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那时唐朝(李渊、李世民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0: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63)
% n0 k4 o$ u5 G( S8 n* t: t7 j                                        
$ A4 |. [3 U9 {3 J0 q& K6 a            
' c' L/ G: e: x; ]          " N+ P: c8 N3 V5 W9 N  ?
  作者:沁园春  i5 |4 n8 g# w6 y
          3 y) p; p( v& ?4 R- a' c" ~0 Z
    
8 A4 p) I9 I: U" x$ z  
8 P2 ~- J$ V& d0 H  T  玄武门之变,是唐初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影响深远,又极富戏剧性,李世民胜就胜在出奇制胜,李建成败就败在粗心大意。4 K0 S* q- G2 [7 i% a6 e) G: P, K7 R
  
4 @" S- S. p- C2 ?* y( r; T. v  以前的史籍大多认为,李世民完全是被迫发动,其实,从各方面进行分析,这是错误的,应该说,李世民蓄谋已久是事实,突然发难是被逼。李渊作为一个几十年老谋深算的老狐狸,都阴沟里翻船,败在这宝贝儿子的手上,可见李世民,确实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6 {' G. y2 m0 w) N$ J
  
# S- O8 A- T4 N( [  而李建成的失败,也源于他性格上的缺陷,太过掉以轻心,他想杀李世民,却又总想着留下好名声,太顾忌别人的评价,这正好应验了“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这句俗话,最后婊子没当成,自然牌坊也没影了——赔了夫人又折兵,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聊聊性命。
$ t  p. Z& l0 y/ s* ~  * J$ Q; G6 U( X& d& i) L+ m0 Y1 R8 [
  其实李世民发动武装政变,是在一种异常凶险的境地下的绝地反击,他的对手,不单是太子哥哥与同胞弟弟的联手,还有自己的父亲;而李渊也识时务,惨剧发生后,主动让位,有人说李渊是被李世民逼着退位的,我看未必,他激流隐退,主要是看得开,懒得再跟自己儿子去争了,退下来,当个太上皇,享几年清福,岂不更好?; |( F& y- d& @8 H  _
  
" {' A/ o. f) r. B+ j  有人指出,李世民杀害兄弟的行为,是不可饶恕的,并以此来彻底否定李世民,可是大部分人,还是原谅了李世民,因为后来登上帝位的李世民,的确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z/ r# }9 V, D# N
  
- B& @7 {! ^# h$ m/ b& {  现在,我看到一些替李建成翻案的文章,把李世民贬得一无是处,这很可笑,人无完人,谁都会有不足,你不能只瞅着他的一个缺陷,就全面否定这个人;况且政治斗争,从来都是非常残酷的,只讲实力,不讲人情,如果只单纯从道德方面去分析,那就无可适从了——假若李建成最后取得胜利,杀了李世民,难道就是正当的吗?6 b& |- C4 B$ @3 h
  
6 ], z: l$ }1 r, w  政治家,可以说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成败之分,很多事情,我们不能单纯去看,要去看事情的本质。8 G8 ^" Z/ d, ~1 n" m" y
  
$ \. v1 y4 m& ~  ~. x1 \  玄武门之变,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当你身处险境,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只有靠自己的智慧,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果敢决绝的气势来,置生死于不顾,全力搏击,才有可能摆脱困境,取得最后的胜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命运要靠自己去改变,成功更要靠自己去创造;世界上,没有谁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努力去奋斗,你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奋斗成就美好未来。6 f. Q, _* D  K8 H$ p. Q+ K& L) q
  ! N, M7 M, x+ Q
  玄武门之变,后世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非常成功和经典的危机处理案例,有很多地方,让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和吸取教训。1 G# B  B* Q; c
  
5 v2 A  v' f7 C: e" n6 z/ d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从此,唐朝进入李世民执政时期,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内形势,李世民将如何应对?他与魏征的千古佳话,又将怎么谱写?彪炳史册的“贞观之治”,是如何实现的?“天可汗”的称号,为什么会送给李世民?他是怎样彻底击败突厥的?他与漂亮的武则天,又有怎样的暧昧关系?为什么最后英名神武的李世民,却死得莫名其妙?
. T7 `! T: d: w0 t2 G  9 R! {. q1 m: U) X( C- R7 l+ `
  历史的秘密,就是这么精彩,等等这些谜团,让我们一起去慢慢解开。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0: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

   [李渊、李世民卷] (1)                          
; A6 P7 ^. l( R' z  
1 M* U8 w( Y( S$ J0 A2 e  m  作者:沁园春2 J$ q: s$ r9 |1 p6 J& a, ~& d
  , S6 x4 J' z1 J
  ) C# U9 @) Y* Q* n: |
  
