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5 07: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骨肉相残% l7 u3 _& V1 |) o; T7 [7 v! l7 ^
8 H8 K( T/ p) {/ _( X- G7 e2 R3 ~ (一)包藏祸心
, F1 [ i) C/ n5 |
0 H+ ~# e) v) s; f/ a. @7 e# X 对于任何时代的黎民百姓而言,只要能生活在太平岁月,一辈子不见战火烽烟,子孙满堂,高年而终,这就算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了。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真乃金玉良言也!
: F8 n: W- {$ [( G: \0 ~. L 事实上,历代中国的老百姓最能忍耐,只要日子勉强能过得去,谁愿意冒着杀头灭族的危险去造反作乱?只要朝廷的政策稍微有点人性,像赤眉、绿林那样的滔天大难就绝对不会重演!. p* C. [% _, K8 Y
历代帝王们也正是抓住了这种好生恶死、喜安厌战的心理,软硬兼施,恩威并举,想尽一切方法镇压各种形式的反叛,其终极目的是确保最高权力不受挑战,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 t9 f$ ?7 }0 _# f3 r 刘庄是一个酷爱刑名之道的皇帝,极度迷信法律的力量。即位以来,他采取严刑峻法治国,甚至小过大刑,搞的上上下下对他无不望而生畏。放眼四海,豪强敛手。纵观九州,贵戚惊悚。经过了十几年的强力整顿,建武末期以来曾一度盛行的贵戚、官员违法乱纪的现象在永平朝基本绝迹。经过不断到各地视察,刘庄对国家的整体还是比较满意的,他甚至自负地认为:当年的孝宣皇帝治国,只怕也没有朕今日的雷霆手段!5 K( L6 @" t" ?9 Q3 |/ T$ T+ l
刘庄没有想到,与他从小交厚的兄弟、楚王刘英却躲在暗中,用贪婪的目光觊觎着德阳殿的宝座。到了永平十三年四月,刘英基本上完成了谋反的准备工作,准备随时向刘庄发难了!: D3 Y) s, t* Z9 b9 P, X1 `
刘英不是刘庄最新任的跟班小兄弟吗?他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胆子?
* i9 Z. T8 a9 c" h8 v( C- H 特殊的身世造就了复杂的性格,刘英的心灵早已被强烈的欲望扭曲。他虽贵为亲王,却也不甘寂寞,早已对皇位垂涎已久。
: ~; g" k+ k, a 前文说过,郭系皇子五个,阴系皇子也是五个,他们都是前后两任皇后郭圣通、阴丽华所生。刘英是先帝刘秀唯一的庶子,其母许美人是刘秀唯一的妾。许氏出身寒微,相貌平平,在刘秀心中地位相当低下。如果说郭圣通、阴丽华二人是高高端坐在云中,许美人只能跪在地上仰望着她们。
+ e- s4 A& o: {$ F “母以子贵,子以母贵”,母亲的身份决定了刘英的命运。刘英也只能与母亲一样,默默躲在暗处,用无比艳羡的目光仰视着所有的兄弟们。多年来,刘英就是在这样一个极为特殊的氛围中长大。刘英的脑子非常聪明,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就凭他的身份,想通过当太子而继承大位根本就是白日做梦,刘秀绝不会考虑他!
