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3: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57)
! \4 V/ P5 r1 P/ }, B  ' g% w. w2 O' Y1 Y  w
  绅士们谈话有个方式叫暗示,那是情趣,是风度,更是教养。赵祯让富弼带来的话没写进国书,直接和耶律宗真说,里面有层再明显不过的意思。5 x( d) d5 N0 M0 G, u9 j
  你说李元昊是你的亲戚加家臣,怪我擅自动他。很好,现在我给你面子,认同你们的关系,还争求你的意见。从表面上看,是说你同意的话,我就要打他了。引申一下的话,可以联想成如果你反对,我就不理他。/ D, ^  u5 y7 z! N0 ~1 {, p
  一般来讲,字面上只能分析到这里为止。但如果契丹一句口头的反对,就能让宋朝俯首帖耳,逆来顺受,随便李元昊打骂都不还手的话,请问耶律宗真还忍得住吗?
- t, S0 }1 h6 l$ S4 q  这么好的买卖,我自己去做好了,直接拿下宋朝!. M( C  y9 I0 w: O- H* \) Z
  所以后一种联想不对。那么看前一种,宋朝不甘侵略,只有应战,那么给契丹人的这句话,还有什么意义?一般史书上解释,是说宋朝惧怕辽国和西夏联合,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两个蛮族合伙打劫,宋朝必死无疑。所以要千方百计的和耶律宗真搞好关系,这句口信就是方法之一。
/ f7 o! g9 E7 o6 v3 e  看似没错,但之前富弼己经把开战后对辽国的损伤解释得一清二楚,耶律宗真对自己单练都没兴趣,怎么会去相信李元昊,和姐夫合伙做生意?那也就是说,李元昊比他的大臣更可信任?$ x$ [/ u4 X" K1 g" T
  活见鬼,这两人一个是硬抢东西,一个是死占便宜,很快就会动手火并,联合?做梦去吧。
. k$ W) ]$ [. w4 E, |! z1 l- h% p3 j  所以前一种说法也不对。
3 n5 I! v7 z7 t& t  唯一的解释,是宋仁宗托富弼带过来的这句口信里有个潜台词,耶律小弟,你的手下,你能管管不?  h7 C# P) t, A" T) `
  让契丹人居中调停,才是宋朝的本意。这一点耶律宗真绝对是明白了,他的朝臣们更是清楚,君臣聚成一堆谈了那么久,终于想出了这句超有内涵的答复。
6 y4 D' x( x, X8 j# \  “元昊为寇,岂可使南朝不击乎。”
8 ~9 P" _3 C. A) s2 j# V+ d  说得多艺术,半点错处都挑不出来,可也跟没说完全一个样。西夏很欠打,你去打好了,你们往死里打,无论打成什么样,都合理合法。0 G6 M! O& Z  Q8 g
  
+ B6 {6 V0 v7 n) g4 g9 c) `  连载(858)
' Y% z, @" j* ?" R( O  
" l* X5 s, q) I* `/ I9 _# v3 w  当天富弼走出了辽国皇宫,脚步变得更加沉重。契丹人比想像的更难对付。不是凶残或者贪婪的问题,100多年的汉化,他们连厚黑都懂了。1 m9 m5 ?& F- S9 d( h
  下一步还能怎么办?明的、暗的、劝说、威胁、暗示,能做的都做了,对方反而变得更狡诈贪婪。平心而论,他的工作正滑向失败,局面非常恶劣。最难的是,他不知道突破口在哪里。
  |: Y- P8 P3 Q: c! F  正在闹心,变数自己找上了门来。黑脸唱过,红脸登场,刘六符来了。刚分手又见面,话题却180度大转弯,这个辽国人问的居然是——富大人,想当年宋太宗陛下扫平了北汉,突然进攻幽州,刚才你们又说要讨伐党项,请问党项臣服之后,你们会怎么样?会不会再去打燕云十六州的主意?(无乃复欲谋燕蓟乎?)
- S. ^* E0 @& `5 V: r  一缕阳光突然照进了富弼的心里,契丹人当真了?他迅速回放不久前说过的话。“……我们各自索要异代故地,不见得是辽国的好事。”辽国人也害怕战争!1 q2 K+ \% ]+ ?' }( }9 H/ }
  得出这个结论,富弼变得不动声色。他这样回答,太宗时,辽国先派 剌梅里来通好,但又出兵石岭关援助北汉,是你们反覆无常,我们太宗皇帝才生气发动的战争。这都是你们咎由自取。(盖北朝自取之也)9 E. E$ W& P! F9 `6 ^
  回答得非常妙,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就像耶律宗真刚才耍猾头一样,富弼一点都没回答刘六符的问题,我们会不会打完西夏打幽州?你自己去想,我只是告诉你,你们己经自找麻烦过一次,人得有记性!, _- o+ p0 ]7 @0 v  c, _' S
  话里有话,聪明人都懂。刘六符立即转移了话题,开始第二个目的。
) e; r( y5 [6 [4 Q! }5 K* J$ @) Y  “金钱是小东西,如果接受了,我们皇帝觉得很耻辱。如果一定要收回关南10县土地,富大人,这事怎么办?”1 B- `; ?( G$ Q3 k- Q
  这是相当有诚意地私下交底了,富弼决定也把宋朝的底线说出来。“我们皇帝曾说,‘朕为人子孙,岂敢妄以祖宗故地与人。当年澶渊之战白刃相向,真宗皇帝都没有动摇,今天怎能随便割地?’”  ]% |9 q& Z! S1 _
  这是宋朝的态度。随即他说出来解决的办法。# ^3 a+ r$ ~# {+ b1 Z1 H1 _
  “现在你们一定要得到10县土地,说到底,能带给你们的不过是税收。宋朝提议,以相当数量的金帛代替,与得到10县有什么区别?”3 x8 n  S  c) i( R% |( c, m0 U: [
  这是具体的办法。接下来的是宋朝的决心。所谓底线是什么,是不可后退,不可商量,绝无转環的东西!
