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远古至秦朝的150个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22: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33、周厉王、周幽王
- v, w& I% a! I% N  
/ q) N  w% K  H/ w8 I0 S! y  大周朝天子,多数得到善终。周穆王还是个大旅行家,驾车跑到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草原,泡了很多外国女孩,随后抛弃了她们,使她们哀怨得要命,“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穆王不再找她们玩儿了(李商隐的诗)。
$ J( `* O* z2 S1 y  : T* }) y) i" l& J; ?; W6 I
   周穆王干了55年的开心天子之后,周朝变得没那么潇洒了。周天子单纯注重兵车,没有发展出适合山林江河作战的军事技术,还管打仗不叫打仗,叫“观兵”,拘泥于堂堂正正的车战,有一大套礼仪讲究,终于被西戎北狄欺负得够戗。8 V9 H5 D& R# P7 v4 d. E
  8 r6 q8 `' a! o8 z# u
   周朝打心眼里不愿意动武。周朝以文治为特色,孔子所谓“郁郁乎文哉”,国家弄得色彩斑斓,礼仪彰美,“放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与民休息,努力种地。" d0 X# `; T& @+ C$ H) X
  
; b; v- s9 [0 R) d9 j% t6 N   那时候牛还不负责种地,所以被放到“桃林之野”吃草玩儿。养牛和养猪在当时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杀了祭祀,祭祀完了再端下来给人吃。所以祭祀主要用小牛,肉嫩。大牛和老牛,则去拉车。打仗的时候,马拉着战车在前面逞能,牛套着辎重在后面输送给养。总之,牛那时候还是见过世面的,还是比较牛的,不需要“脸朝黄土背朝天”地享受耕地的苦差。) @$ |  V) v! g+ C  ~! W9 }
  ( `: E9 W9 r, V
   牛慢慢学会耕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猪呢,则直到现在也没学会)。8 }! ]6 P& ^( W& Q% m
    
9 X% E7 k0 B# N" ^7 D) }1 Y   老百姓就这样在大周朝的抚养下过着好日子,直到建国两百多年后(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执政,开始变得不像话了。" ~$ G# u8 x6 E' A5 `4 _
  6 V$ N1 y9 e7 O. k
   周厉王给中国文化创造了两个知名成语,一个是“道路以目”,一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Y3 @. [- ^) F
  
, h) p; Y4 u7 O9 f1 R  k   这个无道昏君还宣布天下山林川泽都归他个人,谁都不许进去打渔捕猎。肉一下子就少了,牛耕技术又没抓上去,国人眼睛饿得发蓝,于是发生城市暴动。. \; A7 j- e; r
  
9 G$ x' a4 L6 m7 D4 Z$ ?  周厉王吓坏了,被迫逃跑到一个叫“彘”的地方,彘就是猪——是为了埋汰他老人家吗。! D; B0 g0 r' r  g8 P( ^
    c* B0 r* }9 E) |7 J- {8 A+ C
  周厉王跑了以后,继任的周宣王给历史带来了一段“宣王中兴”。好景不长,不过数十年,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周幽王老大爷继位了。
3 `: Y7 d/ u3 t- _; _0 t  
  ~( n: B3 F( b% c; O3 O1 [    周幽王是个“年纪一大把,学问没有,笑话倒是有一车”的人,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脑子上的沟回却越来越浅。他的夫人——褒姒喜欢听裂帛的声音,他就把大匹大匹的丝绸撕成条条给她听(这算是很前卫的音乐了)。光有老女人添乱,事情还坏不了,他又任用坏蛋来治理国家,于是泾渭地区发生大地震,把老祖宗的发祥地歧山也震了。古代的地震都是代表上帝意志的,但革命乐观的周幽王不以为意,违逆天意和历史习惯,废掉太子,把老美女褒姒的儿子定成接班人。
. g( S3 G2 [$ C( h  " p  a  M8 S+ I! s! b
    周幽王和诸侯约定了一套“声光通讯”的办法:在大路修筑土堡,设置大鼓。如果戎兵入侵,就击鼓传告,点起烽火,诸侯军队都来援救。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勾魂的笑靥,于是屡屡击鼓举火,招引诸侯驰救,来回白跑,把诸侯当猴耍,演出“狼来了”的故事,博得老美女褒姒掩唇一笑。
  d  P8 [; A9 [, P2 n, W  
( v+ C1 }" X- F   那个被废掉的太子(周平王)也不是个善主,他冲冠一怒,勾引犬戎异族来攻打他老爹的江山。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诸侯没一个来相救的,扯破了嗓子直喊“狼真得来了”的周幽王,眼睁睁地被犬戎逮住,揪着胡子杀死在骊山之下(以自己的生命和权位,换取了这次文艺大联欢活动——烽火戏诸侯活动的大成功)。5 F' z' _8 N$ e( @# k/ b
  
