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糊涂王子

温胆汤汇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17: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
% i1 s) m  B/ d% _' z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1日 《现代养生》
8 l+ t  E( j. I7 ^
( `, m* y( e" X4 Z1 }2 g- m     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之症。现今临床多用《三因极———病症方论》之温胆汤,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甘草、大枣组成,较孙氏原方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用量,功能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的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症。 许多医生认为本方确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作用。临床中,笔者认识到:本方的运用,关键是先要抓住主症,再要辨清兼症,贵在加减灵活运用。凡病在胆、胃,证见痰热,临床表现为口苦、呕涎、虚烦、不眠、惊悸、癫狂、头晕、眩晕、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滑者,均可使用而获佳效。此方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 W( T. Y+ o* K+ M. {+ x
    美尼尔氏综合征:证属肝风内动,痰饮上逆。症状表现特点为:头眩,目闭难睁,视物旋转,耳鸣耳聋,口苦纳呆,恶心呕吐,卧不能立,睁眼或翻身转侧眩晕,呕恶更甚,舌微红,苔厚腻,脉弦滑。治宜理气化痰,降逆平肝,兼以健脾和中,使用本方时应合《金匮》泽泻汤之泽泻、白术治疗,或可加桑叶、白芍、钩藤、生牡蛎等药以平肝清热,及加白蔻仁、砂仁等药以芳香和胃。组方要点是泽泻量宜大且倍于白术。  t+ a- h% |7 u
    神经官能症:证属气郁痰热上蔽清明。症状表现特点为:多愁善感,精神恍惚,胸闷喜叹息,自言自语,少寐多梦易惊,两胁胀满,纳呆口苦,肢倦乏力,舌淡红,苔腻,脉弦滑或细。治宜清热化痰,疏肝理气,使用本方时应合柴胡、香附、石菖蒲、郁金、远志等疏达肝郁、开窍安神药物,或可再加胆南星、栝楼等药以加重化痰之力。
; t5 l6 ?+ P5 L    癫痫:证属痰涎扰乱神明。症状表现特点为: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心烦失眠,口苦纳呆,肢体困倦等。发作时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抽搐,口吐涎沫,牙关紧闭,或口中尖叫,少刻即醒,舌质红,苔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化痰,镇痉熄风安神,使用本方时应加钩藤、僵蚕、全蝎、胆南星等药以镇痉熄风,并加重化痰之力,可加白芍、桑叶、生牡蛎等药以平肝清热。失眠者还应再加枣仁、远志、夜交藤等药以安神。现代医学诊断的癫痫性眩晕、癫痫性头痛等一些虽无典型的癫痫性发作症状,但通过脑电图明显确诊的患者,只要辨证符合,亦可以本方加减治疗。
+ |2 f; c" {) G    慢性胃炎:证属痰浊中阻,胃失和降,脾失健运。症状表现特点为:胃脘胀闷疼痛,食欲不振,口苦恶心,泛吐清水,嗳气胸闷,肢困体倦,大便不实,苔腻,脉滑。治宜健脾和胃,理气化痰,使用本方时应加入焦三仙、砂仁、炒白术、厚朴等健脾利湿药物。若兼见胸胁胀痛,呕吐吞酸等肝经火旺之症,可加入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治疗。
# F0 G* _7 Z+ C' P0 v+ |) a6 n8 @    结语:温胆汤是一清热化痰,治胆、胃病之良方。经书言,化痰必须理气。所以在药物增减方面,一是可多加行气之品以佐之;二是因脾胃为生痰之源,故应稍加入一些培补脾胃的药物,使痰不生。 (杨堤林)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17: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温胆汤临床新用
, e: x, A- J4 e8 F1 B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1日 《家庭中医药》2 D+ O. N0 d; ]$ e; A2 c

