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赫日当中--大唐帝国的扩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20: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12)
# C& j+ M9 Y% l" E7 c# a  & s2 Z& D$ Y2 S! L
  第十一章 西线的争夺. `+ q  Y2 n. B6 P5 B3 G
  # V  d; t6 @; M' w3 ]
  一、金城公主的嫁妆- O2 ]) ]" a2 R: s" v
  
, r7 l* }3 X/ ?- W/ a5 f  自从论钦陵死后,雪域高原上的雄鹰折翼难飞了。3 l* j$ a" O+ }) }
  从699年始,吐蕃陷入持久的内乱之中,论钦陵的余部降唐、南方的叛乱、争夺赞普之位的权力斗争等等,极大的削弱了吐蕃的实力,直到703年,年仅七岁的弃隶蹜赞被扶立为赞普,才结束了长达五年的内乱。
6 I2 f% p- ]6 b# s! a: n6 s  元气大伤的吐蕃无力对大唐构成威胁。
! Q5 D* G1 _8 \- N, N  令吐蕃人庆幸的是,大唐帝国的军事实力也在此时跌至谷底。7 P4 t; h& n3 k5 F4 p1 a" {
  双方就是在这种精疲力竭的状况中,维持着边境线上的和平的氛围。
4 H! z/ y( t% H! }& M  
' `2 B& x) s2 B! G9 W  不过情况都在慢慢地转好。  D2 @! z6 Z& @: J
  吐蕃在经历内乱后,逐渐恢复元气,而大唐帝国也从武则天时代的低谷中走出。! [2 o' {" W. @9 ?, P8 U
  对于双方的政权,和解是最佳的选择。2 H5 C* o. n# a# _1 D
  707年,吐蕃派遣使者向大唐进贡,并且正式提出和亲的请求。这个和亲,提得有点早了些,因为这一年,吐蕃的赞普只有十一岁,不过是个小男孩罢了,还远没到可以谈婚论嫁的年龄呢。不过和亲更深一层的是政治上的意义,无论是大唐还是吐蕃,都希望成为以这种政治婚姻为纽带,实现双方的和平相处。
( g. |- W3 t8 q& a  唐中宗李显答应了吐蕃人的请求,将雍王李守礼的女儿金城公主许配给吐蕃赞普弃隶蹜赞。考虑到吐蕃赞普与金城公主,都只是十岁出头的小毛孩,所以金城公主赴藏的时间,推迟到了三年之后。
& f, a0 l8 ?. _- I6 f  这是继文成公主后又一位嫁到吐蕃的唐朝公主。
' {- ?; @9 b* A/ O6 X  710年正月,在左骁卫将军杨矩的护送下,金城公主离开了她的亲人以及熟悉的宫殿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年轻又脆弱的肩膀上却要扛着比山岳还沉的重量,一路往西,地形越来越高,路越来越难走,入眼之处,极尽荒凉。
& w2 m3 q9 u5 r4 w  N1 r' Z  吐蕃赞普派其大臣率一千余人在边境迎接金城公主的车队。想当年文成公主出嫁,弃宗弄赞亲自迎娶,可是现在的吐蕃赞普才十四岁,只是个大孩子,说句实话也不会激动狂喜,况且现在的赞普在登基时年仅七岁,权力实则掌握在大臣手中。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次和亲的政治意义,显然比不上文成公主。7 d5 w9 K8 }+ E& W
  即便如此,大唐公主的到来,仍然令逻些城洋溢着喜庆的欢乐,吐蕃百姓为赞普祷祝婚姻的美好,并对大唐公主表现出诚心的欢迎。年轻的赞普也效仿他的祖上,为大唐来的金城公主修建一座新城,作为她的栖身之所。
- O/ T+ W( l! j7 \  1 `; Y% D+ h3 a, X  r
  这桩貌似走向和平的政治婚姻,却为战争埋下伏笔。
6 d5 [  J) G5 n% j) V' ]7 i& P  就在金城公主出嫁吐蕃的这一年年底,冒冒失失的安西都护张玄表,突然出兵进攻吐蕃的北部,这给刚刚走向和平的唐、吐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吐蕃人并没有采取军事报复的手段来回敬张玄表,但却提出一个令人吃惊的要求:请求将河西九曲之地作为金成公主的汤沐邑,也就是让大唐帝国将河西九曲割给吐蕃。
  g3 U! W5 H% m3 z8 R: ^  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 }( v2 a0 x9 ?  w6 u6 ]  河西九曲是个怎么样的地方呢?这是黄河上游中的一段,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更是一块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要地。河西九曲的战略地位,在东汉与西羌的战争中就尽显无疑了,在这场东汉时期最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双方反复争夺的赐支河曲、大允谷、大小榆谷便是位于此处,青藏高原虽然面积广阔,但大多数区域是荒寒之地,真正肥沃的土地是相当少,所以吐蕃对河西九曲一直垂涎欲滴。; N( A$ Q( V+ E+ Z& M+ ^
  想要大唐将河西九曲拱手相让,这当然不是容易的事。但是对于大唐帝国来说,与广袤而富饶的中原、江南地区相比,河西九曲不过是一块偏远的土地,实在也是微不足道。吐蕃人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大胆地冒险,借金城公主的名义以博取帝国的让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20: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13)
. y7 _: a; D5 E  1 G" M$ M4 C  e
  如果说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长安城的帝国君臣对河西九曲的战略价值认识不足,尚且有情可缘,可是作为帝国西部重镇鄯州的军事长官杨矩呢,又岂会不知道河西九曲之地的重要性?杨矩是唐与吐蕃和亲的大使,吐蕃人跟他打过交道,并且发现了他身上致命的弱点:贪财!
