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那时唐朝(李渊、李世民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22: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48)
' Z) s/ y1 L4 Q# Y8 i$ u                                                          2 l: j9 Z2 x7 O
                                " I9 v6 ]6 v$ X  [2 O9 P
  作者:沁园春5 }5 u0 j! _& i( q* s; l
     
1 s" R/ ^; b! z9 p& K) s. J/ Q  
2 B# `) x8 X% f% U" u  . W: c- Y7 a0 G6 u
  侯君集他们一路西进,深入2000余里,到了人烟罕迹的无人区。史书记载:“侯君集、任城王道宗引兵行无人之境二千余里,盛夏降霜,经破逻真谷,其地无水,人龁冰,马啖雪。”: o" T0 i% o2 w3 J% [+ x9 v' B0 s
  
. G; v  [9 {2 w3 l. j4 a2 l2 Z2 h2 \8 t  到了吃冰雪的境地,实在是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条件这么恶劣,但不畏艰险的唐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怀着满腔的热情去争取胜利。甚至经过破逻真谷时水都喝不上,这时候,勇敢的唐军将士就是靠着一股坚韧的毅力与顽强的坚持,人吃冰,马吃雪,历经无数艰难困苦,顺利走出无人区。终于在乌海追上一路当逃兵的伏允可汗,双方大战,唐军大破吐谷浑,又抓了几个王一级的人物。而正在此时,薛万均、薛万彻兄弟又在寺海把那位总与唐朝对着干的天柱王打得脱裤子跑人。- J. J8 }2 M0 S7 H( s
  , R. e- e: \6 b9 K' J
  这其中的赤水之战最是惊心动魄。当时薛万均、薛万彻两兄弟率轻骑先行,不幸被吐谷浑军给围住了。两兄弟双双中枪跌下马来,但他们依旧忍痛继续徒步战斗,从骑也报销十之六七。眼看薛家兄弟就要以身殉国,进吐谷浑的囚车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左领军将军契苾何力亲率数百骑兵“从天而降”。1 v% W! W3 B7 |% F( J, _
  * s* x1 p, k1 d: m8 r6 `" T
  契苾何力拼死厮杀,所向披靡,终于把两兄弟从重围中救了出来,而此时李大亮就更有“成就”了,与执失思力分别在蜀浑山和居茹川大败吐谷浑军,而他不但打了个大胜仗,还俘获吐谷浑亲王20人。0 v3 D5 d% P: {6 q6 N  t
  / f/ v3 J3 s/ \5 B% f/ J
  李靖大军也翻过积石山和黄河源头,到达且末,一直打到吐谷浑汗国最西边的边境地区,不想,唐军内部却出现了分歧。  ~1 }. ~& S' V) J% G3 C9 p
  ! M, b- d. x- A  |2 i
  因为刚刚得到情报,说是伏允可汗就在突伦川,还打算西奔于阗国。契苾何力提议继续追击,一定要活捉他;而刚刚在赤水之战时差点送了命,想起来还在后怕的薛万均有些心虚,坚持反对。契苾何力也不是吃素的,摆出强硬理由,说吐谷浑是游牧部落,如果不一窝端,一旦四散逃走又怎能捣毁他们的巢穴?2 N$ z. n% S+ W  o: m( k: P
  5 r6 g- v- D; z
  薛万均没理由反驳,契苾何力不再多说,雄鹰一般的眼睛射向远方,他大喝一声,亲自挑选千余名骁骑,策马向突伦川奔去。薛万均无奈,为不丢面子,也只好率军紧随其后。# t* t( g. s. e2 x8 {1 {1 `- }7 H
  9 @' M8 F& g; r9 \$ b+ b4 A+ a
  追击开始!
! `7 l* O! g0 g    A& f! {5 h5 r) {
  因为是在沙漠里行军没有水喝,将士们只好刺马出血,饮马血解渴。工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千辛万难的唐军“特种部队”,终于越过不毛之地,袭破伏允可汗牙帐,斩首数千级,并获牛羊杂畜二十多万头,生擒他的老婆孩子。慕容伏允也是惨,居然与罗艺迈上了同一条路,一样落了个抛妻弃子的下场。
. ?; b$ O9 U- E* g+ Y$ y7 E. ^  % l. A; i- U, g! [- |
  而他自己虽然捡了条命,但也只能躲进沙漠去看海市蜃楼了,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他想活下去,哪怕是一直窝在沙漠里吃沙子,可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迟早要被无情的现实狠狠的击碎。部将一个个全跑光,他成为可怜的孤家寡人,被左右所杀。而此时吐谷浑的流亡政府接到伏允可汗升天的消息后,迫不及待的立他嫡长子慕容顺新可汗。3 R) |4 O3 A4 @& u! Q7 j/ b
  & g- y9 x2 Z1 C3 L( p
  慕容顺,杨广的好外甥,被封为大宁王,当年派到隋朝侍奉皇帝,很长时间都不能回故乡,伏允可汗于是立了其他儿子为太子。后来他回到故乡吐谷浑,见本该属于自己的位子被别人霸占了,心里很郁闷,但他不能说什么,只能埋藏在心里。就在破国之际,这位年轻的王子勇敢的站了出来,顺应民心,杀掉可恶的天柱王,然后举国投降——“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鏖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吐谷浑彻底平定,这是唐朝的一个伟大胜利,至此,五胡乱华后中国进军西域的道路基本打通。
 楼主| 发表于 2008-3-19 12: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49)
* ^$ B: P7 s+ v/ W$ e. L1 K! |- W                                                          
# a$ i+ ~/ W* }) g5 d* r! I( }% ]                                
/ Z; \4 G) T. j9 x( S, Z  作者:沁园春8 W# e1 g) s2 y% ~4 x$ p3 Q$ l
     
