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历史罪——不忍细读的史案真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20: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立接班人这事,武则天伤透了脑筋,白天伤神,晚上做一梦。什么梦呢?简单——她梦见一只特大号鹦鹉,两只翅膀折断了。翌日早晨,她询问大臣们,这梦是什么含义?7 @5 r# s9 R5 U0 ^, k1 _# s
  狄仁杰直截了当地分析:这只鹦鹉,就是陛下您。两只翅膀,就是陛下的两个儿子。他们现在一个被软禁,一个被远远的囚禁。所以两翼折断。断了翅膀的鹦鹉怎么能够飞翔?陛下如果起用了二子,鹦鹉就能飞翔了。
/ y& m4 i# b! l$ h$ A+ e' T' E( Q5 @  
7 H5 X  d, m8 E, h* e  狄仁杰这话真直接,二子是指谁?就是李显和立旦。这话像一根针,一下刺到武则天心里。可还没有如雷轰顶的效果。没等武则天表态,狄仁杰紧接着又来了一招更厉害的——明确指出立武姓和立李姓的区别——如果陛下立了儿子,千秋万岁还可以配食太庙,有人祭祀。如果立了侄儿,一个侄子能让他的姑妈在太庙配享吗?显然不能。这是其一。其二,侄子和儿子到底哪个更亲?很明显,不用回答,当然儿子亲。其三,说起来这虽然是陛下的家事,但您这个家不是小家,是国家。所以这个事关系到江山社稷,关系到您的身后大事!7 x8 _/ O  K$ w- m8 `
  ) e' x  H; V; @4 O% P1 U' f
  听了狄仁杰这番入情入理,精辟透彻话,武则天的立储君天平再一次倾斜到李姓一边。这时候,不单是李昭德和狄仁杰等大臣拥护李姓,就连武则天的两个宠臣,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也拥护李姓。这俩面首自从神功元年进入深宫,得到武则天宠幸后,一发不可收拾,先后都当了官儿。张易之官职升到散骑常侍,张昌宗为司尉少卿。对于张氏兄弟的得宠,武承嗣、武三思是非常厌恶的。张氏兄弟很清楚,武则天一旦驾崩,武承嗣或者武三思继位,他们再没有好饭吃。所以,他们也不拥护立武氏兄弟为嗣。0 o( ?3 z, o. p- Q. ~6 \
  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见得就好办法改变处境。张氏兄弟心里很惶恐。这时候,有个人给了他俩一根救命稻草。8 i0 d! o4 ~- m% z) T
  
1 l0 L# A% J. J8 D  这个给救命稻草的人,自然是张氏一党的,他就是机敏干练深得武则天信任的吉项。这时候,他和张氏兄弟同为控鹤监供奉。既是一党,吉项对自己的处境自然也很清醒,张氏倒台,他笃定受到牵连。而他,可不是一只无头的苍蝇,他有的是主意,于是对张氏兄弟献计:你们两兄弟的权贵,不是凭借功劳得来的,恨你们的朝臣大有人在,如果你们不及时为朝廷立功,将来下场很惨,无法自保。如今宰相大臣们大多支持李家,而庐陵王流放房州,李旦软禁在东宫。陛下年事已高,需要急立继承人。而武姓诸王不得民心,天下终将归为李唐。你们何不劝谏皇上,立庐陵王为太子。这样,一来顺应民心,二来免除祸患,三来可以保住自己的权贵。
+ Y/ g7 ?# [8 U% E  
1 O* F* V6 S. _: M; [  张氏兄弟很高兴,采信了吉项的建议,逮着机会就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时间一长,武则天发现“天下庶士未忘唐德”。她其实没有选择,形势如此,如果她立武氏诸王之一为太子,将会丧失人心。说浅点,这是一个政治问题;说深点,这是一个文化问题。女人当皇帝,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背叛。不客气地说,传统文化是造就社会偏见的产物,讲究的是上圣下愚。众生平等么?众生从来就没法儿平等。在中国的任何一个时代,一个背叛传统文化的声音出现,立刻就会被很多声音和唾沫所淹没。只能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另类想法全藏心里,不能说,一说就错。
4 e+ {/ n- D& F3 m! I8 i  . t1 G. s' ]$ g# _. u
  武则天了不起,可最终还是妥协。不仅是怕失去民心,更头疼的事,立太子的诸位问题还影响到民族关系。契丹、突厥等族见缝下蛆,伺机起兵。圣历元年,公元697年,契丹孙万荣带兵侵犯幽州,打出的旗号竟然是拥立李显,复辟李唐。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借口、另一方面,突厥族的默啜可汗先是拒绝了来迎娶自己女儿的淮阳王武延秀,理由是,我受李家恩惠,女儿要嫁,就得嫁给李氏子弟,怎么能让武氏的人娶去。听说高宗有两个儿子,我要拥立他们。而后也以此为借口,进犯定州,占领以后又围困了赵州。河北一带非常危急。武则天先后调集45万大军疲于应付。最终,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三月,做出了最后的决定,诏回庐陵王李显,立他为太子。这意味着,确定自己死后,皇位由李显继承,李唐的江山终究是李唐的。还给你们。
+ j2 `* o+ i, M5 `# L8 l! u  6 K; t: W8 f4 F
  李显接到武则天的诏书,被接回到神都洛阳。当他被重新立为太子的时候,距离他第一次登基,已是整整十五年。十五年!人一辈子有几个十五年?人生七十古稀,而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20: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显接到武则天的诏书,被接回到神都洛阳。当他被重新立为太子的时候,距离他第一次登基,已是整整十五年。人生七十古稀,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 I6 l* M# ?( v) Y2 g  人一辈子有几个十五年?
