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0: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90)
5 D+ Y+ h4 ^" ]2 k: @  h+ }  . T& ^: L7 l1 t5 ]  e) ?
  西 夏 人 第 一 时 间 找 上 了 葛 怀 敏。他 们 直 接 冲 击 宋 军 的 中 军,就 是 要 干 掉 你 们 的 主 将。史 书 记 载,他 们 派 出 精 锐 部 队。前 面 说 过,西 夏 人 的 精 兵, 就 是 铁 鹞子,类 似 后 来 金 国 的 铁 浮 图,以 这 种 全 身 披 甲 的 重 骑 兵 冲 击 步 兵 集 团,那 种 优 势 可 想 而 知。# u9 a' C# d, y% Y) L
  但 连 冲 好 几 次,宋 军 阵 容 不 乱,这 似 乎 很 不 容 易,居 然 顶 住 了?废 话,6 万 人 出 战,分 两 阵,主 将 身 边 至 少 是 4 万 人,几 次 冲 击 就 垮 了,真 是 豆 腐 渣?李 元 昊 的 本 来 面 目 显 现,这 人 从 不 使 蛮 力,当 然,他 的 蛮 力 也 不 够。- W- S% ]. X* W- h$ z/ Y7 ?
  他 换 了 个 方 向,开 始 攻 击 曹 英。这 时 yao 异 的 事 情 发 生 了,请 问,这 个 世 界 上 真 的 有 鬼 神 吗?或 者 说,真 的 有 人 是 鬼 神 托 世 转 生 的 吗?要 不 然,怎 么 会 一 而 再,再 而 三 的 用 这 么 yao 异 的 办 法 取 胜?
3 l' x3 a# Z& O1 ^' }  突 然 间,“黑 风 自 东 北 起”,剧 烈 的 大 风 居 然 是 黑 色 的,直 向 宋 军 阵 地 刮 去。西 夏 军 队 顺 风 出 击,转 眼 之 间 宋 军 就 崩 溃 了!读 史 读 到 这 里,真 让 人 无 语,提 前 预 知 一 下,在 以 后,另 一 次 关 系 到 dang 项 人 生 死 存 亡 的  关 头 时,还 是 yao 异 的 大 风 帮 了 李 元 昊 的 大 忙,那 时,亚 洲 东 部 的 军 事 实 力 对 比 都 会 因 为 那 一 战  而 发 生 变 化。
4 _& M# b% D& {2 r( D8 W, {" A6 p  都是怎么搞的?真像《水浒传》里所说的,有入云龙公孙胜那样的高人存在?而且一直都隐藏在李元昊的军中?2 j" t8 w, F8 e. H+ ]
  这都是无聊的猜想了,宋军的崩溃毫无预兆,从上到下,所有的将军、士兵都无所适从。军队争先恐后地向定川砦里撤退,dang项人乘机乱箭齐发,宋军的主将曹英都被射中面门,倒在壕沟里。# p, |4 V! i" A3 n; N& U
  东北方的宋军彻底乱了,同时波及到了葛怀敏的中军。这些刚刚补充到泾原路的士兵们和曹英部队抢着往寨门里跑,溃乱的场面惨不忍睹,但宋军此战的第二个平安转机也同时出现。6 w/ ~. `8 @3 i8 ]3 C
  ——葛怀敏倒在了人丛中,被部下们人马踩踏,“蹂躏几死”。该死的,他如果死了,宋军也仅仅是失败而己,决不会有后来的全军覆没。5 l3 t0 b! l- j+ x  O9 w2 }  B
  但yao异的是,此人的生命力竟然如此的顽强。不死,我就是不死,我的历史使命还没完成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0: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93)
0 I& }: N" c0 f  G  
( ]5 O0 u# g) C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妖异,其匪思度让人不禁要问葛怀敏,你妈贵姓?他是这么做的,在鸡鸣时分,他下令突围,但是别忙,他又亲自外出,对士兵们说,注意,是他的全部兵马。. I2 J3 y9 v1 `
  ——我们要突围了,大家不要乱,听到中军的鼓响,才可以行动!
6 O: J& m0 o4 a6 x6 p& [! Y  号令严明,毕竟7万人马嘛,还是可以理解的。但他是怎么操作的呢?他回去分兵派将,将军们都得到了任务,比如曹英、趙珣做先锋,刘贺、许思纯为左右两翼,李知和、王保、王文殿后,前后都顾虑周全,这些都没错。
; g0 {7 y5 p. k8 i8 F; e( o" G; f& a3 P  然后在卯时,也就是早晨5—7点左右时间,他突然间出帐上马,命令大将们跟他突围,而这时中军部位一片寂静,鼓,根本就没响!
