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4-14 22: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飞来之师
; R* d. D! Y- B1 Y
3 w" X* q* j! \$ Y: B ]8 \ 更始二年(西元二十四年)三月,远在长安的刘玄也在密切地注视着河北的局势。早在上一年的十二月,王郎夺取邯郸僭立之时,他就接到了河北方面的紧急奏报。
+ s9 e/ h3 ]6 P$ j0 m 对此,刘玄也是大吃一惊。起初,他刚把刘秀放走,朱鲔、李轶二人就对他说:“陛下这次真是放虎归山了!唉!”听了这两个人的话,刘玄也是有些后悔。然而,人已经派出去了,也不好再收回成命,走一步看一步吧!此后,他也得到密谈奏报:刘秀去了河北之后,处处碰壁,宣慰工作进行的很不顺利。此刻,刘玄忙着办迁都长安的事情,一时之间,顾不上搭理刘秀。可是,没过多久,刘秀就打开了局面,宣慰工作搞的红红火火,虎虎有生气,很得人心。1 E# T6 m7 l5 F& [- m1 |, R
对于刘秀,他一直很不放心。对于此人,他一直心存戒备。听到这个消息,刘玄有点坐不住了,他命令向河东郡等地增兵,对其严加监视。他的如意算盘是,等到刘秀把宣慰工作进行完毕后,马上把他调回京师,重新关进笼子里。 S& X, t8 E' B7 B, x6 D
到了十二月,河北的形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剧变。半路上杀出的这个程咬金―――算命先生王郎,彻底打乱了刘玄的计划。王郎起事之初,刘玄并没有太在意,他甚至有点幸灾乐祸,很是开心:刘秀,你小子不是逞能吗?到底还是不行啊!后来,他又听说刘秀已经离开了邯郸到蓟县、昌平一带宣慰,情况不明。由于消息隔绝,他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因此迟迟没有动作。: D- ?, c! Q' t, C
正是由于刘玄的坐视不管、不闻不问,才导致王郎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几乎将河北冀州一带一口吞进腹中,拥兵接近四十万,成了声势震天的“河北王”。此时,他也接到了信都太守任光、和戎(钜鹿)太守邳彤二人发来的八百里加急请援奏报:“冀州之地,除了信都、和戎以外,几乎全部陷落,代理大司马刘秀生死不明,请皇上火速发兵增援!”( T% P4 v6 l& D# E B, a
刘玄万万没有料到,河北局势在转瞬之间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个时候,他真是有点着急了:刘秀就是再不是东西,那也是他的臣子啊!起码在眼下,他刘秀在自己跟前还得老老实实地夹着尾巴做人,不敢对他说半个不字。虽然二人有些矛盾,但是毕竟还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可是,这个王郎就不一样了,他声称自己是汉成帝之子刘子舆,他才是真龙天子,还把刘玄说成是“伪皇帝”,要与刘玄分庭抗礼。对于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逆贼,刘玄怎么能够容忍他的存在?
3 d' a" p2 E9 r, K4 W+ ]8 q 于是,刘玄立即下令发兵增援。他紧急下诏命令尚书仆射谢躬带着马武等六员大将率领兵马数万人渡过黄河星夜增援河北,逼攻邯郸平叛。可是,王郎的势力太大,兵强马壮,谢躬与王郎交手,多次失利,损兵折将。谢躬虽然不至于全军覆没,却也损失惨重。迫不得已之下,谢躬不得不率部西逃到河东郡以自保。& }( x+ G4 m8 ?7 M. B6 L
