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22: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779)4 ?: q- Y, V  Q  J
  
' W6 o6 r2 A5 O6 F7 m! n  宋军大获全胜,第一次接战,无论是攻,还是守,宋朝军队都占据了绝对上风。一时间朝野振奋,从皇帝到士民都弹冠相庆,两眼烁烁放光――我强汉、我盛唐、我大宋……我们真的很强。. ^, F9 F  C2 P# `
  其中最高兴的就是鄜延路的最高军政长官范雍,他的心情精确分析的话,应该是狂喜之余大松了一口气。
1 A' u5 E; g0 O5 Q  翻阅历史,范夫子来到延州之后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连续向东京求援。他不懂军事,但是他会计算,鄜延路有多大,延州府有多宽,他手下一共有多少兵,这些数字都是明摆着的,他实在是害怕,心里没底。尤其是李元昊突然开战,直接选了他做对手。) M! o# }" N5 q1 ^& z7 H; X
  可是胜利面前,人人露出真相。李元昊方面,开始对宋军重新估算,在范雍的心里,敌方的威胁程度也在迅速缩水。事实证明他想的没错,转过年来,宋宝元三年,公元1040年初,延州城附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都让他的感觉越来越好。# S1 B  J2 ]5 B3 }
  先是官方,西夏突然间又派来了使者。该使者名叫贺真,卑躬屈膝诚慌诚恐地走进了延州城,再没有进东京送国书时的嚣张。他带来了李元昊的痛苦――范相公,您行行好,替我向东京带个话吧。我被打得很疼,知道错了,咱们还像以前那样生活,我……我想复合。* v, Z$ a3 C# `# t
  嗯,范雍听得很仔细,再用他几十年来钻研大汉夫子经典所得出的至理经验来印证思考,觉得这事儿非常靠谱。我们是天朝,小邦蛮夷一时叛乱,痛打一顿他们自然会清醒。醒过来了就还是好同志,本着宽宏大量、教育为主的原则,应该给李元昊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2 T9 s6 H- `: Y  于是胜利者的仁慈出现,范雍重赏西夏使者,要他回去告诉李元昊,复合是有希望的,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表现投降的诚意。第二,他的仁慈无限量扩大,连死了的西夏人都得到了实惠。
6 v0 T/ w/ [; y% o  
$ [8 H# Q7 `+ Y7 |- F0 \$ {6 H  连载(780)$ b* y5 G# r! `% C
  7 E( ~; L% ]" P6 e$ r
  范雍下令,多做些加厚的棺材,外加征集手指头超级有劲,而且不会呕吐的裁缝。前些时间抓到的那些西夏俘虏都被砍脑袋了,真遗憾,现在再给缝回去,让他们有棺材睡,再加上官方致哀,这样大家总该满足了吧?
9 f1 p/ W" C, K- H6 i  效果达到,李元昊本人怎样不知道,好多的西夏人都逃过边境,向宋朝投降,强烈要求安居乐业,再也不回去了。至于定居地点嘛,延州城是不敢奢望的,但实在想离既威武又慈祥、又凶狠还善良的范夫子近一些,所以都选在金明寨。
$ R1 X3 p% `, q& ^$ K' e" t  宋朝鄜延路军事第一重地金明寨!3 E# O6 d/ [6 d) }. c
  说一下金明寨和它的守将李士彬。按说西夏人选择他是有道理的,他本身也是党项人,让西夏方面很有归属感。但他对宋朝的忠诚,从他父亲李继周开始就无可怀疑。尤其是宋、夏交恶以来,他让李元昊本人都郁闷了好多次。" D5 f1 p4 w3 G6 Y  \' g% C
  同是党项人,回来成不成?李元昊派人带着大笔金钱去到金明寨勾通感情,结果被李士彬一刀砍断,钱却都留下了。李元昊想了想,好,诱降计不成功。
  y3 c) A* d8 n- H, g1 e  接下来再派人带了更多的钱,外加西夏官方的制式服装上路,再去金明寨,但是路上故意把东西都丢了。丢的地点很讲究,正是当时鄜延路副都布署夏随的防区,是李士彬的顶头上司。怎样,除了钱还有官,李士彬马上就要叛变了!