5 W5 c, I; q: I5 [+ e  李世民通过非正常手段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完成大唐帝国最高权力的变更。虽然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可他并不安心,为什么?因为一系列的内忧外患,让他焦头烂额。
. j6 e/ X6 ~4 b  F* z) L/ S* I  
# d, H, o8 G1 d  内忧就是国内有人反叛,而外患,还是突厥这个老大难问题。
* X7 K' l! p$ ]! y  0 r. k$ b% O, p
  在玄武门之变后,国内的形势并不明朗,尤其是太子集团的一些势力,担心李世民对他们下手,于是打起了反叛的主意。
- O8 x; G9 R- E! p3 x- b* C  " Y  r' w$ d1 {+ P" J  v! g
  这其中,有两人的谋反值得关注,一个是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另一个是原幽州大总管燕郡王李艺。或许是幽州的水土不佳,反正这两宗案件都与幽州有关。1 j7 k4 \3 G  \1 e( z7 i. U
  3 q/ ~' e! ~+ V% O* Z+ [: J/ `
  庐江王李瑗是李渊的亲侄子,但他是原太子李建成的同党,李建成被杀后,李世民授意李渊诏令他到京师报到。( S9 P! ?$ c3 `
  
0 S5 w$ _# N% F1 I) g  李瑗心中一直就有鬼,如今见太子已死,此时入朝,岂不是自己去送死,那如何是好?李瑗心里苦闷,找来死党王君廊开时事辩论会。
1 R8 B! M; P. b* W( v: e  王君廊怎么和他混在一起了?原来是李渊因为李瑗怯懦,非将帅之才,所以派王君廊前来辅佐他。
: R. k* D- d; O2 a) G  O  5 \" _3 f5 c9 m) s$ A; Q8 k
  李瑗倒了一肚子苦水,王君廊哪里会不明白,还不是想拉他一起下水,起兵造反?
5 Z# e4 O+ t9 ?  
/ g# Z9 k: r* r: e, }3 ~+ s  王君廊这人本来就是个强盗出身,虽然打仗十分骁勇强悍,但人品却不咋的,是一个阴险狡诈的家伙。越是这种人,就越会装,表面嬉皮笑脸,背后就捅刀子。5 ~2 Z/ p& K. x0 Y4 G2 U$ N: }. k
  . q4 g4 N3 E' Y2 }
  李瑗纨绔子弟,哪有这等鉴别能力?他还把王君廊当知音,与他推心置腹,什么心里话都和他说,甚至还与他对起了亲家。( u$ Z3 T# y# G0 b
    n  q9 ~+ L' Y( i8 u1 F- E
  就在这时,朝廷的“钦差大臣”通事舍人崔敦礼已经到了幽州,来请他回长安,李瑗要王君廊拿个主意。
* `$ g  e, [% W8 V  
) H9 @: b, b9 S; c. m  你猜王君廊怎么做?他趁机鼓动这位小王爷说:“大王要是入朝,肯定是死路一条,如今咱们拥兵数万,何苦受一名使臣的鸟气去自投罗网?”7 J7 S1 `% i$ k  P, l
  - `8 F* k# c3 d# v4 z! e
  说着说着,王君廊的眼泪也很听话的跟着掉了下来。4 W6 g" p; e& `: I7 n
  4 {3 L  L8 F5 _4 @
  李瑗看到自己的“心腹”这么“忠心耿耿”,于是感动的拉着他的手:“缘份啊!俺今天把命都托付给你,决定共举大事!”4 ~4 j0 f5 t( i5 `
  
. m& A' ?. }: \: ^  李瑗着了魔似的开始造反,他经王君廊这么一忽悠,将手下的兵全交给王君廊统领,然后将“钦差大臣”崔敦礼抓了起来,向他逼问京城的消息。崔敦礼向来不屑这等反贼,鸟都不鸟他,气得李瑗直翻白眼,只好把他关了起来。. |* q4 }' Z! ~# v+ J
  ; N, p6 ~# G& f# C4 ^' `# e( s* u
  李瑗迅速召集军队,又命令燕州刺史王铣一起来策划策划。而就在这时,兵曹参军王利涉却唱起了反调,他分析了一番天下大势,而后与李瑗说起了悄悄话:“老大,王君廊这人呀,反复无常,是个小人,千万不可委以兵权,应该早点除掉,以王铣来代替他。”2 Y( v2 ], L5 l8 _$ z6 `" C+ X% f" a# p( s
  
! A! w! G% o$ x  什么,要杀掉自己的心腹?李瑗当然不干,但心里也有些打鼓了——王君廊这人还真有点让人不放心,李瑗犹豫不决,拖着没动手。6 g$ Y* {6 B6 Z* D6 T3 f
  ) w2 q& U1 R6 z0 B: H" V
  而最让李瑗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其实一开始王君廊鼓惑他造反,并非要一起“犯罪”,你猜他是想干什么?他是想立功。立功?开玩笑吧?没错,他真的是想立功——先引诱李瑗“作案”,然后伺机逮住他,那还不是“奇功”一件?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0: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 [李渊、李世民卷] (2)# I  T+ }5 W1 p) I: ?
                            
