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7: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55)
" C$ L1 x. J9 y! d; y: u1 \  
" }4 o, A9 n$ A5 _  百无聊赖,李元昊想到了女人,没办法,男人的正常发应。但是要承认,他首先是个好父亲,儿子大了,先为儿子找一个。
$ H) F# ]: k1 u8 W$ t( H  党项八大部族,他给儿子,也是太子宁令哥选的是没(左口右移,这字五笔打不出)氏的女孩儿。结婚那天,是西夏历史上第一次的王子娶公主场面,开国第一次!李元昊亲自主持婚礼,结果出大事了。
5 d8 N5 a8 V! M) Y  该死,女孩儿太漂亮也是罪过……没(左口右移)氏美到了不讲理的地步,李元昊呼吸困难,思维停顿,重新启动之后对儿子微笑了一下。; C4 Z% q7 U4 m# c1 [
  亲爱的,你先回避。
+ a! J& P9 W( d; Z: j* W  他自己找了身新衣裳,和新娘站在了一起。这女人是我的,她是西夏的新皇后!就这样,李元昊焕发了他的第7个春天,不过这还只是开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的新鲜刺激。他在天都山大本营重修宫殿,给新天使居住,结果装修期间,他就被另一个春天击中。. `; [* x3 X' N- ~+ H  E; ?1 F5 G+ L
  野利遇乞的另一半,没藏氏。说来这也是宁令哥的妈,野利遇乞的妹妹野利氏多事。
' \0 b, ]" J/ X. p  两个哥哥都死了,她非常伤心,跑去向李元昊哭诉。要说李元昊可能比曹操还要迟钝点,但事后也稍微回过点味儿来。人,有点杀得急了,何况是连续杀了两个。后悔之余,他开始寻找野利兄弟的遗孤,要加倍的抚恤,安全保存。
, P$ u4 {1 I0 `8 X% p  他找到了没藏氏,当时这女人己经逃到了附近的三香家尼姑庵里出家了。这时春天里的李元昊心情正好,接她进宫,让她小姑子陪她吧。- p1 a' e7 `2 \, p7 a
  结果进来之后,李元昊再一次呼吸困难,思维停顿。上天啊,为什么这样害我,她可真漂亮!于是第8春开始。这个春天对党项人的意义无比重大,得仔细说一下。该春天在天都山没呆几天,就被野利氏赶出来了,只好继续在寺庙里过日子,地点是兴庆府的戒坛寺。但是距离产生了美,李元昊经常跑下山到城里和她幽会。
* i0 {& J7 f! l' ~. m9 U  时间长了,只会出现一种结果。人类在繁衍,生命真美丽。, f0 D3 s- D$ e9 L
  
: c+ P1 ~, [) y( k0 E/ q  连载(956)
( p2 n! \1 o+ u: V8 ~% Z  
! X. H1 n5 Z, }% _& }  放下李元昊的私人欢乐,回到广阔的国际大舞台。耶律宗真的愤怒在迅速升腾,100多年的无敌军威怎么可能被低劣的党项人亵渎?契丹铁骑在漠北草原上集结,目标是向西。
1 B9 v' T/ r: ?  干掉李元昊这个叛贼!+ [9 n* \/ D& H& E5 f- K7 T
  这时是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九月间,辽兴宗耶律宗真御驾亲征,举国动员,以皇太弟耶律重元、北院枢密使韩国王萧惠为先锋,军马总数超过17万,连同太子耶律洪基都随军出征,可谓超级重视。
5 o. L& Z" Z/ Y' d+ S  可是时间耽搁了近一个月,才发兵西北。理由是国内着火了。李元昊派人悄悄潜入辽国,把辽军事先囤积的************粮草烧了个一干二净。% }# x- ?3 r* z5 O. A
  没有接战就挨了迎头一棒,耶律宗真愤怒之余开始加倍小心。此后他的行动变得非常谨慎。当年十月份,辽军突入西夏国境。辽、夏之间的国境线有近400余里长,一马平川,几乎无险可守。辽军长驱直入,直到逼近了西夏国都兴庆府,都没有遇上半点抵抗。8 \9 m+ u- N# ~. i" p
  这时要说一下地图了,西夏的国土完全就是一片地狱,它对生活在绿色世界里的宋朝人和辽国人来说,半点吸引力都没有。当然,除了河套平原一带,西夏的主要城市都聚堆一样的扎在这里,其它地方,不是沙漠就是盐碱地。
4 h  V# B3 e: [( ~& K5 Q  辽国人就是一直杀到贺兰山边上,才探听到西夏军队的位置。李元昊在学乌龟,他忍在了贺兰山北边。事实上他也不可能走得更远了,再远些,辽国人就能直接闯进他家里去杀人放火。
$ _3 `, J9 Z: |  Y0 M: s3 a  位置摸到,辽军迅速行动。耶律宗真本人驻扎在得胜寺南壁,韩国王萧惠领军杀了过去。这时李元昊的成色再一次显现。历史上有个非常有趣的定律,再强大的军队,也没法在137年以后还维持住最初的力量,就算后来强极一时的金军也做不到这点。
" v2 i2 I& T4 |7 C0 m/ J) Q2 ?  甚至横扫地球的蒙古军队也一样做不到。" ]8 H$ o. O9 K  C! W/ K3 o
  那么辽军此时的能力怎样呢?强弩之末的辽国人以10万之众和李元昊倾国之兵激战,其结果是李元昊大败而逃。而且一败之后,就再也不敢抗衡,他直接派人给小舅子带话。3 V3 ?6 z3 W. r3 F
  ——我投降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18: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57)) i: W: P2 f) i+ h/ l! z
  + b. V/ \0 j. s4 [4 F- ^
  李元昊要投降,中原人用盲肠去想,都知道是骗人的。可这次不同了。第一,对方是契丹人,百余年间一直在欺压各个种族,怎样受降才有效果,他们比谁都清楚;第二,这不是在各自的国都里派使者来回跑,交换信件,而是相隔只有几十里路,吃顿饭的工夫就能见面。
' q5 ?3 q) F" M7 A3 j  要想投降,亲自来见!——这就是耶律宗真的回答。
; I- I8 W2 @+ h  v: N, M! c  亲自……去?李元昊有点发抖,作为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杀降、行骗惯犯,他的眼前瞬间出现了N多个临死前痛苦挣扎,挣扎无效,加倍痛苦的画面,夜路走多终遇鬼,难道这回要报应上身?