' i9 o. w% r" I+ h5 X: s  马上就有兵惊醒了过来,冲上去,把他的马拉住,他正在做一个军人最不要脸的举动,弃兵私逃!史书里记载,葛怀敏当时被拉住了,不得己,只好停下。但是他没有回帐,而是非常的聪明,他继续下命令。  |4 Y( p  n! F4 G4 e6 [0 K% T
  他命令军中参谋郭京和几个指挥使去筹集粮草,把定川砦里所有的给养都准备好,要全部带出去。这个举动深得人心,让大兵们立即看到了希望。主将大人这是要带着我们一起走了,这么做,是怕我们没有吃的。
. S. t+ a/ U, X6 Z7 h/ W  但是高兴得太早,没得郭京等人回来,葛怀敏突然间第二次上马,他还是要走。这时兵又涌了上来,再次拉住了他的马。葛怀敏的丑恶嘴脸彻底出现,他先是厉声喝斥,但没人听,军队就是这样,你是个有种的,小兵我们也服你,你是个渣滓,小心背后给你一刀。# t0 {) M7 B' S  I4 b. {( D
  可是事发突然,葛怀敏突然间拔出了刀,向拉马的士兵砍去。用到了这样的招数,多么的勇敢啊,他才摆脱了自己的士兵,“冲”出了定川砦。/ l' b, M+ {' U6 e! W
  
, T" J% M. N/ i! E1 k. k4 m  连载(894)
. k6 q& \; @0 `( a/ o  5 [6 o5 u- U' C0 \% G+ A& A
  出寨门的一瞬间,想必葛怀敏是极度愉悦的。他成功了,不管历史和当时有多少人笑话他,作出一个突围的决定,居然要用上整整一夜,都没法掩盖他对自己的认同。
$ W$ m9 Y  y  n7 f  他实在是个聪明人。
: C5 G4 F, w8 ~! E3 w. {/ ?  这一夜的思考,他用来想出了怎样保全自己生命的办法。历史留下了事发过程和数字,透过这些,我们能清晰地分析出他是怎么想的。事发过程,前面己经交代,数字,是他一共带出了多少兵。
! m$ q- L; s; u7 A& D  统军大将,连他在内14员,士兵9400名,马400余匹。; \: P9 ^; k# R
  7万人,之前战死不超过5000,这时再带出近1万,定川砦里还剩下了近6万人。这是个庞大的数字,对围困敌军达10天的李元昊来说,应该是个无法拒绝的大成果,怎样都要吃掉它!8 ]+ M5 \* s' H) B, s/ V/ i  b6 ?) G4 m
  而逃出来的这1万嘛,自古以来放头击尾,把前面冲得最快的放出去,拦腰截断后面的大部队,是战争中最常用的致胜招数。1万对6万,并且还是追击、拦截和继续围困,水到渠成的选择,哪个更好得利呢?
( J/ |; B- j* h  毫无疑问,西夏人肯定放过他葛怀敏,而吃掉定川砦。1 A3 G+ V) f+ H- j
  这样他就能带着全部大将,和近万士兵安全地回国了。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同样是失败,他比刘平、任福强了太多,至少将军们很完整,士兵也没死绝,哪一点他都可以免掉死罪。
* N! @- s, q) L( F( ^! t4 Y6 f  想得多完美,真是小人之智,匪夷所思。但人算不如天算,那个天,就是当时的国际形势,还有周边形势,以及这些所造成的李元昊的心理欲望。/ ~- n8 p- b0 k" Q1 d( p6 |
  他是想干什么来的?难道真的是打穿泾原路,杀进宋朝腹地,再来个五胡乱中原吗?不,他只是需要一个胜利,一场大胜,来摆脱他恶劣的国际形势,并且一定要保留住自己的军事实力,有太多的敌人,都在对他虎视眈眈哪。
6 R! o' D6 a7 x/ F0 ^  于是,葛怀敏正好撞中铁板,李元昊没力气吃6万,对吃掉1万倒是蛮有兴趣!很高兴你们能分批地逃出来……葛怀敏率军冲出寨门,西夏人没怎么拦他,他轻松愉快地继续往前跑,路不算太远,只是2里,大约今天的1000米吧。长期训练的士兵们,就算徒步跑路,也只是刚刚活动开筋骨,但全都突然停了下来。
$ M" i* l, M5 P: S# T  前面没路了,到了长城壕边,桥板道路都己被毁掉,可背后党项人的骑兵却扑天盖地地压了过来!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0: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95)
, f4 {$ m, Z& u; U: z0 T1 V$ d  / n" K2 N: K7 a( S4 e
  这一战,所谓的定川砦之战,实际上就发生在长城壕边。宋军自葛怀敏以下14员大将阵亡,士兵们全军覆没,官方记载,没有任何人能逃生。
% U2 z: I# i( q0 U  \  司马光有不同说法,据他的笔记说,赵珣被西夏抓去了,近万人的突围部队,前方极少数人也越过了长城壕,逃回宋朝州县,他们活了。后面的,定川砦一直在等着鼓响的6万人都没事。他们先是发觉被骗,接着就惊奇地发现,敌人和主帅一起不见了。6 K$ C$ c$ S0 K* a2 `
  西夏人竟然再也没理他们,一直向南方冲了下去。1 T4 T& B3 ]/ s
  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事闹大了,宋朝的边境己经被打穿,李元昊长驱直入去打渭州城了。没有比这更糟的了,泾原路7万人马都在这儿,周边州县,还有州府渭州都成了不设防的纯民区,敌人可以为所欲为,宋朝没有半点的还手之力。
5 E& o2 o& @! d, O3 `  准备最充分的一次战役,打出了前所未有的危局!
! H. Q3 e* M. F* q9 E  但定川砦之战是宋、夏战争史里一个非常特殊,非常灵异的非典型战斗,空前的战力打得超级窝囊,另一方面,没有战斗能力却又能让李元昊主动跑路。关键点就在王沿的身上。
3 e, m3 k( q( [" C; x! d+ n  李元昊大队人马一路畅通,毫无阻碍地冲到了渭州城下,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地方,首府,有钱、有粮、有美女壮丁,一句话,为了它,李元昊根本对沿途的州县不屑一顾,抢的就是这里。
1 q6 C& T/ G; a3 {8 {$ ^  但到了门口,他倒不敢进去了。
& d( Z+ T- u9 _6 Y, S  只见城头上旌旗招展,人员调动频繁,他绕了一大圈,左看右看,这都是一座杀气腾腾的大宅门,根本不是挺直了等砍的居民区。怎么回事?宋朝泾原路的兵这么多,渭州城里还留了一大批?
