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21: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75)$ R& m9 F' C2 i4 B- }1 s; I6 x# c
  3 c+ E" H) t; g  @4 Y# R" Z3 ?
  但拔刀子的动作要尽量地轻巧些,这一年的早春二月时,范仲淹没有丝毫预兆,突然召集庆州府众将,集合队伍,跟他出城。
  ?; A( e* l$ }' {) N  当时没人觉得惊讶,战争时期,带兵出去巡逻一圈,是基本的日常行动。只是这次走得远了点,一路向东北方斜上前进,一直到了前敌位置,和西夏势力接壤的柔远寨还没停下来。继续往前走,到了敌占区之后,大兵们才惊奇地发现,前面好大一堆的老熟人啊。' X6 D" k  X+ [
  是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佑,和蕃族将领赵明。两人各带人马守着小山一样高的建筑材料。这些兵立即就知道了自己的使命。干活吧,不仅是和平时期,就算是战争时期,也得当建筑工。
: N& G1 k9 z4 z5 ?. E4 a  15天之内,一座新城建起。争分夺秒,盖成之后立即就迎来了敌人。党项人急火攻心,才几天没留神,这么大个非法建筑就盖到家门口来了?!这还了得,立即就拔掉它。  e! ?3 ]: P/ r& H
  西夏方面集结了3万骑兵来攻城,一阵混战之后,骑兵们在新城墙面前撞得满头大包往回跑,这个场面真是激动人心,宋朝的军人们马上就要去追。范仲淹却拦住了他们。1 O; [  r1 Z2 m) y& O7 Y( {8 e0 I
  我们就是来筑城的,现在目的完全达到,额外的好处半点都不要。
* ~4 {3 K$ c1 z% w1 k  看着多小心,甚至是懦弱。但稍微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宋朝从赵光义的幽燕之役开始,直到在李元昊手下吃大亏,军事上的白痴行为简直一以贯之,从来没有 例外。就是开始得利,然后猛追,突然中伏,大败而回。就这么简单,百试百灵!4 C. \" f9 T2 l3 a7 J6 D8 r
  所以范仲淹才高明,我的骑兵是没有你们多,探子也搞不清敌情,但我一定要去追你们吗?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城盖好了,就等着我步步为营,稳步前进吧,终有一天,把你们的生存空间都压扁。到那时,你们想反攻的话,都会超级艰难,得把这一路上无数个城堡都拔掉!! k7 F- [: H% B$ E& i8 \% p( S
  历史在以后的长河证明了这种战略的正确性,在这时,更证明了范仲淹眼光的锐利。这3万名党项骑兵果然在半路上给宋朝人设下了一个大陷阱,只是在早春的寒风里傻等了很久、很久、很久,仍然半个人影也没有……范仲淹己经回庆州了。
6 }7 _0 r" E9 [2 z7 s/ {- {  大顺城建起,打破了西北边疆的格局,西夏方面的白豹城、金汤城等据点变得芨芨可危,尤其重要的是范仲淹的不上当理念,让党项人无处发力,根本就找不出砍人的办法。历史的解读是要在很复杂的层面上进行的,在这种局面下,才有的那句流传千古,但又被耻笑千年的歌谣:1 M) A& K1 B+ {' O' w* V0 I6 a
  ——“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 j. y- H. c/ O* ]8 d1 J  6 p6 B2 |0 n1 p: C) n
  连载(876)
" V, S" Q/ ~3 X' `  
& @' Z9 ~  P0 R* F9 F; r  这半点都不好笑,而且也没有夸张。我个人觉得这两句歌谣的文字水平很高,因为用词非常准确。“军中一韩心胆寒。”
; l' @8 d; f4 h( r% O  说的是韩琦,他的好水川之战是失败了,但作战的过程,还有党项人的损失,无论是输赢两方面,都疼到了骨头里。面对这样的对手,谁不胆寒?% d0 d( k( l, w$ F4 z6 h( V
  “军中一范惊破胆。”  M! q7 y* d4 O2 j5 s  n9 K6 g
  不战而屈人之兵,自从范仲淹到任,他的辖区就一直平静,是李元昊跟他有交情?还是说西夏人读懂了范夫子的本来面目,跟这人没法打架!
: X& `- }2 t+ N- o  多准确,没有惊破胆,怎会没战争?
