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4-15 21: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计除谢躬0 l: I, d+ |" G) b: V# h' I
& `8 A6 D; Z+ D0 F* J S 更始二年五月,刘秀在扫平了王郎之后,实力大增。到了这年的秋天,他的势力范围与活动范围已经远远不局限于河北。他的信心越来越足,胃口也越来越大,他在率军围剿铜马、高湖﹑重连等部流民军的战争中,顺势渡过黄河,进入黄河以南河地区。如司隶校尉辖区的河内郡、兖州刺史辖区的东郡等地,都成了刘秀任意驰骋翱翔的地方。
6 }: Q! M! O$ ]! `! l 按照汉朝法律中的规定:任何人在没有得到皇帝诏书许可的情况之下,不得越界行动。这个法律,叫做“逗留法”。按照这个法律,即便是率军平叛都不行,越界围剿,属于严重的犯法行为。河内郡、东郡等地,原本不属于刘秀“宣慰”的职责范围。另外,对于他属下诸将,他该封官的封官,该封侯的封侯,已经开始行使只有皇帝才能够行使的权限。/ L0 X- O% ]3 q1 T& V5 m! ]
原因很简单,眼下他的翅膀已经硬了,也就根本不在乎有没有什么刘玄的诏令了。
, _2 [( @$ o) l8 s& H# w0 d( A 由此可见,在刘秀的心中,此时已经不把远在长安的那个刘玄放在眼里,只是没有公开撕破脸皮而已。明眼人早就看出:刘秀踢开长安朝廷称帝,已经是迟早的事。( s9 p" e u7 Q3 y8 H( M- t+ z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刘秀围剿铜马流民军的过程中,不断有人各地千里迢迢地投奔他。刘隆、杜茂、岑彭、马武等人就是他在剿匪过程中收纳的几员猛将。
, i4 Y! Q& N9 ?0 }& [ 刘隆字符伯,也是南阳郡刘氏宗室的后裔。王莽做“假皇帝”摄政期间,刘隆的父亲刘礼与安众侯刘崇一起密谋起兵杀王莽。结果,事情败露,刘礼、刘崇满门老小都被株连杀死。由于刘隆当时不满七岁,因此得以侥幸存活了下来。他被族人收养,长大后被送到京师长安城里读书。更始元年九月,刘玄进入洛阳,为了抚恤烈士遗孤,下诏寻求刘礼的后人,以安抚人心、招揽人才。结果,在刘礼的后人之中,只找到了一个孤零零的刘隆。刘玄非常怜悯他,加封其为骑都尉。此后,刘隆回长安把妻子儿女都接到洛阳居住。更始二年秋,刘隆听说刘秀在河内郡剿匪,就抛弃了家小去投奔刘秀。赶到河内郡之后,才知道刘秀在武德县射犬聚一带平叛。大约是十月与十一月之间,刘隆赶到了射犬。刘秀看到刘隆如此忠心,就封他为骑都尉。
- b7 p5 m7 ^/ ^9 U! o 杜茂字诸公,是南阳郡冠军县人,是都护将军贾复的同乡,也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将才。刘秀知其善于将兵,很赏识他的才华。一到军中,即任命为中坚将军。杜茂没有辜负刘秀的期望,在与流民军的战役中,屡立功勋,深得刘秀得赞赏。% ~9 s4 t; b7 f! T& c5 @) h6 C* H
除了刘隆、杜茂以外,刘秀又得到了一员足智多谋的勇将―――岑彭。3 Y* R6 R n% c- }9 r0 g* k: L
