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那时唐朝(李渊、李世民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20: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40)2 I8 b& C$ Z, N( K' {4 ^
                                                      5 H" a3 T! k7 T+ a' h
                            
* m0 q/ E& a9 [/ A  作者:沁园春
! U, }% j3 F# k% e: L) M            
# r$ Y9 \& `( Q4 A6 C8 |* K8 ]   & O9 f4 W% r6 R# ^& O% Q4 k9 R- G
  9 \( e: a/ z+ h* H
  李世民对大臣们说希望你们加大进谏的力度,并要求他们也要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不以自己的喜好来苛求别人。* O" g0 I2 ~3 ^) R
  7 v1 A+ |+ h# \- o& W/ a' x9 J
  他说治国就如同治病,虽然病好了可仍要调养,如果立即放纵自己,就会无药可救。如今中原安定,四夷臣服,我生怕这种大好局面不能维持,所以想多听到你们的谏言。- K+ n* s! B$ W5 z2 V, I" d
  
; R( m  u# [9 Y% x$ ]2 O; y  魏征很高兴李世民能有这般认识,说国家一派升平的景象并不能令他兴奋,他兴奋的是李世民能够居安思危。
9 B: r$ b1 ~5 F1 `' C' G7 S1 P  
0 Q$ e/ V" b: b! A1 a  居安思危是好事,可李世民建房子的的兴趣也提高了不少。他命人修缮当年杨广弑父的仁寿宫,改名为九成宫,又打算修筑洛阳宫。戴胄上疏劝阻,认为民众生活还很困苦,国库也还很空虚,如果大兴土木,国家财政和老百姓都不堪重负。
! k2 A6 {& e; r( }9 z( N% t  
5 a- E  F/ s+ u, x/ N! r5 ~$ e  李世民予以表扬,说你忠贞爱国,知无不言,所以要升官晋爵来回报你。话虽如此,可过了一段时间,他还是头脑发热,命将作大匠窦璡修洛阳宫。不过这个窦大匠为了讨领导喜欢,竟然凿池筑山,宫殿也是雕梁画栋,搞得非常奢侈,这下可惹怒了李世民,下令全部捣毁,罢了窦璡的官。. R, g2 u" c  D9 P( a" _0 x
  ! O0 T5 N- L( E3 T, o
  喜事还是有,房玄龄就奏称国防建设已胜于隋。而李世民回应也很奇特,他说国防不可少,然而杨广的枪枪炮炮还不够吗?最后却丢了江山。只是你们尽心尽力,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最好的国防。若真要百姓过上好生活,就必须重视人权,而基本的人权就是生命权,这其中,也包括司法制度的完善。
( |  ~" S" h) J  
; Y! ^+ W# |, o' O2 q  一个人的死,就加速了死刑复核制度的推行。9 O4 _, F. u- J2 \# t- W* u
  
# g: X- r4 e. o( g: w  有一个叫李好德的河内人得了精神病,成天胡言乱语,朝廷下诏调查审理,大理丞张蕴古奏称,说他是精神病,按律可以免除刑事责任。本来这是个合理要求,不料治书侍御史权万纪提出弹劾,说张蕴古包庇纵容,原因是李好德的老哥是相州刺史,而他老家就在相州,这么做只是为了讨好。7 Z8 L6 O" Z# k7 e9 b! o2 Y  `
  
9 T# E) }+ _! W& _' x  徇私枉法,这还了得?李世民最恨这种人,下令将张蕴古斩于闹市。3 Z4 `1 q) I; ~. d/ y" a; o
  张蕴古是前幽州记室,曾经上过一篇《大宝箴》的文章,大意就是虽以一人治天下,但不能以天下奉一人;虽有别墅万间,住的不过是一小片地方;虽有山珍海味成堆,吃的不过是几样而已,但有人依然大修徭台琼楼,把酒糟堆成山,把美酒灌成池,这是想干什么?这是狂妄自大!这么好的建议李世民自然乐意接受,还下令嘉奖,赐以束帛,擢升他为大理丞。没想到就这点事情竟然被杀,说起来谁都不服。
7 |- z4 Y* |4 }- {1 s8 s; y) w  $ E) U& b% B- E4 B
  幸好李世民不久就后悔了,意识到自己的一时冲动铸成大错,于是下诏,自今以后凡是执行死刑的,均需三复奏。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22: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41)& C; F, y+ @. K  w* m
                                                        