4 h# v9 @3 S/ o4 J$ k* g  犬戎兵可劲抢光了周室数百年积累的珍珠宝石美器奇货和美女,源源不断运出镐京(陕西西安东南),放火又把犯罪现场烧为平地。西周王朝至此结束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22: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34、郑庄公" Y) Y. i3 k* c
  8 Q' B' a9 R2 B2 J
  曾经被周幽王的烽火戏弄过的诸侯们,也不是个个见死不救,有个精忠报国的“郑桓公”(诸侯国郑国领导人)就老远跑来看热闹,结果被砖头砸着了,喋血在陕西镐京。他的孙子,就是郑庄公。
3 h+ C# f- o- ^% ^/ U9 _0 f  
5 e# X' f7 B2 Y4 W% K  郑庄公这人,身体协调性不好,出生时候按道理应该是脑袋先伸出来,可是他小人家一时惶急,举动失措,大腿先迈出来了,特不顺溜,弄得郑妈妈很疼痛,出来后也没向妈妈道歉。所以妈妈不喜欢这孩子,叫他“寤生”(念悟,意思是倒着生),表示寒碜他,就像管戴眼镜的人叫“四眼儿”。/ s0 h9 ~3 w# b
  
* r6 N' F( p9 ]7 u& D& ~- `- n/ ~  郑妈妈后来又生了一个孩子,这回生得中规中矩,红嘴白牙,一表人材,深得郑妈妈之爱。长大之后就准备造反,异想天开夺他大哥郑庄公的权。他着手扩大荥阳城围——当时大周朝对城围都有统一限制,怕诸侯势大造反来的。郑二弟不管这一套,他扩张了自己的土围子,又扩充了战车编制,还要求西鄙、北鄙都听他调度,钱粮交他。' Q. D% I1 _2 g) y
  
1 P4 O7 ]7 c4 Q; X$ M4 B! {# W# m  “鄙”是城外郊区,边鄙农村的意思。自谦说“鄙人”,比如周作人老头子常在作文里自称鄙人,就等于自谦说“俺”,或者“俺农村人”。
: d8 d2 r6 Q! H5 C( g/ o  $ B  b1 ]1 H) L# v
  郑老二种种蠢蠢不忠的举动传到郑国都城,郑庄公恨恨地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D0 `$ I: Q" K, m" b, n
  % E+ F, X* v$ A: H1 s* z+ m
  这句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听起来正义凛然,实际不是那么堂堂正正。郑庄公有养祸的意思:为了除掉自己的竞争对手——弟弟,先姑息放纵,听凭他可劲儿折腾,等弟弟罪行犯大了,再跑去帮弟弟“解脱”,给他收尸,名正言顺地诛灭他!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把戏,后代不断有人临摹,比如蒋介石把看着不顺眼的异类军阀逼反,然后再剿灭收编之。
7 r( p# M/ U( ?, j! q8 }7 L  
( ?# T4 H1 i/ O2 e5 I: R& w$ P  郑老二观望了一下,看看大哥没什么反应,就征发战士,宣布造反。
- c6 b0 c7 O/ c$ f$ S& i  大哥郑庄公发出二百乘正义之师,鸣鼓而攻老二,打得老二没命地逃。最后看看没辙,只好望着天空,哭着鼻子自己了断了。
' N7 q2 b8 p2 R& C- Q  
( ^8 g& V& ]' o! y! A   看见弟弟已经含笑九泉了,郑庄公感到了深似太平洋的深深开心。开心之余,郑庄公就把老妈也打入了冷宫,谁让你想帮老二杀我呢!
2 S  B- ?! d+ {& p( u  : R2 o7 z8 H- F& `
  郑妈妈没有像宫廷斗争失败的节烈皇后那样,把自己的脖子升到冷宫的房梁上去。她认为生命是一个值得维护的奇迹,赖活着还是比好死好。这时候,一个叫“颖考叔”的年轻人出场了,跑来启发郑庄公。颖考叔手里拎着一只捉来的山鸡,乔模乔样地献给郑庄公说:“山鸡这东西,小时候吃妈妈捉来的虫,大了反过来啄妈妈。最不是玩意儿了!”) Z) m1 g) R3 n* K. I- ^2 P1 E# T
  8 d! f7 G0 x, ^7 K' }- \6 s
  郑庄公有点不自在了,觉得自己不孝顺娘,好比就是山鸡,是禽兽一般的东西,满面羞惭,可是,郑庄公发过“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毒誓,不要再见老妈了。古人是很重视誓咒的,发的誓都被雷公爷爷录了音,说话不算数要遭雷劈的。怎么办?1 }5 ~8 M5 A' R: T
  