5 d+ V- s6 Z+ G- P- ?2 w, n  可是不去,契丹铁骑是个冰冷真实的存在,打过一仗之后,无论如何也不敢去碰了。没办法,咬紧牙关去硬挺吧。4 l: ^2 ]0 f) i2 N$ t6 u% B% ~
  几天之后,李元昊出现在辽兴宗耶律宗真设在河曲(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境内)的御营里,他免去王冠,身穿便服,低着头,要多乖有多乖地走过辽人的千军万马,忍受着无数支鄙夷嘲弄的目光,来到了辽国皇帝面前。接下来卑躬屈膝,就差五体投地,来个君臣大礼。
! X6 ]% q5 {! ^! ]3 X  史书记载,当天李元昊在鼓乐声中,亲自捧杯,向辽国皇帝祝酒。折箭为誓,永为臣属,决不敢再有二心。历史的契机出现。这一刻在天空中契丹人的列祖列宗都会出现,注视着这一场面。- u9 f) [% Y9 O6 L. J0 a
  耶律宗真,你到底该怎么办?$ }& |2 z5 u  G) X
  杀了他,还是不杀?这在以前根本就不是问题。换了是耶律休哥,在战场上就会要了李元昊的命;换了是耶律斜轸,那就理想了,李元昊会真正遇到克星,死得会没有最难看,只有更难看。其实就算换了仁慈的宋朝人,也会把从前的例子翻过来看。
+ e' |- _6 |) I% I0 @& h) J  像当年对待李继捧那样,把李元昊带回京城,每天加班加点,辛勤督促,您的思想有问题,得认真改造。至于什么时候毕业,等你下辈子投胎吧。+ K) ]7 J( D2 ?, P0 G
  无论哪一种,都比耶律宗真实际选择的那个好。+ {7 J- \1 e; g; }
  7 l8 e* q* z6 K& i% V
  连载(958), `4 d  a5 {$ U; m# m
  
/ Z# S+ L' e; \3 [# C2 J( k) S  小舅子那天神经错乱,居然接受了道歉,还回敬了姐夫一杯酒,就把人放了。半点都没夸张,他真的是昏了头,因为只在半天过后,就180度的改变了主意。( q, [% C; Y/ n$ F$ D
  杀了李元昊,发兵打过去!4 e" w' D- Z) O: L& j) I5 L" {
  之所以有这个变化,辽史给出的答应是韩国王萧惠最先醒了过来,他提醒耶律宗真,咬过人的狗就再养不熟了,迟早还得咬,必须得勒死。耶律宗真的第一反应是犹豫,正在犹豫中,突然间得知了萧惠己经领军出战,直接砍过去了。
: x  J% i- [0 `' h7 h  这时怎么办,局势瞬间紧张,一国之主,全军的统帅,您总得有些反应吧。不,耶律宗真真是奇妙,他居然按兵不动,留住了他的中军大营,让战场完全恢复了上次战斗的形势。, b& @8 d  O& h/ s
  还是萧惠的辽军前锋部队和李元昊的倾国之兵较量。
/ p4 A. @+ Y. P# p, q7 P0 Z  按说这也没什么不对,第一次赢了,第二次照旧就是了,就算按惯性思维,也很妥当。可惜李元昊不配合。这一次他选择放弃一切,向后退。之所以这样说,一来是他退的步幅太大。他连退三次,每次都是30里路;二来是退的本钱也凶狠,一边退一边把草原烧光;第三,100里之后,他对兴庆府等国都重地都失去了控制,那等于放任辽军冲过去!, ^: W. I6 z8 f5 h
  至此命运己经给了契丹人三次机会。第一次,战场上没有乘胜追击;第二次,御营里没有当场杀人;第三次,只知道追击军队,被李元昊牵着鼻子走。他们居然就一路追了下去,不顾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给自己的后勤打点提前量。
- {& v% w6 R. A" [( u& E  同样都是草原上讨生活的人,自己带了多少粮草也有数目,怎么就不知道能挺多少天?这时如果不去追,直接杀向李元昊的老巢,跑人跑不了庙,就算李元昊忍心不回防,至少也能先吃光党项人的家底!& k" ^2 S6 b8 o" o) {4 S
  战场上没有如果,辽国人一直追了下去,直到开始挨饿。坚壁清野,这招生效了,直到这时,李元昊仍然很恭顺。注意,他一刀都没还,面对杀气腾腾的主人,他百分之百地遵守了刚刚发过的誓言。# s* d( G  C* q# @
  英明神武的辽国陛下,您能暂时压抑愤怒,再次回应我的诚意吗?