. y7 D9 ], `. F/ F* Z  有了弱点,就容易被击败了。  H- r6 J7 @+ w  V: |5 x
  吐蕃人以重金贿赂杨矩,见钱眼开的杨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上奏朝廷,为吐蕃人争取这一金城公主的嫁妆。此时唐睿宗李旦刚上台不久,这个缺乏雄才大略的君王,自然看不清河西九曲的价值,为了表示大唐帝国的慷慨,他头脑一发晕,同意了,将这么一大块如此重要的地盘,拱手让给吐蕃。- O4 q- \; {' l9 {$ {& Z- Y
  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 |4 z  b# e1 K4 f9 x0 k4 Q  " F$ `8 C- t% N
  这份迟来的嫁妆令吐蕃人欣赏若狂。
! k0 V+ J/ N2 \$ @( p% r2 l  此时的吐蕃已经走出内乱的阴影,实力正在复苏之中,在不费吹灰之力取得河西之曲之后,大量的吐蕃百姓迁居到此,并以此为牧区,肥沃的土地、丰盛的水草,使得吐蕃的马牛大量繁衍,短短四年时间,河西九曲已经成为吐蕃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军事基地。* N$ i& o1 W! V) q8 M
  虽然唐与吐蕃和解了,但是还是一系列的历史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比如说吐谷浑的问题长期悬而未解,西南安戎城还一直为吐蕃所占据等等,这些问题仍然时不时会引发双方的军事冲突。而大唐在拱手让出河西九曲之后,使得吐蕃地盘东扩,严重威胁到狭长的河西走廊的安全。& ^  E3 H$ D2 `
  可以说,金城公主的和亲背景,与文成公主的和亲背景是完全不同的。在文成公主时,唐与吐蕃并没有什么历史纠葛,而到金城公主时,唐与吐蕃积累的矛盾已经是非常的严重,从中亚到塔里木盆地,从河西走廊到西南地区,几乎都有存在争议的问题。这些遗留问题,不是仅靠金城公主一个人可以消除的。+ I+ m. s3 t5 p, C
  矛盾聚积到一定程度时,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F+ j* w$ |+ L0 _  ! H0 e- B4 ]) K7 t4 V
  在金成公主和亲吐蕃仅四年后,战争爆发了。
$ H/ r9 _. M. f" a  这一年是唐玄宗开元二年,即714年。
2 B4 Q/ e/ O) M1 a  _  八月,正是秋高马肥的季节,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从河西九曲之地,发兵十万,入寇临洮,然后折向东南,相续进攻兰州与渭源,此番出击的主要目的,在于掠夺唐西部牧区的马匹。
" R8 L+ h( W* [) b0 F2 K3 M  很显然,吐蕃为这次进攻做了充分的准备,这种掠夺战马的战术,很可能是受到突厥人的启示,突厥人正是用攻击牧区、掠夺战马这一战术,令大唐帝国头疼不已。没有战马,唐军是不可能在辽阔的高原上与吐蕃进行作战,所以吐蕃将大唐帝国作为头号威胁而先下手为强,闪击西部牧区,这一战术无疑是相当高明。
& _# |6 s7 O9 X* z. b! f* z7 }  唐军的损失颇大。
( _5 s2 L3 x* K) G5 d( W  , R0 j7 z2 k( C+ ]6 A4 G8 @
  在割九曲之地给吐蕃这事上负有重大责任的鄯州都督杨矩,对吐蕃这次进攻感到绝望,因为正是他在吐蕃力量陷入低潮时,将九曲之地拱手让出,这件事,作为当时皇帝的唐睿宗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杨矩当年收受吐蕃人的巨额贿赂,深怕遭到唐玄宗的追究,畏罪自杀。
- ^* [4 ^" {0 `  S: x$ X  唐玄宗任命薛讷为陇右防御使,曾在北庭保卫战中立下卓越功勋的右骁卫将军郭知运出任陇右防御副使。薛讷此前的身份,居然是一位平民,这是怎么回事呢?: b$ C: ]& S1 B9 E1 O7 g9 U6 P
  原来就在吐蕃进犯的前一个月,即开元二年的七月,薛讷率六万名将士,准备从契丹人手中武力收复营州,没想到在滦水山峡中遭到伏击,唐军居然又一次惨败给了契丹人,薛讷的六万人马,死亡人数超过五万人,薛讷落荒而逃,被契丹人嘲笑为“薛婆婆”。结果薛讷战后被撤职,贬为平民。6 x, E* D3 ?5 Q& p- z
  不过才过一个月,薛讷马上时来运转,以平民的身份代理左羽林将军,并成为陇右最高军事长官。唐玄宗之所以对薛讷格外开恩,有两个原因:第一,薛讷是大唐传奇名将薛仁贵的儿子,出身好;第二,薛讷虽然指挥才能一般,但他在治军上还是有一套本事的,在新丰阅兵时,当其他部队都出现不同程度混乱时,薛讷的军队稳如泰山,没有一丝骚动,皇帝的使者轻骑至军门而不得入,这些给唐玄宗留下深刻的印象。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20: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14)
9 g2 _, `8 R2 e% J! @. B% Y  
3 M# G0 w9 x8 G$ u3 B% o3 z1 o  薛讷抵达前线后,马上积极备战。
' W/ i1 l$ Z6 L+ w. M" b  十月,吐蕃再次进攻渭源。
7 _" Z$ z  A# d2 `* h; ]! g  吐蕃大将坌达延有十万大军驻守大来谷,以薛讷兵团对阵,在人数上远多于唐军。薛讷不敢轻举妄动,将军队驻扎在武街,与大来谷相距二十里。( R9 ~* d6 i1 n& j; e
  此时,太仆少卿王晙率一支二千人马增援薛讷。
% u* |2 f+ S3 B( P2 c, I  二千人只是一支小部队,但是二千人有时却能胜过十万雄师。
! U, V3 M2 k2 o3 X& D( E1 `  王晙是盛唐时代的名将,他早年读书刻苦,通过科举及第,到了唐中宗时,出任桂州都督,在任期间政绩突出,受到朝廷的通报表扬。后来出任朔方军副大总管,兼安北大都护,由此开始崭露其军事上的才能。: E& {) o3 T  D) i, Z+ F
  " c+ \6 J/ P) {5 W0 v
  王晙的作战任务,本来是配合薛讷大军,从侧翼袭拢吐蕃大军。他的军队由于人数少,行动隐密,并没有被吐蕃人察觉。在悄悄靠近吐蕃的营地之后,王晙观察了战场态势之后,一个极其大胆的构想在他脑中形成了。
* L. M% V7 [# Y1 y( e7 E  他招集军中主要军官开会,以各位将领说:“吐蕃人没有发现我们的行踪,我们正好可以在夜晚上发起一次袭击,必定能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 E0 H0 S4 B4 f9 ~' l' x  ~  众人听了不禁大惊失色,纷纷道:“这怎么可能,我们只有两千人,而对方有十万人之多,这岂不是以卵击石,自投罗网么?”
