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那时唐朝(李渊、李世民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13: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47)! ?$ H0 t! W) ~# [2 m+ N: Q
                                                                    
) x# M0 U5 {+ I, x" T2 ]        " ]" l# N; p# t: K% y
  作者:沁园春7 v; l! \5 f2 m5 d, D6 g+ I6 k" |
    
* }0 t' A( L% a    
) ^; H4 d+ }5 C, b1 s2 Y    
9 Y( T- w- W( q4 {  为了争取李渊,双方都打起了李渊身边人的主意,那时候太监还没有什么权利,能影响李渊的,便是他身边那些貌美如花的嫔妃们。
" ?/ S, z- J5 C  
! a5 y! Y  q& G. n: e% Z  史书记载:“帝晚多内宠,张婕妤、尹德妃最幸,亲戚分事宫府。建成与元吉通谋,内结妃御以自固。”又载:“建成与元吉曲意事诸妃嫔,谄谀赂遗,无所不至,以求媚于上。或言蒸于张婕妤、尹德妃。”可见李建成与李元吉两兄弟太牛了,在后宫这方面确实下了很大功夫,甚至还弄出让李渊戴绿帽子的通奸传闻,当然这些事情,也是说不清的——“宫禁深秘,莫能明也。”
  `# v% ?) L$ n% J. R, z  
* R0 w9 B1 x# ?$ `2 c. P  那么,李世民这方又怎么样呢?0 [/ u6 v; i8 A# j/ y. C3 X9 j4 l
  
0 q& _& [5 i3 t5 v1 V! {  虽然史书上记载,意思是李世民与后宫始终保持一定距离,称赞说:“世民独不奉事诸妃嫔”,但是这样的记载,值得商榷。根据史料进行细致分析,我们看到,李世民采取的是一种迂回战术,他不是直接去巴结李渊的小老婆,而是让自己的妻子长孙氏出马,入宫侍奉李渊,以搏取父亲的好感,史载:“孝事高祖,恭顺妃姘,尽力弥缝,以存内助。”把公公照顾好了,自然就是对李世民最大的支持。4 n' F! v0 j+ @5 o4 Y$ Z$ `+ ?3 G
  # `) S# b0 `% A$ k3 I
  由此可见,长孙氏也不是个沉默的羔羊,关键时候,也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为自己的丈夫“选举拉票”,可是最后的结果,却让李世民很失望,他失去了后宫的支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发生了几件不开心的事情。1 h+ {4 v) @' ~. U. W
  - l) S- Y/ M& G5 S& v5 x; E/ I
  第一件事:李世民平定东都后,李渊派贵妃到洛阳去挑选宫女和捞点隋朝国库的珍宝。贵妃私下里向李世民索要宝贝,还为亲属求官,李世民断然拒绝,只是说:“金银财宝都已经登记入册,上报朝廷了,官位也应该授予贤能和有功劳的人。”这些皇上的甜心宝贝,碰了一鼻子灰,对李世民肯定怨恨不已。
/ [/ n7 ]( t; S( k  + `. {/ `4 t7 L# A6 N6 V: b
  第二件事,李世民因为李神通立有战功,赏了几十亩田给他,不想这块田,却被张婕妤的老爸给看上了,不知是不是老头想着田里面有金子挖,也流着口水走后门,要自己女儿从李渊那里,搞到一个把该田赐给他的手敕。" P+ y5 i8 s3 j/ \8 W
  + u* h8 K: J5 y8 ?
  有了李渊批的条子,一般人那可都要识相,可是这个李神通,也不是吃素的,加之又仗着自己有李世民撑腰,便以秦王的令在先,就是不给。$ q! p% n- h  ?: l9 z) R
  
% v3 L+ c9 z; N: w  张婕妤猪八戒倒打一耙,向李渊哭诉:“皇上赐给父亲的田,被秦王夺去送给李神通了。”李老大怎能受得这等鸟气?他马上召来李世民,斥责道:“难道我的手敕还不如你的教令吗?”7 ?) F; g- m9 Q) O9 F
  - |& }% x9 }& j1 G
  过了几天,李渊便对裴寂说:“唉,李世民这孩子,长期领兵在外,受一些书生的鼓惑和教唆,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听话的乖乖崽了。”) C" y# E' a  d$ e3 V: @
  ' y7 Q6 x) Q5 A
  第三件事,尹德妃的老爸尹阿鼠,仗着自己女儿是皇帝的宠妃,狐假虎威,到处欺侮人。有一次,杜如晦骑马从他家门口过,却惨遭横祸,被尹阿鼠的三个马仔拽下马来,暴打一顿,打断一根手指,扁了人后,尹阿鼠还说:“你算个什么东西,这么大胆子,在老子门前都不下马?”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13: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48)
" v& ?4 u: j, K4 c' o. I# Y' a                                                                    % ^2 R8 G. h' j) p. {- ~, O
        6 p# W" j5 `" |" q& u  v3 D
  作者:沁园春$ T- C; ?3 Y6 R' e; F. L# B; C
    
