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30 17: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705)* J* c1 S" H V W, @% E o
1 ~, w1 `6 S4 ?) [! l& Q
暴风雨如期来临,废后诏书就像一声令枪,所有的台谏官都一哆嗦,但紧跟着就血贯瞳仁,火花四射。不必号召,更不必准备,从跪听诏书的那一刻起,所有人都行动了起来。( N+ }% o% R4 z4 ~% j+ \! Y) L% u% T
他们的首领就是御史中丞孔道辅。% b' t# ]- F4 ^8 {) K: ?# ]
这是公认的首领,无论从哪一点来看,他都是当之无愧的道义领袖,就连人生正处于百无禁忌,遇神杀神阶段的范仲淹都要承认,孔大人既是他的前辈,更是他的楷模。
* o0 |7 U# p1 s+ z* j* s 先说出身,孔道辅乃是圣人苗裔,孔夫子的第45代孙。出身显赫,但更珍惜羽毛,他是正规参加科考,考中了进士才踏入的官场。那一年,他才25岁。当官的前期有两件事留在了史册中。3 K9 V8 \" k2 K+ p+ H* v
第一, 他给自己的老祖宗争来了360间房子。那是在真宗赵恒时期全国大兴土木,神庙盖了一座又一座,实在让读书看不过眼。这时孔道辅出面,请皇帝为孔子扩建庙堂。于是赵恒还留下了个尊孔的好名声;
8 Z; }) h) E% H3 q3 s7 `9 P 第二, 公元1022年(宋乾兴元年)真宗驾崩,他升官了,是太常博士、左正言,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上书,要求皇太后刘娥下台,把权力还给皇帝。想想那是刘娥,而且刚刚垂帘听政,椅子还没坐热,就被人往下赶,那是什么心情?所以结局很经典,孔道辅比范仲淹等人至少早了五六年就被赶出京城,去乡下劳动改造。; D0 H! x) w! x7 w
这样的经历让他在刘娥去世之后,回京城就当上了言官之首,让所有人都心悦诚服。当天在他的率领之下,御史台方面有侍御史蒋堂、郭劝、杨偕、马绛、殿中侍御史段少连、左正言宋郊、右正言刘涣;知谏院方面比较单薄,史料中只记载了主官孙祖德和右司谏范仲淹两人。没办法,职能虽然对等,但知谏院才成立不满两年,实在是没法站到头排。+ h! @! h, ? u6 [7 [" _
, d( V7 g5 J0 L! ~ 连载(706)
4 w/ o# y4 I0 v) I, Y , P' p# F9 L7 G1 t3 `! n
言官们群情激愤,但稍微扎了一下堆就又都散开了。程序第一步,回家各字写稿子。身为法律风纪的纠正维护者,做任何事都要依着规矩来。
, n) T- X8 ^* u 于是他们就撞上了第一堵墙。文采飞扬、正气凛然的稿子交上去了好多天,但一点回音都没有。要查一下才知道是吕大宰相的命令己经生效,从即日起不许转达台谏的任何奏章。……你好毒,但是这半点都不能阻止我们的斗志和愤怒!
2 c% q, T$ W( E0 t4 T/ Z+ E- y 言官们从家门里走了出来,一个个穿戴整齐,全套朝服,目标金峦宝殿。程序之二,言官有权力要求和皇帝面谈。8 J; R7 K4 Q3 e/ e7 T7 b1 Z
但是他们又撞上了第二堵墙。只见偌大的紫禁城,金钉朱户的大殿门,居然叫破了嗓子都没人回应。怪事吧,谁能想象全国最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宫门前,居然就这样聚了一大堆人大呼小叫,可就是没人制止。但就是发生了,绝对的死气活样,躺倒挨锤,只求着你们有火就发,发完走人。
0 n; {' i, o7 p& h. v2 h! b 怎样,这就是吕夷简临时想出来的应对绝招――家里没人。你们总不会破门而入吧!但他想错了,门,神圣无比、显赫无比的金殿之门,在那天真的被人敲了起来!是孔道辅,他抓起殿门上的铜环用力拍击,大叫道:“皇后被废,奈何不听台谏入言?”
: I9 i+ U* s: Q 这下子皇宫之中再也不能保持沉默,是做皇帝耶,起码的尊严和制度总得留一点吧?不一会儿,有太监开门传令。皇帝说了,请大家去政事堂,有事找宰相去说。. E- B! n! z I1 m
画面切换到政事堂,值班的仍然是吕夷简。李迪老夫人还是不知去向。各位言官终于看到一个活人了,火力空前密集,七嘴八舌,一开始就把问题上升到了最高的程度――宰相大人,请问你有爹和妈吗?
# k" s& ?2 _0 \; ? 啊?吕夷简瞬间痴呆,搞什么?就算再经验丰富,天赋禀异,他也没料到各位言官老大的开篇辞居然是这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