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3-17 20: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21)& S$ |' W& T$ c9 ~2 C: ~, ?0 \
) z$ x9 O' F$ A p9 L
5 V5 W. _* H+ M! K
9 Q/ m# w" Z* c/ q }5 t* ^ 作者:沁园春
# g j5 }* |& v9 f; d+ }1 h 4 n, d k! P1 q, B! z
# z9 w) i' L3 x8 S% x2 b
* {0 U4 u9 V" C4 ?) l6 d0 S3 x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不知道是哪跟筋出了问题,竟然收受贿赂。当然不是什么“社保大案”,只是收了一点丝绸而已,不料还是东窗事发。+ H, W8 u# z# R$ k
8 B# j+ l3 M5 } 李世民很奇怪,想不通长孙顺德是至亲,可以说与自己共用“保险柜”,何至于去贪这点小便宜。怎么处理?他不是把顺德叔关进大牢,而是免了他的罪,相反还“赏”他。
% X ]4 \5 w( o' {+ x6 ?
* {& r6 q3 S* I( @8 n8 k0 w 李世民叫手下当众赐长孙顺德绢数十匹,这种举动一时让人难以理解,大理少卿胡演就反对说知法犯法怎么还赏他东西?李世民的回答是如果顺德还有人性的话,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果不知羞耻,只不过是一只禽兽,杀了又有何用?
4 T6 k2 p3 v9 V2 j# _: \; @ . T0 r, U+ l" e; C: C* v1 \7 R( A# D- [
五月的花朵开满了原野,苑君璋率众来降。刚开始他勾引突厥人攻陷马邑,杀高满政后退保恒安,可是手下都是中国人,大多弃他而去投奔唐朝。这下苑君璋头大了,也硬着头皮跑来投降,并且请求守卫北疆以赎罪,李渊答应。苑君璋要求签个合同,李渊于是派雁门人元普赐他金券,恰巧颉利可汗也遣人来游说,要他重新跟自己一块混。; i: p$ M$ @/ [% U2 y3 `
7 p" |& O8 K7 P; ^ J
苑君璋犹豫不决,恒安本地人郭子威趁机煽风点火,说恒安地势险要,突厥又这么牛,何必受制于人?意思很明白,不要和李渊混,还是回突厥人的“怀抱”好。苑君璋动心了,把来使元普扭送突厥,又与颉利可汗复结秦晋之好,并与他们多次联合入侵唐朝。如今,他见颉利可汗日子不好过,知道靠不住了,于是率众来降。颉利来追,苑君璋早有准备,将他们全部赶跑。李世民很高兴,以他为安州都督、芮国公,赐帛四千匹。& J7 d4 [9 w3 o# }! \
' d, _: P+ u3 q( O6 Z 这个刘武周的妹夫,一生游走于突厥与唐朝之间,成为双方极力拉拢的一个“砝码”。他也识时务,见突厥这棵大树要枯死了,便又赶紧投靠唐朝,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他没什么文化,但像一棵墙头草能在乱世之中游刃有余,最后还一生显贵,真是一个奇人。
) m/ M2 _; @( H& n 3 `. O r' c& p* _ W( x9 u
另一个人的归降,也颇具戏剧性。7 W4 S/ E, [! w8 W, s4 O% ~
5 t- y4 J- f4 M4 V& f j 岭南酋长冯盎、谈殿等人相互打架,久未入朝,地方州府十几次奏称冯盎反了,李世民命将军蔺謩等人发发江、岭数十州之兵讨伐。魏征又出来劝阻说岭南是瘴疠之地,又危险又很远,不可兴兵征讨,而且反状未成也不宜兴师动众。
% l: r1 ~5 \* B1 o/ s ; L- A1 N' Q6 \( w, E6 v
李世民提出疑问,说送信的人都接踵而至,怎么还说反状未成?
1 y$ b- @7 v8 t, T& e
0 f1 D6 O. f# f) K* S7 h 魏征解释说要是冯盎反,必然分兵据险攻掠州县,如今送信的人都好多年了,他这些“反兵”连个影子都没见到,这足以证明没有反。既然怀疑他造反,陛下又不遣使镇抚,冯盎总是担心自己会死,故而不敢入朝。若是遣信使前去安抚,示以至诚,他肯定庆幸免祸,这样便可不用发兵而让其自动归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