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赫日当中--大唐帝国的扩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4: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36)
8 t! o4 A. m2 m, [; L( E  
0 |5 \  s  x3 C  z' |  三、千里奔袭小勃律
& s) F6 k: ~6 h5 x. U) ]# v% e  5 E" M: ]& r* i8 Z& H
  再来看看中亚喉舌之地小勃律的情况。
  [8 d" W9 F$ w& k/ l0 z( ]- Q! n3 @  722年,吐蕃兵败小勃律后,慑于大唐在西域的强大力量,十余年不敢再打小勃律的主意。随着中亚苏禄可汗的崛起,突骑施频频发动对安西四镇的攻击,大大牵制了大唐在西域的军事力量。
; J6 o) a% \# w5 q  在这种背景之下,吐蕃于737年又一次出兵小勃律。* J$ {1 b, V) R, x4 G, y
  大唐政府警告吐蕃罢兵,但吐蕃拒绝了。由于必须要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以防止突骑施军队南下进攻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无法拔出一支强大的军队驰援小勃律,只能采取对吐蕃本土发动进攻,试图以此来迫使吐蕃从小勃律退兵。" T) [4 T0 p, @- m5 C9 l& ~9 d
  在这种情况下,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被迫撕毁和平协议,突袭吐蕃,使得唐、吐的和平局面再次被打破,对吐蕃的东线施加压力,这事在上文中表过,此处省过。; M  x- Y5 ~) c- n
  但是唐政府对吐蕃的军事施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小勃律根本无法阻止吐蕃大军的进攻,最后投降了吐蕃,这意味着大唐将中亚的门户拱手相让了。
6 o' R# p& X- E4 g, h  但是大唐紧接着在西北方向获得了重大的胜利,击灭突骑施,而且几乎同时,在唐与回纥的共同打击,突厥汗国也寿终正寝,这样,中亚只剩下三方势力的角逐:大唐、大食、吐蕃。
# ^" d0 u6 e4 @5 B; u  天宝六载(747年),大唐政府准备向西出击,重新控制小勃律。+ h4 k: w0 \  Y) b/ d7 }4 x9 [  }' L
  率军出征的是大唐传奇名将高仙芝。! t% h* z+ Y( U7 @5 q! k
  4 d: k: K8 @( W5 d
  高仙芝与哥舒翰、李光弼一样,也是外族将领,他是高丽人。从年轻时代开始,高仙芝便展示非凡的军事才能,他精于骑射,骁勇善战,坚强果断。他出生于将门,父亲高鸡舍早先在河西兵团服役,后来到了安西,由于长期兢兢业业,被提拔为将军,高仙芝的少年时代便是在安西度过。长大成人后,高仙芝一表人材,是个美男子,二十多岁便被提拔为将军,父子二人同为将军,成为一时之美谈。
5 c) e- r7 N6 @- A9 \- c  高仙芝先后在西域将领田仁琬、盖嘉运麾下效力,但是并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夫蒙灵詧出任安西节度使之后,对高仙芝的才华欣赏有嘉,高仙芝也因此而官运亨通,一直担任到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以及安西节度副使。5 D* ]0 E" u% x$ q5 ]
  小勃律国被吐蕃击破后,转而归附吐蕃。为了更好控制小勃律,吐蕃也采取和亲政策,将公主嫁给小勃律国王,这样吐蕃不仅控制小勃律国,同时也切断了中亚二十几个小国通往大唐帝国的通道,因此,大唐要夺回在中亚的霸权,一定要先夺回小勃律。
$ v: k4 I: M! L' I* W  从田仁琬到盖嘉运,再到夫蒙灵詧,连续三任的安西军事长官都曾经出兵征讨小勃律,但是每次都无功而返,唐玄宗对此十分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夫蒙灵詧向唐玄宗推荐了高仙芝。
1 V) @0 E! X: D8 e! k  
; {/ w' ?3 y+ d' k  唐玄宗下达诏令,由高仙芝出任行营节度使,统领一万名步、骑混成兵团远征小勃律。高仙芝这支部队表面上是步兵与骑兵组成的,但当时步兵都配备有私人战马,这也是大唐国力颇盛的明证,因而这支部队其实是一支清一色的骑兵部队。! r$ J0 ]* x1 B1 O) Z* |9 K4 F+ A; I