% v; F) }5 w+ U8 t0 X  以上是9个月期间宋朝方面发生的前2个事件,后面2个,分别与狄青和种世衡有关。6 u6 x+ e8 c- G5 O: o" V# b( E
  3,狄青的浮光略影。0 \4 Y( M) w- b7 l7 b3 y, c
  狄青有点像岳飞,不是说他们的忠勇风格和悲剧人生很相似,而是说他们的资料。岳飞死后,只二三十年间,他的资料就变成了传说。在赵构和秦桧的通力合作下,他的人生被删除了。再没有充足的官方史料来证明他辉煌璀璨的一生。所以现在谈到岳飞,总有各种各样的争议、怀疑,甚至很多别有用心的人,要把他歪曲成一个莽夫、屠夫,或者蠢人。) s- b/ T- P0 I  R* t& e5 {4 k
  那是极端可笑的,是岳飞的悲哀,更是我们民族的悲哀。竟然这样来对待自己的英雄!现在说狄青,他的西北岁月同样很模糊,在民间,他是鬼面战神,无往不胜。在官方,欧阳修等人都承认,西北争战五六年,军中只得到两位常胜将军。  }5 L/ _0 ?4 L9 `5 F+ C
  狄青、种世衡。/ ]# w8 k9 g/ @( @3 A$ W
  可狄青是怎样打仗的,却只有含糊其辞的寥寥数语——“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破金汤城,略宥州,屠岁香、毛罗、尚罗、庆七等族,燔积聚数万,收其帐两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尝战安远,被创甚,闻敌至,即挺起驰赴,众争为前用。临敌披发,戴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1 v" [, B6 k' j# \. G  这就是他在西北的光辉岁月的全部官方纪录。如果要分析,平心静气些,就会发现他比前面所记述的三川口众将、好水川将军们强不到哪儿去,何况还有麟府大捷时的张岊在。那么他的战神名誉是怎么来的呢?还有为什么这样的成绩单,还能在仁宗朝的下一个危机到来时,被任命为南征主帅的呢?9 G2 F0 Z% _, k  G. `( ~$ O
  狄青是个很复杂的人,并不完全是以军功冒升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20: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77)
2 o0 a' p% [7 E! G! N  4 ~/ i' J/ ^/ u
  在一般史书里,狄青的一生,成在武功,败在文臣。他的悲剧是宋朝猜忌武将,重视文臣的“祖宗之法”造成的。
. W4 J* t1 J; B" S: y  这话对吗?没错。只是有个很微妙的一点,与文臣的恩怨,都是他自找的。1 C6 O; B) t# v
  狄青的官做到指挥使时,他主动接触了一个人。当时的经略判官尹洙。尹洙的官不算高,但是个大有来历的人,在西夏战争开打之前,他就是范仲淹、韩琦的好朋友,开战之后,又在范、韩之间做勾通工作。可以说,他就是个绝妙的跳板,与他交往,能迅速跳到西北方面的最高层。, d  n+ ~2 H' Q- S
  果然,狄青的军事才能打动了尹洙,尹洙把他推荐给了范仲淹和韩琦。史书中记载,“韩、范一见奇之,待之甚厚。”但是厚的方式,却各有不同。
/ o7 v& ]! g0 m* U  范仲淹拿出了一套《左氏春秋》,对狄青说,为将者,不知古今战例,不能通晓兵法,只是一勇之夫罢了。希望你多学多看,成为真正的将才。
* V4 z7 U# J5 ?3 \  这句话是决定性的。不管狄青与高层接触的最初愿望是什么,他的命运从这时开始扭转。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第一战斗力。范仲淹的一席话,让宋帝国从此拥有了一位智勇双全,独当一面的国之帅才。冥冥中就像有定数,300年间第一人为在他去世的那一年,宋帝国所面临又一次危机时,留下了解救的人物。- l3 M4 V( }* u
  狄青从此精研史书兵法,再不是那个只知披发冲阵的勇将了。
) R+ I5 p. k; }5 o9 m, v% w  这是和范仲淹交往的结果,与韩琦就截然相反了。说来这也是命运,之所以会有反差,最重要的一点,或许就在于年龄的差异吧。: ~* n  l  w8 c
  范仲淹这时己经年近花甲,是个地道的老人了。狄青却只是个30出头的青壮年,两者相差如父子,再加上范仲淹的博大胸怀,自然而然地就把他当后辈学生看待,既教导又爱护,一片温柔的心肠。但韩琦呢?他俩可真是有缘。
. a% ]4 Z: T7 h* o1 l: e8 o  居然同岁,都出生在公元1008年。  a9 F9 C* k) Q# P# `+ J
  0 |$ C: U5 Z7 N. ?
  连载(878)
( A& H/ P* `+ A6 D' r. p  
7 k# \+ m. H& I  C+ c7 D- ~  关于狄青和韩琦的传说有很多,从他们两人刚刚起步时就开始了。1027年,两人都是翩翩少年,第一次相遇时,正在国都。
0 X( ], ?0 P8 I$ `. i  o  那一天御街上张灯结彩,新科开考,状元、榜眼、探花从东华门唱名而出,举国轰动,都来看当时最幸福的人。人群摩肩接踵,其中就包括了最不幸的人。狄青和他的伙伴们。
6 f3 W+ L, t5 O9 E! W- E  一群刚刚黥面的贼配军。# |; K- p2 P1 o% e
  那一天都是18岁的少年,一个锦衣高马,夸耀人间。一个黯然人群,落寞失意。当时有个伙伴轻轻地喃喃自语,看人家,天上的人,我们一生都别想靠近。% A9 U! T( k1 |/ b, F
  周围一片叹息,一群大兵都苦笑了一声。却突然听到有人说,“也不见得,还得看各人能力。”大家吃惊的转头,狄青,正高昂着他黥过面的头颅,他的目光难说是不屈,还是嫉妒,反正没有屈服。7 u# v1 j8 m+ V9 Q
  时光流转,好多年后,这两个人都到了西北战场。韩琦高开高走,当年的榜眼,己经是方面大员。狄青,也因为战功逐步提升,能让对方知道自己叫什么了。历史在这里变得有趣,它交代了韩琦和范仲淹一样很看重狄青,并且优待,但具体是怎样优待了呢?
' U8 l4 |/ Y6 ]* a; n! ^) @: D, }. T  他请狄青喝酒。真是很大的面子,能让一介武夫出席他的酒会。这个酒会在历史上相当有名,狄青受辱了。当时无酒不欢,无妓不乐,韩公请吃,妓女们的身份也相当地高。有位名叫白牡丹的挨桌劝酒,到狄青身边时,突然笑了,“也敬斑儿一盏。”- n- A" Q$ F% Z. x  M- s; z0 F0 X4 G
  笑语盈盈,轻佻妖冶,多亲近,“斑儿”,脸上有黥文的小朋友,你也喝一杯吧。大厅广众,奇耻大辱!狄青当时都己经是副总管的职位了,居然被一个妓女这样嘲弄!; o/ g% `7 L6 m/ Y8 o" u+ b6 X) I
  当天狄青不动声色,他气疯了,也得给韩大人面子。但是忍无可忍,他第二天把白牡丹打了一顿板子。这事儿,在狄青来想,就算了结了。有气出气,私下解决,没碍着你韩公什么事吧?