& g5 N( w( P- ^: I8 u0 \  n; W$ [   4 {. r- D2 Y) d2 }# x9 U
  诏回李显后,武则天在朝堂上,武则天对狄仁杰半天玩笑半认真地说:“还你太子。”. W/ g" ]! B2 ]& h+ `, w9 i
  狄仁杰流泪叩首。
( q0 b2 c0 V+ V: E: b  这里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武则天不立就在洛阳的李旦为太子,而要诏回房州的李显?
7 q+ f4 R0 z; V' G  这个问题,野史倒有一种说法。说是武三思受了李显的妻子韦后托付,在武则天面前称赞了李显。这事得从扬州徐敬业叛乱说起,武则天令大将李效逸带兵征讨的同时,又派武三思去房州监察李显,看他有没有举动,是不是企图遥相呼应。
& v1 d1 ^* z* b$ |2 i  武三思到了房州以后,见到了李显和韦后,这个韦后风韵十足,不是一般的美貌。可李显被废黜,他的夫人再美也是落水的凤凰。在这种境况下,韦后想利用武三思是可以理解的。她频频向武三思抛媚眼,送秋波。搞得武三思心旌摇曳。' s. W' H( u% s/ z4 p2 H8 b
  韦后知道,搞定武三思,等于讨好了武则天,以后的日子或许就会大不一样。
$ ]& y# V" h' T/ k, X  女人能靠什么搞定男人?0 o. [0 G0 u! C3 Z9 N! R+ ]
  # l+ V6 D- D7 `8 {2 `. B
  当天夜里,韦后精心梳妆,打扮得让男人一见就会产生很多联想。而后独自来到武三思的馆舍。武三思模样很正派的在读书,忽然一股浓郁的胭脂香味钻入鼻孔,随即韦后像聊斋妇女一般飘然而至,武三思做惊讶状,起身相迎,客套地说:娘娘深夜造访,实不敢当。
. N0 f; d2 s) Y, L+ x  韦后迷人一笑,伸出纤细玉手,轻掩武三思嘴唇,说了两个关键词:噤声!灭烛!, G0 ?4 c1 N8 \5 J6 ^) c2 u# U
  武三思这次没有三思而行,他立刻吹灭蜡烛。随后,二人就干了一些省略后的事情。
, e( `+ P0 i/ j1 m5 ]% {; I  次日清晨,韦后向武三思索要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就是要求武三思在武则天面前保举李显为太子。
8 D8 u8 O( h% q7 Y  j, Z& G  武三思没想到,这一觉竟然睡出了这么大的政治意义。他答应了韦后的要求,并指天发誓说一定办。& P( w" o& n8 s6 k1 R* }1 E$ D
  8 U+ \, G% p! Q* Y
  武三思走了。没多久,武则天的诏令就到了,要李显迁回神都洛阳。) I; |2 _% [$ \& c) l
   3 D1 J8 J' Q7 I1 O8 r% m
  这就是野史说法。里面至少有三个疑问。其一,韦后一夜情献身武三思,这个事是否存在,谁也无法确定。若确有此事,也是在极其秘密之下进行,并没有招呼左右随从围观。那么,这事如何被外人知晓?. B, z: d( c8 R, [0 H7 {
  其二,武则天怎么可能凭武三思的几句好话和保举,就下决心诏回李显,并立其为太子。一个清醒深谋远虑的女政治家,是不会一时头脑发热的。当然,男政治家也不会。
2 U" \' N. d9 {2 M, W* r& Y, W  其三,武三思也有机会继承皇位。一个有希望当上皇帝的人,一个见色动心的人,会为了一个一夜情的美女而放弃未来的后宫佳丽三千吗?! e+ c0 Q' }  P
  由此可见,野史的说法很难成立。
/ ?4 u$ S! @9 o& i) J4 O( q  - v" V) w* |! \6 R( h
  那么,武则天立李显儿不立李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有四。
# ~$ x0 L$ d" l, W* D! ~7 Q  第一, 性格因素。
  H( L4 F, l5 g5 t  李显机敏,李旦懦弱。从性格上讲,武则天不会不考虑到这一点。她喜欢李旦的顺从,可继承皇位是在她死了以后,死了还需要谁来顺从吗?李显自然更适合继承皇位。
* Q) c; O' P9 I( T  第二, 民心因素。
' e- Q8 i' q- O8 G% e8 }% i  l  立李氏为太子,就是还政于李唐。李显是高宗李治生前亲立的太子。李旦是她武则- H4 o% n2 H! f1 b' G8 V8 h$ t
  天废黜李显后立的太子。只有让李显归位,才象征着李唐王朝的延续。才真正顺了民心。/ a( ~" f5 A* c+ C% x/ K
  第三, 关系因素
. D8 i3 x% n- k; r7 M  _$ S4 i1 d( h  李显和李旦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相比之下,他们谁和武则天的矛盾、隔阂更浅一些呢?应该说是李显。他虽然是有罪被罢黜,但废黜以后,享受的是亲王的待遇。武则天除了一开始让他反复迁移折腾以外,也没再为难过他。而李显也没有兴风作浪。一般来说,按照常规,被废黜后就不可能再登帝位。而武则天还给他机会,把他诏回神都洛阳,重立为太子。李显多少会心生感激,甚至可以尽释前嫌。
$ y& l- B  R1 @8 q8 }& o  李旦则不同,他私自接见大臣,有图谋不轨的嫌疑。从此失去了武则天对他的信任,还杀了他的宠妃刘氏和窦氏。在感情上,这母子二人仇怨极深。