  高仙芝的部队从安西都护府(龟兹)出发,沿着塔里木盆地的北缘行进行,经过十五日的行军到拔焕城,又西行十余日到握瑟德,然后经十余日行军至疏勒,从疏勒继续前地二十余日抵达葱岭(帕米尔高原),之后的道路愈加艰难,又行军二十余日到播密川,然后再经二十余日的跋涉,最后抵达特勒满川,整个行军过程耗时三个多月。$ m3 X" j7 N% o2 J. @3 q
  高仙芝的目标,首先是袭取吐番所控制的连云堡(在今天克什米尔吉尔吉特市的西北),根据密探的报告,连云堡有吐蕃驻军一千人,在连云堡的南部十五里处的一处山地,还有一个吐蕃的营地,驻军有八、九千人,这样吐蕃在连云堡一带的守军共计约有一万人,与高仙芝的部队大体相当。这种局面对高仙芝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他的部队刚刚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行军,但是有一点却对高仙芝有利,这就是他的这次秘密出兵,并没有被吐蕃人所察觉,这样可以达成战役发动的突然性。0 f$ W: h% ~8 E9 S5 u; [( u* ^3 U* r* z
  高仙芝兵分三路,一路以副将赵崇玭率三千人马穿越北部山谷,迂回至连云堡;一路以副将贾崇瓘率三千人马走赤佛堂路;另一部由高仙芝亲自统率四千人马,借道护密国。三路人马约定在七月十三日辰时,会师于连云堡城外。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4: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37)
3 b% ]9 v* h& O6 I  
+ t: D- w# A" E) `) c' ^  三路人马都非常准时地在连云堡外会师,这时唐军遇到了一个难题,在连云堡外,有一条河流,叫婆勒川,婆勒川正好涨水,由于缺乏船只,唐军没办法渡河。高仙芝一方面杀牛宰羊祭河,一方面派人寻找河中水浅处可通行之道,最终确定了一条可以趟渡的通道。7 \/ D* l4 Y3 ]+ [4 I6 [% H
  高仙芝马上命令诸位将领整顿兵马,每人携带三日口粮,轻装上阵,从浅水处渡河,结果人不湿旗,马不湿鞍,安全渡过婆勒川,在渡河过程中,没有吐蕃军队前来截击,很显然,吐蕃对唐军的兵临城下还蒙在鼓里。高仙芝大喜过望道:“倘若敌人在我们半渡时前来袭击,那么我军必败无疑,现在我们已经渡过河,而且集结成战斗队形,看来老天爷是要把敌人送给咱们了。”
2 o6 B- @( F9 C/ i# k5 p  高仙芝将作战目标锁定在城南十五里处的吐蕃兵营,因为这是吐蕃的主力部队。大军迅速行动,直抵山下,吐蕃守军根本没有料想到唐军突然从天而降,一时间惊慌失措,大为震惊。不过吐蕃仍然占据有利的地形,兵营设在山上,有栅栏的保护,还备有许多巨石檑木,从山上往下扔,给仰攻的唐军造成很大的麻烦。$ {! Y* J) Z1 f$ f6 k5 O
  唐军的进攻受阻了。高仙芝招来郎将李嗣业,让他带着一队陌刀敢死团,绕开敌军所把守的通道,从悬崖绝壁处攀缘而上,准备出其不意地对吐蕃守军发起突袭。高仙芝在李嗣业临行前,叮嘱必务在半日之内,解决战斗。2 }6 ]; K! K3 n8 ?) R1 R
  陌刀就是长柄大刀,这是唐军野战步兵的重要武器,既可以劈人,也可以劈马。李嗣业是一员勇将,在得到高仙芝的命令之后,他马上率敢死队沿着险峻的山坡奋勇攀登,并且亲自手执战旗,以鼓舞士气。同时,山下的唐军以强弓劲弩反击山上吐蕃守军,以吸引吐蕃的视线,掩护陌刀队的秘密行动。
- l) j: F4 \1 X$ _; [  % X# z, R3 [# r7 L/ v% F0 S) S
  陌刀队是由最强悍的勇士所组成,个个刀法熟练,武艺过人。说起陌刀队,不能不提队长李嗣业,这也是个英雄人物。李嗣业是京兆高陵人,身长七尺,长得虎背熊腰,非常魁武壮硕,勇武绝伦,有一手好刀法,在天宝初年时,李嗣业应募从军,前往安西,参加过很多战斗。当时安西诸军正在推广陌刀为主战兵器,由于李嗣业耍起陌刀来得心应手,无人可敌,所以被推为陌刀队的队长,而这支陌刀队,也成为安西唐军中最精锐、战斗力最强的部队。9 G8 D: W. y0 z% T
  正是由于陌刀队超强的战斗力,高仙芝才果断地将其投入作为突击的主要力量。
0 r0 m$ t2 p6 s" a+ _4 h  李嗣业率部从险峻之地攀上山岭,出现在吐蕃守军的侧背,吐蕃人正用木石阵法来阻拦正面唐军的强攻,岂料到陌刀队突然杀出,这陌刀队成员虽然人数并不很多,但是个个骁勇异常,吐蕃人一时间大骇,赶紧回战陌刀队,李嗣业一声怒吼,手持大刀杀入阵中,只见刀锋如雪,左挥右舞,无人可挡。% t  V; z" T; R9 \
  吐蕃的前缘阵地被李嗣业部所袭,没有巨石擂木砸下山来了,高仙芝见山上陌刀队员已经与吐蕃守军交手了,趁此时机,火速命令士兵登山进攻。大批唐军蜂拥而上,唐军的强弩在这种进攻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经过一番战斗,攻上山的士兵与陌刀队成员相会合,在近距离的肉搏战中,唐军的武器比吐蕃的威力更强,而且单兵作战能力也更强。战斗到中午时,唐军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了,吐蕃近九千名守军中,战死的人数超过五千人,另有一千多人被唐军俘虏,其余的纷纷溃逃。唐军缴获了一千多匹战马以及不可胜数的军资器械。8 e6 t8 j# H' i/ l9 x