9 T2 X; v' o. g' O. V* |5 ^5 k  ——我们再次讲和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1: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59)
1 P# t1 _: G- M  6 y4 N3 s! c1 u9 B% n# j) m- p& S  s; h
  辽国人不得不和了,于是他们就在干旱的,同时还烧成了白地的党项草原上坐了下来,等着李元昊来议和。至于李元昊“议”的方式和时间嘛,他们一定还不那么了解。
: L, K3 S, E! e  请参照宋、夏议和的速度。) X4 X8 ]# x7 k: U/ q5 r
  李元昊没完没了的拖,终于让辽国人的米袋子见了底。直到这时,他突然间发起了攻击,冲向萧惠的大营。瞬间变脸,再加上之前的准备,怎么看辽国人都死定了。不过西夏的军队就是不争气,在这种情况下都被辽军胖揍了一顿,赶了回来。
6 y4 E$ F) K: o& A6 D  其中就有顶天立地的党项战神李元昊本人。在他后面,萧惠被气疯了。实话实说,辽国人跟党项人是不一样的。同样是草原民族,辽国很大气,不仅能打,还非常的守信用。悄悄地说,某些程度上比宋朝人还诚信。这时他们面对西夏这个举国皆小人、骗子的劣等民族的偷袭时,实在是鄙视加恶心,忍无可忍了。8 T# W, ?3 H; W/ W% F
  萧惠下令,一直追下去,就算累死都得宰光这些草原土拨鼠,这帮连打仗都打得一点都不男人的懦夫!
6 L8 `* k* j! O( [2 z  据史料分析,这是李元昊生平第一次离死亡这样近,他的生命、国家、军队,这些最宝贵的东西,转眼就要被夺走。但是历史就在这时转弯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刮了起来,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按当时的话说,是西夏命不该绝。
7 a8 F8 l! E7 a' O: P7 y  按现代名词解释,就是一场大型沙尘暴。& H+ t. J1 r( D/ \
  于是辽国人就败了。是不是有点无厘头,太儿戏了吧?一场大风就改变了20多万以上兵力的对决结果?那都是天上打雷,都当是上帝风的百战精兵,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大风?您倒是挺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耶。
: ^9 V+ A, P2 {! b9 p. i$ K  可就是怕大风。其实将心比心些就会懂了。我们现代人在城市里感受沙尘暴时是什么样子,大家都知道吧。那可离着大西北千万里远呢。再想想当年辽国人就在原产地里品尝最新鲜、最生猛的沙尘暴,那是什么滋味呢?人种的不同,是最没法改变的事实。* L/ s$ a0 \- D: _8 e" K
  辽国人来自水星(绿色草原),党项人来自火星(沙土荒原),就这么简单。3 _; `7 L% X/ d3 P* E( B; b
  : Q9 |, i1 V0 p2 a8 H7 m
  连载(960)$ {/ J& s  N! W6 d: s+ J' H
  
/ G0 S1 _) J) H! _! Z& k; K  萧惠大败,李元昊又冲向了耶律宗真的御营,御营里也是契丹人,大风面前人人平等,于是继续大败。其中国王很特别吧,耶律宗真带着儿子和几个最贴身的亲信逃了出来。一路狂奔,才没当姐夫的阶下囚。
# B$ N1 f  t7 g. r) q0 |9 _3 Q' o  这一战,辽国人17万精兵全军覆没,随军的贵族、大臣除了被杀,全被俘虏,是开国137年以来仅有的,也最惨痛的一次失败。
- d5 _5 ~9 j5 x, h2 l/ R  败后直接的恶果,是无条件地承认了西夏独立的事实,李元昊从此和耶律宗真平起平坐。但只是表面,更沉痛的代价在后头。3 e! s; V/ r) o! X, ]3 F0 C
  我们回忆一下,在前面我说过的3句话——第一句:“那个最想占便宜,也真正两边都占了便宜的,它吃的亏最大,之后亡国灭种的大祸就种在这时!”* i- V$ u" [6 _$ {
  辽国的灭亡就始于这时,百战军威出现了裂缝,不仅西夏方面找到了自信,就连它背后的女真、渤海等边远小国,也知道了契丹人并非不可战胜。以后他们都会揭竿而起。这就是贪婪的后果。贪小便宜吃大亏,老大不是那么当的!
  W# r1 q7 }& c. f6 L, H  一直都保持着英明神武的架子,谁敢动你?
' O6 P. c; s* d: _: A  第二句——“最强悍进取的,最朝阳奋发的,变得一蹶不振,之后一百多年里剩下的历史再没有半点值得骄傲的业绩留下。”, }+ _! Y2 @' j0 I: D5 I5 c
  这是说西夏的,现在做总结还有些早,只能说李元昊在现阶段,真的是南边欺负了宋朝,北边痛打了辽国,不管过程怎样,他做到了当世无敌。可效果呢?无论是对宋朝,还是对辽国,他都是主动求和。就算耶律宗真只剩下了几十个人,在党项荒原上逃命,他都不敢追杀。
! Z, B9 K1 G# H- K9 A  这样的胜利,有什么滋味?