这个岑彭,就是当初在宛城战役中劝说新莽守将献出宛城的那个岑彭。当时,他冒着生命危险劝说守將献城投降,为刘縯所部汉军拿下宛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汉军取得“昆阳-宛城”会战全局的胜利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T P; t* G P F' w2 N! U/ Z# Q 然而,汉军在拿下宛城之后,绿林诸将却要卸磨杀驴,打算将岑彭杀死。大司徒刘縯对此坚决反对,他说:“岑彭这个人,是南阳郡的名士,也是一位富有经验的高级官员。此前,他能够决心坚守宛城,是他尽忠尽责的表现。我们如今要做大事,应该表彰义士。如果杀了岑彭,以后谁还敢来投奔我们呢?不如对其予以封赏,以鼓励后来之人。”更始帝刘玄准奏,不但没有杀岑彭,还下诏加封他为归德侯,令其作为刘縯的属下。从这个意义上说,刘縯对岑彭有救命之恩。他非常感激,一直想报答他。
, f# D& H# p1 ]9 H 可是,才过了大约一个月,刘縯就被刘玄杀死。刘縯死了,岑彭也失了势,被改调为大司马朱鲔手下的校尉。朱鲔对岑彭的才能也很赏识,对他很器重。此后,朱鲔奉命南征,到东南地区讨伐新莽政权的扬州牧李圣。岑彭也跟着朱鲔一道出征。在攻克淮阳城、擒杀李圣的战役中,岑彭骁勇善战,屡立功勋。由于战功卓著,岑彭被朱鲔上表推荐为淮阳都尉。他上任之后,与立威王张卬、将军徭伟共同镇守淮阳。$ Y- v9 u5 Z9 F* ?8 f" v
不料,没有多久,徭伟与张卬不和,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张卬一向骄横跋扈,倚仗着自己是王爵,一直欺压徭伟。最终,闹到了剑拔弩张、兵戎相见的地步。徭伟气愤不过,断然率部发动兵变,将张卬驱逐出境。岑彭得报,率领本部兵马反攻徭伟,将其击败,重新夺回了淮阳。: B. O0 s+ E; @) V& B' \' t
由于夺城平叛有功,刘玄下诏晋升岑彭为颍川太守,即日赴任。正当岑彭满心欢喜地带着随从赶到颖川郡首府阳翟城下之时,却没法进城。
" }6 ]! s( @$ F, I 原来,舂陵皇族中年仅十八岁的刘茂,乘着天下大乱起兵,决定自立门户。他自称“厌新将军”,攻下颍川、汝南二郡全境,拥有部众十余万人,不再听从更始政权的节制。岑彭无奈,带着麾下数百人北上,跑到河内郡去投奔太守韩歆。韩歆将其收留,就这样岑彭成了韩歆的属下。
, R e" M X5 l 更始二年秋,刘秀率领汉军在射犬聚一带作战获胜之后,进入河内郡,收取各县。韩歆得报,准备坚城闭门以守。岑彭连忙劝谏韩歆,请他归附刘秀。可是韩歆怎么也听不进去。不久,刘秀率领大军进至怀县。韩歆见大势已去,即开城投降。然而,当刘秀得知韩歆此前的计划之时,勃然大怒,令人将韩歆捆绑起来,按在门外鼓下,准备斩首。3 b4 Z# y1 K6 B( n7 p D! D
岑彭大惊,立即请求谒见刘秀。岑彭慨然进谏,劝说刘秀放过韩歆。他说:“如今赤眉大军百万,已经挥师入关,长安城里的刘圣公已经危在旦夕。权臣放纵,矫称诏制,道路阻塞,四方蜂起,群雄竞逐,百姓无所归依。末将听说大王平定了河北,开启王业之基,这真是上天保佑我大汉,真是天下人之福啊!当年,末将要不是大司徒刘公的庇护,早已成了刘圣公的刀下之鬼!对于大司徒的恩德,岑某一直感念于心,永志不忘!可是,还没有等到机会报答,大司徒就遭难辞世。此事,一直是岑某心中永远的遗憾!今日有幸遇到大王,末将原因为您效力!”刘秀听了他的话,非常感动。对于岑彭的忠心,他感慨万千,不禁为之动容。岑彭趁机进谏:“韩歆是南阳名士,可以为大王效力,千万杀不得!”刘秀听了岑彭的话,下令将韩歆释放。此时,更始政权的大将军吕植率军镇守淇园县,岑彭又自告奋勇前去游说。岑彭劝降真是一把好手,这次又劝得吕植来投降,刘秀大悦。对于岑彭的才能,刘秀非常赏识,当即任命岑彭为刺奸大将军,职责是执掌军法,督察军纪。他甚至把更始皇帝赐给自己得节仗都交给岑彭掌管,对其非常信任。当即任命其为刺奸大将军,职掌军法。