6 [5 M9 w7 L* J  “宋皇体念两国百姓,不愿开战,涂碳生灵,所以拿出金钱来满足你们。如果这样也不接受,一定要土地的话,就是你们背信弃义,毁掉盟约,宋朝只有一战!”
. S: Y7 m& ]4 }- U6 {, ?0 y  “当年澶渊之盟,天地神祗共见,北朝先发兵端,朕无愧于心,更无愧于天地神明。”
5 {9 |8 x  }4 z2 C  契丹使者静静地听完,似乎很满意。“宋朝皇帝真是太好了,这些想法很不错。咱俩共同努力,把这件事办成吧。”说完转身离开。! e# o3 ^& T! C. y
  他身后,富弼的神情更加凝重。事情似乎有了重大的转机,真的向好的方向转变了?但辽国人到底怎么想,谁又能猜得出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3: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59)% [1 b1 L  U. ~- ?# Z+ g* i8 |( p
  
- T7 c# r4 v4 A+ ^: A' R6 L  应该就在这时,富弼意外地接到了一封信。离国千里,身在异邦,这竟然是一封家书。家里怎么了?没有特殊的大事,绝不会千里迢迢送信来。
: z* B& ^) y. E( |5 A: F) b  疑虑,恐惧,捧着这样的信,越是关心家庭的男人,就会想得越多,想得越坏。但是周围的人看到,富弼拿着这封信居然长时间地一动不动,没拆,最后竟然慢慢地把它撕碎了。0 E! G' o' o9 v4 k, {, z
  手下人惊问为什么。富弼苦笑了一下,我身当国任,怎能为区区家事分心?何况……我离家那么远,就算知道了,又能怎样。! b" F5 g3 I1 |& p; ^5 ?
  说完直接去睡觉,明日之事多烦忧,那么多的事都还等着呢。想想真是郁闷,大丈夫可以不惧生死,但不能有负使命,愧对祖宗。想放手也放不下,必须得赢!但怎样才能赢呢?契丹人一天七八个变化,谁知道明天又有怎样的花样。
4 x# D6 S# g, H5 ~  第二天,花样来了,辽国人通知他们别去皇宫正殿了,耶律宗真要去打猎,邀请宋朝使团一起参加。就这样文官富弼骑上了马,跟着契丹骑兵赶到了荒郊野外。历代史书写到这里,都直接过渡到耶律宗真和富弼的对话上,那似乎很温和,甚至很尊重。1 B1 o( A' r5 Z4 ?6 v' c  r" g. E' D
  耶律宗真请富弼向他靠近,两人并骑而行,这是绝大的礼遇,然后问,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问所欲言)但请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想象我们就是富弼,当时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才知道辽国皇帝问这句话时的语气和目的。% m2 v8 `+ m4 ?% M4 H, W: G3 T/ t
  皇帝出猎,千军万马,茫茫的北方草原上,强盛百年的契丹铁骑无边无沿地排开,这是怎样的阵势,怎样的威慑。这样的场面,齐桓公用过,曹操用过,就是要压倒敌国使者,达到自己的目地!
6 i$ ]- N7 E/ R7 U2 S  在这样的环境里,富弼要回答,现在还想说什么。, g: k4 k( t! P3 p
  5 f2 s' L) @+ I# v; _5 a. o
  连载(860)$ D3 T: }9 D) C) i
  6 _# ?* V: b1 s  P
  “南朝唯欲欢好之久尔。”——我们宋朝只是希望能继续合好,越久越好。富弼如是说。
% y: y; y( F' |- m  目的达到!耶律宗真非常满意,南朝的汉人终于露出本来面目了,昨天在宫殿里怎样夸夸其谈都是假相,只要到了战场,见到军队,就都会屈服!面对刀枪弓箭,才会明白只有合好,唯有合好,才是唯一的活路!于是他得意洋洋地重申自己的目标:“我得地则欢好可久。”
, k" Y8 y/ G- l4 `, e, a/ \  一定要得到土地。
8 j3 F/ V* q. o' A1 G0 n% t' q/ S0 L9 j  却不料他又听见了富弼清晰的声音。“这件事,我朝皇帝早有训示。‘辽国想得到祖宗故地,宋朝难道就愿意失去祖宗故地吗?辽国以得地为荣,宋朝也以失地为辱,兄弟之邦,难道可以一荣一辱,皆然相反吗?’”说到这里,富弼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而且那也实在是一个自由生存的民族的底线。9 v$ f( U8 n6 L1 i' N  A- k& h
  身在异国,周围数以万计的敌兵,他直视辽国皇帝,以宋朝皇帝的身份口吻说出这样的话:“朕并没有忘记燕云十六州,但仍然派出使者交涉这件事,到底怎么做,我们双方心里都清楚。”
6 s$ N+ m. c) M/ y2 E' ]  这是男人说的话,别再废话了,狡辩无意义,土地一寸也没有!, \. M& \% k: }: l
  史料中,猎场对话到此结束,耶律宗真没有再接下去。他的反应可以在下面的记载中得出。刘六符再次出场,他找到富弼说。“您刚才所说的荣辱问题,让我们的皇帝有所感悟(皇帝闻公荣辱之言,意甚感悟),但是金钱绝对不考虑,现在唯一感兴趣的是结亲。”
& V9 D2 K: [7 R: i  喜悦突然降临,重大胜利,辽国不要求割地了!危机渡过,相信宋朝的使团人员肯定在瞬间心花怒放,可是富弼反而更加冷静,他一眼就看出了辽国人真正的意图。
/ D0 j; V8 h' S4 }. q  “结亲并不理想,”他说,“麻烦反而更多。先是感情,夫妻之间难免会生气,那会影响邦交。再说人的寿命各不相同,一但有意外,以后的情义就很难说。最稳妥的办法仍然还是金钱。”7 K" z8 g+ E* f; `
  刘六符摇头,坚持一定要结婚。“南朝皇帝一定有公主。”' c# z( {8 T" r! ]8 ~4 i0 b
  富弼点头,“是有,可惜才4岁,成亲至少要在10年以后。就算提前迎娶,也要5年之后。现在的局面,你看能等得到吗?”