    V! l8 ^+ I9 }* L( n
  这次奇袭战的胜利,使得只有一千名驻军的连云堡失去外援,吐蕃人选择了撤退,将连云堡城拱手让给高仙芝。
- e% @" ]% `! `; U( C% K  唐军虽然是赢了一场战斗,但是也暴露了自己,要不要继续深入作战呢?在高仙芝军中,有两位皇帝派来的人,一个是宦官边令城,另一个是术士韩履冰,这两个人在宫中呆的时间长,比较怕死,不敢继续深入。不仅是边令城,大部分的官兵都认为连云堡之战,不过是侥幸获得胜利,现在唐军孤军深入吐蕃的势力范围,离安西都护府越发的遥远,而且兵力也不超过一万人,西行的地形也越发的复杂,全军上下普遍有畏难的情绪。
& T2 c/ A  z* \- U% ?4 \1 \  高仙芝的性格,就是决定下来的事情,他决不会动摇。他留下边令城以及三千名伤病羸弱这士兵,驻扎在连云堡,余下不足七千人的军队,继续前进。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4: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38)
6 J# n  N$ q: N" E2 o. p  
8 n- ^1 W, s9 y+ E& ?0 i& b4 B( P- C  在中亚帕米尔高原这个区域,崇山峻岭,连绵不断,道路自然是十分艰险,高仙芝大军又行军了三天,到达坦驹岭,过了坦驹岭之后,山路更加难以通行,前面四十里之地,都是高耸的山峦地带,穿越这片山峦,有一座高原上的胡人城堡,叫阿弩越,当时阿弩越归附于吐蕃。
3 l( b, R( p. `( ~4 I# C, r  高仙芝的士兵到了坦驹岭之后,畏难的情绪更加高涨,不禁对高仙芝继续前进的命令更加心怀不满,索性大家止步不前,并且质问高仙芝说:“将军您到底要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这重重山峦,根本无法行军。”面对这些愤怒的士兵,高仙芝非常镇定,他说:“从这里再前行四十里,就到阿弩越城了,我估计阿弩越城听到我大军前来的消息,必定会向我们投降,你们不必担忧。”
9 R! ?" z; ?5 J$ o1 r  正当这说话时间,只听得前方传来“哒哒”的马蹄声,众士兵一看,原来是二十来个穿着胡服的骑手,骑着马到高仙芝面前,对高仙芝说:“听说大唐军队前来,阿弩越的城主特地派我等前来迎接将军,并且砍断了婆夷河上的藤桥,准备跟吐蕃人断交。”
8 g& z. \9 M9 B: B  e  高仙芝便很高兴的样子,对将士们说:“我说的没错吧,阿弩越人来欢迎我们了,只要翻过这些山峦,就可以好好休息了。”这下子士兵激动的情绪才稳定下来了。3 E4 c+ w- ?3 n* j
  其实,这些所谓的前来欢迎的胡人,都是高仙芝暗中安排的,并非真的阿弩越人。高仙芝知道军中将士对深入小勃律作战深怀疑惧,所以事先暗中准备了这一出戏。这个时候,阿弩越人并还没有投降,但是高仙芝深信阿弩越人一定会投降,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m* X& Y  T6 k! E+ M% o2 l# b
  从坦驹岭到阿弩越城,路程不算很远,但是险峻的地形使唐军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果然不出高仙芝所料,阿弩越人在得知唐军兵临城下的消息时,当即开城门投降了。
. m  \/ o# m5 h# E" [: G+ I/ T9 D  
' l* ?' V2 \- c' p# B  小勃律位于阿弩越城以南,在沦为吐蕃的附庸后,它的军事力量被大大削弱了。高仙芝面临一个巨大的考验,就是吐蕃的出兵,吐蕃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的,但是高仙芝有一个优势,他离小勃律已经很近,而吐蕃在集结一支军队前来援助,这还得花费一些时间。; |# V, r0 j. L: f0 j" o6 w. e
  在安抚阿弩越人之后,高仙芝没有浪费时间,他马上派部将席元庆、贺娄余润先行修路,为大军南下作好准备。席元庆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完成任务,第二天,高仙芝的人马启程出发,席元庆率一千人马为先锋,向小勃律推进。
  A8 o4 k6 f) `: ?1 f  精于军事欺骗战术的高仙芝事先放出烟雾弹,派人前往小勃律,对国王说:“我们不占领你的城池,也不破坏你们的桥梁,只是要借个道,目标是大勃律国。”: `2 v% c% j- j8 A" @& ?