( \" G7 L% i: t1 D  不,大错特错了。韩公很生气,后果超严重。隔了些日子,狄青有个旧部下,叫焦用的来看他。才坐下喝了几杯,突然就被韩琦派人抓走。罪名不太大,处罚是斩首!# c' c) i1 B5 \( C; o
  狄青急忙赶去求情,实在不敢就事论事说什么,只能站在阶下说:“焦用有军功,是好男儿。”
/ P2 l, _) e% _( T8 T  台阶上韩琦一阵冷笑,说出了他心中,也是宋朝300年期间所有文臣的宣言:“东华门外以状元名唱出者,才是好男儿,这算什么好男儿?”# h' P1 B/ L+ W7 R1 U6 i
  就在狄青的面前,把焦用杀了。
& a& r# {) n: a' t  狄青默默无言,呆立了好一会儿,才慢慢走开。这真是文臣的一大胜利,尤其是后来,宋朝仁宗年间,几乎任何一个文官都敢在狄青面前叫嚣,至于理由,不为什么,我、是、文、官。
7 Z' |& q0 q' T5 L& B4 Y. j  真是了不起,文臣们在五代十一国的几十年里受尽了委曲,他们终于翻身作主了,而且一直快乐了300多年。只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宋朝灭亡之后,元朝把天下人按职业分了10等。最后一种是乞丐,第8种是娼妓。第9种就是文人。
: [! _2 T& Q: T' @- m# @- ?  比要饭的强点,比娼妓还低,这就是文人猖狂的下场!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7: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79)/ ^0 i7 d. |' ?) v) P+ t
  9 ~* @$ y) h3 s
  回头说狄青的战功。这又是个让人郁闷的事,和岳飞还是很像。八十余年之后,岳飞威名震慑天下,但南宋钦定的“中兴十三战功”中,没有任何一项是他的。
7 E# K4 @1 c$ ?1 N0 s+ L  北伐之胜,郾城大捷,等等等等,全都选择性失明。' ^! ^5 j2 L  v4 l
  狄青也是这样,“破金汤城,略宥州,屠岁香、毛罗、尚罗、庆七等族,燔积聚数万,收其帐两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发生在什么时段,哪次战役,是他单独出战,还是与谁配合,都查不到。历代写史的人,都只能按原样复制上面的文字,然后就直接跳到10年之后的侬智高造反。
1 u4 z7 N5 f* ]  但是每一个人都活在历史进程中,只要细心些,还是能稍微推算出,这些事发生在什么时段的。比如“破金汤城,”范仲淹在当年的三月份筑好了大顺城,史书中提到西夏方面的白豹、金汤两城岌岌可危,那就是说,在三月份时,金汤城还没被狄青攻破。3 S: Y9 M" g" ]2 g' G5 s
  再往后翻史书,到九月时,宋、夏战争就开始了第三次战役。此战之后,宋朝的军事行动就告一段落了。狄青的攻击,只能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九月之间。想想这些重要据点被一一击破,对西夏方面是怎样的压迫力度?+ W! J% Z' R7 d4 I+ U" q3 x
  对向四面八方开战,一直胜利,也一直崩得紧紧的李元昊来说,是怎样的忧虑?
1 Q5 @6 j* x' H( n. L  4,种世衡的小动作。
$ l( x" q7 o3 _# v  种家军的创始人很有趣,西北开战之后,基本上他都是闲着。青涧城被他练成了一个超级庞大,格外扎人的大刺猬,再加上他还有那么多、那么铁的羌族好朋友,就造成了一个事实,方圆百里之内谁都躲着他走。于是他穷极无聊,就做了些非常小,非常小的小动作。
  o6 [  g) z. O! ~  E4 A; X  他把一个和尚像神仙一样的供着,喝酒赌博,美女成群,一切都随便。但是突然间翻脸,把他胖揍了一顿,远远地赶出了国境线,但同时还为他向朝廷请功,要求封官。
7 H6 K+ u" V. v  看着乱七八糟,但是结果,却是把西夏人的兴旺之梦彻底打碎,不仅西夏之后百年历史变得萎靡不振,就连李元昊本人也身受其害。
! A+ X/ f  O: J+ N9 R6 [5 b  . N  M$ E, F! M, l" T3 ?