; q* \% L8 f* c6 r  李元昊犹豫了很久,最后决定离开。还是那个总原则,要记得这次出兵的目的是什么。
  J& o. a  F3 @  & D( J6 j$ E3 S' P
  连载(896)4 r" F- r9 Q" G9 v' g. I
  
. x& l9 o: h% n5 f, Q  李元昊离开了渭州城,泾原路里其它的地方就都糟了殃。他先是回头拿下了栏马、平泉两座城池,又向南纵掠700余里,把能见着的东西都洗白了。并且沿途发表演说。- q. e5 p: S2 w" d" w% B
  ——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 y1 |$ l- ~' R) e
  打到长安城,以前唐朝的首都,这是真要另立天下,瓜分宋朝疆土了。一时间人心惶惶,不仅是当地的老百姓,宋朝的上层建筑怕得更厉害。中书省、枢密院,所有的宰执大佬们都束手无策。尤其是国境线以内战无不胜,所向无敌近20年的首相吕夷简,这位老兄吓得惊呼起来,历史记载了他9个字的惊呼原文,可以永垂不朽。
  L) Z& E0 H/ ~  ——一战不如一战,可骇也!$ }7 {8 z! K3 S, y
  李元昊的目的达到,他真的把宋朝能拍板的人吓着了。但这时一来他不知道,二来一头野猪闯进了菜园子,它会只咬两棵大白菜就主动撤出来吗?不会,他现在超穷,得抓紧一切机会抢劫。) W& f- P' K9 j
  于是他东闯西闯,抢来抢去,终于撞中一枚硬钉子。宋将景泰。6 U; Y  R$ ^9 J' q( b
  景泰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宋史浩如烟海,他的名字只出现过这么一次。但是作用是超级巨大的。他在李元昊最志得意满的时候,迎头一棒把对方砸醒。他只带了5000兵马过来,而且李元昊很重视他,用上了经典的老招数。
: R, p% o8 u4 L4 F  伏击。
- K4 ?0 V8 h9 V  O+ F  但是景泰却不上当,先是不追,然后悄悄派人搜索,摸清了对方虚实之后,景泰突然出击,杀了西夏1000多个人。这对李元昊真是算不了什么,可这位党项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竟然就此退兵了。因为他是个谨慎的人,经历过超级胜利,也有过超级大败,养成了时刻向四面八方警戒的好习惯。$ W: K) Q1 ?& E7 r6 Y+ d0 [
  有确切消息,宋朝边境上最让人胆寒的那个人,从来都不出战的范仲淹,己经率军向他逼近。范仲淹出战了!
  _! D5 ?# S- b( _  还是那句老话,永远记住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李元昊退了,不是说他觉得没法战胜范仲淹,或者说他天生就不是完颜阿骨打、孛尔只斤铁木真那样的霸王级人物,而是他计算精确。生平沉稳、老谋深算的人要来拼命了,绝对是场恶仗,就算打赢了,也会得不偿失。. H0 @0 d" F0 j0 j8 m' X/ w+ J  [
  见好就收。李元昊就此收兵,直接撤出了界壕,回到党项境内。宋、夏战争的第三战,定川砦之战至此全面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0: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97)
; a$ i6 Z* k4 G6 p4 Q. Q  
/ l& ?6 u5 i! W& t  战后是要盘点的,尤其是这一战。总结经验教训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重新布置防务。而这件事,就涉及到了非常大的人员调动,还有官职升迁。
* x- k$ E% }7 F7 Q/ o4 K' j  有官就有职,就有权,这都为以后宋朝的施政方针打下了烙印。有些事,让很多人追悔莫及。
# k' |  y7 X# G/ S  先说总结教训,宋朝的官方说法由权威人士提出,是泾原路的安抚使王尧臣。这是天圣年间的状元,以后的宰执大臣。这时他仔细调查之后,提出了4点败因。8 J4 [8 b/ P1 F+ j
  1, 不住瓦亭,奔五谷口;! F4 d/ {& R- E& j$ j+ [; ?
  2, 离开远堡北,不入鎮戎軍,向西南方前进,驻扎养马城;
- `, i2 k4 N+ ?% w/ D; t* U6 o  3, 从养马城越长城壕到定川砦;/ B' q9 R; I# E0 m% ^% Q4 f8 p
  4, 在定川砦分兵出逃,不能都死在那儿。(定川见贼不能尽死,四失也)( P) o9 I- t' L- X" _2 i: P
  综上所述,非常无语,王大状元真是有才!其实何必再分个一二三四,他己经把葛怀敏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行军路线都给定性了——全错。
+ D) r, _; m4 `  相对应的,是文官王沿,那是个无辜的人,事先就命令过葛怀敏的,千万、千万不要越过瓦亭寨!但是到底怎样,前面己经说过了,地图说明一切,瓦亭寨什么的,根本不值一驳。王沿和王尧臣,都是些无聊的业外人士,他们的话,当时的文官集团爱听,也信,可作为千年以后的自由人类,还那么信的话。& U4 n' p. I+ U% t: A+ T
  就集体撞墙而死吧!+ z' a7 |/ f) d: d) v0 s6 C
  其实败因只有一个,不必讳言,错出在皇帝和宰执大臣身上,他们不知兵,派了位“英俊勇武”的衙内领兵,一心以为葛衙内能是曹衙内,却不知曹玮那样的人是不世出的,那是灵芝草,不是成片的大白菜,您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Z( f. `" F8 u+ a