% _' g- j2 ~3 u( k$ W     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之症。现今临床多用《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之温胆汤,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甘草、大枣组成,较孙氏原方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用量,功能理气化痰,清胆禾口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的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症。许多医生认为本方确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作用。临床中,笔者认识到:本方的运用,关键是先要抓住主症,再要辨清兼症,贵在加减灵活运用。凡病在胆、胃,症见痰热,临床表现为口苦、呕涎、虚烦、不眠、惊悸、癫狂、头昏、眩晕、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滑者,均可使用而获佳效。此方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5 w$ `, [* e* h. C6 o( ?    美尼尔氏综合征:证属肝风内动,痰饮上逆。症状表现为,头眩,目闭难睁,视物旋转,耳口乌耳聋,口苦纳呆,恶心呕吐,卧不能立,睁眼或翻身转侧眩晕,呕恶更甚,舌微红,苔厚腻,脉弦滑。治宜理气化痰,降逆平肝,兼以健脾和中,使用本方时应合《金匮》泽泻汤之泽泻、白术治疗,或可加桑叶、白芍、钩藤、生牡蛎等药以平肝清热,及加白蔻仁、砂仁等药以芳香和胃。组方要点是泽泻量宜大且倍于白术。
, ]8 p9 D  Y) X* G    神经官能症:证属气郁痰热上蔽清明。症状表现为.多愁善感,精神恍惚,胸闷喜叹息,自言自语,少寐多梦易惊,两胁胀满,纳呆口苦,肢倦乏力,舌淡红,苔腻,脉弦滑或细。治宜清热化痰,疏肝理气,使用本方时应合柴胡、香附、石菖蒲、郁金、远志等疏达肝郁、开窍安神药物,或可再加胆南星、栝楼等药以加重化痰主力。
, u7 Z; U" K% ^    癞痫:证属胆涎扰乱神明。症状表现为: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心烦失眠,口苦纳呆,肢体困倦等。发作时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抽搐,口吐涎沫,牙关紧闭,或口中尖叫,少刻即醒,舌质红,苔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化痰,镇痉熄风安神,使用本方时应加钩藤、僵蚕、全蝎、胆南星等药以镇痉熄风,并加重化痰之力,可加白芍、桑叶、生牡蛎等药以平肝清热。失眠者还应再加枣仁、远志、夜交藤等药以安神。现代医学诊断的癫痫性眩晕、癫痫性头痛等一些虽无典型的癫痫性发作症状,但通过脑电图明显确诊的患者,只要辨证符合,亦可以本方加减治疗。
1 d6 b! ~! E$ M% P1 R  E6 N# B    慢性胃炎:证属痰浊中阻,胃失和降,脾失健运。症状表现为:胃脘胀闷疼痛,食欲不振,口苦恶心,泛吐清水,嗳气,胸闷,肢困体倦,大便不实,苔腻,脉滑。治宜健脾和胃,理气化痰,使用本方时应加入焦三仙、砂仁、炒白术、厚朴等健脾利湿药物,并可加吴茱萸以温中,或加黄连、黄芩以除热,或可力口丹参、三棱、莪术以活血化瘀。
5 U* U! J; ^, O7 |' z1 Z- l- u/ L& x    结语:痰为诸病之源,善治痰者能治百病,温胆汤是一清热化痰,治胆、胃病之良方。经书言,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化痰必须理气。所以在药物增减方面,一是可多加行气之品以佐之;二是不可滥用甘温滋补之品;三是因脾胃为生痰之源,故应稍加入一些培补脾胃的药物,使痰不生。 (杨堤林)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17: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连温胆汤的临床疗效观察" ?0 r4 `8 T5 ?3 E6 R* y; M
http://www.100md.com ( [5 R& v( V) A3 c* T

' @6 u/ I3 d1 p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连温胆汤在治疗诸多情志异常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辅以辨证加减调治各类相关疾病。结果 通过对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癫痫、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6.53%。结论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以情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良好疗效。
) i2 ^9 K* N2 J0 ~% P    关键词 黄连温胆汤疗效观察
2 O2 P% X9 H$ P* L0 u3 F2 y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12-1153-02
' J  M( T, H8 p- I3 ?: n' H    黄连温胆汤是以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温胆汤为基础逐渐演变发展而来,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用于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癫痫等多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c6 i. Z) V& R: @! H8 y    1 临床资料