$ E4 d5 m! O( F5 O& {! I  问题很现实,可辽国人还在坚持。富弼笑了笑,一句话就打消了对方的幻想。“宋朝嫁公主,嫁妆不过是10万贯。”
3 t% u$ e( S& ~. i  这句话说完,刘六符立即就走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3: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61)
* m+ f( J1 @7 ^2 T0 L, \  
9 W5 C0 ~+ |, |  房间里只剩下了宋朝人,异样的气氛开始在空气里浮动。每个人都想庆祝一番,重大胜利,只要土地不被割让,他们的使命就算完成。
) L. q* D% ?: {; E: E( t4 T6 Y  但是快乐来得太突然了,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潜在说法?不来不知道,传说中憨厚朴实特别真诚的北方人,原来都是变戏法出身的,一天一个样,谁知道下一步又会搞出什么花样。6 o2 l4 A% E- Q6 i% _3 h3 f
  花样真的又来了,契丹人是否憨厚真诚什么的不好考证,但办事干脆绝对是真的。只隔了一天,富弼就又被召进辽国皇宫,和耶律宗真见面。辽国皇帝只用一句话,就把他震晕在当场。+ c3 H; Q  V7 v; [
  “你可以回去了。”, d( d* F# o+ o! \" t
  啊?富弼摸不着头脑,什么意思?谈判结束了?你们到底要什么,还没谈好呢。还是突然间翻脸,宣布谈判破裂?
/ W* A. F3 W% v2 N2 Y+ f  “现在我不能回去,结亲,还是增币,我得带回去一个结果。”富弼小心翼翼地反对。6 O* u& G$ x" f4 _" \5 ?- x% s
  耶律宗真的回答彻底打破了谈判的常规。“你还得再来一次,那时我才会告诉你我的选择。别忘了,带两份誓书。”* i  f" s* H7 |4 i
  富弼的心一点点往下沉,他看着这个年青的辽国皇帝的目光,一定变得非常复杂。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现在的辽国都有了怎样的变化。当年澶渊之战,辽国是刀枪说话,可现在的谈判技巧,完全超出了宋朝人预先的想像。
4 z0 C% q* j. r; k: j3 {6 m9 Y  这时不作决定,让你带着疑问往回跑,再带着两个不同版本的誓书回来。这一去一回之间,至少要几个月,单是宋朝方面在猜测中忧心如焚地过日子,就足以让辽国人得到好处。何况这期间,辽国完全可以使出各种盘外招,比如向燕云地区增兵,可以和西夏方面会面,不必实际打仗,这些姿态就会吓倒绝大多数的人!
. z; D% [4 h, j8 H! ^5 s  
& E  I: H4 _# h1 i  连载(862)
" j4 {" s* P" b8 t+ j0 T+ h& e  
# @9 c+ ]9 L+ j% c: L/ H) ]0 ^/ ^  聪明人有种悲哀,就算读得懂各种陷阱,也一点用都没有。得有实力,不然就会有罗马毁于蛮族,或者后来宋朝被蒙古覆灭的悲剧。
/ U( I0 u) B3 U! S* L: {% v  知识和文明,有时只是一朵娇艳动人的玫瑰,它开得越鲜艳动人,就越会招来贪婪的目光,被剪下枝头,变成别人插在瓶中的玩物。7 Y2 O% n* o, B7 W& Z9 _$ l5 ~
  富弼就体验着这种屈辱,不管愿不愿意,他都得乖乖地听话走人,带着模棱两可的意向回国。回到开封之后,他向政事堂述职,总结这次出使,成绩可以说非常巨大。( ^4 l2 [& W- @* C: R
  ——辽国人主动放弃了领土要求,这是原则上的胜利!
9 e* U+ j6 u, u% j# @8 V  但事情分怎么说,也可以说半点功劳都没有。因为这都是口头上谈妥的事,说声反悔,你连骂人的证据都没有。局势要求宋朝必须单方面加快谈判的速度,尽快把事情落实到文字上去。宋朝人一直都记得,契丹人有多奇怪。他们是强盗,他们真抢东西,但是也守信,观东亚几千年来,连汉族都算上,他们对盟约的遵守程度是最好的。只要在文件上签了字,就万事大吉。
) j' l8 h) J6 [* W' }* F' q  宋朝全面总动员,首相吕夷简亲自出面,向富弼传达了皇帝的最高指示。注意,结亲就不给钱,给钱就不结亲。这是第一。, W) I& O& z, u1 r. f$ g
  第二,如果要的是钱,钱的数额有说法。辽国如果能约束李元昊再次臣服,每年在原数30万贯之上,多加20万。如果做不到,只给10万。
; i9 k4 D0 ?8 x8 s" K& ?  H1 _  根据这样的条件,国书就要预写两份,誓书,由于李元昊可能加入,所以要写成三份。非常慎密,说完之后,吕夷简又问富弼,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8 {' J) A  U: s7 ~" g& F( k: A! t) L  富弼真有,他列出了三条。1,两国交界之处的湖塘不得扩展;2,两国均不得无故增加边境驻兵;3,不得收留逃亡人员。他郑重强调了一下,这是辽国皇帝再三要求,必须要写进誓书里的内容。) o+ n7 k7 c  z5 @+ g4 k& [
  没问题。吕夷简一切同意,并且非常反常地放权,他把国书、条款、誓书都交给了富弼亲自草拟。你最了解情况,就由你来独力完成。怎样,这样你能放心了吧?
