐高宗(或武则天)的想象,对于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突厥,绝不可以小视。# l% H2 c* G3 e* M" J8 h6 D7 `
  裴行俭再次临危授命,出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曹怀舜、幽州都督李文暕为副帅,统领大军,第二次出征突厥。
  g  G% M4 L5 n* Y$ `* K  智勇双全的裴行俭,能否完成平定突厥叛乱的伟业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23: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64)" u; b7 ^8 O; z% _! G4 x1 V
  
# D' u) e! B, |2 Y/ f* }  七、大漠孤烟直——北征之路
8 n3 ]/ f8 X/ a, X* o8 X; K  
2 X7 f. e1 r9 M4 k$ s7 N( l  第二次北征的时间选定在681年(高宗开耀元年)的三月,这时是晚春,是有利于进军的一个时节。史书上没有记载这次出征唐军出动了多少兵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要远远少于第一次远征,因为第一次远征中除了裴行俭直辖的十八万军队之外,还有程务挺与李文暕两路大军共计十二万人,而这次远征中,程务挺、李文暕的兵团已经编入裴行俭的直辖兵团中,没有其他的协攻兵团。
0 |4 A' j+ }# I$ s  b+ M  右武卫将军曹怀舜与裨将窦义昭作为先锋部队,率先进入突厥作战。曹怀舜刚迈出边界,就打听到了一个小道消息,称突厥伪可汗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两人正在黑沙北,而且随身跟从的骑兵不足二十名。7 `4 O& h! J0 Y
  曹怀舜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也来不及证实消息的准备性,便将部队中老弱官兵留下,自己则亲率精锐轻骑兵,急速奔往黑沙,企图一举将突厥最重要的两名头目生擒,抢得北征第一功。# U) V5 A) n% M+ `  |8 ~# a
  可是这则情报来源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因为曹怀舜赶到黑沙时,发现这里一个突厥人的影子也看不到,倒是累坏了这些急行军的骑兵,既然找不到敌人可以打击,曹怀舜只得悻悻而回。
& ]2 h8 q! J3 f: m- y  不过曹怀舜的运气不错,也没有空手而归,他在半途中正好遇上铁勒族薛延陀部落的人马南下,薛延陀自从在唐太宗时代被灭国之后,其部落一蹶不振,这次可能是受到突厥的恐吓,所以准备归附突厥。可是遇到曹怀舜的唐军之后,薛延陀部落首领改变了主义,索性向曹怀舜投降。这样曹怀舜便捞得了一个大便宜,同时为裴行俭的远征大军清除了一个潜在的敌人。
* L( C. a! A8 h+ D0 q- ~/ ?  
. b6 A/ D) K  R' V5 U6 F, b  既然找不到突厥的主力,曹怀舜便率军南返,结果在长城以北附近,遇上了阿史德温傅的突厥军,双方打了一场小战,这场战斗只是试探性的战斗,双方伤亡都不大。这时第二梯队的唐军也越过长城,第二梯队是李文暕及其裨将刘敬同所统领,与曹怀舜在横水会师。
. \2 Q4 M4 A; W# ?- F  此时,自立为突厥可汗的阿史那伏念率主力兵团也出现在横水附近,加上阿史德温傅的兵团,开始向唐军发动进攻,这两支军队,是突厥反叛的核心力量。
5 E% M  o% p7 O3 e  曹怀舜与李文暕马上将军队组合成方阵,与突厥军队交战。7 C4 N  f, A8 w  M5 X) I0 L4 I& Z
  此时曹怀舜部因为刚刚远距离跋涉,兵疲马困,战斗力发挥不出来,所以打得十分被动,还好唐军的方阵防御很坚强,突厥骑兵一时也找不到突破口。3 S" Y( _( \5 G4 \, A! E
  唐军且战且退,突厥人紧咬不放,苦战了一天。: }  a' _" j; k
  6 [2 W! Q% V6 H, h
  就在突厥兵力倾巢而出时,其后方防卫非常薄弱。/ U; ~$ i3 O. K2 [# ]
  此时,老谋深算的统帅裴行俭暗中派遣裨将何迦密从通漠道进军,程务挺从石地道进军,直取阿史那伏念的老巢金牙山。在这里,突厥仅有少数的守卫力量,完全不是唐军的对手,守军很快便被击垮,阿史那伏念的妻子、儿子全部被唐军所俘虏,辎重粮草也尽数落入唐军之手。; e0 A; }( }8 J! G% j0 d- r# ^9 l! b% Z
  此时突厥可汗的后院已经丢失,只要曹怀舜可以顽强地顶住突厥人的进攻,等待何迦密、程务挺两路大军回援,必可以前后夹击,大破突厥军。但是没想到关键时候,曹怀舜成了“曹跑跑”了,他抛下部队,撒腿就跑,要知道军队的士气,很大程度上是由主将带动的,主将自己跑了,战士们怎么打仗?结果士气动摇,军心大乱,其余几位将军也没法控制。
5 G/ K6 [' r% Q( y+ f# ]' A* B  突厥人见状,更加猛烈地攻击,结果唐军防线全线崩溃,死伤无数。
# F/ \" C* d7 F4 e# u( R  然而就在此时,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14 08:23 , Processed in 0.04902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