" r: l6 M! E+ }' E* o/ k1 e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60例,采集时间为1996年3月~2003年3月。其中更年期综合征102例,神经官能症98例,美尼尔氏综合征46例,精神分裂症8例,癫痫4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2例。女156例,男104例。
. M# `) u  D2 v' L" e; r    1.2 治疗方法
* \2 p9 h: d! N/ x/ d+ X" D* X% }    1.2.1 基础方组成 黄连、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竹茹、枳壳、丹参、郁金、菖蒲、酸枣仁等。
* \  _: K9 |# D' I    1.2.2 加减方法 气虚体弱加党参、黄芪;湿滞纳差加砂仁、内金;肝阳上亢加龙骨、牡蛎;气滞便干易枳壳为枳实。1 o# |, G9 t1 Y2 b# p  t
    1.2.3 服用方法 每日1剂,水煎服,每剂煎2次,共取汁400ml和匀,平均分两次早晚服用,10天为个疗程。
" H& T5 g7 w! z4 F3 h: Z, @9 m    1.3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1年内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 m1 d. I# u( |$ k    1.4 治疗结果 见表1。+ {9 n& i3 u9 ?7 \. p
    表1 黄连温胆汤的临床疗效 例# v7 w( r4 b( l8 M0 T5 B' p, P6 d
    2 典型病例+ S( \8 M- c- w" z
    2.1 神经官能症 患者,女,42岁,干部,2001年4月初诊。患者于入院前1年因单位某事件受精神刺激,自此出现心悸、失眠、头晕,尤以入睡困难,寐而易醒,依赖“安定”方能入睡,且用量由每晚5mg增至15mg。精神忧郁,食纳欠佳,月经紊乱。查舌质淡,苔白腻,眼眶周围黑晕。证属气机郁滞,痰火内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予谷维素40mg,口服,1日3次,中药仍投以黄连温胆汤,10剂后,自诉睡眠已明显改善,安定减至每晚7.5mg,月经来潮。嘱其停用安定,继续服药观察1周,睡眠基本正常,遂告出院。7 i' I, K4 L! k) j+ a% h
    2.2 精神分裂症 患者,女,12岁,学生,1998年2月19日初诊,患者1月前因不慎从二楼坠下致骨盆骨折,此后出现神志混乱,不避亲疏,笑骂无常,打人毁物,经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来我科就诊时患者面红亢奋,言语错乱,由家人扶持。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证属惊恐伤神、气机逆乱,痰火内生、清窍受蒙所致。治以祛痰开窍、解郁化痰。方选黄连温胆汤,守方治疗6剂,神志已清,惟感倦怠乏力,食欲欠佳。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缓无力。知是邪气将尽,正气受损,前方加入党参、黄芪等补气药以善后,再5剂后患者痊愈,随访2年无复发。
6 g7 ^" {" {& N) g, j* `    2.3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患者,男,62岁,2001年10月就诊。患者经核磁共振检查证实“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已3年,入院时表现为言语含混不清、无故嬉笑、反应迟钝、肢体运动迟滞、不能自主进食,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小滑数。本例入院时辨证属肝胆气郁化火、上扰清空、瘀血阻络。因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0余年,我们在应用西药平稳降压的同时,以黄连温胆汤为主方,其中丹参用量增至30g。用药8剂后,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表情自主,可缓慢正确对答,舌苔转为薄白。再4剂中加入胆南星15g,枳壳易为枳实,服后自觉神情气爽,行动自如,可自主进食,生活基本自理。继续调服6剂,随访至今再未复发。
, B9 q6 [( x( h! f    3 讨论
$ k' J- Z1 X6 A    本方所治诸病,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病特点:情志因素,故在临床上多见情志异常的表现。《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分析病机:其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张介宾《类经》曾指出:“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怒动于心则肝应。”情志活动是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有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肝气郁滞不畅,疏泄不及,导致血瘀。“血者,神气也”。血瘀反过来又可导致神志的改变。其二,异常情志活动所致的肝郁气滞,影响脾胃运化,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蒙清窍,可致瘀阻络脉,痰瘀互结,则发生脑血管病变。