8 l  B4 k2 [; ^/ B% R/ K% @    
8 c/ C3 [+ M! d% d6 x- p! d    
5 f, I' J5 c* T2 M  阿鼠先生胡作非为,但他也怕李世民告诉李渊,于是恶人先告状,让自己宝贝女儿去吹枕边风,说什么秦王府的人欺压他,李渊也不去搞调查,信以为真,又斥责李世民说:
; D& {7 l$ F# q. h- v, v, u  8 \7 D; ]' M% |' @: f, `/ g) M
  “连我嫔妃的家人都要受你的欺凌,要是小老百姓,那你岂不是要上天了?”& T6 L& Q: |1 `, L3 W3 P4 J# J' I
  
9 g" q8 G5 P" S) b  李世民解释,可是百口莫辩,李渊已经被尹德妃灌了迷魂汤,哪里听得进去?
% U; X- p) f5 G* x  
5 m9 y2 ?* b9 l  ]  第四件事:李世民是个孝子,每每在宫中陪李渊吃饭的时候,当着这些嫔妃的面,想起自己的母亲来,就会泪流满面;如今打下了天下,而自己的妈妈却看也看不到,更不能享受,想着想着,更是伤心。" ^# j! I6 @6 j2 k
  ( q+ @4 @- n6 w" I7 D
  李渊每次见这宝贝儿子总是唉声叹气的流眼泪,有些看不惯,这些嫔妃,便趁机诋毁李世民,说什么现在天下无事,陛下年事已高,正是应该多娱乐娱乐的时候,而秦王每次侍宴,却总是一个人在那里掉眼泪,这明显是憎恨我们,陛下千秋万岁之后,我们肯定都不为秦王所容,全都会被杀得一个不留。
: I) P# k6 w  h' y) x  
9 s7 u. d$ r3 x% t; J- G. h  说着说着,这些小宝贝相对而泣,哭过之后,又火上浇油:“皇太子仁孝,陛下只有将我们托付给皇太子,才能保全性命。”言下之意,就是李世民不是什么好东西,只有李建成值得信赖,李渊看她们伤感的样子,也是为之沧然。自此以后,李渊对李建成更加亲近,而对李世民却更加疏远——这个时候,李世民郁闷得很,但他不言放弃,因为,他在寻找机会。
1 z6 E+ \) L3 V  d- N2 z  , d3 x1 o. H# i/ c- t+ Z
  李建成利用自己皇太子的地位,获得了后宫的坚定支持,近水楼台先得月,朝廷的重臣中,也很多支持太子,其中尤以裴寂裴大人为代表。
. ?. c* f1 V8 i1 B  U' i  & a& ]6 l$ p& ]6 ~
  李元吉力劝大哥李建成抢先动手,干掉李世民,他甚至说:我来替哥哥去杀掉他。
; H% ^1 n6 g. j8 _  
5 P8 z; [( c& y$ s  有一天,李世民陪李渊到齐王府来串门,李元吉便让护军宇文宝埋伏在寝宫内,准备学李密杀翟让那一套,来一个突然袭击;可是李建成向来性格仁厚,不忍下手,于是阻止了他。/ K: ^. Q: M5 L2 l% s+ ~2 ~
  
7 y! o* W3 w; ~  事后,李元吉非常气愤,愤愤的说:“我这都是为哥哥着想啊,对我有个屁好处?”嘴上虽是这么说,可是心里直骂娘。
* W7 n- \; I( d- `  3 I. `! Z4 x" ~: |0 `" S# L
  李建成虽然占了上风,可是还不放心,他心里很清楚,单靠这些人的支持,是很难抗衡有这么大势力的李世民的,有兵才有权,所以,必须要有兵在手。他暗中招募长安恶少及全国各地武林高手2000人,充当东宫卫士,驻扎在左右长林门,号称长林兵;又秘密派右虞侯率可达志潜往幽州,从李艺那里调来赫赫威名的幽州突骑300名,将他们分置在市坊中,准备随时调遣,后来被李世民告发,李渊也没怎么样,只是责备了一下,把王志达流放到巂州了事。
5 L# I9 Q* Q* d5 R9 \9 i4 C. _, z* d  
) x! I! {! J# k  Z+ i- A  s7 D  不料,双方明争暗斗、剑拔弩张的斗争,终于彻底公开化,导致了“杨文干兵变”的严重事件,这次事件的经过,是怎么样的呢?
# C% |+ x7 [$ Q0 ?/ B  
7 [2 \: z( c$ r8 y! P( p  这件事情,本来是件小事,却让李世民小事化大,大做文章,他一直在寻找机会,让李渊废掉太子,以和平演变的方式夺太子之位,所以积极调动各方力量,硬是整出了一个杨文干事件。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13: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49)' a( w+ \3 N: v; N
                                                                      9 l, V" e9 s; U/ s) r2 F
          