更始二年三月,刘玄又接到了奏报:刘秀在任光、邳彤二人的支持下,征召了数万“奔命兵”,已经控制了河北中部的常山、中山、河间等三个王国,势力复振,声势震天。此时,刘玄看到刘秀在河北大有咸鱼翻身之势,刘玄再也坐不住了,赶紧采取对策。他深知,现在要是再不派兵,将来河北这个“热被窝”他就再也插不进去腿了。; G9 N1 I. F+ _, m; d7 B
于是,他立即开始紧急部署,准备再次进军河北。因此,他急令谢躬等人从河东郡启程,从南面袭击邯郸,与北线的刘秀对王郎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又命令鲍永为代理大将军,率领精兵数万集结在河东、并州一线。
# }' @+ c. \4 `5 F) @- u+ H! ] 这个鲍永,刘玄是听了手下人的建议征召的人才。他是西汉忠良鲍宣的遗孤,也是一个干才。
5 {& e$ B+ _1 q3 G( C 鲍永字君长,是上党郡屯留人。他的父亲鲍宣,是大汉朝的一代忠良。在汉哀帝之时,鲍宣曾经做过司隶校尉,对朝廷忠心耿耿。汉哀帝死后,他对于丞相孔光甘当王莽的走卒非常不满,曾经依法处置过他,因此获罪下狱。后来,太学里的学生千余人聚集请愿,才救下了他的性命。此后,由于他又对王莽的篡权之意多有揭露,被王莽视为“眼中钉”。汉平帝元始三年(西元三年),王莽借“吕宽案件”,大兴党狱。自己平素所厌恶的人,全部予以诛杀。其中包括汉元帝刘奭的妹妹敬武长公主,王莽的亲叔父红阳侯王立。各郡、各封国的豪杰,忠心于大汉朝的忠臣义士,凡不顺附王莽的,都被诬陷有罪,依法处决。鲍宣与前任前将军何武,以及前辅政大臣、左将军王商之子乐昌侯王安、前左将军辛庆忌的三个儿子:护羌校尉辛通、函谷都尉辛遵、水衡都尉辛茂,以及南郡太守辛伯,全都被处死。共诛杀数百人,全国震惊。 a9 B! \ c, J0 x+ e$ C# X+ r
鲍宣死后,鲍永留居上党。他志操高洁,精通欧阳《尚书》。他的母亲早死,侍奉着后娘而居,侍之至孝,如同亲生母亲一样。他的妻子有一次偶然在后娘面前责叱家里养的狗,鲍永知道后大怒,斥责妻子不该指桑骂槐,实在有失妇道。一怒之下,竟然在将老婆休回了娘家,夫妻二人就此离异。此后,鲍永在上党郡里做功曹,勉强养家糊口。上党都尉路平却是个势利小人,一心想杀了他向王莽邀功。所幸的是,上党太守苟谏将鲍永保护起来,他才得以活命。1 g" `: C0 q( i' p; \+ t( a" C
刘玄对于鲍永的才能非常赏识。此次出征,他给予了鲍永充分的权力。他宣布,自偏将、裨将以下的官制任命,鲍永可以临机决断,有先斩后奏之权。随后,刘玄又以冯衍为立汉将军,镇守太原。此外,他又令上党太守田邑等缮甲养士,扞卫并州,确保在河北的更始政权的据点。
2 {1 u! n% w. g 对于刘玄的赏识重用,鲍永是感激涕零。他领命率军到了河东,大败青犊军,彻底扫清了境内的流民军势力,使得更始政权的河东形势得到了稳定。刘玄得报大喜,加封其为中阳侯,负责河东地区的军政事务。
9 G/ v! Y1 j4 t Q' ?% u9 D5 V 鲍永、冯衍、田邑三人,都是国家干才,他们在河东一带卓有成效的防御,使得更始政权在河东地区的局势得到了稳定,并且也在觊觎河北诸地。在河东地区得到稳定之后,谢躬的东征军也进入了河北南部,对王郎形成了夹击之势。实际上,此刻的河北地区,并不是王郎与刘秀两强争雄,而是王郎、刘玄、刘秀三方在角力。当然,就局部而言,王郎还是占有明显的优势。他的人马最多,地盘也最大。但是由于他决策犹豫、行动迟缓,他的优势逐渐在一点一点地丧失。尤其不利的是,此刻的他,犹如一只猛虎要面对前后两只猎豹,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窘境之中,; F% v0 I8 t/ J0 v6 T
再说刘秀。此时他正远在卢奴,对于这些情况,由于道路隔绝、消息不同,他并不知情。此刻,他正在千方百计的招徕人马,准备伺机与王郎决战!