) G  X( U" V* M- Z& O                              8 s2 r5 v6 y6 N2 V' e
  作者:沁园春
, j' m3 c; k) T% X! E$ ]              
4 g) U; W+ m* [- t     
1 H1 N0 r! q# R4 @0 Q    
; B$ {4 h" L8 b3 P1 f5 I5 `. \; k  李世民说死刑关系重大,所以必须三复奏方可执行,就是希望能减少误杀,不过处决犯人时,他心里也不好受,常常为此不吃酒肉。到年底又正式下令:已判处死刑的必须在两日内五复奏,地方上也要三复奏;行刑之日,尚食局不得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寺不得奏乐,一律由门下省监察;如果有据法当死但情有可原的也应特别报告。这项死刑复核制度推行下去,还真的救了不少人,这也是李世民对人权的重视与尊重。
  C5 g& q) G; W% z0 h8 q  
# B  \6 x3 S! L1 T8 p  而害死张蕴古的权万纪跟御史李仁发两人,都靠告发别人而获得李世民的一时宠幸。这导致诸大臣多次受到斥责,这样的事情肯定不正常。魏征站出来对此提出严厉批评,说陛下原意是想借他们来警视众臣,可权万纪这等卑鄙小人把揭发和进谗言视为忠诚,自恃恩宠大搞阴谋诡计,凡弹劾的都不是真有罪,这是你自损形象。7 E8 {" p/ y  n) o$ K
  
6 y3 E! `/ B9 g. I( w( e0 U+ L  李世民想不到又挨训,沉默不语,而后赏赐魏征绢500匹。果不其然,过了一段时间,权万纪等人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他们的奸行曝光,全部被定罪。看来魏征真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 `. G/ n( i" P* j) V; M: g* Q  
' T- k( F. }7 {+ Z# a5 l  为了有效管理地方,李世民召集大臣讨论“封建”之事。封建,其本意是封土地、建诸侯,是一种政治制度,与“郡县”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并非我们今天讲的这么多贬义。郡县制就是中央任命官员管理地方,为中央集权的一种形式,它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在于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不得世袭。这两者本质就是分权与平等的博弈。
4 T$ g) c: S" H" V  ( i8 {# A0 P5 V$ P4 h% I3 V4 B
  魏征反对封建,李百药也支持郡县制,而颜师古则折衷处理,两者并用,认为封国不可太大,国与国之间再设州县间隔,互相牵制。, M2 F; B) g* s  H) k! ~
  
- y  L4 d9 Y" L) ?6 A2 d- e  李世民听取各方意见,终于在十一月份下诏,让皇亲国戚及开国功臣去地方做官,并可传给子孙,除非犯严重错误,不能随便罢免;他命主管部门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上报朝廷。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决定激起了很多人的反对,最后还闹得很不开心。
$ M- V5 K+ T: H4 `  
! Z9 _! j- Q6 }. D  不过开心的事情还是来了,可是不幸又给魏征搅黄。林邑(今越南)进贡五色鹦鹉,新罗献美女两名。魏征认为不能接受,李世民也只好高兴的说连鹦鹉都说想自己的祖国,何况二位美女?于是将五色鹦鹉和美女“原装”退回,让使者带回去。
; Q8 @: N* [" r$ x) s7 I9 L  ) x# N# l( o" I3 Z
  新罗美女前脚刚走,倭国“遣唐使”后脚就来,来中国朝贡。李世民也礼尚往来,派新州刺史高表仁持节去安抚。高表仁到了日本,见了日本王,不料为了礼节问题闹翻了。高表仁就是牛,诏书都不宣,拂袖而去。在唐朝人的眼里,小日本什么都不是,见了面你就要磕头,国王也不例外,既然不磕头,那就不鸟你!! A* H9 a. u. u$ {1 |
  
+ B2 @# ]2 {* b( \  小日本的事,李世民也不甚关心,他要去九成宫度度假了。通直散骑常侍姚思廉谏阻,李世民做出解释,说自己有气喘病,天气热就加重,只是想去避一避。看来皇帝也郁闷,这点小事都要“报告”,而姚思廉又免费得绢50匹。# N6 Z! k" A. ?% \# s
  
6 |6 Z& ], k9 i9 Y: `: t" j7 R  没想到这件小事还有很多人盯着,而且有人更是“上纲上线”,不给李世民一点“自由”,马周就是其中一位。监察御史马周上疏,认为去这么远怎么给太上皇敬孝心?如果实在要去,也要快点回来。李世民没办法,听取意见,深纳其言。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22: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42)  \- `0 X: A9 O6 A
                  
+ f- |/ {: f8 v, l  
8 ^, i, x$ T5 |# K. B, G  
7 P$ C$ _+ P: e4 R) n  作者:沁园春
) _) {2 H* @: m      z. U# d2 N( U5 y
  / _; c1 k2 M4 A! T& Z2 ?
  