4 I5 _+ P- Q; M( J( j4 k( E  但夏随就是不信,老李是什么人我清楚,另外还有一点,金明寨的实力就注定了它的价格。钱,无论多少钱都别想打动它的主官将领。( j( e5 Z6 _9 _/ \( u+ N# G
  金明寨,拥有10万将士,名义上它的主将只是六宅使、化州刺史、金明系都监,但以实力论,己经是鄜延路最强的堡垒。李士彬本人号称“铁壁相公”,不仅是延州城前沿的铜墙铁壁,而且是相公。这是个怎样的称呼,参照一下在皇宫里办公的各位政事堂大佬。% @$ P- ~' r* B5 h4 i
  比如寇相公、丁相公、吕相公、未来的王相公、司马相公等等等等。那是宋朝臣员的顶级称呼,不是谁都可以叫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22: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781)
; B. K0 j, }6 T/ Z$ s" w  
5 p" |" {; m! W  而金明寨之所以称为“铁壁”,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纯”。李士彬父子两代世守金明,手底下的兵都成了真正的嫡系,是名副其实的李家军。$ t! `2 M5 E! V; }1 P- G  _
  现在突然有一大批西夏人来投降,还要住进去,这是什么概念?李士彬连想都没想,就拒绝。他的办法是来了很欢迎,但别想进我家。把所有投降的人都迁进内陆去,再分散安置,化整为零,这样无论里面夹杂着什么人物,都会像一瓶花椒面撒进太湖里,连点影子都看不见。0 A/ }  r4 v0 D4 X# E
  但有个问题他的权限解决不了,那就是来的西夏人实在太多了,这么多的正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异族人一下子迁进内地,而且还由他这个党项种的边防将领签证,这不是胆子的事,这是找死的事。* ]9 G0 u- ?$ E2 Y7 }1 z5 |
  于是他按照官方程序办事,把这件事的处理权上交给了鄜延路最高军政长官――范雍。而范夫子这时的心情好得不得了,李元昊投降了,西夏人叛逃了,局面豁然开朗,李士彬你的魄力实在是太低下,这是好事,无论来了多少,都照单全收。
0 ^7 O% W+ \& s" [  就安插在你的金明寨里,金明寨不是一共有36个分寨吗?每个寨子里都分散一点,这样不也和分散在内地一样吗?而且还剩下了路费,又增强了金明寨的实力!
9 I: [, e6 B3 h  h7 B0 c; F  典型的文官猪头症发作,外行人非得要领导内行人。但让人惊掉下巴的是,李士彬居然同意了……实在无话可说,但应该能找到原因。不是说猪头症会传染,李士彬被同化了,或者被文官压制不得不执行,而是他太自信。0 y1 B% Q% X. h
  铁壁相公父子两代积累下的自信让他根本就瞧不起李元昊,尤其是宋、夏战争暴发前后,党项人早就在金明寨附近出没过,李士彬挥刀纵马冲出去,可是只能看见党项骑兵的背影,那些人边跑边叫――铁壁相公来了,兄弟,你的胆在哪儿?
, {* r. ]  e# c  回答得整齐划一,掉地上了!(闻铁壁相公名,莫不胆坠于地)
: `( u+ @' S) K/ \+ B: E5 b  这样的事发生得多了,再加李元昊近期像山贼流寇一样的战斗成绩,让李士彬非常的鄙视自己。还需要小心吗?魄力低下,看来范大人说对了。) @5 N6 }: r. z9 K% ~& B
  " ~% I0 {  n8 B" {) i, y
  连载(782)3 k# G2 p+ B1 @# C
  ) h' s: F+ c/ u* h/ I" o6 ^
  如范大人所愿,更如李元昊所愿,大批的西夏人被分散安置到金明寨的各处要害。时光流逝,很快新年到了,正月里的金明寨和整个大宋一起欢庆。在这样的日子里,李士彬并没有放松,他的军队很严整,他本人更是在各个分寨里巡行。这一天,他就带着儿子李怀宝到了黄堆寨,平安无事,一切正常。$ [. P8 b$ r' J$ c# p( z
  当天,他就住在了这里。9 G" k* r1 O* B
  事情发生在第二天的凌晨时分,李士彬被一阵警报声惊醒,史书没有记载他是不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来袭的人是谁,他直觉一样的喊着备马,马来了,有马他才能巡视,才能出战。但要命的是骑出去才知道,那是一匹跑不动的劣马!# L, S& I& N6 k5 A; ?
  将军在自己的营地里被属下出卖,他跑不动,指挥不灵,被敌军活捉。直到这时,他才应该发现对手是谁。那居然是西夏皇帝李元昊本人!实话实说,这一仗他败得太脆、太冤,但也一点都不冤。说他冤,是说坐拥10万精兵居然没能真正接战就一败涂地,而造成这样的后果,真正的责任人并不是他。" N7 H9 ]- M/ b! w* _
  是那位既尊且贵的范老夫子。; K7 W9 i# h9 g; z
  说他不冤,是说他身为边将,世代征战,范雍不懂的你也不懂?生死成败关头,你为什么不反对?是过份自信,还是真的糊涂,出错的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固若金汤的金明寨里遍布奸细,是从内部被瓦解的。/ o# k- k1 i! p: ~9 Z! `  O8 o" u
  还有从实战的角度来说,这一次李元昊率军突袭,是从边境的土门进入,金明寨离土门至少有近300公里的距离,那决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赶到的。
) R2 n- M8 ]' y/ S. ?  金明寨这样有主有次、攻防一体的连珠寨,连起码的远程预警都做不到吗?
( t1 P1 N* g# H' j/ @  说什么都晚了,当天李士彬父子曾经浴血奋战过,李怀宝当场战死。而李士彬在被捉之前,做了一件对整个战局、对整个鄜延路安危都至关重大的事。他派一个心腹部下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妻子马上逃往延州城,一来逃命,二来要向范雍报告军情。
  J4 P- ^( H) ]# M# }  西夏人打进来了,金明寨己经被攻破!