) }  Z2 }$ T3 k7 U6 {3 P  
0 v1 C+ H# f4 L2 h  
; A5 f/ {9 C& a3 f$ _/ n8 F0 T# m  掩饰不住胜利喜悦的李靖飞书长安,奏报平定吐谷浑。三天后,为了恢复当地的秩序,李世民下诏恢复吐谷浑国,任命慕容顺为西平郡王和趉故吕乌甘豆可汗。不过还是担心他根基不稳,于是又派李大亮带几千精兵前去保护。$ K( Q( \3 m6 z# \4 J( Q5 }
    ^, q3 J, w3 S! k
  而就在平定吐谷浑的时候,唐朝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太上皇李渊去世了,从去年秋天开始中风,他一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到五月初六不幸在垂拱殿驾崩。虽然晚年过得或许不太如意,但看到自己儿子将国家治理得蒸蒸日上,多少也有些欣慰了,他可以含笑而去。
; ?( N& v( @+ e5 r: Q) S  {  7 N4 ?7 J- @" U% {. X4 e( r2 b
  综合各方史料来看,李渊的历史功绩丝毫不逊于他那可爱的儿子李世民,只是后世史家为了给李世民打造更多闪亮的光环,也就一直委屈他了。千百年来,他在很多人的眼里只是个无能之辈,但细看大唐帝国的创业过程,没有他还真不行。即便退一万步来说,没有他,也就没有李世民。虽然他也有这儿那儿的毛病,但依然是一个伟大的人,至少为了自己的理想,他努力去奋斗了,而且结果还基本达到了他的预期目标。只是儿子太过耀眼,他的光芒也就无法让人察觉,但历史的真相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时间久远,或许会遗忘许多本该记忆的往事,但真实的历史却是无法抹杀,关于李渊更多的历史真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亦将逐渐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与李世民一样,必将永垂不朽!
4 g# V. U' j  `% F$ V4 d  
) z; x3 F/ ]8 V# I& l  要安葬李渊,可不像咱老百姓一样搞具棺材或是一把火烧了了事,不单要国葬,还要建帝陵。为了建陵这件事,朝中又掀起一场大讨论,原因是李世民下诏说要依照汉高祖刘邦长陵的规模务求高大,可是工期太短无法完成。秘书监虞世南上疏反对厚葬,理由无非是怕有人盗宝,建议参照《白虎通》一书砌一座三仞高(两丈一尺)的坟,陪葬物一律从简,并在陵旁立碑,刻上陪葬器物品清单,然后重抄一份藏于宗庙,以作后世子孙效法的典范。( }" x6 c/ \; q
  9 x: N9 w$ U5 s' ~' R7 a
  可是奏章递了上去却没下文,他只好再次上疏,这次不讲挖宝的事,只讲当年汉武帝茂陵修了53年,而如今只有几个月时间,办不到。这么说还有些道理,李世民于是将他的奏章转发有关部门处理审议。
* J9 U' \% H+ G$ u# `2 p8 S  
! h. J, {1 D: U' k( h  房玄龄开会讨论,经过一番辩论,终于达成一个共识,既然汉高祖长陵高九丈,汉光武原陵高六丈,而九丈太高,三仞太矮,那就折衷处理,依原陵规格高六丈,李世民批准。0 G& X  x5 \1 l) x; e, s  K
  