) t8 c" N5 O3 s2 z. D1 ^. D  王晙笑道:“上兵伐谋,我们并不强攻,而是智取。我军出发时,本将特地下令携带七百件吐蕃人的服装,如今正好可以用上场,入夜时分,派七百名壮士身着吐蕃的衣服,潜入吐蕃阵营中,这样吐蕃在黑暗之中,岂分得清敌我呢?势必造成其混乱。”
. ~$ W+ K; A3 X: M' T  众人一听,纷纷叹服,说道:“将军的谋略,非我等所能及。”( y* ?( w& P" }, e
  ! D# N' l" F! W$ b/ g0 ^; m7 l
  入夜时分,七百名身着吐蕃服装的敢死队悄悄地潜入吐蕃兵营中,与此同时,剩余的一千三百名士兵,在距离吐蕃阵营五里之地,擂响大鼓、吹起号角。然后七百名敢死队就在吐蕃阵营中四起活动,将兵营搅得大乱,吐蕃士兵根本就不知哪个是自己人,哪个是唐军士兵,冷不防便挨刀子暗算了。
  t6 i2 ?; v3 M  吐蕃大将坌达延听到营中大乱,又闻得远处鼓角声大作,暗叫不好,只当是唐朝大军在夜里发起猛攻了,赶紧下令反击,可是找谁反击呢?敢死队一边捣乱,一边大声吆喝,喊完了就跑,吐蕃士兵便向喊声的地方猛杀,结果唐军早跑到其他地方了,剩下一群吐蕃士兵自相残杀。2 \: d: _. V7 t
  最后,王晙的敢死队趁着混乱,逃出吐蕃阵营,吐蕃人又杀了半天,方才发现都是自己人,这场混乱,造成了一万人以上的伤亡,光这个数量,就是王晙部队数量的五倍了。
* d2 P( g1 {& M2 Y0 h1 e1 X  5 T2 {; V. Z" P, E
  对于这次蒙受的巨大损失,吐蕃大将坌达延非常震怒,决心对驻守在武街的唐军主力薛讷兵团发动打击,于是大军开拔,挺进武街。武街,又称为武阶谷,也是一处险峻的地形,吐蕃仗着人多势众,率先发起进攻。
( D) h5 H' ], d/ G. ]' g  这一战对薛讷是一次极为严峻的考验,因为一个月前他刚兵败于吐蕃,皇帝信任他,让他以平民身份代理将军来指挥这场战役,如果他再输掉,即使能保住小命,估计也要永远离开军队了。所以薛讷打得比较谨慎,依恃险要地形,坚守阵地,吐蕃军队一时也无法突破。: G& f: h/ V, N8 E
  关键时候,打破僵局的还是王晙。
- ?" |  c9 v; _+ M9 F& O  王晙的位置是在吐蕃的后方,吐蕃人可能并没有发现这支小部队。王晙故计重施,在夜色的掩护下,又一次对吐蕃大军发起夜袭战。这次夜袭是不是沿用上次冒充吐蕃士兵的方法呢?史书上没有详细纪录,但估计仍然是采取这一策略。这次突击非常成功,令吐蕃后方大乱。& M0 L5 V* N  W  m
  薛讷兵团的前锋王海宾发现吐蕃兵营出现混乱,果断地下令发起进攻。王海宾是一位年轻的将领,当时以骁勇而驰名军中,他身先士卒,率领其部勇闯敌营,面对吐蕃的优势兵力,战斗打得非常艰苦,最后,薛讷兵团的其余各部也发起进攻。吐蕃军队腹背受敌,统帅坌达延赶紧下令向洮河方向撤退。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20: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15)
; u) F2 O& |3 U" f# J  
% i2 Q7 l5 ~' Y/ }* g  $ ?6 m5 B/ k( k$ H. [7 A
  王晙与薛讷兵团会师后,向洮河方追击。王海宾仍然骁勇异常,在经历一次血战之后,他的部队还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王海宾一心想着为国家建功立业,不想他的战功早被人妒忌了,同样是薛讷部将的郭知运、杜宾客等人,不论是在资历上,还是作战经验上,都要超过王海宾,但是在武街会战中,居然被这位后起之秀抢了头功,大家心里不痛快。8 r( D7 k- y/ y! f3 z, o
  王海宾在洮河旁的长城堡一带追上了吐蕃大军,吐蕃人回戈反击,王海宾下令顽强拖住吐蕃的主力,等待主力的到来。然而令王海宾没有想到的是,唐军其他几路将领居然担心他又拔得头功,个个怀着私心,坐看王海宾孤军陷入吐蕃大军的包围中,按兵不救,结果王海宾寡不敌众,在经过浴血奋战后,最后战死沙场。
! y1 b( f3 Z+ z* p  王海宾死后,诸将领方才乘势出击,吐蕃已经历一番血战,再没气力顶着这次唐军的攻势,最后大败,阵亡一万七千人,损失马匹七万五千匹,羊牛十四万头。4 p- Z4 l2 y- W3 o9 T& _% g- Z
  这也是玄宗时代唐军在西线的第一场胜仗。
2 H6 \+ w* U4 _1 N  / N0 ~6 T( R) M8 X: R; O