- N4 G8 H* D; |1 A$ b$ |9 D 从此,刘隆、岑彭二人就在刘秀手下忠诚敬业地做事,成了他手下的心腹重臣。尤其是岑彭,刘秀对他非常器重,把他同吴汉等人一样看待。
4 A- @/ h1 ^4 V j# t 转眼之间,到了更始二年秋天,刘秀在基本肃清黄河南北一带的大股流民军之后,就准备清理门户―――他要立即除掉更始政权的尚书谢躬。
D X4 G6 O6 G 谢躬字子张,也是南阳郡人。这个人很有本事,他勤于政务,处理政务很有一套。他不仅才能出众,而且忠心耿耿,是刘玄手下难得的股肱之臣。( x/ ] c Q+ ?1 H S
自从与刘秀联手灭了王郎,刘秀的军队开进了邯郸。已经被刘玄下诏升任尚书令谢躬也不甘落后,把自己的军队也开了进去。他们虽然是同城而居,却是分府而处。谢躬与刘秀两股势力,名义上都是刘玄的属下。他们在邯郸城里各自设立自己的衙门。真是奇特无比:一个城市之中,两个政府,各吹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互不买帐,各自为政" f& \6 M4 w5 n' z( n5 f) s
而且,谢躬自从进了邯郸,他在周边地区为更始政权布恩施惠,与刘秀争夺民心。因此,谢、刘两人的部下经常发生矛盾冲突。1 x3 { @4 }" @+ m8 v p1 I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谢躬如此卖力地为刘玄效力,引起了刘秀的极度不满。刘玄把谢躬安插进邯郸,好比将一根锐利的荆棘插进了刘秀的胸膛。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对此,刘秀当然是无法忍受的。
?' \" l( T( U, W% Q 不过,对于谢躬的才能,刘秀打心眼里赞赏,甚至有些佩服:要是本王手下要是有谢尚书这样的人才!那该有多好啊!" }+ Z3 s1 s( J( G- Y; E
于是,刘秀就有心收服他,让谢躬转为自己效力。有一次,曾经试探他的口气:“本王愿与谢尚书同心协力,共同复兴汉室。不知尚书意下如何?”谢躬倒是毫不客气:“本官奉皇上之命出使河北,协助萧王宣慰诸地,讨伐叛贼、复兴汉室,也是本官的职责。不知大王此言何意?”刘秀碰了不硬不软的这么一个钉子,知道劝此人归附自己希望不大。于是,他想:既然不能为我所用,留着就是祸害。因此,刘秀在暗中动了杀机:干脆除掉他!7 j. d2 c4 q5 P- c9 }7 O
从此,刘秀对谢躬的存在一直是如哽在喉,必欲除之而后快,总想找机会拔掉这根刺。但是,由于刚灭了王郎,邯郸初平,时机不太好,不敢动手。另外,河北境内的流民军还没有完全肃清,如果闹将起来,对自己的声誉也不大好。因此,他一直在隐忍待机。- @, C" G. M: U2 f# M8 t: M# y, I
与刘秀一样,谢躬也没闲着,他也在一直在寻找机会,一直想处心积虑地想除掉刘秀。然而他一直畏惧刘秀的兵马强大,所以一直不敢动手。
" Y- l( K1 g9 a" G M 此刻,在邯郸城中,双方都在各怀心思,勾心斗角,都想吃掉对方。7 z8 w, z A ]. q" @0 r
表面上,刘秀对谢躬很客气,非常友好。对于谢躬的勤劳政事,废寝忘食,刘秀经常当众夸奖谢躬:“谢尚书,你真是一个能员干吏啊!诸位将军!尔等都要向谢大人学习啊!”谢躬听了,开始还有所警觉。时间长了,不免有些洋洋自得。另外,同时,经常派人送礼物慰劳谢躬,借以麻痹谢躬。