: }/ l; ~, m+ v3 A" I6 d  第四,宗法因素
+ j" F# J# i! ~  b) Z0 [/ b! V2 s  以宗法观念来说,历来是“立嫡为长”。李显比李旦大。如果立李旦为太子,将来
$ ^8 m9 ^$ Q3 t7 e. e  很有可能会引起一场皇位之争的兄弟相残。立李显为太子,危险系数相对就小得多。, R5 W+ W6 H$ a) p9 X$ B" H
  ( t! O* }* `9 t4 X; `
  武则天考虑得很周全。就在李显回到神都洛阳以后,她也没有马上立李显为太子。而是等了半年,让李显先熟悉洛阳的政治环境。同时,让皇嗣李旦也明白自己的意思。果然,半年后,李旦主动逊位于庐陵王。正合武则天心意。于是,将李旦降皇嗣位相王,李显为太子。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20: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则天考虑得很周全。就在李显回到神都洛阳以后,她也没有马上立李显为太子。而是等了半年,让李显先熟悉洛阳的政治环境。同时,让皇嗣李旦也明白自己的意思。果然,半年后,李旦主动逊位于庐陵王。正合武则天心意。于是,将李旦降皇嗣为相王,李显为太子。
5 c- l/ u! U3 E; B- t. n: @( Y  * k' }0 S! O3 T6 F5 G* ]0 U
  李显重为太子,已不是以前那个年少轻狂的冲天炮了。他变得谨慎成熟,再不会口出狂言,说什么“我把江山给了韦玄贞又怎样”之类的操蛋话。对于眼前的形势,他有清醒的认识,武则天能把他从房州诏回来,同样可以把他再贬回去,甚至将他处死。这是一个翻手是云,覆手是雨的女人。在她手里栽过跟头,再和她相处,不开动脑筋是不行的。/ `  k# P4 y" |8 g: V+ E6 K
  
* q# |2 v8 G4 [& `: l  李显动的什么脑筋呢?他决定和武氏家族联姻。这样既可以稳固自己的地位,又能和武则天搞好关系。主意打定,把自己的一个女儿永泰公主嫁给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李显和魏王武承嗣就成了亲家。接着,李显又把自己的幼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个侄孙武崇州,这样一来,和梁王武三思也成了亲家。
! f+ C$ o: \+ h8 g3 ^  要说这就安全了吧?不,李显和武家结亲,惹到了两个人。这俩人不是别人,就是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 ~* ~0 W6 M5 f" w: R3 R
  事情发生在长安元年,公元701年9月,武延基、永泰公主夫妇和李显的儿子李重润对武则天宠幸二张表示出极大的不满。二张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就跑到武则天那里去诽谤,说了永泰公主夫妇等人很多坏话,什么污蔑朝廷啦,憎恨陛下啦等等。这件事的结果是李重润及永泰公主夫妇被逼自杀。
" I- O% V* W- H0 l  
7 J2 b5 a4 l1 I& N- I# v! K$ t  张易之和张昌宗与李显家族就此结下仇怨。张氏兄弟本来在武则天面前拥立李氏,打的主意是借助拥立之功,在武则天死后保全自己。这让同样拥护李氏的大臣们很担心——如果二张得到拥立之功,这些大臣们的利益就会大受损失。因此,这帮“拥李派”就想利用二张与李显结怨的机会,伺机除掉二张,以获得拥立之功。! F6 f! q8 ]( B# m; I
  于是,以张柬之、崔玄暐为首的大臣们就开始密谋筹划除掉二张,拥戴现任太子李显复位。他们联合敬晖、桓彦范、袁恕己拉拢手握军权的将军。同时,敬晖和桓彦范秘密拜会了李显。对于这个计划,李显是既赞同又害怕。
4 z7 k# \' y& n2 f9 C0 ^" v% a  4 @) w  c! F& w# q' b( d
  长安四年,公元704年正月二十二日。行动策划和组织者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以及左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右羽林兵500余人,抵达玄武门。这时候武则天在干什么呢?她在迎仙宫养病。迎仙宫这名字挺有意境。但,事实上武则天没有迎来神仙,却即将迎来起事的人马。她的身边只有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侍奉,外人都不能进入。. b& A: F& G+ R; N$ N: E
  这无疑是一个好时机。可就在起事前一刻,太子李显掉链子。李多祚、李湛和太子宫内直郎去接他的一起起事的时候,他蓦然退缩,对众人说:凶恶的小人确实应该铲除,可皇上现在龙体欠安,这样会让皇上受惊。诸位以后再策划这件事吧。
- z, Q. s4 y/ h. ~" }2 k7 i  这话能把人鼻子气歪了。女皇欠安不假,可你有点儿欠揍。多关键的时刻,你的恐惧病的又犯了!2 w% O3 d! q" Y3 s4 E
