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京剧的声腔板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3-9 19: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剧声腔板式·西皮声腔综合板式: M, g& {) H8 j
  《坐宫》“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这个唱段由老生西皮三眼、二六、哭头、摇板四种板式组成。西皮三眼板式本身就是一个较慢的、抒情的板式,腔体比较长,由慢节奏的三眼转为中速的二六,二六末尾是哭头,用一句单开的摇板结束全段唱腔。
: V; e6 L% _& u; m- r9 V9 D) h  张派剧目 《状元媒》“到此时顾不得抛头露面”,也是较大的旦角西皮综合板式唱段,它由旦角西皮导板、慢板.原板组成。《荒山泪》“谯楼上二更鼓声声送听”是程派名剧中的名唱段。它由西皮慢板、原板、二六、散板组成。 5 O5 J8 p: b& {/ I# U

3 T$ t/ y& G* C# R; e
0 \6 P: q  b4 `! |6 n
  西皮综合板式唱腔,有行当之间相互接转的组合形式,如《霸王别姬》里花脸、旦角的接唱,《武家坡》、《四郎探母》中老生、旦角的接转唱段,《龙凤呈祥》中老旦、花脸、老生的接唱……等等。
* ^# }( G! ]- t- k) t5 I  西皮声腔各种板式组合的前提,是节奏和旋律顺畅。节奏相近的板式可以很自然的接转,如原板转二六、二六转流水。由较慢节奏的慢板转中速的原板,要通过过门,使节奏由慢渐快,过渡变化成原板。不同节奏型的板式组合,要用锣鼓间隔、接转,如自由节奏型的导板,须用长锤、夺头过渡,接唱慢板,或用锣鼓过渡接唱流水或快板。
 楼主| 发表于 2007-3-9 19: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剧声腔板式·南梆子
9 R/ s/ L1 L; @( h! G7 A* J( }  京剧唱腔以皮黄为主,但京剧广集博采,吸收了许多地方剧种和民间歌舞的曲调,作为京剧声腔的素材,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编,使这些声腔与皮黄声腔更同意谐和,融为一体,丰富了京剧的声腔,我们将这些皮黄之外的声腔如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徽调、汉调等等,统称为其它声腔。
* [; m6 ~7 x1 }  南梆子不属于皮黄声腔系统,属梆子声腔系统,借鉴到京剧中后广泛应用。南梆子与京剧的西皮唱腔很接近,胡琴伴奏南梆子与伴奏西皮的定弦一样,定63弦。在京剧中的南梆子唱腔,只有导板和原板两种板式。
, O! o7 ?3 u3 O2 T  k, K  南梆子唱腔委婉优美,适于表现细腻柔美的情致,所以在京剧的传统剧目中,只有旦角和小生两个行当才有南梆子唱腔,其他行当没有这个板式的唱腔,只有在京剧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后,才有过尝试。《霸王别姬》中“看大王”是南梆子原板唱腔,南梆子的另一个板式是南梆子导板,在《白蛇传》和《打焦赞》等剧目中都有南梆子导板唱腔出现。南梆子只有两种板式。 * T9 x/ }5 U6 t; g8 d
1 B: K) h# o  G; R. j. T4 t) U
! ^9 F6 l! x4 m; V& @6 @
  南梆子导板、原板的上下句落音与旦角的西皮导板、原板落音相同,旦角西皮导板以落高音“1”的为多,南梆子导板的落音也是落在高音“1”上,旦角西皮原板的上句落音是“6”和“2”音,但是以落“6”音的为多,南梆子原板的上句落音与西皮原板的落音完全相同,南梆子原板下句落“5”音,这也和西皮原板一样。南梆子的上下句落音与旦角西皮上下句落音相同,但是南梆子的唱腔旋律、结构与西皮唱腔有别。另外,南梆子唱腔的开唱形式、开唱锣经和过门旋律都与西皮声腔明显不同。可以说南梆子有其专用的自成系统套路的开唱形式、锣鼓、过门和唱腔旋律。
 楼主| 发表于 2007-3-9 19: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剧声腔板式·四平调
& y+ T6 T: d1 r% b1 M  四平调与二黄声腔很接近,四平调也叫平板二黄,它是从安徽青阳腔的滚调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在京剧传统剧目中除了花脸行当外,其他各行当均有四平调唱腔。四平调唱腔与二黄原板相近,兼备了西皮二黄两种风格的腔调,京胡要用二黄把位伴奏。四平调的板式不多,只有原板、慢板两种板式,而这两种板式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是节奏和行进速度上有别。我们把中速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原板,把慢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慢板。
; g6 m4 k" p8 P) g2 c3 [) t$ L* G8 w  四平调的唱腔和节奏的变化甚为自由灵活,不管多么复杂和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演唱,四平调与二黄声腔最大的不同就是上下句的落音十分随意,如,四平调唱腔的上句、下句都可以落在“2”音上,上句又可以落在“6”音上,下句可以落在“1”音上。梅派名剧《贵妃醉酒》基调就是四平调唱腔。四平调与二黄唱腔的连接十分谐和。四平调的旋律委婉缠绵,华丽多姿,适合表达多样的情感。京剧旦角行当的各个流派,都有别具一格的四平调唱段。 % j' R% |  u& W+ L2 }' U
, }7 p$ k2 r( V4 P