% j: V6 e9 D6 q. J! v  颖考叔有办法,他领了一队民工,在宫院里挖地道,从“黄泉”地道直通郑妈妈的冷宫。母子俩在黑乎乎像歌厅一样的地下室相见,重归于好,并且各自唱歌。儿子唱:“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6 L5 Y# k" O  o: l5 W+ o  
6 r$ u- \, d/ z& x  母亲唱:“大隧之中,其乐也泄泄。”
1 `% G) [% o5 X% W6 \  ) m# S3 i- N5 t. ]3 l& I* O! R$ G
  有点儿卡拉OK的味道。就这样,在这个地下室里诞生了成语“融融泄泄”。“融融泄泄”可以这样造句:宾主之间融融泄泄,就两国关系展开友好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22: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35、周郑之战+ Q3 g) J* ?) W1 X  w  o$ b1 U2 W
  
: j/ Y2 I0 N' |9 i* T  自从被犬戎欺负了以后,周天子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当时所谓的天子,并不像后来的皇帝,周天子只是相当于一个头等的大诸侯而已。但因为他相对最大,所以各诸侯国都听他的,奉之为“共主”。7 Z6 `: c  E3 R, |/ W6 o
  
2 w; k% u' M( H% o' J  周平王受犬戎之祸,丢了陕西的大片土地,只好东迁去洛阳。就像有两套房子的人,火烧了一套,去住另一套。周天子一共就这两套房子。而中国其它的地区都归形形色色的诸侯所有。譬如郑庄公的领地就是河南中部的新郑一带。2 j4 O" l% I5 _; D2 B
  
( H  H$ G( R! T  {; B: C  @  随着郑庄公越来越牛叉,周天子却越来越肾虚了,辖地仅为洛阳地区方圆一、二百里。各诸侯国见状,也就不怕他了,敢于不再上贡贡品了。周王室经济日绌。周天子不得不转向诸侯“告饥”、“求金”,分封关系面临全面崩溃的危机。郑庄公就像那匹贵州老虎,看出周天子的“共主”地位名存实亡,“技止此尔”,于是野心勃勃起来,想到周平王头上拉粪,从此遇事不请示,重要决策也不上报。
* c4 }/ a' g* U3 Q- ?  . L5 _) ~  ]  d( Q8 r! X7 e
  周平王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没有办法控制诸侯,只好开始借力打力,也就是拉一派群众(诸侯),打另一派群众(诸侯)。他偷着召见虢(念国)国国君,让虢公压制郑庄公,但效果并不理想,反倒使得周郑关系开始恶化了。2 y& E# O) y' q* F: M8 D/ N
  
: o. _2 |* K  v6 I: j' m! k+ \  到了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继位,发誓要跟老郑庄公干一场,但是自己的军队不够多,于是,周桓王讲好,请卫、陈、蔡三个不中看也不中用的家伙赞助发兵。
2 p! N- K& e6 j  4 S( D; _( l% k5 g3 k3 [2 ?4 D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与卫、陈、蔡三国联兵,将一架巨大的战争机器,瞄向威胁中原大地安全格局的、饱经风霜的郑庄公老大爷身上。
9 f$ _, A9 Q; a7 k: B: d# J  郑庄公首先擂鼓,以已方右踞攻击政府军左翼。政府军左翼麾下的陈国兵从前被郑庄公打怕了,态度首鼠两端,进退六神无主,打起仗来磨洋工,成为周联军的死穴。郑庄公瞅准了这一点,揪住了陈军狠踢猛踹。陈军这帮老兵油子率先跳车逃跑,跑的时候还斜刺里乱撞,把整个政府军左翼撞得一团糟左翼指挥失灵,遂土崩瓦解。/ F0 \7 F4 k+ U; S
  ) \: ]8 q% n* L' q+ L* E
  其它右翼和中军的战斗还在进行,双方拥挤着乱打,规模宏大,场面壮观,举起又落下的长戈和矛戟,使这里更像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周桓王亲自也动手了,挥舞铜钺砍击逼近他战车的敌人。铜钺(念越)就是大斧子,王权的象征。不过他一搀和反倒麻烦了,郑国大夫祝聃从远处瞄了个准,嗖的一下,毒蛇一样的一支竹箭正中周桓王肩膀。血立刻从青铜箭头下流了出来,一同流淌着的还有三军的士气。天子中箭,可了不得了,政府军旌旗波动,只好边打边退。
7 W$ w5 n7 Q" R9 }" E: w  
% C# n: I1 [- U3 O  E  看见老周倒退,要不要追杀呢?按照大周朝作战礼仪,追击逃跑的敌人不要超过一百步距离,跟踪追击不要超过九里,这都是为了表示礼节,打仗点到为止,不为已甚。毕竟大家都是亲戚,三百年前是一家。郑庄公也怕自己干得太大了,而且政府军虽退不乱,老郑于是下令收住兵车。公元前707年,周郑“长葛之战”,就这样嗄然而止了。
* n4 x' D+ C0 W4 C* x  _9 \  
0 \" H5 N8 x9 U4 W3 B: S  d  长葛之战,正式宣布了周桓王“外干中间也干”的事实,从此天子成为缩头乌龟,诸侯之间排座次、争老大的春秋时代两百年纷争,开始了。这时,从整体上看,即便从月球上看,貌似平静的中原大地也再不貌似平静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22: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36、郑厉公9 ~8 h' D1 H/ l5 {0 l) T) P+ f
  : \% ~  v: T. g, N3 J/ i
  长葛之战后五年,执政四十三年的郑庄公,很不好意思地死掉了。本来他应该做更大的事业,但他还是选择死掉算了。
/ Z+ l3 L1 a1 W8 P3 D  
; _6 |/ ?; `  J" W2 Z  郑庄公死后,郑国却变得肾虚得不可救药。因为郑国地处天下中央,即河南省,叫做中原。与之相临的四方诸侯(齐、楚、晋)之间进行鏖战,军队都要打河南经过。所以河南成了我国版图上的巴尔干地区,古人称之为“四战之地”,四个方向都是敌人,是敌人们军事演习的靶场。大家有炸弹,都跑到这里来扔,河南诸国给炸得七零八乱,一直不能生息壮大。
2 T. e+ @- p' |* p; h  
' C: i* E5 U  l7 J+ N0 U5 k  河南境内的郑也好,宋卫陈蔡也好,在后来的春秋史上,受够了四邻诸侯的夹板气,哪个邻居省份的诸侯强大了,他们就附和哪个邻居。别的邻居不干了,合伙来打他们,他们又紧给赔礼道歉。“朝秦暮楚”这个词,说他们最合适。河南诸侯遂被逼出了一种圆滑的行为风范。  J3 o) X' D( R3 a8 u3 K
  