& e+ r# u x9 v( U2 u4 D- ^ 刘秀在安顿好北边真定一带之后,南征的战机已经成熟。他立即即挥师向南,攻城略地。刘秀的进展很顺利,没过几天,他就接连攻克了新市﹑真定﹑元氏、防子诸地。后来,大军进至鄗城,逐渐向王郎政权的核心地区逼近。9 F( x) ?, L$ a% m- q+ G
刘秀大军兵临鄗城之下,准备攻城。刘秀还是采取“先礼后兵”的策略,发书城中劝降。鄗城守将大惧,马上开门出降。刘秀兵不血刃,顺利地拿下了城池。% y" d& h5 f# ]% X8 `
然而,这个投降似乎是个阴谋。当刘秀刚刚率军入城,进入馆驿歇脚,城中却发生了剧变。这天晚上,鄗城中的大户苏公乘夜打开城门,将埋伏在城外的王郎大将李恽的军队引入城中。李恽突入城池之后,见人就杀,城中顿时大乱。此刻,在馆驿边宿卫的前将军耿纯率部奋起迎战。他率领手下的士兵与李恽所部在城中展开了巷战。经过整整一夜的殊死拼杀,耿纯击败了偷袭敌军,并将李恽生擒就地斩首。经过一场混战,一场突如其来的变乱被化解。刘秀在夜里,也受到了一些惊吓,不过最终却安然无恙。
9 H* R+ _" ~6 p! V3 C+ a" N 刘秀拿下了鄗城之后,逐渐逼近赵国―――也就是王郎的统治的中心地域。
" ^8 L3 m- _, ]2 l 次日,刘秀出榜安民,整顿城外的大军入城。他的下一个目标,当然是王郎政权重兵把守的重镇―――柏人。不过,刘秀很快就犯了一个错误,使得战局发生了一些小的波折。7 I- u2 ?; t& u2 E- [/ t3 v P
为了稳定后方,这次刘秀没有像往日一样亲率大军突前,而是命令朱浮、邓禹二人为先锋,率军南取柏人(今河北省邢台市)。遗憾的是,刘秀派出的两名先锋都是书生出身的谋士,没有一个是有作战经验的将才。+ {& y4 e4 K$ C" @/ E" p
朱浮字叔元,是沛国萧县人。刘秀到了河北之后,朱浮取代冯异成了大司马府的主簿,主管钱粮内务。此后,又被任命为偏将军。朱浮很有行政管理才能,是个事务型人才。另外,朱浮的性格偏狭急躁,不能容人,做事极其看重细节,大局观上比较差。 [/ F3 }- B3 G; k4 W
邓禹则作为刘秀麾下的首席谋士,在他身边参赞机务,负责政策制定、组织人事工作,是个谋士型人才。邓禹的性格比较柔弱,是个典型的书生性格,遇事有些犹豫。) D3 u7 Q* R3 Z
另外,他们没有独立领兵作战经验,都是第一次领受军事作战任务。因此,无论是从两人的业务特长还是做事性格来看,派他们两人做先锋很不适当,存在很大的问题。
0 f8 T8 P0 ?+ o- |- S8 Y6 t, V! J: j 当时,王郎派大将李育镇守柏人。李育是河北大户,是当初拥立王郎的三位重臣之一。他手握重兵,镇守柏人,对于刘秀的进攻,此时已经做好了周密的迎战准备。& k' F8 Y9 g6 K* f4 v
朱浮、邓禹二人的军事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他们身为先锋主将,竟然没有做最基本的军情探察就率军前进。由于连战连捷,他们滋生了骄傲轻敌情绪。他们二人认为,对于柏人城,还是老办法:发书劝降,就像前面刘秀攻取鄗城一样。在他们看来,柏人城里不可能有多少敌军,拿下城池是非常简单、轻松的事情。6 {9 e3 B6 v2 N6 ^
他们甚至把粮草辎重队伍放在队伍的中、前部,自己带着人马在后面慢悠悠地行动。不料,还没有接近柏人,前锋部队在行进过程中就遭到了李育的伏击。惊惶失措之下,汉军大溃,大量的士兵被杀。* U: D6 V7 e; W. p. s3 ~