  7万兵力,如果打出了前两战刘平、任福的战绩,就算李元昊能赢,他也得当场哭出来!能把他们党项人的老底拼光!+ A4 g8 B( R2 X# }$ ]# p# f% A. H
  相信这样的判断,当时有很多人都清楚。之所以没人说,没有记载,都是儒家的潜规则在作怪——子不言父之过,臣不言君之错。. o& n  x. S! y4 L4 o' q% w
  都“隐”去了。$ n2 t7 K: R1 o. V5 G: w
  
$ k0 L+ j& u+ L- s5 k3 [6 A  连载(898)
/ F8 i# J: q6 v$ [( Z  5 s5 D: L( U$ F( l# F
  再说职务调动。王沿作为没死的泾原路大领导,没法得到葛怀敏式的待遇。葛衙内和战死的其他将军们都被加厚抚恤,他被降职调任。8 q) X/ e" j; K- v5 m5 y9 Q
  到别地方当官去。就当这是场噩梦,他可以重新开始。$ r0 A! w3 j5 p9 o% O$ N4 s
  战争的警报却没有解除,在当时,谁敢说定川砦之战就是宋、夏战争的最后一战?这时泾原路被打穿了,怎样重建,加厚,是最急的问题。宋朝决定把王牌人物派过去。' ^0 F& m$ K" ~% B8 o
  调范仲淹到泾原路,由他来正面对冲李元昊。
' r+ A3 G, m1 j' b# b  但范仲淹不同意,在这个整个民族都极需勇气的时候,他仍然冷静。他详细思考,提出了4个建议,在各方各面把整个的西北局势作了整体划分。4 G- }" T) A! @' |# a0 \
  1,4年战争,泾原路己经是最重要的战场,我一个人担当,恐怕力有不足。希望派韩琦和我共同管理,一起都驻扎在泾州。我兼管环庆路,韩琦兼管秦凤路;; q8 V' M: Y2 `. T. Q. s
  2, 这样做,泾原路有警报,环庆、秦凤两路的军马会集中调动,一起增援。如果环庆、秦凤两路受到攻击,我和韩琦也会在泾原路作出反应。这就避免了以前各路单独与西夏作战的弊端;
1 ?; F4 h- D; I9 J  X, _2 y  3,以环庆、秦凤两路的人员物资援助,会迅速把环州、鎮戎等到军寨联合起来,让泾原路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元气;0 W/ ~9 ^; h0 A9 T+ u2 ?
  4,由我和韩琦每日商议,选将练兵,目标是与西夏相联的横山,先收复它,等于砍断李元昊的右臂,我计算,会在几年之间就可达到。
9 |0 L# r1 v, e$ m/ y5 I4 z4 g  以上就是范仲淹的建议,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他给出了一个官员调动名单。要注意,这是战时的临时配备,但是这次调动的意义非常深远,一直影响到了仁宗朝后来的那次夭折的改革。
" t+ n, p; @2 o4 H- ^  龙图阁直学士、吏部员外郎文彦博为秦凤路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兼知秦州;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泾州滕宗谅为天章閣待制、环庆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撫使、兼知庆州;西上閤門使、果州团练使、知瀛州張亢为四方馆使、泾原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招討使、兼知渭州。再以庞籍兼领环庆两路,与范仲淹、韩琦左右呼应。
( |, R& v* g# ]  这之上,又新建了一个官职,超级大,是陕西四路都部署、经略安抚兼缘边招讨使。这个官,等于这一地区的最高总长官,统一指挥所有事物,用来彻底改变以前四路各自为政的局面。
9 f! [, w6 a2 L+ o  这是好事,在当时,由范仲淹、韩琦、庞籍来共同担任。这就把这个官职的弊病隐藏了下来,因为没有谁能一手遮天,独断专行。但在后来,却有了大毛病。那是后话,以后再说。& B. a* o+ l5 t" x
  先说范仲淹。他大公无私地放过了自己独自掌权西北的大好机会,主动把韩琦拉了上来。让他达到了和自己同等的职务,于是也就有了和他一样的权力,和地位。这在当时,对国家绝对有昨,也非常符合他一贯的博大胸襟。4 }2 H& t! l/ [) W  ~
  但是有一点,在人生中,你千万不能随便对别人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授人权柄,小心自己遭殃!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0: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99)% g) d0 x+ ]5 a# f
  
* ^) p7 J" G$ T) C# D/ F6 i/ `2 }  宋朝严阵以待,等着下一轮的危险袭来。但是没有了,凡事否极泰来,什么事都有个限度的。之后发生的事很模糊,稍微知道些历史的人都知道宋、西夏要约和了。但谁先开的口?通过的什么渠道?经过了怎样的扯皮?
0 D! Q4 L( c& r6 K  甚至更重要的是,双方明面上的大臣们、君主们是这样那样说话指示的,底下的具体办事人是怎样操作的?这些都有故事,双方诡谲百出,没有谁是堂皇正大的。尤其是经过了4年战争洗礼的宋朝人,他们变了,再也不那么“善良”。
  U3 e+ f+ e* v3 [0 I  事情从青润城、种世衡还有和尚光信说起,时间是半年后,庆历二年的冬十二月。前面说过,光信被种世衡毒打了N次之后就失踪了,他叛逃去了西夏。当然他是有预谋的,很奢侈,要直奔李元昊的要害。可是有一点,无论是李元昊本人,还是李元昊的亲信,都不是轻易能接触得到的。' l/ m, l4 [: F$ L% Z2 ~& ?