, _% l. c* ~$ @& m" l* K  不愧是沙场老将,临危不乱,把公私两方面的事都处理得妥帖及时。但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这是他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错误,其惨痛的后果,要比金明寨的覆灭还要严重。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22: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783)
0 P: Y( t% K( W% h& m, j) `4 J  " y7 Z1 f9 w% S4 ^- y2 {  H
  他的母亲、妻子像奇迹一样在千军万马的混乱中逃脱,一路奔驰近200多里路,逃进了延州城。让范雍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战况的危急程度。9 |* A; Z! f7 s) D# }! m
  这在军事角度来说极其重要,可以说李士彬虽有过错,但己经尽了最后一份心力。但问题是要看把消息发给了谁。如果是当年的柴荣、赵匡胤,或者赵光义也成,他们的反应一定是毫不慌乱、以我为主,再怎样危急也不能自乱阵角。+ @* R2 \5 k' g5 O6 n" z- H7 L
  前方的屏障塌了,是要补救,但要有个方式方法。可范雍的反应是先不信,这是不可能的,李元昊马上就要向我投降,重新做大宋的臣子,怎么会出尔反尔?紧接着西夏骑兵的先头部队就出现在延州城下,范雍立即就吓哭了。" f, ]# J, L. F: x( R
  须发皆白,满身满脸的圣人气质的范夫子抱着属下放声大哭,他没法不紧张,计算天赋再次发作,此时号称鄜延路帅府的延州城里只有一员守将卢守勤,士兵只有几百人!多简单,前方拥兵10万的金明寨都挡不住的敌人,这样一座空城,注定了只有等死。
# N; f: B. K  z% q" s) t# _' v; g% O  好半天,眼泪终于缓解了紧张,范雍开始行使权力和职责。他下令鄜延路内所有能够调动、来得及增援的部队立即向延州城集结,不管他们在哪儿,正在干什么,立即来救我!
7 k% f5 {/ e* M% z  奇迹一样,他的命令从延州城里发了出去,传令兵跨越了几百公里的距离,送到了边境线,也就是李元昊此次入侵时的进境口――土门一带。在那里把增援的命令交给了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刘平,以及鄜延副都布署石元孙。( X- j: c) C9 G  `3 ?- P
  这两位军区副总司令级的将军己经率部杀到了土门,为的是堵截李元昊,但非常可惜,消息得到的晚了些,李元昊早就冲进鄜延路的腹地了。6 t3 _$ U. d! X. l9 K* b3 a4 }
  - B0 t! p: l+ P
  连载(754)2 I1 ^$ p% `* y6 q
  ' m. w$ b  ~( L- ?
  接到命令,救兵如救火,刘平立即带兵往回赶。查一下史书,可以看出这时刘平、石元孙所部人马的状态是怎样的。
9 _- t7 A  v4 e! Y* T' g$ a8 w9 {, _  刘平的驻地是庆州,先前是行军4天,才赶到的保安军,在这里和石元孙汇合,两军合一杀向土门。这时再往回赶,出现的问题就有三个。
. e. M: u) ]3 O, N4 {  第一, 劳累程度。这时是西北的寒冬正月天,冰天冻土,寒风刺骨,他们的兵种里还有步兵。行军4天之后再往回赶,这时他们的战斗力要打多少折扣?
$ ]$ k8 ]$ w6 |0 X: ^, m2 r  第二, 人马数量。这是极其诡异的一点,在各种各样的古代、现代的文献书籍,虽然有的提到了刘平、石元孙所部的兵力数字,那是让人头皮发炸的抓狂感觉――居然只有不到1万人!大宋朝号称百万禁军,为什么两位军区副总司令出战,居然只有不到一万人马,而且还是步、骑混杂?!这在历代史书中都没有交代原因!5 M# }  X" g& b! K' i/ t
  第三, 这一点才是最最重要的。刘平、石元孙两位将军,你们想过没有,李元昊攻破金明寨,前锋直抵延州城,他的势力范围,尤其是游牧民族的骑兵活动范围有多大。从延州到土门其间有多远,范雍的传令兵得有多神勇,才能飞越种种难关,把增援命令交到你们手上?
" @8 g9 ~' a, j4 G, G$ V  但没有答案,史书中没有交代,后世人不能凭空猜想,所能确定的只有他们的行动。面对种种困难,刘平激励部下――“义士赴人之急,蹈汤火犹平地,况国事乎!”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赶到延州去,救我们的首脑,去歼灭李元昊。
: n1 \# U1 y+ g  之后不分昼夜,全力行军,到万安镇之后全军不得不分流,骑兵先行,由刘平、石元孙率领越过被占领的金明寨,继续向延州挺进。需要指出的是,金明寨是空的,不仅没看到敌人,连原驻军及家属都踪迹不见。" z( C; o4 T3 K' R; N1 C8 G1 ~
  他们都去哪儿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22: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785)- M8 `) ?6 D* S2 ^+ S
  & k: s* V1 a0 ]
  带着这样的疑问,全军继续赶路,天黑时到达了三川口外围。三川口,延川、宜川、经川等三条河流在此汇合,是一片滩涂地。当天突然下起了大雪,寒冬时节,人困马贬,刘平决定在这里休息一下,营址选在了三川口以西10里。, |# W" A, {$ P1 [; C+ J( j/ {* _
  毕竟延州城就要到了,战斗即将打响,必须让军队得到喘息。4 c# z8 G0 i& K. ~
  可就在这时,他突然接到了范雍的第二次急报。是宋军传递紧急命令的“急脚子”,命令他们不准歇息,火速开拔,不惜一切代价赶赴延州。并且为了防止西夏人乘机混进城,要他把队伍化整为零,一批批分开进城。军令如山,刘平只好照办,但等到一连放出去50小队之后,他猛然发觉不对。
6 U& y% r1 \2 G( y  前方一点反应都没有,他的军队像是失踪了一样,再找传令的急脚子,也己经失踪。上当了!刘平瞬间反应过来,但这时怎么办?派人去追?还是全体都压上去,这个决断很难下,但刘平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点。
, v8 G7 q" C7 A4 h  如果前方是李元昊的埋伏,那么现在的兵力绝对不够,冲上去只是陪着那50小队送死;如果传来的命令的确是范雍下的,那么就没有危险,冲上去根本没有意义。
, Z" G, B" f: G  O7 X  当天刘平稳住剩余的骑兵,就在三川口的营地里歇息,静静地等着后面步兵的到来。这一夜就这样过去了,天亮以后,步兵仍然没有赶上来,刘平决定全军后撤,延州城在望,也就是李元昊在望,必须要集结起全部力量。
) f. \# Z" @1 ]5 y) V  往回一直逆行20里,才遇到了昼夜不停赶路的步兵。唯一的好消息是兵力骤然增加了2000余人,那是鄜延路都监黄德和、巡检万俟政、延州西路都巡检使郭遵,他们同样被范雍从驻地招集,在三川口附近遇到了刘平的步兵。
1 |% k* K6 \% a; W5 e  这样兵、骑混合,刘平在开战之初终于又把兵力上升到一万余人以上。当天宋军结阵东行,5里路之后到达了三川口的五龙川。这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荒凉滩头,从此后名垂青史。! \: u( o( E3 n' Y' A
  因为宋军在这里失败。惨痛的、屈辱的,但也光荣、壮烈的失败!