3 v7 h% s7 S6 }# h/ s# G) _6 J  郑庄公死后,小儿子郑厉公继位。郑厉公管着郑国,管了没一会儿,发觉并不过瘾。一天他在花园散步,对亲信大夫“雍纠”抒发感情说:“你看天上的飞鸟,想飞就飞,想叫就叫,我贵为国君,反不如鸟儿来得自在。夕阳雨夜,引起寡人多少忧愁。”  v- a1 g) i0 E: G# u& ?1 ^
  ! G9 F! c( r. t" i2 c  Q( h
  雍纠一听,明白了,跪下说:“在下拿人钱财,替人销灾,愿为主公除去祭足一患。”
5 t+ d9 \  T* S8 i  6 ~7 @# f% R& }& g" O" s
  原来,郑厉公手下大臣“祭足”是郑庄公时代的重臣,十分傲气,相当专权,郑国大事小事都被他管,把郑厉公架空了。
4 {3 @1 K3 o5 {4 R0 H, a  : ^' U8 K7 @' m( r: B
  郑厉公问:“你不是祭足的女婿吗?杀你的岳父,你肯杀吗?”
6 w# A$ A8 d  `- H  " p; f7 ~" b9 P) q
  “主公您放心,明早祭足出城办事,我于路上设宴送行,用鸩(念阵)酒毒死这条老疯狗。”3 X! |- }- N1 [6 p* r
  
% h, W8 }) I9 R9 L5 V, d; a2 b- v  于是,雍纠早早回家准备。他的夫人,也就是祭足的闺女,一看丈夫神色不同以往(女人就是敏感啊),反复盘问。雍纠是实诚人不会做戏,索性和盘托出谋杀老丈人祭足计划,并请老丈人的女儿——也就是他夫人跟他一起保守机密。( Q$ e& x% E! g- ^
  " B2 I5 ^3 r0 e, [6 C; p/ _
  “祭大闺女”觉得,如果就咱两口子保守机密,力量还不足够,就打电话给老妈,请老妈也过来帮忙保守机密。
( y$ e- r" B/ v# e) ?5 C! P; j! F  
8 Z& X$ v) B. v  “祭大闺女”问老妈:“丈夫和爹,哪个更亲啊。”' v' P& u) p! M  k* ~6 q
  
: \5 s4 f% i' j8 R2 v/ e  妈随口回答:“当然是爹亲了啊。丈夫嘛,人人都可以当丈夫的,而爹却只有一个,怎么能比啊。”( ]0 c4 u/ G, n; f: U5 X
  $ d) F" |) k: o$ v: r: T
  祭大闺女一听,觉得妈说的有道理,老爹比起丈夫来不能总换。于是把丈夫雍纠要毒死老爹的事跟妈说了。老妈一听,这还了得,赶忙通知老公。2 O5 @  _, y0 t3 @% \6 P
  2 Y2 o6 }  |% C$ g* C
  次日,谋杀人员如期在东郊设帐,雍纠持酒给外出公干的岳父祭足饯行。祭足大喝一声,目睚尽裂,把酒拍在地上,果然是烈性毒酒。众人冲上去,捆住雍纠。当可爱的刽子手准备砍掉雍纠脑袋的时候,雍纠爱恨交织地望了一下他的娇妻,说道:“我猜中了这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尾。”$ \% R! X- a* X% P: Q
  