  连载(880)  N% {$ C- O( w- {7 M1 T# R. V
  
! G& J* U) U7 [( i+ r5 F* f+ G& U  事情从头说起。这个和尚法名叫光信,出身怎样是没法知道了,性格和形象嘛,就是个典型的“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的角儿。
1 r7 m/ c- F  |& w+ l" a' Q  这位和尚大哥在被种世衡发现之前,一直游荡在宋朝、西夏之间的广大西北草原上,活动范围之广,不论是宋朝的各大城池,还是羌、党项、契丹等蛮族帐篷,所有场合,所有道路,他都一清二楚。至于说他是怎么做到的,就半点都不阿弥佗佛了。/ c/ a* z; a* Y7 I+ @* ~
  他是骑着马、挎着刀、射着箭,来来回回,打家劫舍摸清楚的。
6 Y) ^. X( g4 O; r6 ^( n8 F0 h  这样的业务,这样的等级,一下子就把种世衡迷住了。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他用青涧城独立经商,多劳多得的额外收入,把该和尚收罗进城,然后好酒好肉的养着。其放纵的程度,达到了“召置門下,恣其所欲,供億無算。”而和尚呢,也算对得起他,“酗酒,靡所不為,”没有什么是他不干的。( F8 P& g& L& Q" `8 J% B7 O
  但种世衡一点都不介意,反而待他越来越好。这样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光信和尚的生活除了糜烂式的享受之外,就是偶尔跟种世衡出城一两趟,为他指个道,怎么才能悄悄地绕到几个不听话的羌族营地,或者靠得太近的党项人地盘,杀个出其不意。
3 |( b9 y6 n: n2 a  直到这一年的二月间,范仲淹马上就要盖大顺城的日子之前。种世衡突然很认真地召见了光信和尚。! h  E; ^# f: X
  地点非常隐匿,人员只有他们两个,说了什么话,我们现在只能泄露后半段,前面的,要在后面的历史进程之中,才会了解。  p( C$ t6 I: |1 e6 P
  “……这样你会被抓住。”种世衡说。
) L/ m2 ]  J+ ~3 o7 k  “是,肯定。”光信说。
# W" o( P7 a! e" n3 G. p  “你会被揍得很惨。”
  J3 ?% r& ~% i  “是,肯定。”: I# |/ {. b" s( Q3 r' q- D5 t8 c
  “你会熬不住的。”" J, F/ Z) p% r$ g7 E4 `
  “不会,肯定。”( z! o( t: k" G1 Y, i
  “嗯,空口无凭。”
7 }7 P, h; O1 G  “……”光信无聊、乖僻,但又桀骜的眼神!
2 V6 N4 h5 J, X1 H  下一瞬间种世衡突然暴怒,把光信抓了起来,一顿毒打,接着再打,打完再打,N次之后,光信毫不在乎。据说某天晚上两人又见了一面,然后光信就失踪了。很长的时间,青涧城,乃至于整个宋朝西北边疆,都再也见不着他。1 t9 o% E# x8 G$ x: O
  他叛逃去了西夏。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7: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81)
' [) |  R6 Q5 j, ]  1 s; r" R& Y# u! i1 S
  考虑到光信的工作是非常要求技术含量的,所以得给他时间,这位久经考验的和尚真的会带给我们惊喜!那么就等着吧,大半年之后,他会再次出现。- [) D9 n$ ~3 S2 I  L0 k
  宋朝方面的事基本就是这些,现在回头还要再说一下辽国人。就是占了便宜还要再占,占了多少都不满足的耶律宗真。6 {/ a7 Q7 |- N( u2 V8 }8 i
  耶律宗真名利双收之后,短暂的满足,让他的胃口变得更大。南边的哥哥,还有西边的姐夫,你们哪个也别想跑!他开始向李元昊说话。不过千万别以为是他的职业操守很纯洁,拿了宋朝的钱,就给宋朝办事。这个人自私自利,做什么都只为自己。5 }: m& o/ X& H1 q" R8 k6 R/ G
  勒索了宋朝之后,再管教西夏,这才能彰显契丹的无敌风范!9 j& B' E) y! j% F1 }2 _  L
  于是他就按着这个思路开始做事,整个辽国都在为他欢呼,基本上也算是光宗耀祖了。但事实上,他在抽他老爹耶律隆绪的耳光。就在22年前,宋真宗赵恒刚死,仁宗赵祯才登基即位的时候,他爸爸曾经这样忧虑过。
( b2 K* g+ }3 Q1 P0 P9 o  “南朝的新皇帝年岁太小,要是不知道当年发生过什么事,再挑起战争怎么办?”7 U% X# m7 l$ A) \8 Q
  是唯恐当年澶渊之战重演,可人算不如天算,恰恰就是他自己的儿子出了毛病。二世祖豪情大发,揣着满兜子的宋朝钞票,开始向姐夫叫嚣。至于理由,那是非常充分。
% a" l% u! V  w5 O# U. k  第一,他的姐姐兴平公主己经证实死亡了。死后才报的丧,得病时为什么不讲?我姐姐过得快活吗?是不是你又找了别的女人,气着她了?6 ^! L  ]$ o4 _1 |6 `1 \7 w3 P+ q# C
  第二,你是我的家臣,宋朝没通过我就打你,是他们不对,我己经替你找回面子了。现在,你打别人,也没问过我,当我是什么?!你是不是忘了,从你爷爷的爷爷开始,就是我们辽国的奴才?( b4 U9 t1 Q# |
  
3 o  c( F( n, I  c8 D5 j' o  连载(882)
) C8 d2 R5 h" B$ Z. C0 `' s  
" ^: o- `9 s) a3 Z" c8 w  据说李元昊接到信的那天,向北边凝视了很长时间,脸部表情很淡漠,手上的动作却不少。他一次又一次地用手去摸自己的鼻子。
3 d2 ^1 |% M3 f0 m- t) }  不是说,他和后来满清的平西王吴三桂先生一个毛病,摸鼻子就要杀人,而是他实在是想给内弟上上传统课。辽国人和党项人作对,小心个个都变成大饼脸回家。3 V0 V! S+ B* ^! W
  命是不要的,把鼻子留下来!
8 x. T' e' [% p1 q: T1 G( u  只是实在发不得火,形势比人强,现在危险了。以前是他拉着辽国打宋朝,现在宋朝和辽国站在了一起,真要火并起来,党项人连活下去的信心都没有,一下子就得被打回史前状态。但是,难道就此屈服吗?) w9 n, n. i4 X7 M. Q
  真屈服了,他就是西北争霸史上最大的笑话。不用什么刀枪,只是辽国皇帝的一句话,西夏皇帝就崩溃了……让人拿什么眼睛看他?还有,如果他就此停手,那么多年战争所带给他的,就除了损耗之外,再没有半点好处。
% f, X. s/ l% B6 I  辽国约束他,宋朝敌视他,并且在边疆上大作文章。没有钱,不能抢劫,他将失去所有。该怎么办?这样的局面要怎样处理,才能把辽国摆平,甚至重新夺回优势?( t( ?6 F1 l4 Q+ D) v
  必须得有优势,不然之前辛苦建起来的大夏国就是个泡影!