/ v, F+ q5 z( R u) u+ U4 h% R$ X) _
为了保住日后的荣华富贵,刘英在少年时就萌发了在兄弟们当中寻找靠山的想法。 \2 y' C# j; ]7 o3 C& l! N
刘英做事很是有些过人之处。他一懂事就明白了父皇最爱的儿子不是太子刘疆而是东海王刘庄(当时的名字还叫刘阳)。正因意识到了这一点,刘英经常找刘庄玩耍,时常有意无意地接近他。而刘庄当时因相貌、性格关系,在兄弟们当中的人缘不怎么好,心中也很苦闷。看到刘英有意亲附,也自然乐得接纳。从此,兄弟二人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刘英为了突出刘庄的地位,不惜把自己弄成一个跟班的形象。只要有可能,刘庄走到哪里,他就会跟到哪里。
9 r. R" K1 E8 p 到了建武十九年(西元四十四年),刘英虽只有十三、四岁,却也敏锐地看清了朝局的奥妙。别看当时的太子刘疆还在位,可他的母亲郭圣通已经被废,皇后的位子早已由阴丽华取而代之。而刘庄却日受刘秀宠爱,登上太子的日子指日可待。果然,这年的六月二十六日,刘庄被刘秀正式册立为皇太子,成了万众瞩目的储君。刘英心中暗喜,这么几年的结交没有白费,压宝真是押对了!' g% {5 H' z+ D2 T
刘庄登上太子宝座后,刘英对四哥更是恭敬有礼,刘庄也对这个小兄弟很满意。对刘英向他献出的忠心,刘庄从未有过半分怀疑。两人的交往极为密切,一如从前。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建武二十八年八月刘英被遣送回国就封时才结束。* I, S' V+ i8 z, X
到了刘庄登基后,刘英从不忘记向刘庄表达他对朝廷的忠心。每次刘庄出巡召见诸王,刘英总是早早地赶到指定的地点。拜见刘庄时,温文尔雅,从无半点不敬之词。, R3 M5 H2 z" x
永平七年(西元六十四年)春,刘庄从西方迎来了佛法,这年夏天还下诏修建了白马寺。刘英深谙上意,亲自前往寺中恭敬礼拜,成了王侯、贵戚中第一个佛教徒。( c0 e: e7 ^' v( V! j1 G
刘英信奉佛法的态度很是虔诚,他出手大方,很是舍得布施。永平七年十月,刘英就拿出府中积攒的黄色细绢、素色薄绸去见国相,诚恳地说:“本王身居藩国,多年来罪过积累如山,每次想到这些,心中都是异常惭愧。我多年来深蒙先帝以及圣上的大恩,无以为报,今日特为白马寺献上细绢薄绸作为奉献朝廷之礼,以赎我昔日之罪!”国相不敢怠慢,急忙将此事上报朝廷。' e2 f) _& l1 j5 h/ u3 c! B5 C$ H" S
刘庄心中很是感动,下诏将刘英的布施全部退还。他在诏书中说:“楚王昔日口念黄、老精微之言,这些朕都知道。最近又听说你皈依佛门,崇尚仁爱慈悲,还曾戒斋三个月,在佛立誓赎罪。朕实在不明白,你有什么罪过呢?何必如此自责悔恨!你送来的那些东西,朕不想收。今日特将此物退还。既然你有心佛法,朕特赐美食给寺庙,作为款待佛门弟子之礼,就算是楚王送的吧!”4 m1 b5 b: [, S4 }& K2 i+ I
这一次,刘英靠着主动出击又得到了一分,刘庄对他更加信任,从无怀疑。
& Y! D" b' i, h& {0 s$ K 永平十年,广陵王刘荆自杀身死之后,其余的亲王们都老实了许多。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在严刑峻法之下,加上这次刘荆的教训,今后宗室亲王中不会再有什么逆谋。但是,包括刘庄在内的所有的人都想错了。有心谋反的人还是大有人在,这人恰恰就是刘庄最放心的楚王刘英!
6 T+ e4 b) ?9 C' ^( X" v' j" C; z, R 刘英见瞒过了刘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他开始四处结交江湖豪客、相师卜者,大肆招募门客、死士。刘英还为发动兵变做了充分的准备,还购买了大量的兵器,囤积了无数的粮食。刘英这架势,还真有几分当年刘縯在舂陵发动起义时的派头!此外,他不断邀请各路王公贵戚到他的封地楚国作客。凡是到他这里作客的,他都要准备一份丰厚的礼品让客人带回。凡是到他府上来过的人,他都一律登记在册,准备将来急需时所用。
2 s" V: [3 d5 {8 j% r “没有不透风的墙”,刘英的这些反常举动渐渐引起了楚国国相、中尉等高级官员的怀疑。但碍于刘英的特殊身份,他们吓得不敢乱说。一旦弄错了,只怕是要被刘庄开刀问斩,还要株连三族!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佯装不知道。3 |2 z! A: ~" a( m# e
刘英的确有些手腕。对于那些接受过他重金美女贿赂的官员、贵戚,他也早就打过招呼暗示,倘若有人胡说八道告黑状,他刘英若是倒了霉,所有的人一律同罪,都得下地狱!这一下,所有的参与者都不敢吭声了,只能在暗中祈祷不要出事……
4 F3 U1 `5 [3 [2 j R1 d 豕犬唯知稻粮美,鸿鹄早知山雨来。刘英蓄意谋反的事情,朝中包括司徒虞延在内的很多高官都听到了风声,可却没有任何人敢对刘庄提及此事,故而刘庄一直被蒙在鼓里,对此一无所知。
# \$ H* t N' Q& T3 z9 i 永平王朝历史上最大的一件重案,马上就要浮出水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