+ C$ {" {; g7 T3 G, W  作者:沁园春) y' g* j" T* r) M: ~, |
      
) s, ^. P- N$ P- W- e   
3 |; ~  z8 f/ `) q4 R( E) `8 F( Z  
6 ~$ T+ n/ j$ a0 F: ]* n  武德7年,即公元624年6月份,天气有点闷热,李渊去山上的仁智宫避暑,李世民和李元吉两兄弟随行,而太子李建成则留守长安。临行前,李建成便私下对李元吉说:“安危之计,就要在今年决定下来了。”意思讲得很明白,就是要想办法搞掉李世民,可是不想,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反倒让李世民钻了个大空子。  D, Y8 L, r- F/ \7 ?% a5 M/ X
  
" q2 z) ]7 f7 ]; ~8 y  为了培植自己的地方势力,李建成派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送了些盔甲给庆州都督杨文干。* s! Z' P0 B5 Y( c
  
( Y3 m* m( j$ V( M* W! P0 v8 V5 d  为什么要送盔甲给杨文干?因为以前杨文干在东宫担任过警卫,李建成很器重他,私下里,还要他招募一些勇士送到长安;后来杨文干去庆州,也就是今天甘肃庆阳市这个地方做了一方大员,这次趁李渊不在长安,李建成送些军用物资给他,也是想给点甜头,拉拢一下。- b% e( `: E$ a8 \/ g) }5 {
  7 E2 L$ s6 o9 p* L/ i# w
  可是这个行动,让秦王府的密探给探到了,李世民敏锐的意识到,这件事情,大有文章可做。2 O7 J. F/ P+ f8 w) W
  
- o2 U/ \! g% `, {  u1 W& x8 L& _  也不知李世民使了什么招,竟然成功策反尔朱焕和桥公山,反正两人走到豳州时,便主动向李渊告发了这件事;而恰在此时,有一个叫杜凤举的宁州人,也跑到仁智宫,控告杨文干谋反。8 Y; M7 j  t, [# a% M# m7 l1 J5 U
  8 k, e3 k& b  R. `2 r
  很显然,这些都是李世民一手安排的,那么李世民和李渊呆在一起,他怎么弄?这有什么,你要知道,秦王集团可是四处有人,找个把人做个局,那还不是再简单不过的事?
: f; i7 z$ W& f+ w9 e; S  6 N. e$ z4 f; m$ v
  杨文干要谋反,现在又是太子去送盔甲,这自然牵涉到李建成。
1 U* S9 g/ G' b) j; c  
; P/ P$ p  m# P: N# h  李世民暗自庆幸,一旦认定太子参与谋反,那李建成就算完了,按唐律,谋反可是杀无赦的大罪,并且还是十恶之首,只要李建成一有异动,则肯定必死无疑。' e7 t) N' U  P1 t2 R
  " y; ^2 G7 I  Q! e
  李世民这招太绝了,这是一步可以置李建成于死地的妙棋,下一步,便是要看李建成怎么应对了。! J3 F0 C2 A4 M$ z$ ?
  ( ^- m: u! `* _( c
  李渊见发生这种事情,大发脾气,为不打草惊蛇,随便找了个理由,要李建成速来仁智宫;他想当面对质问,如果太子不敢来,就肯定有问题。
3 d% c- E1 @5 M+ f* I  
/ i9 u9 }( M, `$ n  李建成在长安,接到李渊的手诏,吓得不行,还真的不敢去,太子舍人徐师谟,干脆劝太子占据长安,发兵起事;而詹事主簿赵弘智,则劝李建成免去太子车驾章服,不带随从,速去仁智宫向皇上谢罪。* c; P' O# t: m" u8 }
  
) e1 t5 \* r& c* u  李建成本来就没谋反的意思,甚至连这个想法都没有,送点东西给杨文干,也不过是联络联络朋友感情,哪想到这点小事,却被说成是谋反大罪。
- Z! k  j& D/ U/ n- L% e  s  + @  c- ^  p* x% A. F2 W* K" x
  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8 d4 ^& q( e2 Y, ^: z; n4 G3 e6 o, b
  9 x9 c1 F  o* }- [
  李建成最后决定,亲自去见李渊,他硬着头皮,急匆匆的赶往仁智宫。走不到60里,又觉得不能太多人去,于是将手下全部留在半路上,而自己只带了十余骑,去面见父亲,准备向他老人家负荆请罪,讲明实情。
7 H. x9 y9 x- @, {  6 p/ k4 m! K3 Q
  史书记载李建成见到李渊后的情景是:“既至,高祖大怒,建成叩头谢罪,奋身自投于地,几至于绝。”自己跳起来,扑倒在地,而且是奋身自掷,差点搞得休克,可见李建成心里,是相当的委屈,他也是想以此来换取父皇的信任,看看我都这样了,老爸你难道还不相信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13: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50)5 }- Y* \" U9 O
                                                                        % H' t  k4 b$ \
            + v3 J1 O) r/ G
  作者:沁园春; p( t  c/ W: S  a( x; S
        