# D7 E7 M6 H2 B; U% X  有了成就,就要分享,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心理。李世民也不例外,想到的是与天地一同分享,他想到了封禅。
. Q8 q; w1 ~/ I  . l: e+ f; X0 s1 C0 b
  封禅,简单的说就是祭天地,表示君权天授,以告太平,封为祭天,禅为祭地。而泰山古代被认为是天下最高山,所以一般都去泰山封禅。文武百官再次请求李世民封禅,他心里有些蠢蠢欲动,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天下安定,丰衣足食,就是不去封禅又有何妨?并且祭祀天地神灵,难道一定要这样才能表达敬意吗?”/ q( x& d' F- k8 O8 l! e" q& @
  
9 A* [- [4 i: H5 r4 X* C7 p* R  李世民说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想去,但又不好说破,下面的群臣当然明白话中有话,仍然不断请求说这次一定得封。9 m% {) f, B! L7 f- F* u" R
  1 |7 F2 D% I2 o/ |
  这时候,李世民将目光投向了魏征,就怕他唱反调!不巧,魏征又不“配合”了,站出来极力反对。于是,君臣两人一场很有意思的对话开始了。" x' p2 _& y' j
  
5 I6 C4 ?) d9 K- a* s; S7 `  “你不赞成我封禅,是功劳不够高吗?”
) z. D$ A* B2 D2 H5 ]  ; {1 Q3 T9 L8 e, B
  “够高了。”# X. I& t- h0 ?6 X. O; Y; `6 t: h
  
$ G& ?; [- d- W$ Z% X/ I! S* g% @  “是德行不够厚?”! Q8 p& ?' Z* p' y9 ~* m
  
3 G: f: e1 l% j/ P6 V) a  “够厚了。”; b- V2 s4 @' M8 {  E" k% O
  2 r- d: j- d$ m; `7 U7 D
  “是中国还未安定?”
" U* Z' L. L9 k! ~* ?  ) S+ i& v3 O$ D( q
  “够安定了。”
* E: G) r) K/ o+ h! _7 y# @( y. H  ! G0 {9 i# m. E! B3 Z6 `. g+ L
  “是四夷还未归服?”# Y: P! |" D1 q
  2 }1 \5 c$ J1 U# F3 ^
  “归服了。”" g3 m) @' b# {0 K. W% m; R. S- ~
  
$ ^7 A; v4 }( e" N4 V8 l2 \  “是一年的粮食没丰收?”9 A9 |- k$ K0 m9 r3 t) W' {
  5 Q: A6 A4 ]: ]! z' O
  “丰收了。”5 P7 b4 H5 `* O
  * V6 b& c" w' f
  “是祥瑞没出现?”1 w( S! S/ I; D9 ~' K- z" z6 E
  
8 B7 c% \6 S( }# K5 O  “出现了。”
1 z# J, Y4 X! c  P7 i0 q. O  
3 Y7 L: n& ~* U3 M% D  这就奇怪了,什么条件都已具备,怎么这么不给面子?李世民耐心也够好,又问道:“那为什么不可以封禅呢?”2 d& M5 J/ [9 ^3 t) _$ a
  
* f% K( ]% i  e/ v  魏征回答说陛下虽然有上述六项成就,但现在国家还不富裕,国内还有很多问题,为了博一个“封禅”的虚名而造成巨大危害,实在是得不偿失。恰好此时,黄河也不高兴了,发了一场大水,“封禅”的事情也就不再提起。
4 d! \, R; u' s4 w1 _9 q% z  
, E* x+ b2 q8 W! k  而有一位公主做新娘,却不能不提。长乐公主要嫁人了,因为是与长孙皇后的千斤,李世民特别宠爱,下令嫁妆要比她姑妈永嘉公主多一倍,这种家事魏征也要管,劝阻说很不合适。李世民觉得在理,回去告诉老婆,长孙皇后叹道:“我总是听陛下称赞魏征,还不知什么原因,如今才知道他真正是国家的栋梁啊!”; u1 X2 y! {" }" t6 N- A
  
2 L! D- T! w) G" w% A  长孙皇后征得李世民同意,派宦官带了400缗线,400匹绢赏给魏征,还带话给他要保持这份正直。
% `" M: h3 F3 F% C- j  
6 C/ F" a2 F+ d  O  当然,魏征也有让皇帝发脾气的时候,一天李世民罢朝回宫,怒气冲冲的咆哮道:“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 p: t/ Y4 F  t  
$ @. [9 k4 O8 h& E+ b: z7 P# w  长孙皇后弄得满头雾水,忙问怎么回事,李世民说魏征总是在金銮宝殿上当着大家的面羞辱他。”听老公这么说,长孙皇后却默默的转身走了。2 y+ T6 i+ L" D9 t
  
: v" p; b: S# O9 N1 ]$ {& {. E  正当李世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长孙皇后又出现了,换了另一套衣服出现了,平时一般穿“休闲服”,而这次却是换了一套“行政套装”。她穿着一身皇后服立于厅堂,这让李世民更是莫名其妙,搞什么?又不是去出席活动。他不知道老婆玩什么花样,非常吃惊,问怎么回事,只听到长孙皇后说:“听说君主开明臣下才正直,如今魏征如此正直,正因为有一位英明的君主啊!我怎么能不祝贺呢?”+ i7 l' v, z8 j0 _
  一句话就把李世民给逗乐了,看来长孙皇后真是聪明,还是老公的“开心果”,用一个奇怪的举动就打消了他的怒气,真不愧是李世民的老婆!
8 k+ O+ M6 y6 c- a: M/ z  
" `' L2 @/ l4 \) I4 a. I; D8 B1 z  就在这时,西突厥与薛延陀的战争开始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22: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43)$ M. D0 j1 e+ e8 s3 ]! c' e
                  