& Z; e/ t% e3 F" S  * L  c% n9 `' o! l3 [4 U* L$ f
  连载(786)- Z, A2 P& a, a1 b; Y8 K
  ! H" ?$ y! \5 Q2 q9 G
  天上的雪一直在下,五龙川里的河水开始解冻,河的南岸终于出现了大片的西夏军队,就在这一瞬间,胜负的悬念己经消失。: B4 q/ b% k. o& e& m& a* S
  当年的大宋西军应该看到了一个让他们不敢致信的场景,李元昊的军队竟然这样多!那至少在15万人上下……一点都没夸张,他带来了近7万人的党项骑兵,另外的那一半是金明寨里的原党项、羌等混合兵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转过头来就攻向了宋朝。2 n0 A' k% a( h+ A9 Z- q1 Q4 M
  接下来的事在史书中只有简略的记载――“时平地雪数寸,平与贼皆为偃月阵相峙。”多么平淡,可在现实中,是1万余人对峙15万人!4 c7 s% d1 Y) J/ c4 e1 i
  雪一直在下,终于西夏人发起了进攻,他们涉水过河,但没敢在第一时间攻击,而是列成了横阵,等待后边的人马源源不断地过河。渡河未济,击其中流,宋军把握住这黄金一般的机会,抢先发起了攻击。记住这个名字――勇将郭遵,他和部下王信冲向了党项军阵,剧烈冲击,但阵势太厚,不见松动。后边的宋军蜂拥而上,以郭遵为箭头,终于契入了西夏阵地,一场混战,杀敌数百人才后撤。: ^+ g/ c% {1 W2 e% {7 Q
  但党项骑兵仍然不断地渡过冰河,向北岸增援,越聚越多,终于他们主动挑战。这一次,他们派出一个勇士,指名要和郭遵单挑。郭遵,在史书中只留下了他的出生地,京都开封,和他的官职升迁纪录,却没有记载他的具体生平,连生于何年都查不到。但可以稍微推测出一些。这时他有四个非常年幼的儿子,古人结婚生子都很早,这时儿子年幼,他顶多不过30余岁。但他的勇猛完全达到了传说中宋朝的传奇战将,如岳飞、杨再兴的程度。
9 I4 {/ ~* a7 v6 O# C  他闻战即出,党项人的勇士几个回合之后被他一铁杵砸碎头颅,史称“两军皆大呼”,他的勇猛让见惯鲜血和死亡的军人都震惊。战斗到了这一步,党项人终于清楚宋军的斗志坚不可摧,李元昊不再有什么幻想,他使出了必胜的招数。) v" Y0 X5 b# E) ]$ T, v# N! D
  发挥人数优势,集群冲锋。他命令渡过河的西夏军竖起大盾牌,人躲在盾后,向宋军缓步逼近,这样就逼着宋军和他们决战,以实力定输赢。; g" ~: Z$ B) V$ K$ L1 V2 t
  但他们想错了,没等他们靠近,宋军己经抢先发起攻击,战斗的经过和规模史书中仍然没有写,但结果是宋军“击却之、夺盾,杀获及溺水死者千余人。”敌方有在水里淹死的了,宋军己经把战斗推进到了河边,可以说把西夏军阵彻底击垮!