真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朱浮、邓禹二人不仅没拿下柏人城,损失了很多士兵不说,还把随军携带的大量军需辎重全部丢掉了。不仅如此,李育并没有见好就收,还在乘胜紧紧追赶。朱浮、邓禹二人见李育来势凶猛,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掉头就向鄗城方向没命的逃。1 C; C9 [8 w$ N, k; d
刘秀鄗城接到败报,大吃一惊。他亲率大军出城,前去接应前方的撤退下来的残兵败将。在半路上,他接住了邓禹、朱浮二人,将败军收拢。自己亲自上阵,率领生力军严阵以待,准备迎击李育。* e# S4 l; h4 j: g' T
此刻的李育,汉军被他大得打败,他乘胜一连追了一百多里,收获巨大。本来,如果他适可而止,刘秀也就算了。可是他觉得刘秀汉军的战斗力也不过如此,不禁有些得意忘形,他得寸进尺,甚至准备一鼓作气拿下鄗城,试图一举将刘秀进入赵国地区的军队一举全歼。2 H: G# ?4 s2 F/ T: |1 G/ |: K+ c
此刻,他率领的追兵已经兵临鄗城的郭门之外。刘秀见李育如此不知好歹,竟然带人打上门来,不禁大怒,决心狠狠地教训一下这小子:李育!今天让你小子看看,马王爷有几只眼!5 f, m4 [+ U" p4 N8 s3 G8 [9 F; M% I
俗话说:“换人如换刀。”李育的军队从柏人城外作战开始,已经打了多半天,将士们已经很疲劳了。再加上一直在高速追击,已经处于“强弩之末”。相反,刘秀的部队却是精神抖擞的生力军。正所谓:“换人如换刀”,李育这种庸将,哪里是刘秀的对手?双方一交手,李育真是追悔莫及,暗暗叫苦:完了!这回真是亏大了!结果,他被刘秀打的大败,不仅几乎全军覆没,还把刚刚缴获朱浮、邓禹的那些物资又吐了出来,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q# G5 m8 o1 x
这一会,轮到李育率军逃窜了。他一路狂奔,马不停蹄地向南逃,刘秀则率领大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双方大杀一阵,李育再次大败。最后,李育带着残兵败将逃进了柏人城,闭门不出。- S4 A1 {: q1 w V. [ z. h% n
次日,刘秀率领得胜之兵,驰至城下。汉军在大胜之下,士气高昂。于是。刘秀亲至城壕边上,发令攻城。李育这人,虽然野战不是刘秀的对手,防守却有一套。刘秀攻击了几天,始终无法破城。从此,战局陷入了对峙胶着状态。( ?8 P/ H+ T7 C$ Y/ M! j
就在刘秀率领大军围攻柏人之时,突然大营外来了两个风尘仆仆的的年轻人,虽然满面都是旅途沧桑的劳苦之色,却遮掩不住雄姿飒爽的英雄之气。他们自称是从长安赶来的,他们指名要见刘秀,声称要到营中投军效力,手中还拿着一封汉中王刘嘉荐书。守门士兵见二人仪表魁伟,相貌不凡,就将他们接引进营,先拜见了主管人才招徕工作的谋士邓禹。* l4 t" ^' }7 N8 j. E5 u0 X
邓禹一见二人,不禁大喜:真是不得了!真是天佑主公!原来,前来投军的这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贾复,一个叫做陈俊。都是南阳郡的两位菁英俊才。
# X" r5 v, p, j: N$ t5 b, q 邓禹马上向刘秀报喜,并把他们二人都推荐给了刘秀。刘秀一见刘嘉的书信,也是异常兴奋:“太好了!刘孝孙这小子,还是没忘了本官啊!”邓禹也在一边忙不迭地对刘秀说:“主公!这两个人都是汉中王推荐的,他们都是难得的将帅之才,应该提拔重用啊!”刘秀呵呵大笑:“刘孝孙麾下的人,错不了!”他马上任命贾复为破虏将军府督尉,陈俊为安集掾,具体任务都是负责围剿境内的赤眉、青犊流民军。
+ h3 J/ ?5 B5 [6 [ 刘嘉是谁呢?他为什么要派人找刘秀呢?贾复、陈俊二人又是什么来历呢?