3 E5 g3 h: E4 Y% r. a  ! F& t" V' z6 A: O/ l- ]
  ! Q: |- L3 H# z! i0 s0 `8 B
  作者:沁园春& J7 N7 m- E2 d, X
    ; M2 \, G' ?& ^% I  Q: e  Q* y
  $ J* J/ ~0 Z! u  j* @, V3 e* T
  6 [0 Y) J0 R( j: F; a: l
  西突厥的肆叶护可汗出兵袭击薛延陀,不料反为其所败,虽然没被打死,但却也自己找死。
) k. e7 Q/ W7 D& W7 k/ S  
1 ^6 K/ q7 c' Z' f+ W3 t) q  这个肆叶护狠毒无情,又好猜忌,还听信谗言,当时有个乙利可汗,功劳最大,却被他以非本族的名义给杀了,搞得各部落人心惶惶。杀了人还不算,他又嫉恨莫贺设的儿子泥孰,打算暗中下毒手。泥孰命大,偷偷逃到焉耆王国。
. D1 x+ r- g! y' j  
5 v, N. ?- E, N, @4 O4 X# a  这些暴行自然有人管,西突厥的设卑达官与弩失毕二部联合攻击。肆叶护也是外强中干,被打得带了一点轻骑兵逃往康居国,不久就见上帝去了。
( U+ i6 K& k3 M  o4 D  
' v: B* C. a/ X  如此一来,泥孰又被西突厥人立为新可汗,号咄陆可汗。他迅速派人到长安请求归附,李世民派主官外交事务的鸿胪少卿刘善因到西突厥访问,嫌字太少,又加了仨字,封他为奚利邲咄陆可汗。4 i; z, \$ e$ c6 t: ~9 `
  $ W. X( k* l! {2 V0 h2 W
  今年闰八月,八月桂花香,李世民又在丹霄殿摆起酒宴,把一些亲近的大臣叫来吃大餐。长孙无忌首先发言,又大发感慨,说王珪、魏征两人以前是我们的死对头,没想到今天还能坐在一起喝酒。; `3 q" X7 @- q
  
! t7 h% C1 O; z( x  李世民表示是尽忠职守才重用他们,但有一个问题他不明白,怎么魏征次进言要是没听他的话,再与他讨论这个问题就没反应了。" N5 r( T& W1 e. ~: J  V
  ! w) q# B/ V7 h  z+ r
  魏征答:“我认为事情不可行所以才来谏阻,陛下不听还继续讨论,事情就会成为定案,所以干脆不回应。”; r# @6 M+ U+ S8 m$ Y
  : q* @0 S8 ]2 f* `! d8 O! X4 d
  李世民又问:“你讨论后再谏阻难道不可以吗?”" _# r, E/ @1 ~* `# e
  & \- @) `, F* R6 s
  魏征回答又有很巧妙,说以前舜告诫群臣:“尔无面从,退方后言。”如果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岂是舜的臣子们的本意呢?# r3 q% y* U( Q, T
  ! u6 L) Z+ Z" l% i
  听魏征又把舜这样的大圣人搬出来,李世民大笑道:“别人都说你魏征举止傲慢,我却看你更觉妩媚,原因就在这里。”' F+ X$ t9 {' n8 I: s5 C. f
  , p5 W0 @0 c8 C+ L3 U8 ~
  魏征赶忙起身拜谢说:“陛下鼓励进谏我才能知无不言,如果拒不接受,又怎敢冒犯?”
. d' u/ S( |: E; e  
' I% l' C7 p2 {' b  这边一副君臣和谐图,那边却出事了,而当事人是大唐的功臣尉迟敬德,出了什么事?他打人了,而且打的这个人还不寻常。! M, N/ o  g* Q& q5 F& L& w" n
  