  他需要一个契机。
; \0 H. _3 {7 i1 }0 l  这个契机,从概率上就能知道,是绝对不会轻易出现的。就算光信之前在宋朝和西夏两国再吃得开,也没用。但概率还有个说法。历史是由人组成的,是人,就会出错,尤其是一些心性狡诈,总想凭些小聪明骗人的人。. Y2 E; I2 I, Y
  比如李元昊,还有他手下的1号军事人物,野利旺荣。' a& U' s% S' _3 o' b8 \
  野利旺荣,又叫野利刚浪凌,他的职务有些像辽国的耶律休哥,据说打仗、政治都相当地有一套,尤其是和休哥一样,直接面对宋朝。不同之处嘛,就是他的地位更高,更稳固,是李元昊现任皇后的叔叔。除了这一点,他还有个休哥所最厌恶的特性。7 R& I% ^9 [' L$ f# f  @# h- X2 W
  他奸诈卑鄙。( i1 t# u; Q/ M& D4 J% m( b. a9 U* o2 [
  前面说过,西夏人打仗从来都不会勇往直前,对他们来说,是欺诈“值钱”。作为大领导,野利旺荣的欺诈行为更是居高不下,但是千不该万不该,他骗到了种世衡的头上。定川砦之战打响之前,他派了3个人去青涧城,分别是浪埋、赏乞、媚娘,有男有女,都是野利族的显贵,说的很诱人,我们来投降。
' q0 D, g- Q# f5 ~1 q: a+ C  注意,是代表野利旺荣向宋朝投降,理由很充分,说连年打仗,日子没法过了,一匹绢在西夏都卖到了2500钱,通货膨胀,都快饿死了。6 F4 F# H+ g+ j3 M- V
  6 r# L  J1 S+ Y7 @4 e
  连载(900)' W% A$ h$ X' R( E: C
  
. \; X4 @- |$ p1 b  说实话,这个理由很没有营养,简直太老套了。青涧城里的男女老少都手心发痒,立即砍了他们!可种世衡不干,他想了一会儿,居然下了这么个命令。9 A. z, j/ h  e7 E5 @" O1 F
  给他们个官儿做,肥点,就干税收工作吧。待遇从优,以后每个人出入,都配给仆人马匹,一切以野利族以前的标准看齐,只准高,不准低。
, Q; J9 n  D2 k0 W" J" G  于是这3个党项人就在青涧城里出出进进,作威作福,很幸福地生活下去了。终于有人实在看不下去,跑去问老种相公,到底是怎么回事?种世衡回答,与其杀了,为什么不利用一下呢?) O1 C( u$ x; U& j+ p
  光信终于有机会接近了西夏的上层人物。他在边境接到了种世衡亲笔写的信,以密使的身份走进了野利旺荣的办公室。宋朝给你答付了,非常欣赏你弃暗投明,只要你肯投降,官封夏州节度使,月薪一万贯。现在官印都给你刻好了,只等你的行动。5 V. q4 Y/ u/ u! @+ \% C
  野利旺荣全身发抖,不是激动,是吓的。这下子引火烧身,宋朝居然当真了。这么大个活人,顶着个超亮的大光头进了他的衙门,还有这些头衔,一万贯的月薪,李元昊转眼就能知道!要想活命,办法只有一个,马上带着人和信去坦白,希望领袖能从宽处理。
& }2 ^" u6 O( m5 m* ]$ D  j9 _  李元昊很平静地听完了整个过程,没发怒,让野利旺荣下去休息,告诉他别有心理负担,但你别离开我的视线。然后单独和光信聊天,内容和过程几乎和青涧城里一样,光信被百般盘问,然后N顿毒打。但临别特训的成绩出来了,光信咬紧牙关,打死也不说。
/ `. @- G8 s3 `/ s  李元昊没打死他,把他关了起来,另派了一个人,西夏教练使李文贵,由他冒充野利旺荣的人去见种世衡。我挺想投降的,只是你信里的意思很模糊,咱们仔细谈谈……种世衡暴怒,大骂李元昊******(此处省略5000字),之后热情洋溢,盛赞野利旺荣弃暗投明,转眼就是中兴党项的真正圣人。紧接着又把好感转向了李文贵本人。* R  |; A' ]% H
  你来了珍贵的消息,是个美丽的和平鸽,我要重赏你,然后来多留你玩几天,你好好看看,记住宋朝的快乐生活,好回去讲给旺荣兄弟听。" R2 P3 ?* m- s
  李文贵就这样被扣在了青涧城里,可消息却飞回了西夏境内。怎样做到的?别忘了浪埋、赏乞、媚娘这3个人,还有李元昊多年经营,而青涧城是个可以随意通商,百无禁忌的新城。- ~" @* b$ o' q) {
  野利旺荣死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宋朝边境上的军民终于出了口恶气,可好处,才刚刚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0: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01)
* w- W7 q; ~9 c. n+ C. ]  : F+ j4 I: u" i# q. \( X, K
  好运是突然间来的,以宋朝西北边境为标准,人员控制在范仲淹、韩琦、庞籍、狄青等等战前的君子党的范围内,幸福就像花开一样,几乎是潮涌而来,让他们应接不暇。( p4 _. ]4 [: M4 X. t5 d
  真是难以置信的好运和快乐!- i7 T, Z) w/ M) |$ _
  好运从内外两方面袭来,先说外部。李元昊杀了野利旺荣之后,似乎也没回过味儿来哪不对,很快的,他又被种世衡严重地忽悠了一次,杀了另一位野利,这样就把西夏国内的皇后一党的实力彻底砍掉,为以后的动乱埋下了伏笔。
7 u' D" i: J% _/ Q) [* q  这次的忽悠行动,是宋朝百年间对西夏最成功的一次无间道,其复杂程度和操作难度,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在上一次骗局之后,还能再成功,这就实在让人兴奋到迷惑。是李元昊突然痴呆了?还是种世衡神奇得让人不敢相信?( m' s' x0 y4 H0 F- d3 N& R
  到时细说。
' E9 {  v; L7 o( N) c6 F1 p  回到现时,新任的延州长官庞籍在主持和支持了种世衡的行动之后,有了一个更大胆的举动。这位坊间盛传,流芳千古的大奸臣庞太师真是为人所不敢为。别人是等待和平,向往和平,他是敢凭空制造出和平。为了这个目的,不仅可以忽悠李元昊,更敢对自己的皇帝耍些小花招。! c7 k: j3 G0 T
  他写了个奏章,里边说西夏人到了崩溃的临界点了,我得到确切消息,李元昊里忧外患,在西边被各番族打败,内部最大的野利族也背叛了。国内干旱,还冒出来数不清的黄色老鼠,把仅有的粮食都吃光了。一句话,眼看就活不下去了。
( e& Q" s2 n- \( M9 f& g0 O1 H  结论是,他们很想投降。
( e9 K3 g( x5 d8 I' o% Y1 @  这简直是一派谎言。西域的各番族,只能是指回鹘和吐蕃了,这两族在李元昊攻打宋朝之前,就都被收拾得服服帖帖。至于野利族,直到他杀完了两大野利,并且把野利皇后都废掉,也没人敢反叛。唯一有可能的就是黄色老鼠,那东西据说满草原都是。
" p' b7 \+ v0 \$ @  但是仁宗皇帝很高兴,这是个机会。有很多迹象表明,他知道这些话里有多少水分,但他变了,4年战争让他看清了很多东西,变得成熟,战争与和平,哪个更重要?应该怎样选择?再怎样获得?这与4年前突然听到李元昊宣布称帝造反时的心态完全不同。! i& f  Q) V) \% v
  他有个打算,并且在说出之前,先征求了西北边疆上最可靠最稳妥的那个人的意见。范仲淹,依你之见,可以和西夏约和吗?
