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1 20: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31)8 m( [7 ~9 ~6 z; W; v* F
  
+ l" u. |( j; {1 j0 x  姐姐悄悄地告诉妹妹,她恋爱了。这时萧燕燕都年过50了,胡辇姐姐贵庚几何呢?但燕燕才不管这些,她热烈地祝贺姐姐得到了幸福的第二春。然后悄悄话在继续,请问那个“他”是谁啊?2 _  S$ m1 O+ y; @# s
  萧姐姐甜蜜且羞怯地说出了四个字:“挞览阿钵……”妹妹就皱眉,怎么没听过这个人,他是干什么的?
: z$ g/ W2 k5 y; r: F9 G  “……一个马夫。”
1 T& d0 e' z# A7 {! g  妹妹的脸瞬间就沉了下来,沉默不语,气压在降低,最后只是意兴阑珊地问:“想玩多久?”4 v. i* `. e) b( _" b7 G
  却不料姐姐的回答竟然是――我要嫁给他!' g* m& X0 k/ a5 Q$ P* _- `! F2 @
  石破天惊,萧燕燕跳了起来。这不是疯了吗?和一个年青英俊,体壮力强的马夫谈个恋爱或许是别有情调的,可要嫁给一个低下的奴隶,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败坏了大辽国的体统,更羞辱了萧家的门楣,尤其是把她震烁古今的萧太后扔到了一个无比羞耻的地步――竟然成了一个马夫的妹妹!
& \2 f1 \( Q4 A+ U( E" D  这绝对不能忍受,哪怕是名义上的也休想!9 d  m4 S2 V6 w; l' ]( l- D$ y
  萧燕燕的精神状态瞬间回到了当年二姐下毒时的家宴上,她不由分说就把那个销魂的马夫抓来,一顿痛打,然后远远地发配边疆,让他和萧胡辇永远别想见面。做完了这一切,她才转向目瞪口呆,变得冰冷僵硬的姐姐,她郑重许诺,一定会给姐姐找一个文武双全,英俊年少,而且门弟相当的男朋友,完全可以保证会是一个年青版本的韩德让。5 h5 F- O% m4 d* |6 ^) d
  怎么样,这样总会满意了吧?
! x1 z% s; c9 G  萧胡辇选择默默离开,她搞不清这是她的妹妹,还是她的老妈,但她和萧燕燕以及那位早就死了二姐一样,说一不二,心里喜欢的东西一但认定了,就永无更改!5 m, N: n7 g. \# O" u
  她真的爱那个年青的马夫……一年之后,萧燕燕只好把挞览阿钵还给了她,让他们到北方自己的地盘上去逍遥快乐。, Q% r# C/ S" K. H
  灾难于是降临。& B5 ^. j) B/ S+ q
  
% V2 |# m# s6 s% ]& a4 r8 x  连载(532)9 t+ s# @/ c6 @2 ]1 S+ o) c! H, Z' R
  ; H+ r  p& u4 Y7 K, ]3 M: t$ x, P
  挞览阿钵的心性绝不只是一个马夫而已,此人野心勃勃而且善于记仇。被毒打了一顿,并且被拆散了一年,富贵美梦险些被彻底打破,这让他从心底里恨透了萧燕燕。对于再次回到了萧胡辇身边,他感到的不是庆幸,而是郑重地告诉自己,机会来了。
0 P% L7 P; L* R3 V  他要当第二个韩德让,要成为一个之下万人之上的帝国男人!
7 o3 X+ n5 ]1 w0 l' }/ I0 V  这样就必须要把萧胡辇推上帝国第一女人的位置才行……于是他不断地挑唆,不断地哀求,不断地刺激,终于使萧胡辇决定起兵造反,可自始至终,她本人都没有争位的欲望,完全是一个陷入爱河的女人不由自主地去听从情郎的支配。
& m/ N" Y8 K8 p. r  刀兵四起,辽国内部一番死拼,萧太后的兵力就算再雄厚,威望就算再高大,可她刚刚打完了澶渊之战啊,20多万人马带出去,仅仅回来一多半,这是怎样的损失,并且这么多年以来,她都以强权者身份来统治辽国,对她怨恨的人不在少数。; }" X' K6 Z& [2 F  j4 J5 J
  更何况萧胡辇久经战事,部下也都是百战精兵。这场内部死斗的规模和残酷的程度,估计会比当年述律平和孙子耶律阮真的冲突起来要小些,但对契丹人的伤害要远远大于刚刚结束的伐宋之战。' Z% j0 z7 ~( {
  最后还是萧燕燕赢了,可是民族内斗,手足相残,让萧燕燕既痛且恨。没有别的,大姐和那个该死一万次的马夫统统杀了,所有敢造反的只有死路一条!; X) E, J# v: {( h
  当年操劳一世,精疲力遏的萧燕燕再一次胜利了,可她也垮了,身心俱疲,油尽灯枯,一生都走在命运之巅是什么感受?双手沾满鲜血,甚至是她亲人的鲜血,真的能像荷尔蒙一样去刺激神经,变得加倍的凶残暴戾,去更加兴致勃勃地杀戮  吗?3 _( ~4 U( H  b6 ]! y
  无从得知,不过萧燕燕很快就死了。扔下了她的情人、儿子,还有一个虽然内部伤残,却己经收拾干净的帝国。辽国曾经在她的手里复兴,当她死去时,她又给它打下了长期兴盛的根基。后世人提起萧太后,偏激的会说她不守妇道,而且嗜血凶悍,是一个穿着裙子的男人,侵略成性的动物;喜欢她的人(主要是女性),羡慕她敢于追逐自己的个人幸福,而且真的完美地达到了一个女人只能做梦才能享受的快乐。6 e6 c: |' P5 T5 f
  文武双全,人中龙凤的情人、听话孝顺,聪明懂事的儿子、还有那么巨大的个人资产(整个辽国啊),试想自有人类以来,这不就是无法超越的幸福的巅峰了吗?: _! S) t2 ^; G3 d1 t
  在这一点上,汉人的各位女强人们,比如汉吕雉太后、唐武曌皇帝、清慈禧太后等等哪个比得了她呢?但这仍然归纳得不全面,萧绰女士不仅是在幸福指数上让上面这些女人们无法比拟,在政治成就上也让她们望尘莫及。1 }- Q: J# F  a. q+ {& |