- [, l* A9 ?* x# A  但是代价也极其高昂,主将刘平的脖子和耳朵都被箭射伤,鲜血淋漓。宋军己经是全力以赴,连主将都亲自冲锋!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20: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787)& t3 S# t+ Y) s
  / g% |0 u+ M% w6 v1 p/ y
  太阳渐渐西沉,这一天从早起返回迎接步兵,到重新前进在五龙川遇敌,宋军己经战斗了快整整一天。暮色中西夏人有的逃回了河东岸,有的在水边挣扎,战场进入了暂时的平静。刘平在伤痛中紧张地观望敌情,却不知真正的危险己经到了身边。' o6 C, F2 U/ x7 G4 `& [: ]% F
  突然间有大批的部下涌了过来,都是鲜血满身的勇士,他们提着一个个西夏人的人头来请功。将军,这是战功,请为我们发赏。
0 u# E; E0 Z$ P$ @4 O! z  史书记载到这里,刘平的反应是对部下高喊――现在战斗正急,你们先自己记着,战后我重赏你们!多么忠勇,但又多么可惜,他一心只想着战斗,没有发觉士兵们的潜台词。
( N4 c9 O. ^: S6 X" \  士兵也是人,需要休息,近六七天的急行军,再加上刚才的剧烈战斗,每个人都快到了极限。这时天黑了,将军我们是不是应该……没有人说撤退,可主将必须得能醒悟,必须迅速抉择。对面的敌人是自己的15倍,真的要一拼到底吗?
& F. s3 Z' [" ?6 W. R  历史没有给刘平犹豫的机会,不仅是他自己斗志的坚强,让他根本就没那么想过。河对岸的李元昊也突然发起了进攻,他先打破金明寨,掳掠大批生力军,再让李士彬的母亲、妻子逃进延州城,刺激范雍,让他不顾一切地招集援军,甚至再派假探子要刘平分散军队,一批批地进城,这些所有的招数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要宋军疲于奔命,劳累不堪,直到在延州城外被他围城打援,一击全歼。% o3 q2 a- u3 y: g  C# G) n! @  ?
  现在时机到了,西夏人突然派出轻骑兵,快速渡河,突击宋军。宋军措手不及,被迫后退20余步。区区20步,最多不过30米,却变成了这次战斗,甚至大宋西北疆界的噩梦。
& s' D# I4 L7 q4 V. |' N- I  
4 B) d" h& R( {& m- m  连载(788)( w6 i0 M6 A8 Z; X1 e8 U' R& f
  
9 d9 J# b3 J. q  慌乱中刘平猛然觉得身后不对,回头一望,正看到自己的部队在溃散中!是谁?军中有懦夫,他看到了逃跑中的黄德和。' r% U( N  s" v5 O4 V2 ^2 ^- c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战斗中阵地前移后撤,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为什么黄德和会逃跑?
4 b( e: r& V8 e/ B1 o- X  却不知懦夫不是在片刻间炼成的,黄懦夫在开战之后就一直躲在阵后,几乎没有参与战斗。而之前他和他的军队并没有像刘平、石元孙那样赶赴土门,去迎击李元昊。他本是生力军,却在战斗稍微有些凶险时选择逃跑!1 v: c2 o! {& U2 K9 \! k9 F/ S: m
  说什么都晚了,逃跑就像瘟疫,在宋军中迅速波及,战局在一瞬间崩溃,刘平所能做的,就是派出自己的儿子刘宜孙去追赶逃兵,无论如何要拦住黄德和。而他本人始终都坚守在最前沿,他不逃,他命令手下的亲兵把刀都拔出来,砍向后退的部下。
! z; m6 S9 K; M3 U! h  为国而战,后退者死!! \, d( K1 y3 w. n2 {/ F; r
  但一时之间人马奔涌,谁能拦得住?西夏人也绝不会再给宋军机会,他们源源不断地冲过冰河,胜利己经在握,宋军败了,就算是疯子都能看出这一点。但西夏人怎么也没有料到,这世上真的会有人疯狂一般地选择攻击,在这种时刻,完全不计生死胜败,单枪匹马地冲向他们!
3 i! p! L3 `- p; U' j# l9 H6 v5 s  是勇将郭遵。他冲向西夏人的时候只有孤身一人(独出入行间),那不是去追求胜利、荣誉或者金钱赏赐,他知道自己必死(期必死),但一定要战斗,给身后的刘平以喘息的时间!战斗中郭遵扔掉了铁杵,以铁枪冲阵,史称其“所向披靡”。西夏人稍微退却,他换了更沉重的铁槊,再次深入敌阵,这时西夏人的招数很阴险,他们暗中布下了跘马索,要活捉他。
0 q8 H( V% c: E) q7 t  但是郭遵有如神助,几条长索都被他一一斩断,跟着更加深入重围,把敌人牢牢地吸引在身边。但暴雨不终朝,这样的冲击没法长久保持,他的死亡终于来临。西夏人乱箭齐发,他连人带马死在了敌军丛中。; n6 N% Y2 ~( u' t! P$ l, F( |
  可是在他的身后,刘平终于成功地留住了一千余人,宋军重新整军列阵,再次挡在西夏人面前。战斗仍然没有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20: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789)* Y% O# p* B2 f% F
  5 b, y+ y/ N5 ?) \/ h5 t
  还要战斗?当年的西夏人肯定在摇头,他们摸不清对面的这些宋军在想什么。要是能,他们就不是傻大兵,而是心理学家,而且是汉民族的特有心理学家了。一千多个人站在15万人面前是什么概念,还想再打,是找死还是疯头傻掉了?