8 v) n5 r# t7 z* y' \! a9 o8 L 正所谓是:“温水里煮青蛙”。时间长了,谢躬渐渐地放松了警惕,有些疏于戒备。谢躬的夫人倒是个明白人,看的很清楚,她对丈夫得安危很担心,私下劝谏说:“夫君!妾有一言!夫君与萧王面和心不和,这是人所共知之事。然而,现在夫君却相信他的花言巧语,只怕将来会受制于人,身罹大祸!请夫君三思!”谢躬听了,很不耐烦地说:“国家大事,一个女人插什么嘴!”不过,话虽如此,谢夫人的叮嘱,倒也对谢躬起了点作用,他开始清醒了一点。在与刘秀打交道之时,他多了一分小心。2 J& N$ b7 E# p5 C: ]
由于谢躬加强了戒备,刘秀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4 o+ I P/ A5 }$ F" Q3 u8 _ 更始二年秋天,刘秀歼灭了铜马、高湖﹑重连等三部流民军,率军由河内郡回到了邯郸。不久,他又得到禀报,青犊、尤来等部又有继续来犯之势,逼近了清河国、魏郡一线。对此,刘秀极为焦躁:如今,我连河北这么一隅之地都不能安宁,还谈什么与天下群雄争霸?还谈什么建功立业、复兴汉室?$ G6 l1 Z; i* {4 S2 S! L/ W
对于邯郸城里的谢躬,刘秀必须想一个办法把他撵出去。于是,他以大司马的名义下令,将谢躬从邯郸被调出,令他去南线对付流民军。刘秀这样做的目的是:! q# o4 c& J. i) @8 N. \. ]
一方面是避免谢躬的掣肘,使得邯郸完全成为自己的地盘。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流民军北上骚扰,同时夜可以借流民军之手消耗谢躬的军队。3 h0 [3 R8 N: l3 ]
由于刘秀是萧王,又是持节宣慰河北的最高领导者,对于刘秀的军令,谢躬虽然也是使者,却也是必须服从的。于是,谢躬带着大将军刘庆、将军马武、陈康等人移镇邺城。谢躬到了南线,任命陈康为魏郡太守,继续宣慰招抚各地。
# ~, J& c9 W5 V: i( J* \ 刘秀得报,对此更为不满。为了快刀斩乱麻,他决定:请谢躬参加一个鸿门宴,宰了他!4 O8 |) D1 R# d; u2 y4 J4 z2 E
这一天,刘秀在邯郸城中的大司马府中张灯结彩,以围剿流民军获胜为名,大摆筵席,设宴庆功。同时,发出请贴邀请邺城的谢躬及其属官参加。刘秀命令吴汉等人在府门安排下全副武装的刀斧武士,秘密埋伏在侧房。为了防备万一,他又命诸将在邯郸城内外部部署好各自的军队,随时准备应急。
/ ?, O4 x1 {& Z# S" r9 T 谢躬得到了刘秀的请柬,顿时心生疑窦:为什么班师回城之时不设宴庆功,却在此时摆宴?刘秀,你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 `8 R1 P% ^1 J l& ^
正在犹豫之间,刘庆、陈康等人劝他:“谢大人!您这次万万去不得!”他们说:“以下官看来,刘秀不臣之心早已昭然若揭。前番他以征兵之名,派人到幽州擅杀朝廷命官。苗曾、韦顺、蔡充等大人都被他所害。我部已离邯郸,大人此去,必然凶险!不可前往!”谢躬虽然是个书生出身,倒也有几分豪气:“本官是皇上的使者,他萧王有几个胆子,敢和朝廷对抗?” 于是,谢躬否决了刘庆、陈康等人的意见。他倒也不慌不忙,决心前往邯郸赴宴。临行之时,他把马武等六员大将召集起来,带领数千人马北上,全副武装地前来赴宴。
' ?5 i5 h' `0 e, p; n/ y1 O 这天,全身戎装的谢躬率军再次开进了邯郸城。他带着马武等六位将军来到大司马府门前,命令马武跟随自己进去,令其他几位带着武士在门口留守,陈兵列甲,以防不测。; S. a8 R; U( F: ~