  至少有一个起评名最高的单项上还独领风骚,无可比拟――战争女神。她每战必亲临前线,从宋雍熙北伐时挽救国家,到澶渊之盟给自己的民族争取到最大限度的利益,她都走在了士兵们的中间。4 e9 f/ u  V- K  F) c- `  P
  那时,她是一位太后,还是契丹族士兵们的祖母?为这样的女士战斗,是件光荣且遗憾的事。并且要说明一点,多么遗憾,汉人中久传不衰的宋朝女英雄佘太君、穆桂英的原型,就是她,这位美丽、聪明、强悍但也很无情的契丹女性……1 q5 _( ]. J+ E8 @7 A8 I
  她走了,这个世界一下子黯淡了好多。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10: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33)+ S; K6 B7 N% T* n- J* F
  
- @* N' E( X$ `  b. I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宋朝的机会,该发兵时就发兵,趁着辽国死人快砍过去啊,管它什么盟约不盟约,连党项人的骆驼都知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仇恨,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何况这个盟约早晚都会被宋朝打破的,为何不抓住现在这个好机会?* D- _1 J: F9 [
  可赵恒不,他非常感激老天爷把他的契丹大婶干掉,看来祭天还是有用的,那么就变本加厉的再祭一些吧!他下令开始修筑“玉清昭应宫”。本意就在名字上,是感激上天降下天书,天既有昭,宋必有应,所以要盖这座空前华丽奢侈的大房子。请看它到底奢华到了何种地步:
( H& j* d' B! X5 d, _  宫址定在了皇成西北天波门外旧内殿直院处。最初是任命太监刘承硅、蓝继宗来主持此事。预计此宫东西长310步,南北长430步,计有2610区,比他老爸赵光义时期营造的“上清宫”要整整大出一倍有余,而且用料之讲究,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是全国总动员。4 v2 K' k5 a3 j- {) w
  史书记载:“其所用之木,则有秦、陇、岐、同之松; 州,汾阴之柏;谭、衡、道、永、鼎吉之杉、松、桐、楮;温、台、衢、婺之豫章;明、越之松杉。其石,则淄、郑之青石;卫州之碧石;莱州之白石;绛州之斑石;吴越之奇石;洛水之玉石。其采色则宜圣库之银珠,桂州之丹砂,河南之赭土,衢州之朱土,梓州之石青、石绿,磁、相之黛,秦、阶之雌黄,广州之藤黄,孟泽之槐花,虢州之铅丹,倍州之黄土,河南之胡粉,卫州之白垩,郓州之螺粉,兖泽之墨,宣歙之漆,贾谷之望石,莱芜、兴国之铁……等等等等。”
6 v  d8 @% \7 z5 i& S% o  就连建宫殿时的用土都有讲究,原址处的土太低劣,赵恒下令要从京城的北面取土铺垫。根据需要,要达到土层厚3尺至16尺不等,这就由此产生了一个建筑史上的谜。9 y9 @  T* _3 J/ e/ r6 v0 q
  当时的土,是以人力、畜力在陆地上运过来的?还是按某些历史记载,是临时挖了一条运河,从开封的城北到西北,在水上行船运的土?现在没有遗迹了,因为相传,宫殿盖好之后,这条河就被再次填平。但无论如何,光是运土这一项,就己经是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浩大工程!
4 Z9 e0 r) ?5 I: q- t0 @- I# X  而每天在工地上干活儿的工匠,就有近三、四万人,至于工期,最初定为14年……4 K7 _+ ?  S# r# s6 m" [/ n
  $ V! j- z* X( g0 e5 M& k
  连载(534)# E* d! M; ?' j+ `& G& Y( n4 o
  
( O4 w" X8 N, h- v) W  14年,这个数字几乎接近了他伯父赵匡胤当皇帝的总年限,谁敢保证他能活到那个时候呢?所以要加快,而这就得找到能人。
( K. t* \. f& Q$ A+ R# S8 g  最后国家财政部门第一把手亲自出马操刀,接下了这块烫手的山芋。丁谓丁大人终于走上前台,开始了他的辉煌仕途。& U+ o6 p& k% U; x" V! ^- G9 p) \
  丁谓,字谓之,后改为公言。苏州长洲(今属江苏)人,生于公元962年,现在47岁。正牌的科举进士。回顾一下他的履历,此人起步之高,使人头晕。他高考中举之后,第一个官职就是大理评事、饶州通判,己经是一省之副省长。只过了一年,就调回了中央,以直史馆、太子中允的身份到福建路去采访。回来之后,把当地的茶盐等重要问题来了一篇利害判断,就当上了转运使。* B) X: _+ s0 l% X* H* k6 `' y7 W
  这己经是唐朝的节度使的身份了!并且还兼职三司户部判官,真的是京都里有房,地方上有粮,肥得没有天理。再以后他接的活儿就比较凶险,朝廷要他去川峡路那边去公干,命令一下,朝野同志们就开始给他采买花圈。* \1 j; c, z' \+ U; P( x  c
  很简单,丁谓快挂了,那时候正是四川闹兵变,王均称大王,宋朝打得非常艰苦!但是丁谓的能力也真正的显示了出来。富贵险中求,他一下子更加出人头地。
2 b1 e1 v6 f5 e% M. w7 e7 r8 j  王均叛变时,宋朝先是征调了当地施、黔、高、溪等州的蛮族子弟去当兵,可没承想王均是个地头蛇,早就把当地的蛮族给同化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子弟兵们临阵叛变,杀得宋朝大兵措手不及。怎么办,贼越杀越多,可当时西北的李继迁闹得更欢,再调兵根本就谈不到。3 h6 w9 @* p, r: A7 x2 p! b7 ?