( }/ F3 c# N8 J0 T4 H! D  至少在他们以往的那些敌人,比如回鹘、吐蕃人的身上,从没见过这一点。
& K" a& d# g5 T+ d0 W5 q& h3 l6 H  |  但并妨碍他们杀过去,他们兴高彩烈地杀了过去,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到嘴的肥肉随便啃了!但他们做梦都没想到,这一千多个宋朝人和他们一共缠斗了……3天!# U6 }: B$ U6 Q% Z9 e4 @
  难以想像这3天是怎么渡过的,不必分析都可以肯定,根本没法正面交锋,只有边打边走,而在游牧民族的庞大骑兵阵容前缠斗3天,那是怎样不可想象的难度。可是刘平、石元孙他们做到了,而且3天之后,是西夏人后退了。
4 J% j9 t0 B; z3 n7 \  G7 Q6 l  西夏人直接撤回到冰河的东岸,很明显,不跟你们玩了,这些宋朝疯子,打不死拖不垮,那就放过你们,我们去办正事,去攻下延州城,打通杀进宋朝腹地的通道。这时刘平的军队再也无能为力,你可以和15万人为敌,但没法把他们包围,限制15万人的行动吧?. K" T! l+ G# }* |
  而且军队己经被挤干榨尽,再也没法支撑了。西夏人退走,刘平率军后撤到西南方一个小山头,立下7座营栅自保。暮色苍茫,终于又到了夜晚。突然栅栏外面有人问,你们的主将在哪儿?& {& u$ u3 B/ D9 M' S
  西夏人又回来了,这些卑鄙的东西仍然在打鬼主义,就是不敢像条汉子那样闯营劫寨。愤怒之余,刘平告诫手下别回答。于是一片沉默,但是没一会儿,居然有人叫门!, A' i2 Z9 c+ i
  来的人自报身份,说是延州城里的使者,范雍范大人派来传令的……不知道他说着说着是不是突然发抖,因为宋军满寨的将士都在发抖,是气乐的。7 k6 c9 i/ m  w6 z1 v: e
  ! d4 H/ t: I5 k4 |& A" c
  连载(790)9 t5 ^3 d" _# E% W, }
  - l* `) v, h9 h+ ~1 [3 v
  混帐东西,就算骗人也得有点起码的技术含量吧?这招儿你们3天前才用过,当宋朝人都是白痴?!刘平二话没说,拉出去,砍了。" Z$ Z( A* W* l' {% r
  接下来营寨外面就像开了个夜市大集,一下子人声鼎沸,不知道有多少党项人围了上来,从夜里四更天开始,不停地大呼小叫。
5 b/ _7 c' c8 V6 ~3 x# I" n  第一次喊――如许残卒,不降何待?7 E* E8 M+ C; l2 j) M0 N7 m8 x
  营寨里面的回答是――狗贼,你不降,我为什么要投降?明天救兵就到,就是你们的死期!" e: M3 e1 x. v3 ^+ _
  第二次喊话发生在黎明前,党项人再没有耐心,他们直接说――到底降不降,不降,你们全都死!
- V1 t# X- x# T8 F# i  刘平的回答很正规――你想议和吗?我倒是可以替你代个话。
+ m0 j7 G% r" @+ D8 O  谈判破裂,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再劝降就是自取其辱。天亮了,李元昊从河东调来大批人马,四面围山,开始进攻。跑不动的宋军注定了只有一个命运。坚守,但奇迹再也没法发生,凌晨时分营栅倒塌,宋军鄜延路刘平、石元孙所部全军覆没,无一生还。, S& I" d; a4 w9 }. v4 z4 I
  宋、夏战争的第一幕,至此结束。宋军在延州城外的战场上一败涂地,不管过程怎样,结局是西夏人赢了。但奇怪的是,西夏人却没有乘胜进兵,攻打延州城,把宋朝的西大门一举打开,反而突然间退兵了。1 J3 S) d8 K. }: t
  李元昊撤退,这在历史上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他是第一次攻打像宋朝这样的超级庞大的帝国,心理上还不成熟,所以见好就收;有的归结为当年漫天的大雪,说游牧民族也是人,他们来打仗,带的御寒设备不够,怕雪后太冷,人马冻伤,所以退走是上策;更有人说是某些战报误导了李元昊,说宋朝己经再次派兵,像上次一样杀进了他的老巢,他怕后院起火,才不得不回家。
  ^# `4 \/ o# S# q, i% |$ R  这都是错的,第一,既然进饭店,还怕饭太多?李元昊己经灭过回鹘、打过吐蕃,事实证明了他是个以灭国为目标的征服者,区区宋朝的边境城市就能让他心虚?开玩笑。9 c1 C$ N' O1 Q- G" `
  第二就更不靠谱。众所周知游牧民族只在寒冷的冬天才发动战争,其原因以后来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的话来注解最经典――冬季马才肥,士兵们才想战斗!另一个潜台词是南方人怕冷,大家都在同一个区域里打仗,哪有汉族人没冻死,先冻死北方蛮族的事?
' X% R9 x: u1 c! f4 `9 J5 x, e  第三,说来真让人悲愤无语。哪儿还有什么援军,刘平所部在漫天大雪里拼死厮杀了4天多,延州城被围攻近7天,都没有来增援的部队,怎么会有宋军杀进党项境内?延州城不是保安军,那时可以各杀各的,这时要是把鄜延路的帅府丢了,大宋西疆就算彻底倒塌,西夏人可以随时杀进腹地!