/ o9 u, Y1 _# |3 G1 q0 N5 r  帝陵问题解决,祔祭大典的事情也要落实——祔祭说通俗点就是在祠庙中祭祠祖先。谏议大夫朱子奢请求立“三昭”、“三穆”庙,而太祖庙暂不设。于是又增修太庙,将五世祖李重耳与高祖李渊的牌位一齐放进去,增四室为六室。房玄龄等人建议将西凉王李暠尊为始祖,于志宁认为王业并非从凉武昭王那里传承下来,不能当始祖,李世民也听从了这个建议。
 楼主| 发表于 2008-3-19 12: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50)
( Z# v7 n' }, m' J* p                                                          
/ g2 `' m) E5 t! M9 t, X% F$ Z! E                                : W5 ~: B' L" s
  作者:沁园春7 f: b/ \( G  J$ L+ |. R
     
! R" J/ o; u* M2 c: |6 L8 c8 D) B  7 Q4 D' @- d* X3 C! }! I  L; o
  
* R+ N& s! v0 _$ v  平定吐谷浑,本该是一件大好事,可是相继发生了几件令人非常不快的事情。
" m! ?  ?; j8 [0 W) j  4 [0 q0 r4 b4 W* Q. z+ t
  第一件是党项人闹事了,还派兵攻击叠州地区。
7 @2 ^; N7 L: v4 U) L  
- d7 T5 A$ F4 y$ @0 y$ A7 J  当初李靖进攻吐谷浑时重金收买党项部落,让他们作向导。党项酋长拓跋赤辞来到唐军军营,对众将表示隋朝无情无义,总是强行抢劫我们,如今你们的兵马只要没有害我的意思,我不但愿意带路,还可以供给粮草;如若不然,我就封锁险要,挡住你们前进的道路。
  x+ J+ p% S4 B/ O) |6 F  
2 e! `' l$ R/ H2 q  既然丑话都说在了前面,那就应该照办才是。可世界上的事情总不会一帆风顺,意外事故时常不期而遇。这其中就有人开小差了,他就是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李司令”行军至阔水时,发觉赤辞没有设防,觉得有机可乘,一时冲动,竟然冲上去就抢东西,抢到牛羊数千头。. ^# d3 L, o# J( G, A0 [3 I
  ; {+ x: B& i( r% d: _+ C+ \
  牛羊这些宝贝可是游牧部落的命根子,哪是你想抢就抢的?这下闯大祸,把党项人彻底得罪了。他们真的兑现“承诺”,封锁险要野狐峡,造成交通堵塞,让李道彦前进不得。而更猛的还在后头,赤辞也说话算数,带兵发起攻击,把这个“抢劫犯”打得落花流水,造成几万人被杀的惨剧。
; }4 z8 W& `0 y6 y" k5 H  
3 N, o8 E! Z& Y* `2 u; K3 T  没办法,受到严重伤害的李道彦只好退保松州,而左骁卫将军樊兴也是逗留不前,延误军情,搞得手下人都大部逃亡。这次亏大了,用几万人命换来几千牛羊。李世民大怒,将李道彦和樊兴流放边疆,去支援“西部大开发”。
; h# l" m* i/ C7 j1 t  : A: d* Y' k1 q$ G7 n
  第二件却是有人事后不认帐,惹出大乱子。
3 L9 t% W% \( L) ]  - g: w' U1 ]* F
  李世民派使臣前往大斗拔谷慰劳远征军将领,没想到薛万均这家伙却厚着脸皮诋毁契苾何力,夸耀自己的功劳。这让契苾何力很恼火,他妈的什么东西!老子都救了你一命,怎么事后不认帐,你良心难道被狗吃了么?忘恩负义之徒,留之何用!心头按捺不住的熊熊烈火顿时燃烧起来,他拔刀而起,向薛万均砍去。
" G0 D& W  S; F! r! e/ J, Z  
3 a1 r8 F. i3 B  幸亏旁边有人,急忙劝架,总算救下惹事生非的薛万均。李世民听到这个事情,责备契苾何力怎么这个大脾气,不搞好兄弟们的团结。
% c1 x- y% C' _6 U* F" U  * t/ j5 T, ~3 v7 }2 j# |2 F; H9 b* S
  契苾何力一肚子的气,但他强压怒火,将赤水之战的详细经过具实汇报,李世民这才知道错怪了他。原来是薛万均这家伙自己捣鬼,好,那你就要付出代价!李世民大怒,准备免去薛万均的官职,转授给契苾何力。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契苾何力以德抱怨,极力推辞,说要是这样胡人就会认为陛下重视他们而轻视汉人,以讹传讹,麻烦也会多起来;而且更会认为我大唐的将领都像薛万均一样,也会产生鄙视心理。李世民见他这么明事理,也就听从了。为了表彰,命他驻守皇宫要地玄武门,检校屯营事,并把宗室女临洮县主嫁给他。  @7 G8 s! S$ B, h, W  g
  * w( N& U  Y( f! M4 l
  第三件事就更奇怪了,居然有人告李靖谋反。刚刚打了大胜仗就谋反,脑子长草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3-19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51)
$ k8 s" b/ E" c5 {4 u6 E: b; N                                                          
8 E+ ?' `2 O3 Y# K                                0 r  ?& @& D( g$ Y! d
  作者:沁园春
4 R8 x9 S. D1 ~( }/ X6 X$ \                0 |. Q1 ?; {+ a+ J; ^
  0 |" T0 k& J# s7 `
  " k: j1 N' j% r: R
  原来是岷州都督、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延误军期,主帅李靖提出批评,这让他怀恨在心,一回来就无中生有的诬告李靖谋反。
# i& ?+ G6 F& ^$ u  
7 u% M6 _/ U' t* b' {7 O( o0 J  李靖是谁,我的心腹大将!李世民当然不会听这等胡言乱语,不但不找麻烦,相反狠狠的治高甑生的罪,将他流放边疆。有人替“高司令”求情,说他是原秦王府功臣,请求宽恕。
  v: x. Z$ G9 a1 A  1 F& `1 y7 g' z( p3 {4 O
  李世民不吃这一套,反驳道:“不听指挥还搞诬陷,如果连这种事情都能宽恕那法律还有什么用?”7 J' f3 |3 o: Y9 N. n* i/ G
  