  丁谓有办法,他来了之后亲自深入蛮地,去见各蛮族的酋长,这是怎样的危险,但他以自己的口才和个人魅力(历史证明,这一点天下无敌,是丁谓的必杀技),初来乍到就把蛮族们全部搞定。酋长们不仅收回了各族的子弟,还反过帮着宋朝去搞定王均。4 M4 P; \3 e/ o9 x* c
  人强就是没天理……他临走前,还定下了一条规矩。从此以后,允许蛮族用自己多余的粮食,来换汉地的食盐,这简直就是蛮族世代的梦想,他们真心地拥护宋朝,为丁谓立下了石柱,上面刻着丁大人的功德。# ^7 d& P) X3 c  U- x# |! N$ i4 T
  活儿干得漂亮,引人注目之外,他被当时一个还处于低谷的传奇人物盯上了――寇准。寇准爱惜这样有胆量、有见识、有才能的好汉子。于是他重回京城,当了三司的计相后,就把丁谓提升到了自己的身边。从此丁谓有了真正发达的机会。
  a! ], d2 q: `8 U$ ?: S8 e  而寇准的末日也就此埋下。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09: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35)% e' i, j+ ^5 _. c
  
" [6 |  W* X" A' D" U  丁谓开工,首先讲一个“快”字。这不仅是在争分夺秒,要现任的皇帝能亲眼看到这座宫殿的落成,更直接关系到丁大人本身的仕途攀升速度。+ }$ l7 ?3 |- h& _: p( a; ]
  早干完早收钱,这就是他的政治资本。于是他命令加班加点,不分昼夜的赶工,在整整6年之间开封城的西北城边都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辉煌壮丽,“自开辟以来未有之”的超级宫殿终于落成!4 O5 {1 q5 R( Z6 z. `
  至于它具体华丽到了什么程度,等6年之后,我再细细地介绍一下。
4 z2 N  W" u% c4 o) d/ v. O  回到当时,这边京城里“玉清昭应宫”在修着,全国各地也都没闲着,赵恒下令全国各路、州、县都要修建“天庆观”,来供奉“三清玉皇”,以答谢上苍降下的天书。经统计,这些天庆观们的修造规格并不统一,有大有小,但是全国都建,数量是相当的惊人,达到了1000多座。3 p0 G3 A) _4 r. z  @; L- V9 u
  并且要说明的是,这些还仅仅是开头而已,“玉清昭应宫”、“天庆宫”之外,在赵恒还活着的岁月里,各种各样的宫殿会雨后春笋一样的不断冒升出来,宋朝在战争、内乱、黄河改道等天灾人祸里省下来的钱,都扔到了这些规模吓人、跟现在的电视剧拍摄外境地似的面子工程上去……
' F1 i6 L0 k0 Z3 X  但是事情就是这么的邪,你说拜神没有用?但是怎么来解释赵恒自从“天书降”之后就接二连三发生的喜事呢?
; z2 s, l- e2 c  前面己经说了他的契丹大婶萧太后被天书“克”死了,紧接着就在1009年的这一年里,他更大的喜事,可以说是他和宋帝国的最大喜事也终于降临――他有儿子了。) r3 q) r1 s( A6 E
  公元1009年5月30日这一天,他的第6个儿子赵受益诞生,这一年赵恒己经42岁了,千真万确的中年得子。现在简单说一下他的家庭成员,过往的妻子、现任的老婆以及那5个夭折的儿子。
5 H) U% Y0 v, K+ C$ b& w  他最初时的元配夫人是宋初大将潘美的女儿,可惜这女孩儿命薄,只活了22岁就死了,赵恒登基之后追封为“章怀皇后”,她没有子女留下来;接下来是郭皇后,她生了赵恒的次子,叫赵玄祐。一来是皇后所生,二来其他的兄弟早死,他的太子地位己经在确认之中。不过在他9岁那年,就是公元1003年5月份,宋、辽望都之战王继忠被俘前后,一场大病,也死掉了。不久之后,郭皇后伤心过度,也跟着儿子走了。享年只有32岁,赵恒悲痛不己,破例为她服丧12天(一天为一年,也就是说,他为妻子守丧整一年)。9 k/ R9 Z( }. V* E* l6 S
  外面吃败仗,宫里死太子,赵恒满心的颓丧,但更郁闷的还在后面。当时15天之后,他的又一个儿子诞生了,不过就像逗他玩一样,才两个月也死了……从此之后,赵恒虽有后宫佳丽三千,但是再没有儿子降生,眼瞅着宋帝国蒸蒸日上,但这产业就是划不到他的名下。
/ j9 z2 n$ E, b# U3 M& K  直到赵受益诞生。
2 J' W+ L9 ^7 d/ s3 G' H9 G5 y; ~% a  
7 A" l# u  i. \* y  连载(536)
0 f/ `5 f2 }  K  
- R" U/ }' X7 F" f) V7 {: c  官方说法,赵受益的妈妈姓刘,叫刘娥,当时的身份是“修仪”。按说这身份可实在太低,她上面还有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等,而这还没到“妃”的级别。但是她的岁数却相当地不小了,和赵恒很般配,己经40虚岁。
4 e! Z: k4 J( q  人老珠黄、天近黄昏,却突然间生出了帝国的继承人,可真是不容易!但参考一下她的生平,就会知道这不算什么,她的命运就是一个让人惊叹,且不可复制的奇迹。客观地说,翻阅整个中国历史,从没有任何一个女人的起点像她这样低,而达到的高度却又是那样的极限。$ X1 [8 F. w5 I( I. T6 q$ d
  再次对比一下吕雉和武则天。吕雉是大户人家的女儿,父亲过生日,当地的官僚全来祝寿;武曌更不用说,她父亲武士彟是唐朝的开国元勋,生母杨氏是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的女儿,这是多么显赫的门第,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天之骄女。