  薛讷以此役的胜利,一雪出击契丹惨败的耻辱,但他并非此次战役的主要功臣,功劳最大的当属王晙,他的果敢与智谋才使唐军在劣势兵力之下取得最后的胜利。9 W3 y/ ]+ Z) {5 X7 `
  另一位功臣便是战死的王海宾,这位勇将实际上是被自己人给葬送的。唐玄宗对他的死非常惋惜,当时年轻的王海宾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名叫王训,唐玄宗命人将他接到皇宫内抚养,这就是后来大唐帝国的名将王忠嗣。
9 c. i1 _. `* y) _2 v  : u* H# o# n% f* V, @5 ~$ D& x
  开元四年(716年),吐蕃转而进攻松州(四川松藩),结果遇到松州都督孙仁献的反击,在松州城下被击溃。
1 W, C% a8 C  t6 g4 g  松州之战的失败,使得吐蕃再次转向与大唐和解,唐玄宗同意缔结和解协议。: N1 v$ Z% D( b9 r% E+ I' E& D5 l
  但是这个和平局面只维持了一年的时间。
& N$ G% }1 p  p) ?  第二年,西域的突骑施部落发难,与吐蕃、大食(阿拉伯帝国)结盟,试图攻取大唐控制下的安西四镇。唐朝廷为了牵制吐蕃,命令陇右节度使郭知运率军进攻河西九曲,吐蕃军队根本没有做好战斗准备,所以一战即溃,郭知运缴获铠甲、战马、牦牛等战利品数以万计。! Q6 M' p/ o: L6 C
  开元六年(718年)底,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2 w5 ^, }( V& z$ ]4 r2 n' h" M
  
* ]8 Z9 R1 K) C: E, R+ {  这次和解之后,唐与吐蕃维持了将近十年的相对和平局面,虽然边境的冲突很频繁,但只爆发过一次大的战争,即在722年,吐蕃出兵进攻中亚的小勃律国,小勃律国向大唐求援,唐军入中亚,挫败吐蕃的进攻。关于唐军在中亚的战争,拟另立一章详述,此处暂略。
6 T7 m4 k6 v$ o4 S% ?! {  与吐蕃的和平,使大唐西线的军事压力骤减,这对于帝国的经济繁荣有着重要意义。大唐逐渐进入盛世时代,国力强盛,一派兴旺的景象。从军事实力上,也比较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时代有也明显的提升,以战马的数量为例,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到唐高宗麟德年间,牧养的战马多达七十万匹,为大唐组建强大的骑兵提供了物质基础,高宗晚年由于面临吐蕃与突厥的双重打击,战马死亡极多,仅在突厥战争前两年便损失达十八万匹,进入武则天时代后,军事上的连连失利,使得战马的数量迅速锐减一半以上,到了唐玄宗上台时,全国牧马数量仅有二十四万匹,之后开始回升,到开元十三年(725年)时,战马数量恢复到了四十三万匹,这也从一方面显示玄宗时代大唐在军事实力上的回升。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20: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16); n" a& g9 U4 ]! ^. m
  
, u  E4 w) }" a0 Y  `; H3 e  二、王君奂之死(注:王君chuo,那个字实在打不出来,先用奂字冒充)
2 G  a' {) N7 K  
+ _# k" G! X% k3 y  唐与吐蕃的和解,掩饰不住巨大的矛盾,在大唐一方,想要收回吐谷浑故地与西南安戎城,在吐蕃一方,意欲染指安西四镇与中亚诸国,诸多不稳定的因素暗流涌动。( z5 q9 \+ S+ s& \$ z: c
  吐蕃在与大唐的文书往来中,使用敌国礼,也就是对等的礼节,这相当于不承认大唐政权对吐蕃政权的领导地位,这令唐玄宗耿耿于怀。* \% d* ~9 e" K- i2 h
  到727年时,随着大唐的国力日益增长,令唐玄宗开边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帝国名臣张说看出唐玄宗的心思,力劝皇帝不要轻启战端,应该让边疆百姓得以休生养息。: h, f2 z9 s. H) H: P
  唐玄宗听完之后没有表态,只是说:“这件事我得跟王君奂商量才行。”" @9 I2 M9 M* z1 I  n4 G  d
  这王君奂是什么人呢?为什么唐玄宗对他如此信赖?