  李湛非常气愤,他给李显分析利害关系:诸位将帅宰相都是舍身为国,这会儿要放弃,事情败露,等待他们的是酷刑,甚至杀人,你身为殿下,能忍心眼睁睁看着他们受罪?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20: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湛的分析并没使李显当机立断。可这时候不容迟疑,紧急中,王同皎把李显强行抱上马,随兵将一同进发,很快攻下玄武门,飞速抵达迎仙宫,将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杀死。4 L" v1 b6 }5 a
  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故,武则天很惊讶,质问谁在做乱?张柬之直截了当地说,是二张谋反,臣等奉太子敕令将之诛杀。
4 `0 I5 v" d' F+ Q  武则天当然清楚,这根本不是二张谋反,而是李显等人的阴谋。但事已至此,她没有办法,只能对太子李显说,既然这两个小子已经死了,你可以回到东宫去了。
7 {& E) X3 j% d  可武则天没料到的是,张柬之等人的政变目的,并不是单单杀死二张而已。他们最终的目的是逼迫武则天退位,让李显登上皇位,从而获得拥立之功。
/ c2 y( \3 {8 ?0 `' `, d+ z* F% Y) ^" T  武则天话音刚落,桓彦范就说:太子岂能回东宫,太子是天皇托付给陛下的,可太子年纪这么大了,还在东宫做太子,不合天意,不合民心。希望陛下传为于太子,以顺从上天与下民的心愿。: Q4 d* p/ f: n) T: G& G  ~0 }
  
6 m  b% t; ]% {- i# T# F" W  此时的武则天无力回天,张柬之的谋划不可谓不巧妙,他们充分利用朝廷最高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所以,在这次政变中,不仅有太子李显的参与,还有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的参与,而武氏诸王,大多也与二张有矛盾,他们按兵不动,实际上是为这次政变开绿灯。由此,只剩下孤伶伶武则天呢?她没有一点防备。政变当然顺利成功。她的政治生涯就这么结束,她的“大周”政权的也在这次政变中彻底灭亡。
/ v2 K# I& i+ e2 r) k7 J: f! h/ X  z  : Y2 a+ p7 C. d: [/ j! \
  武则天在悲哀和虚弱中,发出了她在位的最后一道诏令,令太子监国。7 A+ S7 w8 W' T( J( D/ X% }& _/ z
  翌日,武则天传位与李显。
, _4 Z: r5 `! n  隔日,李显复位称帝,改年号为神龙,大赦天下。; s- E7 M( t1 }. G7 a

7 i& I4 H9 j* Q1 a" ^+ l  一代女皇武则天,最终究竟败给了谁?与其说她败给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弗如说她败给了传统文化。人们不清楚,实际上,中国历代的政治文化也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牺牲品。! M$ c. r6 {( F; n0 @
  4 a( T5 v. ]2 |
  (第三章完)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20: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则天枕边男宠
; {0 X- k  Q  t4 X* f  
0 g7 P. e& A0 S  提起武则天包养男宠,有人说是心理需要,有人说是生理需要,有人说是二者兼顾。从历史年表看,唐高宗李治死于弘道元年(公元683年)。这一年,武则天61岁。事实上,在李治驾崩前的二圣临朝时期,武则天就没有正常的性生活了。
% |6 T" e: k4 q6 T. A3 W  
! ~6 R; G% t3 W. r  \: d5 _' i8 n  李治人到中年,就患上了头痛病,发作时十分剧烈。这个病对肠胃系统也有很大的影响,吃睡不香,精神自然也焦虑。到后来,李治的视力也开始下降,终日只能躺在御塌上养神,看上去是一个颓唐、死期将至的老人。这种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既不能让自己产生房事冲动,也唤不醒武则天的情欲。& m3 C. G( J* N
  
" t" L2 Z9 I5 e- J  按时间计算,李治当权的后期到垂拱初年,也就是公元685年,长达十年左右,武则天的性生活一片空白。她的精力都集中在平息叛乱、消除隐患、施行酷吏政治,追逐权力上面。因此,不能说武则天是“寡妇一有权,立刻就淫乱”。但,恰恰是对权力争斗的投入,使她容光焕发,精力充沛,重返青春。. k0 o' F% {! _# F: g
  这说明,武则天是一个男性心理占上峰的女人。于是,她的性爱方式也像男人一样具有进攻性。在她和李治的卧室里,四周都安装了很多镜子,在李治身体健康时,两人不分昼夜地娱乐,一边交欢,一边从镜子里欣赏自编自导自演的毛片。
' h) u! y1 R4 f+ d+ P  有一次,名将刘仁轨来求见,一进李治和武则天的卧室,看见李治坐在镜间,吓得惊呼:天无二日,土无二王,臣独见四壁有数天子,不祥莫大焉。