- _) r9 G2 i: v. Y' P  李元昊要是连这些都想不到,他就是个猪脑子。他撤退的主要原因只有一点,那就是刘平的骄傲,宋朝的军人让他胆寒。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9: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791)
9 n4 e/ o. K; U: `* s  
8 @, w! w0 ]7 P: _  甚至延州城之所以能保全,也都是这一千多名宋军将士的功劳。宋人有定论――“方贼势甚张,非平搏战,其势必不沮;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9 u: N$ `+ v+ t8 Z) z2 i
  生死成败,都在刘平的肩上。但这样的忠勇,换来的是一连串的愤怒。' l& z- b' I% y
  战斗在当年的元月二十四日结束,二十八日,三川口战报由范雍从延州城传到了东京。可他晚了,一天前宋仁宗赵祯己经知道了消息。据记载,二十七日那天清晨,赵祯在殿外踱步,北方天寒,虽然到了春天,仍然满院的枯枝败叶。萧瑟的寒风里他突然听到一个扫地的老兵叹了口气。
- ?9 Y) ^$ q* d! M, x1 `  “唉,可惜了刘太尉!”1 \$ C& s6 \& z
  赵祯悚然警觉,马上问,你在说什么?, J5 g$ _1 }/ N# q- S% r
  老兵回答,官家不知道吗?刘平太尉和五六员大将在西北被杀了。
& k* i: s( z: b& R  i  赵祯大惊失色,问他哪里得来的消息。老兵解开衣襟,拿出了一封家信:“臣得信说延州西虎翼一营士兵全军覆没,臣的女婿也阵亡了。”
$ @3 u- M9 S/ N; L  赵祯登时呆了,战争爆发,他还矇在鼓里!那位老兵见他容颜惨淡,不由得劝了一句:“望圣上宽虑。”话一出口,赵祯悲愤交集,厉声喝道:“事至如此,犹言宽虑,你是个忍人吗?”说罢转身进殿,立即派人清查原委。5 g- E) g4 g9 A) r
  第二天范雍的战报就到了,赵祯的反应是马上派兵包围刘平家,全家老小不准漏网一个。因为范雍说了,刘平战败,丧师辱国,同时还有在战场上苦战,侥幸活命的黄德和证实,刘平投降了西夏,在阵前叛变,才导致的大败!
7 Y2 Y; P4 o$ b4 _( N  赵祯气昏了,这真是好臣子,好将军,以前说的那些漂亮话,居然临阵投敌!没说的,杀他全家。
& \. |/ ?1 j1 Y3 d  & F: Z7 ~/ X$ d# W
  连载(792)
; V2 p6 X0 O* p$ u; Z5 i  8 H0 ]3 g- l- g: L: H! i
  但很快赵祯就平静了下来,这是血统的原因。自赵光义到赵恒再到赵祯这一支赵宋皇帝都有个相似之处,他们都有疯狂的一面,可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突然冷静。2 Z9 K8 ~9 e( I" ]
  所以才能在远征燕云、雍熙北伐、澶渊之盟这样的空前危机下转危为安,赵祯也是如此,他延续了这一特性。而不像之后这一血脉断绝,他没有儿子,被迫传位侄儿后产生的恶果。那一条血脉上的人,可真的是各有各的乖张!
% v' I# g0 g: _' L# b  这时赵祯突然冷静,他派出了殿中侍御史文彦博去延州实地调查情况,把事儿给我查清楚。结果真相大白,黄德和这人真的是太绝妙了。那天他逃跑时无比坚决,刘平的儿子追上去抓着他的马轡苦苦哀求:“当勒兵还,并力拒贼,奈何先引去!”可这位老兄理都没理,一路狂奔,直接跑到了甘泉才停脚。
+ }" Q& |, s7 T! b) b  而且消息无比的灵通,比皇帝都先知道了战况,立即决定反咬一口。这是什么样的勇气,又是个怎样的败类!赵祯很惭愧,他收回了包围刘平家的兵,为刘平、石元孙、郭遵、王信等人追功记赏,郭遵的四个儿子他都一一重新起名。至于黄德和,拉出去,但没砍头,下刀的部位低了点。
0 |0 q' U# _" A, b% s+ J  腰斩!
' y0 e8 c' Y! H  杀人之后,赵祯下令全面反省这次失败,先清查一切责任人,该处分的都处分;再全国动员,向西北增兵、派粮,更重要的是全体官员海选,把最优秀的都派到大西北去;再改革全套宰执班子,一切以战争为核心,必须得能战的、敢战的,有战斗欲望的才能升职。, Y5 j, u4 A! w) v+ f
  最后一条,把前些天颁布的不许越职言事的牌子扔了,谁有话都可以讲,无论是哪位大臣,甚至是皇帝本人也必须得听。真正的言者无罪,放胆说话。! i2 n2 y# n# h. D6 i9 d0 ^
  综上所述,赵祯己经动员了能动的全部力量,具体的细节下面再谈,现在要强调的是这些命令都发下去两三个月之后赵祯的心情――他超级愤怒,比刚刚得到三川口大败时还要愤怒!) q7 K% p. e- @4 T  k% ?