! c- d9 {- n# c  这一天,李世民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庆善宫视察,为了Happy一下,便宴请皇亲国戚们,还呤诗作赋玩高雅。起居郎(皇家生活记者)吕才把这些诗赋谱成乐曲,取名《功成庆善乐》,让64名儿童排成八行,在宫中跳起《九功之舞》。这形成了一个经常性的节目,每当有大宴会,便与《秦王破阵乐》舞一齐登台表演。! i  ]7 _4 [- X: `8 A$ N
  ) k5 z6 p( z- a# z3 d" N1 M7 f
  这本来是件好事,可就在这喜气洋洋热情洋溢的隆重时刻,却有人出来找茬,而他就是李世民的心腹爱将尉迟敬德。
7 x; A- w+ R: |0 _: c' e; j( Q9 @  
5 A% j, Q, r& m$ y9 A- B  当时的尉迟敬德,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也过得不大如意,虽然是同州刺史,但一向牛逼哄哄,也难怪,别人有资本啊!尉迟敬德见有一人坐席在上首,顿时发飚了,怒发冲冠,骂道:“你有什么屁功劳竟敢坐老子上头?”他二话不说,跳上去就要打人。
# C7 y" J4 e: Y3 G8 e' ]! I  
2 K6 i: p' x5 s  这时,任城王李道宗就坐在尉迟敬德下首,站起来赶紧劝架。这时的尉迟敬德已经像头狮子,哪管得了这么多,居然挥拳砸向李道宗,把他打成了个熊猫眼,眼睛都几乎打瞎。李道宗也是倒霉,劝架不成还变“熊猫”,幸好有皇帝为他撑腰。+ o( M+ L; D: Y% M8 B+ v) @
  $ g: L% W2 S1 E7 ]' Z3 n
  李世民看不下去了,很不高兴的罢了宴,警告尉迟敬德身居高位却屡屡犯法,望你好好检讨,不要重复当年韩信的悲剧。
, i) J# ]7 U. H* F  
- R- E# F: h9 {1 ?  李世民已经发出明确警告:小心自取灭亡!尉迟敬德这时候才觉察到自己太离谱了,你要知道李道宗是什么人,那可是他李家的人。他意识到自己的臭脾气是该改改了,不然就真的会是韩信同样下场,从此以后,他还真的变乖了。史载:“敬德由是始惧而自戢。”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22: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44)8 m2 H4 r% X- Z& E) z! T' i& q
                  0 p9 ]# p2 F) f, ~- b2 Z! A
  
! ^3 e) Q  A$ o  V  o  I$ ^' B  
* b1 c+ F$ @, l) i6 S8 h/ x  作者:沁园春! ^5 m( Z5 f( @' ~& u5 b. r3 ]+ ?
    " L9 y! t8 K/ Y  l
  6 e1 M0 f6 b) I4 i
  * Z* F! U' ]8 ]9 M8 B9 N
  李世民与侍臣讨论安危之本,想找出根本原因。中书令温彦博说只要陛下能像贞观初年那样就好了。
/ A' l0 Z0 i3 E3 v/ l- h4 E" K  
& m/ x# x% b2 X; m  李世民有些惊讶,忙问自己是不是最近“功课”没做好,又是魏征出来说话,说贞观初年的时候,陛下立志节俭,求谏不倦,而近来土木工程增加了,进言的人也有些不安,这是跟从前不同的地方。李世民拍掌大笑道:“确有此事!”能承认错误是个好同志,这点与杨广有天壤之别。
- P5 G! ?# k7 Z# ]- B; |; b* Y/ x" l8 E  
* k$ c6 j. n$ X( {  要过年了,李世民亲自审问囚犯,为实施人性化管理,把死刑犯全部放回家,让他们与亲人团聚过一个好年。当然这只是取保候审而已,约定秋后要回来砍头的,这些人会真的自己跑回来送死吗?
% m) _* U1 \1 a. t6 A) l; ^1 g   
6 `0 \; l" B- O4 M- F2 F  李世民问魏征怎么很多人上书进谏讲得头头是道,而当面对答却语无伦次。魏征解释说一般写文章都要思考好几天,而到了皇上面前心情紧张,则三分也说不出一分了。况且是与皇上对着干,除非皇上言辞特别温和,不然怎么敢畅所欲言?
/ ?. A5 c- |* x, o6 @  
+ J! g6 Y2 n6 ]" m$ ]9 f& b  李世民明白了,还不是怕自己?那好,我改!从此每次接见群臣时便更加和颜悦色了。他表示杨广当年好猜忌,最喜欢摆酷,面对文武百官往往态度严肃,有时甚至一句话也不说,而他恰恰与之相反,与群臣打成一片,亲近得如同一人。/ h+ [7 K& M  r2 p4 S$ R7 w7 k& L6 Q
  # v7 f1 \" r9 o- b7 @4 C
  又是一个草长莺飞的春季,李世民改《秦王破阵乐》为《七德舞》,元宵节这天,又大摆宴席款待三品以上官员及蛮夷酋长,并演出《七德》、《九功》歌舞。太常卿萧瑀进言,要求用歌舞表演一下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人被抓时的狼狈样。9 ^- \4 T8 ~4 T7 \# Z+ D/ H5 D
  
# s! E" n* V" D6 `2 Q! o- A  李世民不同意,说这些人也是一代豪杰,如今朝廷的大臣曾经很多都是他们的部下,如果看到旧主子的屈辱之态能不伤心吗?萧瑀只好道歉,说自己愚昧。
* w) Y7 L- [% q* _* f) {  
4 r; Z) z& b4 M) X! l. |% ]8 c5 _2 M  而秘书监魏征这个怪脾气则是更加看不惯,心里面只是要求李世民偃武修文,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每次只要看到《七德舞》就故意低着个头,看都不看;而展示文德的《九功舞》则是看得津津有味。
( y2 e" R" d  l7 p+ F6 ~+ |  
1 V5 }3 u  P2 x6 m# b* K  这样的怪异表现并没有给他带来麻烦,相反,在侍中王珪因为泄露朝廷机密被降职为同州刺史的两天后,他接替这个位子。* D- J" {8 n/ w7 W' y$ D) Y
  