" H. Y# M$ e; V8 h: V  满房间到处都是皇帝,是够雷人的。说起来,这也是宫廷中闹的一个笑话。但这样颇具创意的房事欢乐并不长久。李治死后,武则天只是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情,就是追逐权力,这之中的兴奋和刺激,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武则天内心的孤寂感,她不是一般市井中的寡妇。7 P  K1 q4 C, G# ^7 H& C- ?! u
  可是,即便你再认真,再专注,对某一件事再投入,时间一长,难免都会产生厌倦、疲惫的感觉。很长一段时间,武则天的神经一直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在政治上取得一些胜利以后,她猛然松弛下来,就感到无比的空虚和疲倦。这时的她,渴望从年轻貌美的男人那里追忆自己的青春时光,需要用性欢乐来填补心理空虚。说直白一点,就是饱暖思淫欲。对武则天来说,饱暖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利。
/ c" b5 Z+ e1 A' e  
$ @, }$ \, s! C3 [. t$ L  无论男人或者女人,妄想、意淫和手动终究是隔层布如隔千里路,唯有实战方可解渴,曹操的望梅骗术不顶用。
8 A! H/ q7 t+ z6 a9 h. M' y& \% ^( z  作为帝王,你需要什么,自然就有人为你奉献什么。这是帝王的权利,朝臣的义务。献媚也罢,效忠也罢,总之都是讨好。于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为母亲献上了一个帅哥,他的名字叫冯小宝。4 W" v4 ~* \+ p5 w, q0 g1 i( g" p
  # E# c8 k" v. r1 I5 J! M
  这个冯小宝,是洛阳市井卖假药的小货郎,终日走街串巷,沿途叫卖。干这行当,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能说会到,身体健壮,否则吃不了这碗饭。冯小宝行,天生就是卖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冯小宝结识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见冯小宝高大魁梧,肌肉发达,身材倍儿棒,当即有心留用他。留用就是留下来用,一用,果然很爽,这冯小宝能征惯战,经验丰富,精力充沛,肾切下来不加葱蒜叶能炒一大盘。最经典的是,他的阳具比较罕见,可与嫪毐之物媲美。4 ]1 N9 |3 \6 i; S
  
- p5 N5 y* b/ `% o; ^1 Y  太平公主是个孝顺女儿,自己试用之后,确定效果好,就有心将这个玩物献给母亲武则天。
- `5 ?9 a2 K, T9 M% z5 q3 u   于是,冯小宝就相当于一盒永葆青春的太太口服液,被一个孝顺的女儿,当礼物孝敬给了她的母亲。
$ q# G7 r: l4 [  旧唐书《薛怀义》中记载,太平公主在向武则天介绍冯小宝时说:“小宝有非常材,+ ~9 L4 ]* c5 N+ G$ v
  可以近侍。”这话已挑得很明了,“非常材”,“近侍”,你慢慢爽吧。7 ~7 G3 r) G+ t4 l. @
  
: v, l! {; \+ |, I4 W: \+ J  礼是好礼,武则天一见也喜欢,可不敢伸手接。怎么呢?毕竟高宗私骨未寒,就算寒了,作为太后怎么也得注意点影响,直接让这礼物进宫不大妥当。武则天想来想去,想出一个主意,让冯小宝先出家,然后入宫。因为在唐朝,僧人道士出入宫廷是很平常的事。于是,武则天就令冯小宝出家为僧,还赐给他一个名字,叫怀义。这走的是“曲线打炮”路线,相当年武则天不也是削发为尼,呆在感业寺里,后来才和李治搞上的么。/ N' F- P, }6 M1 i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这冯小宝的出身太低微了,一个江湖卖药郎,太不靠谱,就算出了家,出身还是改不了,弄进宫来,仍不像话。这时,武则天想到太平的公主的丈夫,也就是自己的女婿薛绍,他让薛绍认冯小宝当叔叔。这么一搞,世上从此再没有了冯小宝,只有改装版的薛怀义。好比如今的艺人,讲究的也是一个包装。0 d8 N1 q3 \2 n# A) N! E
  
8 `4 ]$ i. T* o  薛怀义这个“灰小伙”,童话般的当上了洛阳白马寺的住持,六根净了五根,就那一根不清净,频繁出入武则天太后的寝宫。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20: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礼是好礼,武则天一见也喜欢,可不敢伸手接。毕竟高宗私骨未寒,就算寒了,作为太后怎么也得注意点影响,直接让这礼物进宫不大妥当。武则天想来想去,想出一个主意,让冯小宝先出家,然后入宫。因为在唐朝,僧人道士出入宫廷是很平常的事。于是,武则天就令冯小宝出家为僧,还赐给他一个名字,叫怀义。这走的是“曲线偷情”路线,想当年武则天不也是削发为尼,呆在感业寺里,后来才和李治搞上的么。4 M* D& B" E" \: H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这冯小宝的出身太低微了,一个江湖卖药郎,太不靠谱,就算出了家,出身还是改不了,弄进宫来仍不像话。这时,武则天想到太平公主的丈夫,也就是自己的女婿薛绍,他让薛绍认冯小宝当叔叔。这么一搞,世上从此再没有了冯小宝,只有改装版的薛怀义。好比如今的艺人,讲究的也是一个包装。
