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17 17: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105)* H% F& O6 Q/ \, j+ O
( _2 t' Z {3 ?/ \. t
证明了健康还需要证明能力。祈雨归来,韩琦给赵曙准备了十多件紧急公文,要他在片刻之间就都做出批示。赵曙很争气,很快就都批完了。这些文件转到了太后的手里。
9 s. ~. ]; H! O5 l; q9 b 按程序,要太后审阅,才能决定是否下发。
( `8 S' C: W1 t7 _) e# D 这是历史给曹太后的最后一次反击机会。要知道政治问题,比如说黄河决堤,或者西夏和战,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才对,没有什么是具有唯一性的答案,更何况只是宋朝日常的一些工作。曹太后完全可以鸡蛋里边挑骨头,说这些文件的批示就是有错误的!
# ]. f6 C- \. E; Z, G 咬住了这一点,才能阻止赵曙复位。可惜,没有资料能证明她是不是真的意识到了危险,曹太后的反应是逐一观看,频频点头。好,每件事都处理得很对……韩琦得到了他想要的所有东西。
2 T5 t$ h, X0 O( H( f& U$ z 逼太后撤帘的条件成熟了。$ D9 {& a0 H4 l6 M$ A/ C8 R4 |
关于曹太后的撤帘,有正史和笔记共三种版本。先说笔记,最流行也最戏剧的一个说法出自《铁围山丛谈》,在里面韩琦成了两宋历史中最不可思议的强人,什么赵普、吕夷简、王安石、章惇、蔡京、秦桧、贾似道统统都是小蚂蚁,试问他们哪个敢假传圣旨,金殿逼宫,并且事先不跟任何大臣通气,敢说干就干?
3 z( v; @$ ~: \: ^ 韩琦敢。7 H4 }" R4 b0 }& l* A
某次朝会,宰执齐集曹太后垂帘外,韩琦突然到帘前说话:“皇太后圣德光大,许归政天子,今有诏书在此,请立即施行。”3 z* `8 C# K, x. y2 }8 a1 y
帘内的曹太后大惊,没来得及回话,韩琦己经站了起来,命令左右内侍:“撤帘!”这两个字是决定性的,古时候女性必须遮掩,就算是太后,也得有一块帘幕挡着才能见男人。这时曹太后就像条件反射一样跳了起来,往内宫躲。撤帘行动就此成功。3 h; n6 P# ]/ u* _; P5 k6 q
, Y o3 ^( v: ]3 [' C( u 连载(1106)
" c) w1 I' j! y# t1 F3 V8 y
/ O7 G# K' K$ G3 g1 I/ t! i; T 其实她又错过了一次机会。当她向后躲时,她的救星己经出面了。枢密使富弼。富弼母丧结束,己经回朝,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官复原职,恢复首相。其中的理由,后面详细说。2 N: X2 P( {, }/ Y9 H1 D1 u+ P
当韩琦喝令撤帘时,富弼己经登上台阶,正要说话。可是帏帘突然间卷起,只有赵曙一个人坐在殿上。富弼的反应是当即转身下殿,面对皇帝都没有任何表示。
, n7 |5 c3 A/ ?; t: G- _/ h. N 韩琦追了出来,陪笑解释:“事先未与富公通气,是怕意见不合,拖延了还政日期。”富弼根本不理他,怒气冲冲直接出殿离开。2 w/ c8 _/ A' S. s5 q$ I! s' B
这个版本到此结束。其中有真也有假,真的方面是富弼对韩琦的怒火,他们两人早在仁宗去世前就水火不容变成了一对冤家,所以韩琦事先对富弼保密也在情理之中。" s' A- A# p' N! e3 f' A: J
假的一面嘛,就是太儿戏了。韩琦说的诏书是谁颁发的?只能是赵曙或者曹太后本人。如果是赵曙的,很抱歉,现在是垂帘期间,他的命令不生效。那么是曹太后的,也就是说自杀终于成功,彻底秀逗,那她还大惊个什么劲?
5 B- p( f' J! |) O8 @0 c/ f0 N! G3 Y 尤其是富弼对韩琦早就忍无可忍,无论是服丧期间,还是马上要进行的朝局争斗,两人都斗得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怎么会连嘴边上的一句话都不说,怒气冲冲直接下殿呢?他只需要向韩琦伸手要诏书,拿来我看,到底是谁写的,一切就都搞定了。
; ?$ u) T: E; l, s 所以这个版本不可信。
1 R) b4 c' O; K' w F5 f 再看笔记版的第二种,韩琦变成了一个小偷。这个版本比上一种要精明得多,它从开头就点出了问题的关键点——天子印玺。
9 v$ t# \( a( m 垂帘听政的太后们之所以能号令全国,是因为她们把御玺收为己有。在这个版本里韩琦左思右想,没法让太后主动交公。于是在祈雨的过程做了点手脚。他趁着太后和皇帝出宫之际,悄悄地把御玺搞到了手。至于怎么搞的,用词非常微妙,叫“留”。
% S! p% @9 D: U- P5 g2 L0 b& k 不知怎么个“留”法。9 Z. \- g! a1 K4 y5 G
御玺到手,韩琦胆子就大了,他在帘前对太后先是一顿赞美,话风一转,拿御史台和知谏院说事,说是台谏官们集体要求太后撤帘。曹太后勃然大怒(终于怒了),说:“教做也是相公,不教做也是相公,你们这样逼迫,是不是太过分了!”# c# ^- V' }2 S0 j, o
韩琦没理会,命令仪鸾司撤帘。第二个版本就是这样,立意比较新,破绽更巨大。第一,祈雨时太后不在场,那是纯粹皇帝版出秀场,怎么能让敌对方去搅和?第二,天子御玺是很重要,曹太后更清楚。所以她一直留在身边,撤帘后都没交出去。& j/ {8 E8 w) r+ f `
所以才有后边的另一些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