0 _% Z3 n; ?& T' Z, h# j  高甑生虽然去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可从此以后,李靖却发生了很大变化,难道是受了伤害?那倒不是,可能是怕小人再行挑拨,或是担心功高盖主,他变得异常低调起来了。史书记载:“李靖自是阖门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见也。”家门一关,连亲戚都难得一见,不明白的人还以为在修行炼丹呢。& d; v, f: G* {; z* I: D
  
! M! ], e6 ~7 n3 b  而就在这时,吐谷浑又出了大事,难道又是寇边?
  y3 s; I# ^+ B6 l  ( K6 ]& |+ q' E$ E, B
  不是,是慕容顺死了。慕容顺因为在中原当人质太久,让吐谷浑人觉得丢脸,民意支持率连续下降。后来居然导致流血事件,被部下杀死。国人立他儿子燕王慕容诺曷钵为可汗,而诺曷钵年幼,大臣们也只为自己利益考虑,争权夺利,搞得国内一片乌烟瘴气。
9 _# r+ e# f( w  
. J1 I. t* s* G1 Z1 g( B7 P  这是个大问题,必须解决,李世民下诏命“国防部长”侯君集等人带兵去保护慕容诺曷钵,并把话讲在前头:先派使者来调解,如果不从的就打你!只是这“先礼后兵”的策略又能否奏效呢?6 d- L$ l$ `3 ?0 y2 Q4 e; [/ r1 D
  
7 q5 W0 `. k! x% c% D  已经是贞观十年了,刚刚开年,还刚在正月初十的时候,李世民就做出一个重要人事变动,任命前东突厥的阿史那社尔为左骁卫大将军。没搞错吧,以前的老对手还让他掌握兵权,护卫皇帝?万一有个什么岂不就。。。。。。; D$ F6 t1 G6 q+ N6 X
  9 M; b, ^1 v; X- K: Q
  不怕,李世民有这份包容和自信,这也是大唐帝国与生俱来的包容和自信。
- ^2 k) k+ O1 ~" Z1 i# J  4 j2 a; I, v/ E* x# A2 {
  阿史那社尔,生在草原,长在草原的突厥王子,处罗可汗之子,11岁时就智勇双全,闻名于草原。处罗封他为拓设(亲王),在漠北建牙旗,与欲谷设分别统领敕勒各部。十年间,他实行休兵养民的政策,不但不收税,还不敛财。这让一起混的人不爽了,抱怨不能搞创收,他不以为意,说了一句很动人的话:“大家富裕了,我就满足了。”真是高风亮节,人民的好公仆!自此,手下人也觉得惭愧,继而敬佩不已。他屡屡劝阻颉利用兵,但不被采纳,后来薛延陀叛变,在马猎山击败欲谷设,阿史那社尔前去助战,也被打得一塌糊涂,只好带着余部逃往西陲。颉利可汗败亡后,西突厥出了乱子,咄陆可汗兄弟争权,这让他有了空子可钻,假装投降,引兵突然袭击西突厥,几乎打下一半土地,从此拥兵十余万,自称答布可汗。0 Q  _/ E1 t- V4 `3 ]
  