- J0 `  O3 P! c. q  薛怀义这个“灰小伙”,童话般的当上了洛阳白马寺的住持,六根净了五根,就那一根不清净,频繁出入太后的寝宫。' ?8 p- K, D1 e; j  E) l
  0 z+ W! K: l1 ?% k
  60多岁的武则天,久旱逢甘露,精力非常旺盛,与薛怀义欢度了无数个销魂的夜晚。这既焕发她的青春,又满足她的欲望,心理生理双重快慰。在这种情形下,一个风韵犹存权势显赫的寡妇,和一个出身卑贱的午夜牛郎之间,会产生传说中的爱情吗?这是一个问题。
* ^; i* M+ W7 X" J& M; o; U: J, n  准确地说,两个人的感情是不对等的。怎么不对等呢。因为,武则天对薛怀义没有爱情,只有爱慕;薛怀义对武则天也没有爱情,只有仰慕。这两种不同的情感搅在一块儿,就形成了一种含混的爱恋状态。  d5 }7 N1 b5 |& D8 k: Y) e
  
! ?/ N0 K8 S. G$ S% P  薛怀义从一个市井小商贩,变成武则天宠幸爱恋的人物,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版“灰小伙”童话。当他飞黄腾达以后,在市井中养成恶习就暴露出来了,洗干净了的番茄,最多叫西红柿,不可能是红宝石。《资治通鉴》中有一段记录:说这薛怀义出入宫禁时,乘坐的是天子的车马,身边有十几个宦官侍奉陪同,百姓遇到了,都奔走逃避,如果有人胆敢靠近马车,就被打得头破血流,打完抛弃在地,根本不管人的死活。! A. J. H7 ?( z
  
2 }2 n$ c6 q6 v. P9 g( B) [$ l  由于他是和尚,所以看不惯道士,好比市集里卖灰面的见不得卖石灰的。因此,薛怀义在路上遇见道士,就无故殴打,把道士的头发剃光才罢休。有人红就有人捧,有人捧人就更红,薛怀义嚣张之极,以至于那些朝廷显贵都跪地爬行,向他敬礼拜,就连武承嗣、武三思都以僮仆的礼节来侍奉他,为他拉缰绳赶马车。可薛怀义压根儿没把这些人放眼里。并且,他还纠集了一批市井无赖少年,把这些小流氓都剃发为僧,纵容他们为非作歹。当时没人敢言语,只有右台御史冯思站出来主张正义,以国家法令来处理违法行为。薛怀义从此记恨在心,在路上冯思勖,便命令随从殴打,险些将冯思勖打死。7 b6 b# N8 `; l. |/ U. Q5 c
  " N% }2 |/ N5 v$ Z* e  H; D: B
  这样的货色谁不痛恨呢?可你没撤,人家是当权者的小情人,纵使有罪过,枕边一缠绵,净肉一互搏,什么都烟消云散了。你不服也无济于事,所谓世道,就是黑白颠倒,否则就不叫世道,就不叫众生。
7 |" d. E) |. y$ S! Q  : N( B% }  O% l- T, W( M/ }
  那么,薛怀义是仅凭床上功夫和殷勤的侍奉,就博取武则天的欢心,从而飞黄腾达成为朝廷重臣了吗?
( ?. `; a: @1 {3 ^/ V  当然不是。首先,我们知道,薛怀义和武则天不是单纯的肉体关系,也不是手手清刀刀断,玩一次给一次钱。他们之间,是相互爱恋的。既是爱恋,在很大程度就是心贴心。这薛怀义还真是武则天的贴心人,太后喜他喜,太后愁他愁,太后的事业就是他的事业。
4 g' M6 T# F  H3 Z) D  其次,还得知道,这是什么时期,正是武则天做称帝准备的一段时期。李显被废,流放房州当庐陵王。李旦被软禁东宫。这朝廷政务一大摊子事儿,全由武则天一手掌管操持。这时候,谁最可信任?谁最可分忧?当然是枕边男宠,得叫他做事,不做事没有提拔基础。升官得有政绩,这是官场法则之一。于是,武则天给薛怀义安排了一个白天干的活,别光在夜里折腾了,到阳光下干点透明工程。什么工程呢?修建明堂。" i. T1 W( R- t+ I; P& t; h% ]
  8 x! B2 b* E& w9 l* o
  明堂是儒教的宗教建筑。古代文化的中心在宗教,而明堂则是以宗教为中心,集宗教、政事、教化为一体的所在,是古代最高统治者的“大本营”。无论哪种说法,明堂都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一个神圣的建筑。武则天很叛逆,她居然让一个男宠去主管修建工程。
' ]4 D1 N3 }! C( X/ M2 Z& P  可武则天的优势就在于善用人。不到一年时间,薛怀义就修建起一座崭新宏伟的明堂,这座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三百尺见方,共分三层,下层模仿四时,中层模仿十二时辰;上层是园盖,有九只龙拱捧着,设有铁制的凤鸟,高有一丈,外表用黄金涂饰。是历代明堂中最为壮观的,号称“万象神宫”。允许百姓进入观赏。接着,又在明堂的北面造林一座天堂,更为雄伟,一共五层,到第三层就可以俯看明堂了,这个天堂专门用来供奉佛像,佛像超大,他的一根小指里就能容纳几十个人。3 h/ A$ _0 K" _+ V' g! f; F: ]
  武则天觉得很风光,在明堂祭拜,各种珍禽异兽、宝物排列在祭坛前,文物车骑众多,气派十足。在唐朝是史无前例的。
7 X! W) |$ v# M' @( |  气派归气派,可真是劳民伤财,天堂初建的时候,被风吹坏了,又再建造,每天要用上万的工人,到长江山区去采办木材。耗时几年,费用上亿。国库机会都空了。薛怀义花钱如流水,颇有视钱财如粪土的架势,武则天也不过问,由着他折腾。武则天为什么要这么不惜代价这么干呢?这里面有两个情结。一是薛怀义是和尚,他有宗教情结;二是武则天想利用佛教来为自己服务的情结。