9 ?) `* [6 l+ Q( @, U0 L  有些剧目中的四平调唱腔在局部有辗转调声腔的出现,有把这种唱腔叫做反四平调的。如《生死恨》中的“夫妻们分别数载”就是一例,这段四平调的前两句是正格四平调唱腔,第三句的第一个小分句“可怜我”和最后一句“纵死黄泉”的唱腔都是运用了局部转调的手法,使旋律向下行进迂回,有了反调的味道。而这段唱腔的绝大部分是正格形式的四平调唱腔。梅兰芳先生在排演《太真外传》一剧时,才创编了真正意义上的“反四平调”唱腔。
( P$ f3 S( S& {  四平调唱腔优美,腔格灵活,是喜是忧的情绪都可应用,因此在京剧剧目中,旦角以外的其他行当也有四平调唱腔。
5 ?$ x2 W/ r  E( W: N  欣赏了各个行当的四平调唱腔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同行当的四平调唱腔旋律基本相同。
 楼主| 发表于 2007-3-9 19: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剧声腔板式·高拨子
6 B) H+ R4 L) |, t
: Z. H2 }8 I8 {, b  除了南梆子、四平调在京剧剧目中广泛应用外,还有一种声腔用得也很多,这就是高拨子唱腔。高拨子又叫拨子,是徽调的重要腔调之一,是秦腔传至安徽桐城一带,和某种用唢呐伴奏的腔调相结合,又经过当地的戏曲艺人再度创造而形成的一种声腔。 ) w8 @  ^) {+ e. N$ E4 k
5 |* L6 g  T' V
  高拨子在地方戏中多用小唢呐来伴奏,京剧吸收了高拨子唱腔之后,改用大胡琴伴奏,这种胡琴琴筒大,琴干长,有一种特殊的音色,内行人把这种胡琴就称为“拨子胡琴”,独特的韵味声调异常动人。高拨子唱腔常常用于百感交集、生离死别的戏剧情节中。
. {/ E% J8 e+ E8 f1 j* x3 b" }& F7 f) X5 |6 d
  高拨子的板式比较多,上下句落音都比较自由,唱腔格式上的约束也很少。早期上演的京剧传统剧目中,高拨子唱腔是用拨子胡琴伴奏的,以“低拉高唱”为特色,在改编整理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的排演中,根据剧情和演唱者嗓音的需要,高拨子使用了普通胡琴来伴奏,改变了“低拉高唱”的原本特色。《杨门女将》中的高拨子唱段已经不是。用拨子大胡琴伴奏,也不是低拉高唱的形式,而是用普通的西皮琴演奏拨子腔。《跑城》和《杨门女将》中的高拨子唱腔板式基本相同,都是由高拨子导板、回龙、原板、摇板、散板等板式组成的唱段。
 楼主| 发表于 2007-3-9 19: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剧声腔板式·汉调、徽调和吹腔+ o0 h; e; H1 p2 A" ^( C8 @
/ f- Q! ~& E4 j6 q5 F! m5 \$ k$ e
  京剧皮黄声腔的前身是徽汉调,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吸收与融合,又从昆曲、秦腔、弋阳腔不断吸收营养,而形成了京剧。所以在京剧剧目中除了皮黄声腔以外,尚有一些既保留了原剧种的音调,又京味化的唱腔,例如汉调就是一例。
3 N1 ?  i( E* b4 ]2 [1 W6 U; t- W
( i" \6 j+ K1 j0 K" G  在京剧形成过程中,吸收了汉剧、徽剧的音调,有些经过了京剧艺人的修改,有些则直接引用,成为京剧的声腔板式之一,《赵氏孤儿》中的这段唱腔就是京味化的汉调,它与二黄声腔十分贴近。《红娘》中“我小姐红晕上粉面”是旦角的汉调唱腔。
0 n* e2 ^: B  w/ e' I( F* s
1 Q& J3 N) d5 {+ }; j" a2 l  《白蛇传》中“亲儿的脸,吻儿的腮”这段唱腔是由著名琴师李慕良所编,由赵燕侠首演的。徽调在京剧剧目中的应用不如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那么多。
: g% X( s' \' y( b7 m
6 g5 ^0 c; w( H  吹腔是用笛子伴奏的腔调,最初是受西北秦腔的影响,在安徽石牌一带形成的腔调,故吹腔也叫石牌腔。它与四平调以及西皮都有很密切的血缘关系。吹腔的上下句落音基本上与四平调相同吹腔的曲调悠扬动听,流畅华丽,可以表达多样感情,例如《奇双会》中的吹腔哀婉凄切,《打樱桃》中的吹腔轻松活泼,《古城会》中的吹腔庄严威武。
 楼主| 发表于 2007-3-9 19: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剧声腔板式·南锣、吟诗、山歌、琴歌' k' x9 V5 I4 o% h( _
# }3 ?8 f2 s+ c
  南锣也叫“罗罗腔”,很多地方小戏中都有这种强调,京剧剧目里的南锣,是用唢呐、鼓、小锣来伴奏的,是边唱边念的诙谐活泼的腔调。在京剧传统剧目中,有一类由小花脸和花旦主演的剧目,如《打面缸》、《打杠子》等等,被称为玩笑戏,在这类剧目中经常会有南锣腔出现。
- @/ M5 E: v0 T4 p, v1 p
. F, E' B/ Q; {0 {: H7 D5 Z  吟诗、山歌、琴歌这三种曲调都源于昆曲,在京剧剧目里只作为插曲来使用。
3 ^5 M2 ?4 ]. n& ^5 y! `
: S/ r4 ~& |8 J" L& i9 L" Y  吟诗:在传统剧目中这种唱腔一般都不加伴奏,属于清唱类声腔,在改编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剧目中,“吟诗”有的已经不再是清唱,而改用清雅的萧、民二胡加上弹拨乐来伴奏,而且完全可以根据句中的词、字、四声来配曲调。
, N' G2 N8 {& k  n- b' {' @3 O& o; E/ }8 H
  山歌:曲调出自昆曲《醉打山门》的卖酒耍唱,在京剧剧目中大凡卖酒卖鱼或樵夫的吟唱都使用山歌,在新编历史剧中,山歌又有进一步的改编。在《赤壁之战》中,“横槊赋诗”一场用于曹操作歌。 , j3 h. u* ~: Y, f8 j
" [& C; i# J7 S) y, h
  琴歌源自昆曲,如昆曲《琴挑》中的琴歌,京剧剧目中运用琴歌不都是简单的套用,也有所变化发展,如《群英会》中周瑜所唱的琴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霸王别姬》中项羽所唱的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也是在昆曲琴歌音调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3-9 19: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剧声腔板式·杂腔小调- @8 X6 w0 t* R0 e
" [$ z3 c# G, ^9 A& M
  杂腔小调类唱腔:在京剧形成过程中,京剧艺人从地方小戏、民间歌曲小调吸收和移植过来许多的杂腔小调。杂腔小调一般都是用曲笛或唢呐来伴奏,和皮黄声腔的风格不太一致,因此在皮黄剧目中很少应用,只是保存在几出特有的小戏里面。 . I8 l% n5 w6 ?! @+ q