: i9 d4 L; B- q% a  富弼放心了,他加班加点写出草稿,上交给政事堂。这时宋朝的办公效率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政事堂下令,富弼你可以先走一步,你的草搞马上就会由专职人员写成正式文件,然后快马加鞭地追上你,这样才能保证一秒钟都不耽误。我们的口号是争分夺秒,必须成功!7 M) `1 }! T, O. d
  富弼,你这就跑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21: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63)# g. Q, ?) t' l. U7 F6 K, i' v3 k
  
# s/ Z7 c! A5 F9 j, T  其实也好办,分人,看谁去办。吕夷简在这件事上露怯了,他暴露了自己的局限性。他在宋朝内部多年唯我独尊之后,习惯了把谁都看成了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官迷”。
" u0 ]4 J: T( N; J: d7 I  文官们绝大多数都谨小慎微,为了资历表上不出错,能持续不断地往上爬,任何一点小危险都不敢去犯。像现在富弼所面临的进退两难局面,绝对能让他们崩溃。
- G& Y, U5 {" W0 g2 @2 u  但富弼是什么人,抛开以前就敢跟他作对的胆子之外,现在刚刚从敌对国谈判归来,那是虎口拔牙的买卖,每天都顶着雷暴过日子,还在乎这点小儿科手段?富弼把国书装进背包,把其余的礼物都扔给副手保管,跳上马直接赶回开封。
# ^1 Y6 e* {0 h- n8 W9 F3 o( A  一路之上,不止是怒火中烧了,简直是怒极发笑。混蛋吕夷简,是恶搞我,还是蔑视我?我以必死决心入辽国说事,你居然用违规丢官的威胁来纠缠我,一个死都不怕的人,还会怕这个?!怒火越烧越旺,在他肚子里起了化学作用,在当天下午3点—5点(晡)时冲进京城之后,富弼就成了一个现象。/ `5 G4 J; ^/ K" Y/ h, s! N
  他随时口吐烈焰,从皇宫大门烧起,无论谁阻挡他,都被烧得满脸黑灰,抱头鼠窜。  i! V! Q$ d) W5 ]
  头一个倒霉的是閤門吏,皇宫不是随便就能进的,见皇帝更得预约,最快的程序也要今天请见,明天面谈。该閤門吏按章办事,把富弼拦住了,结果富弼面目狰狞,张嘴一团烈火过去,閤門吏马上被烧焦,乖乖地把他放了进去。# m$ u0 R) q% g; p4 M% V- G
  富弼见到了皇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个清楚,最后总结说:“执政大老爷们这么做,就是想害死我。我死倒没什么,国家大事怎么办?”, @! _7 ~0 f2 n" B! o; Y2 X6 H; c+ V8 z
  赵祯的反应也很强烈,史书记载他“急召吕夷简等问之”。这就把前面蔡挺见没见到皇帝的事摆清了,赵祯根本不知道,所谓的条约变口信,完全是个骗局!
' v' a9 m, }  u7 r" X  富弼顿时出了一口恶气,有点爽了。吕夷简,就知道你在假传圣旨,这是欺君大罪,现在三头对六面,看你还有什么办法狡辩,你死定了!  ^$ [7 d3 \! q8 ^
  
$ ?/ C3 Q7 ?+ w  A# \! ^! ~& W  连载(864)
# P0 w: s( L  L' g& R  & H- G& F2 ?( ~, P2 H& h( w
  吕夷简一会儿就到了,是老奸巨滑呢?还是心底无私?这人居然一点都没慌乱。他很平静地听完了富弼的控诉和皇帝的责问之后,极其从容地回答了6个字。
& S, o' |; v# C" {$ m0 Z  ——“此误尔,当改正。”# P2 D- @8 l, W9 @" x# b1 w+ G
  很遗憾,是个误操作,写错了,现在改过来就是了……富弼都快气爆炸了!这么重要的国家大事是写情书吗?国书里除了两国谈好的条件之外,还有别的内容吗?一连3条都误操作,是写字的人白痴,还是你吕夷简不要脸?!* p& E5 x5 Q! r3 H9 [+ ~. ~% \
  史料中很有风度地把富弼喷向帝国首相的烈火修饰成了6个字,“弼语益侵夷简”,富弼说出来的话加倍地对吕夷简不客气。但实际上局面一定变得不可收拾,君前吵闹是宋朝臣子绝大的过失,无论是谁犯了,尤其是宰相们,结局百分之百的是丢官罢职。
! N; g5 `' x, e  r( [  形势危险,宰执集团里有人坐不住了,副宰相晏殊站了出来,充当老好人劝富弼。说小同志,你要相信组织,相信吕宰相,他不是这样的人,不会做这样的事,恐怕真的是误会了。说得很温和,甚至很体帖,但富弼当天最大的怒火就喷向了他!
2 a: ^1 k3 s: m; k  K: H$ n2 Q  早就看你最不顺眼了,这时跳出来说这种话,你比吕夷简更无耻!晏殊是什么人,说出来真是搞笑,他是富弼的老丈人!
. Z& P% T$ O; q5 }4 S* e  也在宰执集团之中,堂堂参知政事副宰相,当初吕夷简要他的女婿出使辽国,身入异域顶雷办差,他不仅不反对,这时富弼都被整得进退两难,眼看着里外不是人了,居然还替政敌讲情。这是个什么人啊,还算个男人吗?!% c/ U& {6 d; X5 D: {
  再联想一下穿越千里,送进辽邦的家书,晏殊的女儿是什么素质也就可想而知。该死的,只以自己的事为重,根本就不为男人着想!* m; l% {- K7 A' ^1 C, @
  富弼越想越愤怒,根本没搭理自己的老丈人,转身对皇帝说——“晏殊是个奸邪,与吕夷简结党营私,欺骗陛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18: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67)
/ M1 A. @& N' \3 w+ l1 n* m; M  ( f( C0 o) `0 g* [& E$ ?