0 w  F) l  n5 F, Q, C) d2 j  0 I' R/ J8 X# D
  连载(902)
& E2 E5 j1 B( M" m) \+ K# J2 d  
! t: Y" R) D: l/ b1 _1 r* J2 |  范仲淹的回答是,臣在越州当知州时,当地的赋税是30万贯,以辽国为基准,这个数足够打发西夏了。“是费一郡之人,而系天下之弊也。”; J; W9 f# J2 I$ i
  只用这一州的赋税,就可以平息天下的纷争。何乐而不为?至于后世说的什么丧权辱国,完全可以无视。再强调一遍,这是宋朝,不是唐朝,更不是强硬倔犟一直死挺着,里忧外患,又穷又横,最后先死于内乱,再被外族吞并,崩盘得超级难看的明朝。
1 @$ E7 G0 X' I0 Q  爱国,就像爱女人,你得懂面对的是什么型号的。范仲淹这么做,是完全体会到了宋朝的立国之本,才做出的选择。
: J* J/ G; X; ~4 T: I0 u' m  赵祯的决心就此下定,他给庞籍的回复是,李元昊如果臣服,最高的限度是维持原状,称帝号也无所谓。如果能降格,称单于、可汗就更好。别的物资要求,可以全面恢复战前状态,小有升级,也可以商量。
6 P$ p1 }  T2 X1 ]- ]# Z- ]+ z8 |  和平的橄榄枝,由宋朝开始摇动。
0 m+ V- f# y  ?! ~' E* X0 n  但怎么摇,却大有讲究。庞籍从青涧城里把李文贵提了出来,先运足了气一顿大骂。注意,骂得非常艺术。“你们这些党项人,知道自己有多混帐吗?都是你们带坏了善良的李元昊,让他没法继承他父亲的优良作风。现在两国人民都在受罪,都是你们的错!别看你们现在赢了几仗,那是因为我们宋朝和平得太久了,忘了训练。现在我们开始适应了,你们能总赢下去吗?小心,我国富有天下,地域广阔,输一两次无所谓,你们败一次,就有亡国的危险!现在你回国对李元昊说,如果归顺,朝廷会待他比从前更好。”
( p8 {+ ?! E, B8 k3 H  最后这句话让李元昊一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目标终于达到了,前面详细分析过,定川砦之战的用意就是一个台阶。难得宋朝给他主动递了过来,必须得接住。但是接,也有个方式方法。他一方面把光信和尚从大牢里放了出来,以贵宾之礼接待,将养一阵后陪着李文贵回到宋朝,带来了第一封信。一方面,信的内容却继续着桀骜不驯。
6 V7 M  l' H, ^: V! f. l  ——我如日方中,只可顺天西行,怎能逆天东下?!决不投降。
5 Z8 O8 ^; P" b2 j% F% g  很威风,但只是个姿态,用来讨价还价罢了。宋朝和西夏进入了战争收尾状态。至此,庆历二年就要过去,己经是年底十二月份了,外部的喜事完成。内部,另一件更让范仲淹等人兴奋的大事突然降临。
5 R; T% X- o* D  {  g. H  20多年的毒瘤一刀切除,真是痛快!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0: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03)1 p1 V( i7 v7 s2 i# x
  * n$ d* D; ]: w2 J% S/ p6 s4 J( {6 p
  吕夷简突然倒台,其突然性和干脆性没有半点回旋的余地,一倒到底。先说经过。他是病倒的,最先发病时是在宋朝最正规的场合里。
- Q3 D% b% S0 d/ a  年底有大朝会,十二月的某一天,所有朝臣向皇帝报到,吕夷简以首相身份押班进朝,引领百官向赵祯行礼。按说这是他做了10多年的事了,老宰相就算凭着记忆惯性,都能搞出个三跪九叩来,但这次他居然只跪了两次,就突然站了起来。
( R6 p0 p3 ]+ X  满殿朝臣仍然伏身低首,他独立在人群中央。真是露大脸了。
5 O* q4 j1 n# g8 U  这一年他64岁了,政务繁忙,再加上他还喜欢加班加点地修理些同僚、后辈,日子真的很累啊,可是没人体谅他这一点。宋朝的礼仪是中国封建社会里最全面最精细的时段,比草创期的汉朝、宽宏也带有胡风的唐朝、酷厉琐碎的明朝,以及一片奴才、主子、请安的清朝都要讲究,金殿上咳嗽一声都是罪,宰相们吵句嘴就同时罢免,何况是在大礼仪上失态?