/ r; L8 U# O8 t* m4 J6 ^ 刘嘉字孝孙,是刘秀的族兄。刘嘉的父亲刘宪,字翁君,是舂陵侯刘敞的胞弟。刘嘉很小的时候,刘宪就去世了。刘嘉性情温厚仁爱,刘秀的父亲刘钦非常喜欢他,把他收养在身边,就像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刘嘉从小与刘縯、刘秀兄弟一起长大,关系之亲密,亲如手足。刘钦死后,他们都被刘钦的弟弟刘良收养。兄弟几个成人后,刘良曾经出钱送刘嘉与刘縯一起到长安去上学,学习《尚书》、《春秋》,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地皇三年十月,刘縯、刘秀兄弟在舂陵起兵时,刘嘉也参加了起义。汉军在小长安一战,惨遭大败,刘嘉的夫人、儿女全部被杀,一门老小死的干干净净。次年二月,刘玄被众人拥立即位后,任命刘嘉为偏将军。六月,刘縯率领汉军攻克宛城,刘秀也率军大破王莽大军于昆阳。刘玄进入宛城,封刘嘉为兴德侯,晋封大将军。此后,南阳人延岑起兵,刘嘉率军到汉中郡冠军县征讨,将其收服。更始二年二月,刘玄迁都长安,分封诸将。晋封刘嘉为汉中王、扶威大将军,持节南下就封,以南郑为都城。此后,南阳人延岑起兵,刘嘉率军到汉中郡冠军县征讨,将其收服。这样,刘嘉就拥有了部众数十万。. @) o X, c! O) g! i* J
贾复字君文,是南阳郡冠军县人。少年的时候,贾复非常好学,一直在研习《尚书》,研究治国安邦之道。当时,舞阴县有个姓李的儒生,很有学问,开馆授徒。于是,贾复向他拜师求教。李先生对于贾复的才华,赞不绝口。他对门人说:“贾复容貌不凡,志气高远,又勤于学习,是出将入相的材料,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王莽末年,贾复在为冠军县做掾吏,县令派了十几个人分别到河东郡买食盐并运送回县。当时,河东郡一带强盗蜂起,劫掠财物。其他的人纷纷丢弃了货物财产逃命而回。只有贾复带着货物安全回来。回来之后,全县的人都很吃惊,佩服他的勇敢和诚信。地皇三年四月,绿林军由于瘟疫爆发而分裂。一部在王匡、王凤流窜到南阳郡新市,号称“新市兵”。另外一部,在王常、成丹的带领下,向西奔窜,进入南郡下江,号称“下江兵”。贾复也聚集了几百人在羽山,自称将军。更始帝刘玄即位后,将贾复的军队归汉中王刘嘉指挥,作为其部将。3 q0 n) }2 j9 Y
陈俊字子昭,是南阳郡西鄂县人。他年少的时候,做过南阳郡的小吏。刘玄在宛城即位之后,刘嘉做了太常将军,陈俊就成了刘嘉的长史。陈俊为人长于民政,也长于内务管理,是一个行政干才。他性格勇猛坚毅,尤其擅于军事,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才。! f0 @4 V$ O5 c' U* u
此时贾复看到长安的更始朝廷腐败淫乱,就与陈俊一起去劝谏刘嘉 :“大王!如今天下未定,四海无主,而大王居于汉中封地一隅,却想保住爵位富贵。请大王想想看,您想要保住的东西最终能够保住吗?”刘嘉说:“你的意思我明白,本王能看得出你的话里有话,你的志向远大,我这里不是你应该呆的地方。如今大司马刘秀在河北,必然能够重用你。”这个刘嘉虽然自己没什么太大的本事,却有一双识人的慧眼。于是,刘嘉修书一封,把贾复和部下的长史,同为南阳人的陈俊一起推荐给刘秀。刘嘉对贾复、陈俊说:“从此以后,你们就不用再回来了,好好跟着大司马干吧!”就这样,贾复、陈俊拿着刘嘉的荐书,渡河到河北去投奔刘秀。# i. S0 @. f9 o( w9 I: P) r
贾复生得英俊魁梧,看上去英姿飒爽。刘秀一见面,立即就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对他极为赏识。当时,贾复的马瘦弱不堪,刘秀亲自把自己马车上三匹辕马之一的左骖赐给了贾复当座骑。但是,刘秀手下的人对于贾复这样一个初来乍到的人一下子就做了这么大的官很不服气,就想挫一下他的锐气。+ {$ A! }: Y0 i, K& F. B