; ^$ J0 w3 o/ d% z/ N! a8 K  
. R* D$ V' c; f& ?% K/ v5 y  1 ^" v( {+ b% J3 z, o$ H
  作者:沁园春; m( b" O, r) L( D. z
  : d% H, j" {# w# K# a. G- M$ ^
  " I" w' {1 s- j  h, ]
    g) L6 {+ J6 ?! }/ d  g
  王君廊探到王利涉要对自己下手的情报后,立即带了几个人前去拜会王铣,并且事先买好“保险”,告诉他们要是听到呼声就闯进去,他让部下在外面等着,而他自己独自一人去见王铣。1 ~) u! _8 C+ P6 X
  3 ^. g3 K8 u, p; t1 _/ K
  此时,王刺史刚刚洗了澡头发还没干,只听见王君廊在外面喊说是有急事找他,于是手握长发走了出来,正要打招呼,却不见王君廊笑脸相迎,而是猛然看到他拔出凶器,向自己刺来。
. r: g3 e! [6 i  1 \% h& z7 R! y2 x
  难道王君廊还来当刺客?还真是这样,他就是老搞“恐怖袭击”的高手,王铣根本就没料到,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斩下头颅。王君廊砍下他首级,提着这颗鲜血淋淋的人头,大摇大摆的走了出来。
! T+ c# R; |+ L: ]* l  
7 L9 S1 t' F/ R, ~4 Q. w# k8 [9 L! e  这时,王铣的部下听到格斗声,已将屋子围住。王君廊一点都不怕,他把人头甩到地上,大声宣告:“李瑗与王铣阴谋造反,擅自调集兵马,囚禁钦差大臣,今日已经诛杀王铣,独剩下李瑗一人,肯定无所作为。你们是宁愿跟李瑗一块造反灭族呢,还是同我一起去平乱立取富贵?”
0 q, u9 V/ n4 g) Q8 R7 B  + j+ a+ ~' @( P6 O1 e+ f( Y
  将士们见这等情景,况且王刺史都死了,二选一,当然是选择同取富贵,于是他们异口同声的表示:“愿从公讨贼!”% _7 @6 v/ D1 o! z7 G# r
  
9 [7 F9 m/ w5 j9 _  王君廊心中暗爽,看来李瑗造反并不得人心啊,那就更好办了。他领着手下1000多人进城,打开牢门把崔敦礼放了出来。李瑗接到“报警”,吓得不行,带了几百人身披铠甲跑出来,在门外与王君廊遭遇。
% U5 d/ b$ o. q  
4 \1 ]4 q2 j2 H. V  王君廊大义凛然,训斥李瑗部下:“李瑗图谋作乱,你们怎么也脑子进水,跟着他一起造反?”
+ u7 v1 @6 r1 I* s  . s- l8 k$ S: ^% z$ e: P
  造反一般人是不敢的,这些人本来就是迷迷糊糊的,被王君廊当头棒喝,立即清醒,连兵器也不要了,撒腿跑人。! K( W3 r3 c% a* ]: t; [
  
" X' g: H& N# l. ]3 Q  李瑗眼睁睁的看着手下一个一个的跑掉,最后跑得只剩下自己一条光棍,意识到自己失败了,他心里那叫一个悔恨啊,怎么就瞎了眼看上王君廊这种小人呢?( q8 k7 P6 U8 l; k6 ]& A5 q# `
  
8 Y$ x% `7 `; C, N& v! P  李瑗指着王君廊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种小人,竟然出卖我,你迟早会遭报应的。”
( \% @6 A, K6 H2 h  
2 j0 b7 ?* X. x' c0 C- X: B  王君廊嬉皮笑脸的看着李瑗,手一挥,将他拿下,当场执行死刑,把李瑗活活勒死,而后传首京师。- l; t& ~. x4 k# K1 z/ E
  / p7 C( p/ g: f& e  z% e
  李瑗叛乱,就这样莫名其妙的画上句号。出师未捷身先死,怪就怪在遇人不淑,眼力太差,不会看人,怎么就看上王君廊这等人?当然他说放“暗箭”的王君廊会有报应,倒还真的应验了。
. {& f; Q+ v* Z2 v3 B! ~  
+ _. \- D+ m* C* [; I; ^9 L7 c" n  王君廊立了大功后,被封为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还合法“霸占”了李瑗的家口。本来想起来都是一件美事儿,但他做强盗太久,难免强盗心理作怪,时常疑神疑鬼,总是担心别人要害他,这导致自己真的遭了“报应”。
! C6 P- {, S( B/ I) R% e0 `+ }" `  8 c5 F% F* H( U1 A
  王君廊当了幽州的“军区总司令”后,便骄横无比,无法无天。朝廷认为是武将不知时事,便委任“秦王十八学士”之一的房玄龄他老舅李玄道为幽州长史,来处理幽州的日常事务。
) ?* {1 o! h% G- G) \  ( X4 @" R, T* k, n  m9 K1 K6 s4 k0 I
  李玄道见王君廊太不像话了,目无法纪,多次要上表弹劾他,这让“王司令”惶惶不可终日。' q. p8 l% a: ^$ ~% a
  : m4 u( `+ O! K
  一次,王君廊为了讨好李玄道,搞起了性贿赂,送了一个漂亮MM给他。李玄道问这MM,才知道她本是良家女子,是被王君廊抢来的,于是把她给放了,这让王君廊心里更是不安。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0: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3)! v% j- N" h4 d$ ]
                              # a1 k- P9 R1 w* C0 p0 N$ i! W
    