+ j, D" H/ q, I6 [. h" k/ |  御史台、知谏院立即行动了起来,就算吕夷简在这两个部门里有再多的亲信都没有用。尤其是民间的力量都被发动了起来,对于这次失态,一个进京赶考的考生这样说:“吕公作宰相很长时间了,大朝会上失态,不是什么失误,而是天夺其魄,他快死了。”
) r: g: |, u1 ~$ \- A$ o  一语成谶,没过几天,吕夷简就中风了。中风,就是现代的脑溢血或者脑血栓的古代统称。吕夷简的症状不是很重,只是右臂抬不起来。接下来的事,就是皇帝的怜惜,和群臣的愤怒。9 t3 Y( p) i; D. }- i
  仁宗是个恋旧的人,他连休掉的老婆都怀念,何况对这位保护过自己生母名位的恩人呢?他亲笔写了诏书,拜吕夷简为司空,平章军国大事,让他安心养病,三五天入朝一次就可以。而且上殿之后,还有座位。这些都除外,仁宗还剪下了自己的胡须,派人送到吕夷简的府上。& s9 ?8 S# r1 J9 {/ `
  ——爱卿,古人说须发可以治病,我剪下来赐给你,希望你能好起来。, l9 I: r/ d( d3 B
  
: v! _2 W  X8 r) C/ J9 s. p9 X  连载(904)
' t% K' ?. w: Z' F& ]  
' X( q9 n$ A* A/ i8 g  朝臣们却不管这些,吕夷简你一生中耍尽手腕,让太多的人灰头土脸,记得吗?连堂堂的皇后都被你害死。想不到你也有今天!
8 U! V. B$ H: j' z/ k  从第二年的元月开始,就展开了对吕夷简的围剿,京城内外的官员一起动手,太多了,没法细说,只挑出两个最有力度,最典型来介绍。一个是京官,新任知谏院的长官蔡襄;一个是陕西路转运使,相当于省长的孙沔。
" u' X7 v( V% k$ |. w/ _  孙沔先出面,他把范仲淹当年弹劾吕夷简的奏章升级了,吕夷简不仅是汉代的张禹,更是唐朝的奸相李林甫,自从他当政之后,宋朝就像唐玄宗时的唐朝一样,奸邪成群,外侮逼近,辽国和西夏都欺负到了家门口,国势从来没有这样狼狈过,吕夷简要为这些负责!* Y3 c2 G; H& v
  蔡襄是大才子,他的奏章要比孙沔全面细致得多。当吕夷简在病中看到孙沔的奏章时,他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孙元规药石之言,但恨迟闻十年尔。”他没介意,至少在表面上显出了宰相长者的宽宏气量。但面对蔡襄的指责,他彻底沉默。
4 O% H7 S5 {) D  因为那太狠辣致命了。5 e0 `# k2 t& H  d8 V# M! b7 M. U
  蔡襄说,宋朝西北边疆的失败、国家的积弱、政府的涣散无能,都要由吕夷简负责。都是他“谋身忘公”、“但为私计”,20多年以来,凡是仗义执言的,像孔道铺、范仲淹、杨偕、孙沔、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不是贬官外放,就是压制不用,搞得满朝文武都是一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废物,所以一但与辽国、西夏较劲,国家只能失败。
) C! k& `$ d0 B! j  这是把吕夷简定性为祸国殃民的大奸臣了。换谁能受得了呢?面对这样的局面,尤其是不争气的身体,吕夷简只好请求辞职,不论皇帝怎样挽留,他都不再上班。直到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九月十日,他死在了郑州。
% Z" m7 y" N0 H: ^: k: J- o  那时,距他生病下野,己经过去了将近两年,刚好是宋朝和西夏正式约和的日子。而名传后世的庆历改革也即将开始。
9 W% x# `; W; k  他的死,似乎是为了一个时代让开了道路。让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等人能大展鸿图,做出那些似是而非的“功业”。那么,他的死,就是个好事了?相对于宋朝的国政,和民生来说?