# t5 ]( D2 w, E! A! s3 I  ' a* B* d7 R1 u: e& H- X$ t  A
  王君奂是瓜州人氏,为人骁勇善战,开元时代名将郭知运对王君奂非常器重,而王君奂也在战场上屡建战功,由于郭知运在西部边疆功劳赫赫,为诸夷所惮,时人将二人并称为“王郭”。郭知运病逝之后,王君奂顶替了郭知运的位置,出任河西节度使。
1 Z4 o# l2 P7 `, U7 g3 z& {  由于王君奂长年驻守西疆,所以唐玄宗想发动对吐蕃的战争,就想到了这员勇将。/ u& \' [) k0 d+ w$ o
  张说听到唐玄宗准备召问王君奂,也不吭声了,走出大殿之后,他对同僚说:“王君奂虽然勇武过人,却缺少谋略,作为一名武夫,如果与吐蕃和解的话,他就无法立功了,所以现在皇帝要召见他,我看他必定是主战的。”
) W+ b, q1 r, c$ `: \  这个判断非常准确。
/ p: y6 B! g6 M; K  王君奂应召入朝,果然向唐玄宗提出应该对吐蕃发动反击,深入作战,唐玄宗采纳了王君奂的意见,准备发动对吐蕃的反击战。1 C/ U; w& m& D5 z. s& O* u* {
  ! g* ^, X8 a- }" S9 q: p
  当王君奂返回西部前线时,正好吐蕃军队在大将悉诺逻的率领下,对甘州地区发动一次掠夺式的进攻,掠夺了大量的物品,正在返回青藏高原的路上。
& c% q' n! n. a- B" r9 A0 T  王君奂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虽然甘州被破坏严重,但是大唐的军队并未受损,而吐蕃军队在长距离的往返途中,已经是人马俱疲了。王君奂率领大军,尾随吐蕃军队。7 e4 u9 ?# \! q  H1 v2 N
  吐蕃军队运气实在不佳,在回师途中,遭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结果大批士兵冻死在路上,吐蕃军队的战斗力大大下降,艰难地翻过积石山,向西撤向大非川。, f! D# M. @( a$ T
  王君奂秘密派出一支特遣小分队,从小路以急行军的速度迅速插向吐蕃军队的前方,将其必经之地附近的草场一烧而光。当吐蕃大军好不容易克服大雪的阻碍而进入大非川之后,不料草料早已被唐军所焚毁,刚刚在大风雪中艰难走出的马匹,马上陷入饥荒,结果战马大批死亡。
$ s5 U# V* U" h% {  
' A, `: |3 T* e  此时正是正月,青藏高原上白雪茫茫,而青海湖的湖水已经冰冻,为了争取宝贵的时间,王君奂决定兵行险着,强行率领大军从青海湖的湖面蹈冰而渡。这是一次极为艰难的行军,青海湖湖面极宽阔,走在冰面上,不仅冻彻骨髓,而且很容易打滑,在克服了天气的不利因素后,王君奂与秦州都督张景顺终于渡过青海湖,抵其西岸。: |+ l  h# D+ D" n
  悉诺逻的主力已经越过大非山,只剩下辎重部队与一些老弱伤兵还停留在青海湖沿岸,王君奂追了上来,随即发起猛攻。吐蕃这些后勤部队与伤兵人数又不多,战斗力也不强,哪里抵挡得住王君奂主力唐军的进攻,很快便败下阵来,成为唐军的俘虏,王君奂此役大获全胜,缴获吐蕃的羊马数以万计。
: v0 t. h5 C) L1 O" V% C# ^  是役的胜利,大大鼓舞唐玄宗开边的决心,并且使得王君奂声名远扬,被唐玄宗授予左羽林大将军。
8 J) m' y6 @, ?5 @- n9 ]8 w- e  唐与吐蕃的大战烽烟再起,吐蕃虽然遭到挫折,但决不可低估其实力。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20: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17)6 b+ r& C& R# \
  " u5 e. X+ C+ n% }( g& ~6 h# x& e4 C
  很快,吐蕃便展开军事报复。# _. |  P8 u/ b9 l: U
  同年九月,吐蕃大举出击,由大将悉诺逻、烛龙莽布支统率大军,攻陷瓜州(甘肃安西县),瓜州刺史田元献被俘虏,而且吐蕃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俘虏了王君奂的父亲王寿。
7 _* B! X, k/ ?( D1 n7 S  在瓜州得手之后,吐蕃大军挥师东进,进攻玉门,同时对王君奂实施心理战术,悉诺逻将被俘的瓜州军民中的僧侣一概释放,让他们带口信到凉州城,当时驻守凉州的正是河西节度使王君奂。悉诺逻要报一箭之仇,他写了封信给王君奂,信中说:“听说将军经常以忠勇许国,何不带领大军前来一战呢?”  }8 e; i& q0 F" V
  王君奂气得咬牙切齿,可是现在老爹在人家手里当人质,而且吐蕃此番攻势非常凌厉,明知是悉诺逻的激将法,他还是不敢轻举妄动,只是登上城头西望而泣,百感交集。) {8 W% x6 T! N8 e8 [$ l+ v9 @6 o* \
  
5 B1 o2 T1 h* }6 }1 N* h  吐蕃继续清扫瓜州一带的大唐军事力量。
/ s0 c2 u4 @/ K$ i: c' w9 V  烛龙莽布支率一支军队包围了瓜州西部的一座县城:常乐县,这只是一座小县城,但是令烛龙莽布支没有料到了,吐蕃军队在此遇到了最坚强的抵抗。% Q6 t  C- I7 C1 j" j
  常乐县的县令贾师顺,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但是面对吐蕃大军时,他沉着冷静,指挥城中军民加强防御,他足智多谋,设计种种守御之战术,竟然使得吐蕃大将烛龙莽布支干瞪眼,愣是没法攻下这座小小县城。