当时,因为刘玄派刘秀到河北宣慰,任命给刘秀的正式头衔是“破虏将军代行大司马事”。因此,刘秀在河北设置了两个衙门,一个叫做大司马府,一个叫做破虏将军府。大司马是最高军事长官,级别比破虏将军高得多。当时,贾复是破虏将军府的督尉。段孝是在颖川时跟随刘秀的老资格,当时是担任大司马府督尉,专门负责中、下级官员、将军的人事任命。
J: S: ^) z% D# | 有一天,贾复与段孝在一张桌子前议事。段孝看到贾复这么一个新人,竟敢与自己平起平坐,很不高兴。他对贾复说:“小子!你是将军府的督尉,我是大司马府督尉,你怎能与本官一起共坐?还不闪开!”贾复不以为然地说:“我们都是大司马刘公的部下,还分什么尊卑贵贱呢?” 段孝一看贾复这个人真是不知好歹,年纪轻轻,新来乍到,居然还敢顶撞自己,不禁大怒。他在盛怒之下,就准备利用职权,对贾复进行报复。他下了一道公文,决定改派贾复为鄗城县尉,即日启程,不得延误!刘秀知道后,对段孝等人说:“贾督尉有千里驹之才,我刚刚安排了他去带兵讨贼,不得擅自乱调!”从此,周围的人知道刘秀青睐贾复,再也不敢给他脸色看。1 V5 c, l7 q# i B# M
不仅是贾复受到刘秀身边那些老资格人士的嫉妒,陈俊也不例外。他刚来之时,也受到了大司马府、破虏将军府中负责组织人事工作的官员们的极力打压。陈俊的遭遇,与贾复一样,几乎是如出一辙。这些嫉贤妒能利用手中的职权,对新人竭力压制,不想让这个新人超过自己。几天后,吏部衙门的官员们决定调陈俊补缺为曲阳长(即曲阳县令)。陈俊倒是二话没说,马上准备上任。刘秀得知了这个消息,马上召见陈俊,向他咨询军务。不料,陈俊禀道:“属下马上要到曲阳县上任去了。”刘秀问他:“陈俊!你不是说要在本官身边做事吗?为什么要贪图一个小小的县令职位呢?”陈俊委屈地说:“不是属下要去,而是有人派属下去的。属下岂敢违令?”说完,他立即解下县令印绶,双手奉还给刘秀。刘秀感慨地点点头,当即任命其为安集掾,专门负责招募士兵。
: U6 L3 R, V( o* [" _* o 此刻,在刘秀的控制区域内,除了存在用人上的弊端以外,还存在一个极大的问题:军纪败坏。自古以来正常的用人之法,历来是强调以德为先,讲究德才兼备。由于为了对付王郎,刘秀不得不利用物质利诱、封官许愿等不得已的手段招募奔命兵,借以扩充军队实力。这一政策是权宜之计,不是正常的用人之道。这一政策的副作用马上立竿见影地得到了体现:流窜在社会上的江洋大盗、地痞流氓、投机小人也趁机涌入了汉军的队伍当中,使得队伍的素质大大下降。这些恶棍、流氓,匪性难改,在征战的过程中,严重违反军规,大肆抢掠,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此时,这个问题在此时已经是非常严重了,必须要加以严厉整顿。
4 n/ \9 d% u: v6 r 对此,刘秀也是深感头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发布命令,在全军范围内重申军规,违者严惩。他知道老部下祭遵为人严正,刚直不阿,就任命他为军市令,也就是汉军中的军法处处长。刘秀对祭遵说:“祭将军,我军的军纪就靠你了!希望你执法必严!”令刘秀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祭遵整顿军纪竟然是拿他身边的亲信开刀。
: k2 h4 Z1 g( Y 当时,刘秀的贴身侍从在军中犯法。一向性格冷峻的祭遵当然是毫不客气,立即将其逮捕。在没有向刘秀通报的情况之下,就将其明正典刑,按律处决了。刘秀大怒,认为祭遵胆大妄为,先斩后奏,目无尊长。命人立即将拿下,准备杀了他。, U) G% P: T) |8 A' [& R2 a v) K