" t1 U$ U# g! I% s' w" X% K  刺杀的主使人郑厉公躲在宫殿里,听说特派员雍纠反被祭足杀了,叹口气道:“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听老婆的话,活该他倒霉——代表了当时人对妇女的歧视,可能当时妇女善变吧。1 s- E6 N" r1 u2 x- ?; O
  
. _9 o. l8 r5 l) ?9 O& V3 x  俗话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不能瞎折腾,郑国君臣互斗,国力大衰,老爸郑庄公时代的风光,被折腾得一去不复返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22: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37、文姜妹妹
0 a0 ]! c% O/ M- S3 E  . K! X& d1 Y8 E3 R
  当希腊人举办第十五届古代奥运会,而这边春秋初年“小霸”郑庄公死后不久,中国出现了一位大美女,就是齐国公主“文姜妹妹”。
' d" k2 ]3 g8 U+ T# m' s  
. |6 ^* W, a! T* b  文姜这人有追求,作风前卫,爱上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齐襄公。在当时,男女不能坐在同一张席子,递东西要由仆人转达。但文姜公主不管这套,和自己的哥哥齐襄公,谈起了恋爱。
7 f% h, v. v1 T% D. n5 B" W  / T& N3 t8 n+ b" I3 X. C
  这时,齐国以南的鲁国的国君——老模咔嚓的鲁桓公(姬姓),按照同姓不婚的原则,跑到齐国(姜姓)来讨媳妇了。鉴于两国从祖上姜子牙、周伯禽(周小公)开始起,就是门当户对的高干,虽然鲁桓公长相接近青蛙,齐国还是应允了吧,于是把如花似玉的美女文姜嫁到曲阜。
3 [$ T' F4 B3 P& [( J* S- E. c  
5 G+ o4 W1 l2 O8 R* W+ d% G, J! C  文姜带着少女恣情的欢笑来到鲁国,给这个迂腐的国家带来一股清新自由空气。按《诗经》描写,她经常在众人陪同之下,驾着华丽的马车,赶着雄壮整齐的驷马,高仰着脸儿,在曲阜城外大道上,无拘无束地游走,跟爱闯红灯、不守规矩的英国王妃黛安娜风格相似。并且,文姜不摆什么贵族架子,态度和蔼、欢声笑语不断,与平民百姓有说有笑,轻松随意。
' |2 K' V' z! p' B  ) y2 z0 s: T3 T! w6 I; b) ?
  齐襄公这边,却产生了西门庆杀人的恶念。他恨死了鲁桓公——抢了自己心爱的妹妹,于是定下毒计,在一轮宴会上,把前来进行国事访问的妹夫鲁桓公,灌得烂醉,由齐国公子彭生扶醉人回馆驿休息。公子彭生大约是个力士,或者是鲁桓公太弱不禁风,总之结果是,鲁桓公被公子彭生一扶,就闹了个“拉肋而死”。: v5 U8 p' R* j7 O% s( }9 W2 v
  
  `) T4 {& [9 d+ c1 X$ M2 Y" V  接着齐襄公把公子彭生当作替罪羊杀掉,算是惩办了凶手。公子彭生大小也是国君的亲戚(所以才叫公子),临死还不服呐,嚎了半天才死。- B% g  `! P6 Y' m8 Z
  
% r* j' D" d$ J4 F. ]# h. x9 ]  事情似乎就这么过去了。但是这一天,齐襄公出城打猎,却出事了。齐襄公带着人在深山老林跟野兽捉迷藏。齐襄公呼哧呼哧跑得正酣,突然遭遇一只大野猪,獠牙如戟。大野猪本来不可怕,打猎打得就是它,但这只猪非常异类,有进化成“猪人”的趋势,会“人立而
# J& H3 T0 \- z  啼”,把齐襄公吓得使劲叫唤,俩爪发麻,头皮发紧,小便失禁,扭身就跑。
# {( e& P  u; Z5 g  6 j- o; o$ H; O9 B' s5 E( S! k
  野猪追在他后边,一路发出人类的叫喊,把小齐撵得像过街的老鼠,直到跑丢了一只鞋子。那时候的人多打赤脚,贵人才穿鞋,小齐穿的又是值钱的鞋(丝履或者真皮),于是吩咐人回去找。那人死活找不回来,于是赏了找鞋人一顿鞭子。) ?: b- L$ C! E! X; f6 Z) ]2 o
  9 U0 x' V! a' V3 D  B) G
  旁人都说,鞋子是被野猪拾去了,这头疯狂的野猪不但学会了直立行走,还渴望一双皮鞋。而这头野猪,据说是公子彭生变的,就是那个被齐襄公派去将鲁桓公“拉肋而死”的大力士。
0 A; @( j, H4 Z, A  n  
2 L3 ]& \$ z( [1 g. }5 ^& w2 E  叛乱刚好就在当天晚上暴发,两位对齐襄公心怀不满的军官,因长期在外带兵不能与家人团聚而心理变态,正式策动造反,杀进了齐襄公打猎的宿营地。齐襄公藏在了内室门后头,造反派找不到他。# r) V9 ~+ q1 @; g2 e
  