  火花直冒,转眼就要爆炸的手榴弹突然扔到了皇帝的手里,您看怎么办?一大堆的奸邪就在您面前,“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子曾经曰过的,还不砍了他们?+ P4 }! Z" _. Z( ^5 U
  何况证据确凿,这帮人害人误国,为了一点私仇,连民族利益都敢破坏。
/ q+ w/ l: r2 l8 b6 }  面对这种局面,最能看出当事者的成色了。宋仁宗赵祯,这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名气超级大,可形象很模糊,要想看清楚,可实在是不简单。所以绝大多数的史书把他评价成了一个凡事温吞水,对谁都忍让,一点阳刚劲力都没有的软骨头。
2 W' s. v" G5 R2 S  所以西夏打不过,辽国也欺负他。甚至国内的臣子们也都很不驯服。但真是这样吗?就以眼前这件事的处理为例,稍微分析,就能看出这个人复杂、微妙的另一面。. J# T6 h1 w, N% U# z8 v/ F( x9 g
  话说世上的皇帝分等到级,从低到高依次是——1,自己没能力,却认定自己是超人。所以对外用兵,对内欺压,最后内外崩溃,死得超难看;2,自己没能力,但知道,所以绝不用任何超过自己能力的臣子。这样他安全了,国家也衰败了;3,自己有能力,但疑心重,臣子们必须装成白痴,而且越白痴就越安全,越安全就越富贵,连带着他的儿子们都不敢出头。所以他活着,国家还可以,他死了,国家也跟着完蛋;4,自己有能力,也敢用能力大的人,这样君臣同心协力,盛世必将到来。
: ]) w9 T0 U( \  按理说,第4种就是最好的皇帝了吧。但中国人的思维就是要有个华丽的转身,无转身,即无智慧,像外国佬那样直来直去认死理,就是个大头呆了。所以我们伟大的古人也总结出来了第4种皇帝的致命弱点。9 @  \* j  M; A: q
  君强臣强,职权不明。
& O" s8 B. ~0 b  没有任何人能长久保持互相信任,时间长了肯定出事。何况皇位还要传下去,父亲强盛,儿子也一定吗?那时怎么处理这些锋芒毕露成习惯了的大老爷们?一个实例,看看唐太宗李世民,他的臣子们在李治的手下活得很开心吗?' j& E, H3 k1 {( S& M" G
  所以最高档的是第5种。/ t0 J/ V) V2 C& j; J2 D; c5 y" c
  
8 T9 x5 s9 O' f  q  连载(868)
2 ^# P! d! [5 e% M  T% M. w  
, s% w" F' g6 k8 H2 F" Y1 w/ S  第5种皇帝很微妙,完全符合我们传统理论上的智慧最高境界——大巧不工,大智若庸,举重若轻。他们的能力很玄妙,一直看不透到底有多少,在外表上看,都很软弱,就跟第1、2种皇帝差不多。但胆子超大,貌似都在找死。
) M/ Q! W) ~+ i7 u- D3 q" p  他们一直容忍着臣子们的发挥,甚至是毫无遮拦的、放肆型的发挥,尤其是到了这一步还不行,更要让全体臣子们都活跃起来,各有理想,各有作张的发挥。+ z8 Q( }* i+ H. J. J( T; J
  是的,这样很危险,因为一定会形成党派。不过要的就是这个,臣子们一边放心大胆地做人做事,一边你死我活地互相死磕,这样才会形成风暴,皇帝才会坐暴风眼里。7 c$ g# I* m  Y% J
  那里是最平静的。历代的伟大皇帝都懂这一点,而公认的,宋朝的皇帝做得最好。
$ ^* x7 R5 q. [  在宋朝皇帝中,做得最好的,就是仁宗陛下。以后有很多例子来证明他高在哪里,眼前这一例也在其中。史书中在富弼血贯瞳仁一样的愤怒之后,突然间变成了真空。没有给出仁宗陛下任何处理的痕迹。2 U. ^% f- J4 j# ~0 d5 _- r6 U# s
  既没有按富弼说的办,把一大堆的奸邪如何怎样,也没有对富弼的君前无礼给出罚单。接下来的事,是招见宋朝的顶级文臣,前状元、现翰林学士王供辰,由这位当时的第一笔杆子重新完成国书。之后群臣散去,各回各家,富弼去的地方特别点。不是回家,而是学士院,他住在那儿坐等。但这不是和晏殊父女呕气,这是制度。
5 `5 \: O2 U* q) D% v$ b  他的身份是使者,办完公事之前,他没有权力回家。' @/ @, _$ }/ D; Q6 |, W
  注意,这时往回看赵祯的处理办法,好像的确是和了一堆稀泥,两边人都放过了。很多史书都说,真是无能,肱二头肌稍微发达些的皇帝,都会来个各大50大板,就冲着你们敢在我面前大声说话的份儿上,都别想屁股完好无损地下殿。赵祯这么搞,小心臣子样都不拿他当回事了,历史上有太多的皇帝都倒台在这一点上。- H# r; D8 Y* S; u
  人无刚骨,立身不牢!
- r- H- Z& r- ~) X  但奇妙的是,为什么之后富弼出使办差,仍然玩了命的给他争利益,吕夷简等人也始终对他毕恭毕敬,就算总揽朝纲,可也没有半点背叛的迹象呢?