0 ~# L1 K% i: ~, d$ ]  `  
9 W' [# w; t* T+ |$ Q' j2 h  
) R& @0 v( ~2 w- e  李渊怒气不消,当天晚上,给了太子一碗粗麦饭,命殿中监陈福把他看起来;同时,火速派司农卿,也就是央行行长宇文颖去传召杨文干。
  n0 [* S! V; s8 T# z( n  $ v  o) t4 N* q+ z
  可是不想,这个宇文颖却早被李元吉给买通了,他到了庆州,便把京城发生的事情,一股脑的全都告诉杨文干。
% v4 D  Y5 }4 L, T! }  ( R7 w6 p, l6 B- n: X  G% {) T
  杨文干见事情败露,已无可挽回,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庆州公开起兵造反。
- w, P' I/ g; H. F  
) w0 @8 }6 n' C4 s" Q  李渊接到紧急军报,立即派左武卫将军钱九陇与灵州都督杨师道率军前去征讨,可还是不放心,毕竟不清楚杨文干背后的实力,他既然敢以一州之地公然对抗中央,肯定也有些斤两,想来想去,李渊觉得还是要亮出自己的王牌。
. R  W( H& I3 ]/ d, e  
6 v. l" L" G0 K) }7 W  王牌李世民,他等的就是这一天,自己亲自出马平叛,然后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坐上太子宝座,李世民想先试探一下老爸的态度:“杨文干这小子,竟敢这么狂妄叛逆、胆大妄为,我想他手下,肯定已经将他抓起来杀掉了,如果不是这样,就应该派一员小将去搞定他。”
* N6 E5 T- c1 V) ?( z  4 r7 k) T, k# j1 o4 ?; ~
  李渊见李世民好象不怎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其实李世民是故意卖的一个关子,他越是举重若轻,李渊就越着急,目的只有一个,要李渊来求自己,果然,李渊急了,他郑重的告诉儿子:; ?+ B- G+ l- `  D) B
  
' V+ ?7 Y$ e  x; y6 r  “怎么可以这样呢?杨文干的事情牵扯到太子,恐怕响应他的人不在少数,最好还是你亲自前去镇压;你放心,回来以后,我便立你为太子,只是我不愿像隋文帝一样,诛杀自己的儿子,到时候,我便封李建成为蜀王。反正蜀兵脆弱,将来要是他还听你话,你就应该保全他性命,要是不听,那你要摆平他,也是洒洒水的事情。”" t. Z' h- l" d: B5 |5 h
  
$ E' i$ Z& a& b/ k. g2 Q  李世民听到父亲这么承诺,心里那叫一个高兴,看来,自己这次策动,就要马到成功了。
) K7 p# O2 H% W  6 X& o. o- z9 P  {+ n  H8 p
  当时,仁智宫建在山中,李渊担心遭到叛军的偷袭,便连夜带警卫部队开出山来,走了几十里,碰巧遇到东宫的属官,李渊也不讲客气,将这些人全部抓起来,以30人一队,分兵看守,直到天亮后,才放心的返回仁智宫,可见,此时的李渊,已经基本上相信太子谋反了。
# D' b1 q$ q+ J  
0 a# Y7 J5 |1 r+ n* ?6 D( F  李世民率军平叛,在宁州击败叛军,而杨文干,果然被部下杀死,传首京师,宇文颖这个“央行行长”也被逮住,落了个斩首示众的下场。
' \/ U8 Q. k; r0 ^& s8 |1 {* z8 a  
- z1 i: Z4 K6 m; a  可是世事难料,当李世民凯旋回京后,李渊承诺立他做太子的事情,却提也不提了。
- g9 r+ M, Q  p( c6 }    a# ?* Q7 j' W* i5 p
  怎么回事?
2 B9 e, t4 q( ^( E  . [6 s% `$ L$ H) {+ m- J! ?  f
  原来是李世民走后,朝廷中又出现很大的变故,主要是李元吉和后宫的嫔妃轮番上阵,替太子求情;并且还有中书令封德彝在一旁推波助澜,封先生深得李渊信任,他的话,很能影响李老大,而封德彝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史书记载:“太宗以为至诚,前后赏赐以万计,而伦潜持两端,阴附建成。时高祖将行废立,犹豫未决,谋之于伦,伦固谏而止,然所为秘隐,时人莫知。”
, V2 A' c  Z( [9 k( u  h  6 Z3 e8 @* X" B, i, j+ Y" f
  可见这个封德彝,是个无间道式的人物,他是李建成一伙,却两边讨好;而如今太子有难,“封老头”肯定要维护李建成,就是这个封德彝,竟然连英明神武的李世民也骗过了,直到他死了几年后,李世民才发现这一秘密。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13: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51)& u3 S% }% m, K; `) m
                                                                        