, F0 a0 k4 L/ X$ w    , V* v& U/ [3 n4 `. m! @
  作者:沁园春) L/ {+ ^/ \3 h* U8 p
  
5 `, k6 T& A3 `4 r( A, T6 o  - h2 Y- X: f( J; x' ?
  
* k; [8 g2 B4 A  到了贞观元年9月份,“王司令”奉诏入朝,李玄道想托他带封信给外甥房玄龄。
  K4 E. g4 |# G$ Y+ P  # s  V6 n; _8 G' f  Q/ z* ~
  王君廊怀揣着李玄道的信,走在路上,越想越不对劲。李玄道这小子总和老子过不去,莫非是写信给房玄龄要告发我?“王司令”不禁额头直冒冷汗,对,何不打开来看看?
9 D+ d% i* }3 t% W! m  
5 ~8 C+ q8 Q' n  王君廊小心翼翼的打开“秘”信来看,顿时傻眼了,难道真告发他?不是,是信上写的字都是龙飞凤舞的草书,王君廊一介武夫,他哪里看得懂?越想心里越恐惧,莫非是李玄道真的告发老子?6 w% S+ a2 Y5 f5 M7 r0 H
  
' O0 X3 B! p6 L- g1 M  王君廊做贼心虚,心里直打冷颤,他似乎看到自己到了长安身首异处的惨状,与其去送死,还不如一走了之?
, {: V0 L# `, B  E8 r  
3 N( T, o# C! k  王君廊做出了他人生最失败的一个决定,当行至渭南时,他杀死驿站吏卒,逃往突厥,不幸在半路上,又有野人在“伺侯”着他了。这回野人又捡了条大鱼,将他一刀砍死,看来唐朝的“野人”真幸福,时不时就会有大人物“光临惠顾”。
9 b) O7 r' j  `& e% o  
* @. K% G4 n1 R  王君廊之死,想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出身江湖大盗,有勇有谋,却死于野人之手,实在是死不瞑目。以他在唐朝统一战争中建立的功勋和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只要不这么神经质的自取灭亡,日后登上凌烟阁也是有可能的。
  u9 J( D2 g1 Y9 ]' v9 e8 l) u- a  
7 [5 C% b& @' P' j+ f/ P* z$ L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李世民登基后,大封功臣,封王君廊为左光禄大夫,食实封1300户。你要知道这可是很大的奖赏,食实封1300户,就是说有1300户人家的税收都给你一个人了,这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杜两人都是同样的待遇。并且直到王君廊叛国这么大的罪发生之后,李世民依然念其旧功,将他收葬,不予追究,还对他家人待之如初,可见他在李世民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重。% {/ z2 c+ w# B) t' A$ |5 Z
  8 h' @3 }; f) X6 c
  毕竟也是,王君廊打起仗来那是不要命的,单就说他平王窦两人时,一次,他耍诡计,只带了13人,便破敌万人,连李渊都赞不绝口,亲下诏书对其进行表彰:“你以十三人破敌一万,自古以来,以少胜多的,从来都没有过啊!”可见李渊是多么的赏识他。& M. N8 n5 j9 O! [0 G9 B
  
8 K8 l. T  j5 W# k! F7 @* p2 d  后来,王君廊因立大功,被封为彭国公,与李瑗镇守幽州,防御突厥。一次突厥入侵,王君廊出战,大获全胜,俘斩2000人,获马5000匹。9 v* x0 o: T4 q" g5 @
  
  R1 N* F- {- V  李渊大喜,征他入朝,把自己的御马赐给他,让他在宫殿上骑着出去,可谓是荣耀至极。李渊还当着诸大臣的面夸赞他:你当年打窦建德时,发愤大呼,耳鼻皆流血,勇气实在让人钦佩,而后还赐予王君廊锦袍金带,可以说真把他当一个人物看。3 W: `2 r7 S% A
  