' ?& Q3 p9 @9 ]0 q" ?1 J0 A! K  柳枝腔:《小上坟》一剧以柳枝腔贯穿全剧,曲调轻快跳跃,用曲笛加海笛伴奏,柳枝腔的旋律简单,在一句中,基本腔调多次重复出现,唱词有变,而主要腔调基本不变。 0 ^' F8 M* `. J+ x9 e4 A

" a3 T: U% W4 S' Y  O  银纽丝:在京剧传统剧目中用得不多,在小戏《探亲家》中有应用。 ' q' s; b$ A4 X. N$ F% Z

' h( u/ ]7 F" v7 G" R% G  云苏调:这类唱腔用唢呐来伴奏,又唱又念,别有一番情趣。 % c. s1 T! J. x, o# {! l
! g$ o2 R/ c" X) Z
  花鼓调:保存在小戏《打花鼓》一剧中,我们所说的“花鼓调”是指其中的“凤阳歌”和“鲜花调”而言,这两种腔调都是从民歌采集而来的,融于京剧中应用。
5 {* D* }) a: z8 }* E6 }0 F9 h: ]* p; ]
  滩簧调:旋律诙谐,用二胡和弹拨乐来伴奏,后来有人尝试着加入了京胡。
+ Q7 y" T+ P% g5 c0 `; q' f8 A
: C: o3 O; W: p' m" U  山歌小调:京剧剧目《小放牛》是以山歌小调为演唱素材的,这种小调家喻户晓,广为传唱。 ( l% ?  q5 W1 X" q
2 j2 p4 R- f, X/ S
  娃娃:是从梆子移植过来的腔调,也叫“耍孩儿”,用海笛、梆笛加锣鼓伴奏,用梆子来击打节拍,有浓郁的梆子的曲调风格。
- ~2 \. @  J5 d; J/ j# L- d
& J/ p9 f; u/ z; X' h& N  京剧排演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中,在京剧的声腔方面有了很多的创新和突破,诞生了许多新的板式,随着历史和京剧艺术的向前发展,京剧声腔会有更灿烂的明天。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9-29 06:12 , Processed in 0.02671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