黄连温胆汤是由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温胆汤演绎而来,具有清热、化痰、开窍、醒神、活血化瘀之功效。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枳壳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安神定志,郁金、菖蒲开窍醒神,黄连泻心火,酸枣仁养心安神。诸药配伍,辅以加减法,更显本方灵活精巧。从现代药理分析,黄连可直接扩张血管;郁金可减轻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脂质沉积;陈皮、茯苓可增强心脏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对冠状动脉有扩张作用;枣仁、丹参、茯苓、菖蒲均具镇静安神之功。诸药相配,与现代医学中治疗上述疾病的几条基本原则———扩冠、改善微循环、镇静安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也提示本方在器质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潜在的可行性、优越性。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积累病例和临床的观察与探索。值得提出的是:在治疗与情志相关的疾病时,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不可有所偏废,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心理治疗居 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必须了解、掌握患者的特殊心理进行疏导,使其心境平和愉快,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h8 ?  g, h( [5 X  @' A# x+ N    作者单位:737100甘肃金昌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医院中西医科
9 l* m8 X5 H% U- R; e( k3 S    (编辑元 红)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17: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槐温胆汤% I7 t! Z- U5 B" V+ y
    王自敏,女,1938年出生,河南开封市人。历任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肾病内科主任、肾病研究所所长、河南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肾病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为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肾病内科名誉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t7 A( f- N9 E3 V' K$ O    王自敏1962年河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后,在中医临床科研岗位上工作40年,治学严谨,博采众方,擅治肾病,对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泌尿系感染有显著疗效。近十几年来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了深入研究,有独到见解,首倡慢性肾功能衰竭“虚、浊、瘀、毒”四大病机,临床中紧扣病机,选方遣药,采用优化综合疗法,总结出治疗本病的六则治法:扶正固本,兼护卫气;标本兼顾,祛邪为先;和胃降浊,清热化湿;活血化瘀,通脉解凝;选药性平,调和阴阳;内外结合,综合治疗。提倡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内服药与外用药相结合,研制出治疗肾病的系列方药,如治肾Ⅰ、Ⅱ、Ⅲ号和救肾胶囊、尿威冲剂、肾衰灌肠Ⅰ、Ⅱ号。撰写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中西医结合肾脏病诊疗学》、《中西医临床肾病学》专著两部,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五项。6 r5 g7 H- ^; |4 T
    组成: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竹茹10克,制大黄6克,生槐花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甘草6克,生姜三片,大枣三枚。6 T; A  h1 }& H% {
    功能:和胃降浊、清热利湿。7 D1 |. }0 A1 N0 w4 F
    主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胃肠道症状,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者。4 _4 ^# I- d: b, r# S
    用法:上药清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2次药液,滤取药液500毫升,餐前服用250毫升,日服2次,每日1剂。