" L0 |" o" N/ q  这是为什么呢?仅仅一句宋朝臣子的个人素质好,就可以解释得通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20: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69)2 A, s4 z4 O$ _2 F" p% y
  ! b: B" m( d  }4 D2 @
  愿你的生命里充满了云翥,这样才能衬托出美丽的晚霞。——多年以后,富弼回味自己起伏迭荡的人生,会非常享受这时的艰险磨难。
6 c" o8 C) {9 O; l: d  但那是事后,此时此刻,他还是希望各方面都消停点,让他把事儿都顺利地办完吧。
" x9 T( S$ ]4 _% [6 c" Z2 R  国书缩水事件之后,宋朝的谈判使团再次上路,在当年的八月二十六日见到了辽国皇帝耶律宗真。不过不是在辽上京的皇宫里了,而是在一个叫清泉淀的地方。这是辽国皇族的规矩,要四时“捺体”,即打猎,打到哪里,就在哪里办工,公卿贵族,朝廷大臣都要随行。这时是八月,是夏捺钵。
3 H, ^$ |2 S! V4 S5 H2 h3 H  再次见面,程度再走一遍。两国使者先期勾通,把宋朝带来的条件摸底,汇报给辽国皇帝,以便第二天开门见山,双方心里好有数怎么爬。+ O8 w3 B4 T% \' t6 I$ i8 i* ~
  第二天,富弼走进了金顶帐篷,辽国出席会议的人员级别非常高,皇帝、皇太弟、太子,三位一体都在场。这让富弼很高兴,这种力度,看来辽国是要签约了。很好,夜长梦多,越快越好,这正是宋朝的期望。而辽国小皇帝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更让他高兴。5 z4 D3 U8 k9 K  G* ~& s* @
  不用他费口舌,又一个问题解决了——“结亲会让宋朝骨血分离,我的皇兄会伤心的。何况公主与太子如果不和协,也不件美事。还是用金钱来办事吧。”耶律宗真如是说,非常通情达理,只是后面还有个转折。“但是,我需要个名份。”& U8 s8 H  F- \2 ~
  名份,中原汉族几千年来的传承之本,就是名份。名不正、则言不顺,伟大的、无暇的至圣先师孔夫子教导我人,在名份的问题上,你家大门上嵌几颗钉子,你吃饭时用多少人来唱歌跳舞,都要无比严格的硬性规定。如果错了,就是大逆不道,举世唾骂的罪人!8 A# I) e$ r. }. M" x  y
  所以当耶律宗真提出名份的时候,富弼只能静静地听着,提不出任何反驳的意见。毕竟这是一件如此重大的国事。他忐忑地等着,不能不给名份,但要看对方要什么样的名份。身为宋朝子民,他太清楚了这是汉人最敏感的一根神经。
9 [+ c) U8 d8 s' _/ o7 i  “……须于誓书中加一‘献’字乃可。”耶律宗真这样说。
  P2 ?3 A7 \- E8 D/ m' I5 m: f  / i+ E, s3 L2 W, X3 d/ G+ _) \
  连载(870)
1 ~; J* D6 D( Q( l) }  
% p/ N% [* G; p9 u; `  富弼立即就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宁教身死,不教名灭,他再也没有了退路!“献”,是下属供奉上司,甚至奴隶伺奉主人的名词,要是他答应了,那就是对整个汉人族群的污辱!" [/ z" R( L' o# Y
  富弼极力压抑愤怒,用正规的外交词令来回答:“‘献’字是以下奉上的用词,宋、辽两国是平等的敌体,决不可使用。况且宋朝皇帝是哥哥,怎么能有兄长奉献弟弟的道理?”
0 C8 a& Q6 |. x) X& A$ T4 ~  他还在讲道理,辽国人却露出了赤裸裸的要挟者嘴脸。耶律宗真说:“你们给我钱,是害怕我(南朝以厚币遗我,是惧我也),钱都给了,一个小小的‘献’又算得了什么?”
& I* N, z- {1 ?( w8 v  满帐的辽国人一定都笑得嚣张得意,他们的皇帝是这样的“英武”。契丹人仍然纵横无敌!
5 ~5 ?4 P  Z" I$ i% z  这是外交,还是嘲弄?富弼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冷冷地回答,“南朝皇帝守祖宗之土地,顾全先皇的盟约,才用金钱交换和平。现在您这样说,是存心想打仗了,如果这样,宋朝还在乎什么呢?”
/ Q8 R6 m# {- B& n+ S# l' {( d  以眼还眼,以暴制暴,这是千古不易之真理。富弼强硬的回答之后,突然间辽国小皇帝他滑坡了。“‘献’字不行,改成‘纳’字如何?”转变得这叫个快,从宇宙超级大皇帝,一下子变成了讨价还价的小商人。这个不行,我们换那个成不?1 Q/ n5 c7 S6 }7 z
  “不成。”富弼还是反对,至于怎么不成,懒得再解释,这一类说法统统不接受,花样的不要!
( L( @( k1 ~, h4 g  僵局形成,耶律宗真不愧是宫廷里长大的孩子,他突然让气氛缓解了一下。“誓书在哪儿?拿增币20万的那份来。”他这样说。
- \$ c! ]9 l4 J$ l4 z: k  富弼交给了他,这似乎是个好事。耶律宗真要20万的,就是说他准备出头替宋朝管教李元昊了。但高兴得太早,耶律宗真拿着誓书看来看去,再次说话时,侵略性徒然提高。“寡人一定要加这个‘纳’字,你再固执,小心坏了你家主人的大事。我若提兵南下,就是你们宋朝的大灾难。”
/ C" s4 G8 D6 z/ T5 b/ Y. o3 T  还是战争威胁,真是老套路了,富弼的回答也是上次的重复。
; \! K1 j; `+ u; k  “陛下用兵,能保必胜吗?”
# W& c+ m0 H2 q) `6 e0 f  “不能。”% H" d' i3 I$ d' h* o
  “胜未可知,小心失败。”
" |" {& D. G5 A; I# P2 E1 G  耶律宗真突然有了新意。“宋朝给我巨款,一个‘纳’字有什么大不了。何况这在你们汉人的历史上早就有先例。”# Y- a9 m0 y# a" h- V
  先例?富弼深深地吸了口气,塞外蛮族,你们知道些什么先例?“从古至今,只有唐高祖李渊曾经向突厥借兵,那时被迫称臣。但无论是‘献’、还是‘纳’,都在可有可无之间。何况之后突厥的颉利可汗就被唐太宗李世民活捉,东突厥也就此灭亡。这样的循环报应,这样的先例,就是你想要的吗?!”* `2 s$ Z5 [' h& g, X! j1 ?1 u% u% \
  史书记载,富弼说到这里,己经声色俱厉。在自己国内的皇宫里敢于咆哮,在敌人的金帐内也敢怒吼,富弼,不管他取得了怎样的成绩,他都是个真正的男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21: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71)7 D/ |8 k$ u0 S+ }. I7 C# l
  3 c6 A5 C% {9 j7 `5 q- Y$ Z. ^0 ~' n
  耶律宗真沉默了,很明显,想让眼前的这个汉人屈服,看来不大可能。但一定要折服某个汉人吗?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马上就转过了这个弯,直抵要害。' \9 F$ C2 v, D* R  T
  “我另外派人去和南朝皇帝谈这个事,如果你们朝廷同意了,富爱卿,你怎么说?”0 G' y; a+ o3 U
  一句话之间,就把富弼的功能给屏蔽了。和你谈不了,我直接和你的主人说话。如果那边答应了,你一直在做梗,这个罪过怎么论?