3 h( S- J5 O1 L  h. c$ F. }  终于到了秋后问斩的时候,树木萧瑟,黄叶纷飞,该是死囚诀别的时候了,去年李世民放回去的390名死囚,居然一个不落的全跑回来了,而且没人督办,真是奇迹!李世民也觉得这些人讲信誉,每人给了一个大“红包”,全部免罪释放!这可真让他们乐坏了,幸好没跑,不然还不知在哪儿吃逃难呢。
4 M3 k. d3 z& s. @  7 W2 w/ q9 r2 x
  这本不是件什么大事,却有人发牢骚,欧阳修就是其中一个。
% B* L: \; S+ k    p2 U2 P$ j* e
  有人来就有人去,就在上个月,左大将军周范去世。他是个拼命三郎,也是李世民的心腹,想当年只要出外巡幸,就一定命他与房玄龄留守京城,一文一武,配合默契。他正直忠厚,病得很重了就是不肯回家,坚持不下火线,带病工作,终于倒在工作岗位上,成为一名“劳动模范”。临死前,他还抱着房玄龄说遗憾的是不能再侍奉皇上了。真是一个好同志,到死都还想着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22: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45)
, B, a7 F! @, s. s; p! _, l0 W9 D1 s" k                  
0 B: U. p. Q8 F$ x  
! A) I+ B& t5 d8 p7 P: q  3 B4 u" R/ B$ _, z) e; {! r
  作者:沁园春; o% e7 `! J& U$ K# x% N; n0 @
    , L0 d4 o6 \; O  v; |0 e
  
" f1 h$ U  k) i" Z6 y6 q1 J$ @6 s  
& t0 A1 j' J) P0 X+ E8 Z  c: g. }  李世民去了一趟芙蓉园,而后又去少陵原狩猎,打了不少猎物。他心情愉悦,又陪着李渊老头子到汉代未央宫喝酒。酒宴开始了,李渊命颉利可汗跳起突厥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  S% w5 l/ m  R: G
  ; `* ]7 A' H/ T; Y: t9 u
  李渊陶醉其中,尤其是看到这个昔日最头痛的人还做起了“三陪”,这么卖力的跳舞,心中有种说不出的畅快,笑道:“胡越一家,自古从未有过啊!”3 F, K& v& g& w4 [2 Q
  
+ A" m) ?* ]' ^- f  李世民听老爸这么说,也举起酒杯向太上皇敬酒,说如今四方蛮夷都臣服我大唐,是您教诲的结果,从前汉高祖也在此为其父摆酒设宴,却妄自尊大,我不愿效法。5 n0 ~/ G' U1 R% Q/ @
  : l  B+ A6 F# Q7 N* [8 B' ?
  这话中听,想当年刘邦得了天下后把老爸请来,故意说您以前一直认为我是个无赖,不会种田不如老哥,如今比老哥怎么样?说这话自然有些赌气的味道,李渊对这些当然心知肚明,他大为高兴,众人齐呼万岁。8 |2 w+ y1 Z8 L/ l) S  B* U" b
  ' M; D+ X7 F4 \* \/ ]. i: a  M% j) t. H
  今年是李世民做皇帝的第八个年头了,一开年的第一个消息就是颉利可汗死了,他依照突厥风俗予以火化,葬于灞水之东,赠归义王,谥曰荒。颉利死后,有个叫浑邪的部下过于悲恸,自杀而死,而当时抓住他的老舅苏尼失也以死殉葬。
6 U+ _( T* j) u# l- @  ' Q# P. p* u3 k) m+ y( ~! q0 C* N
  虽然还有一群忠心耿耿的人跟随自己,住在太仆寺饮食都由国家特供,但在长安的他过得是很郁闷的,郁郁不得志,经常与家人相对悲歌而泣,却又不知如何渲泄,哭泣只能代表伤痛,悲歌却为英雄哭泣。渐渐的,他变瘦了,疲惫的身影,满脸的憔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李世民看在眼里也难过,打算让他去虢州任刺史,因为那里麋鹿很多,可以游猎——与其呆在长安生闷气,把还不如去那里如从前一样自由自在的打打猎。可是颉利不愿意去,没办法,只好授予他右卫大将军,并赐上好的田宅。
  F  T% k+ f% ^: D9 O$ n4 Q  3 `5 ^. ~: A2 P$ ^" ?# U
  颉利在长安仍旧保留着突厥的生活习俗,不住房屋,而是在院子里搭了个帐篷,那里才是他的地盘,可见他始终怀念草原的生活。雄鹰已然折翼,但心依然翱翔天际。就在他悲泣之时,在不远处,有一双好奇的眼睛注视着这一切,注视着这与中原截然不同的生活。有一天,他也疯狂的迷恋这一切,就是这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大唐帝国的历史,也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他的命运,是如此的引人注目。
* Y0 e, ^) ^" K  * l  k2 W8 J1 C4 ]1 m4 _, Z
  为了及时了解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李世民决定派人全国巡视,可中央巡视组的名单迟迟定不下来,原因是找不到合适人选。李靖推荐魏征,李世民反对,说魏征要随时纠正我的错误,一天也离不开身。最后,就干脆派李靖和萧瑀等十三人分别为诸道黜陟大使,作为中央特派专员,对各地区进行巡视。而李世民交给他们的任务,主要是三点:一是考察地方官吏;二是询问民间疾苦,赈灾敬老;三是选拔怀才不遇的人才。当然,给予他们的权力也是很大的,要所到之处,如我亲临!
2 n& Y5 l# Q# {) U. z7 l; z  D  ; E9 R- F$ b: ]2 K  [& z& J; o
  而就在这时,征讨吐谷浑的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22: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46)
- x/ ^: V/ k4 \1 I+ @0 g$ I                                                        + I: q5 y5 ]) O; l
                              
