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8 21: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683)& H( j5 n' i: V/ A) c( {
8 g% x& [: b" Y, n0 T/ @
马上去查,生母安葬在哪里。没想到答案马上出现――洪福院。赵祯一愣,竟然是很正规的地方……他立即就要赶去,却被再次拦住。
: o3 [- h& C+ S4 w9 f$ S 八皇叔说,你还有个亲舅舅在,何不让他先去?$ r1 k5 y l! t( a O$ n0 @+ R
亲舅舅……赵祯悲喜交集,他在哪儿?回答是就在京城,是宫里的三班奉职。赵祯再次一愣,就算在悲愤激动中,心里还是划过了一个问号――大娘娘是不知道还是发神经,竟然留着他在眼皮底下?
+ Q+ g# [! ~* Y0 F7 r! _ 但顾不得了,他派舅舅李用和先去打前站,随后他就启程。同时派兵包围了刘娥的“哥哥”刘美的住宅,只要发现生母李氏的尸体有伤害的迹象,立即抄家拿问。
1 e# {1 E' w, R% H 牛车辚辚,生母面前没有天子,赵祯放弃了玉辂,以牛车代步,赶到了洪福院。下车直奔棺椁,生死天堑,一木之隔,终于打开了。
2 B. S1 v3 x$ l+ E/ U* m 只见李氏夫人面色如生,平静地躺在水银之中。她身穿着皇太后的服色,没有半点受苦伤残的痕迹。“……陛下乃李宸妃所生,李妃死于非命。”八皇叔的话回响耳边,是的,前半句没有错,我乃母亲所生,但后半句却无从谈起。% [4 o8 T& m6 V
并不是死于非命。
" H& R7 h0 ?4 W3 L# S 心灵平静了下去,赵祯的底蕴在这里显现。他悲伤,从这时起,他陷入了多年的哀怨之中,对生前从未谋面,没有交谈过只言片语的母亲无尽的思念。乃至于多年以后,一位翰林学士为她写了一篇《进袝李太后赦文》,其中写道“……为天下母,育天下之君,不逮乎九重之承颜,不及乎四海之致养,念言一至,追慕增结。”赵祯突然悲从中来,找来该翰林。, |+ \0 ?) a: J7 x
“卿何故能道朕心中事?”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为人子者最痛苦的事。; P( o" Q) w* G% c
而那位翰林说,臣是庶出(小老婆生的),从小受兄弟歧视,母亲无能为力,孤苦无依……赵祯突然落泪,竟然与他一样的命运!
D q$ x2 q6 N6 R3 l 这时,他应该明白了他命运中最大的两条主线中的一个――他是个不知道自己正在孤苦中的孩子,当他知道时,己经晚了……
3 E2 X; v( E# ~ 但就算这样,他也不迁怒于人,绝不像是一般的凡夫俗子,于自己手握生杀大权之时,大肆杀戮,用别人的鲜血来证明自己的孝心。, d+ K, P+ c% O1 U
当天他平静地放下了棺椁,低头微微叹息:“人言岂可尽信,大娘娘平生分明矣。”随即命令包围刘宅的军队撤走,从此只有哀伤,没有愤怒。% L: b$ f' c% |" ~5 V# l
% R8 B5 J/ g e1 }* \8 y/ Y" X 连载(684)- K, J- [2 E( }' E
5 a8 \& B: n$ y$ [6 J 这是无奈的,这世上每个人都逃不脱时代的限制。赵祯更是这样。他的悲愤只在于他的生母“死于非命”。一但证明了不是,那么满天的乌云就都散开了。
' G; ?; N @" { 因为刘娥并没有做错什么。
% L6 z) Q& @1 o E% O1 p 抢了李氏的儿子又如何?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礼教里,主奴之别是最严酷不可改变的。别说是皇家,就算在一般的家庭里,小老婆生的孩子都得称父亲的正室为母亲,对自己的生母,一律称为“姨娘”之类。7 z J1 s6 w3 e
就像《红楼梦》的贾探春,她是赵姨娘所生,但生平从不管她叫妈,她的妈妈是王夫人。而赵姨娘的另一个儿子,宝玉的三弟贾环也一样,赵姨娘想训他,只能关起门来在自己的屋里。而且一但外面王熙凤断喝一声,她还得闭嘴,因为“环兄弟怎么说也是位爷,有什么不对的,自有老爷太太去管教,用得着你骂他?”8 G8 Z) t# r+ s6 D, D
李氏,当年不过就是刘娥的侍女,她的一切,不管是身体还是灵魂,都是刘娥的。何况刘娥这么多年都没有加害于她,就连她的弟弟李用和,一个流落他乡,以凿纸钱为生的小工,都被刘娥细心找到,一步一步,从低到高做到了三班奉职。己经很是仁致义尽了。
% e# r. |' s* w1 X4 x2 t 所以夺子之恨,还有赵祯被剥夺的天伦母爱,都只属于遗憾,绝对上升不到仇恨上去。就算赵祯有万般的苦恼,他都没有权力公开报复。
' G0 G' m9 _; i' \6 e 说到底,他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就是以封建君主道义的理论为依据的,让他怎么来砍自己的刀把子?可是不能恨,并不等于不去恨。赵祯自有自己的办法,给母亲出气,让自己心安。
# |% d6 f( C: f; r, M" E. t 首先,他对大娘娘的葬礼不闻不问,只要进行就好了,我不去。第二,他要让自己的生母成为真正的皇太后,就算在死后,也要享受到最高级别的礼遇。具体行为就是让她进入太庙,供奉于父皇真宗的身旁。; S* s& ?( _; _/ E# j
争议立即出现,人走的确茶会凉,可刘娥的统治近20余年,并不会一个为她说话的人都没有。尤其是前枢密使钱惟演。他建议,最大限度也只是把李氏与刘娥持平,让她们两人一起进入太庙。可这个动议被太常礼院驳回。
* @9 W9 c7 s* v# p* Y2 ?5 A 你在乱讲,太庙之中从来都是一帝一后,太后是皇帝的敌体,两人是平等的,只能是一位!
# q; E$ w2 @7 K% |9 C1 J 赵祯冷眼旁观,知道大多数人都在反对。可反对就反对,下面的才更刺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