9 L7 W8 H% h! I4 P2 j1 j" o  可是王君廊辜负了李渊,也辜负了李世民,疑神疑鬼,自己找死。这也源于他狡诈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或许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5 A5 [* Z/ M8 [) f- t# k- t9 `7 F  $ K3 N, u! ~! ?4 v- W9 `; X
  王君廊,并州石艾人,从小是个没人管的孤儿,家里也穷,所以经常调皮捣蛋。史书记载他:“少孤贫,为驵侩,无行,善盗。”就是说他连贩马都要挖空心思搞钱,没有德行。3 C; e$ v- k! W0 D+ Y7 Q
  
: H5 P/ ^5 w8 b( I0 w  瞧瞧他干的三件事情,对于他的“小聪明”,便可见一斑。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0: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4)
8 [: w* _" a- M: o& c                              
+ i8 g, ~: p" t( G- W6 U5 `    
1 g1 A* F2 v( Z3 ?& ]3 ~( s5 a    5 M! C* m1 Z3 O: ]
  作者:沁园春* h, T# M5 b1 u9 D+ {+ w
  & H8 T- }2 b0 D1 \# ^8 X& e6 e, L
  + a3 b$ \3 u* f1 \, h, M. R
  * H; j, h& n) s2 Y
  第一件:拦路抢劫。有一次王君廊看到一个贩卖丝绸的商人,便想出一个损招,拿了一个竹笱去套他的头,把商人套住后,趁机把丝绸全部抢走。竹笱是什么?就是一种用竹子做的捕鱼工具,口大颈小身子粗,一般放在水坝口捕鱼的。因为颈部装了倒刺,鱼进去了就出不来,还真亏王君廊这小子想得出来,拿这么个“玩具”来害人。
! @0 I8 U8 t1 }  
; h$ |( f/ H, j1 _. s& p  商人那真叫冤啊,辛辛苦苦做点生意,怎么就碰到这档子倒霉事?当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心有余悸的把这个鬼竹笱从头上取下来后,竟然不知道是谁干的,还以为碰到了鬼。" }# ~+ K6 ~8 F$ _: }
  
; V% P3 ~% i4 h" \  第二件:诈骗叔叔。隋朝末年,全国大乱,王君廊也想混水摸鱼,出去干一番大事业,但他一个人势单力薄,于是找到自己的叔叔一起来“合股”,叔叔怕担风险,不干。这小子便又心生一计,说是隔壁邻居和婶婶有一腿。
+ K3 ?/ K* J2 z  
; w; e: K1 }& @  这还了得!男人最容忍不了这种事,叔叔一怒之下,便与王君廊一起把邻居杀了,这下闯下大祸,叔叔也只有听他的,和他一起亡命天涯了。
, [& O. b4 v/ I4 i    D6 Y2 D, j. M9 w& ~
  第三件:金蝉脱壳。王君廊起义后,有一次与韦宝、邓豹率部攻略虞乡,与宋老生卯上了。宋老生打仗可有一套,把王君廊打得喊妈妈,没办法,只好退保方山。
1 d. Y/ T: d5 Y5 d  , ?- ]" J# X' H4 V
  宋老生乘胜列营紧逼,要把他赶尽杀绝。你猜王君廊怎么做,他不是拼死抵抗,而是当粮食吃完的时候,便前来诈降。他与宋老生隔着一条小溪,难道还唱山歌?当然不是,是王君廊开始他的表演。反正不知道他和宋老生讲了什么,总之最后把宋老生这铁石心肠的汉子都给讲得快掉眼泪了。宋老生被感动得一塌糊涂,警惕便放松,王君廊借着夜色,早已象老鼠一样跑得无影无踪。
" v- R1 _2 ~" S    X- |+ G1 M* s& e! h$ J: U. y
  这些都是王君廊使小聪明的把戏,但小聪明终归只是小聪明,谈不上大智慧,聪明也终究反被聪明误,可以说,称他为无赖将军也不冤枉他。王君廊自己吓自己,走上了一条让人匪夷所思的不归路,这也完全是性格使然。只是一代枭雄就这样灰飞烟灭,多少有点可惜,最不可原谅的是竟然不识草书而丧了命。看来不认识汉字也是要有大麻烦的,所以,学无止境啊!4 D' k8 Z9 o( ~% ^. |; y
  * d. \' z5 i; M
  李瑗谋反就这样荒唐的结束了,再来看看另一人的“犯罪过程”,也是充满戏剧性。他就是李艺,《隋唐演义》中“小将”罗成他老爸。
6 X, T6 p  K2 d: T. n7 V. `  
$ t; s2 z$ {3 i" f! I  李艺一直依附原太子李建成,当年李建成还从他这里“借”走了威震天下的三百幽州突骑,不想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让他有些措手不及。5 e+ V: H' r  j  Q( B
  