' G6 D* {+ @  y& p! U  可我们的刘娥,却只是四川成都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生活所迫,在10几岁就嫁给了当地一个叫龚美的银匠作妻子。每天龚美走街串巷打造银器,刘娥就摇着拨浪鼓招徕顾客,完全是生活在饥饿线上的小市民,像蝼蚁一样朝不保夕。: ~8 t$ W7 Z  Q6 I; [' h* t& E
  她命运的转机正是因为穷困。龚美的生意不好做,决定到北方去碰碰运气。他本想扔下刘娥不管的,可刘娥却微微一笑:“我和你同去,还不知谁帮着谁。”于是这一路之上,刘娥摇鼓卖唱,勉强度日,和丈夫千山万水走进了宋朝的国都开封城。: k9 V' B- h) l0 c! _
  却不料天子脚下,万物皆备,一个在边远山区都混不下去的手艺人,凭什么在这里立足生根?穷极无聊,龚美做了一个让人没法评说的决定――卖掉刘娥。8 v& w( b% G4 L. G$ C+ r; B
  能鄙视他无耻、薄幸,一个男人居然想到了卖老婆度日?还是赞同他该放手时就放手,没法养活女人就让她再走一家去享福?人生有太多没法说清的东西了,可这竟然暗合了一位贵人的心愿。
# |+ A) B& c6 j  命运之轮开始旋转,就像《易经》所说的“否极泰来”,刘娥终于迎来了生命中的曙光,开始了她的传奇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09: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37)
2 o; y% F3 ?6 k- ~" t' ]  ( }  U, R0 v) w. Z2 \) n
  当时的襄亲王赵恒,和所有北方的少年一样,梦想着南国佳丽,他尤其认为四川的女孩儿才最理想。因为她们“多材慧”,既善解人意,又能当家理财。
; h+ ~4 L' ]3 n  n  历史证明,他说得是多么的对啊,刘娥真的就是这样的人。回到当时,龚美真的把她卖了,买家是一位姓张的襄王府的给事。此人眼光独到,立即上交给赵恒。天知道是什么样的缘分,刘娥和这位亲王出身截然不同,受教育的程度天差地远,可两人居然一见钟情,非常投缘。7 Q) D3 m: C# I& Q  k# e2 p+ M, [. x
  但刘娥转瞬就掉进了冬天。她招人嫉恨了,不是赵恒的妻妾们,第一个跳出来的是赵恒的奶娘。这位老太太要做就做到绝,把这事儿捅到了赵恒老爸赵光义那里去,说赵恒不务正业,而且连身体都被这个四川妹给搞坏了……( G: A8 m; }0 q% a: }
  赵老爸大怒,勒令赵恒立即把刘娥赶出王府,永远不许往来。结果刘娥只能黯然出府,悄悄地躲进了那位张给事的家里。而张给事为了避嫌,从那天起就吃住都在襄王府里,再不回家。从此刘娥因祸得福,无论在与赵恒的爱恋关系上,还是在个人的学识修养上,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8 H! X5 I8 R) F: H  说恋爱,得不到的才是好的,有距离才有美感。赵恒每天要偷偷的才能遛到刘娥的身边,而且还要时刻提防,晚来早走,那是怎样的急迫和私密感的愉悦?
# m5 I8 Q2 v" F$ {2 k  说学识,张给事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张旻,纵横沙场,与辽军血战,也是位文武双全的好男儿。他家里藏书相当不少,刘娥每天畅游书海,不仅学会了吟诗作对,更重要的是博览群书,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成了行家里手。* ^% @. N5 Y8 u$ n- F* P  [6 i
  美貌加学识,外加从底层社会里挣扎过来的苦难经历,让她面面俱到,成了日后那个既能上得庙堂,更能了解厨房的全能高手,没人能骗得了她!可就算是这样,她身上都有两个没法弥补的致命伤。* H" _! e, Z* i- h$ `2 P
  第一, 出身;第二,不生养。
; F. q( h& D, a  & Q4 W; h7 p7 k" b  i
  连载(538)
6 ^  F2 N+ J; n" F! e6 c$ [* i& Z  6 A6 r# ^4 v3 w0 r' W4 E$ s
  关于第一,可真是没办法。从古到今,就算是叫化子成亲,都要讲究一下你是在北京要饭的,我是在上海要饭的,然后双方才会互相认可,不错,可以组成一个家庭。+ ~" U  ]! l) z$ d3 P
  何况是皇帝的老婆。
) M) o# W+ L$ A$ \. ^( \  赵恒是真爱她,多少年来不止一次的伪造档案,要合法的提升她的地位。说她家原籍太原,父祖两辈都是五代时的高级将领,是战乱把她游离失所到四川去的。可谁信呢?她从一个见不得光的侍妾,到美人、修仪等嫔妃职位,都是一步一个争执,一提一个对头的挺上来的。就连当年的“圣相”都对她嗤之以鼻,其他那些个修养差些的官儿们,简直就是冷嘲热讽,让她下不来台。
& s! X+ Y* A# C1 e  S+ Z/ R  这些在稍后的时光里再具体说明。
" H2 l3 \/ l* n% C/ L  说第二,就更加没办法了。有荐于赵恒曾经有过5个儿子,所以他的身体一定是很健康的。问题出在刘娥自己的身上。
$ j6 B4 t7 _8 x! G0 B: u  这可真是悲哀,女人的肚子不争气,就算是现代,也一样是婚姻以及身份的天敌。时光一天天的流逝,刘娥在一天天地变老,希望渺茫了,可是真正强悍的人生永远都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这不孩子真的生出来了吗?