谢躬带着马武进了大厅,与刘秀寒暄着。此前,刘秀也得到了谢躬率军入城的消息,知道对方已经有了准备。这时,他望着谢躬及其全副武装的马武,心中也是一惊:这不是马武吗?他怎么也来了!身材高大魁梧的马武站在谢躬的身后,手按佩剑,英姿挺立。刘秀心想:看来,他们已经有所准备了。这位谢大人,还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 真是不好对付!# M( T1 O: s5 S5 W) O& [3 C
酒席之上,推杯换盏的谈笑风生,掩饰不住紧张萧瑟的凛然杀气。对于马武,刘秀在昆阳大战之时也认识,算是老熟人。刘秀深知马武的本事:此人骁勇凶悍,是一员猛将。然而,这时马武却是自己冤家对头的铁杆手下。. U2 p) u0 E w- Y
此刻,侧房之中,刀斧手们早已准备停当:他们只等刘秀一声令下,立即杀将进去,将谢躬及其部下一网打尽、乱刃分尸。大厅之外,谢躬的人也不示弱,他们也做好了厮杀的准备。1 z! g1 h1 d9 {; o) c! p* b
双方的侍卫们表面上都在做安全保卫,实际上在暗中对峙着。他们的精神都高度紧张,一直在不安地等待着消息。真是千钧一发!, h8 }" p- _1 L
筵席之上,刘秀一边与谢躬闲聊着,大脑也在高速地运转着:到底动不动手?马武的本事刘秀知道,此人武艺高强、剽悍善战,身手不在吴汉等人之下。此刻,一旦动起手来,刘秀并没有多大的成算。如果厮杀起来,大司马府中会是一番什么场景?邯郸城里怕是又要有一场血光之灾!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杀掉谢躬,一旦让他漏网逃脱的话,事情张扬出去,刘秀自在政治上也会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 B& T9 @1 c4 R5 J! Y 最终,经过反复斟酌,刘秀还是决定:不动!
5 b$ b" C2 a5 ^) P$ V2 v6 G% j 这场看上去要发生一场惊心动魄血战的“鸿门宴”,最终什么也没有发生。这场宴会,就在索然无味的官话应酬之中度过。
* m8 F+ y( g$ T. }8 O 筵席即将结束之时,刘秀派人找马武:马将军留步!萧王有请!这个马武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刘秀对他如此忌惮呢?% K. d! {! S" [1 Q0 i
马武字子张,是南阳郡湖阳县人。他性情粗犷豪迈,为人重义气。少年的时候,为了躲避仇人的追杀,逃到江夏避难。王莽末年,竟陵、西阳二地的流民们聚集在江夏郡边境一带起兵造反,其首领自称“三老”。马武听说后,急忙赶去投奔入伙。后来,竟陵、西阳流民军投奔王匡、王凤等人为首的绿林军。于是,马武又成了王匡、王凤的部下。地皇三年十月,王匡、王凤等人与刘縯、刘秀兄弟联合起义于南阳,马武也跟着参加了汉军。后来,刘玄被拥立为皇帝,任命马武为侍郎,跟着王凤四处征战。后来,刘秀攻破了昆阳之后,马武随着王凤、王常等人入守昆阳。此后,马武又跟着刘秀参加了昆阳战役,立有战功。此后,马武因战功卓著被刘玄封为振威将军。更始二年,马武作为六将军之一,跟随主将尚书令谢躬渡河入河北协助刘秀共攻王郎,是谢躬手下的首席大将。- Y( k- P* s% N2 |
此刻,由于谢躬陈兵列甲,准备充分,刘秀在宴会诛杀谢躬的计划没有实现。筵席散后,他准备采取从内部分化瓦解的策略,他要拆谢躬的台,慢慢地收拾他。: S5 A1 i' n( t0 N6 q
宴会结束之后,马武正要跟随谢躬离开,回到馆驿休息。突然,马武被人叫住:马将军留步!大王有请!请后殿叙话。马武来到后殿,拜见刘秀。刘秀看了看他,笑着说:“邯郸城中有一处名胜,唤做赵王台,本王想邀将军一游,不知尊意如何?”马武是个豪爽人,欣然应允:“大王有命,末将岂敢不从?”- U# I' |; R" U/ C4 {5 J1 z