4 z$ R& m7 ~0 ^% C: ^# O! |  吐蕃统帅悉诺逻一瞧,瓜州这座大城都轻易被击破,何况是常乐县城呢,索性亲自带着大军前去支援烛龙莽布支,吐蕃的攻势更加猛烈,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常乐城依然是岿然不动,经过十余日的战斗,吐蕃军队筋疲力尽,还是攻不下这座坚强的城堡。0 N% q: Y& b& x* y1 }
  悉诺逻派人前往招降贾师顺,贾师顺拒绝投降,对于贾师顺的英勇表现,悉诺逻心中也不禁暗暗佩服,便又再次派人前去告诉贾师顺说:“你既然不愿意投降,那么你就把城中的财物拿来送给我们,那我就下令退兵。”很显然,悉诺逻只是想以体面的形式退兵。4 @. C  I( Z+ q
  贾师顺也顺水推舟,让守城将士脱下身上的破衣服,捆了几捆交给悉诺逻,表明说我城中没有什么宝物,只有这些破衣服了。悉诺逻没有油水可捞,又攻不下城堡,便引军退出。
1 Z. w$ x6 O7 ]( L+ b  
& V2 L2 K+ ]) p5 Q. h8 \3 B  贾师顺估计悉诺逻不甘心受挫,便趁吐蕃退兵的机会,派人出城,在战场上收集丢弃在地上的箭矢以及各种武器,重新加固城防。
0 p- z& H6 y0 o; B; K  吐蕃军队返回瓜州城后,将瓜州城的防御工事都毁坏掉,然后又杀回常乐县,想乘贾师顺没有防备之机,端掉常乐城。但是贾师顺并没有中计,当悉诺逻抵达常乐城下时,发现城堡的防御更加坚强,心知贾师顺早有防备,只得悻悻退兵。8 A0 q& h0 C! h% W8 }2 j& E6 l
  此役令贾师顺声名鹊起,后来他从一名小县令,一直升迁为鄯州都督、陇右节度使,并被授予左领军将军,这是后话了。
# l4 {" [' \' g; a' g# U  ) D7 i* o. ], J* j# o
  虽然吐蕃军队在常乐城下进攻受挫,但是此番出击,毁灭瓜州城,俘瓜州刺史及王君奂之父,仍然是取得骄人的战果。2 z0 M$ z9 X3 B! Z, @1 f( V. H- S
  王君奂由于其父被吐蕃所俘,所以不敢出兵,作为一名边关重将,王君奂在性格上有其弱点,就是比较苛刻,心胸比较狭窄,这个缺点,最后竟然使这位勇将命丧黄泉。
+ N3 h- d; @+ {" l, t2 p  王君奂之死,与吐蕃倒没有什么关系,而是跟铁勒诸部有关。
/ Z7 B( c* j8 A( J0 R  由于后突厥的崛起,铁勒诸部的地盘又纷纷落入突厥人之手,其中回纥、契苾、思结、浑等四个部落便南迁到了甘州、凉州一带,王君奂的出生地,就是贾师顺一战成名的瓜州常乐县,他年轻时就往来于甘、凉一带,结果曾经被这些迁居于此的铁勒诸部落的人所轻慢,所以他一直耿耿于怀。后来王君奂升任河西节度使之后,对这四个铁勒部落采取高压政策,结果四个部落怨气沸腾。
' j8 v# o* P$ t- d  在吐蕃攻陷瓜州之后,王君奂面临极大的压力,父亲被执使他左右为难,不敢出兵与吐蕃交锋,便将一腔怨气发泄到铁勒四部身上,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他便发出驿奏:“四部难制,潜有叛计。”4 H; ~8 x$ W  }' R) o
  这折密奏,结果使得铁勒四部落的首领全部遭到流放,其中包括回纥首领、瀚海大都督承宗。
0 }. ^2 f+ i. y- J& E2 ?, O  
( A# P0 o6 b+ v7 ]# Y* b( @  这个惩罚令铁勒族降众大为不满,回纥首领承宗的宗族子弟、身任瀚海都督府司马的护输,便纠集了一批同党,准备为承宗报仇。9 z" K( {4 c8 F# q. y
  正好此时,一个袭杀王君奂的机会出现了。8 A; e) R# j( p6 F3 y9 C% A
  吐蕃为了联合突厥共同出兵,派出使者出使突厥,王君奂得知消息后,亲自率一支骑兵队追击吐蕃的使团,到了甘州南巩笔驿站时,王君奂与骑兵们便入驿战休息,谁知这处驿站竟然成为王君奂的葬身之地。+ Z# r8 n- k4 z' w* p$ M6 G1 y
  一路跟踪王君奂的护输发现驿站的守卫并不森严,马上纠合其党徒,包围驿站,此时王君奂只有数十名骑兵,他的心腹判官宋贞在战斗中首先被回纥人俘虏,在诬告铁勒四部谋反一事上,宋贞积极为王君奂出谋划策,所以回纥人对人深恶痛绝,护输指着宋贞大骂道:“你就是这项阴谋的始作俑者。”然后残忍地剖出宋贞的心脏。# j$ \) J1 o6 b* t( ?
  宋贞死后,王君奂与数十名骑兵奋力突围,回纥人紧追不舍,王君奂勇猛盖世,但是寡不敌众,战斗从早上打到晚上,王君奂的随从骑兵全部战死,最后他也精疲力竭,被回纥人活捉,护输又对王君奂大骂道:“我铁勒四部并没有得罪大唐,你何至于要陷我等于死地?不杀你难平我心头之恨。”说罢手起刀落,可怜王君奂一代勇将,就这样命丧黄泉矣。
" s+ g; M( v5 ~0 r# [4 a0 S  护输在杀了王君奂之地,心知无法继续呆在甘凉一带了,只能向吐蕃投降,所以他拉着王君奂的尸体,与其党徒向西而去,此时凉州驻军发兵搜捕,护输只得把王君奂的尸体扔在一旁,一溜烟逃往吐蕃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20: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18)2 o, k1 b4 q( \9 H
  # ~0 v/ c. e* p& j8 l
  三、激战于河西陇右
3 Z: m8 C) y4 n. {  
) O) D- S( _9 Z& b' b  瓜州的毁灭以及王君奂之死,使得河西走廊一带人心惶惶不安,必须要有一个可堪重任者来稳定西疆的安全。& R% C! Y2 |/ x7 w/ l  z" ?