7 {! U6 W& Q. }0 y2 M  这就是个难题,想要创造历史的人,谁都得面对。至于解决的办法,请大家把视线选择得模糊些。无论是伟大的唐朝,还是近现代的欧美列强,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法做到纯洁、伟大、博爱,甚至是文明。资本的最初积累阶段,谁的身上都有污点。
1 e  N; N+ E# J0 h9 F/ C3 n8 j+ z  比如唐朝最初时向突厥称臣,比如欧美列强的海外殖民地形为,甚至列宁在十月革命刚胜利后,就与德国签署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根据条约,苏俄赔偿德国六十亿马克,割地一百二十六万七千平方公里及26%的铁路、33%的工厂和75%的煤矿,失去居民四千六百万人。
1 Y; X- m6 Z- U/ [, W& o  这就是必要的妥协。
) G' _" h* R' v' V7 I/ r  公元1042年的李元昊也是这样。他先拿出了大批珍宝,派人给耶律宗真送去。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对不起你姐姐,还有你,原谅我一次成不?% I& u( a+ @+ `" F, U, ?: I! m# J
  成,耶律宗真要的就是这个。只要你拿出了钱,再服了软,和宋朝那边一样,我就满足了。* }5 o; {* R* |; V: B
  然后李元昊悄悄地向东南方集结兵力,形势要求他必须得有一次重大的、决定性的胜利。只有这样,他才能继续压制宋朝,甚至向辽国示威,他和西夏,才有生存的权力。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21: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83)5 c0 G  A: ?  q: x5 [- h4 g
  
! ^9 P1 d7 S8 F/ b* B' r7 s  A  这时有个问题,这个局面宋朝知道吗?李元昊到了临界点了,必须要胜利。那么胜利被宋朝得到呢?多么诱人的猜想。我打赌,我个人打赌,宋朝一定是知道的。, ]1 C2 X6 i' O# d: [  \
  因为它在西北泾原路的人员配备。$ N( F! J/ g3 h$ f
  其它的三路,原来的负责人不变,范仲淹、韩琦、庞籍。唯独最危险的泾原路从上到下全都换人,其主导思想前所未有,来的是中央直属特攻队。
" ^! T1 k' E& x9 ]1 q: k2 E  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副都部署葛怀敏。这两人非同凡响,尤其是后者,他是西北战役打响之后,宋朝第一次由中央部门派下来的禁军嫡系将领,和之前的刘平、任福截然不同。刘、任都是老边防,虽然挂着一些禁军的头衔,但没进过开封城,皇帝和他们都没见过面。
. z' e7 n  y4 X% Q" {2 b3 F  葛怀敏不一样,他的父亲是真宗年间的名将葛霸。出身名门,按照军队里的习惯说法,这真是一条理想的裤腰带,其目标就是要系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上。他做到了,那条裙子是真宗、仁宗两朝里最完美无缺的,是前东北军区司令员王超的女儿,超级名将王德用的妹妹。0 |. {$ P& F8 `2 U
  这样的关系,让他在军中如鱼得水,什么样的领导他都零距离的接触过。包括皇帝赵祯。而这也正是他的能力所在。注意,从古到今,人们说起各行各业的二世祖时,尤其是军队里的少爷们时,都很不屑,认为都是一群渣滓,什么能耐都没有,还傲慢成性,成天的把父亲的军功,还有各种战伤什么的当成自己的闪光点。
, \5 H6 s* n6 {6 c; ?" b2 G  一句话,废物!$ T4 q  v0 g$ Y! e4 H# b% c
  但要小心,这群废物在另一方面都是超人。就是与父亲的长辈们面前,他们有另一张脸。那时他们可爱、天真、礼貌周到,还追求上进。绝对的都是可塑造的新一代接班人。葛怀敏就是这样,宋史记载他“通时事,善候人情,故多以才荐之。”
$ w. W" I0 i. i2 X8 a  每个人都推荐他,最后连皇帝都对他另眼相看。不仅把他派上战场,而且在临走前,给了他一件军中圣物。那是从来没有任何人得到过的荣耀,是西北战场上战无不胜,号称党项、吐蕃两族克星的名将曹玮留下的铠甲。6 z$ C. x0 ]! B2 k8 b- o$ U/ c6 T6 a
  愿你能像曹武穆一样威震西北,震慑西夏,击败李元昊!8 k. I+ \8 j( i$ u  X) B3 W& M$ g
  
4 O& K2 S7 }3 f0 Y% Y  连载(884)
3 d6 H; q; r* H: t  : a5 ?: h) N! ?3 t" K* f
  这是赵祯对葛怀敏的期望。之后一般的史书就直接写到了他在西北战场上的表现,但是稍等,仔细查一下,就会发现他到西北之后的第一站并不在泾原路,而是去了庆州。这更是个额外的体贴,是想让他在最稳妥的地方,由最博爱、最宽容的老同志范仲淹来辅导一下,尽快适应环境。* g" h2 n% ]; L# T3 {
  但很可惜,范仲淹很快就打发他走路,半点都没有对狄青的好脸,临走时还给了5字评语——“猾懦不知兵。”又狡猾,又怯懦,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当兵,怎样打仗。
$ {( S; D* N, U5 V5 c2 o  葛衙内就这样来到了泾原路,这个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整个西北最危险的地段。
1 L* m3 X" T- V/ o. R. s, J$ Y  再说说王沿。看一下履历,他是个地道的文官,主要的业绩是治水。这方面很有成果,他把相、卫、邢、赵等水系引进了天平、景祐等水渠,灌溉了数万顷良田。但这与打仗有关吗?为什么会在这个紧要关头,要他来镇守最凶险的防区,打最关键的战役呢?