5 u- v6 D& k; \- ^/ W0 a    方解: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祖国医学中的“水肿”、“癃闭”、“关格”、“溺毒”、“虚劳”、“哕逆”的范畴。其病因错综复杂,多由外感、内伤、劳倦、中毒、失治、误治等引起。肾功能衰竭后人体各脏腑功能紊乱,湿、热、浊、毒蓄积体内,影响脾胃功能,使脾失健运,胃不和降,出现纳差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本方适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胃肠道症状,症见纳差不欲食,恶心呕吐,嗳气呃逆,舌苔白腻,舌质淡红,脉细,证属湿热浊毒壅盛者。
+ j+ ?8 q4 y, N    本方由温胆汤去枳实加大黄、生槐花、白花蛇舌草而成,故名黄槐温胆汤。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疾消;竹茹清热化痰,止吐除烦;大黄苦寒泻下,可通腑降浊、泄热解毒、活血祛瘀;生槐花、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胃,协调诸药。上述药物和胃降浊,清热利湿,清除体内因肾衰而蓄积之毒邪,改善胃肠道症状。) G: G2 C1 x. y: Z
    临床运用:若胃脘胀满、哕逆较重者加砂仁、白叩;腹部痞满、大便干少加枳实、厚朴,此二药与方中大黄共用乃小承气汤也;舌质淡紫、身有紫癜为瘀血阻络,加丹参、鸡血藤;头痛、血压偏高加钩藤、夏枯草;尿素氮、血肌酐持续升高加六月雪、蒲公英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 e. H9 l* {0 s) T3 i/ M
(北海散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17: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温胆汤治疗中风的点滴心得4 g$ E" z( Z$ Q' d1 g, c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 g# {/ n& v  o% I" _! j
5 v' j4 ~" }3 j) t     中风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有责于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者;有主张心火暴盛,神明受蒙者;有认为“五脏真阴先伤在未病之先”者等等。朱丹溪认为“湿痰生热”是中风的主要病因,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温胆汤加减治之,略有心得。# c/ |- Z5 i9 d
    温胆汤原载《备急千金要方》,用治胆虚痰热上扰之虚烦不眠,胸闷口苦等,后世也用于治疗眩晕、心悸、呕吐、嘈杂、癫痫等属痰热者。本人在临床运用温胆汤治疗中风时,根据症状灵活加减。若语言不利者选加远志、菖蒲、南星开窍祛痰;中风患者往往有便秘,此时通腑尤为重要,可在祛痰的基础上加大黄、芒硝,泻积导滞祛痰;若痰火较盛,则加黄连降火清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者合用补阳还五汤以祛风通络以逐痰;流涎加益智仁、苍术;血压明显升高者选加石决明、夏枯草、钩藤;上肢偏废者加桑枝;下肢偏瘫者加川断、杜仲、牛膝等;头晕者加天麻、钩藤、菊花和生石决明。由于痰邪阻络,中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气滞血瘀之征象,可选加丹参、红花、赤芍、鸡血藤以疏通经络、祛痰生新。
6 u4 x) O7 H' H, ?    曾治一患者余××,男,64岁,工人。患者高血压病史10余年,素体肥胖,平时经常头晕,两天前劳动时突然跌倒,左侧肢体瘫痪,神志不清,急诊入院。证见:神志昏迷,舌强语謇,左侧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大便3日不行,舌暗红少津,苔微黄腻,脉弦滑,投温胆汤加味:半夏6g,茯苓12g,陈皮6g,竹茹10g,枳实15g,甘草6g,生大黄10g(后下),南星6g,菖蒲6g。2剂后排出黏臭粪便,神志渐清,脉仍弦滑,余症同前,守前方加活血通络之剂:半夏6g,茯苓12g,陈皮6g,竹茹10g,枳实15g,甘草6g,酒大黄10g,丹参15g,红花8g,地龙12g。服药15剂,语言较前清楚,患侧肢体略可抬举,效不更方,于上方加鸡血藤30g以加重活血通络之效。服药30剂后,可被搀扶行走,语言流利,后转针灸科康复治疗。
! K% S" G  L* |) D    中风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病症,因其急性期发病快,变化多,死亡率高,有的虽然经积极救治,度过了急性期,又常常遗留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症。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学有“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之说,金元名医朱丹溪也认为:半身不遂多痰而致卒仆。本病虽病因复杂,但以痰为主,痰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性产物之一,可随气流动,内犯五脏六腑,外窜皮肤筋肉,为多种病症之因。痰留于体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故治应着重于从痰入手,痰消则诸症可除,余用温胆汤治疗中风的主要机理全在于此。# p  T7 p* i( ?. x