  在王君奂身亡后,唐玄宗深刻反省,认为王君奂失败乃是因为勇而无谋,所以他决定派出一位沉稳而富于谋略的人来担任河西节度使之职。, L7 R6 d* @$ U1 l
  萧嵩荣膺此任。
2 y% ^7 G) I2 F2 A9 b- ?; w  萧嵩是玄宗时代的风云人物,此人是有名的大帅哥,史称他“美须髯,仪形伟丽”,在玄宗开元初,为中书舍人,当时他的同僚认为他学问比较差,并不当他是特殊的人才,可是开元名相姚崇却发现他沉勇有谋,见识宏远,可堪大任,所以对他很是照顾,在这种背景下,萧嵩开始展示其才华,先后出任宋州刺史、尚书左丞、兵部侍郎等职。- ?! q* [6 T" G% R* ~4 k
  唐玄宗将萧嵩提拔为河西节度使,顶替王君奂,全权管辖凉州的军政。
, n, A2 b5 B' N) {2 c  为了稳定凉州一带的民心以及铁勒部落,萧嵩向唐玄宗推荐刑部员外郎裴宽为判官。裴宽是一位著名的法官,他“善于剖断”,而且“性友爱”,“不附权贵,务于恤隐”,萧嵩急切需要象裴宽这样的人来参与治理凉州。与裴宽一同出任判官的还有牛仙客,牛仙客是王君奂的旧将与心腹,史称他“清勤不倦,接待上下必以诚信”。萧嵩在择人方面有独到的目光,在裴宽与牛仙客的主政下,凉州人心逐渐安定下来。
. C5 O' l" Y: z# m0 |  凉州政局稳定下来之后,重建瓜州城成为军事上的当务之急。! P3 N9 v3 c. f+ P8 E8 F. Q
  4 g' v4 `' s- m0 ]6 g) Z
  萧嵩向唐玄宗推荐张守珪担任瓜州刺史。
  c. }; t( H  E% C; [/ f  张守珪原本是北庭都护郭虔瓘的部下,北庭都护府是大唐与突厥的重要战场,严峻的战场形势也涌现出一批名将,张守珪便是其中之一,他曾在轮台之战中歼灭突厥骑兵一千余人,在北庭保卫战之后,被授予游击将军。
: c2 h7 f, m9 Q0 o3 P: i  在萧嵩的举荐下,张守珪出任瓜州刺史,这对他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为瓜州城已经被吐蕃军队所毁坏。张守珪到任之后,立即率军民重建瓜州城,这个工程极为浩大与艰巨,而且吐蕃也不会轻易让这座军事重镇重新矗立在河西走廊之上。+ _! ~; y) I7 r. z
  
3 M' N/ ~- z( H4 j( U2 @  果然,张守珪尚未完全建成新瓜州时,吐蕃大军就再次兵临城下。! w! t4 {- H! C% G% I+ a- ?7 h
  此时不仅城防尚未坚固,而且瓜州的驻军也远远少于吐蕃来犯的军队,一时间瓜州军民相顾失色,全无斗志。这是考验一位将领的意志与决心的时候,张守珪顶住巨大的压力,他对部将们说:“敌众我寡,现在瓜州城还是满目疮痍,这个时候不可与敌军力拼,只能跟他们打心理战,以奇谋取胜。”$ l0 `/ m5 s2 C0 Y' b" d3 [" `3 h5 S9 d5 B
  又是一出类似于诸葛亮的“空城计”表演。! R8 _: g9 S! i9 w4 m5 F8 X
  张守珪将酒席摆到了城头上,面对城下黑压压的吐蕃大军,面不改色,从容自若地饮酒奏乐,那种神情,丝毫不把对手放在眼中。
, s* V+ s, E0 S7 ?  吐蕃大将悉诺逻乃是一代名将,面对张守珪的镇定从容,他反而有些迟疑,看来瓜州城的守备力量必定是相当坚强了。悉诺逻没有贸然对瓜州城展开强攻,而是先略作后退,张守珪利用吐蕃军队撤退之机,果断地命令城内守军出击,打了一场小胜仗。悉诺逻见状,认定瓜州的防备相当的坚强,于是便引军撤退。张守珪这次逼退吐蕃的进犯,有些侥幸的因素,但同时也体现出他的才智与从容不迫的胆量。
1 @  j6 \3 X2 p: i# w  外患解除,张守珪终于将瓜州城完整地复建,比原先的瓜州城更加坚固,为了表彰张守珪的杰出成就,唐玄宗下令将瓜州升级为都督府,并由张守珪出任瓜州都督。
$ v) H4 ~5 b4 k. |" r% Q' L  1 _% ~/ F2 a+ Q6 l6 m: ~
  河西节度使萧嵩是一位精明的谋略家,他抓住吐蕃名将悉诺逻在瓜州城下撤退这一事件大做文章,实施反间计,制造假情报,并且故意泄露给吐蕃,称悉诺逻与大唐串通,企图谋反。. s' z& o% ~, E3 l' p" F; d
  悉诺逻是吐蕃继论钦陵之后的又一员名将,正所谓功高震主,他手握重兵,吐蕃赞普对他也并不十分放心,现在突然传来悉诺逻与大唐串通合谋造反的小道消息,吐蕃赞普再也坐不住了,下令召回悉诺逻,悉诺逻百口莫辩,最后以谋反罪被处死,成为吐蕃一起冤案。
% a, v* @  i/ |6 X, P  萧嵩的反间计使得吐蕃损失了一名优秀的战将,吐蕃很多将领也认为悉诺逻死得很冤,一时军中弥漫着消极的氛围,士气大受打击。
. D9 }6 V. ~; o* Z. Z' ^  不过对大唐来说,吐蕃仍然是实力超强的对手,边防不可松懈,为了防止吐蕃再度扰边,驻防西线的总兵力增加到十二万余人,其中包括陇右兵团五万六千人,河西兵团四万人,临洮军事基地驻一万人,还有从朔方兵团调来协防的二万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20: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19): D! C; T8 z; `8 d; Y2 V
  $ |. j2 h7 e, I. J5 o, \
  第二年(开元十六年,728年),吐蕃大军卷土重来。
6 `4 }2 P, V& s5 K  七月,吐蕃新任大将悉末郎率军出击瓜州城。9 B- L* w5 h0 G9 s. S
  此时的瓜州城已经是今非昔比,在张守珪的主持下,瓜州城的防御工事大大增强,而且张守珪作战勇猛,在升格为都督府之后,瓜州城的守军数量也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张守珪主动出击,与吐蕃大军在瓜州城下大战,结果吐蕃顶不住唐军的攻势,被迫撤军。# i; F# M8 M, \1 R2 r* u