  对于高仙芝的话,小勃律的国王当然不太相信,可是又没有实力来抵挡唐军,怎么办呢?撤吧!先到山区去躲一躲,一来可以看看高仙芝的话是否属实,二来可以坐等吐蕃的援军,于是国王会同大臣以及百姓,都撤向山区。
4 {3 \$ @/ i9 k( u  高仙芝交待前锋席元庆:“你要展开宣传攻势,呼吁小勃律的臣民们走出山谷,只要投降,就赏赐绸缎,并说明这是唐朝皇帝的敕令,不过你要记得,如果有小勃律的首领前来,就将其逮捕,等待我率大军抵达后再做处理。”
% C& u# T) a* Y# `7 b  席元庆就依高仙芝所说的,利以诱之,果然有不少大臣与百姓走出山区,向唐军投降,百姓一率遣返回城中安置,官员则逮捕。不过国王与王后(吐蕃的公主)并没有出来投降,继续躲藏在深山之中。9 F  F9 u/ I9 t5 G1 e( X
  & n; O' X2 F& q# J/ ?" z- o3 Z+ L
  高仙芝抵达之后,将逮捕的小勃律官员中的几名亲吐蕃分子,斩首示众,然后派兵封锁山区,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高仙芝并没有忘记,就是毁掉通往吐蕃的重要的通道:位于婆夷水上的一座藤桥。这条通道几乎是进吐蕃惟一的通道,只要破坏这座藤桥,那么几个月内,吐蕃大军便被阻挡在河的岸。
/ N: F2 H7 L" ?8 L6 x* Y  一支吐蕃援军马不停蹄向小勃律国开进,但是来得晚了一步,抵达婆夷水时,桥梁已经被席元庆的唐军所砍断,只能望着对岸而兴叹了。这座桥梁的长度,大约有一支箭的射程那么远,后来吐蕃人重修了这座桥梁,整整耗时一年之久。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4: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39)
/ ^5 }, c. f2 g& m9 ^& \  
$ R0 W: m, q) p  在切断吐蕃通往小勃律的通道之后,高仙芝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收拾小勃律的残局。
+ g- U- w, `" I/ y: `" r) J4 ~  经过十余日在山区的拉网式搜索,唐军最终在一处山洞中搜出了小勃律国王和王后,小勃律的亲吐蕃政权被推翻了,高仙芝另立亲唐的政府,小勃律国又一次落入大唐的控制之中。+ U+ m* X: D' @4 [' k
  这次超远距离奔袭小勃律,虽然并不是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但仍是唐军经典战例,是一次成功的军事冒险,也确立了高仙芝作为大唐名将的地位。这次战役的难度非常的大,稍有不慎便有溃败的危险,高仙芝雷厉风行的果断对战役的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突袭连云堡是这一仗的核心,在与吐蕃兵力相当的情况下,高仙芝大胆使用陌刀队作为奇兵,仅用半天的时间便夺下连云堡,为突进小勃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深入敌境与复杂地形的双重压力下,唐军士兵士气并不高昂,甚至裹足不前,这种情况下,高仙芝坚忍不拔的决心与意志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对小勃律国的打击中,唐军的速度是致胜的关键,终于先吐蕃一步破坏桥梁,切断吐蕃大国的前进道路,争取到充足的时间。8 L! x; y' A9 {7 {0 a
  整个战役过程行云流水,环环相扣,在险象环生中,终于完成预定的军事目的,此役也成为高仙芝军事生涯中的代表作。
- v) w- J! T" W. K, R& G" F  
4 U$ h0 n" ^8 S5 \9 L  得胜归来的高仙芝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大军在返回途中,到了播密川时,高仙芝就派人快马加鞭,直接到大唐的首都长安城去向唐玄宗报捷了。这么一来,却惹怒了一个人,谁呢?高仙芝的顶头上司夫蒙灵詧。7 [- d2 J& |) J& i
  高仙芝居然越级直接向皇帝报捷,眼中还有没有他这位顶头上司?" ~( V$ ?. k* B+ r: \( K% G7 ~
  夫蒙灵詧气坏了,当高仙芝大军东归之后,夫蒙灵詧不仅没有犒劳他,反而把高仙芝召来,对着他破口大骂,这大约是史书中所纪载最难听的骂人的话了,夫蒙灵詧见到高仙芝,劈头第一句话就是:“啖狗粪高丽奴!”你这个吃狗屎的高丽棒子!0 h) F) K5 n/ F; y' I( R
  夫蒙灵詧越说越气,指着高仙芝怒气冲冲地说:“你给我好好想想,你有今天的地位,都是谁给你的?你眼中居然没有我这位顶头上司了,不等候我处理,就胆敢直接向朝廷邀功。高丽奴!我告诉你,你犯下罪,可以杀头了,我还留着你的脑袋,只是因为你总算有些功劳,不忍心杀了你罢了。”
7 C7 f3 ^/ B  x- u) M& \5 G  夫蒙灵詧在击灭突骑施的战役中,曾立下赫赫战功,但是这个人看来妒忌心还蛮强的,高仙芝作为他一手提拔的部将,却无视他这个上级的存在,胆敢挑战他的权威。这件事透露了一些信息,此时的大唐节度使拥兵自重,已经有尾大不掉之势,这些地方实力派对中央已经是潜在威胁了。% h2 F4 w; _  x0 n, S) z4 o& h2 {
  面对夫蒙灵詧的震怒,高仙芝大惊失色,伏地良久,不断地向夫蒙灵詧谢罪。6 `# B' S% R' ^( Y! ?  b+ l7 `, D) h
  但是夫蒙灵詧忘了一件事,他是高仙芝的上司,但他不是皇帝。$ N' J0 q; V. \, |+ Q
  + f" `4 K& J5 [. @9 Q9 {
  夫蒙灵詧对高仙芝的压制,也是对所有参加远征的将士的压制,有一个人跳出来了,谁呢,当时唐玄宗派往军中的宦官边令诚。在高仙芝攻克连云堡之后,边令诚就畏惧不前,高仙芝也因为宦官不好得罪,干脆就留下他镇守连云堡,在高仙芝夺取小勃律后,这位边令诚自然也觉得自己有一份功劳了。5 ]3 M& {: ~0 S& `$ L
