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6 10: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05)
1 K4 a" {2 i' g. l
0 C! Q/ _9 b, X0 z$ A R 分析一个人,要看他做过哪些事。吕夷简作为帝国首相,这么多年除了维持帝国的政务正常运行之外,比较知名的,就是保住了赵祯亲妈的名位,以及支持赵祯痛打干扰他休掉老婆的君子们。1 N5 t: e7 |$ e& i t* V/ m
一保一贬,层次分明,重心都集中在一个点上。就是对皇帝,且只对皇帝一个人忠心。
% B& |( q O0 A$ C+ O0 p5 |$ X 从宏观角度来看,这都是私事,与国家政务无关。有关的,就只剩下了西北战争时期起用并支持了宿敌范仲淹等人。这就很有些放弃私斗,一心为公的心胸了。公平地讲,这是他的人生亮点,不管内里原因是什么,比如从他难为富弼出使,以国家利益为代价报复政敌方式上,很难相信他完全出于一片好心。也得承认,这对国家有好处。
: C" O, c2 I! E* x2 \ 三件好事,对于执政过20年的元老首相来说,够吗?足以涵盖评价他的一生吗?我们还得看一看,他日常的工作作风是怎样的。就从他离职之前的一件事说起。
7 Q/ N! }' a$ g: e! h 那是在庆历二年,1042年定川砦之战的前夕,枢密副使任布丢官了,被外放到河阳。任布这个人没什么大名气,进入两府纯粹是资格熬到了,并且性格非常好,从来不多说话找麻烦。但有一点,少言寡语的人往往脾气更大,性子更倔,任布就是这样,他谁都不惹,唯独讨厌吕夷简。' O8 i0 n& q3 x* P, Y3 D
好几次和吕夷简唱对台戏之后,吕首相生气了,决定搞掉他。用什么办法,就很挠头,因为任布不犯错误,你找不着人家毛病。但别急,吕夷简能。他打听到任布的儿子是个妙人,特点就是“狂”、“愚”。胆子又大性子又蠢。' }& l/ Y9 s( ]2 `* S$ h1 h5 |7 u
办法来了,先升任布儿子的官,非常显赫,进入了知谏院。这下子任儿子如鱼得水,终于可以想扁就扁谁了!他第一个目标就是……他老子。说他爸爸没才华。
2 W2 k( d- ?* o& P% e# G 估计这娃是真有病,而且平时狂妄成灾,觉得自己是外星人下凡,可他老爸却从没拿他当事。于是,确定他老爸没才华。
: a7 H8 W* h+ c) {8 | 这样的奏章上缴两府,结局只能有一个——被他老爸发现。任布这个气啊,怎么会生出这种儿子呢?家丑不可外扬,他把信私下里藏起来了。但事情没完,吕夷简再接再厉,继续向任儿子撮火,有人藏了你的奏章,成心让皇帝看不见。
8 d# k! F, W/ e* |* c 任儿子大怒,再次上书,一定要查出是谁敢坏他的好事!于是,就查出来了……任布下野。至于精彩绝伦,疑拟非人类的任儿子嘛,还在京城里等着升官呢。结果死得更惨,吕夷简所控制的台、谏官员以人伦大义都泯灭的不孝罪,把他彻底打压。
( P. s9 o4 O/ r& Q9 R' M 连子不言父之过都不懂,你还出来做什么官!$ A9 Y: o! D' F1 N+ y( y
. V! K8 n, ]) \, w! [+ A. j
连载(906)
. H& h+ z3 O2 J [9 e
! q. ]- d9 Z4 V* ^: Y& T1 X" l 那么唆使人家父子不和的人又是什么品德呢?明知道对方是傻子,还教唆去砍自己的老爸,这样的人品,算不算卑鄙无耻呢?; B1 I4 k) y3 w" a9 C, r% o) ?+ U
吕夷简就这样的德性。
6 d; s! [( A% @* y; W 所以说,可以笼统地先下个定义,这个人,是一个没有完全忘公的坏人,一个不太善良的好人。他使的招数阴损,心胸也不广阔,一个个政敌都被他这样打压下去,拉帮结派,让宋朝的上层官场死气沉沉,可以归纳为奸邪。但是与后来的蔡京、秦桧还是大有区别。8 m2 c& o/ S$ `# ^7 G2 E" b5 F
他在重大国家上不含糊,知道用谁会对国家民族有利。5 x# j# U' `( e2 m- A* R9 J8 o* O
说到这里,似乎可以盖棺定论了。但是仍然不够,作为宋仁宗一朝的代表性人物,怎么可以只分析表面,不深挖内层呢?吕夷简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 Y$ i. R: @5 J2 v0 F) y
历史上有段对话,可以真切地表现出他的心理内在。那是他和范仲淹两人私下里纵论天下人物。说到了操守名节时,吕夷简冷笑着摇头,“我见过的人物太多了,现实世界里,根本就没有操守二字。”4 h1 m3 m3 e4 V
范仲淹长叹一声,非常无奈。“天下确有这样的人,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你以这种想法待天下士人,难怪操守之士不来。”
$ l6 H6 M' _- W! X1 L! w% L 一句道破天机,吕夷简眼中,根本就没有好人君子。所谓“小人眼中,天下无一人不是小人;君子眼中,天下滔滔,无一不是君子。”他根本没那个德量,更不敢去相信除自己以外的人,用手段去制约,用诡计去迎合,不像范仲淹那样,以风骨服人,以道理取胜。
0 B! O3 D5 i: f" p 这是吕夷简的短处,相应的,史学界也认为这是范仲淹的长处。但小心,做人,和为政是两码事。吕夷简因为小心和使诈,他屹立官场40余年不倒。而范仲淹的庆历改革失败,也要从他的信人,胸襟过于广大上去找原因。
7 U! q& u/ k2 o# d8 c* Z9 W! z# S 最后要探讨的,是吕夷简之死对宋朝国政走向的影响。他死早了,他是一个完美的大管家,是皇帝与群臣们之间的勾通桥梁,他死在了西夏战争的尾声阶段,宋朝之前的国政问题都暴露了出来,问题太多了,真的是他所引领的政府无能,才导致的这样。
) _4 z2 N4 O6 j0 Q6 h, A" _+ I" S* s 如果他不死,以他老辣沉稳的作风,和熟悉政务的水平,就算不能把问题都解决,至少在解决问题时不会慌乱,不会有庆历改革时闹出的党争!# {: S+ ]5 X8 o; L& z! I
可是他死了,一下子就把赵祯和范仲淹推上了前台,逼着这两个人来解决积压了20多年的,遍及朝野每个角落的大问题。这对皇帝和范仲淹来说,都是破天荒的头一次,他们都有危机感,都有改革热情,但也都没有准备好。# N/ E- o. ?; R1 i8 Y! a) e
有太多的事,都是匆忙发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