5 p4 Z  g& f4 {2 |. o6 ^1 Z, d. w            % c- e1 z  m7 |0 d# u
  作者:沁园春+ N, U1 D6 j8 d
        
' G1 s. j7 b; r: }; \' G! j  1 e2 Z# x( V+ T: X0 `
  
$ b8 R; B3 ^7 x  李渊最后的处理结果,就是用和稀泥的方式,各打50大板:他仍然让李建成回京驻守,只是责备他不应该搞得兄弟不和;而斗争双方的替罪羊,却是太子府的太子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和秦王府的天策兵曹参军杜淹这三人,全部流放巂州。
7 a& F! e) y. X5 ]  
+ R! q, _; }7 }) N* s9 ?; B! F, [  怎么会突然发生这样的事情?主要是李元吉等人揭穿了李世民的把戏,让李渊明白了,这件事情,就是李世民煽风点火给搅起来的;他不得不考虑,这样莫名其妙的废立太子,有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当年隋文帝轻率的废勇立广,难道还不是惨痛的教训吗?  4 P, n. E8 V4 K! U1 E
  & d- ~: `+ _+ ]  a0 M
  本来也是,李建成堂堂一国太子,未来的储君,顶多只需要防着李世民,还用得着去谋什么反?除非他脑子进水了,连司马光都不怎么相信,他在《通鉴考异》中明确记载:“人妄告东宫。”可见,肯定是有人故意陷害太子,诬告东宫谋反,而这人,自然就是秦王李世民。
1 T/ `0 Z9 \* T: U6 E  2 N  Z) x9 Q4 f. a. c+ i
  就在杨文干叛乱的时候,突厥人又勾结苑君璋趁机大举入侵,直犯朔州、原州、忻州、陇州、绥州和并州,搞得京师长安都经常戒严,就在外敌当前之时,兄弟俩依然在暗暗较劲。. K0 e2 h& C; e/ x. a4 _9 y
  
$ [2 N2 n$ m3 }$ q& U/ Q+ R  李渊回到长安后,召集大臣商讨对策,有人竟然提出荒唐的建议,说是突厥之所以屡屡进犯关中,是因为子女玉帛、金银财宝都在长安的缘故,如果一把火把长安烧了,迁都到其他地方去,突厥人就不会再有什么想法了,自然会乖乖的回去睡觉。
% T5 x0 M/ @' ]- c& j' F   9 \( W# Z; i/ U5 T6 \) @
  迁都可不是件小事,李渊要大家畅所欲言,裴寂、李建成、李元吉等人,都纷纷投赞成票,李渊也动心了,还特意派中书侍郎宇文士及,越过终南山,到樊、邓一带查看地形,考察哪里适合迁都。
! X+ F* s) ]* v) x  6 C1 Z% Z( G4 a2 Y% x# P! M* Z" D; I
  萧瑀认为这样不行,可是又没有出来谏阻的勇气,只有李世民站出来明确表示反对,他说:“戎狄为患,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陛下凭着自己的圣明英武,创建我大唐天下,拥有精兵百万,所向无敌,怎么可以因为突厥人寇边,就以迁都逃跑的方式来逃避?这样做,只会让天下人瞧不起,让后世耻笑。霍去病不过是汉朝的一个将军,都下定决心要消灭匈奴,何况我还是个藩王?请给我几年时间,我一定拿绳子套在颉利的脖子上,拉着他来见陛下,如果搞不定,到时再迁都也不迟。”
& z% H" j2 R# [, ]1 t  
, a& j4 p& f0 x$ f  X  见李世民有这等雄心壮志,李渊也不由得不佩服,连连称善,而李建成却站出来唱反调,他讥笑道:“当年樊哙要用十万大军横扫匈奴,秦王说的和他说的好相象哦!”
3 S  ~3 s' O) u5 s' k5 a- [6 W  
7 s& X/ C' n; S, x  这明显是嘲讽李世民,想当年,樊哙也只是空有抱负,吹吹牛皮而已。你猜李世民怎么回答?他说了句很NB的话,他说:“形势各异,用兵不同,樊哙小竖,何足道乎,不出十年,必定漠北,非敢虚言也!”/ Y2 W2 V7 s0 S* j+ f
  
  b  J8 i: Q0 O0 X% c7 i; V  不出十年,就搞定突厥,李渊当然相信这个宝贝儿子有这本事,于是停止迁都之议,而李建成及后妃们则趁机挑拨离间:
6 c% M0 [2 L% t  e% S6 g6 Z7 j, ?  
$ Q5 c; b3 F0 Q0 z/ s2 X3 l  “突厥虽然屡屡犯边,可是每次都是得了财物,便立马撤退,而秦王表面上是想率军抵御,实际上,是要总揽兵权,以成就他夺帝位的阴谋。”
8 c9 a3 ~9 l1 u" I( I0 `  7 j) @0 X. K& L6 X* Q0 h5 m
  李渊毕竟还是有点主见的人,他也看到了两个儿子已经水火不容,但不能因为私怨,而干扰国家大事。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13: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52)+ p7 ?( S/ L! C5 V6 O) u
                                                                          4 K3 [5 }! S% e! f/ g# {- O
              