    (金铉植 韩国留学生,现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读研究生。)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17: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减温胆汤治疗眩晕50例: u1 [4 ~4 q2 V8 ^( @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18日 张桂森 天津市汉沽区中医院5 T% D- H% j( H0 I% v  z% L) u
0 |9 P2 z* T& q2 ]$ q( f
     眩晕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症,常伴发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属眩晕急性发作者亦较多见。近年来笔者用加减温胆汤治疗眩晕急性发作者5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到如下。
; g" x' @' _) @) O. H: U/ V    1 临床资料" ~- f2 l" m0 s1 t' x3 M# S+ N
    本组50例,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20-70岁、颈性眩晕22例,内耳眩晕23例,其它如高血压病、神经官能症等5例,恶心呕吐33例,头痛15例,耳鸣24例,睡眠欠佳10例。
' l! ^6 y& C( [% f    2 治疗方法
8 d3 _6 E9 o! w% D$ c( P5 k$ f7 p    2.1药物组成 陈皮10,制半夏15,茯苓15,生姜3,竹茹15,枳壳10,代赭石30,白术15,天麻15,菊花10。0 _! ?$ O9 X, c5 ^% e
    2.2药物加减 耳鸣加龙胆草、磁石、柴胡;头痛加川芎、白芷;高血压者加钩藤、夏枯草、生龙骨、生牡蛎;睡眠欠佳加朱砂、酸枣仁、夜交藤。
& T) e3 C' O7 J    2.3 煎服方法 第一煎煮沸后30min左右取汁200ml,第二煎煮沸后15min左右取汁100ml,两煎混合,每日一剂,早、晚2次分服,恶心呕吐明显者可少量多次频服。7剂为一疗程。/ g( K! C- k: S- g; L2 ^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l0 ^* g* l7 ?0 F# b8 [
    3.1 疗效标准 显效:诸症消失,行走活动正常。有效:诸症明显减轻,行走活动如常,但仍有轻微头晕或头痛。无效:眩晕无明显减轻或加重。  }# e0 _; r- S) p7 I: X* g
    3.2 治疗结果 本组50例,显效28例(56%),有效19例(38%),无效3例(6%),总有效率94%。% |3 S8 t0 j% t3 ~0 E5 r# r" L
    4 体会
$ X$ X; j0 @& B& T8 p4 K    引起眩晕急性发作的病因很多,临床以迷路性眩晕和颈性眩晕较为多见,表现头晕目眩、旋转不定如坐车船,不能站立,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形成多为痰淤或痰浊中阻,肝风夹痰浊上扰所致,其病变部位在脑、耳、颈部,可涉及肝、脾、胃等脏腑。治疗当以行气化痰,降逆止呕,健脾息风。方中陈皮、枳壳、半夏、竹茹、生姜以行气和胃,降逆化痰;代赭石镇逆风,降痰浊,止呕吐;白术、茯苓健脾化湿;菊花、天麻平肝息风、诸药配伍,药专力宏,肝风平息眩晕可定,痰浊消散呕吐可止。 (张桂森 天津市汉沽区中医院)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17: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胆汤临床应用体会
$ N# B; j9 ]( \# s/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0 a. L; T3 Z6 d
2 `4 j; a) {" Y9 p$ N$ I& A
     温胆汤首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之症。现临床多用《三因极—病证方论》之温胆汤,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甘草、大枣组成,较孙思邈之原方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用量,功能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的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症。许多医生认为本方确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作用。临床中,笔者认识到:本方的运用,关键是先要抓住主症,再要辨清兼症,贵在加减灵活运用。凡病在胆、胃,证为痰热,临床表现为口苦,呕涎,虚烦,不眠,惊悸,癫狂,头晕,眩晕,舌红,苔腻,脉象弦滑者,均可使用而获佳效。此方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4 n1 I+ c9 E2 A$ M* S8 Z