, o% D% G, M+ c% T8 d+ \) `8 P2 [  1 n! k: b7 P, n8 N
  薛怀义在建筑方面的成功,使他官拜正三品的左威卫大将军、梁国公。既然是大将军,势必就要建立军功。于是,武则天又给他这个小情人派来一个差事,这个差事与修建明堂比起来,就简直是扯淡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20: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薛怀义在建筑业方面的成功,使他官拜正三品的左威卫大将军、梁国公。既然是大将军,势必就要建立军功。于是,武则天又给他这个小情人派了一个差事——讨伐突厥。薛怀义原本是个小商贩,花钱搞建筑,尚可胜任,叫他带兵去打仗,真有点儿让人匪夷所思。武则天怎么想的呢?原因只有一个,这一年是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是武则天称帝的前一年,她正忙着改朝换代,北部的突厥不开眼,时常来骚扰边疆,这个非常时期,她对武将是不大信任的,再加上有心让小情人立军功,于是就派了薛怀义前去讨伐。6 ^2 H, ]0 I7 G7 I
  7 y9 r7 |$ k6 Q. \
  平行道行军大总管薛怀义,内瓤就是个卖药的混混儿冯小宝。他哪儿会打仗,可他胆儿肥,还真就带兵去了。到前线一看,没有突厥的一兵一卒。怎么回事?这突厥是游牧民族,有个特点,善于游击作战,草上飞似的,来无影去无踪。冯小宝的像韦小宝一样有狗屎运,他带兵到的时候,突厥军队刚好不在,不知游到什么地方去了。得了,我没打着你,你也没打着我,我好歹还来你的地盘走了一遭,这就算赢了。于是,凯旋而归。见到武则天,口气那叫一个大。说那些突厥,听到我名字就闻风丧胆,一下跑没了影儿。武则天乐,好,有才,你太有才了。一高兴,又给薛怀义升官,封他为二品辅国大将军。
& r" G6 m6 I( O6 F$ f  w  9 h. S) X% H# e) i1 Z0 @+ f$ v
  延载元年(公元694)年。突厥可汗骨笃禄死了,他的儿子尚小,于是他的弟弟默啜就自立可汗,带兵入侵灵州。
% j, @' `( v5 }  武则天又派薛怀义前去征讨,这次他的名号是代北道大总管。同年三月,也改任朔方道大总管。这次征讨可不上一次的阵势大多了。武则天安排长史李昭德,司马苏味道作为薛怀义的参谋,同时诏令曹仁师、沙咤忠义等十八位将军一同出征。这一次,薛怀义的运气更好,还未出发,突厥就退兵走了。世上没这么节约成本的仗,光准备一下就赢了。武则天问起原因,薛怀义还是老词儿:那些突厥,听到我名字就闻风丧胆,一下跑没了影儿。8 W0 z8 I3 Y/ P, o' K2 `3 b" j% @" m
  
5 V% R2 H, E( |( f" B2 }  就这样,薛怀义屡立大功,官越做越大,地位越来越高,红得发紫。在武则天的被窝里他有技术,谈情说爱时有艺术,朝廷政务上他有心术,可他有术而无道,术无道则止于道。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薛怀义的宿命就在于此。也是小市民出身,偶一走红便飘飘然不晓得自个儿几两重,骄横跋扈唯我独尊,更不懂见好就收,一错再错,最终丢了性命。0 z9 ^) M6 Z) h0 F! @5 k( R; I& g! g
  + S8 l/ q) z8 E, s
  说起薛怀义的死,十分蹊跷,也是一桩疑案。这得从他吃醋说起。有一个姓沈的御医,常常给武则天看病,一来二去日子长了,武则天就喜欢上了沈御医。这让薛怀义心里很不是个滋味,你这个老太婆,我对你是体贴又贴体,我修明堂,打突厥,陪上床,功劳一大把,你怎么可以移情别恋呢?
( L! f( O5 V9 M2 K! K! b, ^  " z$ d" `6 S- \  t4 \+ _, o
  这就是薛怀义没摆正自己的位置。武则天已经称帝,历代的皇帝都是后宫佳丽成群。你们男皇帝可以狂搞嫔妃,人女皇武则天就不能多几个男宠吗?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到武则天这儿算颠了一个儿。% X: B( P: M1 k1 M
  薛怀义没搞清楚自己终究是个玩具型奴才,胆结石想冒充舍利子,他对自个儿的定位太高太离谱。一腔酸溜溜的情绪无处宣泄,就跑去和那些流氓小和尚胡闹,闹来闹去,闹出一些事端。这引起了武则天的不满,但仍念及旧情,有意袒护他。可这薛怀义是蹬鼻子上脸,没领会领导的精神,毫不收敛,反而更猖狂,接下来,他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致命大错!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20: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薛怀义的死,十分蹊跷,也是一桩疑案。这得从他吃醋说起。有一个叫沈南醪的御医,常常给武则天看病,一来二去日子长了,武则天就喜欢上了沈御医。这让薛怀义心里很不是个滋味,你这个老太婆,我对你体贴又贴体,我修明堂,打突厥,陪上床,功劳一大把,你怎么可以移情别恋呢?