- j1 _' N7 y: q, `9 R! ?9 I: k8 H  作者:沁园春
9 N" J: |, e, n( Q; m8 G4 ^2 X          " E" ?: y" t$ [# d1 X
    4 f$ u8 V8 I0 ?4 z6 U8 ?$ _# j5 L" V
    & \, M" p( v; D4 F9 v
  这年闰7月的21日,李渊正式下诏,命李世民和李元吉从豳州率军出发抵御突厥,李渊还亲自去兰池为他们饯行;可是,他对这个野心勃勃的儿子并不放心,所以这次出征,不让他一人统兵,而要搭上李元吉,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并且,他对李世民的戒心越来越大,史书记载:“上每有寇盗,辄命世民讨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这么一来,李世民也很郁闷,立了功,还要被猜忌,这种事情,落在谁头上都不好受;而且,在出征前,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心里更加恐惧。
# W$ |0 o. P6 c$ S3 f  
8 M; ^4 M$ s* N$ L% ^  出征之前,李渊带三个儿子在城南打猎。李老大要三个儿子搞一场狩猎比赛,恰好太子有一匹胡马,长得膘肥体壮,可是这马有一个毛病,喜欢尥蹶子,李建成知道二弟争强好胜,便故意激他说:“这马跑得快,能跳过几丈宽的沟,弟弟骑马厉害,不如试试?”当然,说的时候还故意让李世民听出弦外之音。  k9 V; o8 a6 `$ q% A' I9 A
  0 e4 R2 u7 D1 q
  李世民也不笨,太子还不是想讥笑他不敢骑,那好吧,我骑给你看,李世民“蹭”的一下跃上马背,瞄准一只野鹿,狂追而去。果然,跑不多远,这胡马就不给面子,尥蹶子了,李世民跳下马背,蹦到几步开外,胡马站起来后,李世民又爬上去,如此再三,李世民终归凭着良好的“驾驶技术”,没有被抛下马背摔死。事后,他对宇文士及说:“太子打算用这匹马来害死我,可是生死有命,岂能伤害到我?”
3 ^: f: t/ P6 P    W% N( z; w9 h! o' w% z9 G
  这句话,又被李建成知道了,他进一步让嫔妃来诬陷李世民:“秦王自己声称:我有天命,当为天下主,怎么会白白死掉呢?”
# P7 h+ q3 u# v& ~9 g$ k. `  # V9 A3 W# Z1 n" N5 q
  这样的话,听在皇帝的耳朵里,那可是大罪,古时因言获罪的人,不计其数,谁敢说出这种话,那基本可以定性为谋反了。" V7 f" i1 V! h- g# G
  
* Z2 \2 r" s8 k; J, T. k  李渊心想,是应该给李世民点颜色看了,他先叫来李建成和李元吉,又把秦王召来,当着他们兄弟的面,奚落李世民:
6 C- K! B9 X4 n' S& J. k# H1 B+ Y. q  
% C- l& R; m5 u" Z, D: K  “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你干嘛要这么急吼吼的?”
0 z6 P6 }. F: P5 m1 p& g  
+ a# O+ J7 s) F% \8 z) |/ @2 p  李世民吓得不行,赶紧谢罪,史载:“世民免冠顿首,请下法司案验。”话都这么说了,李渊仍然不解气,适逢突厥人又来寇边,兵锋直指关中,为换取秦王出征,李渊这才稍稍改变态度,他命李世民戴上王冠,系好腰带,与他商讨对付突厥的法子。
/ b2 H7 @) w; Y. t+ |( W% r4 o+ U  . {6 k& U! ^9 r3 l9 ~2 J' p
  最后商讨的结果,就是开始说的,李世民与李元吉一同出征。
* Z& V6 }/ [) k  
, J4 }* ?( X' Z$ R! a  此时突厥的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举全国之兵南侵,连营向南进军,李世民在豳州与突厥遭遇,于是安营扎寨,准备应战。
3 P4 Q, R0 X# {  
! f  m7 b) \' N/ b+ ?  而此时正是8月份,秋雨连绵,军粮运输也断了,将士们因长途行军,都疲惫不堪,连打仗用的武器都破败不堪,拿不出手,朝中百官和军中的将士,个个忧心忡忡,唯独李世民毫无畏惧。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13: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53)
' S7 `8 Y9 X7 n$ N# `; p                                                                            $ ]9 X6 C1 t1 U5 [2 M1 V
                ( f" o( i, W& r9 N7 b
  作者:沁园春
4 w9 {: l( q6 l            4 c$ x& |/ {7 }0 I: y  ?) N) A5 S; t
  8月12日,突厥骑兵1万余骑,到达豳州城西,在五陇阪列阵,唐军将士震恐不已,李世民临危不乱,对李元吉说:“现在突厥人来势汹汹,但我军不可表现出任何的胆怯,我们应当与他们大战一场,你能和我一同出战吗?”3 l( U' J+ u$ ?
  