$ y; c: V1 k: w, A2 q5 M  虽然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孩子他妈”,还另有讲究……可刘娥就是有这样的能耐,人人都知道,却谁也不敢说。看看后宫里都还有些谁吧,至少有三位在出身和地位上远远高于她,但都由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被她拿下。
$ N. `4 v3 K3 y- r# q  1,杜氏;2,沈氏;3,杨氏。
+ m8 A( ^9 F  J. ?# u* V  先说杜氏,这位女士是自作虐、不可活。她本是宋朝第一太后,赵匡胤老妈杜夫人的娘家人。生来高高在上,谁都不在话下。具体的表现就是连赵恒的面子都不给。话说赵恒在祭泰山前,曾经正式下诏提倡节俭,皇宫里的具体要求就是谁也不许穿销金衣服。& B8 p- {0 _4 R# W6 J; H* Z4 h9 W
  人人遵守,杜氏不干,她不仅穿了,还穿到了迎接赵恒祭泰山回京的欢迎大会上。众目睽睽,赵恒勃然大怒,去出家吧,当个女道士,从此永远不想再见到你!  J, g7 i' [, s) C
   2,沈氏,这是前宰相沈义伦的女儿,名门高第,真正的千金小姐;3,杨氏,这是刘娥的老乡,也是四川人。她的父祖两辈倒真的都是武官,就算级别不高,也都有据可查。但这又有什么用呢?人是一种特殊的动物,走进了一个新群体,就开始自然分层。
; z& k5 y/ M! E  你是不是人上人,与你最初进入时的排名没有关系。仿佛没有道理可讲,总有些不起眼的小东西才成了最后的大赢家。可到底是因为了什么呢?仔细地查吧,或许只是他(她)说话办事时的神态、语气让你没法拒绝,或许更微妙,有些人天生就能支使别人去干活儿……而遗憾的是,更多数的人,总是听从别人的意见去做工。哪怕只是出于一种“不忍心拒绝”的心态。
6 R  p! B  n% b$ P. ~' J! A  猜一猜,你还有刘娥都是哪一种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8-16 09: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39)
# @) G4 B3 ]' d8 {& `* u. G+ K  
" X. ~, ~8 P% S4 i  时间进入公元1010年,宋大中祥符三年。宋真宗赵恒决定玩个狠的,要把封禅、拜神等事情做大、做强,更要做精、做细,更要做到非常的不厚道――也就是说超越所有的前人,让秦皇、汉武外加唐朝的各位姓李的老大一起晕倒。
0 A3 o# i# e2 p: ?# X7 f  具体的步骤分两步,第一步在本年度马上实施,目标是先消灭汉武帝刘彻,让他的纪录作古。这就要提到一个拜神的特殊名目――祭汾阴。; ^6 [7 b! T. g( D3 {4 z
  汾阴,地名,是现在山西省荣河县北九里,那里有汾阴故城。祭汾阴其实就是与祭天的“封禅”礼相对应的“禅地”礼。前面己经说过,赵恒在泰山封禅的第二天,就到社首山祭了地。可汾阴县与“祭地”的关系实在太密切,要正宗只有它。1 I' W( g$ ~1 A4 M) n( }) Y
  因为汉武帝在那里得过到一只宝鼎,建了后土祠,并且亲往祭祀。从此就成了惯例。闲话少说,宋朝立即全国总动员,形势和过程参照上次的泰山祭天,马上开始。& e4 n( ~( V6 W+ _
  7月,河中府的官紧急上报,他那儿有1290个各界人士,包括和尚道士,集体联名递上状子,请求皇上亲自祭祀后土。9月初,变本加厉,河中府全体出动,文武官员外加平民百姓一共3万多人浩浩荡荡进了开封城,再次恳请陛下亲自去祭汾阴。
- W4 K# |" z" Q" ~+ x  赵恒同意,他决定在明年的春天,大地复苏时节御驾亲征……啊,不,是御驾亲祭到汾阴去祭后土。那么在这漫长的小半年的时光里,还要有什么准备呢?/ ^% K- ?4 K5 M9 a( X9 g
  那就是汉武帝的噩梦了。教化昌明,时代进步,一只宝鼎又算得了什么?宋朝的祥瑞版本会图文并茂、追根溯源、有情节有故事、有实效有预谋的。
+ C3 t7 h, E: ^  当年的11月,这次的祀汾阴经度制置使陈尧叟有了发现,河中府百姓巨沼报告,他家有一样东西要交给皇帝。那是他的五世祖世诚在唐德宗时做的一个梦。梦里也是一位神仙出现,对他说:“中条山苍陵谷里某块大石头,你马上去剖开。里边有黄金封护的‘灵宝真文’,善自保藏,等将来天书降临时,用它与天书相互参照。”
6 Y8 M* _  r8 u. e& Q/ G  巨诚真的去砍石头了,也真的找到了黄金……其后近200余年间,战争就没停过,可巨家平安无恙,这分明是真文灵验无比。现在把它献出来,好让皇帝用它来和天书共同对照。
4 q: T4 [1 h8 w4 P  L$ g  接下来的事,就是真文进京、赵恒出城,在第二年的3月24日到汾阴举行了祭地大典,再于5月6日回到京城。再往后,就轮到了唐朝的天子们变成了小巫,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李世民的把戏也不在话下。: P0 O  W3 p- ~  W8 E0 z+ C
  5 l9 ~- T' _, p" q" ^
  连载(540)- x: m/ r2 \! W3 J' z
  " _: m5 [  Q! h
  想当年,李世民出于种种考虑,把自己陇西李家的各位老祖宗李信、李广、李陵等超级战将的祖先群落上面,又盖了一位中国文明史上最高深莫测的“先先祖”――太上老君李耳。9 r9 L% l& A* U. R5 f4 U) i
  这样的好处多多,至少他的稍带“杂胡”血系的血统里,汉家的程度就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变得金光耀眼神圣漂亮了。可是这样的事怎能让唐朝专美?戏法人人会变,且看宋朝不同。5 h" W! s( p5 M# d( B
  公元1012年,宋大中祥符五年的10月25日那天夜里,赵恒再次做梦了。他又梦见了那位“天书降”时来预告的神仙哥了。这次神仙转达的上天的命令是――现己派你的祖先赵玄朗即日下凡与你相见,你要像唐朝崇奉玄元皇帝(李耳)那样来崇拜他。# _3 W; ~; X3 h' _2 v  e$ Q* y
  第二天晚上,神仙继续传话,这次是赵玄朗本人在说――俺要一个坐西朝东的座位,另外再斜着点摆放6个座位。
' q8 r3 J9 P, A  赵恒一听大喜,很明显,老祖宗在天上混得很开,至少是七个人一起下凡,太棒了!(为什么是七?七仙女?)于是他在皇宫内的延恩殿开设了道场。
2 T. Y" ~2 z1 m  11月10日凌晨,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出现,神仙活生生地下凡了―――!!!就见东南方金光耀眼,道场内异香弥漫,神仙的仪仗队从天而降,赵玄朗先生的装扮就像元始天尊一样……祖孙见面,亲热非常,赵恒被赐坐,与神仙们畅谈人生,好一会儿,神仙们才腾空而去。
4 @. G, {; W3 \9 \2 F' p  天大亮了,赵恒把这一切生动详细地讲解给匆忙赶到的宰相、枢密,以及各位有职使的大太监们。于是大家一起舞拜称颂,这是自有人类以来,都没有过的天大幸事啊。陛下,您真的是洪福齐天,智勇双全,联想丰富,实在操蛋……当然这也不是您的错,谁让您竟然是神仙的种子呢?