" F2 J0 E6 T' r) ~: S/ w  ( e2 @# n5 e: S6 k
  这就是薛怀义没摆正自己的位置。武则天已经称帝,历代的皇帝都是后宫佳丽成群。你们男皇帝可以狂搞嫔妃,人女皇武则天就不能多几个男宠吗?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到武则天这儿算颠了一个儿。1 o1 k1 m. q: S% b: N
  薛怀义没看清楚自己终究是个玩具型奴才,胆结石想冒充舍利子,他对自个儿的定位太高太离谱。一腔酸溜溜的情绪无处宣泄,就跑去和那些流氓小和尚胡闹,闹来闹去,闹出一些事端。这引起了武则天的不满,但仍念及旧情,有意袒护他。可这薛怀义是蹬鼻子上脸,没领会领导的精神,毫不收敛,反而更猖狂,接下来,他又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致命大错。他完全没搞明白武则天豢养男宠的本质,就连今天的一些男人们,也没搞明白这个问题。
" x7 b( p8 `. F2 K: h' z" ^/ \  ' w1 U1 |6 {1 o8 n$ x- u" g) _4 m
  从本质上说,武则天豢养男宠是离经叛道和报复心理作祟。凭心而论,这两者都没有什么可指责的。离经叛道,不过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方式,报复心理也值得同情,当她称帝以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她要享受男皇帝所拥有的一切权利,包括后宫待遇。她报复的不是某一个人,也不是她曾经被逼迫削发为尼的凄凉遭遇,而是整个男权社会。她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一个挑战,一个打击男权社会的永恒印记。从这个意义上讲,武则天独一无二。这是其一。# B, r' X: i" J/ j0 u: v- c+ d' _
  其二,一个女人,先在的后宫中斗争以博取受宠地位,而后在清冷的感业寺里孤苦悲伤几乎万念俱灰。到了中年,总算享受了一些快乐,可很快丈夫就不行了,她的全部精力又用在追逐权力和与人的斗争。丈夫死了,她成了寡妇,皇位到手,她也老了。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她的性欲真有那么强吗?她的需要真有那么多吗?即便当时有御医为她保养,她的精力和体力再好,难道60多岁还没有绝经吗?那么只能说武则天是一个女超人。我认为,她基本上就不是武则天,而是传说中的潘金莲。# k5 N) c# M+ ~
  当然,老年人的性生活问题,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他们在某些器官衰弱不顶用以后,完全可以另辟蹊径,以别样另类的方式获得适量的快感,但不可能拥有巅峰的感受。由此可见,武则天豢养男宠,心理需求占百分之七十,生理需求占百分之三十。那些和薛怀义度过了所谓无数个销魂夜晚,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整夜上演枪战片。更多的,应该是言语,和薛怀义心灵的沟通。
$ {  J3 K) u; r% v" [( ?  
1 }: ~/ x3 U/ _; X  J& k) {( p. ?3 y  一旦薛怀义在心灵上不能和武则天沟通,那么他的死期就到了。不管他犯没犯错,犯错只是让他死得更迅猛。因为他已经没有价值。作为女皇的武则天,要找一个纯粹的炮友是轻而易举的事,可要找一个心灵慰籍的伴侣就难了。薛怀义本是有功劳的,无论这功劳水分有多大,但总是和武则天心贴心的。可是,薛怀义在公元695年正月十六这天,干了一件蠢事,让武则天伤心之极,二人感情破裂。而引发正月十六事件的是正月十五发生的一件事。前后相隔一天。
( a6 X- V( O% |  q: U2 V) z  
: I( e3 n* c9 w4 |! H% W; K5 ~  正月十五,是上元佳节,传统节日势必要有一些活动。武则天的活动是在明堂开法会。薛怀义为这活动积极地准备,他命人在明堂的地下挖了一个五丈深的大坑,然后把佛像埋在里面,又用丝绸彩带搭了一座模拟宫殿,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机关。等武则天一到明堂,佛像由人从坑底拉起,拉到模拟的宫殿之中。这一现场直播从侧面看,仿佛佛像从地底涌出,很有创意也很神奇。薛怀义惟恐这个画面还不足以震撼武则天,他又想了一招——杀了一头牛,用牛血画了一个高二白尺的大佛,挂在天津桥南,向武则天声称,这是他刺破了自己的腿,用自己的鲜血画成的。武则天哪儿信啊,你要流这么多血,早就死掉了,脸色哪有如此滋润。所以她没有理会薛怀义,没有显露出半点的感动。# R6 s" S% Y/ a! n8 \% D
  
% K- j. L/ \: }2 A  薛怀义认为,武则天的心已经给了御医沈南醪。他失恋了。! P6 u9 x, f2 a5 N, }
  失恋的人要么把自己灌醉,要么把这个世界灌醉。薛怀义选的是后者。正月十六夜里,薛怀义纵火,焚烧天堂,火势迅猛很快蔓延到明堂,大火熊熊把神都的黑夜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亮堂。到天明时,天堂和明堂一同化为灰烬。昔日气派壮丽的建筑转瞬成了一片焦黑的残渣。; a& o6 G( q2 j1 x7 Z. `; s3 x
  % U) n5 G1 M: m$ i4 D$ w
  这是薛怀义对武则天冷落自己的报复。蠢到极致无药可救的人,都会有一个同样的想法,那就是他们在受到冷落时,会干出一件坏事,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哪知道这样只会让对方厌恶,没有别的。
* n9 Q. s" s; d1 P/ D% y  在这一点上,薛怀义既不懂人情,更不懂武则天的心。明堂和天堂不是一般的高级建筑,它是一个政治的标志,是武则天大周王朝的象征。她在那里祭祀,接受朝廷百官拜谒,风光且神圣。你薛怀义毒,争风吃醋宣泄怨气挑这个地方,让武则天知道,什么叫最爱你的人伤害你最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19 02:39 , Processed in 0.0381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