) s4 S3 n7 Y5 h) l  李世民上台后,对于太子党采取宽大政策。在8月初9正式登基后,10月份大封功臣时,还拜李艺为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1200户,与李孝恭、长孙顺德和柴绍平起平坐。可见李世民还是很重视他的,可是李艺内心一直惴惴不安。
5 W3 Y% ^: S. j  I# H8 T, U) R( `  
: f; X5 ^. C% N: S" C* Z  为什么呢?不单是他与李建成同党,还缘于李艺这人性格古怪,脾气暴躁。史书记载:“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能弄槊。”可见李大哥是名打仗的好手,但却是一个“张飞式”的人物。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5)* t2 H' _" V6 x* m+ u
                                
8 h0 K, x# i0 l      3 u$ k  {0 ^2 U; I+ S  V2 k+ t
      
* Z% J. d; I9 P  作者:沁园春
9 U* Q9 w2 V1 G$ I7 H) L/ x    
6 U. |# y' E9 d2 l' R3 Y  " G+ d6 G( p2 ]' f
  
* N1 @" p' p/ f- x! }7 V0 g  当年打败刘黑闼后,李艺入朝,他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李世民的手下到他营中办事,他都不给面子,无故殴打,这让李渊很恼火。为了杀杀他的威风,将他抓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才放出来,仍然待之如初。' V& t9 w( W, _' m+ y
  
# ]% z$ S7 \6 _( H  当时突厥屡屡寇边,李渊认为李艺素有威名,突厥人有点怕他,便诏令李艺以本官领天节将军,镇守泾州,防御突厥。
! g* H- T4 p* ]  
- {3 L" ]6 N5 `& N+ `  后来,李艺在长安休假,碰到一件奇事,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奇人,这人是曹州的一个女子,名叫李五戒,自称能通鬼道,是个相面高手。也不知道李五戒使了什么邪招,反正很多病人到了她那里之后便感觉良好,如同找到了神仙。既然是包治百病的“神医”,一下子便名闻四方,生病的人老远都跑去找她。一时间,这巫婆的名声大噪,成了知名人士,连李渊听到这个消息,都下诏要她来京师“行善”。
' a% H; T2 Y7 g1 A. @  
6 v, H* U4 A0 T1 b+ ]( z  李五戒恰好就住在李艺家附近,李艺的老婆孟氏近水楼台先得月,经常与她在一起打打麻将,你来我往后,便混熟了。也不知道这李五戒是“鬼道”发作还是故意使坏,竟然有一天神神秘秘的对孟氏说:“妃骨相贵不可言,必当母仪天下。”
. P( p/ M  m/ @1 m7 [  3 a* M3 E( q! v5 j! @  Z
  这种话一般只当作笑话,说她母仪天下,便是说她要当皇后了,可是这个孟氏却信以为真,满心欢喜的要她给李艺也看看相。李五戒给李艺看过后,更是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妃之贵者,由于王。王贵色已发,十日之间,当升大位。”这还了得,这不是分明在说李艺要做皇帝吗?孟氏利令智昏,力劝李艺干一番大事业,谋反篡位,李艺也不细想,居然答应。看来这对夫妇真是吃错了药,昏了头了。! X  s' k" |4 M8 F3 E# F' x& c2 o
  
0 @% J- c( P  W" Z% v  有了这个念头,加之李艺一直担心李世民不放过他,于是在贞观元年正月17日,元宵节过后两天便开始行动。他首先下令搞“阅兵大典”,检阅军队,等部队集结后,大伙也不知情,就听从了他的指挥,而后又谎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0 j! c- Z2 e9 V5 x  - j% \) B) `6 A: X
  李艺率军进至豳州,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李艺已反,出城迎接,他趁势“霸占” 豳州。李世民闻讯后,速派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军讨伐。
: e+ [/ r2 X+ [$ m& Q' K! U  9 T4 A; X. X/ u8 \+ w, I: p
  官军还未到,赵慈皓便已探查到李艺的花花肠子,于是与统军杨岌密谋,诛杀李艺。不料走漏消息,李艺率先动手,将赵慈皓关进牢中,囚禁起来。杨岌在城外感觉情况有变,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率部下向李艺发起攻击。
( w) G0 r6 E- o* \  
( x1 D, d; c+ `  开始还想这是一场恶战,结果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李艺太不经打了,三招过后,他的部队便溃不成军。结果太意外,我想主要是大伙看清了事实真相后,却不愿再上贼船了,搞得李艺丢了老婆孩子,很没面子的带着几百个骑兵逃往突厥。当逃到宁州边界的乌氏驿站时,左右差不多都跑光光,手下有人见发财的机会来了,于是一刀将他砍死,把脑袋送往长安。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0: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6)
% H' w. T7 ^/ l2 c* J                                & [  H& h, G& C3 m0 ?
      