2 T9 |* s, m& V  富弼的心变得悲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自己没有再次说话的职权了。但他仍然有坚持自己的信念的权力。“如果我们国家答应了您,那么请您写一封信。把我与您的谈话都记录在案,那样,有什么罪责,我决不推辞。”富弼神情黯然,但仍然坚定地回答。' t% ?4 j+ V5 c8 w- B& p$ Q
  耶律宗真再次沉默,好一会儿,年青的契丹皇帝这样说,原话如下——“此乃卿忠孝为国之事,岂可罪乎!”至此,双方的话都说到了尽头,不管私下里对对方有什么样的感慨,公事己经结束。富弼告辞出帐。出于礼节,辽国方面的使者刘六符送他出来。
1 ^, b7 ?& A% r9 e  帐外一片青山连绵无尽,富弼突然站住了脚步,对刘六符说。“你看,”他手指高山,“此山可以翻跃,但你们要想得到‘献’、‘纳’两字,就好比登天一样,绝无可能!我头可断,此事绝不答应!”9 @/ G& T) o, p5 Z
  帐门内外,满是契丹人,富弼的声音直达大帐深处,辽国现在的、以及未来的君主们都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这句话。宋朝绝不答应,这是他再三、再四所强调的内容。千年以后,他的用心不难猜度,他是紧张,甚至是害怕。他深知越过自己之后,辽国人所面对的谈判人物是谁,那些人会怎样维护本民族的利益。
/ {% V- {2 v  _# K" V) T  靠吕夷简、晏殊之流来扶持乾坤吗?所以才这样看似刚烈,实则悲凉地坚持。
, [6 q* i+ L( E! j, z  就在这样的忧虑里,辽国留下了每年增币20万贯的国书、誓书,以此为根基,派使者耶律仁先、刘六符跟着富弼回宋朝。接下来的事,富弼只能隔岸观火,爱莫能助了。5 ^. B7 a( m) Z8 F
  - j" G8 K' B' s9 [3 a# F( W$ v% Y
  连载(872)9 i! Q6 g9 F: i  p! B7 t: F! l4 C
  
+ D- W5 \5 F; s1 n& }" z/ J  九月十五日,辽国使者进入开封。富弼作为接陪使一起回来的,他在国境线上做出了最后一次努力,给中书省写了一封信。
2 r4 g  f+ c; X% c9 f  在信里,他把谈判的最新进展做了个交代,把“献”、“纳”两字的争论始末仔细说明,要朝廷先做准备,想好怎样处理。在信尾,他着重强调说,辽国无理要求这两个字,我以死抗争,对方己经很沮丧,我们只要再次拒绝,就会打破他们的妄想。7 u- d. e3 f2 u  z2 G* M' Z
  信,就这样发出去了,在史料中也可以找到原文。但是没有中书省的回复记载。职权所限,宰执们不必回复他,他只能怀着一颗忐忑忧虑的心回到了国都。宰执大人们,宋朝的权益,就在于你们的一念之间了。& A& _! A7 u/ ?) W
  问题又到了吕夷简的手里。
& W: M/ U$ s- n! E* n1 {3 `9 Y  在史书中声名显赫的吕大宰相果然能力非凡,这么点小事,他没废任何力气,随手就解决了。超级简单,答应他!辽国要求一个“纳”,给他们就是了。至于理由,就非常的雍容大度,站在宰相的立场上,要考虑全国局面。西北打仗,东北方一定要平静。5 l0 @' q/ i3 P4 \$ D/ P! |
  为了一两个字纠缠不休,万一辽国人野性发作,真的发兵打过来怎么办?因小失大,实在愚蠢!
$ _% a' d' k, P) b  就这样,“聪明”的宋朝人基本上答应了辽国的所有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最后被确定下来的盟约里,赫然写着“……宋别纳金帛之仪,用代赋税之物,每年增绢10万匹,银10万两。”也就是说,实际每年交出的钱,是50万两白银!
0 P2 v. I8 Y2 R! S# K  但得到了什么呢?历代史书中都强调,辽国从此以后,再没给宋朝添什么麻烦,宋朝的北方边境真的一劳永逸,从此平安了。言外之意,这个钱花得值。但有个细节一直都忽略了过去。' g3 s0 l: s3 J9 V3 h& k
  给了20万的数,辽国要尽的义务呢?是要约束李元昊投降的!但是这一条,在实际操作中,只写进了宋、辽两国的国书里,那一式三份的誓书,也就是宋、辽、西夏三方面共同遵守的和平条约里,根本就没有这回事!
5 G. z6 H" w; \: A  这是个什么样的买卖啊……
! b5 m8 H2 {3 F  事情过后,辽国方面大肆庆祝,不仅多得了钱,还涨了面子。他们刻碑记功,把这个胜利传之四方。作为使者的刘六符也加官进爵,从此进入辽国显贵行列。
2 A* z! b3 G% ~  回到宋朝,立了大功的富弼名满天下,他的坚持和勇气让国人像勇士一样的尊敬他。国家议功,再次提升他为吏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可他再次拒绝了。他落落寡欢,形单影支,比出使之前更加忧郁。尤其是在官场上。
/ L1 j* R! f9 g3 P, u# x$ j" o  一位大人物,宋朝第一学士王拱辰悄悄地找到了皇帝,行使他的最新权力。前状元、现翰林王先生又升官了,己经是权(代理)御史中丞,他来弹劾富弼。
0 G( d; z3 R0 v, }( }  “陛下,富弼丧权辱国。他不能阻止辽国的无理要求,是失职。尤其是陛下只有一位公主,辽国求婚,他居然就答应了下来,真是大逆不道!必须严惩。”+ Q' |1 N/ F' b
  不料好脾气的仁宗勃然大怒,“朕为天下生灵,一女非所惜!”一顿罕见的咆哮,把王大人骂走。
0 ~& Z$ W$ t  Z( L2 U$ N  这句话留在了史书中,算是给富弼,也给这段屈辱的历史定了性,做出了总结。这证明,一切过程,皇帝都心中有数,谈判的结果,宋朝高层做出的决定。富弼,尽人事,听“天”命,于国于己,无所愧也。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21: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73)
0 X+ o! B/ ^, \3 M) |  $ A4 m6 @# h* H3 ?% n
  按照时间顺序,稍微查一下历史年表,就会知道马上就要发生一件大事情了。有多快?这一年的九月十五日,宋、辽两国重签的盟书,这件事就发生在闰九月中。* I! t: c" F3 H7 _: v) ]5 V& e
  时隔只一个月左右。
0 @2 q: Q7 c( T5 S. \/ e  宋、西夏的仁宗朝最后一次战争,定川寨之战打响。这一战是非常特殊的,首先它是最后一战,但为什么会是最后一战呢?最重要的一点,李元昊为什么还会开战?