( L7 {& j2 b% J8 A( q- z9 m: |* y  可惜,眼前突然掉出一只奇怪的鞋子,啪地落在地上——就是白天丢的那只。敌人的好奇心立刻被空鞋子挑逗起来,跑过来查看,再一划拉,露出帷幕后的齐襄公。“甜瓜大将”一剑进去,血扑扑地就像啤酒一样带着香沫子喷出来了。齐襄公在他事业发展之际,就这样毫不壮烈地死了。那只丢掉的鞋子居然又凭空落了出来,引发敌人过来搜查,这一定是公子彭生的厉鬼(那只野猪)为了报仇而施的魔法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22: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38、管仲射钩) }7 `3 ^1 E  h& Q4 W
  , A3 u; R* l0 ~# e6 r4 W/ |! j" s
   齐襄公一死,大家一下子都愣了,等明白过来以后,齐襄公的一帮弟弟侄子们,赶紧为了继承权互相掐。齐襄公的弟弟里边,一个叫“公子小白”的由鲍叔牙保着,一个叫“公子纠”的由大名鼎鼎的管仲保着,从他们所留学的国外杀回临淄抢位子了,预备看看谁的运气好,谁能先到。
* K2 F  ]* `% ?( H  s, g# n9 P8 G  
8 c: G* p$ K8 U2 j& e   两支赛跑夺权的兵车队伍在半路上还碰了个正巧(这也说明了当时道路建设的有限)。管仲是公子纠一派的,为了干掉公子小白,偷偷摸摸钻进对方营地,照公子小白肚子上就放了一箭。小白不傻,故意咬破舌头,满嘴喷血,四腿乱蹬,使管仲愉快地误以为暗杀得手,遂不再发箭续射。小白逃了条活命。(当时练习射箭有要求,左手弯弓,右手搭箭,右手同时执两、三支箭,夹在手指缝里预备着,以便于连发。)5 ~: a% B0 E8 F' o
  
& K6 A+ w( Y; m; i) ^4 S+ c, T3 ]) R* e   其实管仲只是射中了小白的带钩,人没事儿。所谓带钩,就是古人的腰带扣,一般是玉质的,塑有龙兽鸟鱼之形,十分精美,也有青铜质地的,所以可以挡住管仲的一箭。3 }: |( `" A- t, t) \# H, u  J$ _
  ! |) X5 Y" P& v* y
   小白装死,管仲信以为真,以为胜券在握,遂保着公子纠慢慢溜达(木轱辘车硬要快跑起来,也很颠屁股的,虽然有真皮的坐垫)。他们慢慢溜达,屁股虽然舒服了,到了临淄眼却傻了。他们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在鲍叔牙的张罗下、齐国一些大家族支持下,于公元前685年,当上了齐国的总负责人——就是春秋未来第一霸主“齐桓公”。
% h# |1 l. v$ W+ Y4 N  `7 n; A, z  
( q' ?: `! Y5 {2 |) R6 j   管仲没办法,逃到了鲁国,却不小心当了俘虏,被带到鲁庄公面前。管仲从前当过兵,扛过枪,下过海,经过商,是个有办法的人,在诸侯之中已小有名气,于是鲁庄公的大臣们建议留下管仲辅佐鲁国,发展鲁国商品经济。
& W# J. w% E: m0 ^0 t  
' O  p' g6 c' J" {: v) J   “但是这样就违逆了齐国呀,”鲁庄公说,“齐国那边派人来抓管仲了呢!”6 E) m6 D# k( N* Y8 t
  
7 q6 r  `& k# d# K/ B; P+ W& {3 `   “那就杀了管仲,以免为别国所用。”大臣说。
5 U$ @+ Z( ^9 V1 m' `& Y& T2 F9 q  齐国使者马上拦住:“不许杀,管仲射过我们主公一箭,主公恨之入骨,非亲手射他一百零八箭不可。”
: P; d, e2 x, `/ t# p7 }( [& f  
/ O  H' e" z$ N6 H6 P   于是,鲁庄公按照中庸哲学理论,选择了事后证明最为愚蠢的办法,不杀管仲也不留管仲,把他引渡回齐国处理(最后却被齐国所用了)。
, M% u" s2 L$ }2 J0 x9 c- a  
! h2 U/ U8 U0 X$ n4 e4 x0 y" z/ e( g   木笼囚车里的战犯管仲一路颠簸着,向北方走去。他的脑袋从笼子顶上的窟窿里探出来,看着外边自由的世界,蝴蝶在飞舞。这是我的一种遐想。其实这是错误的。以这种姿势站着,脚一软,脖子上就吃紧,卡在洞里,到不了齐国就得站死。
  j3 m6 n& ~0 O" E% B4 d  2 Y; K* W# \$ T
   管仲应该是坐在木笼囚车里。囚车外面正是残秋天气。声势浩大的秋天,占据了山东原野。管仲的命运就像白云,写在天空的字里行间。也许会有美梦成真的意外境界,但那何其柔弱,不堪被言辞说破。5 s! M9 }0 n) i3 b. R- m; ?% @
  