6 r& }' S" \) [" H9 {# g  作者:沁园春& g$ ^9 W6 R9 `* h2 [* Q1 G  r
              
7 W/ ?7 a0 @# \* y, S+ u+ `* t+ }    
7 ~( N+ U1 q6 r  4 {7 Q: r; A8 E
  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人还没回去却又派军队攻击鄯州,大肆抢一番。李世民很生气,对此予以谴责,要求慕容伏允入朝。伏允说我有病去不了,但却为儿子来求婚。李世民也不多说什么,以大局为重,可要要这位未来的女婿来长安迎亲时,慕容公子却又不干了,难道还要老子“送货上门”?李世民感觉被嘲弄了,非常气愤,当场解除婚约。1 l; d) }/ ?2 P7 r3 T0 H
  ( W5 O; I4 K$ g: L: ^" q
  慕容伏允脾气更大,又继续发兵攻击兰州、廓州两地。不过他此时年事已高,脑子糊涂了,接连干了几件蠢事,盲目信赖手下天柱王,还采纳他的意见连连犯边,更为严重的是竟然扣留大唐的使节。李世民派人交涉,要求“物归原主”,前后折腾了十次才把人放回来。3 m: M8 [' X* F. T. E7 q( Z$ v8 |
  , _/ b8 X! |$ E. k1 b2 H4 Y% y
  李世民很不爽了,又召见吐谷浑在京的外交人员,亲自晓以祸福,可是伏允实在老糊涂了,对李世民的好意置若罔闻,始终没有悔改之意。——好,既然是这样,那就怪不得我了,大军又开始远征了!李世民命令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分别统率边防军以及契苾、党项部落兵团大举进攻吐谷浑。
9 O0 ?3 F' ~; e+ W9 a   
3 u* P- s' s9 @! ?  捷报终于传来,段志玄大败吐谷浑,乘胜追击800余里,一直打到离青海湖30多里的地方,尽情享受着胜利的滋味。吐谷浑人只能无可奈何的赶着一群牧马趁乱逃走,副将李君羡则率精骑绕道一路追击,打得他们四处乱窜,缴获牛羊两万头。
( Y, Q6 V# Y. ^* x3 q  $ i8 ], I/ y6 z$ V! D! q) l, {' {
  吐谷浑虽然赶着牧马跑了,但肯定不甘心,等回去吃饱后又故伎重演,发兵攻击凉州(今甘肃武威)。" u6 x! Y7 u  s* ?% Q
  
4 K& F% r" Z: x& y5 w  李世民心里明白,必须采取果断行动,彻底打败吐谷浑!可是谁为主帅?这又是一个头痛的问题,本来打算是想派李靖去的,可他毕竟年纪大了,六十好几的人,而且半个多月前还因病辞去了右仆射的职务,看来是不能劳烦他远征。
) k: o! v1 W! d# H7 F0 V( K) c  
+ A9 f  J9 b7 }0 F8 U0 N'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正当李世民苦恼的时候,李靖沉稳的身影出现了,他通过房玄龄主动请缨,请求再次领兵,远征吐谷浑!( D+ L: g. u& z* }! S* I. o
  
' k0 L4 y' J( Q, q  C! c  李世民看着眼前这位大唐的功臣,虽已是个老人,但如此坚毅的眼神,就是最好的答案。他大为兴奋,即刻任命老朋友再次远征。/ p4 i  G$ s7 D& U1 e* G
  " V7 r1 z4 f# E; Q' @* }
  宝刀未老的李靖又将批挂上阵,长途跋涉,带领大唐英勇的战士为了大唐的荣誉而战——这一年,他65岁,这一刻,天也感动了!: N5 ?- C# j0 P- M1 F* w* @
  ' v1 D. |0 O* q, \, s
  经过十多天的准备,李世民正式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总领各军。而其他各兵团分别是:兵部尚书侯君集的积石道野战军,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的鄯善道野战军,凉州都督李大亮的且末道野战军,岷州都督李道彦的赤水道野战军和利州刺史高甑生的盐泽道野战军。诸路大军连同突厥、契苾部分军队分道出击,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吐谷浑发起毁灭性打击!' i/ b5 K9 {) [" v
  - K$ [; U$ C; m% @& Q9 ?
  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前方的路充满艰辛。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22: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47); y( c; f; Z* r1 E) w- P
                                                          