  现在夫蒙灵詧打压高仙芝的功劳,那不也等于打压他边令诚的功劳吗?4 P' y6 J, s! G) G6 ~) N* Q
  宦官虽然是低贱,但凭借长期在皇帝身边的优势,说起话来,份量却是很重的。边令诚上奏皇帝说:“高仙芝深入万里之地,建奇功伟业,但是现在却终日惶惶不安,担心被处死。”
0 Q) O, n  q* T" ~# z5 c  这个唐玄宗,越到晚年时,虚荣心越强,想着要超越前代君王,建立不朽之武功,高仙芝立功于万里之外,这对大唐帝国声威远扬有着何等的意义,当唐玄宗听了边令诚的报告后,心里对夫蒙灵詧很是不满,于是一纸诏令下达了。& I$ y$ }3 T; t. A8 U
  夫蒙灵詧被召回朝廷,而远征小勃律的英雄高仙芝则被任命为安西四镇节度使。这纸诏令,令夫蒙灵詧心中惶恐不安,但是高仙芝却表现得小心谨慎,他见到夫蒙灵詧时,仍然沿用部属的礼节,这样一来,夫蒙灵詧心中更加恐惧不安。1 }# R+ s0 m. G5 \- o8 ^
  不安的不仅是夫蒙灵詧,包括他的亲信程千里、毕思琛、王滔等人,这些人都是陷害高仙芝之辈。3 |+ n8 ^- R9 F- x9 b3 F% v7 s
  不过高仙芝还是表现出自己克制的一面,并没有过度的打击报复。升任节度使后的高仙芝召来程千里、毕思琛等人,责备道:“你们身为一个大男人,却象女人一样的小心眼,这却是为何?”同时又逮捕了王滔,本来想要施予笞刑,但是高仙芝考虑到自己的羽翼尚未丰满,便怒斥说:“我平常最恨你这种人,我本来不想把心理话说出来,但不说你就会深感忧惧,现在既然我说了,吐了恶气,这件事也就到此为止,我不会再追究了。”由于夫蒙灵詧的势力还是颇深,所以高仙芝还是很明智选择不报复,这样渐渐稳定军心。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4: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40)
  ?' \6 G5 \. n1 p3 p4 V* i/ _  " I( S- A/ p6 p
  四、怛逻斯之战
0 U1 m0 g: w8 H# b+ G9 F/ R+ |% E. O  % t' Z; x( ~1 X6 U. D, U4 W0 H. K
  高仙芝击破小勃律一役,对中亚的局势产生很大的影响,中亚诸国也不得不根据自己的实力与位置,来估量最终要倒向大唐、吐蕃、大食中的哪一方。0 G1 d" }! w- B! `4 V0 ?
  到了天宝八载(749年),大唐政府授予突骑施可汗移拔担任西突厥十姓可汗,加强对西突厥的控制,进而增加在中亚的话语权。同年,中亚乌浒河沿岸的护密国的国王罗真檀前往帝国首都长安朝见唐玄宗,被唐玄宗授予左武卫将军。
( f7 F% ^7 {" c' M2 a% u% d2 Q  就在大唐政府力图称霸中亚之时,吐蕃也不甘示弱,在吐蕃的支持下,位于印度北部的朅师国进攻小勃律,切断小勃律的运输通道。与大唐保持亲密关系的吐火罗也深感吐蕃的威胁,于是派出使者,向大唐皇帝唐玄宗汇报情况,请求唐帝国出兵,击破朅师国。5 S  Y$ q& t9 g8 a- V
  唐玄宗将击破朅师国的任务,交给了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 ^. G- ~- I) W
  
  R. `0 v) M! n) M( Q' ]- w! L  此时高仙芝的声名威震中亚,接到唐玄宗的诏令后,他于天宝八载十一月出兵,到次年二月抵达小勃律,这次进军小勃律,沿途非常顺利,在小勃律以及吐火罗国的支持配合下,朅师国哪里是唐军的对手呢?很快便被唐军所击破,高仙芝俘虏了朅师国的国王勃特没,并且另立其兄素迦为新的国王,将朅师国师置于大唐帝国的控制之下。* q  T1 B, y: N1 {7 c
  一连串的胜利,使得高仙芝俨然成为唐军在中亚的一面旗帜,这又激发起他的野心。6 V* y9 V3 {* i+ Z7 t( p( ^
  在中亚锡尔河流域,有一个国家称为石国(约在中亚名城塔什干一带),正好位于拔汗那王国的西部,由于大唐曾经出兵援救拔汗那王国,所以拔汗那一直对大唐忠心耿耿,在击平突骑施的战役中,还出兵协助过大唐。此时的石国随时都面临可能遭到大唐军事力量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石国决定与高仙芝和谈。! V" d1 H" D# N' f  I6 t
  高仙芝答应石国的要求,与石国达成和平条约。然而,高仙芝却将这纸和约当作一个偷袭石国的一个绝佳机会。
5 J% [  @% w: K9 r# x  6 m! B; E* I0 ^8 U
  天宝九年十二月,高仙芝悍然发动对石国的入侵。
: x+ t& Q! q% B" f# B  当时大唐已经控制了石国东部的西突厥以及拔汗那,所以这次入侵非常突然,石国本来就是中亚的一个小国,军事力量并不十分强大,在与高仙芝签定和平条约之后,石国的戒备更加脆弱,根本没有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 R- ^5 @  U/ b
  在这种情况下,石国的覆亡是必然的。高仙芝仅用短短几天的时间,便攻克石国的都城,石国的国王以及他的军队全部被唐军所俘虏,高仙芝将石国的战俘押解回国。. r$ ?. V$ w1 \1 G  N2 T( \
  在这场战争中,高仙芝干了两件坏事。
6 k% u/ i+ }: O9 u- O/ H  第一件,高仙芝下令屠城,将石国的老弱人口全部屠杀,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大唐之所以能在中亚诸国有很强的影响力,除了其军事力量之外,还在于它高举道义的旗帜,这次屠杀事件无疑使大唐的形象一落千丈。/ W+ B- M" k$ `' z: o* S