+ w+ k: O# y$ k0 x& J) Q7 y  接下来就是全国联欢,人人有奖,包括监狱里的囚犯。宋朝的官员们更加是工资上涨,待遇加倍,而且连普通老百姓都得到了实惠,他们的农业税被大幅度减免。
% {$ K% V8 w, v( e  好了,到此稍微做一下总结。对比一下唐、宋,谁高谁低己经一目了然。同样都是皇帝,同样都是老祖宗,唐朝的“玄元皇帝”就算再高大,可谁都知道那是等同于强暴老君,人家李耳没有亲口答应!6 v( [3 `* [# I* b. ^& A
  可宋朝就不同了,谁能亲眼目睹自己远古时的祖先呢?并且还喝茶聊天,一谈就是整个大早晨?并且更重要的是,“赵玄朗”在谈话中透露了一个超级震撼的消息,那就是赵家的出身要比李家高大一万倍!
- r; w0 j6 ^6 A1 N* q  h% X# ]  “赵玄朗”曾三次下凡,最近的一次在五代后唐(就是这次生了赵家人),最早的一次是人皇九人中的一个,是所有赵姓人的共同祖先;而第二次就神圣无比,因为他那时竟然是轩辕皇帝,也就是黄帝!那是九洲万民,连同匈奴、鲜卑等异族都一体认同的共主先人!' ]8 T- W) H- ?) ]
  震晕了,彻底震晕了……这下子己经没有任何牌位能再超过赵恒,真正的空前绝后,再无来者,除非还有谁敢宣称他的直系祖宗就是最原始的生命体盘古。: h& Z  k; {4 D1 ?0 j8 C, M7 y
  至此造神行动是不是可以圆满结束了?不,如果这就完了,宋朝那么大的文化名声就颜面无存了。事情还要做得更完美,更贴切,要把宋朝前两代的君主都拉进来,让他们曾经发生过的往事也都自然流畅地归纳到神异事件里,那才叫大功告成。
 楼主| 发表于 2008-8-16 22: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41)
. q( b  Q! i2 }, ^4 p9 t: ]9 Q  
8 M9 U: v( i1 I- }( ]  话说宋朝大内库房的最深处,珍而重之地存放着一块不起眼的黑石头。但是它的待遇却要比最珍贵的宝石都要隆重,因为它的非凡意义,
7 z; _! F9 V% i9 u: @! a: Y  它来自公元982年,宋太平兴国七年,也就是赵光义做皇帝的时候。由一个舒州怀宁县的普通百姓叫柯萼的人进贡京城。据他说,是他闭门家中坐,突然和尚找上门,约他进万岁山取宝。进山后,在一棵古松下他挖出了这块黑石头,上面有字:“志公记:吾观四五朝后,次丙子年,赵号二十一帝,敬蘸潜山九天司命真君,社稷永安。”+ C; t' d& Y2 q1 K' |8 G
  然后该和尚突然平空消失。
, k, \: i. M5 z2 @% z: P: A  赵光义一见大喜。“志公”,这是南北朝时的一位传奇僧人,预言极准,基本上百发百中。他竟然在数百年前就预言了宋朝会有21个皇帝,这是多么大的惊喜。于是他命令舒州建司命真君祠,命名为“灵仙观”。然后收藏这块黑石头,等到有一天宋朝只有18个皇帝时,好去阴间找志公算帐……
1 g8 t; |2 a6 }6 R9 a- K" L! \  但是这就留下了一处疏漏,或者说是硬伤,因为石头上所写的“九天司命真君”是谁啊?没说清楚,可还得“敬蘸”呢,该办的事不办,小心老天爷会反悔的!  e8 r. F; `. j; c! u1 d
  于是无所不能的赵恒把前因后果有机结合,来了个灵异事件大拼盘。但是仍然别急,其中还要再加进去一个重要的“作料”――神汉“大将军”王中正,才算功德圆满,色香俱全。
4 \) b5 D6 u7 B% O/ ]0 \7 w! _0 A! {8 ^  王中正,平民,本名王捷,生在福建汀洲长汀县。年青时经商在江西南康军星子县(今属江西省)遇到了一个姓赵的道士。教他烧汞炼金、秘制草药的异术。临别时给他一把带环的宝剑以及一个盛有文书的宝盒,要他交给当朝皇帝。0 b7 Z, t( t# J4 g* ^- L
  之所王捷的人生就变成了上访――皇帝不见客――闹事――被发配充军――逃跑、再去京城――再被抓(这回狠,要砍头了)――突遇贵人的疯狂历程。
1 n& W: `# h' s. p  + _0 r' Z$ C% k8 |; f" s
  连载(542)
6 E! U- }# `/ U! k  Q  
- h1 T! J- k8 d' J# ^2 j( S. a  贵人名叫谢德权,通过他以及大太监刘承硅,王捷才找到了门路去见赵恒――敲登闻鼓。从此逃犯王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州级参军王中正。
- B8 z/ R7 Z1 L  不知道那本宝盒里的文书究竟写了什么,他平步青云,一路直上,最后的官职竟然达到了右神武大将军、康州团练使,与杨延昭等边关宿将同级。并且在公元1016年他死的时候,追赠他为“节度使”,并在景灵宫里为他塑像,这更是那些傻大兵们做梦都得不到的殊荣!* f; E6 q  X2 j$ M8 ~
  这都与那个教他“道术”的那个人有关――该道士姓赵……以上两大传说结合,再加上赵恒前几天做的梦,就让赵玄朗与赵道士还有那块疯狂的黑石头联系到了一起。赵道士就变成了赵玄朗,赵玄朗就变成了“九天司命真君”,黑石头也有了正规的官名,叫“神告帝统石”。: c& ]) E8 x" ]) `) x$ D' T
  如何,系统完整慎密,前后衔接顺畅,让宋朝的神授血统从此有理论有依据,可以说在历朝历代的造神运动中立于不败之地。但这仍然只是个开头。
% q" _2 q  S4 D! J  重头戏在半年之后上演,公元1013年的11月6日,宋大中祥符六年十月十一日,伟大的从所未见的超级烧钱的玉清昭应宫终于建成了。此宫在存留人间的有限日子里,被宋人心情复杂的讴歌,其中亲眼见过它的人曾这样写到――“……宫宏大瑰丽,不可名似。远而望之,但见碧瓦凌空,耸耀京国。每曦光上浮,翠彩照射,则不可正视。其中诸天殿外,二十八宿亦各一殿。梗楠杞梓,搜穷山谷,璇题金榜,不能殚纪……冠古今之壮丽矣!”