3 R$ E) t9 W9 _; d        i7 ~$ c: O( k$ t5 ]2 G
  作者:沁园春
' k( [4 a3 P: V! O    ( r7 H" T0 z; O* ]0 @$ I
  
: ^. G$ m- G! L6 q* }  
: F" V4 g  F3 _  李艺自恃负武艺高强,不识时务,意气用事,堂堂五尺男儿,竟然“不信苍生信鬼神”,善始不善终,轻信巫婆之言,落了个枭首示众的下场,想来也是令人痛惜。& s* Z2 n2 a+ @9 |
  
; x! q: N& p) ]( D3 k% u  他死后,被复其本姓罗,以示惩戒,从此以后,咱们又要改称罗艺了。在唐朝,赐姓是一种极高的奖励形式,也是至高无上的荣誉。相反,剥夺所赐姓氏“打回原形”,甚至改为恶姓,则是惩罚的一种方式,从名誉和精神上进行双重打击。8 X6 G/ W) V: Q* x% o
  
+ o1 y$ q* \2 P- A" C  罗艺一死,与他亲近的人也跟着倒霉,他老婆孟氏和老巫婆李五戒一同被处斩,连他弟弟利州都督李寿也连坐被诛。1 ]6 A/ y0 N+ x5 ?7 W, K
  
! h: }; w  `/ I+ O  罗艺之死,给人们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一些宣称“包治百病”的“大忽悠”,千万不要信;另外做人要低调,不然,落到抛妻弃子的下场,那就迟了。
. \: k3 N* s# V, k# E' l5 \3 Z  
/ }% R6 I0 f% n8 X2 W  虽然国内人心还不稳,但太子党的许多精英仍然“见风使舵”,投靠李世民,当然,这与他的宽大政策有很大关系。2 I( U) m. l% h+ r- R. b
  ' _" V0 F& l- g  e
  就在玄武门政变后的第二天,当时率领东宫和齐王府军队猛攻玄武门的冯立与谢叔方也自己跑了出来“投案自首”,李世民一概不予追究。相反,对于另一个“主犯”薛万彻,他还多次派人前往终南山“喊话”。
/ ~; {" }0 H- ~2 [  
' i' h' H( T  s  薛万彻心里清楚,成天在山里面呆着蚊子也多,于是也跑了出来。李世民大加赞扬:“你也是忠于你的职责啊,乃义士也!”想必薛万彻听了这样的话,也直叹李世民还真不是个“大灰狼”。
. \( ?: w0 o9 s* i. o; t; z. t5 z( S# Q- x  3 K9 a; N3 ]: m, D* j2 X% w
  其中,有一人的表现最让人惊叹,他就是后来成为“千古名臣”的魏征。9 O- M4 V; D8 M8 W
  
7 L  _) U; L+ O7 ^: C  当初,魏征是李建成的心腹参谋,经常劝太子尽早除掉秦王李世民,李建成事败后,魏征自然也落入李世民之手。2 g/ u; @9 l3 C3 F
  7 n* O0 [' m$ Z- T
  李世民对这等“主谋”肯定不会放过,他把魏征抓来“示众”,当着大家的面质问他:“你这家伙,怎么挑拨咱兄弟之间的感情?”1 w% C' e% \) T! q
  ! o  n4 J) U3 q5 {
  问这个话,一听就是要兴师问罪,大伙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不想这硬骨头,不但毫不畏惧,反而举止自若的说出这样一句话:“如果先太子早听了我的话,必无今日之祸!”
2 F. z8 c4 c- Y  F) B7 f  - S; ]2 g/ n0 h) k" o/ {4 m
  按理说,这个时候一般的人都是叩头谢罪,请求宽恕,你居然这么不懂味,竟然太岁爷上动土,说出这种不要命的话来,这不是明摆着自己找死吗?( m5 V% s, m9 V9 F
  
1 r' s- a2 E: M$ `2 Y' N' I1 y  大伙心想,这小子算完了,空气瞬间凝固,都把目光都聚焦到李世民身上,看他准备把这死不悔改的“顽固派”如何处置。你猜李世民如何反应?史书记载:“世民素重其才,改容礼之,引为詹事主簿。”( R) G5 U4 \: ~% t
  % s4 G2 `+ R5 h- d' ?
  这多少让人有些意外,李世民不是找他麻烦,而是予以重用,就是他这一刻的这个决定,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称道的一段千古佳话。说起李世民,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魏征,因为他,李世民说的这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更是激励着千百年后的人们,他与魏征的美好故事,从此也将开始上演。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0: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7)
+ C) x* G6 h/ D2 g- f0 n5 D. k8 J                                  ! p( H$ P2 a: ?3 w% Z
        