对于刘秀的邀请,马武有些莫名其妙,但是还是应邀前往。在这座风景宜人的宫苑里,刘秀当然没心思看风景,而是别有用心。
7 g9 i/ w# R3 u9 o 登台游览之间,他似乎是漫不经心地对马武说:“本王已经得到了幽州方面的突骑,我想请马将军做主将,不知将军意下如何?”马武虽然是个粗人,却也不傻。他很清楚刘秀此话的涵义。他很客气地回答说:“多谢大王抬爱!末将愚笨怯懦,又没什么谋略,不能胜任!不胜惶恐!”刘秀说:“马将军过谦了!将军久隶军中,熟悉兵务。本王麾下的这些掾吏,如何能与将军相提并论呢!”- A" o/ {- a" \6 Q4 A( }
刘秀的这番话,不惜把吴汉、盖延、耿弇等幽州名将说的一无是处,实在是言不由衷。他说这些话,不过是为了拉拢马武而已。( |) ? l8 H9 w
不过,对刘秀的一番“口是心非”的说辞,憨直忠厚的马武却是有些动了心。由于当时的更始政权在长安政治昏乱,实在是腐败得不可救药,搞得民不聊生、天怨人怒,马武也是非常不满。他是绿林出身,又与刘秀早年有旧。此刻,他看到刘秀势力陡增,心中也萌发了归顺之意。不过,他虽然粗犷豪放,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也不好轻易明言。对于刘秀的温言招抚,他只是简单地回答说:“嗣后如有机缘,愿意听从大王的调遣!”说罢就匆匆地告辞而去。0 F6 O/ k+ l$ ]2 S7 w2 V
至此,刘秀的“鸿门宴”计划宣告破产,谋杀行动彻底失败。既然暂时在邯郸杀不了谢躬,刘秀只好另想办法。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很快,他马上得到了一个机会。7 y: `8 t- ?7 h. b! T! i
几个月之后,到了深秋之时,刘秀得到了紧急奏报,青犊流民军数万人从上党郡东犯,进入河内郡武德县境内,驻扎在黄河北岸的射犬聚,窥伺邺城。此外,另一股流民军―――尤来部从东郡出发,进逼魏郡。这两支流民军东西夹击,大有合围邺城,北上邯郸之势。
1 R6 [$ a9 I7 [- \" { 为了抵御流民军的进攻,刘秀急命大将军耿弇为先锋,率领汉军南下攻击青犊军。
. a- L4 z/ r( r% g6 `/ F. j* f& { 那么,为了抵御从东郡方面进犯的尤来军交给谁对付呢?刘秀心中早就有了人选:谢躬!
) z& v- H7 |; D 这天,刘秀从邯郸出发南下,直奔河内郡,打算直奔武德县射犬聚,追剿青犊军。在途径邺城之时,他与谢躬约见,对他说:“本王决计南下河内郡武德县,直奔射犬聚,继续追剿青犊军。依照我军之实力,打败贼人不成问题!尤来军在山阳郡,假如听到青犊已经被我师击破,必然惊恐散走。本王想请谢尚书在隆虑山狙击尤来军北窜。如果谢大人能够拔刀相助,予以狙击。依照尚书的赫赫伟才,一定能够击败这股流賊、将他们全部擒获!若是歼灭了这股草贼,也是奇功一件啊!”刘秀这番包藏祸心的话,并没有引起谢躬的察觉。他被刘秀这番话说动了,拱手道:“大王有令,下官遵命就是。”不过,一向谨慎的谢躬还是多了一个心眼,他在出城之前,留下了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两名心腹镇守邺城。安顿完毕之后,谢躬觉得万无一失了,于是,就带着主力去隆虑山埋伏。可是,恰恰就是这两名心腹,坏了谢躬的大事。
% B( M8 E9 `; j/ r/ P5 C 刘秀听说谢躬已经动身进入了隆虑山,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他马上唤来大将军吴汉、刺奸大将军岑彭,授以密计,两人领命而去。