: S1 D% A3 K9 a& ~7 Z5 ?; c& t. ^   管仲最担心的是鲁庄公一旦后悔,派人追杀上来,那就只有坐等领死了。管仲于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坐在木笼车里,亲自作词作曲,编了首歌教给押送他的士兵们唱。大家前头唱后头和,脚下生风,不觉得疲劳了,走得贼快(像贼那么快)。( a! ?9 k; I7 h* E9 c; Q* c
  - o5 u3 I7 S1 G# J8 R
   秋季的山东原野,一行北向的车队蜿蜒而行。管仲一路向齐国走去。伴着他的,是路边成丛怒放的狗尾巴花, 弥望满野,如火如荼,摇曳飘扬于远古的风中。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22: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39、管仲改革  u' e; y6 h: b1 I9 h$ P% j
  
" K0 m$ H/ i7 J" K   管仲到了齐国以后,不但没有被杀掉,反倒被齐桓公重用,搞了一系列改革。他首先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起,要求男的走马路左边,女的走马路右边(呵呵,回来的时候,不是又到同一边了吗?)。
' N, Y" [" ]) O9 ]% e  8 k1 \( a5 L* d
   他又强调士农工商都要分类而居,不许串帮。士人住在城里的固定街区,农人住在乡下田塍之间,工人住在官办的手工业场内外,商人住在“市”(农贸市场)里。还有加强盐铁管理国有化,统一铸造货币,狠抓物质文明。
, g: t) Z& D% M9 c1 ^4 E6 B  
, o& F' z" ^" e2 K   在推动改革的同时,管仲又跟齐桓公要条件,他说:“人微言轻啊,疏不间亲啊,我一介布衣,没有政治资本,没有大家族背景,别人不理我这套啊。”于是齐桓公给管仲起了大房子,把临淄城里的“市”(商品交易区,我管它叫农贸市场)的税收三分之一发给管仲当工资。管仲成了齐国第一号暴发家族。爆发后又怕被上流社会看不起,就要求齐桓公给他加尊号。齐桓公索性尊他为“仲父”,就是干爹或者二叔的意思。肚量阔大的齐桓公又要求全国人都讲避讳,不许说“夷吾”两个字,因为这是我干爹管仲的名字,要避讳。齐国老贵族们都大喊晦气。
) X+ g! t1 ^$ g. [7 e6 F  
5 ~% c- S% y+ R+ c. Q   时年管仲45岁,商人出身的他不光能吹,还真能干。管仲首先归还鲁国、卫国、燕国被齐国侵占的土地,换取睦邻友好,创造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转而对外实行经济侵略。他充分发挥自己经济学特长,鉴于齐国临海,有渔盐之利,就奖励捕鱼煮盐,实行海盐国家专卖,从别国挣了很多外快。当时各国贫盐,管仲单方面抬高盐价,致使他国黄金流失万余斤,天下黄金越少,齐国越提高金价,高价收买各地黄金,以至于形成黄金垄断。再用垄断的金子,贱价购买各国货物,使天下市场操纵于齐国这个金融寡头之手。1 W. |6 }) y( a; K/ x8 T
  ( t  O& p. I3 u8 J2 H
   管仲向梁国、鲁国订购大批丝织品,对方贪图利益,就废掉农耕,全国养蚕抽丝。一年过后,管仲单方面撕毁购丝合同,一下子就把梁、鲁两国给搁那儿了。两国老百姓家家没粮食吃,天天裹着自己纺的绫罗绸缎饿肚皮。
7 I2 w. X  z. w" q# h2 ?. d  ) h- w$ Z+ T4 b% B7 h' f$ y. Z' `
   看的出来,一般圣人都只重思想教育,崇农抑商,害怕商人,因为商人思想不如农民塌实。而管仲却重视商业经济发展,他解放思想,积极扶植商业万元户,对外国实行经济侵略,最终以商业带动国家走向富裕。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22: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40、长勺之战
$ a, E. e( ]6 Y, C$ r( D- p6 Z  . Y/ m# U+ f/ f
   齐国富了之后,就开始向南边的鲁国用兵。鲁庄公不敢力战,曲阜城里一片恐慌。+ y5 N- J& J4 A& R
  