4 B) W8 ~8 y* _  没理由的。但请参照范仲淹、韩琦、庞籍,他们打过仗吗?别说实践了,西北开战之前,这三位大佬连理论基础都没有。在这一点上,王沿还要高于他们,因为他熟读《春秋》……对,就是跟关二哥一个爱好。综上所述,我们重新回到平和的心态上来,别看着结果说原因。
& P8 p% S( r3 B* d  Q  那样就不公平了。2 R+ D# H( m3 z4 e, A* q2 O
  王沿和葛怀敏,并不能从开头就彻底否定他们,我们最多只能说,宋朝犯了一个原则上的小错误。即以韩琦为例,他是在实战中成长的人,经过了好水川之败后,他才变得理智沉稳。以此为准绳,除非王沿的天资要远远高出韩琦,不然,他凭什么能做得比韩琦当时更好呢?
+ M! B) A8 _$ L$ H/ S8 T  这是从概率上分析。& U; A9 c9 }1 E$ F/ U+ P8 o
  在细节上,王沿是努力过的,到任之后,他和范仲淹一样开始修城,他选在潍州城以外五里处,修了西关城,在那里大量屯兵。这实在是种幸福的烦恼,谁让他的兵多呢?前面曾经列出过数字,西北四路,泾原路驻军最多,达到了7万。; N" X) ?- D' D) y8 L( f1 g( Q
  如果再和李元昊动辄十几万的兵团对抗,就再不会有当初两战时以一敌十的难堪了。这就是前因,有了这样的实力,才有了之后的打法。每件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 [; y' A' r0 v5 U
  时间,在向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的闰九月靠近,决定国运的时刻又要到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21: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85); L2 m6 n- B" f* Y$ f. a) X! I# ?
  * }- D1 e" t6 o: z1 U* S
  战争开始,最先一步被证明是宋朝占优,几乎是惯例一样,他们又一次先期“知道”了西夏方面的行动日期,再次能够主动选择迎战方式。7 ~9 V8 f# G  Y
  史书上交代得很清楚,王沿命令葛怀敏率兵迎敌,依照惯例,作战方案和行军路线都为他事先规定好了——瓦亭寨。这个地方就是宋军的前进极限。
( e3 T4 [: R) ^  _8 |  看着很理智,甚至为后面宋军的失败留下了解释原因,和任福一样,是葛怀敏不听文官的命令,才导致的大败。不过万事怕认真,只要稍微查一下古代地图,就会知道王沿是个疯子,或者史书的书写者把后代的读者当傻子。
& Z# k2 W" `$ B, l$ }  瓦亭寨的位置与上一次泾原路激战的好水川一线平行,是宋朝区域的腹地,当年韩琦是为了把李元昊的主力放进来,才要任福主动退守的。这时王沿既要军队主动迎击,可又把迎击的极限固定在腹地位置,这是决策者的英明玄妙,还是在玩前敌指挥官?!' \* V- ^/ c5 t1 ~* r
  见多识广,后台超硬的葛衙内很配合,你要我到哪儿,我就到哪儿。但是到了之后,咱们就两说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你个地道的大外行,还想摇控我这样优良品种的世代将门子弟?就在瓦亭寨,葛怀敏招集泾原路各处精兵,周边所有军队将领都迅速向他靠拢,并且马上分派了任务。
4 r0 \+ U5 y  E  瓦亭寨本寨寨主许思纯、新环庆都监刘贺以五千余人的蕃兵作为左翼、天圣寨主张贵为殿后,以这个阵容向前推进。到了五谷口之后,泾原路最强的军事据点鎮戎軍的主将曹英和都监赵珣、西方都都巡检李良臣、孟渊,都相继汇合,加入大队人马之中。
9 P( z0 J% s  {9 C  葛怀敏的兵力超出了王沿给他的限度,在瓦亭寨这个腹地区域待敌,只能算是防守,而防守,却把周边的力量都大密度的集结起来,这是什么意图呢?
: f; E" ~8 o, b9 w  集中兵力,迎击,不管地点在哪儿,他要的是集团军决战。. U+ a+ M6 ^1 E0 J+ e- U
  6 E  j5 }# R1 s# T! Y
  连载(886)1 Z6 T, ]% A  t$ m+ z9 z
    W4 `+ _5 X( c0 T4 v
  在这个思路的决策下,宋军以沿边都巡检使向进、刘湛为先锋,赵瑜掌控后备队为援兵,向边境推进。这时他们的位置是安全的,还没有越过最重要的据点鎮戎軍城。但是主将葛怀敏变得急不可耐,他不满意行军的速度,军队在安边寨进行战前补充给养,还没有装载完毕,他就迫不急待地率军开拔。等到越过鎮戎軍进入接战区域之后,他的急迫达到了一个极限。- ?" n; K4 g- ~' h( ^0 D
  他抛下了大队人马,只带了100多个骑兵向前冲去。实在是不知道,他到底要干什么。难道是冥冥中有什么神灵暗示了他,李元昊正在前方不远处跳舞唱歌,就等着他冲过去一刀剁掉?真是开玩笑,下面的场景更是恶搞,跑着跑着,他手下的一个小官,走马承受赵政突然对他说,将军,再往前跑就和西夏人靠近了,我们等停下。
7 b  `9 v5 b) ]1 B/ ^7 G4 i: D  啊?停下?哦……好,停下吧。这样他就停下了!你一顿狂跑为的是什么啊?!5 ?" x4 }/ v, C
  葛怀敏停下来之后,宋军各部也都相继静止。他本人进入养马城,曹英、李知和、王保、王文、鎮戎都監李岳、西路都巡檢趙麟等人都集结在鎮戎軍城以西六里的地方。这之后,宋军动态变得非常理智,但也超级愚蠢。
, M+ j. M9 u/ A% i4 O6 d0 j8 m  他们白天出城巡视,晚上回城自守,这看上去没什么毛病吧?所以说很理智。但要看是什么时候,这样做了多久!