8 S4 |1 W) E' y+ v* Z+ x: y 这一次,刘秀采用了调虎离山之计:一定要除掉谢躬!
) e6 G0 W. }& h( U: [! A0 A( p) ? 果然,此后没几天,青犊在射犬败灭之后,尤来军也遭到刘秀的重拳打击,极度惊恐。他们不敢再战,向北飞窜,逃入了隆虑山。) J: i. n5 I* N! [# Z* p- l8 @
在再说耿弇,他率领的汉军突骑作为先锋,第一个到达射犬聚。随后,刘秀率领汉军主力,与青犊军在此展开了激烈的鏖战。经过一场又一场的血战,青犊军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余部四散。随后,刘秀挥舞大军东进,在东郡与尤来军展开了激战。在耿弇、景丹等幽州突骑的强力冲击之下,尤来军抵挡不住,再次大败。他们掉头北窜,逃入邺城地区。此刻,谢躬率领本部军队埋伏在隆虑山之下。
, }6 F) ~2 n0 o" f0 B" x/ ~) T% W \ 谢躬见状,立即命令所部汉军出击,双方在山下就展开了一场混战。俗话说:“穷寇莫追”,就是因为情急之下的人,能够迸发出比正常情况下更猛烈的力量。尤来军本来就剽悍善战,纵横天下,几乎无可匹敌。虽然由于兵种的局限,步兵之雄的尤来不是汉军幽州突骑的对手,然而,尤来就是再没落,对付谢躬的步兵却不在话下。他们在穷途末路之下,奋力死战,兵锋锐不可当。一场激战之后,谢躬的军队大败,数千人战死,几乎是全军覆没。他率领着少数亲信狼狈而逃,直奔邺城。* o; _& k ]( z' P/ Z7 Z
谁知,等谢躬赶到城中之时,却发现情况不妙,等待他的却是一个最坏的结果:死亡! N" c, N# v3 ~+ U, T5 `; W
原来,刘秀得知谢躬出城之后,密遣吴汉、岑彭率领部分突骑北上,奇袭邺城。为了不打草惊蛇,吴汉到了城下之后,派说客去见魏郡太守陈康。这个说客有一副伶牙俐齿,他一见陈康就说:“盖闻上智不处危以侥幸,中智能因危以为功,下愚安于危以自亡。危亡之至,在人所由,不可不察。今京师败乱,四方云扰,公所闻也。萧王兵强士附,河北归命,公所见也。谢躬内背萧王,外失众心,公所知也。公今据孤危之城,待灭亡之祸,义无所立,节无所成。不若开门内军,转祸为福,免下愚之败,收中智之功,此计之至者也。”陈康听了说客的话,经过斟酌,同意献出城池。2 m. [# p& l" T4 V& n
这个陈康,他的脸说变就变。为了自己的前程,他将上司谢躬的托付家眷之重抛在九霄云外。不仅如此,他还要把她们以及自己的同僚逮捕,作为“见面礼”送给刘秀。; D- c9 u# h5 }* A# H7 [; M
他打定主意之后,立即下令将大将军刘庆以及谢躬的妻子、儿女全部逮捕下狱。然后大开城门,迎接吴汉、岑彭的汉军入城。7 o1 k0 U1 p `1 e
此刻,在隆虑山遭到惨败的谢躬,只带着亲兵轻骑数百人回来。他刚一进城,就被埋伏在城门口吴汉的伏兵抓住。吴汉确实是个心狠手辣之徒,他见谢躬被擒,不禁仰天大笑:谢躬!你也有今天!他抽出大砍刀飞身上前,一刀下去,鲜血飞溅城垣墙壁!谢躬的首级滚落在城门口,尸体翻到在一边。吴汉手提血淋淋的大砍刀,喝问对谢躬的残部:“尔等还敢造反吗?”谢躬剩余的随从亲兵们,望着谢躬血淋淋的首级,吓得腿脚发软,面如土色,连忙叩头归降。
* |1 y7 \2 | H U 谢躬的人头,染红了吴汉的官帽与战袍,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刘秀在河内郡,听到谢躬已死的消息,他非常高兴,对吴汉大加赞赏。正是因为吴汉一举拿下邺城,彻底消灭了刘玄的势力,而且断然手杀谢躬,招降了其余部,建立了奇功一件。于是,刘秀对吴汉的刚忍果决更加赏识、器重。从此,心狠手辣的吴汉在汉军将领中的地位,终于从位次上超越了原来的头牌大将景丹,正式成为汉军的首席大将。同时,与吴汉同行奇袭谢躬的岑彭,此后也得到刘秀的重用。
