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24 17: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695)
' b" _* f) r3 f# ]
% K3 T V3 _, j9 R' u& A( K7 @( K7 k 世上有种人,无论他生在哪里,出身怎样,都会认为自己天生异种,早晚神圣,而且连带着他的种族(主要是和他流着同样的血)都会鸡犬升天,与众不同。
( _) c# h7 f; j/ j 例子非常多,几乎每个伟大人物的成长,都与他们自命不凡的心性有关。但具体到李元昊的身上,就更多出了一分诡异。他心里的东西要小心剥离,然后才会看到一个既自尊自傲,又自惭形秽的扭曲心灵。
6 m. G( H6 [: j3 k* s. c; { 只见他和张元、吴昊聊了几次之后,某一天突然闪亮登场――真的是光华夺目,精光耀眼,各位党项人看到了一个超级大秃瓢。李元昊原先乌黑浓密的头发都不见了,他剃了个大光头(超独特,是个雪山式秃头,四边还留有些许的头发),而且还穿了耳孔,戴上了一对超重的大耳环。% [% L6 A7 y, [0 s9 B) g: u
样式新颖,别出心裁,然后他全方位地展示自己,接着下令,全体党项人以我为模特,三天之内必须剃光了头,并且戴耳环,特别强调必须是重的。如若不然,杀头,全家全族可以由任何人随意地去杀头――!
$ {: L5 h' C/ D' K$ r$ r5 K7 |% { 也就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 F# E8 ~0 X9 R* ] 众所周知,满清人入关之后,就是用这一招来扭曲汉人的心灵,从最根本处把一个种族的斗志和尊严给毁灭的。想想那是怎样的屈辱,又是多么的恶毒,但那总归是人民外部斗争,怎么搞都没有约束。可李元昊是在自己民族内部折腾啊,他为什么?
% {* w8 m( \3 i9 i/ j 理由很辉煌,因为他是鲜卑人的子孙,伟大的鲜卑祖先们一律都是秃头,我们复古一下有什么不好?或许鲜卑的强悍就会觉醒,像五胡乱中原时那样成功地虐待汉人,不是件超爽的事情吗?& n' u) P, f$ _% k$ Z
于是就此秃头,党项山河一片秃,瞬间全族假和尚。但这才是开始,李元昊的梦想是那么的全面细致,他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党项提升到所有游牧民放的毡帐本色之外的另一种全新模样,从此独立于民族之林,和谁都不一样。在任何方面,都绝不弱于契丹和宋朝!2 ?9 R, L% f6 V6 z4 q3 J* i; k; k
那么……为了这个宏伟的目标,就继续折腾吧。
/ C$ l4 {8 Z3 [6 Y: n4 u* m " x. Q) B9 ~' s7 `# d, c \) I
连载(696)
v# e, ]" L" ^8 p' S
c0 @1 a1 y; L' x X5 r 第二件事,换服装。
9 j& A t; a+ {; `8 i2 f5 b7 H 伴随着李元昊的秃头出现的,是他的一身新衣衫。只见他上身穿雪白颜色的紧身窄衫,(下身怎样史料未载,估计他也得穿点什么)头戴一顶红里毡冠,冠顶后还垂着一条红色的结绶。红白相衬,鲜艳华贵。
1 S: ~; N3 X) x/ ^ 自此这就是党项王族的制式服装。
; C+ K' j# K/ l$ T, M$ h9 Q$ \& ~' Q 接下来规定文官要戴幞头、着靴,穿紫色或者红色的衣服,执笏;武将按官位高低,戴金帖起去镂冠,银帖间金镂冠、黑漆冠等各色帽子,衣服一律是紫色襴衫,下垂金涂银束带,垂蹀躞,着靴。至于手里的家伙就变得多种多样。
) J- P5 b: n* p8 i) a 你可以根据喜好带短刀、带弓箭,只要不太长,就随你的便。真正的限制落在平民的头上,以及下级官员。低级官员没帽子,大概得四季光头,平民们只准穿青或者绿的衣服,颜色杂了就杀头。这样的效果就非常的好,只要李元昊登高一望,立即就能看到自己的国家里谁是谁,只要不是色盲就绝对不误事。$ Z, ]* Z& x+ o. N% T
前两件事像小丑,可第三件就绝对的非同小可了。李元昊创制了党项文字。
. W7 V( Q% V5 V8 y% @! Y 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很清楚,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哪怕早己灭亡,都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其要点就在于要有自己的文字。其中的对比就像汉人和匈奴、突厥之间的区别。试想能与汉、唐两代角胜数十百年之久的民族会没有他们光辉灿烂的历史吗?那其间隐藏着汉武帝和天可汗的敌人。但转眼即逝,就算留下些模糊的传说,也不被史学家承认。. M2 Y8 v8 B/ s+ I/ ?+ ~' `
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
: u; V9 m$ Q5 J* n# o# I5 m; t 而李元昊排除了重重困难,不经过自然衍化,就硬生生地创制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字。这种文字照例没法脱离汉字的影响,它运用了字形体构造的“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六种构字原则,但会意字占大多数,具体的笔画比汉字繁复,撇、捺等斜笔多,没有竖、钩,整体的形象就像一棵棵没有经过修剪的野生树。
% V# w9 G0 D, S/ l) h 主杆太少,枝杈太多。但无论怎样,它出现了,并且从最开始就形成了12卷之多的“蕃书”。李元昊极端重视它,创造成功后就命名为“国字”,颁行之日举国欢庆,立即向民间推广,并且成立了“蕃书院”和“汉字院”,不分种族择优选才,毕业生专门用来把汉字和党项字互译。" a# o3 ] ^1 c8 S2 N# ]& ^
从此国内的法令文书都用“蕃字”,与宋朝、辽国的外交文件也分成了正副文本,副本用党项字存档。再之后岁月悠长,党项人的美感也与时俱进,他们的党项字出现了汉字中的真、草、篆、隶等变体,那些就都是后话了。2 ~' h( w: l2 i7 i# Q# b6 i$ O0 J
李元昊继续忙碌,一个必不可少的,比文字还重要的东西等着他。可以说是之前任何一个党项人都不敢梦想的东西,但李元昊敢,只不过手生了点,刚做就摆了个大乌龙,让他回家连洗了三天澡――呸,真晦气!张元、吴昊,还有那么多的蕃、汉谋士们,我不懂你们也不懂?开业第一件事啊,就触了这么大的霉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