2 x& u; V6 `- t# I5 x' a% v  有没有夸大?不好说,但时代进步了,工艺在发展,秦朝的阿房宫、汉朝的建章宫在起步上就相形见拙,而且玉清昭应宫在建造中穷奢极侈,只要稍微有一点点的不完美处,就会把整座己经建好的房子全部拆毁重来,丝毫不肯妥协,这是怎样的施工质量。8 `" u. j4 T1 M" V1 s9 M
  而且全国一盘棋,它只不过是个装东西的盒子而已。时间拿捏得极其准确,这边房子盖好,另一边建安军(今江苏仪征)也把玉皇、圣祖、宋太祖、宋太宗的铜像铸好,赵恒命令丁谓、李宗谔等人用四条大船把铜像运抵京城,良辰吉日,举国欢庆,恭迎四位神仙进驻新家……
9 @+ [% B' \* D" k3 O  以上就是继“天书降”之后的“圣祖临”的全景实录回放,应该说从计划到实施都非常的完美了吧?但是打住,没有最好只是更好,以上行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还只是个学前班。
: {# y9 D5 h( T0 K  因为你只实践了,还没有总结,必须得要升华一些,再来些形而上的,才能算是够品味够档次。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1: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43)" U. Y" n  u8 a$ C6 h, T" g! Z, F! g
  
, n: R1 C( c, g5 K" V0 Q  到最后,这些都要融入到宗教之中去。这是个奇异又温暖的大家庭,就算是现代人,一样都需要它的心灵抚慰。
0 E& n7 J- W9 s) q/ L  首当其冲是道教。这是有历史根源的,从唐朝起,道教就像是李氏的家庙一样受尊崇,别看着那时候各位大和尚玩了命的长途旅游,到印度留学,或者过海到倭国传经,那都是逼的。不这样,佛教根本没有发展的可能。% k: H5 W7 J' a: v" F* Q
  但是道教随着唐朝的覆没而衰落,讲究白日飞升、肉体成圣的道教,成功率实在是太低了。而佛教讲究肉体只是臭皮囊,要修炼心性,只要“开悟”就可以万事无忧,这是多么的平民化和可操作啊……所以在五代十一国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佛教反而大肆昌盛,把道教给比下去了。5 H0 G( y- Z9 c
  到了宋朝初年,道教只能缩在四川和江西一小片地域,真切地面临了生存危机。可是别忙,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外来的和尚们就算再会念经,比如说想尽了各种方法,一定要和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拉上关系,硬说太祖陛下曾经在他们弟子开的菜园子里偷吃过大白菜都没用。
1 ]9 }5 M  Y- t, ]  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二人都对和尚不感冒,这是不争的事实。
) A$ f- d7 q( i! t( m- a8 k# K" s  赵匡胤当年曾在佛像前问当时的名僧赞宁:“朕该拜吗?”似乎问得有些多余,在赵匡胤之前,中国有过无数的皇帝向佛像下拜,你算老几?敢说不拜?
4 F. m! B2 M  H! O9 [  但赞宁的回答却是:“如来是过去佛,您是现在佛。现在佛不拜过去佛。”
' x& o2 ?! J: ~& O, c9 a  赵匡胤哈哈一笑,只是一揖了事。9 Z, C( V: l* _- h" y. T
  算赞宁识像,就在不久前,宋朝大雨不止,赵匡胤曾经派人到龙门广化寺无畏三藏塔前对佛宣言――如果雨再不停,定拆此塔!
3 i$ t" d# _  b- A  并且在他一次战胜回京时,全城百姓都出城迎接,一个叫辉文的和尚却置之不理,带着女人喝酒。赵匡胤勃然大怒,把辉文活生生打死,并且把一寺僧人都痛打一顿,然后发配流放。/ B1 N8 N" h! \( E' s
  这就是太祖陛下对和尚们的态度。可是世道变好之后,和尚们却对赵匡胤不爽了起来,因为佛教的祖训就是“沙门不拜王”。除了释迦牟尼之外,不敬任何世间人。一个小小的赵匡胤,真是狂妄的匹夫!
3 g. X% G" J5 ?2 v/ h9 W  可是在紧接着的赵光义一朝,这些人却加倍的老实了起来。! ^, c. |0 L1 s& G. g- n) i7 U8 l4 ~9 w
  
7 r! H2 L% P$ _* f. i# r+ ^  连载(544)
6 I5 n0 Q) \, Y6 s9 F* N2 O$ X  
4 s) I* ?( s' Y) }7 o( m  赵光义是不轻易发火的,而且和蔼可亲,万事都有商量。于是当时有个和尚找到他,说希望为佛祖盖一宏大庙堂,落成之日,他愿焚身以报。+ w- h% M8 B, s% F! X1 L0 S
  赵光义看看他,行,同意了,只是派了工程队干活儿的同时,吩咐负责人说:“记着,‘事了’才可回报。”然后开工、建成。建成之日,负责人在庙前点了一把大火,来,请你焚身!