5 t8 w# O1 n5 n2 C& L$ V- h- c* t  李元吉没李世民胆子大,他怯怯的回答:“突厥气势逼人,怎么可以轻易出击呢?万一交战失利,那就后悔都来不及了。”
8 L- p9 o9 u: K6 J; q1 r4 Z  ; q/ E0 `' f2 C5 i- }: H* p' `
  李世民笑道:“那好吧,既然你小子不敢出战,那我就独自前往,你留在这里观战就行了。”就这样,李元吉便留下来做了个观众。
/ S9 S2 v5 _% V' f+ e  
; ^5 a! \! b/ c% g- A7 u  f5 r  李世民就是有胆略,只率100骑兵,突至突厥阵前,并大声斥责突厥人:“我国与可汗和亲,都是一家人了,怎么可以背信弃义,来侵略我国领土?我是秦王,如果可汗能比武,就快点出来与我单挑,如果可汗要大伙一起来,那我也只以这一百骑来陪你玩玩。”/ D9 v( w) [+ g
  
) V4 T: A, |- k9 ?  颉利可汗知道李世民很鬼,是个不好惹的角色,也摸不清他的底细,只是笑而不答。9 F8 {: W8 m; r- f0 z
  / |0 ]* y2 o! H6 H
  李世民又向前推进,并派骑兵告诉突利可汗:“以前我与你结盟,约定有紧急情况就互相支援,现在你怎么可以率兵来攻打我呢?难道就不讲一点香火之情了吗?”
, L: z  j5 K* i  # _$ {- r; F% f6 Z  f' ?! n- a
  突利可汗也不答话,冷处理。$ G" }5 Q2 \. g/ Y
  6 f' \& H- A2 T/ D7 g1 h. E8 J# V, C
  李世民于是继续向前推进,准备渡过一条小河沟,颉利可汗不知道李世民要搞什么鬼,以为他又是使什么诱敌之计,并且刚刚听到李世民与突利好象有什么“香火之言”,心里也犯嘀咕,莫非他们有甚么密谋?颉利可汗不想自己弄得很被动,他赶紧派人让李世民止步,并传话来:“秦王不要渡河了,我没别的意思,只不过是想来与你商议商议,加强一下原先的盟约罢了。”
4 T; L5 w' |  x# V, i# ~* L   
% V9 _7 d/ D% J7 f; \, c; Y  颉利可汗命大军后撤,这时候,又下起倾盆大雨,李世民对左右说:“突厥人这么牛逼哄哄的,还不是仗着他们手上的弓箭?如今雨水泡了这么久,箭的胶没了粘性,弓弦也松弛了,自然弓箭不能使用,这就好象是飞鸟折断了翅膀;而我们兵马锐利,正好以逸待劳,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c: P/ z) Z+ X0 ^9 k+ {0 K1 n/ }5 k
   
: C! H. _1 E6 x' }) y. _  李世民就是喜欢出其不意,他深夜冒雨进军,突厥人大为恐慌,不知道李世民要玩什么花样。
% z, R1 B  |( L, s    ^, {6 o$ G( n3 s' p; Z+ ~
  瞅准这一机会,李世民趁热打铁,又派使者向突利可汗讲明利害,突利很高兴,表示愿意退兵;而颉利还在打算进攻唐军,突利反对,也没办法,颉利只好让步,派突利和夹毕特勤阿史那思摩来见李世民,又请求和亲,并表示修好,李世民答应了,反正突厥人总是觉得唐朝的MM漂亮,所以动不动就要和亲。
. R, x! x% P, e* R  
; q5 M% z3 f4 t- M  李世民又与突利可汗结为兄弟,二人还对天盟誓,这么折腾了一番,突厥才退兵。! i# N2 W- @. E( p" J
  % ~, d, T1 D7 s8 d1 O, ]8 Q6 u
  后来,阿史那思摩又跑到长安谒见李渊,李渊为表示双方友好,特意让他一同坐到御榻上,还说什么“今见特勤,如见颉利。”并深切慰劳,封他为和顺王,随后又派裴寂出使突厥,还批准与突厥开通边境贸易。
2 C1 p( c. i/ L) p9 S+ x  
7 ?0 G4 u, e9 L7 q. s  可这样的结盟,都是如同一纸空文,突厥人没什么合同观念,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把你家当菜园门,这年的九十月份,又出兵进犯绥州和甘州两地,没办法,李渊为加强抵御突厥,在第二年又恢复已经废止的12军建制,并操练兵马,准备大规模进击突厥。% s1 J8 d9 Y0 R
  6 ?9 y# o4 m2 H# b0 T+ w: }  y
  之后,双方又打打停停,直到武德9年4月份,李靖在灵州硖石与突厥大战,打了整整一天,终于击退突厥,突厥才有所收手,北方边境又暂时有了几天好日子过。' E4 o$ Y- X. w9 ^8 p6 m' K
  
