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7-15 21: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打,还是不打?(1)
6 k! P$ {7 v1 E3 }
1 k' M$ w! [8 J; w! y( d8 F
9 }/ |6 P$ p; v- U# B ) {0 ?0 G; k6 P* v, X: R! w
新年的正月初一,宪宗李纯率领文武百官到兴庆宫向太上皇李诵拜贺新年,并进献尊号——“应乾圣寿”。9 Q" b/ ^" X3 \& P# Z, o. ?. i. H$ G
年轻的皇帝看上去是一脸的忠孝赤诚,而整个拜年活动的气氛看上去也显得喜庆而祥和。
" b- I- I6 K! Y1 o& e 可没人料到,短短十几天后,年仅四十五岁的李诵就猝然离世了。( w) k/ Y5 }. X
有迹象表明李诵之死存在着颇多疑点,后世对此也有诸多猜测。
" I# c5 u( x, a% y 可疑点毕竟只是疑点,猜测也只能是猜测。尽管宪宗李纯翻开历史新页的动作显得过于迅猛而急切,但是这个动作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今天的我们仍然不得而知。
! G0 c3 }4 h, L- @' T/ a 正月初二,宪宗下诏大赦天下,同时改元“元和”。' S" Q! R& O1 ^3 b# n; U
当然,“二王集团”不在天子的赦免之列。 ]& T) G5 \+ W; K; y1 }: @
1 g5 R3 l: d& O7 A' T
二十九岁的宪宗李纯站在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的开端,若有所思地凝望着他的帝国——这个历经了一百八十余年岁月沧桑的帝国。
( L3 z8 R* X$ t 春天的阳光在他年轻的额头上欢快地跳跃。$ ~$ J9 p f; k
李纯的脑海中浮现出二十多年前那令人难忘的一幕。
3 L# C+ O+ r! B- h- g 那也是一个春天,年方六岁的李纯被德宗皇帝抱在膝上。皇帝逗着小李纯说:“你是谁的孩子啊,怎么坐在我的怀里?”
+ t, K8 d0 |% ^3 V. {0 C 李纯的回答是:“我是第三个天子。”6 y, M9 s0 {) l; a$ W9 d
德宗皇帝愣了一下,随即朗声大笑。
1 x9 E3 B1 A' e# z 至今李纯仍然记得当年的德宗皇帝那又惊又喜的表情很充满期望的眼神……; u3 R1 U% {6 F6 ^% t. H4 {
是的。
" l# y+ ~$ j' c 朕注定是第三个天子。
% d9 H0 h5 M' m2 e, B 而且注定是负有使命的第三个天子。6 P1 T. |( g" V) ~* L& \
宪宗李纯站在大明宫的城楼上,面对苍天喃喃自语。' @" c; R# N3 Y$ n
朕的使命就是要把第一个天子没收拾干净的事情彻底收拾干净。4 P8 D+ I/ H9 w8 d' _+ N) e
a& ?0 z2 b! `6 x8 M 宪宗要收拾的第一个藩镇是西川。9 ~+ B4 i. _; n3 N
西川节度使韦皋去年八月就死了,他的心腹刘辟不经朝廷同意就自立为留后。当时宪宗李纯刚刚即位,时机还不成熟,只好暂时采取安抚手段,于去年十二月任命他为节度副使,代理节度使事。刘辟立刻抖了起来。他认为这个年纪轻轻的宪宗皇帝在藩镇事务上绝对不可能比当年的德宗更有能耐,于是得寸进尺,公然向朝廷要求得到三川之地。1 R# A: P0 C m5 t
宪宗给刘辟的答复是——不。
2 S, y. ~4 x# `" I 刘辟冷笑。他觉得李纯这么做无异于是在重蹈德宗年轻时的覆辙,所以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于这一年正月悍然出兵进攻东川,把东川节度使李康团团围困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9 Q& T- Y3 R* H: Y2 B, [
宪宗李纯愤怒了。% K, `7 v( {# r( o9 Y2 a2 w Z; h
难道绵延玄、肃、代三朝的安史之乱、泛滥整个德宗一朝的诸藩之乱,又将从刘辟这里开始重演吗?!难道李唐的天子永远只能在飞扬跋扈的藩镇面前忍气吞声、束手无策吗?!
0 ?1 k# U/ l$ h1 L7 O* F& a! f 年轻的宪宗皇帝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和当年的德宗皇帝一模一样的怒吼——不!
# W5 d! d8 W5 Y8 ^ 可是,宪宗李纯太清楚德宗说不的后果了。- ^( F# r) y, X- t2 y
那是至为惨痛的后果。
* E" K. I( S- S& R8 a& A; J. N. M 今天如果对刘辟用兵,会不会遭致相同的恶果?. H8 }* O6 V* x% X, H
李纯心里实在没底。" N" H/ y' W2 Q# n8 |& G4 M3 J
而满朝文武更没底。他们列举了一大堆理由,说什么蜀地山川险阻、关塞坚固,还说什么易守难攻等等,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仗不能打。; E; H4 S U, y2 s! M
李纯陷入了矛盾之中。
' `1 _; ^# P& {! y 打,还是不打?* X3 t1 X8 i+ }& ?4 j0 B
这是一个问题。& F- E/ @; Q+ h0 o5 D. G
关键时刻,宰相杜黄裳站了出来,说:这仗不但可以打,而且必须打!. Q1 x7 K' Q' N: L) u4 s
杜黄裳的理由是:“德宗经历当年的忧患之后,对藩镇姑息迁就、委曲求全。节度使都变成了终身制,他们活着的时候,中央从不敢派人接替。有人死了,才派宦官去征求将领们的意见,得到拥戴的,朝廷才敢任命。可是,许多宦官便因此而接受大将贿赂,回朝后就极力替其说话,朝廷就授予其人节度使的旌节。所有的任命几乎从来不是出于天子之意。陛下如欲重整朝纲,就该用国法制裁藩镇,否则天下就无法治理。”! g6 p* g" }( T
杜黄裳最后说:“刘辟只不过是一个愚蠢狂妄的书生,制伏他就像弯腰拾草那么容易。只要派遣一个有勇有谋的将才,必能活捉刘辟。”4 d/ C0 J. F: [2 H' x4 t
为此杜黄裳推荐了一个叫高崇文的神策军将领。
" T; m: R* N7 S. V* ?$ D$ f 后来的事实证明,杜黄裳推举的这个高崇文果然能征善战、不负众望。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此次讨伐刘辟之所以能取得胜利,除了所用得人之外,杜黄裳最后给宪宗皇帝提的一个建议也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不要设置监军。
; U" p% c7 v, e 本朝历史上,由宦官统率军队指挥作战所导致的血的教训已经非常深刻了,但是却往往会被皇帝们一再地忽视。
' V4 c9 ~8 K3 | 所幸这次宪宗皇帝没有忽视。他全盘采纳了杜黄裳的建议。
) l; F' M' p4 t" k& i - B6 U. v/ s& \! h) c) r0 y/ \0 D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正月二十三日,宪宗命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共同出兵讨伐刘辟。" E& \) Y6 ~8 p
收拾藩镇的战斗打响了。
8 C6 d( ^! d! a$ H$ }/ G; W “元和中兴”的历史大幕正式拉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