  第二件,高仙芝大肆掠夺石国的财富。高仙芝固然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贪婪。他一个人就掠夺了多少宝物呢?有十几斛的宝石、五、六匹骆驼所驮的黄金、宝玉,以及大量的名马。中亚是盛产名马的地方,汉代大宛的汗血马便是产于此,高仙芝将最好的良马也当作自己的战利品夺走了。
9 F$ \. s! r1 o$ k7 K! _  高仙芝发动这场战争,完全不是考虑国家的利益,纯粹就是为了中饱私囊,这次战争虽然胜利了,但是却为未来的怛逻斯会战的失败埋下了种子。
+ ~3 H+ k, }9 q- G0 N, O  
) O7 p: b, D$ C1 U! }9 O9 S  此时的中亚,一股反唐的强大势力结合起来了。2 T. L0 u* H5 f: Y
  在石国灭亡之后,有一位王子侥幸逃脱,他奔走于中亚各国,控诉高仙芝的暴行,将其罪行总结为“欺诱贪暴”,共三条罪行:第一条,大国没有道义,公然撕毁条约,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第二条,屠杀老弱无辜;第三条,抢掠石国的财富。
4 d. j( U) p- q( b$ j  中亚诸国对高仙芝的暴行深恶痛绝,结成反唐联合战线,但是这些中亚小国大多没有很强的军事力量,怎么办呢?只能借助于大食帝国的力量。, F* \7 g( U* S
  就在高仙芝入侵石国的这一年(750年),大食帝国政局出现巨变,阿巴斯王朝取代了倭马亚王朝,阿拉伯帝国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于阿巴期王朝的旗帜与衣着都是黑色,所以在中国史书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称“黑衣大食”,这是一个强大的帝国。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9: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41)
8 t; m+ P: Q. G- J8 Q: D  `6 Y  
9 C/ R+ Z& {. S' g  中亚反唐诸国的打算是,联合黑衣大食的力量,向东进攻大唐的安西四镇。" t8 w$ ?# X& a  M! ^
  高仙芝得知了这个计划,他准备先下手为强。当时黑衣大食的主力军,主要集中于伊拉克的两河流域,东部的力量相对比较弱,对于喜欢冒险的高仙芝而言,先下手为强、采取果断的主动突击,是击败黑衣大食以及中亚反唐势力的最佳时机。0 L* M4 _, T& B  r7 d3 q
  然而,高仙芝却有一个不利的条件,就是他的兵力不足,安西驻扎的唐军人数大约只有两万五千人左右,虽然这支军队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而且也有很多富于才华的将领,但是要与西方强大的黑衣大食帝国的军队相抗衡,这人数上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 j$ `1 p" Y; f  高仙芝几乎将安西四镇的主力全部押上了,总共投入两万人,除此之外,还必须要征用西域其他部落的军队,在当时,与大唐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拔汗那国,所以拔汗那国理所当然出兵相援,可是胡人部落中实力最强大的十箭部落,高仙芝却没有征用其部队,这是为什么呢?
" M: g* L) l+ t+ W  翻开史书,发现天宝十年时,有一则不起眼的记载:“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入朝,献所擒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石国王、朅师王。”注意,这里的突骑施可汗,是刚刚在天宝八年时被唐玄宗册封为“十姓可汗”的移拔,可是史料却没有说明突骑施可汗为何被高仙芝所擒,这是这件事至少说明高仙芝认为以突骑施为首的十姓部落是靠不住,所以高仙芝转而召集西域一些较弱小的部落。
" E$ f' h4 N7 U  西域胡人部落与拔汗那国共约有一万名士兵参加了高仙芝的远征军,这样,远征军的总兵力达到三万人。+ Z" [% `* P: p
  
: X* X6 R, O: U7 @( K5 [; S  p  但是高仙芝的这次突进并没有达到奇袭的目的,因为黑衣大食的军队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高仙芝率领大军突进七百里,抵达怛逻斯城,这座古老的城池将因为这场决定中亚命运的战争而载入史册。
7 P- P; F  K; n& x  黑衣大食的将领乞牙德率领阿拉伯军队也进抵怛逻斯,东亚与西亚最强大的帝国将在这里碰撞出八世纪中叶最有影响力的战争火花。
, F1 m0 H$ e" A3 W) Z9 x7 r  无论是阿拉伯军队还是高仙芝的唐军,都是久经沙场的战士,作战经验非常丰富,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虽然唐军在人数上居劣势,但是双方却是势均力敌,战斗持继了五天,双方均未能有效突破对方的防御。然而就在此时,第三方的力量卷了进来,并最终改变了怛逻斯战役的结局。
$ f5 g& ^2 P: D. x+ F1 i  这支第三方的力量是葛逻禄部落。; s# j6 ~; S7 m) T1 X5 z
  关于怛逻斯战役,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高仙芝军中的葛逻禄部落的军队临阵倒戈,遂造成唐军的大败。. j% N7 X3 Z* C1 B+ e" j3 S1 s
  这种说法很值得怀疑。
2 W. U* x* Y$ E( S' \  