    梅尼埃病:证属肝风内动,痰饮上逆。表现为:头眩,目闭难睁,视物旋转,耳鸣耳聋,口苦纳呆,恶心呕吐,卧不能立,睁眼或翻身转侧眩晕,呕恶更甚,舌微红,苔厚腻,脉弦滑。治宜理气化痰、降逆平肝,兼以健脾和中,使用本方时应合《金匮》之泽泻汤治疗,泽泻量宜大且倍于白术。或可加桑叶、白芍、钩藤、生牡蛎等药以平肝清热,或加白蔻仁、砂仁等药以芳香和胃。
, L3 C( {0 D* i; [" L( d) t    神经官能症:证属气郁痰热上蔽清窍。症状表现为:多愁善感,精神恍惚,胸闷喜叹息,自言自语,少寐多梦易惊,两胁胀满,纳呆口苦,肢倦乏力,舌淡红,苔腻,脉弦滑或细。治宜清热化痰、疏肝理气,使用本方时应合柴胡、香附、石菖蒲、郁金、远志等疏达肝郁、开窍安神药物,或可再加胆南星、栝楼等药以加重化痰之力。$ P& h' M4 N/ D: h, P0 g
    癫痫:证属胆热痰火扰乱神明。表现为: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心烦失眠,口苦纳呆,肢体困倦等。发作时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抽搐,口吐涎沫,牙关紧闭,或口中尖叫,少刻即醒,舌质红,苔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化痰、镇痉熄风安神,使用本方时应加钩藤、白僵蚕、全蝎、胆南星等药以镇痉熄风,并加重化痰之力,可加白芍、桑叶、生牡蛎等药以平肝清热。失眠者还应再加酸枣仁、远志、夜交藤等药以安神。经现代医学诊断的癫痫性眩晕、癫痫性头痛等一些病虽无典型的癫痫性发作症状,但通过脑电图明显确诊的,只要辨证符合,亦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c. p3 F( _' z5 d" J
    慢性胃炎:证属痰浊中阻,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表现为:胃脘胀闷疼痛,食欲不振,口苦恶心,泛吐清水,嗳气胸闷,肢困体倦,大便不实,苔厚腻,脉滑。治宜健脾和胃、理气化痰,使用本方时应加入焦三仙、砂仁、白术、厚朴等健脾利湿药物,偏寒者加吴茱萸以温中,偏热者加黄连、黄芩以泻热,或可加丹参、三棱、莪术以活血化瘀。
4 \6 c+ L- Q! e( N# D    结语:痰为诸病之源,善治痰者能治百病,温胆汤清热化痰,为治胆、胃病之良方。经书言,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化痰必须理气。所以在药物增减方面,一是可多加行气之品以佐之;二是不可滥用甘温滋补之品;三是因脾胃为生痰之源,故应稍加入一些培补脾胃的药物,以杜生痰之源。 (董卫国)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17: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温胆汤治脏躁
" Y5 Y8 q0 y* h( ]9 ]# |0 E0 P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杂志 2000年第4期第22卷5 Z7 ^- T4 e( Y- S2 r7 X$ ]
  A$ V# v+ H4 j( f7 ]- C
     作者:王绪前' Y! C5 C- K5 W( k4 B3 O
    单位:王绪前(湖北中医学院 430061)
1 p! n3 A2 l7 y) T: j; M; j    关键词:温胆汤;脏躁病;临床运用8 }& a5 g7 V) d& {/ Z/ N
    湖北中医杂志000440 脏躁病以悲伤欲哭,精神失常,周身疲惫,数欠伸为特征。本病多见于妇人,男子亦有患此证者。《金匮要略》对本病早有认识,多采用甘麦大枣汤治疗。先师熊魁梧教授师仲景法不泥于仲景方,而是根据临床辨证,采用温胆汤治疗脏躁病,疗效亦佳。现介绍如下。
' g, b  X3 H* d4 {    案1:陈某,男,62岁。/ L# m; n. }* \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一年前因工作不顺心出现心胸烦闷不适,突然神志不清,经救治后一直抑郁不乐。半年后即经常啼哭,惊恐不安,恶闻杂音,需有家人陪坐方才安心,语言、神志有时不清,小便有时失禁。舌质淡,苔黄而干,脉弦缓。熊师认为,此乃肝胆郁结,阻遏气机,痰湿留恋而致神志不宁。拟清胆化痰、安神定志,药用温胆汤加味:法半夏、陈皮、枣仁、炙远志各9g,茯苓、竹茹、党参各15g,枳实、麦冬各10g,黄连、甘草各6g。
3 s! ^3 |! \) ~' @' I    上方加减连服12剂后,语言较前清楚,已不啼哭,精神睡眠好转,眼不充血。现口苦较甚,睡眠仍不深沉,心胸仍烦闷不舒,苔薄黄,脉弦缓。- E  c8 ^% g( ]; f$ w( _5 {4 t6 V
    上方去麦冬,1剂/d。连服半月后,诸证消失。另以甘草6g,小麦20g,大枣15g,煎水代茶以善后。
+ N4 y+ E3 l) h/ h' l    按:本案因情志不畅,肝胆失其疏泄,痰火内聚,上扰心神而致烦闷不舒。喜悲伤欲哭,病在肝胆。由于胆火上壅,心火亢盛,两阳夹击,故口干苦,舌质红。方取温胆汤加黄连以清胆火。俟郁火得清,诸证而愈后,再以仲景甘麦大枣汤收功。
: R. z  t! l0 N1 H7 N+ E$ v    熊师认为,本案就诊时即已明确诊断为脏躁病,患者因年老体弱,切忌不辨虚实、不审阴阳,妄投补品。而应清热除烦为首务,俟热清火降,神守本宅,悲伤欲哭自当去之。此刻若不辨证就投以甘麦大枣汤,恐脏阴未补而邪火反盛,更伤脏阴,诸证俱增。温胆汤加黄连,实则清胆法也。患者心胸烦闷不适,脏腑功能升降失司,故又仿半夏泻心汤意。经治后邪去正虚,再以甘麦大枣汤收功。; I# h+ o0 O. Y) ?