8 K8 g/ b9 M! a+ i: R; g3 e6 i 马武也听说此事之后,他知道大势已去,长叹一声,带着本部人马前去向刘秀投降。刘秀本来就很欣赏他得骁勇剽悍,看到他来归降,就把他介绍给身边的诸将。
! U/ a" A% N9 {% f, R 为了庆祝胜利以及款待马武归降,刘秀下令摆筵,诸将共同联欢。马武为人,性情十分豪爽,又喜欢开玩笑,酒量也很大。在招待宴会上,诸将看到马武幽默豪爽,纷纷举杯痛饮,极欢而罢。5 [# W1 X5 e( h; v1 v
宴会结束后,刘秀令马武带领本部人马回邺城,接替谢躬的防务。刘秀此言,并非出于真心,实际上是在试探马武的心思,看他的归顺是真心还是假意。马武闻言,立即伏地叩头,表示不愿去邺城,坚决要求跟随大军出战,愿与刘秀一起参加围剿流民军。刘秀见状,顿时大悦。他明白了马武的心意,非常赞赏他的举动。因此,刘秀就把他和诸将编在一起,共同去讨伐流民军。
( w* Q( y A- h; H0 s' ~ 马武归降之后,谢躬的其余将军们听说主将已死,吓的失魂落魄,全都投降了刘秀。
6 }) E A- u# U7 F 更始二年的秋天,刘秀通过一系列缜密、睿智的计策,剿匪、除奸两不误。他顺手牵羊,不但搂到了草,而且打到了兔子。谢躬,这只机智过人的兔子,最终也没有逃脱刘秀的手掌心。
6 j8 g3 F; l$ p7 r& Q 谢躬死后,他的家属下场不得而知,史书上没有记载。当初,他与刘秀联手对付王郎,要不是谢躬奇兵偷袭信都,汉军将士的家属几百口,早就做了王郎的刀下鬼。单单就这点而言,谢躬对刘秀是有恩的。但是,刘秀不杀谢躬,又有什么办法呢?政治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利益,历史上的各代王朝,就连父子、兄弟、姐妹、夫妻这样的亲属之间,尚且血肉横飞,更何况是外人之间呢?真是可叹!: V7 F/ ^; Z+ n* {" z
政治,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谢躬与刘秀,他们都是才智超人的英雄。然而,由于政治立场的不同,这两位英雄之间不得不展开残酷的火并。
4 h9 ]% ?, d! v) \2 c 相对而言,就才能这方面来说,刘秀当然是略高一筹。谢躬是个纯粹的书生,不是将才,与刘秀较量,失败自然在情理之中。但是,他为了自己的主公刘玄,为了自己的理念而奋斗,顽强不屈、至死不渝,这种精神值得尊重与赞赏。4 r! J0 {& v9 G- ]0 @
反观之,卖主求荣如陈康,残忍好杀如吴汉,实在不值得称道。谢躬纵然是敌人,吴汉让士兵处决即可,为什么还要亲手将其杀死呢?真是要用敌人的鲜血染红自己的官帽吗?陈康则更是无耻,铐着自己上司的家眷与同僚做投降的“见面礼”。弃暗投明,归顺正主是对的。但是,他们的做法实在太残忍,与君子之风相悖,实在是不足称道。而马武则做的稍微好一些,新占高枝之时,不主动地伤害故主,等到谢躬身死之后他才投降。虽然陈康与马武同是投降,一个是卖主求荣,一个是弃暗投明,问题的性质却不一样。个中滋味,值得玩味* k; H! I) D( E/ F/ k
除掉了谢躬,刘秀终于拔掉了肉里的一根锐刺,心情畅快无比。从此,刘秀在河北的根基越来越深厚,几乎是安如磐石。消除了内忧,他还面临着巨大的外患:数十万流民军。若是不彻底扫平这些土匪,河北永无宁日!此刻他眼前的路只有一条:继续剿匪!# u$ k& C6 d! {) m+ o
只要肃清了匪患,刘秀集团完全统一河北,与四方豪杰争雄天下的日子就不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