" ]) k$ E' c) X" f! Y0 U, a2 q  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是这么写的:“葛逻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由于史料中没有详细记录高仙芝军中胡人兵团的构成,所以并不能完全排除其军队中有葛逻禄的战士,但是对这则纪载,更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葛逻禄整个部落叛唐,如果这个解释合理的话,那么高仙芝面对的葛逻禄的夹击,并不是来自内部胡人兵团的叛变,而是一支从东北方南下的强大的兵团。
+ N1 a; y& k/ Q- n; O  从日后葛逻禄的崛起,也可以看出这次葛逻禄的军事行动,是经常极为缜密的思考后做出的,而且与大食帝国达成了某种协定,作为出兵的条件,这个协定,很可能就是承认并支持葛逻禄部落在西突厥故地的统治地位。3 t5 |0 C2 C5 Y. ?1 z
  葛逻禄原本是西突厥的一个部落,但是一直以来,这个部落在西突厥诸部落中并不得势,权力都掌握在十姓部落手中,随着突骑施的崛起,突骑施基本上成为十姓部落的统治者,然而在盖嘉运与夫蒙灵詧击平突骑施之后,西突厥的十姓部落便走向没落了。而在这个时候,葛逻禄部落却开始强盛,这主要得益于它从后突厥灭亡中获取的利益,葛逻禄是消灭后突厥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由于在实力上远逊于回纥,所以不得不屈居回纥的领导之下。显然,葛逻禄部落想要摆脱回纥的影响,树立自己在西突厥的地位,而恰在这个时候,大食帝国与大唐帝国爆发局部冲突,这对葛逻禄部落来说,真是翻身的大好机会。/ G  E7 B8 B# a* x. C% j6 h/ F* O
  正当高仙芝的唐军与阿拉伯军队打得难解难分之时,葛逻禄的军队突然出现在高仙芝的后侧,对唐军展开猛烈的进攻。这种情况是高仙芝所没有料想到的,本来前线对大食军队的战斗就已经非常吃紧了,突然后翼遭到攻击,一时间军阵大乱,军心动摇,全线崩溃。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9: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42)! O$ f- L1 W" g0 _7 J$ a
  # n2 _6 ^* _8 }9 V/ ?$ y
  阿拉伯军队发动总攻,唐军三万人马损失殆尽,其中有二万多人战死或被俘,此时高仙芝手上仅剩下数千人的士兵。
" L! M* H! S6 F6 z! P  副将李嗣业对高仙芝说道:“大帅,看来这仗无可挽回了,大帅还是乘夜幕降临,赶紧先撤吧。”高仙芝沉吟了片刻,李嗣业急了,叫道:“大帅,不要再犹豫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来给掩护大帅撤退。”+ P  Z3 Z: Q8 s0 `
  可是要撤退谈何容易,当时数千人拥挤在狭窄的小道上,还有大批的牲畜,逃得最快的是拔汗那的士兵,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李嗣业大喝道:“马上给大帅让出一条路来。”可是形势太混乱了,没有人理会李嗣业的话,李嗣业当即率操起一把大棍开路,只要阻拦者便一棍猛扫过去,李嗣业臂力惊人,这一棍下去,人马俱亡,连续击毙数人之后,才总算打开一条路,让高仙芝骑着马先逃跑了。
& \" s1 V1 B8 ^, X. i1 f3 l" c  高仙芝一走,剩下来的将士更加混乱,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将,乱成一团。唐军别将段秀实极力要整合军队,他必须要先找到副将李嗣业。在一片混乱声中,好不容易听到李嗣业的叫感声,段秀实策马赶到李嗣业面前,以责备的语气对李嗣业说:“遇到敌人自己先逃跑,是无勇,保全自己却抛弃士兵,是不仁,就算你幸而成功逃脱,能不感到惭愧吗?”
# m, [! j% i$ Z! o2 y4 p4 x  李嗣业向来以勇武著称于唐军中,段秀实这一说,真觉得丢脸,于是一只手拉住段秀实说:“没有阁下一番话,我几乎要辱没武士的称号了。”然后把陌刀一横,调转马头,率一部分士兵,阻击追兵。
" K  n& u; T3 G+ a. L2 R% J6 G  不过阿拉伯人对战役的结局已经非常满意了,并没有打算要全歼唐军,李嗣业最终得以收罗游兵散勇,安全返回到安西都护府。
0 f& A  J. ~: z, w+ v0 I  
. I2 }1 [. A9 t3 z3 n  U  这一场对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怛逻斯会战,终于尘埃落定。) H$ @+ h5 Y( S& p
  这场会战的失败,并非唐军的战斗力弱于阿拉伯军队,相反,唐军在兵力居于劣势的情况下,打得非常出色,也非常的勇敢。但是,高仙芝的失败,是在战略上的失败,阿拉伯人与葛逻禄部落结盟,并且在关键时刻,依靠葛逻禄军队在唐军后侧发动袭击,这是阿拉伯人取胜的关键。
+ L9 |- v0 T+ V& l' b2 X8 }9 |, f' D  对于大唐帝国来说,二万人的损失,还是承受得起,而且大唐仍旧沉浸在盛世的神话之中,虽然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风暴就要到来。% B9 a9 t& |0 I9 w2 t+ G
  仅仅过了两年,大唐帝国似乎走出了怛逻斯失败的阴影,大唐的势力,又逐渐渗透到中亚诸国。7 Z( k& X% @, H" I" |
  3 U% q; d, s! P4 Z( k8 k) j
  天宝十二年(753年),一切都在好转。" r% X0 o' U. J6 `5 C3 I