5 X' [3 x4 I! A, m3 C, n# h   这时候,一个士人,名字叫曹刿(念贵),求见鲁庄公。士人,也称布衣,你说他是官吧,他不是官,说他是老百姓吧,他又不乐意承认。类似于现在的“白领”。总之是一种介于官(卿大夫)和平民之间,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的阶层,类似于穿着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先生。
+ K3 V4 q# f" a3 \( s9 e  2 F4 w( n; Z+ Y& }4 u7 X0 _
   当时当官的人有俸禄,可以买肉吃,叫做食肉者,士人则穷,和其他平民一样主要吃菜。曹刿既然是一个士人,就是吃菜者(那时老百姓可以吃的菜是:郁李、野葡萄、苦菜、葫芦、麻子、王瓜、葵菜等等)。吃惯了菜的曹刿再也不想多吃一口了,他绿着眼睛说:“我要当官去,改吃肉去!——食肉者鄙,未能远谋!”——食肉的人都笨蛋,想不出什么主意。
. c  E! Q# Y* J+ x! {2 V" m; {0 ~# D  
2 i* X1 H2 Q1 S* }4 y/ J   曹刿跑去求见鲁庄公,先发制人地问道:“国君,现在齐国大兵压境,您打算怎么办,敢不敢打?”
! f  a* G0 b9 V& w  " g1 K9 A0 |6 ^, d5 h  g/ s1 ]1 }
   鲁庄公被齐国敌人吓得六神无主,忐忑地说道:“我平时祭祀神祗,从来都用上好猪肉,没亏缺过神仙,也没注过水。神仙准能保佑我打赢这场仗。”
" I) ^: G0 [& Y  n/ x  # @1 e' E: T; j$ |  p- R# N0 }
   曹刿说:“临时抱神仙脚,是没有用的,关键你平时对老百姓怎么样。” 这家伙像孔乙己一样傲气。只有假装傲气,才能唬住求贤若渴的国君,现代面试的人也要留意这一点。4 F9 q" u7 W' I+ r: B7 J1 x
  
* c9 `% k8 l% D- v& e. q. L3 ?2 `   “平时开堂办案,我尽量做到公正无私,取信于民。”鲁庄公说。
8 L) S' n" |' W1 _8 c   “那咱们就有胜利希望。”4 f% M/ L$ `) t4 }( D  }/ Y: T; ~
  + T; y; e/ X5 p
   于是鲁庄公跟他共乘一车,与齐军战于长勺(曲阜以北的野外)。齐鲁两军各自列好。第一通鼓响,齐军实行双车编组,从左右两翼同时出车,络绎压向鲁军,以双鳌的阵形夹击鲁阵。
8 q% r: `& r/ D; N" Y2 O& ^  
- b# n7 M8 z  t; p+ b   曹刿看到敌众我寡遂坚守不出,命令鲁国战车紧密收拢,取守势,成园形环阵(蜘蛛网状):环内车辆做错落有致的纵深配置,增强对敌军的抗击力。步卒蹲在地上,依托战车,形成“钉子户”,坚守阵地,并把箭雨像飞蝗一样注入齐军,把箭雨像飞蝗一样注入齐军,迟滞对方攻势。) \/ e) G0 l$ S! c6 b$ f' U
  
# D8 N7 X" Z( F   在箭雨中,一些背运的齐国马拉战车还没等靠近鲁阵,就先中了箭,马仰车覆。受此影响,齐国战车发生交通拥堵,进攻的态势被迫减弱。
. l5 T* H* E8 A  b7 B  
9 Z/ f) i: ?! o5 S   齐军见一冲不能奏效,就擂动第二通战鼓,后续进攻的车辆,裹着掉头回撤的战车,又大呼小叫地向铁桶一样的鲁方车阵淹过去了。5 x) I, F3 K( {* N( c0 m
  鲁军又以箭雨和兵车拒住对方的攻势。齐军人喊马嘶,兵车乱糟糟的,好不容易收拢回来,犹犹豫豫地敲响第三次冲锋鼓,但是经过前两番折腾,此时战车的队列已经全然紊乱。和骑兵相反,战车作战,队列至关重要,速度反在其次。而且,齐军的士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了——进攻意识不强了,连马儿都嬉皮笑脸地开始找草吃,也没兴趣打仗了——它们以为今天的演出就到这儿了。5 _$ h" A2 r0 L  a
  # C' o/ d  ?, J6 e5 f
   曹刿大喊一声:“敌人锐气已竭,擂鼓冲啊!——”鲁国子弟兵乘坐雷霆一样的战车,把队不成列的齐军冲得弃甲跳车,全线溃败。. g# m% i+ `7 u3 W
  这就是著名的“长勺之战”。曹刿参谋立了大功,于是也不吃菜了,被提拔为吃肉的大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30 19:30 , Processed in 0.08172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