2 I+ B" g$ d  ^, N0 d; q, n  现在回到主题,第三句话是说给宋朝的——“看着最怯懦无能的,最吃亏屈辱的,反而最平安稳定。五千年历史里最被人向往的传说盛世就在之后形成。”这句话,可以解释宋仁宗赵祯在这段历史里的各种奇怪行为。
" o1 U5 |' G% }  比如他的迟钝,他的懦弱,还有他的弱智。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1: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61)
+ W  V8 [3 w3 _8 |  
/ s2 ?2 {' a4 b  V8 {  请大家注意,从这时起,宋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公元1044——1045年之间,是宋、辽、西夏三国的国运分水岭,同时也是宋朝进入黄金时段的破晓时分。: t3 u, I$ ~5 W. k- `8 L3 y6 I
  这个黄金时段的生成,就源于宋仁宗的决断。从这些决定,和其产生的后果,才能隐约看到他35年的生命岁月里,隐藏得非常深的能力和个性。同时,这个黄金时段里沉浮着太多的明星,中华五千年文臣的代表、儒家的大成者,都在这个时段里产生。
* V* r' [; |4 u* [. I9 K  D  按说是星光璀璨,无与伦比,也的确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有绝对的制高点,就连在评书演义中,这些人都是出镜率最高的。但是真正看清楚他们之后,很多的眼镜片就会摔满一地。$ c# P6 l5 r+ x% m# i
  名与实之间,非常的相映成趣,基本成反比。
5 Z* k( C# _! N7 A( [# N  y# ]) l  好了,我们这就开始。我不能保证精彩,也不能保证有趣,如果很不巧我做到了,那也是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让我们从宋仁宗赵祯开始。8 U5 q' _  t8 A
  总体来说,这个人一直是半透明的,仁宗卷快写了30万字了,他是怎样的个性,有多大的能力,还是看不清。2 q- ?+ W& H0 [2 m6 ~& I
  推卸下责任先,这不怪我。他今年35周岁了,13岁之前隐藏在他父亲宋真宗赵恒的影子里,24岁以前又被他养母刘娥彻底笼罩,好容易亲政了,又有超级多的大臣、君子、小人来搞事,满天下一直在折腾,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反而出镜率少得惊人。
8 }0 `* P: m* _1 i4 P2 y  想分析,也无从谈起。; {, ]& X* a: O0 Q7 d# G8 V
  于是历代史书和学者们就给他送上了很多的头衔——懦弱、懒惰、昏庸甚至好色。那么他又是怎么从一次次的内外动乱、财权纠纷、党争帮派里存活下来的呢?每一次都平安度过,是他天生就戴着玉皇大帝给的不死金牌?5 R4 B7 _: |- U+ d8 `% V) M7 r
  开玩笑,一次不死是偶然,两次不死是幸运,三次不死就只能承认他是超人,不管他的内裤有没有穿在外面。何况他还每次都做到了不动声色,让各方各面的苹果自动掉到他的手里来。
& C, |+ e0 t4 N) G& V; O* @6 I  
1 L$ u; x% k% c2 F4 |) r% C  连载(962)
4 |% b; ]9 j* l# P$ N& ^# s  
; B, M+ C1 T2 N" T$ K: m; k  赵祯的不作为行为在庆历新政中己经交代得很清楚了,到了辽、夏战争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非常令人发指,几乎所有知道内情的人都对他很抓狂。: a2 u* x; b6 [& ?- M! H
  战争暴发在那年的十月份,就在暴发的前夕,他答应了李元昊的求和。宋、夏议和议了一年多,在这个紧要关口居然达成了。而且条件还对宋朝非常的苛刻。具体如下:
8 K, m$ x& U( S  每年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另常“赐”银2万两,银器2千两,细衣着1千匹,杂帛2千匹,茶1万斤;恢复互市榷场。至于西夏的回报,只有李元昊的“臣”字自称,以及送回在三川口之战中被俘的名将石元孙。
2 P0 `/ h4 ^# |! v" ~% U0 `  这简直太不对等了,就算答应,也不能这样赔本!何况这是大好时机,为什么不联合辽国狠狠的痛打西夏,往大里说很可能让李元昊亡国灭种,彻底干净,小一些也能让党项人元气大伤,回复到原始社会,重新全族变土匪。那是多么解恨又理想。
/ v! {) w2 p, v' {" p3 n8 O3 [  可他居然狼狈到了仅次于割地的赔款状态,真是懦弱加可耻,搞什么嘛,简直昏头到白痴!我想大家都抱有这个看法吧?5 ?" [; Z: M& X3 B8 U2 h0 p
  那么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假设赵祯突然英明神武,至少精明强干,他抓住了这个机会。或者是在同一时间出兵党项,配合耶律宗真的军事行动,或者是不答应李元昊的求和,耗下去,等更好的条款。
: e, j+ R- \1 f3 B& [  其结果呢?出兵打仗,就算是赢了吧,李元昊毕竟不是铁木真或者完颜阿骨打那样的大角色,他输了,甚至本人都死翘翘,这个结果对宋朝好吗?
( F- }3 z1 m6 W% Z- I) o! J9 d  两个结果。1,辽国从此独大,至少恢复宋、辽对峙。以耶律宗真占便宜不要命的性格,加上这次灭国级的大胜,再考虑到这人之前就对宋朝的瓦桥关土地发生过浓厚兴趣。信不信下一个打击目标就是宋朝?& X9 ~1 h6 l# I7 ?3 x% y
  2,李元昊死,西夏亡。这很好,党项人会不会绝种呢?那片土地上会不会再出现个李继迁?那个幽灵一样的党项影子再四处飘荡起来,想想那是连宋太宗赵光义都搞不定的人物。让赵祯怎么才能安枕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1: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63)
) {% l% Q' H. S  c  z( D  
9 O) y9 q9 n2 {1 q5 ^) t; w  所以出兵打伏没有半点好处,何况还不见得必胜。再说耗下去等更好的条款。这事儿看上去半点错都没有,不过稍微合计一下,就会发现是个猪脑袋才会想出的蠢招数。
9 r4 a! h1 m$ J1 c  请问你等什么?* G: W7 N+ w2 m/ T4 R6 V# f
  过了这个时段,李元昊无论是输是赢,都不会再紧张对宋朝的关系。输了一了百了,死人不需要和平,不死的话也落寞了,彻底当土匪去,直接就是个抢,还罗嗦什么?赢了,我连辽国都不放在眼里,你宋朝算什么东西?1 v- F1 z8 b# o! J; S* q! y
  那时的条件,不定会怎么苛刻呢!