    案2:邱某,女,55岁。8 [$ @3 {7 F& a
    患者多年前因受惊吓一直恐惧不安,时时如人将捕之,性情急躁,经治逐渐好转。后复因惊恐,致旧疾复发,症见耳鸣失眠,胸闷,不敢在家睡觉,时时啼哭,悲伤欲死,语言不休,不欲饮食,口干口苦,胃中嘈杂,腹胀腹痛,上半身躁热,双下肢冰凉,午后为甚,痛苦不可言状,大便尚可,小便色黄。舌质红带绛,脉沉。曾服多种中西药皆罔效。此为意外刺激影响肝胆疏泄,久郁化火,上扰心包,导致神不守舍。熊师认为,此例当以清热除烦、理气化痰为首务,方用温胆汤加味:法半夏、陈皮、黄芩、郁金各9g,茯苓、竹茹、党参各15g,枳实、麦冬各10g,黄连7g,石菖蒲、甘草各6g。另加服礞石滚痰丸。
* T' P  x% r' {    上方加减连服12剂后,悲伤啼哭次数减少,仍感上半身发热,两下肢有凉感,两脚抽筋,舌质红,苔黄,脉弦。原方加舒缓筋脉之药,另加外用药(吴茱萸、干姜各6g,白芥子5g,荜茇4g,肉桂9g,附片10g,共研细末),以鸡蛋清敷于涌泉穴。
* T5 M/ [! K9 k  v    汤、丸、外敷药同施,患者精神大有好转,已无口干舌燥之象,两脚已不抽筋,下肢亦较前稍有热感,再无啼哭。大便每日2~3次,小便有热感,腹胀,矢气不舒,脉弦,舌质红,苔黄。为巩固疗效,另作丸药1帖,仍以温胆汤合礞石滚痰丸合方应用。后随访之,诸证全除。
9 P' t/ S' h0 K9 x9 p    按:本案由于受到惊恐,气血逆乱,痰聚气阻,影响神明,酿成痼疾。再次惊吓,旧疾复发,乃成脏躁。由于患者病深而痰火之症很重,故不投甘麦大枣汤而投以温胆汤加味。以后又现寒热格拒、上热下寒之势,故加用外用药,以引火归原,温暖下元,使寒热交融于一体。故而诸证好转而渐愈。
3 a0 P) Y0 c. G3 I  |7 i  O8 _% v    仲景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甘麦大枣汤主之。”熊师采用温胆汤治脏躁,取其调和三焦、清降胆腑、和解枢机之功,可有效治疗胆郁痰热上扰之证。凡情志不遂,忧思郁怒,影响肝胆之气,导致疏泄不利,聚而成痰,上干神明者,均可使用温胆汤。熊师认为,温胆汤祛痰而不燥,温胆而不热。脏躁病属虚证多,但亦有实证或虚实挟杂者,临证应灵活变通,不可拘泥于甘麦大枣汤。熊师认为,温胆汤名曰温胆,实则清胆,温胆是温和之意。有人认为,此方主药是半夏,实则为枳实,因枳实行气消痰,气行则痰易消,故本方用其治疗癫痫等病,也缘由于此。
( S" o6 J. M3 H5 A# }/ _    熊师认为,治疗脏躁病安神至关紧要。从仲景甘麦大枣汤分析,方中大枣、小麦即是安神养心之品,只有灵活选用安神药才能使脏躁病人的情绪稳定。熊师惯用枣仁、炙远志,从不用收敛安神药如龙骨、牡蛎、五味子之类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8 06:18 , Processed in 0.04126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