7 s" g) B! I' z2 B% a! c  有了点实力,他就总想着复仇,对各部落说我要为先可汗报仇,把薛延陀从地图上抹掉。不料遭到他们的反对,说刚刚得到西方一块地应当好好经营,如今舍之而去,西突厥肯定会来闹事。可是仇恨实在太大,大到让人失去理智——如果败了,我亦死而无恨!他一意孤行,不顾众人的反对,领5万骑兵在碛北袭击薛延陀,双方缠斗了100多天,最后的结果是手下许多人不能忍受长期作战的煎熬,纷纷逃奔西突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9 12: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52)+ V0 o0 F: o/ E/ z1 [$ ^. R+ E
                                                          
( X4 J% W0 \3 k# [                                
7 Y! j1 J+ j- I  作者:沁园春+ N4 S. ]$ }8 l! P7 H
                # L0 |; ~6 c' E+ f
  
" s( ?4 l% b( l" s$ t& z  4 E; p+ d/ Y& \7 e
  如此一来,力量发生根本性变化,薛延陀趁机大规模进攻,大败阿史那社尔。他走投无路,只好投奔高昌,部下也只剩下一万人了。这时的他一脸茫然,太多的心酸与无奈。他欲哭无泪,只能抬头仰望上天——苍天啊!既然你那么仁慈,为何要对我这般不公?我要呐喊,我要质问,这世上的不平事,为何总落在我头上?痛苦的心,并不能克服恐惧的本能,他惧怕西突厥前来报复——我还能从失败中站立起来吗?这时候,他脑海里闪现出一个神秘而又神往的地方,忧郁的眼神掠过遥远的东方,就是这惊鸿一瞥,改变了他的一生!终于,他带领部众义无反顾的投奔唐朝。  r: |# q# o0 F4 G: u3 |0 \! u
  9 S, f6 t( @) i6 a1 E6 L
  李世民非常高兴,下令将其部落安置在灵州(今宁夏灵武)以北地区,而留阿史那社尔在长安,拜左骁卫大将军,让他在禁苑内典领屯兵;另外,还把自己的妹妹南阳长公主嫁给他。; p  J. L; A3 c* x- z
  6 n$ [) E: b" b2 f1 v. a
  从此,阿史那社尔忠心耿耿,为了大唐帝国的稳固和发展,作出了莫大的贡献,成为唐初番将中的娇娇者和一代名将。
+ @" K( }* ^/ y2 Y  5 I1 `/ m8 ?8 B- ^
  贞观14年,他被任命为交河道行军总管,从侯君集平高昌。高昌平灭后,众将都私下攫取战利品,只有他说没接到皇帝诏令,秋毫不取,等到专门的敕书下来他才接受,但也只是领了一些老弱仆人和残次品。李世民大为感慨,直赞他清廉谨慎,欣然赏他高昌宝刀和各色绸缎1000段,命检校北门左屯营,封毕国公。
! S5 H" R$ M- K- w2 s8 ]  
$ k) ^7 `( Q7 q0 l& @/ j  后来,他又跟随李世民征高丽,手下将士作战都特别勇猛,英勇杀敌,他自己也不幸被流矢射中。不过的身为勇将的他,只是咬牙把箭拔掉随手一扔,又接着冲杀上去,立下很大战功,回朝后被授予鸿胪卿。- b% F: I* ^* s5 ?7 |
  
& v: n' ?' B; I5 {6 [2 R. Q( n/ d  两年后,他作为统帅,挥军十万讨平龟兹,这是他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刻,可当他带着傲人的战绩回长安向李世民报喜后不久,就传来了皇帝驾崩的噩耗。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知遇之恩,如何为报?他想到自杀,想用这突厥的特有习俗以身殉葬。可有人早就想到了,新皇帝遣使告诉他李世民早就交代过不许这样,此时此刻,不知他做何感想,君臣同心,竟能如此默契,古今真正又有几人?
9 _  G9 n7 ?) R$ |  
8 j1 S# E4 w8 F/ H/ K! R- m  其后,他再也没能再上战场了,但仍然一直升官,迁右卫大将军、加位镇军大将军。永徽6年,这位唐朝“开西域第一人”悄悄的走了,他的灵魂,始终在西域和中原的微风中轻柔柔的飘拂,奔放而且安祥。静谧的丝绸之路上,又响起了清脆的驼铃声,他是华夷一家最好的见证,他要去追寻那个曾经给他最大信任的“天可汗”,想去另外一个世界,永远的追随着他。。。。。。; [# a  I- `' i4 e' H
  