5 L# s  Y7 l/ _/ N, t        / f( B4 Z8 S. T! s4 i
  作者:沁园春
, a8 |% ^. z8 K0 @, @      * C" i& t5 I* z: G6 {) f" ]
    8 R8 ]7 r3 @/ O% O
    
8 I# s2 Q# q# a+ j     & ^  _" z7 V# j1 x' ?
  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小时候是个苦孩子,父亲早逝,家里又穷,虽然生活清贫,却心怀大志,一般的什么活他也不干,干脆出家当了个道士。他长的不帅,身材也矮小,应该属于自卑型,但他没有自暴自弃,相反养成一个好习惯:喜欢读书。这让他终身受益,为自己积累了扎实的文化知识,把他培养成为一个通才型的人物。
& f1 E4 v% m! w* v: w  
/ [0 h9 g5 K( I  j6 A  当时正值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魏征迷上了一门新奇的“科学”: 纵横学,他专心致志的钻研纵横之说。那时候,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象苏秦张仪那样威风凛凛的纵横家,能够游说天下,救民于水火。正是怀揣着这样的梦想,他开始了漂泊四方的艰苦生活。8 ]% X- Y8 F2 b
  
* q( |9 k- T6 H- W) J  他来到武阳郡丞元宝藏手下打工,做了一名秘书,当时元宝藏举兵响应瓦岗军,每每写信给李密,都是出自魏征之手,就是这一封封文采飞扬的书信,让李密认识了魏征,起初他还大赞元宝藏好文章,后来知道是魏征这小子写的,便兴致勃勃的把他召来,在军中效力。可是魏征过得并不如意,因为并不被重用,虽然也提出过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连称之为奇的“十策”也弄出来了,可就是不被李密待见。
8 X) E, l  D8 O6 T3 O6 i6 C  
' I8 w3 I  F# S; F+ m" I$ P  当瓦岗军与王世充决战的时候,魏征更是提出“避其锋芒打持久战”的战术,也不被采纳,等到瓦岗军战败后,他跟随李密一起来到京师,在长安,人才济济,他也不知名,依旧是个小角色,无人理睬。3 m) P* k1 c7 O' Y( G
  这个时期的魏征,只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但他心里清楚,这样下去肯定没个出路,他鼓起勇气,毛遂自荐,说可以去招抚余下的瓦岗军。李渊正好缺个人手去山东,于是任命他为从五品的秘书丞,前往黎阳,官阶不大,可见李渊也没抱太大希望,只是让他去试试而已。- s* w# R, `" `2 J( C
  
8 x/ x9 [7 l& x( P. B7 Q  可就是这一试,却试出了一个人才!魏征只写了封信给徐世勣,四两拨千斤,就将徐世勣劝降,干得很漂亮。其后,窦建德攻陷黎阳,魏征不幸被俘,老窦并未找他麻烦,相反还拜他为正五品的起居舍人,窦建德败亡后,他又与裴矩一起回到长安。
) s! l9 c4 v5 `$ d  
/ s/ K/ a/ ]* S, f8 U* B  z  太子李建成久闻大名,心里欢喜得很,将他引入东宫,礼遇有加,封他为太子洗马。这里的洗马,可不是给太子洗马的,而是太子太傅、少傅的属官,做什么工作呢,名义是太子出行时的前导或侍从,总之是在太子手下干活的心腹。
! m; S4 R: v2 M' q: A6 Z  ) U; w. y5 k1 A
  魏征对于当时的皇位之争洞若观火,看到秦王李世民势力日益壮大,积极帮助太子巩固其地位。他费尽心机,尤其是最后太子亲自出马摆平刘黑闼一战的点子,就是他和王珪出的,可是当他劝说太子除掉李世民时,却被李建成拒绝。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李建成最终在玄武门被弟弟杀死,直到李世民召见他时,便发生了刚才的一幕。
$ M0 O# q/ q6 _8 A/ u! y" _( T  3 u( b. T" z0 T- [5 ]5 G
  既然魏征也被李世民收服,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都哭着喊着跑出来领申请表,加入到李世民的队伍。李建成以前的重要参谋,王珪和韦挺,也从巂州召回,和魏征一样被任命为谏议大夫。+ `" t5 [7 i+ _! N
  
) M; j+ _3 r, m  李世民为了确保洛阳的稳定,速派一向做事稳重的屈突通为陕东大行台左仆射,镇守洛阳。与此同时,他也把皇家园林中的鹰犬全部放归大自然,又宣布停止四方的进献,让百官各抒己见,各陈治国之策,要求大家各尽其能,有料就全抖出来,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史载:“政令简肃,中外大悦。”
# J# D' x: _% l  
& f4 @  h2 Z# h  在登基前的7月6日和7日两天,李世民的领导班子就正式登台亮相了,都是些什么面孔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2 19:02 , Processed in 0.03776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