8 O+ l2 b$ ~. l3 U# E  是整整3天……3天的时间,他们就像和平时期的郊外出操一样悠闲自在。老天在上,这是战场上最可怕的事,你不知道你的敌人在做什么,只能等着人家做出来结果!
- E) ^$ ~! k  C- Q. w7 a  3天之后,这些将军们终于都忍不住了,他们一起赶到养马城去见葛怀敏,主将大人,我们到底是干什么来的,就这么闲呆着?葛怀敏像位战神一样的镇定。
. O; G  ~7 s; _/ [% Q2 E  先生们,安静一下,我刚刚得到了最新情报,李元昊终于出现了,他将在明天越过界壕,我们立即迎战!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21: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87)
$ ?) b* e0 }* X& l$ l  . w1 Z1 M: j7 `6 S5 F) }: ]- [) q7 t
  葛大将军的迎战方案堪称最正确、最经典,也应用得最广泛。他兵分四路,以刘湛、向进出西水口、赵珣出莲花堡、曹英出刘璠堡、他自将中军出定西堡,向西夏挑战。
4 z! J1 \" x! B  真不愧是名门之后,深通宋朝所有战例。宋太宗、宋真宗每次进剿党项人和契丹人,不都是分兵几路的吗?于是他也这样搞。但是小小的泾原路里,再浓缩到与敌相接的小片区域,你这么折腾有必要吗?6 j" @0 {, q* D( f4 Z$ ?5 e
  当时就有人反对,是赵珣。历史证明这是个明白人,不是说有高超,只是至少脑筋很清醒。他问葛怀敏,将军,谁是地主,谁是外来户,您分清楚没?
. c0 O) r% z1 ?# O2 x9 H6 n  嗯?什么意思?7 Y; Q% W7 I/ ?9 x6 g
  很简单。赵珣说,李元昊走远道进咱们地盘,他的人马多,锐气盛,很不好对付。但这也是他的致命弱点,人多了就要吃喝,就要给养,我们拖着他,在马欄城布防固守,在镇戎军保持粮道通畅,时间一长,他们必然挺不住,那时候我们赢定了。但如果这时候迎上去接战……他看了看周围的同僚们,神色变得很阴暗。6 M" c- \( ~, G: f0 I4 p& A" y
  ——我们会被杀得干干净净(必为贼所屠)。* G, {; ~- |* J* E$ D  f/ a- U
  历史证明,这是定川砦之战的第一个转机,宋军如果听从了,这决定西夏命运的一战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6 M8 Q+ j# c3 C/ J# y: P3 K  \- B  但现实永远比猜想好玩。这句话之后的场景很有趣,在场的军官们是什么样的反应?惊恐、重视还是厌恶?估计是最后一种,厌恶。打仗是刀头舔血的事,最讲究个吉利,赵将军变成乌鸦嘴了,还不赶紧吐两口唾沫消灾?前面好水川之战,泾原路帅司里的名将们伤亡迨尽,现在这批人都是后调进来补充的,没经历过那种场面,根本不知道全军覆灭是什么滋味。9 \. G. X7 [. N& W4 `% C4 _* o
  主将葛怀敏尤其是,他是什么人,名门之后,宋朝此时军队中门第最显赫的人!手里握有重兵近7万,怎么可能躲在城里当缩头动物,随便敌人嚣张?3 D, P; k4 h! ~) n) T; G' N
  7万,这是个怎样恐怖的数字,从真宗朝的超级战役“澶渊之战”之后,宋朝就再没有任何人拥有过这样庞大的军力,包括名将曹玮,他的“三都谷”之战也只不过才3万人而已,但己经打败李立遵,使河湟部吐蕃的权力层剧烈动荡,之后才出现了一代赞普唃厮啰。
& ?& O3 L5 N! T, m  那么此时的葛怀敏呢?空前兵力,加上巨大的家族荣誉,没理由不去迎战,没道理不会胜利!
4 F" j( t+ d, ~) B/ Z6 V4 O# e% X5 R  & V  V5 h! A. h3 b) j
  连载(888)
1 y5 G9 B% x) T1 Y  
7 t2 h. p1 Y# {  于是宋军出战,并且是连袭,曹英、李知和所部是宋军四路中兵力最雄厚的一支,他们先期出发。一夜平静,等到天亮后,葛怀敏刚要启程,突然间接到战报,西水口方向的刘湛、向进部队首先与西夏人接战,他们战败了,正向向家峡一带退守。1 X6 u& o) W' s8 s
  葛怀敏的反应是立即集结兵力,向刘湛、向进方向靠拢,在向家峡先吃掉这股敌兵。但是战报又来了,这时注意,宋军此前两战中最吃亏最无能的情报工作,像是突然间上了档次,无论是侦查力量,还是通报速度,都超级的快。  P: v) U. K3 T- n% c
  一次又一次,四面八方的向葛怀敏这个战场初哥涌来,让他忙得很爽。$ o5 V, a2 k  \) w# z
  这次的战报是,西夏人的主力被发现了,根本就不是击败刘湛他们的那支,而是刚刚从定川砦方位越过界壕,正向我腹地挺进。
/ m" V* q0 N) K- @+ R  那还等什么?葛怀敏一声令下,全体开拔,并且立即通知战区内所有部队,都向定川砦迅速集结,那里就是主战场,必须限时赶到!