2 i, {- ?6 T: C, T/ c  所以看似不作为,其实时机拿捏得妙到毫巅,并且从根子上断绝了西夏和辽国对宋朝再次动武的理由。其实多简单,对于宋朝来说,这两个蛮族邻居是地道的恶邻,又穷又横的主儿。他们的东西宋朝半点都不惜罕,根本没有抢和计较的必要。
1 a; @. G1 q: U0 O' d' f8 g' J  如果要说有感兴趣的东西,只有一样——燕云十六州。得到这个,才真正有意义。除了这点之外,一切免谈。( p7 Z2 A' W: n2 X% Y0 ~' c7 t! S
  好了,综上所述,赵祯的对外策略己经分析完成。大家觉得怎样?我们再回头研究下他在庆历新政时期的表现,看看不动声色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智慧和打算。& B6 a1 T0 Z$ u9 n
  他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和外战方面一样。麻木得就像那不是他的国家,他的子民一样。他简直是放任着君子们去表现,再随便小人们来掐架,一直不闻不问,彻底隐身。直到危及到了他的皇位时,就是夏竦的谣言,他才动用了点权力,让君子们发寒。& o) j( l$ Q- B# W' o  L) ?
  千年间有无数人要问,你既然大张旗鼓的要新政,为什么又撒手不管,让君子们四面楚歌,变得灰头土脸?这不仅是拿范仲淹等人涮着玩,更是拿宋朝的前途开玩笑!
' y" a- Q9 G! {+ d. z/ i  那么我们再换个思维想事,让赵祯牢牢地站在君子们一边,欧阳修他们说什么,他就做什么,那样的局面会怎样呢?: ?, o8 [) O9 s& D- J
  “进贤臣”,好,君子们都涌到身边来。这些人天天叽叽歪歪地说三道四,核心内容就是皇帝坐稳了别动,我们怎样指挥你就怎样办事,对,是个木偶就正确了。至于君子们的表现嘛,进奏院事件中,和欧阳修主动胖揍御史台,都表现得很清楚了。9 @- ]; M- ^, Y7 s: @
  : `* h6 A# Z+ L; k# M" f
  连载(964)
9 P( |: f8 M& E2 F  
; u3 n% m* f3 _7 @8 j  好斗、无节制,连起码的伦常概念都没有。这样的君子要来干什么?尤其是针对国家具体难题时,根本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p/ s( F2 Y0 c) T2 a, j) a) n0 v
  而这些事情,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来的。从新政开始到范仲淹外放,不过才8个月而已。历代史书都在埋怨、嘲讽赵祯的始乱终弃,可为什么就不看看新政者本身是什么货色呢?; R0 I1 N# E; t( p) P% _! A% N
  好玩的是,继续换思维角度。这些人之所以敢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原形毕露,无所顾忌,是因为什么呢?如果换成是李世民那样的皇帝,就算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胆吧。呵呵,这就要拜赵祯的不作为之赐了,就是要让你们表现,为什么要压制呢?那样得花多少时间才能看清楚你们!
1 c" G' r' V, b2 `& V# @  X6 Y) d  至于在党争中他的立场,为什么要支持“小人”们,把君子们定性为党派。那可怪不了赵祯,是欧阳修的文笔为什么那么伟大呢?每当读到他的传世大作《朋党论》,我都会想起一个镜头。周星驰演的《武状元苏乞儿》,苏灿沦落到乞丐之后,遇到了乞丐中的神秘人物,夸他,“见阁下举止动态、神气骨骼,无一不是乞丐中的上品,实在是乞丐中的霸王啊!”
1 g5 t- ?9 D3 z: w- g  苏灿满怀希望地问,那又怎样?
# Z8 _: Z2 n; U# j, t: e  s  回答——还是乞丐!
5 Y  G4 d1 r% @, m4 F  晕倒吧,欧阳大才子说得再美妙,那也还是朋党,有了这东西,就会形成势力,有了势力,就会和皇帝争权。尤其是这帮人己经在强迫着皇帝“退小人”了,并且还把小人一一指出。
6 P' S. Q) ~/ j: K; n  这样的人为什么要支持?
3 c: W7 \- E0 G4 b+ j  何况政治斗争就像荒原上的生存法则,您得去斗。这么伟大的贤人君子如果连几个小人都搞不定,我怎能放心把万里江山交给你们去管?
