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14 17: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197)% {# F9 A( E- D" z8 p5 a! w
+ S/ d9 ~$ O) y& t# \: J+ t7 d& k 很显然他们都清楚,那么还这样做了下来,就一定有他们的用意。这就必须得有第三个层次的答案才能解释得清。
% |; ~: k [4 J) C, l6 E1 c 即“军费”说。
: L6 i# m3 ~* x$ Q, C/ P* D 得出这个结论,首先要站在前两层认识的肩膀上,了解了第一层中宋朝当时的现状,再结合第二层里分析出的明知新法有弊,却知难而进的行为,再当一回事后诸葛亮,参照之后宋朝七八年间发生的事情,才会得出“军费”说的结论。/ V4 p: @, F$ g5 j, ]
而它的萌芽,却种在宋神宗刚刚登基的时候。0 }+ ?! [* A0 b v, }, M6 Q" A: }
我们回忆,他上台之后曾经第一时间“求言”,让大家针对国事敞开了说。就在当时众多顶级大佬们的发言里,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曾经也写过一篇奏章,这篇奏章和这个人在这之前什么都不是,而之后,他成了北宋史上一段最有争议,也最为辉煌的军事传奇。
7 n0 X& w5 h1 \3 Z& |2 ^/ i 有一个疑问,一直以来,提起宋朝的军人,如果要排名的话,三百年间第一人没有任何争议,是岳飞。具体到北宋,有人说是潘美,有人说是狄青。
! X9 p1 i! x; u9 b 说潘美,那是从战绩上讲,平南汉灭南唐,攻燕云战辽国,潘美是宋初时汉人最强的将军,这无可争议。远比“模范军人”曹彬强万倍;说是狄青,公平地讲,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悲悯苍凉的无奈情结。
" p% |1 z2 w$ A% }3 g# s- V 自古英雄多悲剧,狄青的一生太不公平了。 L' }% ]2 H7 Y+ s, M b1 |, }5 Q
但是事实上,北宋还有一个人,他的战绩堪与潘美媲美,相比绝不逊色,甚至尤有过之。而他的悲情之处更远在狄青之上。狄青千年传诵,而这个人始终处在争议的漩涡里,被历代的写史、传史的士大夫阶层有选择地忘记。5 O+ c, _5 ]3 k, M, X- ^5 P- Y" L
他的名字叫王韶。
" k5 z' c G' L % g8 C! w7 o2 B8 h- |/ X" H
连载(1198)
' e. e# ~/ w6 ?5 E. Z5 G8 ` 3 h4 Q3 q8 v/ p# Q. [$ b
王韶,字子纯,江州德安人。他首先是一个文人,走的是一条正统之路。考中了进士,当上了一个小官,分配在新安县任主簿,后调到建昌军当司理参军。
8 q/ Y0 r1 ?9 G; F( S! i 他很求上进,任期中参加了制科试,可惜这一次他落榜了。就在这时,他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堪称官场不着调行为的经典。
$ r: j; v3 E( }1 M! l$ N 他弃官不做,出去旅游了。而且看他选择的路线,就知道他肯定是脑筋秀斗无可救药了。身为长江边上的南方人,他居然跑到了陕西去。当时很多人都在猜想,这是不是考试不中升官不成之后心理变态,虐待自己找平衡?
2 @$ \# I) u! B, q 十多年之后,那些人目瞪口呆,他们亲身印证了一句成语——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 |/ L2 _9 t- | 王韶在国家西北边疆上一个人游荡,他时刻关注着吐蕃、西夏、羌等异族的动态,这是命运的安排,当宋朝换上了一位年青气盛志向远大的皇帝宋神宗时,西北边疆上也恰巧局势动荡,孕育着一场即将重新洗牌,确立谁大谁小的风暴。/ Z' P" T9 S$ W$ h
在这时,王韶把他观察到的情况,写成了一封奏章,呈交给了宋神宗。这封奏章名叫《平戎策》,它在历史中的地位相当高,有人说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差不多。三国时孔明先生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王韶当时游离于官场之外,却把国际大事看得清楚明白,两者的身份,事情的难度都很像。+ n+ W; G( ? R2 s6 y
再看意义,《隆中对》确立了蜀汉的发展方向,占荆州夺四川,出宛、洛得天下。算得非常准,只是最后一环上关羽坏事,让这篇文章有了小瑕疵。而王韶的《平戎策》规定了宋朝在神宗年间的发展方向,其运作意义直接影响到后来哲宗、徽宗,几十年间宋朝每一位男性皇帝都把它当作金科玉律来奉行。
/ e/ p1 G, ?6 U 不管王韶本人的待遇怎样,他指出的战争方向,一直都在进行中,哪怕是在北宋灭亡的前夕。在这个意义上,《平戎策》改变了宋朝乃至全体汉人的命运,它的意义又怎么能是内战性质的《隆中对》所能比?; E/ w' o" f2 [7 X# Y
但说来说去,它就是不被承认的。充其量,人们把它和五代十一国时,后周世宗皇帝柴荣时期的枢密使王朴所写的《平边策》相提并论。$ G6 [' \* b/ F* A# a5 Y
只是局部的一点小分争嘛,有什么了不起的……你问为什么,也简单,在宋里不只是王韶一个人,王安石身边所有人,只要和新政粘边儿,就都是小人、卑鄙、阴险、生事的代名词。
- s) t; L- u/ A4 `' Q# @$ J 好了,下面我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一下,《平戎策》里到底写了些什么。 |
|