) g+ W5 \' @5 P8 F4 s4 _  超级通畅的通讯能力再次奏效,葛怀敏的命令在战区内四通八达,准点准时地传到了各支宋军的主将手里。效果很好,除了刘湛、向进的部队在败退中没法到位之外,连同葛怀敏的中军在内,全体宋军都以极快的速度赶到了定川砦。
+ I/ F! G4 z* ]4 t  他们进去了。
* [+ g! ~+ u- }( Z  V/ j4 ]  直到这时,西夏的主力军团才露面,他们的第一个动作,并不是来挑战,而是远远地出现在定川砦的西方,把上游的水源给掐断了……宋朝的军队可真多,那么多的人那么听话地集结到了一起,然后再切断水源,毁掉桥梁,这一系列的招数用出来之后,才会知道宋军的侦查工作是多么的到位。9 N/ V2 F7 b! U7 Z7 `
  完全成了李元昊的内鬼!' \8 B! U$ d) S  V
  就这样,葛怀敏的愿望达到了,他要决战,那么决战己经到来。除非他想渴死、饿死在定川砦里,就必须得冲出去,那时就可以展示他所有的英勇,以及超级优秀的战士DNA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0: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89)
$ G$ m! _1 I0 C  R3 [- V  
* `8 a4 [$ T( w# u/ @& h; l+ W  面 临 绝 境,葛 怀 敏 的 战 法 却 很 微 妙,他 没 有 一 开 始 就 摆 出 决 死 之 战 的 气 势,而 是 先……怎 么 来 归 纳 这 个 词 呢?试 探,还 是 找 死?
6 Z+ n( h: {% y  真 是 不 好 说!3 G( t1 K, I% s1 E% e, F. X
  宋 朝 的 西 北 军 团 里 一 直 都 有 蕃 落 骑 兵,他 们 是 由 本 地 的 羌、dang 项、吐 蕃 等内 附 民 族 组 成,战 斗 力 强 悍, 是 宋 军 中 头 等 战 士。一 般 来 说,这 样 的 精 锐 力 量,只 会 使 用 在 最 关 键 的 时 刻,那 绝 不 是 开 战 之 初,而 是 互 相 消 耗 之 后 的 相 持 阶段。
$ J) A7 O7 [! A: D3 o2 m, i  用 来 决 战 决 胜,一 锤 定 音 。% z% h! Q" X& A4 r3 N' D" H5 |- H8 S
  但 葛 大 将 军 比 较 另 类,定 川 砦 之 战,最 开 始 的 时 候,他 就 把 5000 蕃 族 骑 兵 派了 出 去。5000人,就 算 再 强 悍,能 发 挥 怎 样 的 做 用 呢?这 里 有 一 个 精 心 查 到 的 数 字,可 以 对 比 出 葛 大 将 军 的 另 类 到 了 什 么 程 度 , 就 是 此 次 李 元 昊 出 征 的 兵 力 总 数。
% J; r; @. W7 h* d  {# c( _  很 遗 憾,这 无 法 在《西 夏 史》得 到,《西 夏 史》和 dang 项 这 个 种 族 一 起,都 被 愤 怒 的 蒙 古 人 给 毁 灭 了,因 为 百 年 之 后,他 们 的 牛 皮 糖 精 神 居 然 把 人 类 军 功 最 盛 的 成 吉 思 汗 都 给 熬 死,实 在 让 蒙 古 人 咬 牙 切 齿。所 以 只 能 在《宋 史》 中 去找。
0 r: d6 ]# t+ l. @! D5 N7 j0 N  总 兵 力10万人。# b! f4 p3 U7 \  ?2 p
  5000 对 100000,你 当 每 个 人 都 是 赵 匡 胤?其 结 果 只 能 是 大 败。这 样 开 战 之 初,宋 军 不 仅 损 失 了 自 己 部 队 里 的 精 英 战 力,而 且 还 严 重 打 击 了 自 己 的 士 气。这 时,葛 怀 敏 才 传 令 全 军 出 砦,列 阵 迎 敌!; d7 q% Y. u6 \7 O/ a# B
  但 局 面 超 级 搞 笑,他 出 来 了,率 领 中 军 列 阵 在 定 川 砦 的 寨 门 东 方,镇 戎 军 的 主 将 曹 英,列 阵 在 他 身 旁,处 于 东 北 方。战 阵 严 密,兵 源 众 多,至 少 在 6 万 人 左右。注 意,这 时 的 兵 力 对 比,并 不 是 6 万 对 10 万,很 可 能 是 6 万 对 7 万 左 右,因 为 从 后 面 战 况 的 发 展,可 以 看 到 李 元 昊 根 本 就 没 把 全 部 主 力 都 押 在 这 个 地 方。
/ u- y0 z$ q0 r0 U5 a  而 是 另 有 打 算。1 i* z1 t! l" n; l
  局 面 对 宋 军 是 多 么 的 有 利,从 刘 平 到 任 福,没 有 谁 有 这 样 的 待 遇,居 然 是 一 比 一 的 较 量,不 再 是 一 比 十 了!可 搞 笑 在  哪 儿 呢?
; ^, _* k7 p( R: I' l* k  有 这 样 的 实 力,而 且 是 拼 死 突 围 的 部 队,居 然 处 于 守 势,主 攻 的,竟 然 是 西 夏 一 方。
  s  F- r( V)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19 20:14 , Processed in 0.02682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