8 L/ r2 e2 Y" x  u* s- a  所以听之任之,是这时最好的管理手段。事实也证明,赵祯从来都没有失去对局势的掌控力。并且有一件事情要注意。就是所谓的新政,对这个本来立意就不高明的改革事件,赵祯的处理结果是那么的让人称道。如果稍微懂点历史的话。2 y& x1 i9 ?1 \. M+ }8 w
  自古以来,关于改革有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改革,兴旺;不改,渐亡;模棱两可,乱。”" J, X2 t" E: c. s9 l
  查遍史书,改革彻底的国家,经过阵痛之后,都会焕然一新,得到重生的机会。比如战国时的秦、赵等国;不改,一以贯之的国家,好比各个朝代里都有过的某一时超长时段,如清朝的康熙、乾隆年间,所谓的盛世一直延续下去,尽量求稳,求温和,可留给下一代的都是超级烂的大摊子,基本没法收拾。
3 Q9 s) z8 x. W  e) a. c, S  但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可怕的就是最后的5个字。
  P! B0 {& t* ?: z  模棱两可,乱。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1: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65)
: }  ]( j' w& b' L* K$ G6 L  7 _# A+ i0 d; }0 S  U4 f' S
  这个例子不必去别的朝代里找,20年后的宋朝就是最大的经典。到时再细说。现在要强调的是,赵祯属于第二类,见势不妙,立即收手,不玩了。宋朝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把新政各个条款逐渐作废,回到了“不改,渐亡”的路上。+ B' {1 A* f1 j: @) o. {$ d) V
  这条路有远忧,无近害。宋朝的好日子到了,在此后的3年时光里,即公元1045、6、7三年,宋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国际关系也很好,没有任何不如意的地方。翻开史书,只有两件事值得说一下,都与皇帝的好心情有关。+ C4 p4 v- W9 T
  第1件,赵祯出宫打猎了,这是破天荒头一次。那时是十一月的深秋,天高云淡,云气舒卷,他骑着马在野外奔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是他一生中为数不多的真正快乐的日子;
, D' r% \- _9 j: g7 V7 d. C$ O  第2件,发生在皇宫深处。宁静祥和的日子里,某一天,他突然对曹皇后微笑了一下。皇后,十三和滔滔己经长大了,我为十三主婚,你为滔滔作主,让他们成亲,你看好吗?
/ d$ r  r: f; L3 B( \  皇后的笑容温柔但微微有些辛酸。好,这是好事。她从来没有拒绝过皇帝的任何要求。
1 a$ b0 |3 I: N2 Q  要说明一下,十三,是一个孩子的小名,他的本名叫赵宗实。这个孩子从小就在皇宫中养大,至于理由,一来他是皇室宗亲,二来因为仁宗始终没有儿子。至于滔滔,她是个女孩儿,姓高,北宋名将高继勋的孙女。之所以能嫁给宗实,是因为她的妈妈是曹皇后的亲妹妹。+ ^# ?3 Z9 I/ u- r! x- C
  记住这两个孩子,这时他们是仁宗、曹皇后寂寞生活里的快乐,但以后就是宋帝国的主宰,不论是男孩儿十三,还是女孩儿滔滔,都让整个国家因为他们的意志而改变。
- Z) z% X, R0 u; v* _6 g8 q  除了这两件事,剩下的就全都是官员升迁罢免的列表名单了。如果要列出来的话,几乎每一个名字都大有来头,很是光芒四射,但是那样就太枯燥,也太无序了。看史书,要透过表面看本质。这些名单又杂又乱,人员变动时刻不停。其中也有规律可循。
* ^# T8 l, U! ~+ v2 Y& M  0 M, X( P& c: S9 F5 P
  连载(966); X2 Z% c8 Y+ O5 ]% X' y
  
" e5 }( e! Z. k4 |: b  从这时起,仁宗朝在官员方面就没有主线了。再没有像吕夷简那样的超级权臣诞生,也没有范仲淹那样的道德楷模出现。就连富弼、韩琦那样强硬,有原则的人物都绝迹了。. ~/ ^9 \4 F, j: H- T
  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变得这样泛味?理由非常美妙,说实话,真是当时黎民百姓的幸福,也是后来每个时代里老百姓的盼望。
6 ?6 k. n0 Y7 v8 e: X  终极解释——因为没有条件了。无论是生出来权臣的土壤,还是出现标兵的机会,都彻底消失。这不难理解,只有出现了战争,才会有英雄,只有出现了争斗,才会决出来权臣。
6 w4 T. U. e( K) R1 N! a# T  现在一切平稳,赵祯用他的手段让每一个臣子都没机会做大,更没机会表现。每个人都规规矩矩的上下班,做好本职工作就好了。6 Z2 X" S0 G; h
  不知别人怎么想,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美妙的局面,无论是对皇帝还是对平民,几乎都是最好的了。不折腾,这3个字很简单,但千真万确地是宋朝百姓们最大的愿望,而他们最后也就死在“折腾”这两个字上。" Q2 c7 u' N! Q$ Q3 h! k7 H
  其实不仅仅是宋朝,古往今来,哪怕是现在,这也是人类最普遍的心声。这个局面,结束在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的十一月份。终于又出事了,相当严重,是宋朝最忌讳的造反。