  瓜州守卫战的胜利,使得唐军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 k9 r8 q; \/ O: `) S+ ?  河西节度使萧嵩、陇右节度使张忠亮率河西兵团以及陇右兵团,联合出击,挺进青海湖,在渴波谷一带与吐蕃大军展开决战,河西兵团及陇右兵团乃是唐军的精锐之师,士气旺盛,吐蕃再遭败绩。3 r9 E% |9 S' m% o  G9 i
  张忠亮率陇右兵团紧追不舍,一直追击到吐蕃的大莫门城(青海共和县东南),攻破城堡,俘获甚多,然后撤兵,在撤退过程中,将吐蕃在黄河上搭建的骆驼桥焚毁。
$ K3 w) T: s2 M' [! k  
. l& F- W4 \/ z& g' G0 e  一年多来,大唐与吐蕃在青海湖至河西、陇右一带反复争夺,唐军逐渐控制战场的主动权。' \6 {- g7 z/ j; p1 b& q% P
  八月,吐蕃越过祁连山脉,进攻祁连山以东的祁连城(甘肃民乐县,时隶属甘州),河西节度使萧嵩派部将杜宾客率领四千名强弩部队前往增援祁连城。杜宾客曾经参加薛讷北伐契丹之战,在那场战争中,由于薛讷不听从杜宾客的劝告,结果遭到大败,可见杜宾客这个人颇有战略眼光。+ s7 M6 t" ^) _5 T* ?# e  t
  杜宾客的强弩部队在祁连城下与吐蕃大军展开血腥之战,四千名强弩兵使用杀伤力极大的强弩,密集的箭矢对吐蕃的骑兵来说真是防不胜防,但是吐蕃仗着人多的优势,也不断对杜宾客所部发起冲锋,杜宾客沉着冷静,奋勇还击。这场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黄昏,吐蕃军队伤亡惨重,最后被击溃逃入山中,杜宾客乘胜追击,俘获一名吐蕃大将。
5 j9 `7 \* T9 g  d) g/ E4 ?. O  
$ ~% I. K6 M# q5 G+ f$ h; B  自从萧嵩出任河西节度使以来,迅速扭转战场的不利形势,在军事上节节胜利,被唐玄宗授予兵部尚书的重职。
' |+ w& C  A; B0 v: \% B, u$ h6 k0 E  唐军易守为攻,转入战略反击。/ e( r" l2 s$ p: k
  在沙州(敦煌)的西南,驻扎有一支吐蕃的军队,称为大同军,对沙州以及瓜州形成严重的威胁,所以战略反击的重点,首先是击破吐蕃的大同军。
- y* T6 x) i8 M( c  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瓜州都督张守珪会同沙州刺史贾师顺(常乐城保卫战中的英雄),联合两州的军事力量,扫荡吐蕃大同军,大同军势单力孤,结果被唐军所击破,此役保障了大唐河西走廊通道的安全,对丝绸之路贸易通道的畅通有着莫大的影响。
& C1 A& r& |' O) J- B" O  自从河西九曲之地割给吐蕃之后,规复河西九曲便成为大唐对吐蕃战争的重中之重,而通往河西九曲之地的首个吐蕃城堡,便是石堡城。9 E2 E" I: R% h0 P
  
: x; M$ U+ n0 |: J1 C* k" C  石堡城(青海湟源县西南)也是吐蕃袭拢河西的重要军事基地。
6 ]6 A7 |! {7 H2 f5 y; ~4 q7 {  收复石堡城的重任落在信安王李祎的肩上。李祎是皇室宗亲中的名将,他同时担任朔方节度使,朔方节度使的主要防御对象是北方的突厥,由于唐与突厥的战争告一段落,北方边疆相对和平,所以政府抽调朔方兵团二万人到西线防御吐蕃。' O4 Y6 q- S# I* R- v1 H/ `
  鉴于石堡城战役意义重大,唐玄宗命令朔方节度使李祎、河西节度使萧嵩、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共同商量作战计划。
% ^7 |# k; r1 o7 K# F" }0 @- W/ p7 X- l  萧嵩与张忠亮等将领并不倾向对石堡城发动进攻,因为石堡城的地形险峻,而且路途遥远,如果贸然发动进攻无法攻克,那么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最好的办法是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f! F0 t! o% W& l6 W- p
  朔方节度使李玮慨然道:“身为人臣,岂可以畏惧艰险而裹足不前呢?我愿率军前往,如果真的没法破敌,我当战死沙场。”1 ~+ |$ ^3 f1 s/ t- [9 }: v
  4 ^/ P6 r2 [( F1 P. w0 _# K* x
  在李祎的坚持之下,河西兵团、陇右兵团、朔方兵团组建成强大的突击力量,昼夜兼程,兵分两路,一路切断石堡城的交通线,另一路围攻石堡城。
4 w) r/ n  L/ P+ R. N4 g  石堡城作为吐蕃东进的第一道门户,依险而建,易守难攻,而且重要的是,这里靠近河西九曲之地,吐蕃可以出动大量的军队支援石堡城,因此围城打援成为唐军的战术选择。5 x3 D0 k; m$ B: Q) T
  由于唐军的神速进军,一举占领石堡城周边的制高点,切断了其与外界的联系,石堡城遂成为一座孤城,随即唐军展开凌厉的进攻,吐蕃守军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抵挡不住,城池终于被攻陷。
" t+ p- m1 T! A( E+ S( I9 p  此役的胜利对唐军是莫大的鼓舞,河西兵团、陇右兵团迅速控制石堡城周边地区,拓地千里,并且将石堡城变为一座前沿阵地,进可攻退可守。! e9 B9 S5 \0 M8 l/ N. W
  接到捷报后的唐玄宗大喜,将石堡城的驻军命名为振武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14 06:21 , Processed in 0.0269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