6 g6 `; k" O5 x  好像是,毕竟人类的进步,就取决于改新。但仔细想,他死得仍然不是时候,因为至少范仲淹还没有做好准备,三百年间第一人的人生缺陷,就在于接班得太突然,太快了。
& t( l' s6 F9 F7 H  但那是后话,在吕夷简这位一代名相谢幕的时候,还是应该先点评一下他的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0: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05)
1 K4 a" {2 i' g. l  
0 C! Q/ _9 b, X0 z$ A  R  分析一个人,要看他做过哪些事。吕夷简作为帝国首相,这么多年除了维持帝国的政务正常运行之外,比较知名的,就是保住了赵祯亲妈的名位,以及支持赵祯痛打干扰他休掉老婆的君子们。1 N5 t: e7 |$ e& i  t* V/ m
  一保一贬,层次分明,重心都集中在一个点上。就是对皇帝,且只对皇帝一个人忠心。
% B& |( q  O0 A$ C+ O0 p5 |$ X  从宏观角度来看,这都是私事,与国家政务无关。有关的,就只剩下了西北战争时期起用并支持了宿敌范仲淹等人。这就很有些放弃私斗,一心为公的心胸了。公平地讲,这是他的人生亮点,不管内里原因是什么,比如从他难为富弼出使,以国家利益为代价报复政敌方式上,很难相信他完全出于一片好心。也得承认,这对国家有好处。
: C" O, c2 I! E* x2 \  三件好事,对于执政过20年的元老首相来说,够吗?足以涵盖评价他的一生吗?我们还得看一看,他日常的工作作风是怎样的。就从他离职之前的一件事说起。
7 Q/ N! }' a$ g: e! h  那是在庆历二年,1042年定川砦之战的前夕,枢密副使任布丢官了,被外放到河阳。任布这个人没什么大名气,进入两府纯粹是资格熬到了,并且性格非常好,从来不多说话找麻烦。但有一点,少言寡语的人往往脾气更大,性子更倔,任布就是这样,他谁都不惹,唯独讨厌吕夷简。' O8 i0 n& q3 x* P, Y3 D
  好几次和吕夷简唱对台戏之后,吕首相生气了,决定搞掉他。用什么办法,就很挠头,因为任布不犯错误,你找不着人家毛病。但别急,吕夷简能。他打听到任布的儿子是个妙人,特点就是“狂”、“愚”。胆子又大性子又蠢。' }& l/ Y9 s( ]2 `* S$ h1 h5 |7 u
  办法来了,先升任布儿子的官,非常显赫,进入了知谏院。这下子任儿子如鱼得水,终于可以想扁就扁谁了!他第一个目标就是……他老子。说他爸爸没才华。
2 W2 k( d- ?* o& P% e# G  估计这娃是真有病,而且平时狂妄成灾,觉得自己是外星人下凡,可他老爸却从没拿他当事。于是,确定他老爸没才华。
: a7 H8 W* h+ c) {8 |  这样的奏章上缴两府,结局只能有一个——被他老爸发现。任布这个气啊,怎么会生出这种儿子呢?家丑不可外扬,他把信私下里藏起来了。但事情没完,吕夷简再接再厉,继续向任儿子撮火,有人藏了你的奏章,成心让皇帝看不见。
8 d# k! F, W/ e* |* c  任儿子大怒,再次上书,一定要查出是谁敢坏他的好事!于是,就查出来了……任布下野。至于精彩绝伦,疑拟非人类的任儿子嘛,还在京城里等着升官呢。结果死得更惨,吕夷简所控制的台、谏官员以人伦大义都泯灭的不孝罪,把他彻底打压。
( P. s9 o4 O/ r& Q9 R' M  连子不言父之过都不懂,你还出来做什么官!$ A9 Y: o! D' F1 N+ y( y
  . V! K8 n, ]) \, w! [+ A. j
  连载(906)
. H& h+ z3 O2 J  [9 e  
! q. ]- d9 Z4 V* ^: Y& T1 X" l  那么唆使人家父子不和的人又是什么品德呢?明知道对方是傻子,还教唆去砍自己的老爸,这样的人品,算不算卑鄙无耻呢?; B1 I4 k) y3 w" a9 C, r% o) ?+ U
  吕夷简就这样的德性。
6 d; s! [( A% @* y; W  所以说,可以笼统地先下个定义,这个人,是一个没有完全忘公的坏人,一个不太善良的好人。他使的招数阴损,心胸也不广阔,一个个政敌都被他这样打压下去,拉帮结派,让宋朝的上层官场死气沉沉,可以归纳为奸邪。但是与后来的蔡京、秦桧还是大有区别。8 m2 c& o/ S$ `# ^7 G2 E" b5 F
  他在重大国家上不含糊,知道用谁会对国家民族有利。5 x# j# U' `( e2 m- A* R9 J8 o* O
  说到这里,似乎可以盖棺定论了。但是仍然不够,作为宋仁宗一朝的代表性人物,怎么可以只分析表面,不深挖内层呢?吕夷简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 Y$ i. R: @5 J2 v0 F) y
  历史上有段对话,可以真切地表现出他的心理内在。那是他和范仲淹两人私下里纵论天下人物。说到了操守名节时,吕夷简冷笑着摇头,“我见过的人物太多了,现实世界里,根本就没有操守二字。”4 h1 m3 m3 e4 V
  范仲淹长叹一声,非常无奈。“天下确有这样的人,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你以这种想法待天下士人,难怪操守之士不来。”
$ l6 H6 M' _- W! X1 L! w% L  一句道破天机,吕夷简眼中,根本就没有好人君子。所谓“小人眼中,天下无一人不是小人;君子眼中,天下滔滔,无一不是君子。”他根本没那个德量,更不敢去相信除自己以外的人,用手段去制约,用诡计去迎合,不像范仲淹那样,以风骨服人,以道理取胜。
0 B! O3 D5 i: f" p  这是吕夷简的短处,相应的,史学界也认为这是范仲淹的长处。但小心,做人,和为政是两码事。吕夷简因为小心和使诈,他屹立官场40余年不倒。而范仲淹的庆历改革失败,也要从他的信人,胸襟过于广大上去找原因。
7 U! q& u/ k2 o# d8 c* Z9 W! z# S  最后要探讨的,是吕夷简之死对宋朝国政走向的影响。他死早了,他是一个完美的大管家,是皇帝与群臣们之间的勾通桥梁,他死在了西夏战争的尾声阶段,宋朝之前的国政问题都暴露了出来,问题太多了,真的是他所引领的政府无能,才导致的这样。
) _4 z2 N4 O6 j0 Q6 h, A" _+ I" S* s  如果他不死,以他老辣沉稳的作风,和熟悉政务的水平,就算不能把问题都解决,至少在解决问题时不会慌乱,不会有庆历改革时闹出的党争!# {: S+ ]5 X8 o; L& z! I
  可是他死了,一下子就把赵祯和范仲淹推上了前台,逼着这两个人来解决积压了20多年的,遍及朝野每个角落的大问题。这对皇帝和范仲淹来说,都是破天荒的头一次,他们都有危机感,都有改革热情,但也都没有准备好。# N/ E- o. ?; R1 i8 Y! a) e
  有太多的事,都是匆忙发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19 20:08 , Processed in 0.0279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