; r2 S. @: O' k6 e  这次造反的规模是仁宗朝里排名第二的,其实就实力而言,应该是第一。尤其是兵变主脑的准备工作非常到位,远远比排名第一的那位仁兄在行。因为他本身就是个现役军人。7 E& A6 E( P8 q( R
  这人叫王则,出生在河北涿州,从小孤苦,其命运就是北宋禁军里普通一兵的通用档案。都是本来好好的良民,可是一场饥荒过后,就没法在本地生活了。逃荒在外,饥不可耐,正要行凶,结果朝廷招兵。于是就当上了国家的正规军。
9 Z& p4 c7 o# g# x* _- H  其实当北宋的正规军,待遇是非常好的,甚至可以说非常理想。因为太人性化了,不仅他自己可以衣食无忧,就连他的家属也可以从军,住在军区大院,从军队里领钱领米领布过日子,时不时的还可以背着领导,或者帮助领导出去做买卖,赚些外快。非常好吧?这是当年的老兵赵匡胤给后来同行们想出的最佳安置方案了,还有什么好争的?2 [) C$ e( l/ p( C; \
  王则有,这个人闹事决不是什么官bi民反,迫不得己。他有崇高的理想,严密的组织,以及庞大的同伙,甚至还有强大的洗脑工具,从思想上就和其他的暴徒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1: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67)$ y+ w, `% J# \! n: k- l
  
2 Y' P0 W& {0 {( a  ?) R1 @& M0 t  他信佛。这点应该说是个很普遍,也很正常的事。千百万人,无数人都信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千百万人都信,事儿就大了。; m0 U) z! D0 T: Q
  有两点要注意。第一,中国历朝历代用信仰这个东西来造反的事层出不穷,如汉代的张角,满清时的太平天国。可见这东西很管用;第二,佛教,就算文盲都知道,它是宣扬善良,追求平静的宗教。为什么还能用来造反杀人呢?6 _, x1 L  u% r. G. u8 K. R
  这就和中国老百姓的素质有关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请问那些信佛的,有几个人是真正看佛经的?又有多少是听当地神汉、巫婆一样的“传教”者来鼓吹,才去信仰的?2 f( O+ E, E* O9 U1 d
  例子很多,想找的话,我们身处现代,随便向四周望一下就能找到。如果说古代,就看这时的王则,他之所成功地当上了佛教造反团的大统领,就有两件法宝。第一,他有文化知识,写出了《五龙经》、《滴泪经》这样“佛”经,还有神秘莫测的各种图谶。7 G7 c$ E0 V; C: `
  这非常不得了,懂得揣摩大众心理,再写出实际作品,抛开水平高低的问题,他己经做出了和各个宗教开创人同样的事。很高明,但这并不能作为大众受骗上当的可原谅理由。7 M2 ]0 e& S3 m' I2 T6 G
  恶魔给你辅了路,也得你自己走上去。这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国民素质问题。稍微有点知识文化,就该知道佛经万卷,那有什么狗屁的《五龙经》、《滴泪经》?8 T6 ^+ f- A0 F2 o/ z: D
  更刻薄的话不说了,再说他的第二件武器。祥瑞。
; d7 N! a& k4 D- ~( r6 u  回顾宋朝历史,赵祯的老爸赵恒在晚期玩过超级创意、超大规模的祥瑞游戏,弄得国内国外所有人都目眩神秘,五体投地。这个王则就继承了些遗泽。他经常光着膀子上街,让大家看他的后背。1 X" d/ A0 W& W" _5 d
  上面有个“福”字。本来是他老妈在他逃荒前给刺上去的,为了能在多年以后,无论怎样变样,都能认出来。无非就是个防伪标志,可在宗教光环的笼罩下,就有了神圣意味。! _6 z' g5 p9 X, g+ O- W
  这是天生的,是上天弥勒佛下界接释迦佛拯救众生的标志……; I$ a5 J  l7 ~* e
  
& h% h% ?4 P1 o/ I0 ~) m* h  连载(968)
+ M9 t; u9 Y- F7 {' D  
! T" P) {, C  A0 `7 Q* u0 K6 D  王则的信徒越来越多,以贝州为根据地,以河北为范围,教徒就像细菌一样不断裂变、感染、繁殖,短短几年时间,就达到了一个饱和点。
+ v9 a% {& K- z* @4 \; D* M# X9 F, B  不得不反了,不然就要漏馅。事实也真的露馅了,他原本是想在庆历八年的正月初一这个万象更新的新日子里来个造反大吉,先切断澶州的浮桥,让河北的军事重地瘫痪,同时在德州、齐州等地行动,最后的目标是河北的首府大名。这样就会把整个河北路都占领。
4 _& p: ~5 i+ ^) K' W5 Z0 A  计划很好,可是有人临阵发抖,把他出卖了。一个信徒跑到大名府,直接面见当地的最高长官贾昌朝(超级复杂的庆历官员升迁,他被外放了)。逼得王则提前行动,日子是庆历七年的十一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很有讲究,体现了他现役军人的军事头脑。& i! J# H" e0 J* e9 f$ L+ i$ y
  这天是宋朝例行的冬至日郊祀大典,皇帝要率领百官到城外去拜祭天地神灵。全国其它的各大主要城市,负责人也得搞同样活动。王则就在这一天突然动手,在贝州城的天庆观里把知州以下的全体官员一锅端,谁也没跑了。
$ t; `0 {9 I' R6 X, |. Q5 V1 R1 ]( D# _  贝州得手,王则的行为变得古怪。全国还有那么大的面积等待他的解放,他居然先忙起了家务。他要先安内,才去抑外。一系列的花样就搞了起来,先是国号出现,叫安阳。年号也有了,是得胜。紧接着就是征兵,贝州城里12岁以上,70岁以下人人有份,大家都去军资库领东西,铠甲兵器随便挑。为了更加接近正规军,每个人的脸上又都被刺了字。. K: e+ U% J$ b* ?" d$ F' b/ Y
  字数有点多——“义军破赵得胜。”口彩相当地好!