+ V' ]3 {  C0 I                                
9 X( w+ W* e( z  作者:沁园春! B; O; Q, m' V7 D* W
     
- o9 g$ Y* p3 \3 q$ @0 K2 P! v  
1 g0 m) l. m8 y8 R3 u7 U  
" L; ^- J+ N2 V  而就在这时候,李世民在长安想娶一个小老婆,这也遭到魏征的强烈反对。难道皇帝私生活也要管?当然要管,因为有时候公私不分,私事也就是公事。
; L9 w  \, Q3 b0 }: T0 R! _  7 M3 M( \6 _% t8 b
  原来李世民看上了隋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宝贝千金,想把她纳入后宫做个小秘。可就在册封诏书已经发布,媒人也要去郑家道喜的时候,魏征这小老头儿又跑出来泼了一大盆冷水。他“揭发”出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爆炸新闻”——这个MM已经与别人定了婚的,而这个人就是读书人陆爽。5 d: t+ a* G  G0 R: L
  
# Y: l; x% @/ K; m' N- ^- y  什么?李世民大吃一惊,怎么还有这种事?那我岂不是在抢别人老婆?毕竟皇帝也要面子,他赶忙下手诏进行自我检讨,命册封使不要去郑家登门迎亲了。
% q: g5 u  r9 F  e& Y  l  * J% a, B4 k0 h1 P  e
  看来一桩“美事”就要泡汤,而生活往往峰回路转,房玄龄勇敢的站了出来,宣称郑家只是把女儿许配给陆爽并没有正式下聘礼,况且诏书都下了怎么能半途而废?他的意思很明了,应该继续。而更令人奇怪的是,当事人陆爽也跑出来做证,信誓旦旦的说他们没签什么“结婚协议”,那是没影儿的事。' g. Q7 u2 @3 ]& p& j6 {" g
  
4 W+ S) g$ l9 g  这下搞得李世民云山雾罩了,问魏征陆爽自己都这么说是为什么。魏征不慌不忙的回答说这小子是怕你暗中报复,不得不忍痛割爱啊!一言解惑,李世民苦笑道:“别人或许会有这种想法,可我的话怎么不能让人相信呢?”看来只能自己吃点苦,成就这段美好姻缘了。
8 X7 ~* r/ D( ^0 u1 d6 G  " o0 k/ a- i6 q) \: [5 }
  不久,前线又传来更大的胜利消息,李道宗在库山大败吐谷浑,敌方老大伏允可汗烧光野草,轻装逃入沙漠隐藏起来。# C6 Y( k% O2 R7 a' t& K
  6 `0 p+ O; K" O7 ?1 ^6 I' P4 d
  见敌人躲进沙漠吃沙子去了,众将见该死的草都被烧了,马没草吃,也很疲惫,此时不可深入敌镜,应该先退兵再说。看来大伙说的都有道理,惟独不识相的侯君集提出反对意见,说不能这样,如今吐谷浑人都像老鼠和小鸟一样四处逃散,搞定他们还不是捡地上的草芥一般容易?不乘胜追击,一定会后悔的。+ Y$ g$ h# d% j2 U% [
  6 |7 E8 q. i! K. B
  这种时候又是考验领导“能力”的时候了。李靖见侯君集讲得很有道理,毅然决定兵分两路进行追击,一路由自己亲自带领薛万均、李大亮走北道,切断通往祁连山的退路;另一路则由侯君集与李道宗走南道,追截南逃的吐谷浑军。两路大军像两头狮子,紧紧咬往敌军,形成钳形攻势,向敌人扑去!
: g' [( V/ y( ]% M# m" q1 D8 ]  ) S+ z# ?- ~( l3 H; ]; W: T$ f
  没过多久,李靖部将薛孤儿在曼头山大败吐谷浑,杀了他们几个头头后还获得大批牛羊,看来军粮不愁了。几天后李靖又在牛心堆(今西宁西北)大败吐谷浑,一路追击,在赤水原更是痛打落水狗。兵败如山倒的吐谷浑只有跑路的份了——哎,摊上这么个猛人,真是倒了八辈子霉,这么搞下来连逃进沙漠吃沙子的机会都没有了。
; o0 e; a+ g) F$ W( P, w  
' T' w% X. l- E3 _; Z; D  可是预想不到的是,北路军却遇到了麻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2 12:49 , Processed in 0.03894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