- M" o3 Z" o. v. Q4 }" V& W  他死后,谥曰元,追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其冢像葱山(葱岭)一样傲然耸立。“碧海蓝天青一色,葱山翠岭绿千重。”从此,他可以每天凝望不远处的“天可汗”了,而在众多武将中,他是离李世民最近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3-19 12: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53)& F0 p9 ]) N! T# w: r+ n+ E. e; k
                                                          
+ a7 P0 O$ R  [                                
/ f2 t7 S9 e8 f( |; F: C  作者:沁园春
: p) D8 p9 q1 ], F! n0 v4 W                
$ P- q; ~. o* e+ R5 V1 B  ! g- d$ I5 V! ~1 G+ d5 S
  
2 t' H7 k+ R8 D2 `7 I6 z0 q  人生不能尽如意,就在阿史那社尔刚刚来到长安让李世民很是欣慰的时候,大唐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长孙皇后死了!我们的“天可汗”也是凄苦,去年死老爹,今年死老婆。人生无常,生死天注定,也只能无奈的接受。+ z& v! j( V- W9 W( h/ @$ k; l
  0 A2 S8 q1 V- \. b
  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姐姐,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宝贝女儿,河南洛阳人。她从小喜好读书,严格要求自己,小小年纪就嫁给了李世民。与李世民喜结良缘,还有个很奇妙的故事。9 J# `- M9 ]; ~8 v# c
  + h5 p# r" ~3 t+ g% P
  当年她伯伯长孙炽对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仰慕有加,常对长孙晟说这么厉害的人以后必有奇子,一定要结成亲家!长孙晟始终记得这件大事,先下手为强,提前“预定”了李世民。可是好事多磨,后来他去世了,长孙无忌和妹妹被可恶的同父异母兄弟赶出家门。幸好,热心肠的舅舅高士廉收留了他们,关怀备至——小小年纪的她就初尝到人世间的冷暖。后来,好心的舅舅继承了长孙晟未尽的“事业”,将她正式许配给当时还只是个富家公子的李世民。这一年,她13岁,他16岁。
- G& l+ g0 d, d# `- b  - ?+ I) x2 A6 b* {4 i6 y. B8 T" k: t7 G
  从此,她一直做他的坚强后盾,在背后默默的支持自己的丈夫,为他深情专一,为他排忧解难,为他成就大业以至献出自己的一切!) V& C) D, t8 m
  长孙皇后因为出身贵族世家,自小知书达礼,有着很好的文化素养。看似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其实有着过人的胆识,拥有非同一般的勇敢和坚毅,刚柔相济。
& G' _5 J' z) U* P( t( w; y8 z  ( f2 m, D1 x! Z7 _5 d& T
  李世民争夺太子之位时,作为秦王妃的她不是逆来顺受,而是积极在后宫疏通各方关系,还亲自侍奉高祖李渊以争取支持,帮自己丈夫出了不少力。即使后来贵为皇后,她依然崇尚节俭,从不讲究奢华,什么东西够用就行了。李世民深受感动,对她非常信任,还曾经想与她一起商议赏罚的事情。不料她却说我一妇人怎能干预政事?李世民仍然想夫妻合议合议,可她就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李世民也只能“知难而退”——后宫干政,在中国古代是一大特色,长孙皇后能独善其身,实属难得。
8 _6 m4 h+ G- X, }3 t" I  
# o! J" Z+ I  H+ e4 P' E  她深明大义,不贪恋权力,也不计前嫌,不但反对授予弟弟长孙无忌的宰相职位,还请求赦免参与李孝常谋反,曾经把自己赶出家门的长孙安业。对太子,她也是言传身教,李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请示增加东宫什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她毫不含糊的回绝说:“做太子的就怕德不立而名不扬,哪能光想着缺啥东西呢?”可是好心有时并不一定有好报,后来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却反其道而行之,对她的话置若罔闻。
; g! k3 l1 P8 Q. a9 |$ l" x  
7 R4 M' j, p4 s7 G. ?, l  凡是后宫中有人犯了错误要被治罪时,她都让别人有改过自新的机会。遇到李世民为这些事发脾气,她也总是先顺从他的意思,等到李世民火气消了才慢慢跟他讲道理。正是由于处理事情很有技巧,所以后宫中从来没有发生过冤案。不单如此,她还是个与人为善且很有爱心的人,有不知名的嫔妃生下豫章公主,不幸早逝,她待公主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视如己出;只要下属哪怕是奴婢生了病,她都将自己吃的药送给他们。上善若水,以德服人,这一次次的善举,打动了许多人,换来的是大家发自内心的敬佩,感谢她的善良和体贴。
0 v6 ]+ s% C; j! x: L# O  
6 U' ]# J( U/ M, q* N' M' j9 M  她与李世民的嫡出长女长乐公主,李世民特别宠爱,视为掌上明珠,要出嫁了,可不能亏待她!由于国家富裕了,李世民下敕命有关部门准备的嫁妆比永嘉长公主都多一倍,可见自己的喜爱之情。不过,又有人来管“闲事”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3-19 12: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54)
6 a; q0 _. j" x& N# M4 d                                                          $ F( O3 O; b5 L( H0 W
                                