0 l3 s7 @+ H% s5 M6 [+ x  s  可是长安城内,太子与秦王两派,却已是磨刀霍霍,双方的矛盾,已经无可调和,准备决一死战。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13: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54)0 S) {, W$ k. H
                                                                            
2 O  x3 y1 U* p1 C3 v& N) p                  ~0 U* ~" G" N9 h% z* A- A" H9 i
  作者:沁园春
$ Q8 _3 Y- y; Q' v0 }) q3 p  
% O1 j1 {" w( L6 d+ K  
! u4 u1 h. X+ I& A- }  ^  
6 K- C  u& @: G! z" B$ }8 Y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明白,父皇是不可能改立太子的,“和平演变”只是异想天开,一切只有靠自己了,李世民痛定思痛,下定决心,积极组织力量,准备武力夺取太子宝座。他知道自己窝在长安,肯定没有出头之日,而洛阳是他的势力范围,所以只有加强洛阳的实力,一旦有事,跑到洛阳,也可以与大哥分庭抗礼。
9 z9 z! N" Q* K" E  9 N/ T9 a  n8 M! L) ^, l7 D
  李世民命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守洛阳,又暗中命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带王保等1000多人跑去洛阳,以防不测,巩固一下洛阳的根据地;同时,李世民又下血本,让张亮带着大把的金银财宝,去结交山东豪杰,反正张亮要用多少就给多少,目的只有一个:扩充实力,以待事变。/ H; V; D% I5 `4 N
    
5 ~! o( L- X, @0 @1 _6 F  可是百密一疏,张亮还是被李元吉揪住了辫子,李元吉大搞刑讯逼供,张亮就是有骨气,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无论你怎么拷打和折磨,始终保持沉默,一句话也不说。李元吉也没办法,最后查无实据,只好把他放了,张亮仍旧跑回洛阳,继续做他的“地下工作”。
; p0 ^, y( M" U5 }$ @+ l  
7 h% E/ x- e: W4 T4 _  李世民的这些行动,当然逃不过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兄弟的眼睛,他们开始反击。
% A3 G: R% P+ h7 ^& r1 D5 g  
/ U$ c( d8 }$ O  太子哥哥终于发威了,李建成横下一条心,准备毒死李世民。: b0 s2 n( X3 m4 d  d" B
  3 @. H1 H6 v+ w6 r( _  k
  一天,李建成客客气气的发了请贴,请二弟来府上小叙,化解一下“误会”,喝杯花酒,交个朋友——李世民去了,不想这是个鸿门宴,喝了几杯,李世民突然心痛不已,还满口吐血,幸好有淮南王李神通在一旁陪同,将他狼狈的扶回西宫,才算保得一条小命,但也差点歇菜。8 F( V6 i" Y! E! c
  
* g( d$ O" K0 X( Y* H  李渊听说,亲自来到秦王府看望李世民,他心里面也很难受,作为一个父亲,他一直想一碗水端平,做个和事佬,可如今两兄弟,已不讲情面,互相残杀,这是他最不愿看到的。
! j5 G" f, J, Q' W2 [+ X4 H  2 @' w7 F3 }/ ^: E" H7 H
  也不知是李世民喝得不多,还是李建成的毒药不合格,总之这次毒药事件,李世民没有丧命。; G( J$ U* M7 i, f, T6 P: T# z; l$ n
  7 Z6 p2 \" K! T; x3 D$ t! [+ {
  李渊下敕书给李建成,告诉他秦王平时不大能饮酒,从今以后,不得再晚上喝酒了,下毒的事情,也不提起,想必是给他留点面子;同时,又对李世民好言相慰,李渊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4 G$ P) V5 o# |  0 v; o% p1 Z) N" a9 _
  “发迹晋阳,首建大谋,削平海内,平定天下,都是你的功劳,当初我打算立你为继承人,你却坚决推辞。再说建成年长,而且做太子很长时间了,我也不忍心废掉他;你们兄弟之间,已经是水火不相容,与其在京城里闹事,还不如你去洛阳,我派你到陕东道大行台,从今以后,陕州以东的广大地区,都归你来管辖,在洛阳,你可以效仿当年汉朝梁孝王的做法,建天子旌旗。”
9 E+ X! {5 o2 @; j  ! m* q& B/ s& L% K
  李世民流泪辞谢,表示不愿离开父亲,李渊说:“天下都是一家,东西两都,离得又不远,我如果想你了,去看你也方便,你不用伤心了。”
) Z0 q4 \& @) j7 _1 x' |  - l; ], N" ~  {7 R/ Z2 l- [
  李渊也是用心良苦,他不想两个儿子都受到伤害,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还不是要留给他们;可是两家来争,你说给谁?只好一人一半,那你们就不用争了吧?李渊在这关头出此下策,可见他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6-23 11:38 , Processed in 0.02316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