主簿陈副进谏说:“明公,您经常希望诸军号令严明,遵纪守法。现在祭遵依法办事,整饬纪律,正是严明军纪的大好事机啊!”刘秀一听,转怒为喜。他不但赦免了祭遵的先斩后奏之罪,还提升他为刺奸将军,授予他监督诸将之权。这一天,刘秀将全军高级将领集齐,手指着祭遵对铫期等大将说:“诸位将军!你们今后要当心祭遵!本官行辕的侍卫犯了法,祭将军都按律严惩、斩首示众了!将来你们要是犯了事,他肯定不会以私废公!诸位,你们还是小心一点好!”: `# n! M3 X& |. D5 T
当时,刘秀部下有些诸将,也有纵兵抢掠的恶习。因为刘秀亲自统军,诸将不敢太放肆。但是,只要一有机会,还是要设法抢点东西中饱私囊。现在诸将看到祭遵做了刺奸将军,看到其执法如山,一个个噤若寒蝉,就严厉约束部属,不敢再纵兵扰民。这样,刘秀部下的军纪,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2 l" o, o" Z0 M# ]0 J& J# `6 Q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刘秀在柏人城下屯扎了已经有十几天了。此刻,他面对李育在柏人城的严密防守,一时竟然束手无策,不禁有些焦躁。此刻,有人献计:“大司马!现在我军即便攻克柏人,用处不也大。为什么呢?因为柏人城距离邯郸太近。即便我军拿下了城池,也必须分兵来把守。这样一来,王郎必然会全力来攻。交手之后,依照现在的实力对比,我军能否取胜,并没有太大把握啊!以末将之见,不如先东取广阿,北收钜鹿。然后再掉头南下取邯郸也不迟!” 刘秀觉得此计有理。于是,大军掉转兵锋,往东北方向取广阿(即河北省隆尧县)。守军一战即溃,刘秀很轻松就拿下了广阿城。9 Q! q2 V& p# d. v9 w* I/ f D
刘秀在广阿,把邓禹叫来议事。刘秀把天下坤舆图(即全国地图)展指着对邓禹说:“天下郡国叛乱蜂起,乱成这个样子!我等现在应该考虑使天下重新统一。邓禹!你以前不是说天下不足本官平定吗?我军队人数不多,地盘就这么一点,现在应该怎么办呢?”邓禹说:“如今海内殽乱,人心思望明君圣主,就像赤子思念慈母一样。从历代兴亡的历史来看,能否取得天下,在于对于人民施予德惠的厚薄,而不在于占据疆土的大小,也不在于兵马的多少。”刘秀很赞赏邓禹的回答,于是安心备战。刘秀在广阿,一面修整城池,一面操训部队,积极备战,准备北取钜鹿。另外,他还在自己所控制的地域内,广施恩惠,使得人心逐渐安定。0 b8 U$ S9 o! M2 K' R$ I
更始二年四月,这一天,刘秀正在城中督训士兵。突然,守城的士兵突然来报:“启禀大司马,城外有骑兵大军逼来!已经到了西门外!请大司马速速上城查看!”刘秀大惊,急忙登上西门城楼瞻望。只见城外尘土飞扬,果然是全部是骑兵!士兵们头顶铁盔,腰佩马刀。跨下全部是清一色的青鬃骏马,人数至少在数千人之多!他们从北面源源不断地飞驰而来,列阵城下。马队奔驰之时,扬起滚滚尘土,分外雄壮。刘秀虽然久经战阵,从未见过如此之多的骑兵。即便是当年昆阳城下,王寻、王邑的四十二万大军中也没有如此精良的骑兵。刘秀心中一惊:“难道是匈奴人?”因为,只有匈奴人才有如此多的优良战马。可是,从他们的装束看,却分明是大汉官军!此刻,他也顾不得许多了,在城头高喊:“哪里来的队伍?”
' ^" Y s9 R. \, @+ k1 w/ e 只见为首的一员黄脸大将,应声振臂高呼:“我等是上谷﹑渔阳二郡的突骑!速速开城!”刘秀又是一惊:难道是王郎的北郡骑兵南下围剿自己来了吗?为了搞明白对方是敌是友,他又向对方大喊:“干什么来的?!” 那位大将高喊:“我等是为大司马刘公助战来的!速速开城,放我等进去!”刘秀不信:“有何凭据?”只见有一位少年将军从阵中奔出,甩蹬离鞍下马,对着城头的刘秀挥手高喊:“大司马!末将耿弇前来参见!这是上谷、渔阳二郡的突骑,前来助战!”刘秀又问:“适才那位答话的将军是谁?”此刻,那位黄面虬髯的将军也拍马向前,翻身下马,向刘秀拱手道:“末将上谷郡长史景丹,参见大司马!”! A9 L7 [% p" ?! L
刘秀大喜,即刻下令:开城,迎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