9 v9 E& ]( f& m0 E0 h, u  作者:沁园春
& z" ^% y3 n0 ~7 _                , L! j2 k8 b1 G) p# q1 ^
  
8 M; n- l& l6 j. ~, t& n  7 d# t: m3 a  P- W0 U$ w
  长有“顺风耳”的魏征听到这个消息,进谏明确表示反对,认为这不合礼制,于情于理都不合适。李世民想了一下,觉得有道理,于是就还是按“老规矩”办。之后他将这件事告诉妻子,长孙皇后叹道:“以前听说陛下重用魏征,不知什么原因,今天才知道他才是真正的社稷之臣啊!忠言逆耳利于行,陛下不可不从。”为了表示对魏征的感谢,她还派中使赐钱四百缗、绢四百匹,并送到魏征的家中,对他说闻公正直,今乃见之,希望你能坚持!
/ `+ s" F+ H( e  
! H+ g+ n( e! y9 t1 e8 x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贤内助,温婉贤淑,一辈子默默陪伴在自己丈夫身边,体贴入微的照顾着他,给他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丈夫是她的全部。可以说,她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是上天赐予他最美丽的仙女,在他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他们始终相爱着,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同走过激情燃烧的岁月。甚至在玄武门之变时,她还亲上“火线”, 亲临一线现场慰劳前方将士,左右莫不感激。这一年,她24岁,他27岁。多少的回忆,多少的落寞,多少的遗憾,幻化成风,思绪飘零,飘荡在长安的夜空——生死两茫茫,化作相思泪。9 T$ ]: V2 E- F2 [3 J" ]1 r
  
* e! A" A" x6 |  如今看到一些描写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电视剧,几乎都是两口子关系很糟糕,根本没有爱情,李世民总出去找情人。其实这些编剧很多都不真正了解历史,从历史的碎片中,我们可以肯定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是一对模范夫妻,相亲相爱,至死不渝!+ L3 m7 t4 k8 V7 b
  ) {0 k: f' Y( y
  当时李世民得了病,很多年都不能痊愈,病倒了,雍容华贵的她就在床前精心照料,昼夜不离身,还经常把毒药系在衣带上。她要干什么?听她喃喃细语,才知道如果李世民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她就服毒自杀——毒药代表我的心,原来她要为李世民殉情。9 @) t; @. w  W: h2 {- s
  - R  a& `& n9 I/ g) O
  她自己也与李世民一样有多年的气喘病,前年随他到九成宫度假,柴绍等人深夜有急事报,李世民身披甲胄出来询问情况。她又抱病跟着出来,左右侍从劝她回去休息,她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皇上都震惊了,我又怎能心安?”便一直陪在丈夫身旁,温存的给他鼓励和支持。& }  X5 O( F' N
  + E( n+ e9 ?( y! r" t% ~
  可能是那晚上时间太久,她太累了,从此病情愈来愈重,皇宫里的人都手足无措。太子李承乾服侍她的时候说药都用遍了还不见好,不如要父皇大赦天下,并超度凡夫俗子出家来获得神灵的保佑。
- Q" C2 ?- n! G* d4 n9 S  
/ e- C) T2 n+ e, ^3 }5 _5 N  不想她坚决反对,表示死生有命,并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这样做不但没有好处,也坏规矩,如果一定要这么做,我还不如早点死了。太子不敢上奏老爸,含着泪悄悄告诉房玄龄。房玄龄觉得这是大事不能隐瞒,于是禀明皇上。朝臣都纷纷请求准许太子关于大赦的要求,李世民更是大为伤心,悲痛不已,打算这么办。而她在病中听到这个消息,依然执意劝阻。
 楼主| 发表于 2008-3-19 12: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55)
4 w9 k# I8 V& V; p/ Y                                                          / m* D1 B; w, x, V- G# U9 K: D! m
                                - g4 C& L+ c& Q: K1 s: x
  作者:沁园春( A, A/ J, c; T, E$ I; Y
                4 m! J$ F' P1 h! ]
  