  如此泱泱大国,号称精英无数、钱粮无边、禁军百万,居然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战争方案,这是怎么搞的?!当然,这时他不会有答案,因为他真的不清楚。事实上他不是在与李元昊做战,他想要外战胜利,就必须得先有胆量去打败自己的祖先。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18: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791)1 e! i; w) \- u# @
    }3 |/ c! i/ \6 s! t, a
  甚至延州城之所以能保全,也都是这一千多名宋军将士的功劳。宋人有定论――“方贼势甚张,非平搏战,其势必不沮;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 A- ]9 O9 Y: R/ p8 S4 X
  生死成败,都在刘平的肩上。但这样的忠勇,换来的是一连串的愤怒。4 e6 z  n! L' X' g+ U
  战斗在当年的元月二十四日结束,二十八日,三川口战报由范雍从延州城传到了东京。可他晚了,一天前宋仁宗赵祯己经知道了消息。据记载,二十七日那天清晨,赵祯在殿外踱步,北方天寒,虽然到了春天,仍然满院的枯枝败叶。萧瑟的寒风里他突然听到一个扫地的老兵叹了口气。
* c# y# s3 c& U8 W  “唉,可惜了刘太尉!”! O* _. d' V- |8 d$ F
  赵祯悚然警觉,马上问,你在说什么?
6 \* x0 W- Y/ q* @* R  老兵回答,官家不知道吗?刘平太尉和五六员大将在西北被杀了。) {  B7 k; i' O, ~+ i3 W# }0 H
  赵祯大惊失色,问他哪里得来的消息。老兵解开衣襟,拿出了一封家信:“臣得信说延州西虎翼一营士兵全军覆没,臣的女婿也阵亡了。”% k9 L! Y/ E. ]/ K5 `% s% L
  赵祯登时呆了,战争爆发,他还矇在鼓里!那位老兵见他容颜惨淡,不由得劝了一句:“望圣上宽虑。”话一出口,赵祯悲愤交集,厉声喝道:“事至如此,犹言宽虑,你是个忍人吗?”说罢转身进殿,立即派人清查原委。. u( F: ^- m- w5 D% ?* {0 @' ~
  第二天范雍的战报就到了,赵祯的反应是马上派兵包围刘平家,全家老小不准漏网一个。因为范雍说了,刘平战败,丧师辱国,同时还有在战场上苦战,侥幸活命的黄德和证实,刘平投降了西夏,在阵前叛变,才导致的大败!$ }' w2 s! n2 I9 Y7 P
  赵祯气昏了,这真是好臣子,好将军,以前说的那些漂亮话,居然临阵投敌!没说的,杀他全家。4 ~- O; |7 }5 j/ G- v# d
  
3 y, Y# C$ H6 y& O  连载(792)7 a3 I+ g$ M/ A* S" ^5 F% H
  
+ P1 L  P7 f/ y4 o. H9 U  但很快赵祯就平静了下来,这是血统的原因。自赵光义到赵恒再到赵祯这一支赵宋皇帝都有个相似之处,他们都有疯狂的一面,可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突然冷静。
. q) f' d/ h2 E) f  所以才能在远征燕云、雍熙北伐、澶渊之盟这样的空前危机下转危为安,赵祯也是如此,他延续了这一特性。而不像之后这一血脉断绝,他没有儿子,被迫传位侄儿后产生的恶果。那一条血脉上的人,可真的是各有各的乖张!4 r* `. t, l( W, X' E& f
  这时赵祯突然冷静,他派出了殿中侍御史文彦博去延州实地调查情况,把事儿给我查清楚。结果真相大白,黄德和这人真的是太绝妙了。那天他逃跑时无比坚决,刘平的儿子追上去抓着他的马轡苦苦哀求:“当勒兵还,并力拒贼,奈何先引去!”可这位老兄理都没理,一路狂奔,直接跑到了甘泉才停脚。
% H0 l+ v& i. {/ U. e  而且消息无比的灵通,比皇帝都先知道了战况,立即决定反咬一口。这是什么样的勇气,又是个怎样的败类!赵祯很惭愧,他收回了包围刘平家的兵,为刘平、石元孙、郭遵、王信等人追功记赏,郭遵的四个儿子他都一一重新起名。至于黄德和,拉出去,但没砍头,下刀的部位低了点。
7 y$ W3 s$ U8 K9 _! O! ]9 U  腰斩!
, [9 @. [) p: \. ^) U/ A5 ^: G  杀人之后,赵祯下令全面反省这次失败,先清查一切责任人,该处分的都处分;再全国动员,向西北增兵、派粮,更重要的是全体官员海选,把最优秀的都派到大西北去;再改革全套宰执班子,一切以战争为核心,必须得能战的、敢战的,有战斗欲望的才能升职。2 S2 A) I, p( s2 n) R7 P
  最后一条,把前些天颁布的不许越职言事的牌子扔了,谁有话都可以讲,无论是哪位大臣,甚至是皇帝本人也必须得听。真正的言者无罪,放胆说话。
8 Z% G6 j2 K4 D  综上所述,赵祯己经动员了能动的全部力量,具体的细节下面再谈,现在要强调的是这些命令都发下去两三个月之后赵祯的心情――他超级愤怒,比刚刚得到三川口大败时还要愤怒!1 I/ B  o' \* V  i# E0 X+ y
  如此泱泱大国,号称精英无数、钱粮无边、禁军百万,居然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战争方案,这是怎么搞的?!当然,这时他不会有答案,因为他真的不清楚。事实上他不是在与李元昊做战,他想要外战胜利,就必须得先有胆量去打败自己的祖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0 06:01 , Processed in 0.0283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