3 K# n- v" n% k  该和尚吓傻了,超强的想象力也只想出了一句缓兵之计:“请让我回京城,到皇上面前再焚吧……”负责人理都不理,直接扔和尚进火炕,然后回京报告:“臣‘事己了’”。君臣相视一笑,各自默契于心。  E$ N" U. q$ m( F4 L! \( t, H) H
  但万能的和尚们不这么讲,他们能列出一连串的名单条目来证明宋太祖、太宗兄弟对佛教的重视和友善,比如说这些年造了多少庙、剃度了多少僧侣,比那个万恶的灭佛魔王柴荣强一万倍还不止,赵氏兄弟完全是佛祖转世,是佛教的亲人……可只要跟宋朝修的道观、整理的经书数量等一对比,立即就会知道当时的主流到底是哪一边。
$ Y$ \3 K3 \" \8 N% M2 o  E% q1 c  尤其是到了赵恒的时候,他一边强调“儒、释、道”三教并行,不分厚薄,一方面却在“圣祖临”之后,在公元1013年8月28日,大中祥符六年七月十九日,亲自到毫州(今安徽毫县,相传老子诞生地)去祭奠道祖、玄元陛下,加尊号为“太君混元上德皇帝”。紧跟着再把天上的神仙来了个排排座,把老子的位置从最高等降了下来。# C) {$ p. h) N
  中国本地神仙系统的最强者变成了“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也就是玉皇大帝,这是中国历史第一次出现了这个名号。赵恒对于道教的贡献可以说是创造性的。- n2 W6 i* n% Z+ n
  事情截止到这里,己经过去了整整近10年。一代新人己经悄然成长,而当年风华正茂的己经开始老化,一些人甚至己经死亡。澶渊之盟变得是久远以前的模糊记忆,新的历史时刻就要来临,这10年中,宋朝的政治、经济得国家大事也都有着复杂、精密的衍变。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18: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45)/ D3 o6 n" K" F) q# ~7 G
  ' D. [% X, U. R4 e( p0 U
  首先武将们的地位彻底沦陷,不必说普遍怎样,第一流战将们的命运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以石普和杨延昭为例。
# B, C/ [" x) r) y) d  石普倒霉了,在近10年的“神话”运动中,宋朝有很多反对的人,说出来的话尖锐刻薄,有些都等于当面骂赵恒。例子很多,以后专章列举,但赵恒都不在意。可要注意,那些人都是文官。轮到了石普,战功卓著的石将军只是说,陛下,少搞点宗教活动行不?那样每年能少开支近70万贯呢,这对国家多好……70万贯,要说石普还真是小家子气,他什么都不懂,搞一次封禅的费用是多少就会吓死他!何况这区区70万贯,直接让人想到了边关的军饷。
: f  Q: J( t  B! z  I7 Q$ S' y  结果石普被抓了个小现行,以“私议天象”的罪名被判处死刑。但皇帝开恩了,没有真砍他,死的人是杨延昭。
+ ^0 J8 e1 G/ {% D; U3 H  六郎在边关病死了。对于他的死,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特别的。古人寿短,他57岁了,似乎也该死了。但实际上,这是一场软谋杀。一个男人活着,需要心情和事业。而从澶渊大战开始,他就从来没顺心过,被彻底扼杀。
; W- T0 g- u5 b& e  当时他己经反攻杀进辽境,不仅是野战争雄,还率部攻占了辽国的一座古城,史称“俘馘甚众”。可当时的澶州大本营却突然急令他回撤,不许再打辽国人。六郎只能服从,结果他回程时,正遇见从澶州签了和平协议退兵的辽军。
( C3 k5 h; h8 _) m  辽军正在发挥优良传统,在宋朝境内打最后一场草谷。六郎怒不可遏,他再不管什么军令(赵恒严令诸军不许攻击回程的契丹人),率部杀了过去,把辽人抢走的百姓、牲畜都重新夺了回来。可这能换得来什么呢?只有他死时,边关河朔等地百姓们自发送他棺柩回乡时的眼泪,以及此后近10年的朝廷严加管束……飞鸟己尽,良弓早藏,宋朝的武人们,你们的冬天到了,要看清楚自己的命运。
; m7 q1 U. U  Y) z  而在这一点,聪明的文官们早就看清楚了,残唐五代时委曲了百十多年的文官们己经不满足于锦衣玉食了,他们有更高的追求,其中就以聪明绝顶的王钦若王大人为代表。6 k; D4 U# F% e+ Q
  
; I# A: K5 U% T3 C  连载(546)/ B. P4 S& n  ~$ T. U
  7 k7 Y- F6 Q8 ^& X) X2 {
  权力是场游戏,王大人玩得很开心。请看他仅仅以一些轻松随意的语言,就把一个个政敌都搞倒搞昏的超强技术。2 |% |9 x- v/ @4 u  x- c& e8 t1 z
  第一场,王钦若VS寇准。这己经是过去时了,相信大家都己经看到,寇准是怎样被轻飘飘的几句话,就抹杀了盖世的功勋,被踢出朝廷,到边远地区站岗的;6 f: _3 J2 z4 y" ~2 Q7 W  T3 u
  第二场,王钦若VS赵安仁。这就是与人斗其乐无穷了,因为前翰林学士,现参知政事赵安仁并没有什么得罪过王钦若的地方。何况一个是东府副宰相,一个是西府的枢密使,不搭界啊。但里面另有玄机。
! o+ T1 ?( U/ t2 [: Y  话说有一天,赵恒春风得意地从后宫出来,直接到政事堂去找宰相,问题很老套――怎样才能让刘娥当皇后呢?很不巧,那天政事堂里静悄悄,首相王旦请病假了,只有赵安仁值班。1 D& n( O" B9 C# p* U
  赵恒就问,赵爱卿,给朕想想,这事儿怎样操作?
! r: \4 W9 Y  C  E* M% ~  赵安仁直接摇头,幸福的文人己经变成强硬的文人了。“刘氏出身卑微,恐怕不宜做皇后。”5 ]) T  J  k! ]# {
  赵恒很愤怒,但他没办法。于是只有起身走人,再走几步,到西府枢密院去找知心人。那边王钦若正在辛勤地办工。君臣见面,赵恒开始诉苦,把赵安仁怎样骂他老婆的话重说了一遍。就见王大人没什么反应,仍然轻飘飘地说:“陛下,那就问一下安仁兄,他认为谁当皇后比较好呢?”
6 N, D. T. F& o  赵恒好脾气,第二天果然就这么问了。奇怪的是赵安仁也真的是马上就回答:“陛下,德妃沈氏是前朝宰相沈义伦的后代,她做皇后是再合适也没有的了。”( ?) h+ ^- B0 I2 i7 `, D% N9 h
  赵恒想了想,觉得说得对,但更加郁闷了,难道刘娥就真的没有皇后命?他散步直到枢密院,把刚才的话再次复述给王钦若听。却看见王钦若笑了,很不经意似地说:“果然如此,陛下不说,我也知道他会这样。安仁兄以前是沈老宰相的门客嘛……”赵恒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好你个赵安仁,欺负我年青,不晓得你们的老关系?+ I$ R0 p8 d) ~' J. j. H6 x2 c7 D2 \
  当面欺君,罪无可赦!赵安仁就此被踢出政事堂,而且在领导的心目中形象全毁,终赵恒一朝,再也别想高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0 20:23 , Processed in 0.04164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