( V1 k7 _# q! H) @- h  
3 o2 }: e0 r3 Q9 Y/ Z  等到病入膏膏与李世民诀别之时,她想到的还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因为刚刚房玄龄受到李世民的谴责离职回家了,她正为此事放心不下。她深情的望着自己的丈夫,对他说房玄龄是忠臣,没有大错陛下不要抛弃他。3 I4 a# w  \- T& Y- ?+ j6 b, J4 U- p; l
  : n! T3 P+ [; m  e* T6 t" W
  李世民点点头,泪流满面,凝视着自己心爱的妻子,倾听着她的每一句话。她又交代了几件事,一是不要将长孙家族的人安排到显要位置;二是死后一切从简,用点木头瓦片随葬就可以了;三是希望李世民亲贤臣,远小人,纳忠谏,去谗言,减少劳役,停止狩猎。最后表示唯有这样她便未有遗憾了,并叮嘱不要儿女们老远跑回来,免得他们太伤心。
4 D+ n3 Y8 s2 v4 }* o( {/ _- g9 C  
( w% W$ }$ e- h) ?4 B8 D, H0 x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李世民还有什么好说的?只有不住的流泪。最后她又把随身携带的毒药拿出来,对李世民说:“我在陛下卧床的日子誓言与你同生共死,我不能当吕后啊!”6 F3 k) s8 O- P* I" O& y# I0 x8 w
  
. ?3 A# E3 p2 u' \" v  生死相随,感天动地的爱情!此时此刻,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李世民默默看着行将就木的妻子,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忽然,他感觉握在自己心口妻子的手轻轻的垂了下去,再也不动了。这一年,她36岁,他39岁。' ~' U: K( l6 K: X7 {
  
( T2 B; u5 G; W, s! p% k, w( h& z  带着恋恋不舍的眷念,长孙皇后崩于立政殿。一代贤后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走得匆忙,走得安详,仅仅活了三十多个年头。可是,她并没有白活——生命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有意义。母仪天下,秀外慧中的她真正做到了,而且是当之无愧的榜样。她是最贤惠的女人,更是一位伟大女性——世界级的“第一夫人”,千古贤后,万世流芳!
/ n1 i6 ?7 {2 r9 H; X' d( i& p  
+ E& V7 H6 o7 `# u$ M* j1 W2 z+ F  当然,她还有许多放不下心的事,尤其是自己的几个儿子,性格各异,日后会否同室操戈呢?可是天意弄人,让她最担心的事情最后还是不幸发生。而更加不幸的是,她去世后,一直忧心忡忡的外戚干政问题还是浮出水面。长孙无忌依然得到李世民的重用,权倾朝野,并且成为托付后事的顾命大臣,若干年后他流放黔州被迫自杀——身在天国的她,不知会做何感想?
) P  T0 V! s. F0 P) ~  ) Z- b" @- ?4 `. Y% s
  天地同哭,李世民万分悲痛!“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1 f6 X1 q& I+ O; m& H( Z# Y+ x
  # P* d/ k# T) j3 D# ]7 d' M
  长孙皇后曾经搜集古代妇人得失事迹编成《女则》一书,共30卷,不但亲自作序,还专门写“论文”批评东汉明德皇后不能抑制外戚势力是一种危险的作法。直到她去世后,宫中才将《女则》呈给皇帝,李世民看过后更是悲痛欲绝,拿给身边的大臣看,说皇后这本书足以成为后世的典范,失去一个贤内助,何以释怀!话音刚落,他似乎又想起什么,即刻召回房玄龄,官复原职。
& Q7 `7 K9 z. ~  
# g: J3 ^, u- ]& Z  她用一生去爱自己的丈夫,也想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一辈子的爱。他有三宫六院,不会只钟情于一人,而她,一辈子就只爱着一个人。可嫁在帝王家不比凡人,必须去接受这些。她得到的并非一个男人的全部,而是他的尊重,没有比这更重要。一切的青春靓丽都会随风逝去,惟有尊重才能永久,直到人类的尽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2 12:52 , Processed in 0.02904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