- C9 x( W6 a/ u; x* k) G  接下来他又设立了全套的朝廷班底。宰相、枢密使甚至三司六部都一应俱全。更绝的是贝州城里的街区道路都改名了,他自己住的地方叫中京,以他为圆点,向四面八方辐射,城里每一座楼房为一州,名字都和宋朝大地上的著名州县一样。城墙上设有四位总管,各自负责一面。正东的城头上“佛”字大旗招风招展,等待他的教民们向他靠近。
5 ?3 G1 a: J: r) z! f0 j  他最先等来的消息是澶州、德州、齐州的教徒们动作有点慢,都被宋朝当局给逮住,扔进班房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20: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69)# j% Z8 d$ j+ j* ^
  7 V3 J: K6 f" F8 X/ ]
  接着就发现有大批的正规军出现在城下。佛教造反团真是荣幸,他们比李元昊得到的重视度都高。中国所有朝代中,宋朝处理内乱的力度是最大最及时的。这次是正中铁板。
7 }8 F+ B# Y5 o" A8 t  这次宋朝派出了10万禁军,外加一位战场上的隐形强人。枢密直学士、左谏议大夫、知成德军、权开封府尹明镐。
! M6 T( v. l& h9 E  这个人大有来头,他的官职生涯和庆历君子们很相似。前一段是中进士、当小官,一步步熬资格。后半段他遇到了君子们共同的“贵人”——李元昊。没有西夏战争,君子们是没法冲破吕夷简的铁幕,跳上政治舞台的。$ @( A0 v3 ~# m2 Q5 s
  战争中明镐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李元昊在三川口之战中,先打破了宋朝西北第一要塞金明寨,战后就要重修。谁都不敢去,包括西北方面的正规军。这时明镐站了出来,他只带了100多名骑兵,自己征集材料、督促工程,只一个月,就把金明塞修复。接着又在当地招兵,训练了300名弓弩手。
- [" d) E; ?& g* u3 _; U3 U  这300人不同寻常,号称清边军,在当时号称“最骁悍”。! a' }7 ^# g9 J* c3 h8 C4 x+ S( m  Z0 K
  第二件事是他升职后,作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并州,去负责边防事务。在那片,他郁闷了。具体地说,他感觉回到了东京开封!只见街上游兵散勇一堆一块,穿得花里胡哨,个个喜笑颜开。至于为什么这么高兴,往他们身边瞧。
) ^8 z2 b# H. F* k" W  美女如云……军队里面居然夹杂着大批的妓女!- Q" i" h* ~1 D# i0 b: ]& J
  明镐头疼,进退两难。要士气,还是要纪律?这在宋朝的仁宗年间没法得到统一,尤其是当时西北方面最大的长官夏竦就是根不正的顶梁。他巡边的时候都带着小妾呢。就在犹豫中,军队里出事了。女人永远是导火索,有人争风吃醋动了刀子,不仅杀了大兵,还砍死了好几个妓女。& c9 `+ u  N$ f
  出了人命,明镐却高兴了。有人来告状,他只回答了一句话,就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死了人吗?他杀?呵呵——“彼来军中何耶?”
& q4 R  K& D" J- |  谁让你们到军队里来的?  T" o, Q7 G0 g  M! Q
  就这一句话,所有的妓女们都不见了,大兵们想留都留不住。人家是来赚钱的,生命都没安全,还有什么搞头?, T- b9 Q; c$ m- U1 W) \$ F
  1 {7 W; K! C# Y
  连载(970)" x3 F" ]$ U4 B) I9 I( k( Y
  
( Q' f' O3 b2 J4 [6 i$ s  综上所述,明镐是个胆子大,很灵活的官员。在有战争经验的庆历君子们集体下台的情况下,他的资历让人很期待。毕竟是也是从前线回来的。% O( `( H  Y1 w4 x& t+ Y
  简短地说,攻城开始,官军要做到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贝州城。要知道,这是叛区,河北路遍地都是王则的信徒叛党,仗只要打得温吞水,很有可能就会遍地起火,那时不堪设想。你们在包围贝州城,小心被“佛”教徒们反包围在河北路!! _) J1 h& _% x4 @
  所以要快,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国家的威严和力量。
' U# |  m; a* ?& r, A0 F' w; F  但是明镐再次郁闷,悄悄地说,他这人一生的命运都有点纠结,总是这出点问题,那儿也不大顺当。这时他就感觉被王则玩了。禁军攻城,无论是手段还是器械,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但要命的是他们面对的是宋朝自己精心修起来的贝州城墙,外加同一手段训练出来的正规军。5 T* y8 g1 m" x" l/ `* z( N
  各种手段都用过,明镐决定来个绝的。这一招儿,据我不完全统计,是从古到今从来没人用过的。就算是辽国的萧太后、金国的各个完颜,或者铁木真子孙们,也都没法想象。不是说他们做不到,而是时间耗不起,并且贝州城毕竟不是开封城,根本不值得这么搞。
2 @0 G7 n0 Q% U  明镐召集了两万个民工,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贝州城墙的外面堆起了一条土质长城。这条长城不仅是高,而且超厚超宽,它先累起来一定的高度,接着就向贝州城推进,直到和城墙几乎相接。) Y7 D; w& ?# z, G
  没办法,只能是几乎,再近点对面的大刀长矛就招呼过来了。! w& |3 [& o  G
  到了这一步,可以说是赢定了吧,明镐这时为了必胜,又把另一种高精尖武器推上长城——敌楼。人躲在楼里,楼向城墙移动,这样冲过去万无一失。结果就死在了这个稳字上。
3 V: `2 @& l# G! w  s8 F! x  王则早有准备,敌楼他也会做,还在里边小改了一下。他的楼里没人,只有大堆的干柴火种,和官军的顶上之后,一支火箭射过去,就让城里城外的人看了三天三夜的烟花。
" E- d: y9 \2 x+ s, G  全烧光了,一连三天三夜都扑不灭!
/ X+ k* s# D1 e/ s  在这种情况,宋朝只好换人,明镐变成副手,一位仁宗朝真正的大人物登场。他的权力应该说没有吕夷简巅峰那样大,他的名望也没法超过范仲淹。但是他的执政能力、时间,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三度任相,跨度却有50年之久。, B) M/ P( y5 R2 S( |( G
  在这期间,正是宋朝的多事之秋,天灾人祸,甚至皇帝的身体都出了毛病,他得独当大局。但基本上没有犯过错误,没有欺压同僚,让仁宗朝这个兴旺、平和、人性化的形象能够保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19 03:08 , Processed in 0.02301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