, t6 j, v0 T, J. g0 H/ E  作为现代人,很容易就会查到,李元昊在这一战之后,不到半年,就主动向宋朝求和。历代史书给出的解释是,他的国家己经被掏空了,连年战争,不仅是向宋朝开战,并且还向吐蕃、回鹘等地开战,他爸爸李德明给他攒下的家底完全用光。  X5 g, w: o) C8 M
  达到了“军民死亡创痍过半,国中困于点集,财用不给,牛羊悉契丹”的程度。快要国将不国了,还打个什么劲?立即请和吧。" K# d0 N6 }8 E5 N3 ]
  那么有个疑问——西夏是在定川寨之战中被消耗到这个地步的吗?之前的三川口、好水川、麟、府等三战,对党项人一点影响都没有?或者说,只有定川寨之战后,李元昊才突然虚脱,觉得力不从心了?- c! Z' U2 y# F3 B
  绝对不是,国力的消耗是点滴形成的,正因为是长久的、持续的下降,才造成没法挽回的劣势。那么请问,李元昊在这种局面下,为什么还会再次开战,在虚脱上再虚脱,消耗后再消耗,一定要找死?
5 z5 i5 z( m0 s1 a: g" U8 b  历史都是聪明伟大或者极其狡诈的人完成的,每一步,都是他们精确计算,百般衡量之后的结果。所以,绝对没有偶然,最多只有1%的偶然,其它的,都是必然。
) R- O. K  r5 X; }  }3 t  李元昊这么做,完全是逼不得己,与富弼和辽国谈判的这段时间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有关。为了准确分析,我们先列出一个事发清单,时间的起、止日期就是富弼谈判的9个月时间里。3 x2 o. g  ~6 E( p' t2 f
  1, 宋朝重新分配西北边疆防务职权。具体是韩琦知秦州,范仲淹知庆州,庞籍知延州,王沿知渭州。兵力,鄜延路68000人,秦凤路27000人,泾原路70000人,环庆路50000人。
6 I2 }! l9 X' v  2, 西夏人在北宋年间最大的噩梦,宋朝的修砦工程,就在这时开始了。先是宋朝国内的西北四路之间连成一片,尤其以范仲淹和庞籍所在庆州、延州最典型。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修筑,就是15天之内盖出来的大顺城。
! c0 n8 S( l+ h" L* j9 |/ M  
6 S% J* C4 ^% t  连载(874)2 k1 ?0 |2 n$ C! M
  7 v7 m4 i" |9 N$ L' Z" F* r
  这是范仲淹的功绩,这件事最能体现出他对当时战争胜负的理解。很多人都在迷惑,就是说,宋朝300年间最了不起的人,在西北工作了四五年的时间,没见他打过什么胜仗啊,甚至他也没打过仗啊,那他那么大的名声是怎么来的?5 v) k7 V, A5 b, k+ u
  一个欺世盗名的骗子?!
& A) Y8 w. N' U  B/ @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宠观和微观相结合的问题。即一个个体的人,要为当时的社会做出有益处的贡献,要有怎样的约束?3 g: L1 @% Z6 a. f9 U* L
  注意,是约束,而不是努力。你可千万别乱努力,就好比你喜欢上某个姑娘了,看准了人家好哪一口,然后再去献殷勤。国家与臣子的关系也是这样。范仲淹是宋朝的臣子,不是唐朝的,针对于己经成熟定型的宋朝国防方针,你不能像要求他像唐朝的顶尖级将军那样,去千里奔袭,境外作战,把异族敌人绑回长安。
+ T4 \4 u; {# X. d" `  如果一定要强求,那很好,就会变成韩琦。一个心比天高,但命比纸薄的强悍书生,他的主战,本身没有错,但事后就明白了,赵匡胤定下的国防政策,任何人别想以军功冒升。哪怕是后来的岳飞、韩世忠等人,也只能在北宋与南宋的历史衔接的过渡夹缝里,短暂地闪亮过。1 k; ]) L2 @, y
  相信韩琦本身也明白了,好水川之战后,他性格还是那么强硬好胜,但在军事上,再没有之前的“斗志”了。
) G, n- y8 t  v  而范仲淹的高明处,就在于他从开始就理解到了宋朝军政事务的神髓。所谓“攻中有防,防中带攻。”具体化起来,就是修砦。这个方式,以前基本是用在国内,那就是纯防御的,但是只要推广向前,就变成了移动的长城。. s- T& [: C2 |7 q
  一步步向西夏的境内扩建,每建一处,就形成了攻防一体的战斗体系,就一步步地蚕食掉了西夏的国土。这次大顺城的修建,就是宋朝庆历年间最大胆的一次修砦行动。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位置。
% c( F+ z9 F" i+ l- X  _9 z  它的前身是庆州西北方的马铺寨,再向西北方前进一点点,就是个历史名胜所在地——后桥川。在宋、西夏战争最开始时,三川口之战的前奏,保安军、承平砦之战的尾声,李元昊之所以紧急退兵,就是因为他的后路,后桥寨被宋军洗劫。. B: R6 i/ x- m: x) E
  这就是大顺城之所以险要的原因,它深深地进入了西夏国境之内,说是建了个寨子,其实是越过国境,抢了一大片领土。并且时刻把刀子顶在了党项人的脖子上,哪天高兴,就直接捅出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9-28 22:19 , Processed in 0.02545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