  这一年的五月,大唐帝国的叛将阿布思,被北庭都护程千里追杀,一路逃往葛逻禄,葛逻禄首领顿毗伽将他逮捕,连同阿布思的部众数千人,全部移交给唐帝国政府。曾在怛逻斯战役中,在唐军背后插上致命一刀的葛逻禄,并没有走上与大唐绝裂的道路,而是希望与此举同大唐帝国和解。唐玄宗对葛逻禄部落的表现十分欣赏,赐封其首领顿毗伽为金山王。
7 _7 y9 q1 a3 O, p2 O  更重要的是,大唐帝国在这一年,征服了大勃律国,指挥这次远征的将领,是安西节度使封常清。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9: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43)
) K4 U$ n1 b" _* G( @2 A( _4 T  ) O6 w0 ?: k! z2 z; \/ X4 s
  封常清这个人的性格坚韧不拔,他似乎是个孤儿,由外祖父养大,后来外祖父犯了法被发配到安西守城门,年幼的封常清便一路跟随。; ]- F) ^8 Y; e; c. a) O
  外祖父在空闲时,就教封常清读书写字,封常清童年颇为不顺,但他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发愤读书,安西商旅之人多,封常清也得以大开眼界,增长见识。可是后来外祖父去世了,他便孤身一人,生活贫困。
) ^0 F& @* j1 U1 w& V0 M  当时高仙芝正为安西都知兵马使,每次出巡时,总有随从三十多人,衣着很华丽,封常清在路上看到后,心里很是羡慕,他决心要投靠高仙芝,就投了一份名牒,请求作为高仙芝的随从。
+ k* R# h( P% b, R! [  可是封常清相貌丑陋,身材细小,而且脚还一长一短,是个跛子,而高仙芝却是一个大帅哥,所以高仙芝心生厌恶,拒绝他的请求。9 O' N& M, S6 H9 R- ^
  封常清不屈不挠,第二天再度投牒,高仙芝怒气冲冲地说:“我这里随从的名额已满,你不要再来烦我了。”
2 w) _+ @3 `- t  封常清却表现得非常的倔强,他以一种倨傲的态度对高仙芝说:“我平素仰慕公的高风亮节,情愿追随鞍前马后,所以在没人引荐的情况下,自告奋勇前来投奔,公若是以才取人,则士人信服,若是以貌取人,恐怕大失人心矣。”
. _2 Q3 `0 H/ ~1 i0 h  高仙芝是个颇为自傲的人,仍然不愿意接收封常清。" T" f, @: c, P4 g" {" M+ L$ C  x
  可是封常清却是铁了心似的,他竟然使用了一个最笨拙、却也最有效的方法,每天都守候在高仙芝的家门,早晚不离,这样连续了数十天。
: o1 b' o, j) G0 N  最后,高仙芝认输了,一方面是封常清的固执使他不得不让步,另一方面,他也暗暗觉得封常清身上有着常人所缺乏的坚韧的一面。- a8 l3 ~: b3 t- V' A9 Z% m
  封常清由此走上了高仙芝幕僚的生涯。
" ]" t2 K# q9 U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封常清并没有得到高仙芝的重用,但后来有一件事,终于使高仙芝改变了对封常清的看法。
3 d' N4 t" {/ W  
" W3 e9 U2 v. n9 F0 h6 V  m  在开元末年,西域的达奚部落叛乱,高仙芝率领二千名骑兵深入追击,终于在绫岭一带将达奚的叛乱分子一网打尽。
; e3 F; U: O( L% I% g; y" A  高仙芝正准备草拟一份捷报,此时封常清走了进来,拿着一折文书对高仙芝说:“我已为公准备了一份捷报文书,请公过目。”
* h# u3 D; @  t- t  高仙芝微微一怔,打开来一阅,只见这则捷报中,细述了高仙芝在舍井泉附近遭遇敌军时的情形,以及高仙芝克敌制胜所使用的谋略,夹叙夹议,清晰缜密,把高仙芝心里所想的话都无一挂漏地写出来,而且文采斐然。
6 u' B/ }* W; x6 @5 U% j! o& y' m  高仙芝看了之后大吃一惊,对封常清刮目相看。
$ r# J5 [, z/ d: @  特别是高仙芝回军后,安西判官对他的这纸捷报写得如此精采而称赞不已,还问他说:“这份捷书,是谁写的呢?高副大使幕下怎么有如此出色的人才呢?”" a  b3 l1 t4 l; s8 a7 n+ h
  此后,高仙芝对封常清非常器重。0 }: l/ w1 J/ |; Y% i
  封常清开始从幕僚走向大唐边关的将领,他不仅能写一手好文章,而且也很能带兵打仗,他的安西军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2 Q' e$ f) r4 N" q9 S. G
  到了高仙芝担任安西节度使期间,封常清已经是高仙芝的心腹。  c( `( l: m$ m- M- t) }& W6 `
  每当高仙芝领兵出战时,便把安西大权交给封常清,封常清这个人有才学,更重要的,他行事果断,雷厉风行,由于出身寒微,封常清始终保持勤俭的本色,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心胸比较狭窄,特别是对于敢轻视他、挑战他的权威的人,丝毫不手下留情。
% s" `( u& ^8 k# x" r  天宝十年,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安西节度使改由王正见担任,天宝十三年,王正见死,封常清终于挤身为封疆大吏,荣任安西节度使。
9 i" O& l" [% B) {  大唐渐渐走出怛逻斯兵败的阴影,安西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再次有雄厚的资本参加中亚的角逐,这次,封常清将目光锁定在大勃律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14 06:17 , Processed in 0.02475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